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脊髓内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礼刚;高立达;曾凡俊;毛伯镛

    目的:观察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脊髓内移植对损伤组织的作用的影响.方法:将脊髓半横断损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8 h后一半动物取伤段脊髓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另一半动物采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Ca2+离子浓度升高,K+、Mg2+离子浓度降低,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可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且使SCI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对SC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 钙增敏剂MCI-154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钙稳态的影响

    作者:梅建民;胡德耀;陈惠孙;刘良明;田昆仑;肖南

    目的:研究钙增敏剂MCI-154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钙稳态的影响.方法:甲腈吡酮或MCI-154治疗内毒素休克大鼠后1、3、5 h,分别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肌浆网(SR)的钙含量;离体分离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细胞,分别与1×10-3、1×10-2、1×10-1mmol/L甲腈吡酮或MCI-154孵育,利用Fura 2-AM测定心肌细胞胞浆钙浓度([Ca2+]i).结果:内毒素休克后,心肌组织、线粒体、SR钙含量明显增加.甲腈吡酮治疗后,上述指标进一步升高;而MCI-154治疗后,心肌组织、线粒体、SR钙含量无明显增加,治疗后3、5 h值同单纯生理盐水(NS)治疗组无明显差别,显著低于甲腈吡酮治疗组值.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细胞[Ca2+]i明显高于对照组,甲腈吡酮与内毒素休克心肌细胞孵育后,[Ca2+]i随药物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不同浓度的MCI-154均不明显升高心肌细胞[Ca2+]i.结论:MCI-154用于内毒素休克治疗时,不进一步加重心肌钙稳态失衡及心肌细胞内钙超载.

  • 大威力弹头爆炸时破片复合冲击波对动物致伤的伤情特点分析

    作者:许川;李兵仓;陈志强;刘鲁岳;凌烽;刘江;孙忠良;谷春广;徐国鑫;闫伟东;孙伟

    目的:研究大威力弹头爆炸时破片复合冲击波致伤动物的伤情.方法:以某大威力弹头为爆炸源,电引信引爆,动物围绕爆心呈扇形布放,于伤后0~72 h内作大体解剖观察.结果:破片伤的发生率高达86.7%,且是近爆心动物伤后即刻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冲击伤的发生率为82.2%.结论:破片和冲击波是大威力弹头爆炸时的主要致伤因素,且高速破片有加重冲击伤的作用.

    关键词: 爆炸 创伤 破片 冲击波
  • SAA3启动子调控的炎症诱导表达系统体内表达及对内毒素响应特性研究

    作者:太光平;汪仕良;王裴;王桂珍;黎鳌

    目的:探索应用血清淀粉样蛋白启动子(SAA3)调控下游基因的可能性,利用构建的SAA3启动子/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载体观察SAA3启动子/增强子应用于调控目的基因体内表达特性及对体内炎症信号刺激的响应特性.方法:小鼠随机分2组,采用腹腔注射法转染脂质体/DNA复合物,48 h后LPS攻击,测定LPS攻击后不同时间CAT的诱导表达(ELISA法)及不同时间的血清IL-6水平(ELISA法).结果:LPS攻击可诱导转染小鼠CAT在肝、肺表达,LPS活化迅速诱导肝脏CAT表达,12 h达3.74 ng/mg蛋白,36~48 h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96 h下降;小鼠血清IL-6的水平与肝脏CAT表达显著正相关r=0.87.结论:本研究证实SAA3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306~+47)在体内可响应炎症刺激灵敏启动、诱导下游的报告基因CAT表达,适合于构建自适应炎症诱导性表达载体,为炎症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及治疗新策略.

  • 人参皂甙单体Rb1对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HHT的耐药逆转作用

    作者:史曦凯;张翼军;赵春景

    目的:探讨中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人参皂甙单体Rb1,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HHT)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四唑氮盐(MTT)比色试验法.结果:Rb1在0~8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K562/HHT未见明显毒性作用;20 μmol/L、40 μmol/LRb1 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4.4、7.9倍.结论:Rb1可以逆转K562/HHT的多药耐药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 大鼠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李露斯;刘之荣;肖桃元

    目的:研究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皮层、海马和皮层下白质的病理变化,以探讨脑认知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动物模型,以环胞素A在缺血前后胃灌治疗.分为对照组、缺血2个月、缺血4个月组和治疗组,预定时间取脑,切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缺血组皮层海马的神经细胞以变性、固缩和退化为主;皮层下白质有神经纤维和髓鞘溃变;普遍存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突触小泡积聚,突触后膜增厚等.4月组较2月组更重.经环胞素A治疗以上变化明显减轻.结论: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脑的退行改变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基础.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有一定治疗作用.

  • 人各段毛囊上皮细胞培养的增殖力比较

    作者:伍津津;刘荣卿;叶庆佾;唐书谦;钟白玉

    目的:比较毛囊球部和隆突部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方法:采用0.5%分离酶将人正常头皮毛囊上皮组织与真皮组织分离,再将毛囊上皮细胞分成上段、下段和球部,然后进行传代培养.结果:上段细胞传代次数多,形成的克隆数多,细胞生长活力强,而球部细胞的生长能力差,下段细胞有少数能形成进行性生长克隆.结论:毛囊上段细胞的增生能力强,支持隆突激活假说,即毛囊干细胞定位于隆突部.

  • 免疫酶斑点法(IEDA)检测白色念珠菌芽管特异性抗原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卫红;叶庆佾;廖兴元

    目的:试图寻求一种较理想的系统性念珠菌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制备白色念珠菌芽管特异性抗体,采用IEDA对临床病人血清中的相应抗原进行检测.结果:①检测的低敏感浓度为0.25 μg/ml;②以14例系统性念珠菌病患者为实验组,以15例浅表白念感染者,11例其它疾病患者及20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100%.结论:该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且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有助于系统性念珠菌病的诊断,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

  • 2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16基因失活的研究

    作者:黄建钊;沈文律;李波;罗义刚;廖少希;张文;程娘

    目的:调查P16基因是否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C)的发生有关.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法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对2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C)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肝组织标本中P16基因的缺失、点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5例(包括前述已作基因检测的25例)原发性HCC肿瘤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组织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25例HCC肿瘤标本中,3例有P16基因缺失,其中2例为纯合子缺失,1例为半合子缺失.另发现1例P16基因无缺失者有D9s162缺失.无P16基因缺失的22例肿瘤标本中均未发现有P16基因点突变存在.肿瘤标本中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为24%(6/25),而全部非肿瘤组织均未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在35例HCC肿瘤标本中发现P16蛋白表达缺失16例(45.7%),而全部非瘤组织P16蛋白均表达阳性.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分级高者(Ⅲ、Ⅳ级)比分级低者更易发生(P<0.01).在25例作了P16基因检测的肿瘤中,3例有P16基因缺失及6例有P16基因甲基化者,全部表现P16蛋白表达缺失,另有3例未检出P16基因异常者也发现有P16蛋白表达缺失.结论:P16基因的失活与P16蛋白表达的丧失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切口的临床评价

    作者:镡旭民;蔡家庆;邓安春

    目的:对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5种切口的利弊及适应症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217例接受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患者,按切口的不同分5组.评价各组患者鼻中隔病变、伤口出血、肿胀、痛疼及愈合情况,以评价其利弊及适应证.结果及结论:斜L切口创伤小,反应轻,愈合快,适合国人大多数鼻中隔偏曲的情况.

  • 腺病毒介导多基因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和肝细胞毒性损害

    作者:王征旭;何振平;吴祖泽;刘吉奎;马宽生;张维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GM-CSF、B7-1、p53、IL-2)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正常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法和光镜观察,分析同时含GM-CSF、B7-1、p53、IL-2 4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ultigenes)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肝细胞系L02的作用以及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Ad-multigenes与化疗药物顺铂协同,能诱导30%左右的QBC939发生凋亡,并对肝细胞系L02和大鼠肝细胞无明显毒性损害.结论:Ad-multigenes能诱导胆管癌细胞QBC939发生凋亡,且与化疗药物顺铂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初步分析对人肝细胞及大鼠肝脏无明显毒性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体内作用

    作者:黄显凯;张胜本;饶本强

    目的:探讨TNF抗大肠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rhTNF对人结肠腺癌SW-480裸小鼠移植瘤重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rhTNF对人结肠腺癌裸小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抑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肠癌细胞围绕血管出现片状坏死,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rhTNF能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从G0/G1期过渡到S和G2M期,使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DNA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hTNF对大肠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rhTNF诱导的炎症反应及血管损伤有关;rhTNF能特异性抑制大肠癌细胞从G0/G1期向S和G2M期过渡,进而抑制DNA合成.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的探讨--附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吉奎;蔡景修;董家鸿;别平;王曙光;韩本立;何振平;李智华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文总结了65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47例采用了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其中行肠腔侧侧分流术29例,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6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4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分流术2例,断流术6例,手术死亡5例.结论:外科治疗目前仍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且以择期手术为宜,其中肠腔侧侧分流术是断流术后再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选择性分流术(DSRS,DSCS)术后再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采用脾切除加断流术;当肠腔分流术后再出血时,行肠系膜下静脉左肾静脉分流术或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是可行的,手术创伤小,疗效较好.

  • 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VEGF和bFGF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从纪;李慧增;周树夏;杨军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伤口渗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对上述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以KTY-04型雷管为爆炸源,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用聚乙烯醇(PVA)海绵收集伤口渗液,双抗体夹心酶(ELISA)法检测其中VEGF和bFGF含量.结果:颌面部爆炸伤伤口渗液中VEGF含量在伤后第1周内稳步上升,于伤后第1天起和正常血清组比较,差异明显,伤后第3天达到(2.9±2.7)ng/ml,差异非常显著(P<0.01),伤后7 d达峰值.伤口渗液中bFGF的含量在伤后6 h即达到峰值,为(565±436)pg/ml,并在之后1~2 d内迅速下降,于伤后3~5 d基本达到正常血清水平,伤后7 d略有上升.结论:VEGF和bFGF参与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协同作用,bFGF刺激血管再生的启动,并诱导VEGF的合成,VEGF则调节和维持之后的血管再生过程.

  • 人血小板TGFβ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作者:唐康来;杨柳;卢卫忠;吴梅英;成小玲;倪兵;曹佳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实用的从人血小板提纯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的方法.方法:改良的白膜回浆法提取人血小板,酸醇抽提裂解法提取血小板中的TGF β及2次凝胶过柱法纯化TGF β.所有提取及纯化步骤均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以防止管壁对TGF β的吸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使用了易挥发的溶媒和缓冲液便于冻干时去除.结果:SDS-PAGE电泳及薄层分析显示纯化后的TGF β纯度达到89.38%,在EGF参与下10ng/ml浓度的TGF β可刺激NRK细胞在软琼脂培养中呈多克隆样生长.结论:运用本方法提取的TGF β纯度高,生物活性强;与以前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廉、提取工艺简单、快速实用的特点.

  • 肠腔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小丰;蔡景修;董家鸿;刘吉奎

    目的:探讨小口径肠腔侧侧分流术(MCS-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将MCS-SS的吻合口径控制在6~8 mm,并观察了自由门静脉压(FPP)、吻合口分流率(PSSa)、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PVF)及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等指标.结果:分流术后PVF、AKBR、FPP等均显著下降,但小口径组降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SSa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止血效果较对照组却无显著差别.结论:小口径MCS-SS有助于提高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综合疗效.

  • 节段型白癜风皮损区角朊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小珂;李魏;刘荣卿;叶庆佾

    目的:了解节段型白癜风皮损区角朊细胞(KC)表达干细胞因子(SCF)的状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对8例活动期和9例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皮损KC内SCF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活动期皮损KC表达SCF明显增强,稳定期皮损与正常皮肤KC的表达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稳定期皮损KC内SCF的正常表达为黑素细胞(MC)自体移植治疗节段型白癜风,移植MC能够长期存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活动期KC内SCF表达增强提示SCF可能参与了该型白癜风的发病.

  • 低氧急性肺损伤时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崔社怀;郭先健;钱桂生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油酸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SP-A和SP-B的表达,明确SP-A和SP-B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中的作用,及其对该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氧大鼠油酸肺损伤模型及免疫组化技术,采用己酮可可碱对急性肺损伤进行干预.结果:SP-A和SP-B在肺内的表达主要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为对象,SP-B的特异性较SP-A高.肺泡腔和小支气管腔内可见一层免疫阳性物质沉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多位于肺泡隔部和角部并靠近肺泡腔.己酮可可碱可使SP-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SP-A和SP-B在肺内的表达主要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为对象,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以及间质细胞均未见明显的表达,SP-B的特异性较SP-A高.急性低氧油酸肺损伤时,肺组织SP-A和SP-B免疫组化显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己酮可可碱可使SP-A蛋白表达增加.

  • 慢性缺氧大鼠呼吸肌某些代谢酶活性变化

    作者:王东林;毛宝龄;钱桂生;郭先健;李淑平

    目的:观测慢性缺氧大鼠呼吸肌氧化和酵解酶活性变化,探讨其在慢性缺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常压和减压间断缺氧模型,分别测定肋膈肌和脚膈肌已糖激酶(HK)、柠檬酸合成酶(CS)、3-羟酰辅酶A脱氢酶(H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并与肢体肌肉比较.结果:肋膈肌氧化酶CS、HK和HADH活性均显著增加,脚膈肌和肋间肌也有不同程度增加,腹直肌和肢体无显著变化.所有肌肉LDH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慢性缺氧适应后,膈肌氧化代谢能力增强,不同肌肉因功能要求不同其适应性变化也有差异.

  • 丝状噬菌体随机呈现肽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万瑛;代佳平;王燕;刘昕

    目的:构建一个随机20个氨基酸的丝状噬菌体肽库.方法:扩增随机合成DNA模板,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SpeⅠ酶切后克隆进噬菌粒pTMB2,构建随机丝状噬菌体肽库并检验其库容及随机性.结果:完成丝状噬菌体随机肽库的构建,其库容为2.1×108,其氨基酸分布于理论频数无显著差异.结论:丝状噬菌体随机肽库被成功构建.

  • 血管球瘤9例报告

    作者:金重山;陶燃;陆霆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小型血管瘤,多生长于肢端的皮下组织内,尤以手和足的甲床下为多见[1].此病往往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而使患者蒙受长期病痛.自198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了9例,均经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球瘤指 治疗
  • 翼外肌和关节上腔交替封闭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疗效观察

    作者:游古莲;王建华;汪志德;林景春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turbance syndrome,TMJDS)是一组病因不完全明确的常见多发病[1].为此学者们从解剖学、病理学及治疗方法不断研究探索[2,3].1994年11月以来,我们采用翼外肌和颞下关节上腔交替封闭治疗TMJDS 6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封闭
  • 3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昌华;闫霞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病人伤情较重,常合并有多系统的损伤,治疗较为复杂和困难.其主要致伤因素为胸腹遭受重力的钝性打击.本文收集我科1987年12月至1998年6月间收治的3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急诊情况下,如何及时诊断、处理这类损伤,以期提高诊断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 266例健康人血清蛋白电泳参考值及两种电泳载体结果比较

    作者:邵丽丽;潘瑾;李海峰

    血清蛋白电泳技术是临床化学工作中重要而实用的检测手段,它对于体液中蛋白质成分的分析甚至某些疾病的诊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醋酸纤维素薄膜等各种电泳载体的应用发展及更先进的电泳扫描仪器的推出,其参考值可能存在差异[1].本科近引进Helena EDC电泳扫描仪,为评价仪器、建立参考值(包括两种蛋白电泳载体)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关键词: 血清蛋白 电泳
  • 特别巨大左心房1例

    作者:郝嘉;肖颖彬;王学峰

    在1998年我院开展的314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现巨大左心房共有11例,其中1例特别巨大是我科历年手术病例中大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彭贤刚,男,26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9年"于1998年11月23日入院.

  • 烫伤对大鼠肠粘膜内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影响

    作者:孟德胜;汪仕良

    烫伤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胃肠道粘膜严重损伤,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1]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PGs、TXA2等,在粘膜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烫伤后肠粘膜内花生四烯酸代谢变化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测定大鼠烫伤后空肠和回肠内三种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揭示烫伤导致肠粘膜损伤的发病机制,并为促进肠粘膜修复提供线索.

  • 肺原发性混合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海;叶明福;高广正

    肺原发性混合癌(Pulmonary primary mixed carcinoma,PPMC)较少见,现收集7例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7例PPMC均经胸外手术切除,10%福尔马林液固定,在肿瘤的不同部位取材,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分析结果.每例切片数7~10片,经两位病理医师观察后诊断.并依据日本肺癌组织分类标准进行[1].

  • 618环氧树脂平板在免疫电镜包埋中的应用

    作者:周萍

    免疫电镜超薄切片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过去常采用载玻片摊片,该法使硬化后摊在栽玻片上的组织与样品头不易剥离,成功率较低,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应用618环氧树脂包埋剂制备的薄片进行摊片,较好的解决了剥离困难,提高了制样的成功率,现将该方法简介如下.

  • 头颈部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位固定和定位方法探讨

    作者:庞学利;谭崇富;肖红;王希;陈枫;钟元培

    目的:探讨头颈部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和定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方法:采用分次治疗头环仰卧位固定CT横断扫描、俯卧位固定CT冠状位扫描和体部定位框架法三种方式,治疗头颈不同部位肿瘤23例.并对三种方法的重复摆位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采用三种固定和定位方式在定位CT上能够较清晰地显示头颈不同部位病变范围,并能较方便地进行摆位和治疗.前二种方法的重复摆位误差<2 mm,后者<3 mm.结论:上述三种体位固定和定位方式能够满足头颈不同部位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要求,其中分次头环仰卧位法适合于多数颅底至口咽部肿瘤,俯卧位法对显示部分颅底和咽旁间隙病变较好,体部框架法适合于口咽至颈部病变治疗.

  • 结核性腹膜炎67例诊断分析

    作者:宋吉波;周子成

    目的:总结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项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血沉增高73.1%(49/67)、腹水蛋白>30 g/L 86.1%(31/36)、腹水单核细胞>50% 66.7%(24/36)、γ-球蛋白增高70.0%(21/36)、腹部CT 48.3%(15/31)、胸部X线片40.3%(27/67)、PPD阳性62.5%(10/16)、腹腔镜88.0%(22/25)、腹膜活检100%(2/2).结论:腹腔镜及腹膜活检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阳性率高,但均为有创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故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抗结核治疗效果加以诊断.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诊断
  • 口服ACZ脑血流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温建良;周文;唐维佳;兰进军;徐有奇;田玉静;蒋晓江;王景周;周华东

    目的:探讨口服乙酰唑胺(ACZ)脑血液断层显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负荷脑血流显像,显像剂为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结果:根据多兴趣区半定量分析结果,将对ACZ的脑血流反应分为:A型:皮质区域药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都正常(246)处;B型:静息rCBF正常,用药后出现新的减低区(23)处;C型:静息rCBF减低,用药后更明显(12)处及无明显变化(8)处;D型:静息rCBF减低,用药后改善(11)处.结论:口服ACZ脑血流断层显像可观察脑血流变化,发现隐匿病灶,有利于脑血管疾病诊治.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白血病细胞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林生;张翼军;周成康;白海雁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期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临床意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方法:对27例ALL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进行细致的形态学分析,并对白血病细胞的消长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诱导缓解结束后15 d复查骨髓判断疗效较为准确.第1次确定完全缓解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与持续完全缓解时间呈负相关.缓解期白血病细胞比例轻度增高者如治疗及时,部分仍可恢复缓解.结论:对ALL的完全缓解标准应从严掌握.原幼淋巴细胞达5%~20%时,可判断为复发趋势.识别及监测缓解期骨髓白血病细胞对维持完全缓解、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 5种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作者:罗东;林彩

    目的:测定5种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进行比较.方法: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对倍稀释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低杀菌浓度(MBC).结果:5种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及诺氟沙星.结论:氟喹诺酮类滴眼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为眼科感染适宜选用的药物之一.

  • 复合BMP钛种植体植入放疗颌骨后骨愈合的观察

    作者:杨军;邓红镭;李慧增;刘爽;孙远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促进钛种植体(Ti)植入放疗颌骨后种植体与宿主骨间界面的骨结合作用.方法:16只经过60 Gy 60Co照射下颌骨后6个月的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8只植入BMP-Ti复合型种植体为实验组,8只植入Ti种植体作为对照组.于植入术后2、4、8周和12周对种植体-宿主骨界面进行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观察.结果:实验组植入界面新骨生成较对照组早.12周时,实验组植入界面呈骨性结合,而对照组植入界面呈纤维骨性结合.结论:BMP对促进放疗骨种植体-宿主骨界面的早期骨愈合起积极作用.

  • 氟康唑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昌林;刘明华;文亮;向强

    目的:观察氟康唑静滴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以氟康唑静滴治疗临床确诊的MOF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20例(均为二重感染),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状况、肝肾功能及真菌清除情况,参照有关标准,评定氟康唑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痊愈15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死亡)2例,痊愈率75%(15/20),有效率85%(17/20),真菌清除率75%(15/20).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均自行好转,未停药.结论:氟康唑静滴治疗MOF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高压氧治疗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香菊;夏佐中;王湘渝;晏莉娜;郑世钢

    目的:总结23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同类伤情的患儿分为高压氧(HBO)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患儿愈后良好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辅助方法.

  • 毛发水解液中混合氨基酸的分离富集方法研究

    作者:张莉;李文;肖正华;张世德

    目的:研究毛发水解液中混合氨基酸的分离富集方法.方法: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US双柱串联的方式使除盐和氨基酸的富集同时完成.结果:混合氨基酸成品纯度大于99%,回收率为54.21%.结论:离子交换法是一种较简便有效的分离富集混合氨基酸的方法.

    关键词: 氨基酸 分离富集
  • 一种多用小动物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万子兵;肖家思;闫淑枝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多用小动物离体心脏灌流装置.方法:通过26例大鼠同时离体左室顺行灌流两鼠双心脏,探讨该灌流装置的适用性.结果:灌流心脏在0~3 h内各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多用小动物离体心脏灌流装置满足医学科研实验的要求,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内毒素激活效应细胞的分子机制

    作者:陈建;罗向东;杨宗城

    内毒素是G-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由亲水性的多糖(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及疏水性的类脂Lipid A构成.其中Lipid A 是LPS结构中保守的部分,无种属特异性,是LPS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LPS 在细菌生长繁殖、死亡破裂或人工方法裂解后释放,一旦进入人或其它敏感动物体内,将对宿主各系统、器官产生广泛的影响.由于其作用机制广泛而复杂,在过去近20年里尽管针对性抗生素不断问世,G-细菌败血症的死亡率仍持续在30%左右居高不下.目前,关于LPS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在进行中,大多数学者均已肯定CD14、LBP在介导LPS的细胞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其它膜结构、体液成分也被认为与LPS的作用机制有关.

    关键词: 内毒素 效应细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