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북경구강의학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673X
- 国内刊号: 11-363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纤维桩核材料及预备时机对粘接界面密合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桩核预备时机对FRC纤维桩核和预成石英纤维桩核与牙体组织粘接界面密合性的影响.方法 40颗人离体前磨牙按桩核预备时机和纤维桩材料分为A、B、C、D 4组(n=10)(A组:FRC纤维桩+即刻预备组;B组:FRC纤维桩+延迟预备组;C组:预成纤维桩+即刻预备组;D组:预成纤维桩+延迟预备组).使用扫描电镜(SEM)分别在纤维桩核冠完成后、冷热循环5000次后和循环加载24万次后,观察测量每组试件桩核与牙体组织粘接界面的裂隙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件经冷热循环后,B组的裂隙宽度小于D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无统计学差异.试件经循环加载后,A组的裂隙宽度小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B组裂隙宽度小于D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的裂隙宽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同一种纤维桩材料,不同桩核预备时机可以达到相近的边缘密合性.FRC纤维桩核冠的边缘密合性优于预成石英纤维桩核冠的边缘密合性.
-
化脓链球菌脂磷壁酸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脂磷壁酸(LTA)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 分化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G+细菌毒素LT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再生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用0.1、1和10μg/ml的LTA作用于PDLSCs,采用MTT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使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对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行比较;应用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分化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成脂相关基因的变化,研究LTA在PDLSCs分化中的作用.结果 1μg/ml及10μg/ml LTA显著降低PDLSCs增殖率,细胞凋亡增加.ALP染色及活性结果表明,早期成骨能力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茜素红染色结果及钙离子浓度定量测定显示,随LTA浓度升高,PDLSCs晚期成骨能力降低,并具有LTA浓度依赖性.成骨相关基因Runx2表达表现相同变化趋势.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随着LTA浓度的增加,PDLSCs的成脂分化能力升高,成脂相关基因PPARγ表达升高,具有LTA浓度依赖性.结论 LTA降低PDLSCs成骨分化能力,同时促进细胞成脂分化能力,表明LTA抑制PDLSCs介导的牙周组织再生.
-
胃癌患者口腔菌群的分布特征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胃癌患者口腔微生物的菌群分布特征,获得口腔菌群及牙周致病菌与胃癌的相关性的科学证据.方法 采集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口腔中的唾液及牙菌斑样本,PCR扩增,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各样本中16S rRNA V4区进行双端测序通过BIPES以及QIIME分析并比较不同人群口腔中牙菌斑和唾液样本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聚类分析胃癌患者口腔菌群失衡的主要特征.结果 胃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口腔菌群的交叠情况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口腔细菌更为复杂,菌群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的唾液和牙菌斑样本中某些细菌的异常聚集,包括: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梭菌目(Clostridiale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暖绳菌目(Caldilineales)、菌目Synergistales.而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Streptophyta和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3个在胃癌组中异常减少.结论 胃癌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健康对照人群有所不同,提示口腔菌群发生相应改变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口腔微生物的检测有潜力作为未来胃癌早期诊断或筛查的一种手段.
-
疏水涂层对自酸蚀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目的 研究疏水涂层对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近拔除的32颗无龋人第三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层,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别用Adper Prompt(AP)、iBond(IB)、Xeno III(XE) 和SE Bond(SE)按使用说明常规粘接,Protect liner F树脂修复;实验组于常规粘接后涂布疏水涂层,Protect liner F树脂修复.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出4个0.9mm×4mm的试件,经显影固定脱矿后,切成超薄切片,经铀、铅染色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银离子的渗入情况.NIH图像分析软件量化比较纳米渗漏值,统计分析.结果 4种粘接剂纳米渗漏值AP>IB>XE>SE,SE组纳米渗漏较小,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水涂层运用后与粘接层紧密结合,粘接层明显增厚,纳米渗漏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水涂层有助于形成厚而均一的粘接层,减少自酸蚀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产生.
-
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安氏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CBCT比较分析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不同CVM分期颞下颌关节(TMJ)的生长发育差异.方法 分别对60名恒牙早期均角安氏Ⅲ类患者和60名恒牙早期正常(牙合)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按颈椎CVM分期进行分组,使用Invivo5软件对影像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通过SPSS22.0软件采用LSD法分析比较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的髁突生长发育差异.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组相比正常(牙合)组中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安氏Ⅲ类错(牙合)组CS3-CS4期与CS1-CS2期生长变化差值显示髁突上间隙、前间隙减小量、后间隙增长量与正常(牙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后径减小量、髁突高度增长量与正常(牙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窝深度、关节后斜面角减小量、关节窝前后径增长量与正常(牙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生长发育高峰期相对于高峰前期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且在关节凹中的位置更靠前上.髁突垂直向发育过度,更为细长,关节凹浅而宽.
-
四种瓷修补系统的树脂色调与金属烤瓷修复体色调的匹配性研究
目的 比较树脂与金属烤瓷瓷面的色调差异,观察4种瓷修补系统的树脂色调与金属烤瓷修复体色调的匹配性.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检测4种崩瓷修补系统色调与相应厚度瓷层的色调匹配性,评价不同口内瓷修补系统、树脂层厚度、金属底色、树脂色调4个影响因素对崩瓷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瓷修补系统、树脂层厚度和树脂色调对树脂和瓷层的色调匹配性均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树脂色调、瓷修补系统、树脂层厚度.结论 树脂色调是影响瓷修补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不同的瓷修补系统,树脂层厚度的影响小.
-
内镜辅助面部小切口腮腺导管结石取出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唾液腺内窥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手术取腮腺导管深部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4~2015年期间共诊治6例腮腺导管结石患者,结石均位于咬肌前缘后方的腮腺导管.手术过程为全麻下手术,先用涎腺内窥镜探及腮腺导管结石,以内窥镜灯光作为引导在面部相应位置行皮肤小切口,分离显露结石部位的腮腺导管,同时保护面神经;切开导管取出结石,重建导管.结果 所有患者腮腺导管术后均恢复畅通,复诊半年无腮腺导管阻塞症状出现.结论 唾液腺内窥镜辅助经面部小切口取石术为治疗腮腺导管深部结石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案.
-
局部带蒂黏膜瓣附着龈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能增加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的手术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劲松口腔方庄医院种植中心、北京口腔医院特诊特需科门诊需行种植修复病人10例,牙缺失时间均在8年以上,种植位点附着龈宽度仅为0.8~1.5mm,行局部带蒂附着龈重建术,术后6周行种植手术,常规负荷.分别观察附着龈重建术前,种植术前,修复前,修复后缺牙区附着龈宽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局部带蒂附着龈重建术后均获得了5~6mm的附着龈宽度.随访观察4~32个月,未见明显附着龈退缩.结论 局部带蒂附着龈重建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稳定,是临床增加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的有效方法.
-
两种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评价球帽附着体和Locator 附着体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无牙颌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患者67例,共植入150颗种植体,附着体类型为球帽或Locator.对患者定期复查,检查种植体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PD),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BI),测量边缘骨吸收值(MBL).患者分为球帽组、球帽改Locator组和Locator组,对PPD值、MBL值和PLI、GI、BI分别进行3组间比较.使用Digimizer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影像学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颗种植体修复前成功率为95.88%,累计存留率为92.97%.PPD值平均为(2.16 ± 1.02)mm,球帽组与改做组间无显著差异,Locator组的PPD值明显低于另2组.PLI、GI和BI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BL值平均为(0.92 ± 0.61)mm,改做组的MBL值明显高于另2组,而Locator组的MBL值低.结论 Locator式种植覆盖义齿比球帽式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优势.
-
基于激光扫描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三种重叠方法的对比
目的 对比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重叠的3种重叠方法.方法 选择22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成人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同期进行面部软组织激光扫描.测量鼻尖点(Pn)、鼻下点(Sn)、上唇缘点(Ls)、下唇缘点(Li)、下唇凹点(B')和颏前点(Pos)在头颅侧位片上的变化.使用Rapidform XOV和XOR软件进行点重叠、额部区域重叠和软件自动重叠,以额点、软组织鼻根点和鼻尖点确定正中矢状向平面,分别测量不同方法重叠后Pn、Sn、Ls、Li、B'和Pos点的变化量.并以头颅侧位片的结果为标准,对比3种重叠方法的差异.进而,对比使用3种重叠方法后面部10个区域大变化值的差异.结果 使用头颅测量片测得的Pn、Sn、Ls、Li、B'和Pos点正畸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与软组织三维模型的测量值间无显著差异.点重叠、区域重叠和自动重叠后面部10个区域的大变化值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成人而言,点重叠、额部区域重叠和软件自动重叠这3种软组织重叠方法没有显著差异.
-
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对残留牙周袋临床疗效的评价研究
目的 评价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对牙周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59颗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深牙周袋的患牙,行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全口牙周探诊出血(BOP)和牙周探诊深度(PD)的变化.结果 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全口平均PD值和BOP位点百分比有显著改善(P<0.001).单根牙和多根牙的平均PD均显著降低(P<0.001),PD≥5mm位点百分比显著改善(P<0.05),其中重度牙周袋位点的改善更明显(P<0.05).根分叉病变位点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残留牙周深袋经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后,单根牙和多根牙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单根牙重度牙周袋位点改善更明显,但是多根牙II度及以上根分叉病变位点的改善有限.
-
成牙分化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再生牙齿组织是牙齿组织生物性再生修复研究的前沿问题.但如何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牙分化是促进其介导牙齿组织再生的关键.目前,已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参与了细胞的成牙分化及牙体组织形成的调节,包括Wnt/β-catenin、Notch、BMP、MAPK通路,但其具体的分子调控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限制了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本文就调控细胞成牙分化的主要信号通路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
季铵盐类抗菌单体在口腔材料中的应用
季铵盐是一类常见的广谱杀菌剂,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医疗领域也有所应用.近年来,更多的口腔医生也开始关注季铵盐.本文回顾了季铵盐抗菌单体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带教实践与思考
进修学习是提高基层医生临床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从80年代初开始招收口腔进修医师,在带教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临床教学经验,对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索与改革,力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