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P物质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史洪涛;冷恩仁;桂先勇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内毒素血症大鼠肠蠕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LPS)组.①采用活性炭标记法观察内毒素血症状态下肠道传输速率变化;②观察内毒素血症后3、6、12 h大鼠血浆、空肠组织匀浆SP含量变化及空肠免疫组化SP阳性神经在肠道分布及内毒素血症后的变化.结果:①内毒素血症后小肠传输速率加快;②内毒素血症后血浆SP变化不显著,空肠组织SP含量下降,空肠SP阳性神经纤维及产物表达明显减少,且与空肠组织SP含量变化相一致.结论:内毒素血症后肠道传输功能发生变化,可能与肠神经递质SP改变有一定关系.

  • 外源性层粘素P11片段对胆管癌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曙光;韩本立;段恒春

    目的:探讨层粘素P11活性片段对胆管癌细胞浸润过程的影响及可行的抗浸润治疗途径.方法:以层粘素P11片段处理QBC939胆管癌细胞,观察胆管癌细胞分泌Ⅳ型胶原酶、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化,并利用人羊膜浸润培养系统观察胆管癌细胞浸润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层粘素整体分子相反,层粘素P11片段能够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分泌Ⅳ型胶原酶和体外浸润能力,但对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层粘素可能通过胆管癌细胞膜细胞表面LN受体刺激Ⅳ型胶原酶分泌,介导胆管癌细胞浸润和转移过程.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另一重要蛋白酶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调节,可能通过其它途径实现.研究阻断层粘素与层粘素受体结合的治疗方法,可能在未来临床防治肿瘤浸润和转移治疗中具有光明前景.

  • 大鼠心肌细胞阴离子交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的研究

    作者:黄坚;李隆贵;钱桂生;夏前明;张献全

    目的:观察带3样蛋白(AE3)在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并对其生物学意义作初步的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酶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带3样蛋白在心肌细胞的定位,第一抗体为红细胞带3蛋白单克隆抗体.结果:免疫化学酶染色显示带3样蛋白存在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膜及膜的皱褶或折入处,免疫荧光法显示带3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了心肌细胞膜和肌纤维横纹结构的部位.结论:阴离子交换蛋白(AE)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表明该蛋白分布于心肌细胞膜及肌纤维横纹结构的部位,这种分布特性提示AE在精确调节细胞内pH、神经体液刺激的信号传导及将收缩蛋白和细胞骨架“铆定”到胞膜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马尔科夫随机场在生物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作者:许东民;先武;夏志坚

    目的:建立一种图像分割方法,以适应精确的生物医学图像分析.方法:根据马尔科夫随机场图像模型,利用大后验概率准则(MAP),提出一种迭代松弛分割算法.结果:在用于生物医学图像以及CT重建图像的分析测量中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结论:该算法与经典的图像分割算法相比具有分割精度高、可以进行多区域图像分割的特点.

  • 一氧化氮合酶、P物质在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壁内的异常表达

    作者:童卫东;张胜本;张连阳;高峰;杜文华;牟江洪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P物质(SP)在慢传输型便秘(ST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和SP的兔多克隆抗体,对15例STC患者和11例对照组乙状结肠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肌间神经丛NOS免疫组化反应阳性增强(P<0.01),而SP明显降低(P<0.01);粘膜下神经丛NOS及SP免疫反应阳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STC患者结肠壁内NO含量增多,SP含量下降,可能是其结肠传输减慢的神经病理基础之一.

  • 地塞米松和阿斯匹林对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环氧合酶Ⅱ型的作用

    作者:伍伟玲;陈正堂;蔡恩齐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和阿斯匹林(ASA)对脂多糖(LPS)致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环氧合酶-Ⅱ(COX-Ⅱ)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改良法分离、培养猪PIM。分为:①对照组;②LPS组:予LPS(10μg/m1)刺激;③DEX组和④ASA组:分别以2 pmol/L DEX和500 μmol/L ASA预处理2 h,再以LPS刺激。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OX-ⅡMrna及酶蛋白的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上清PGE2浓度,间接表示COX活性。结果:LPS组PIM COX-ⅡMrna和酶蛋白表达及PGE2浓度较对照组升高,DEX组则降低(P<0.01);ASA组COX-ⅡMrna和酶蛋白表达与LPS组相似,但PGE2浓度却降低(P<0.01)。结论:DEX能抑制LPS诱导的P1M COX-ⅡMrna及酶蛋白的表达;ASA可通过抑制COX的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二者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急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能有一定作用。

  • 雷公藤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细胞凋亡及IL-5和GM-CSF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郭晓明;王长征;赖克方;郭先健;钱桂生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及与白介素-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实验豚鼠分为哮喘组、雷公藤治疗组(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Eos的凋亡率和肺组织IL-5、GM-CSF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组Eos凋亡率显著低于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哮喘组肺组织IL-5和GM-CSF mRNA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处理组和对照组(P<0.01).哮喘组BALF中Eos凋亡率与肺组织IL-5、GM-CSF mRNA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62和-0.56,P<0.05).结论:哮喘豚鼠肺组织IL-5、GM-CSF mRNA表达增强,可能是Eos凋亡异常的重要原因.雷公藤甲素能抑制哮喘豚鼠IL-5、GM-CSF表达,诱导Eos凋亡,在抗哮喘气道炎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缺氧对大鼠心肌胶原网架改建的作用

    作者:刘兵;谢增柱;王仕军

    目的:观察缺氧大鼠右心室心肌胶原网架改建的特点,并探讨血浆Ⅲ型前胶原(PC Ⅲ)含量的变化是否能反映心肌胶原含量和浓度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两组:①常氧对照组;②慢性缺氧组:缺氧大鼠暴露于摸拟5 000 m高原30 d和60 d,8 h/d.测定其Paoz,左、右心室收缩压,观察心肌胶原含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慢性缺氧可以引起PaO2下降、右心室收缩压及右心室重量指数增加.缺氧大鼠右心室心肌胶原浓度和含量明显增加,而左心室则无明显变化.血浆PCⅢ含量与心肌胶原浓度和含量呈正相关.病理切片检查显示缺氧大鼠右心室出现心肌内血管周围纤维化和局灶性纤维化.结论:慢性缺氧可引起右心室心肌胶原网架改建,血浆PCⅢ含量的变化可反映右心室心肌胶原含量和浓度的变化.

  • 大鼠室旁核大细胞加压素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变化

    作者:李泽桂;蔡文琴;陆振山;方一心

    目的:探讨室旁核(PVN)的大细胞核加压素(VP)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作用.方法:给予大鼠标准的25%Ⅲ度皮肤烫伤,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PVN的VP阳性神经元和正中隆起(ME)内的VP阳性纤维.结果:①烫伤大鼠PVN代表平面VP神经元的总面积增大,免疫染色增强,以大细胞VP神经元增加为主.②ME内带的VP免疫染色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和免疫染色强度均增加;在ME外带,VP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增加而免疫染色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烫伤应激使PVN的VP合成增加,特别是大细胞VP神经元.提示大细胞VP也参与了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大细胞VP可能涉及到相对高强度应激反应的调节.

  • BPI功能区合成肽体外杀菌能力的研究

    作者:秦孝建;郑江;袁建成;刘晓禄;肖光夏

    目的:研究BPI功能区合成肽体外杀菌能力.方法:大肠杆菌J5、绿脓杆菌PA103,稀释成1×105cfu/ml,加入不同浓度的BPI合成肽.比较pH、菌量、血清蛋白浓度对其杀菌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菌形态变化.结果:BPI功能区片段与细菌作用0.5~2 h杀菌力强.酸性条件下杀菌活性增强,碱性条件下减弱;细菌浓度愈低杀菌力愈强,杀菌活性随血清浓度升高而增强.BPI功能区片段与细菌作用5 min,外膜出现轮廓模糊,30 min见细菌裂解.结论:BPI功能区片段具有杀菌能力,其杀菌活性可能是通过与细菌外膜结合而发挥作用.

    关键词: BPI 杀菌
  •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大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轴突生长影响的离体实验观察

    作者:蔡文琴;杨忠;肖茂磊;张可成;何家全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两种大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取胚胎14 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神经元与胶质细胞联合与分离培养,并培养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分别取两种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胶质细胞及用蒸馏水破碎的两种胶质细胞碎片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结果:两种培养细胞上清液、星形细胞及其碎片的加入对PC12细胞均无明显影响,但当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加入到PC12细胞后在10 min内即出现明显的突起萎陷及回缩.另外,在联合培养中,少突胶质细胞附近的神经元不见明显的突起生长,且偶有神经元突起在遇到星形胶质细胞时不能继续延长,但无回缩现象.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的膜上存在着抑制神经元轴突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不分泌到细胞外,并不依赖于该细胞的存活状态,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突起生长具有机械性阻挡作用.

  • 猪线粒体DNA D-loop PCR的建立

    作者:刘中禄;魏泓

    目的:建立猪线粒体DNA D-loop、D-loop 5'端和3'端PCR扩增方法.方法:设计三对引物,应用PCR对西双版纳近交系小耳猪、广西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香猪、大约克夏猪、荣昌猪和长白猪血液总DNA样品中mtDNA D-loop、5'端和3'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三对引物扩增带清晰,与已知片段长度一致.结论:引物设计合理,扩增方法可行,为进一步应用mtDNA D-loop PCR-RFLP、5'端SS-CP、3'端SSCP和PCR直接顺序等方法分析线粒体DNA控制区多态性奠定了基础.

  • 放烧复合伤对骨髓基质细胞血小板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洪涛;罗成基;郭朝华;周燕虹

    目的:研究5Gy γ射线放射损伤复合15%Ⅲ度烧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小板生成素(TPO)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基质细胞TPO mRNA.结果:发现各伤组动物股骨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外周血血小板数分别在伤后第7、13天和第3、7天降到低值.骨髓基质细胞TPO mRNA量于伤后第3、13天出现明显的组间差异,表现在放射组和烧伤组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复合伤组则明显高于正常值.两个时相点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放烧复合伤后骨髓基质细胞分泌TPO的活性较单纯放射损伤和单纯烧伤活跃.

  • 人白细胞DR抗原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牟江洪;王东;陈俐;李增鹏

    目的:检测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HLA-DR和FⅧRAg单克隆抗体对80例骨肉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HLA-DR,而FⅧRAg呈高表达.结论: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而几乎丧失免疫功能,其与骨肉瘤的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 反义IGF-I R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平;周子成;陈文生;杨建民

    目的:研究反义IGF-IR基因对肝癌细胞株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治疗的反义技术,通过脂质体介导将IGF-IR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潮霉素筛选阳性克隆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结果:1GF-IR反义细胞与7721细胞IGF-IR正义细胞在前6 d生长趋势无明显变化,第7天后反义IGF-IR细胞生长减慢.反义IGF-IR基因细胞G1/G 2期细胞明显增加,为63.9%,明显高于7721细胞(49.8%);S期减少(1 9.3%),细胞凋亡增加(5.89%),不能在软琼脂中生长,而7721细胞及IGF-I R正义细胞在软琼脂中生长良好.结论:反义IGF-IR基因对肝癌细胞株7721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维生素E乳剂静脉滴注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伴ARDS 1例报告

    作者:向德栋;李奇芬;张永明;顾长海

    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发热1周,头痛呕吐2 d,意识障碍12 h于1993年1月4日凌晨0时30分急诊入院.作者各单位向德栋,男,34岁,主治医师,硕士

  • 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

    作者:宫立众;孙士红;张茂宏;徐从高

    血液自动分析仪除了为临床提供常规参数外,还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数.对于血小板的检查,除了提供血小板计数(PLT)外,还可以测试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我们利用MEDONIC CA610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了3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分析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结果如下.

  • 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后并发肝性皮层盲2例报告

    作者:王伟

    1临床资料肝性皮层盲是指肝性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过性双目失明,随着肝性脑病的恢复而缓解,而不留后遗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国内报道甚少.我科自1988年以来42例门脉高压症手术,术后2例并发此症,现报道如下. 例1,患者女,43岁,因反复腹胀、尿少、双下肢水肿2年多,加重半月于1989年11月20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未扪及,脾肋下4 cm,有少至中量腹水,双下肢Ⅱ度凹陷性水肿.经肝功、HBVM、“B”超检查,证实为乙肝后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经积极护肝、利尿、支持等治疗,病情好转,肝功分级达到Child's标准“A”级,于1989年12月9日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过程顺利.但于术后第6天出现视物模糊不清,继而失明,无光感,随后出现烦躁不安,精神失常、嗜睡、扑翼征阳性等肝性脑病表现,查血有血氨升高,肝功损害.

  • 克隆病合并直肠癌1例

    作者:费军;黄显凯;张胜本

    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腹痛、腹胀、粘液血便1年,加重伴肛门坠胀3个月于1998年12月3日人院.1988年曾2次行“肛瘘切开术”,1996年行“阴道直肠瘘修补术”.体检:下腹部散在深压痛,未扪及包块.肛门外距肛缘1 cm 9点处可见一瘘口,向肛管方向可扪及一皮下条索状物,直肠前壁距肛缘3 cm可触及一质硬疤痕块,与阴道粘连约3 cm×3 cm,其上方4 cm处可触及一溃疡型包块,占1/2周径,约4 cm×3 cm×3 cm大小,边缘隆起,质硬,活动,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阴道后壁压痛,与直肠有一大小约3 cm×3 cm×3 cm粘连块,尚未穿透阴道粘膜.钡灌肠:回肠末段扩张.盲肠缩短至肝曲,结肠挛缩,结肠袋消失,直乙交界及升结肠部分肠管狭窄,肠管动度降低,排空后肠道呈管状.粘膜皱襞消失,肠管见小尖刺龛影.肠镜:镜入回肠末段约40 cm,见散在颗粒状或柱状小息肉,活检为炎性息肉,盲肠瘢痕化,回盲瓣旁及升结肠各见一个“粘膜桥”.病理报告:粘膜慢性炎.直肠5~9 cm处有火山口样溃疡,病检为高分化腺癌.镜诊:①直肠癌;②克隆病(结肠、回肠末段).术中探查见:末端回肠(距回盲瓣15 cm)浆膜有散在片状白色疤痕状物.

    关键词: 克隆病 直肠癌
  • 腹泻脱水婴儿肌注小诺霉素后致急性肾衰1例报告

    作者:唐红梅

    1临床资料患儿,男,8个月.因“腹泻4 d,发热1 d,昏迷30 min”收入院.入院时诊断为“婴儿腹泻伴重度脱水”.入院前1 d曾在一私人诊所肌注小诺霉素,剂量不详.入院时肾功:钠144mmol/L、钾4.03 mmol/L、氯106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30mmol/L、血糖4.5 mmol/L、尿素氮6.9 mmol/L.给以补液等治疗,脱水纠正,尿量增加.但于入院后18 h,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纳差、烦躁,心率180次/min,呼吸50次/min,进行性少尿、进行性浮肿等,血液检查:钠1 39.9 mmol/L、钾3.14mmol/l、氯109.98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4 mmol/L、尿素氮109.98 mmol/L、肌酐287.08 μmol/L、血糖12.8 mmol/L、渗透压324.9 mOsm/L、尿酸1 425 μmol/L、磷2.23 mmol/L.经过结肠透析、持续呼气末正压供氧、速尿、地塞米松等治疗,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增高至34.73 mmol/L及371.4 μmol/L,抢救无效,于入院后95 h死亡.

    关键词: 腹泻 小诺霉素 肾衰
  • 左上后牙区纤维性龈瘤伴中心大量骨化1例报告

    作者:陈泽;周洪亮

    1临床资料患者林某,女,42岁,因左上后牙龈区无痛性包块20年,4年来明显增大入院.专科检查:左颊部稍凹陷,张口不受限.1 578缺失, 6-Ⅲ度松动.于 67相应腭侧牙龈为蒂,向口腔凸起一包块,蒂周长约4.0 cm,质软,包块大小约6.0 cm×5.0 cm×4.0 cm,色泽同正常牙龈组织,表面光滑,质硬,无压 67痛.穿刺检查:未得任何物.上下颌骨全景片示: 牙槽突已 6消失.在局麻下行左上后牙龈区包块切除术,术中拔除 ,见牙槽嵴已吸收变平.

    关键词: 牙龈瘤 上颌
  • 小儿氯胺酮麻醉后出现短暂失明1例

    作者:赵宝生

    1临床资料患儿男,4岁,因尿道下裂入院.既往无感冒发烧及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在氨胺酮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手术开始前先肌注氯胺酮70 mg,后以0.1%氯胺酮液(含0.004%安定)静滴维持麻醉.手术时间2 h,共静滴氯胺酮液80 ml,术中血压15~17/10~12 kPa,心率120~130/min呼吸30~32/min,无缺氧、紫绀.术后4 h患儿初醒后哭闹,并称双眼看不见东西,持续约20 min后自行消失.

  • 视网膜巨大囊肿伴视网膜脱离1例

    作者:余涛;王一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加重伴视物遮挡感2月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05(矫正-7.00DS→0.2),左眼视力0.2(矫正-7.00DS→1.0);右眼前节(一),眼底:-6 D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淡红,4:00~7:00位视网膜隆起,色泽灰白,高处+1 D可看清,12:00~5:00位视网膜呈球状隆起,呈幕布样下垂,色泽灰白壁薄,边界清楚,有囊性感,血管爬行其上,高处+6 D可见,黄斑区呈囊样水肿改变.左眼(一).

  • 十二指肠胰肾联合移植1例营养治疗

    作者:李明秀;王建;方丽

    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住院号162742,患Ⅰ型糖尿病19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塘尿病眼底改变,于1998年11月13日人我院肾内科行十二指肠胰肾联合移植术前准备.入院时一般情况差,身高140 cm,体重40.5 kg,左上臂围21 cm皮褶厚度n mm,血糖16.1 mmol/L,尿糖 ,尿蛋白 ,血常规WBC 10.6×109/L,RBC 2.42×1010/L,HB 74 g/L,PLT 175×109/L,血肌酐939.2μmol/L,血尿素氮26.3 mmol/L,肝功能TP 66 g/L,Alb 33 g/L,Glb 33 g/L,A/G=1,转氨酶正常.入院后给予高热能,高蛋白饮食治疗,体重增加至45 kg,于1998年12月15日行十二指肠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营养支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外周静脉营养,于术后第2天至术后第4天,因此期肾功能尚未恢复同时合并有创伤性胰腺炎,故要求低脂低蛋白.

  • 尿液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岚;杨晓波;刘昌林;黄辉;顾长国

    目的:以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与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肾小球病患儿尿HBsAg,与肾活检HBV抗原阳性的肾炎病例对比.结果:165例尿蛋白阳性、血HBsAg阳性的肾病患儿中,血HBsAg阳性103例,尿HBsAg检出率为22.3%;血HBsAg阴性62例,尿HBsAg检出率4.8%;两者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活检23例乙肝肾炎肾小球内HBsAg与血、尿HBsAg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HBsAg检测可作为诊断儿童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筛检试验.

  • 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在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孟素荣;宋跃明;何作云;祝善俊;林春梅;彭健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例因病态窦房结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带有AMS功能起搏器的患者,均伴有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病史.术后随访2~14个月,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8例发生了218次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5 min至3 h不等,心房纤颤频率230~550次/分,每次心房纤颤起搏器启动AMS,心室反应频率为60次/分,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起搏器.

  • 诊断性剖腹探查对小肠疾病并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蔡志民;余佩武

    目的: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诊断性剖腹探查45例术中主要应用强光灯透照法、小肠镜检查和经小肠造口处放入纱布加外透照法.结果:45例均找到病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结论:采用目前常用的诊断技术难以确定出血部位时,剖腹探查术仍然是诊断治疗小肠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 22例小脑出血临床特征的回顾分析

    作者:梁志坚;陈丽胤

    目的:总结小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2例经CT或MRI确诊的小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1 9例有高血压,约三分之二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及行走不稳,伴共济失调、眼震等小脑体征,部分病例有轻度脑干(如面神经)受累的表现.影像学检查7例有脑梗塞,出血仅1例CT阴性,8例腰穿结果差异大.治疗后3例患者无效死亡.结论:小脑出血除具有脑出血一般特征及小脑症状外.可有脑干(桥脑)受累的表现.CT是确诊的首选手段,腰穿正常并不能排除小脑出血,又有较大风险,不宜常规检查.多数病人预后较好,经内科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脑出血 临床特征
  • 慢性腹泻患者肠道需氧优势菌群检验及药敏性分析

    作者:李文建;于长青;邹全明;李爱华;董立波;贾成良

    目的:建立肠道需氧优势菌群检验方法,明确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的关系.方法:取病人和健康人新鲜粪便分别接种于SS.,Mac Conkey及血液琼脂平板上,35 C 24~48 h后从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取1~3种优势生长的菌落数个进行鉴定,对非大肠埃希氏菌优势菌做药敏试验.结果:慢性腹泻患者中以非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者占67.0%(73/109),分离出共22种76株细菌、3株真菌,其中G杆菌17种55株,以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液化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占58.0%(32/55);G+球、杆菌5种21株,以屎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为主,占71.4%(15/21).30例健康人中未发现一例非大肠埃希氏菌优势生长者(P<0.001).优势菌对丁氨卡那霉素、氟哌酸等敏感性较好,而对青霉素、痢特灵、磺胺等过去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较低.结论:肠道优势菌群检验方法对于慢性腹泻患者进行肠道需氧优势菌群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 人在场时紫外线风筒与消毒剂协同作用对空气的消毒效果

    作者:丁亚;涂瀛;肖红

    目的:探讨人在场时紫外线(UV)风筒与消毒剂协同对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紫外线风筒及过氧乙酸协同作用,对无菌室和普通办公室喷雾白色葡萄球菌后和模拟现场(人在场)消毒实验,于开始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菌数.结果:UV风筒消毒15 min后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可减少92%以上,对模拟现场消毒1 h自然菌减少73%.UV风筒与过氧乙酸协同作用时,消毒15 min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可达99.6%以上,模拟现场对自然菌的杀菌率可提高至94%以上.结论:UV风筒与消毒剂协同作用可作为人在场时较好的空气消毒方法,不仅可用于一般室内空气消毒,也可用于无菌室的空气消毒.

  • NGF、GM-1对脊髓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媛;杨恒文;陈恒胜;伍亚民;廖维宏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节甘酯(GM-1)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家兔3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NGF组、GM-1组、NGF+GM-1组.采用清醒家兔肾动脉下腹主动脉(IRA)阻断血流,造成脊髓缺血损伤,观测脊髓血流量(SCBF)、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变化.结果:NGF+GM-1组在伤后1、4 h的SCBF较NGF组、GM-1组和NS组明显增加(P<0.05).MEP、SEP峰潜时均比伤前延长,但NGF+GM-1组的峰潜时较NGF组、GM-1组和NS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NGF、GM-1联合用药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一种稳定、有效的表皮细胞基因导入方法的确立

    作者:杜太超;赵雄飞;路淑珍;王旭;黎鳌

    目的:探讨一种表皮细胞基因转染的稳定有效方法.方法:我们用五种方法将报告基因pSV-β转染培养的表皮细胞,用原位染色方法检测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这五种方法的转染后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24 h表皮细胞开始表达报告基因,72 h达到高峰,脂质体结合10%甘油休克法的转染效率可达到4.2%.结论:表皮细胞难于转染,脂质体结合10%甘油休克法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转染方法.

    关键词: 表皮细胞 基因转染
  • 荧光探针法测定原代培养家兔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内pH

    作者:夏前明;黄坚;赵志强;钱桂生

    目的:建立稳定的原代培养肾脏内髓集合管(Inner medullary collecting duct,IMCD)细胞的pHi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MCD细胞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家兔肾脏IMCD细胞用盖玻片培养成细胞单层,制备IMCD细胞pHi标准曲线,然后测定IMCD细胞的BCECF/AM的荧光强度比值(FIR),进而将FIR转换为IMCD细胞的pHi.结果:本实验观察到IMCD细胞的FIR在pH 6.8~7.8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848±1.089X(r=0.988,P<0.01).15份标本的pHi结果为7.255士0.030.与Mankus等报告的结果接近.结论:以上结果表明BCECF/AM荧光探针法测定IMCD细胞的pHi,具有简单、可靠、经济等优点,IMCD细胞pHi测定是研究IMCD细胞功能的基础测定之一.

  • 应激与神经肽

    作者:李泽桂;蔡文琴;陆振山

    第一个将应激(Stress)一词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的是Selye,他对Stress的解释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后,产生的可使机体特异性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以后有人认为给Stress作如下的定义更为合适,即“应激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后发生的,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反应”.此时,①丘脑下部大量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和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为主的生物活性肽.②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e,ACTH).③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④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增加.上述激素加上其它神经肽的协同作用[1],共同调节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以提高机体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改变内环境来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早在19世纪,生理学家Bernard首次提出机体有一个维持内环境平衡的调节机制.

    关键词: 应激 神经肽 CRF VP
  • 线粒体DNA与肿瘤

    作者:戴纪刚;张国强;魏泓

    真核细胞除了核基因组外,还存在核外基因组,即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mtDNA几乎均是小于20 kb的闭环分子,与核基因组相比,其分子量小,缺乏组蛋白保护,易受致癌物攻击,且缺乏损伤修复系统,因此是致癌物的重要靶点[1,2].近年来,国外有关mtDN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mtDNA的结构特点及其突变在肿瘤发生中的地位及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关键词: mtDNA 突变 肿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