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毒理学杂志

毒理学

毒理学杂志

Journal of Toxicology 독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3/R
  • 国内刊号: 赵超英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dulixuezz@163.com
  • 曾用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毒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3种模式对工业废水进行急性毒性判别的研究

    作者:高珊;敬海明;张鹏;李煜;谭壮生;齐丽娟;曾迎新;李国君;马玲

    目的 应用啮齿类动物、细胞、线虫3种实验模型同步进行毒性研究,摸索危险废液毒性初筛方法及判定标准的新模式.方法 对18件工业废水进行毒性评估,以急性毒性评价为基点,同步进行动物急性经口毒性、经皮毒性、经呼吸道毒性试验;线虫毒性试验(24h LC50);细胞毒性试验(24h LC50).结果 18件样品小鼠急性经口LD50>5000 mg/kg,小鼠急性吸入LC50> 10 mg/L,大鼠急性经皮LD50> 2000 mg/kg; 18件样品的线虫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为253.1~869.6 mg/ml;18件样品的中性红细胞毒性半数致死浓度(24h LC50)为19.87 ~75.93 mg/ml,结论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18件样品不属于危险废液;4件样品215 mg/ml、14件样品464 mg/ml提示对线虫有毒性作用;本研究为建立危险废液快速、廉价、实用的多模式毒性评估体系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不明危险废液的快速预筛检和判别提供了有潜在价值的评估技术.

  • 三聚氰胺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作者:李淑琴;武晋孝;李建国;边林秀;李学敏;席小平

    目的 研究三聚氰胺对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和亚急性经口毒性.方法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按霍恩法,4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剂量分别为2150、4640、10000和21500 mg/kg.bw.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4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3个三聚氰胺染毒组和1个基础饲料对照组,雌性大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是225、450和900 mg/kg,雄性大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是300、600和1200 mg/kg.各组连续喂饲染毒28 d.结果 三聚氰胺对雌性大鼠经口LD50为5840(4300 ~ 7940) mg/kg.bw,对雄性大鼠经口LD50为7940(5840 ~ 10800)mg/kg.bw.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喂饲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3周后进食量降低,体重下降,4周后血常规未见异常,血清BUN、CRE、TRIG、TP、Alb含量升高,肾脏湿重及脏体比升高;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肾组织间质均出现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变性/坏死/被结缔组织替代.结论 三聚氰胺急性经口毒性属无毒级物质,但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三聚氰胺可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并对肾脏组织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肾脏是三聚氰胺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 丙硫氧嘧啶处理雄性大鼠睾丸某些金属元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筱文;许飞华;张珂;马军建;王俊玲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金属元素水平的影响,为甲减及碘缺乏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甲减组(按1 ml/100 g体重/只,每日灌服0.1%丙硫氧嘧啶),共8周,每3天称体质量.灌胃结束次日处死大鼠,摘取睾丸组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睾丸组织中会属元素钙(Ca)、锌(Zn)、和镁(Mg)水平.结果 甲减组大鼠体质量灌胃第30天和第60天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元素,甲减组Ca、Mg和Zn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其中元素Ca和Z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雄性大鼠睾丸组织金属元素含量,损害大鼠生殖系统.

  •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LRRFIP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思语;张晨;邓彦超;陈艳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患者LRRFIP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联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combined bisulfite restriction analysis,COBRA)检测哈萨克族共28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LRRFI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及LRRFIP1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8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LRRFI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1.43%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哈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RRFI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可能与食管癌预后无关.

  • 大鼠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生化检测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红;丁晓静;施嘉琛

    目的 通过探讨大鼠不同采血部位常见生化指标的差异性,为毒理学研究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方法 比较不同采样条件和采样方式获得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结果 大鼠不同部位采样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检测结果均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规范大鼠血清的采样部位和采样方式,开展全程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

  • Nifeviroc微乳热敏原位凝胶对大鼠阴道和阴道细胞的毒性研究

    作者:田芳;周红精;王玉柱;黄超;李卫华;夏强;丁训诚

    目的 制备Nifeviroc微乳热敏原位凝胶(NFVR/ME-TISG),并对其体内外毒性进行评价.方法 纳米粒度仪检测微乳的平均粒径和PDI,流变仪检测微乳凝胶在不同温度(10 ~45℃)下复数粘度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NFVR/ME-TISG和Nifeviroc热敏原位凝胶(NFVR-TISG)对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的细胞活性影响.16只SD大鼠分成NFVR/ME-TISG和NFVR-TISG组,分别给药0.2 ml(次/d,10 d),第11天麻醉处死,取阴道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根据WHO公认的Eckstein评价标准,对阴道粘膜进行评分.结果 在4℃条件下,12个月内微乳的平均粒径和PDI无明显变化;从10℃升至29℃时,NFVR/ME-TISG复数粘度随温度指数性升高,发生相转变;MTT结果显示NFVR/ME-TISG对VK2/E6E7细胞活性影响低于NFVR-TISG;大鼠阴道组织病理结果显示NFVR/ME-TISG组和NFVR-TISG组阴道组织评分小于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18).结论 微乳体系稳定,制成的凝胶具有热敏性,低温下为牛顿流体,高温下呈现剪切变稀的假塑流体特征,微乳凝胶制剂与普通凝胶制剂相比对阴道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阴道刺激性评分在临床可接受范围.

  • 八氯代二苯并二噁英暴露对小鼠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

    作者:刘惠;丁淑梅

    目的 对八氯代二苯并二噁英(1,2,3,4,6,7,8,9-octachlorodibenzo-p-dioxin,OCDD)暴露对小鼠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做分析和评价.方法 选取性成熟昆明小鼠120只,其中雌鼠80只,雄鼠40只,以雌∶雄比例2∶1配种使雌鼠妊娠.将妊娠雌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以OCDD低(1.00 μg/ml)、中(10.0 μg/ml)、高(100 μg/ml)剂量灌胃染毒,以药物溶剂处理做空白对照组,各小鼠灌胃溶液体系均为10 ml/kg.每日晨灌胃1次,连续10 d.对各组雌鼠增重情况、胚胎生长发育情况及致畸率进行比较.结果 雌鼠体重增长率高的对照组,其吸收胎、死胎率仅为1.32%,致畸率仅为0.67%,四组雌鼠的增重情况比较存在差异,中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吸收、死胎率和致畸率均在25%以上,较空白对照组吸收、死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氯代二苯并二噁英暴露对小鼠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明确,其增加小鼠胚胎的吸收、死亡以及致畸.

  • 白藜芦醇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晓珂;赵健亚;刘天娥;蒋建中;张璇;王春;陈刚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高脂膳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并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63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普通饲料组,8周后通过体重和肝脏病理切片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再将NAFLD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250 mg/kg.bw).干预结束后,称取大鼠体重、体脂和肝脏重量,分离血清测定相关指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脂肪蓄积,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沉默静息因子(Sirt1)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大鼠的体重、体脂比、肝重、肝脏系数和肝脏脂肪蓄积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模型组相比也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AMPKα1、AMPKα2、Sir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 (GLUT4)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促进AMPKα、Sirt1和GLUT4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抑制SREBP-1c的表达降低脂质沉积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 氟化钠诱导大鼠肾脏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国华;高继萍;刘茂林;王裕;杨霞

    目的 研究氟对大鼠肾脏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和高氟组),每组12只,分别饮用含氟化钠为0、50、100和200 mg/L的去离子水,染毒120 d.动物处死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氟化物对大鼠肾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彗星实验表明,各染氟组肾细胞拖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染氟组大鼠肾细胞DNA迁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高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低氟组肾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中氟组、高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大鼠肾细胞DNA损伤与细胞凋亡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59,P<0.01).结论 氟可导致大鼠肾细胞DNA损伤,诱导肾细胞凋亡,氟诱导的大鼠肾细胞凋亡可能与氟所导致的DNA损伤有关.

  • 锰毒性不同病程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张鹏;敬海明;刘建中;刘君丽;董一文;赵超英;蔡丽;郑珊;杜宏举

    目的 采用氯化锰染毒建立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染锰30 d组、染锰90 d组与染锰90 d后再恢复30 d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染锰组按6 mg(Mn)/kg·BW每日腹腔注射氯化锰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试验结束后进行体重、脏体比、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n、Fe、Mg等离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测定与分析以及肝脏、肾脏与睾丸等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结果 各染毒组大鼠的体重以及食物利用率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血清中Mn含量及Mn/Fe比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各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核变性坏死以及睾丸曲细精管部分管腔内精子数减少,初级精母细胞空胞样变性等,且随染锰时间延长有加重的趋势,但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病变有恢复迹象;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各时间点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脑组织中TH-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均减少,并且随着染锰时间的延长减少程度加重,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损伤不可恢复.结论 根据以上各指标综合判断,本次研究所建立的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为今后锰毒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基础.

    关键词: 毒性 动物模型
  • 2,5-己二酮对大鼠坐骨神经骨架蛋白的影响

    作者:程东;韩晓英;姚文环;李慧;郭婕;颜燕;周雯;张天亮

    目的 探讨2,5-己二酮(HD)对大鼠坐骨神经中神经丝、微丝、微管等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经腹腔染毒,剂量分别为100和300 mg/(kg·bw),连续8周(每周5d).处死一半动物并分离、冻存坐骨神经.另一半动物停止染毒、自然恢复8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高分子量神经丝(NF-H)、中分子量神经丝(NF-M)、低分子量神经丝(NF-L)、β-肌动蛋白(β-actin)和β-管蛋白(β-tubulin)的相对含量.结果 剂量组NF-H、NF-M、NF-L相对含量在染毒8周时均降低,下降至对照组的81% ~92%,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染毒8周又自然恢复8周时相对含量较染毒8周时无明显变化.β-actin的相对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β-tubulin的相对含量在染毒8周时无明显变化,染毒8周又自然恢复8周时300 mg/(kg·bw)剂量组明显降低.结论 HD导致大鼠坐骨神经中骨架蛋白的改变自然恢复8周后无明显变化.

  • 不同粒径碳酸钙对HCT-8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张淑华;王翼飞;甄亚平;吴惠慧;梁宝璐;王硕;李鹏高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粒径碳酸钙(CaCO3)颗粒对人回盲肠上皮HCT-8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别暴露于微米和纳米CaCO3颗粒,测定不同染毒剂量和时间对HCT-8细胞活力(MTT法)及细胞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结果 微米和纳米CaCO3颗粒均可导致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ROS及MDA产生增多、而SOD及GSH含量下降(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在相同剂量水平下,纳米颗粒的毒性大于微米颗粒,而维生素C可减轻CaCO3颗粒造成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结论 CaCO3颗粒在体外对HCT-8细胞的毒性与剂量和粒径相关,氧化损伤可能是造成CaCO3颗粒细胞毒性的原因之一.

  • 姜黄素对纳米二氧化硅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洪文旭;周桂凤;胡韬;叶金波;陈晓丹;张航;刘建军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纳米二氧化硅诱导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15-nm二氧化硅致HaCaT细胞损伤的体外研究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水平;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评价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 姜黄素能明显改善15-nm二氧化硅诱导HaCaT细胞的损伤,与二氧化硅组相比,姜黄素干预组能提高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漏出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内的MDA明显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对15-nm二氧化硅诱导的HaCaT的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人角质细胞紫外线损伤模型筛选抗氧化剂的研究

    作者:步犁;程树军;谈伟君;秦瑶

    目的 探讨利用人角质细胞系建立紫外线损伤模型,研究抗氧化剂对细胞的影响,以建立快速筛检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紫外线照射诱发氧化损伤模型,UVA及UVB照射强度分别为5和0.6 J/cm2.测试组分别更换含POCI和LBPC抗氧化剂的培养液,剂量为无细胞毒性的大浓度,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抗坏血酸阳性对照组.应用MTT(噻唑蓝)比色法、二氯荧光素(DCFH-DA)标记法、PI荧光素标记法和Annexinv/PI双染法,比较细胞活性、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紫外线可造成HaCaT细胞明显氧化损伤.测试组SOD水平与照射组相比明显升高(P <0.001);测试组ROS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01).POCI抗氧化强度高于LBPC,两者均弱于VC.结论 应用紫外线损伤HaCaT细胞模型检测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可为抗氧化特性及强度的预测提供依据.

  • 表观遗传学修饰及其相互调控

    作者:钱岩;王先良;吕占禄;王菲菲;朋玲龙

    1 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表明,生物体基因既是一个结构单位,也是一个功能单位.基因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phenotype)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可以从上代传给下代.然而,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表明,在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导致可遗传的表现型变化,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遗传[1].例如同卵双生的两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其性格、健康等均会出现较大的差异[2].这种表现型的变化因没有直接涉及基因的序列信息,而是“表观”的(apparent),因此被称为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1].于是,遗传学的研究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

  • 某些外源化学物对血睾屏障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仇梁林;张旭辉;王守林

    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BTB)是存在于生精小管上皮支持细胞间特殊的“血-组织屏障”,动物的精子发生有赖于BTB协调有序的“开放”和“重建”,在分子水平上由各种连接蛋白复合体所构成(表1),如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s,AJ)和缝隙连接(gap junctions,GJ)等[1].某些外源化学物可破坏BTB,从而诱导雄性生殖损伤,本研究就相关化学物及机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GST基因多态性及富含黄酮类物质饮食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苑林宏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具有多生物学功能的Ⅱ相解毒酶,它可以通过催化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亲电子化合物发生结合反应而参与外源性物质(包括膳食来源生物活性物质)在人体内的生物转化和机体的氧化损伤防御.氧化损伤是导致AD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饮食摄入抗氧化物质改善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是预防AD的有效途径.黄酮类物质(flavonoid)是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中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

  • 布渣叶致突变和致畸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敏;陈瑞仪;谭剑斌;陈壁锋;黄建康;黄俊明;杨杏芬

    布渣叶,为椴树科破布叶属植物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的干燥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本品味甘淡,性微寒,有清热消滞,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感冒,中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脘涨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的治疗[1].除了临床应用外,布渣叶还是保健凉茶的主要组成药物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布渣叶在功效成份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其食用安全性重视不够,目前关于布渣叶单味、复方或提取物的毒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布渣叶进行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的实验观察,为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提供毒理学依据.

    关键词: 布渣叶 致突变 致畸
  • 硫磺炮制当归的急性与亚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王志旺;李芸;潘政;程小丽;王瑞琼

    当归为常用中药,在产地加工及后续的炮制过程中常用硫黄熏蒸,以免发霉虫蛀并可使其颜色变白.研究显示,硫磺熏蒸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1-2],至于硫磺熏蒸对当归毒理学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次研究以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为研究指标,探讨熏硫加工对当归毒性的影响,为当归的炮制提供理论依据.

  • GLP实验室中多场点试验的管理

    作者:张呈菊;马璟;黄丽芳;葛元圆;李旻;顾珺

    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也称为良好实验室规范,是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目的是确保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试验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1-3].自2007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要求所有药物的GLP试验必须在通过CFDA GLP认证的实验室进行,至今国内已有50多家实验室通过CFDAGLP认证,但其中有的GLP实验室可能因为设施技术或委托方要求等把毒代动力学分析、给药制剂分析等部分试验环节分包给另外的试验机构进行,出现一个GLP试验在多个实验场点进行,即为多场点试验[1,4].

  • 毒作用阈值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作者:周宗灿

    毒理学中阈值的概念在危险评定的剂量-反应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提出了非癌终点和癌终点统一的剂量-反应关系的概念模型,有助于健康危险评定的发展.1 生物学阈值指某一剂量或暴露浓度,低于此剂量或暴露浓度时所指定的生物学效应不发生.阈值是不引起生物效应的高剂量和引起生物效应的低剂量之间的过渡点.对某种效应,易感性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阈值.

    关键词:
毒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