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북경구강의학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673X
- 国内刊号: 11-363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变形链球菌gtfs在不同蔗糖浓度下的差异性表达
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产细胞外多糖能力的变形链球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细胞外多糖的能力及与gtfA、B、C、D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变形链球菌高产糖与低产糖的临床分离菌株各10株及标准菌株UA159,用蒽酮法分别检测在1%、2%蔗糖培养下产细胞外多糖的能力;再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这些条件下与变链产糖能力密切相关的毒力因子葡萄糖基转移酶A、B、C、D的表达变化.结果 蔗糖能诱导各菌株产生细胞外多糖.不同蔗糖浓度,高产糖菌株葡萄糖基转移酶A、B、C、D的表达均高于低产糖菌株.1%蔗糖浓度下,高产糖株与低产糖株葡萄糖基转移酶A、B、C、D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蔗糖浓度下,低产糖株gtfB、C、D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葡萄糖基转移酶A略有升高,而高产糖株葡萄糖基转移酶A、B、D表达升高,仅葡萄糖基转移酶C略有降低.结论 变形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表达水平和产生细胞外多糖的能力受蔗糖浓度的影响.
-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体外表达和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表达和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能力及规律,为进一步探讨SHED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乳牙牙髓中的干细胞,当传代至第3代时,加入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Neurobasal A和细胞因子进行神经球诱导培养,通过Real-Time PCR、免疫荧光和ELISA等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体外培养SHED和神经球中GDNF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SHED和神经球中都有GDNF的表达.在蛋白水平,免疫荧光结果可见SHED和神经球中都有GDNF的表达;采用ELISA法在培养第3天的SHED培养液和神经球的培养上清中均可检测到GDNF,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GDNF浓度明显升高.结论 SHED具有表达和分泌GDNF的能力.
-
4NQO诱导小鼠舌癌前病变模型的研究
目的 使用4NQO诱导并建立C57BL/6J小鼠舌癌前病变模型.方法 46只6~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取16只作为阴性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8、12、16周末处死.实验组30只饮用50μg/ml 4NQO水溶液,分别于8、12、16周末处死.处死前2小时腹腔注射BrdU (50mg/kg),肉眼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8、12、16周小鼠,肉眼观察舌背黏膜逐渐粗糙发白,呈白斑样改变;HE染色显示,实验组8、12、16周轻中度异常增生灶数分别为0.20±0.45、1.60±1.14、2.60±0.82;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BrdU染色阳性细胞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50μg/ml4NQO水溶液8~16周可以诱发小鼠舌癌前病变.
-
两种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比较2种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介素-6( Interlukin-6,IL-6)的表达.方法 以未受P.g刺激的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用P.g ATCC 33277(I型菌毛组)和W83、47A-1(Ⅳ型菌毛组)分别与口腔上皮细胞孵育24h,于1、3、6、24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检测KB细胞IL-6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6的变化.结果 1~24h实验组IL-6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6h Ⅳ型菌毛组IL-6mRNA表达高于I型菌毛组(P<0.05),IL-6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不一致,3~24h I型菌毛组IL-6蛋白水平高于Ⅳ型菌毛组和对照组(P<0.05),提示IL-6的表达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结论P.g菌毛基因型与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相关,Ⅳ型菌毛的调节作用强于I型菌毛,提示P.g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
咀嚼对无牙颌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无牙颌患者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的改变,探讨咀嚼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扫描仪,探测30名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内的无牙颌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及戴用全口义齿和不戴义齿咀嚼无糖口香糖10min后脑血流速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名无牙颌患者咀嚼前脑血流速值均数:收缩期峰流速80.34cm/s,舒张期末峰流速30.30cm/s,平均峰流速48.61cm/s;戴用全口义齿和不戴义齿咀嚼后均数分别为:收缩期峰流速89.54cm/s和93.01cm/s,舒张期末峰流速34.51 cm/s和37.30cm/s,平均峰流速53.70cm/s和57.03cm/s.无论是否戴用义齿,咀嚼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与咀嚼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戴用义齿与不戴义齿咀嚼后大脑中动脉平均峰流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牙颌患者无论是否戴用义齿,都可以通过咀嚼运动使大脑中动脉各期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
MSX1基因A274V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目的 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1 (muscle segment homeobox1,MSX1) A274V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162例非综合性唇腭裂患者和195例正常对照中,对MSX1基因A274V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型发布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UNPHASED软件包分析多态性位点与非综合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 MSX1 A274V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MSX1 A274V等位基因分布在NSCL/P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NSCL/P组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MSX1 A274V多态性位点与中国人群非综合性唇腭裂形成相关联.
-
上颌前磨牙薄弱根管桩核冠修复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目的 建立上颌单根前磨牙正常根管和薄弱根管4种桩核冠修复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为临床前磨牙薄弱根管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法 正常上颌单根前磨牙,通过micro-CT扫描、MIMICS、GEOMAGIC、ANSYS等软件建立正常根管、薄弱根管及其4种修复方式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分析修复复合体大主应力及界面上剪切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建立模型的各项数据在正常值范围内.大应力集中区为牙根表面舌侧根中部分、桩尖区牙体组织.随着桩核材料弹性模量的增高,应力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并逐渐向牙根内部集中,向桩尖区集中.结论 薄弱根管修复后应力集中强度依次增大的顺序为:聚乙烯纤维桩核、复合树脂根管重塑纤维桩核、流体树脂根管重塑纤维桩核、金合金桩核.
-
国产碳纤维桩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口腔修复用国产碳纤维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选择健康新西兰兔6只,参照GB/T 16886.6-ISO 10993-6:1994等系列标准,对国产碳纤维桩材料进行皮下植入试验和骨埋植试验.植入2、4、8周后,组织学观察碳纤维桩材料植入后的局部组织反应.结果 国产根管修复用碳纤维桩材料动物试验均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纤维囊及新生骨形成正常.结论 国产碳纤维桩材料植入后组织反应符合国家标准.
-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引发创伤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的高风险髁突骨折类型,初步探讨TMJ强直发生的可能性机制.方法 对18例创伤性TMJ强直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查及评估.取纤维性强直外侧变性的关节囊、关节间的致密纤维组织及骨性强直关节外侧骨块和内侧骨块,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发展为强直的18例患者(24侧关节)中,16侧为5型髁突骨折,6侧为6型髁突骨折,2侧为3型髁突骨折,未发展成为强直的4侧骨折分别为2型和4型骨折.纤维性强直关节囊与关节腔内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软骨化及散在骨化.骨性强直外侧的骨块为强直骨块,内侧骨块为髁突残留.结论 高位伴有骨折块脱位的髁突横行及矢状骨折是导致创伤性TMJ强直的高危骨折类型.
-
青少年错骀患者正畸治疗后牙尖交错位(骀)接触特征变化初探
目的 探讨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骀)患者主动矫治结束后12个月内牙尖交错位(骀)接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例正畸主动矫治结束后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的青少年错(骀)患者,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于矫治结束即刻(T1)和矫治结束12个月时(T2)记录其牙尖交错位(骀)接触并进行比较.结果 20例患者T1至T2前牙(骀)接触面积及前牙(骀)力占总(骀)力的百分比有所减小,后牙(骀)接触面积及后牙(骀)力占总(骀)力百分比有所增加,但所有测量项目两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12个月后,患者牙尖交错位(骀)接触状况仅有轻微改善,主动矫治结束前的咬合检查及精细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
3~5岁健康幼儿口腔挥发性硫化氢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3~5岁健康幼儿口腔挥发性硫化氢水平,评估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幼儿口腔异味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340名3~5岁健康幼儿口腔挥发性硫化氢进行感官分析法评分及分析仪测量,记录多项口腔健康指数,分析感官分析法评分与仪器测量数值的关系,以及与口腔健康指数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关系.结果 3~5岁健康幼儿口腔挥发性硫化氢水平均值为(46.72±23.27)×10-9.感官分析法评分和硫化氢分析仪读数之间相关系数r=0.807.舌苔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纳入以感官分析法评分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 挥发性硫化氢分析仪可用于临床检测幼儿口腔异味.舌苔、软垢为幼儿口腔异味的重要影响因素.
-
不同陶瓷托槽与金属弓丝间摩擦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陶瓷托槽与金属弓丝间的摩擦力,为临床应用及研制摩擦性能优良的陶瓷托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正畸临床上常用的三种陶瓷托槽作为研究对象,一种金属托槽作为对照组.利用MTSTytron250微力实验机检测托槽与三种金属弓丝在不锈钢丝结扎下的大静摩擦力和平均动摩擦力.结果 金属托槽与不锈钢圆丝间的大静摩擦力低(0.1242±0.0696N);在不同陶瓷托槽和弓丝组合中,摩擦力小的组合在圆丝组是金属槽沟型陶瓷托槽(0.4172 ±0.2178N);在方丝组是金属槽沟型陶瓷托槽(0.4972±0.1365N);与镍钛丝组合时,金属槽沟型陶瓷托槽和标志为“改良工艺型”陶瓷托槽的大摩擦力均较低(0.6430±0.2428N,0.6819±0.2181N).结论 厂家标志“低摩擦”的陶瓷托槽较未标志的陶瓷托槽与金属弓丝间的摩擦力较小,尤其是金属槽沟型陶瓷托槽,但均较金属托槽的摩擦力大.
-
3D整合牙颌模型在无托槽隐形治器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将3D整合牙颌模型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以便精确控制牙根在颌骨中的移动.方法 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的牙颌模型和基于机构光扫描的牙冠模型自动配准,建立能精确显示牙列、咬合、牙根及颌骨的3D整合牙颌模型.在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模拟排牙和虚拟矫治,然后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果 建立了精确的3D整合牙颌模型,在整个虚拟矫治中都可以动态观察牙根和牙槽骨的位置关系,避免牙根外露、骨开裂和骨开窗.结论 3D整合牙颌模型可以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并且已初步应用于临床.
-
下颌前磨牙区多个额外牙1例报告
额外牙是牙数目异常,指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牙齿.多生牙可生在颌骨任何部位,多见的是位于上颌2中切牙之间,其次是牙弓末端第三磨牙之后,称第四磨牙.下颌前磨牙区双排牙列共8颗前磨牙者较少见.本文报道l例下颌前磨牙区额外牙病例.
-
有关骨缝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骨缝是颅面骨矿化骨缘间的结缔组织连接,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受到外力作用,骨缝能产生适应性改建.本文就受到外力的骨缝变化,机械应力因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HIV感染和牙周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HIV感染导致人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龈牙结合部的防御系统,易于发生牙周病,HIV阳性者的牙周破坏更严重,微生物学改变明显;相反,牙周炎作为口腔中为常见的慢性感染,会导致HIV潜伏在感染的细胞中的病毒复活和播散,二者互为影响.大量文献证明二者具有相关性,本文就HIV感染和牙周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浅谈综合医院口腔科在口腔医学生综合实习中的作用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实习是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所必不可少的步骤和重要阶段,口腔医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通常是在口腔专科医(学)院完成的.随着口腔全科诊疗模式的推开,国内口腔医学院逐步设立综合科,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口腔全科概念,建立全科诊疗的思维模式.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利用首医附属综合医院较多的优势,对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初探.2009年开始五年制本科生的临床实习由传统的分科实习模式改变成“先分科后综合”的两段式实习模式.完成7个月的专科实习后分别进入5家三甲综合医院口腔科进行为期2个月的综合实习.本文就综合医院口腔科在新模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总结,为综合实习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
口腔正畸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教研室在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的教学中进行了双语教学的改革研究.本文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目前口腔正畸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从而对本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定位,探索适合口腔正畸学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完善本课程的双语教学体系.
-
CEREC3后牙全瓷冠1年临床观察
CEREC椅旁操作系统目前广泛用于制作嵌体、贴面、部分冠和全冠,其大优点是操作者在椅旁用较短时间完成光学印模的制取、修复体的计算机设计和切削制作,从而提高制作效率,减少患者就诊次数.但该系统使用的可切削陶瓷强度相对较低,用其制作的后牙单冠,临床应用的折裂情况报道较少.本文报道20例用CEREC 3制作的21个后牙全瓷冠修复后1年的临床效果.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