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肠三叶因子在大鼠肠道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彭曦;谭银玲;陶凌辉;王凤君;赵云;王裴;尤忠义;汪仕良

    目的研究肠三叶因子(ITF)及其mRNA在大鼠肠道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了ITF及ITF mRNA在大鼠肠道的表达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不同肠段ITF的含量.结果从十二指肠至结肠均有ITF及ITF mRNA表达,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其中ITF mRNA仅在杯状细胞的基底和边缘表达,其它区域的杯状细胞则呈ITF mRNA阴性反应,同时发现部分其它部位的肠上皮细胞中亦有少量ITF及ITF mRNA表达.ITF定量分析显示,整个肠道中以十二指肠含量高,空回肠次之,结肠含量较低,各段小肠中IT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明显高于结肠(P<0.01).结论杯状细胞是合成ITF的主要场所,ITF在肠道分布的差异可能同各肠段分泌的粘液性质不同有关.

  •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AFP人单抗的筛选

    作者:肖天利;刘为纹;房殿春

    目的运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性抗AFP Fab段,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运用打下基础.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人免疫球蛋白重链Fd及κ链基因,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出人抗AFP Fab片断,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结果初步克隆出人抗AFP Fab,该Fab具有结合AFP的活性.结论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绕过了细胞杂交这一步骤,较好的解决了人体杂交瘤低效的难题,为人源性单抗的制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STR-PCR方法检测贵州小型香猪遗传变异性的研究

    作者:黄中波;牛荣;魏泓;甘世祥

    目的准确分析贵州小型香猪种群遗传变异及近交程度.方法采用10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引物,对贵州小型香猪个体进行PCR检测.结果在检测到的88个有效等位基因型中,纯合基因型50个,占55.7%.个体平均杂合率为0.4081,位点平均杂合率为0.5562.结论贵州小型香猪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符合封闭群动物遗传学特征.

  • 高压氧对正常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的影响

    作者:刘燕;鲍锦华;赖晃文;杨传红;冯晓冬;李建军

    目的观察不同高压氧及停止高压氧处置后20 d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的变化.方法将正常成年大鼠暴露于2.5 ATA高压氧环境中,每日1次,每次给氧30 min×2+10 min,连续1~3个疗程(10次为1疗程).结果高压氧1疗程时海马组织内毛细血管与神经元结构未见明显变化,2疗程时部分线粒体稍肿胀,3疗程时线粒体进一步肿胀、嵴模糊,部分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脱颗粒,毛细血管扩张,停高压氧处置后20 d上述变化恢复正常.高压空气组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高压氧可引起海马组织毛细血管扩张与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这种变化主要与高氧有关,非高气压所致,而且是可逆的.

  • 炮口冲击波引起的山羊病理形态学改变

    作者:杨志焕;王正国;李晓炎;周继红;李兵仓;叶经方;刘世平;顾金良;夏言;章萍

    目的探讨炮口冲击波对山羊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125 mm火炮单发发射穿甲弹,进行大体形态学、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肺是炮口冲击波作用敏感的内脏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光镜观察可见肺泡出血、水肿,肺泡明显扩张,肺不张和炎细胞浸润;电镜观察可见肺泡上皮肿胀、变性、微绒毛减少,肺泡隔增生纤维化.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对炮口冲击波也较为敏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粘膜和浆膜下出血.结论炮口冲击波可引起明显的内脏器官损伤.

  • CD44变异体V6、V7/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焰;陈幸华;罗平;贺光友

    目的探讨CD44 V6、V7/8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44 V6、V7/8在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在肺癌中CD44 V6、V7/8表达鳞癌多于腺癌(P<0.01);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D44 V6 33/36(91%)表达阳性,在25例转移淋巴结中24例表达阳性(96%).CD44 V6在Ⅲ~Ⅳ期患者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肺癌组织CD44 V6阳性表达对肿癌的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朱波;罗成基;郭朝华;程晓明;邹仲敏;周进明

    目的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核的周围表达低水平的NF-κB,8.0 Gy 60Co辐射损伤后1 h即见其表达较正常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核移位,4 h达高峰,6 h有所回落,8 h恢复正常;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发现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内存在低水平活性NF-κB,8.0 Gy 60Co辐射损伤后1 h即见其活性明显升高,4 h达高峰,8 h恢复正常.结论 8.0 Gy辐射损伤后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内NF-κB的表达升高并激活,这可能与骨髓微环境内基质细胞的抗辐射能力及造血功能的恢复有关.

  • IL-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周期素依赖激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景宏;王军平;曾毅;杨惠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周期素依赖激酶2(CDK2)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采用噻唑蓝掺入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IL-1作用前后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及CDK2的表达变化.结果 IL-1可以明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同时伴有CDK2的表达增高.结论 IL-1对系膜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CDK2的表达有关.

  • 一氧化氮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害中的作用

    作者:尹昌林;熊健琼;张远军;文亮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全脑缺血20 min后再灌注大鼠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4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缺血组(72只),后者设8、24、48、72、96、168 h 6个时相点.参照Pulsinelli等的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8、24、48、72、96、168 h活杀取血及海马组织,对照组施行麻醉及手术,但不缺血,观察72 h后取血及海马组织,测定血清NSE、海马NO含量及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Pyramidal neuron,PN)密度.结果①海马NO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48 h明显升高,72 h达峰值(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以后逐渐下降(96 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68 h降至接近对照组;②缺血组各时相点血清NS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③缺血组海马CA1区PN密度呈明显的逐渐减少趋势,自48 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再灌注后168 h仅为对照组水平的22.8%;④缺血再灌注后海马NO含量与血清NSE水平的变化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9022,P<0.01).结论 NO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引起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DND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 红毛五加多糖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吕晓英;曾令福;李由;王维祥;王双印

    目的研究红毛五加多糖对人胃癌细胞、人胚腱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特点.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和MTT法.结果该多糖选择性地抑制了胃癌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态,而对人胚腱细胞影响甚微,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无影响.结论该多糖选择性地抑制了人胃癌细胞,用于肿瘤的防治可能较为安全.

    关键词: 红毛五加多糖 胃癌
  • 内毒素血症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清道夫受体的表达

    作者:陈永华;蒋建新;谢国旗;刘大维;周继红;朱佩芳

    目的探讨内毒素肺损伤时,肺泡巨噬细胞逐步由免疫防御型转变为效应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内毒素肺损伤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肺泡巨噬细胞CD14及清道夫受体(SR)表达的变化,并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同时检测肺体指数,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动物存活率.结果内毒素对CD14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但加大剂量并未使其进一步增加;SR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降低.肺泡巨噬细胞SR、CD14的表达变化与小鼠肺损伤程度及存活率呈平行关系.结论内毒素致小鼠肺损伤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表面SR表达下调以及CD14表达上调可能是肺泡巨噬细胞由免疫防御细胞转化为致炎效应细胞的机制之一.

  • 小鼠胚胎分泌生长因子的量与胚胎质量的关系

    作者:李真;顾美礼;王智彪;胡凯;艾玲;杜永洪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培养过程中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的量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取小鼠二细胞胚胎,分为正常和异常(超声照射)两组,体外培养至囊胚期,对胚胎的形态学指标进行观测;检测胚胎培养液中3种生长因子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①正常组胚胎培养液中EGF、IGF-Ⅱ的含量显著高于异常组,且EGF含量与胚胎生长发育的形态学指标呈正相关,但与着床指标相关无显著性;IGF-Ⅱ与胚胎生长发育及着床指标均呈正相关.②TGF-β1的含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胚胎培养液中EGF、IGF-Ⅱ含量测定可反映胚胎生长发育能力,IGF-Ⅱ还可反映胚胎着床能力,从而有利于了解胚胎功能状态及生存潜力,为胚胎质量的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对大鼠脑M受体的影响

    作者:吴强;林海;董兆君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毒蕈碱样乙酰胆碱(M)受体变化规律.方法以DTNB法和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大鼠皮层、海马及纹状体AChE活性和M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结果缺氧使大鼠脑组织AChE活性不同程度升高,缺氧24 h海马和纹状体M受体密度分别增加10.4%和25.3%,M受体的亲和力分别增加55.6%和30.3%.单纯梭曼中毒和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均显著抑制脑组织AChE活性,但缺氧条件下梭曼对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的AChE抑制程度减弱.缺氧和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脑损伤以纹状体明显.结论高原缺氧和梭曼中毒均明显干扰大鼠脑组织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

  • 豚鼠耳蜗血管纹黑色素的分布及其合成

    作者:钟时勋;刘兆华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血管纹中黑色素和酪氨酸酶的分布特征,进而了解血管纹黑色素的合成.方法对12只杂色豚鼠,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纹中黑色素和酪氨酸酶的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黑色素主要分布于豚鼠血管纹中间细胞内,基底细胞含少量黑色素,边缘细胞内无黑色素分布.酪氨酸酶分布于中间细胞Golgi体的分泌面和GERL囊泡,边缘细胞和基底细胞内无酪氨酸酶分布.结论杂色豚鼠血管纹中间细胞为黑素细胞,能主动合成黑色素,而边缘细胞和基底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

  • 一株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王细文;梁平;韩本立

    目的建立能分泌与人胆管癌组织特异结合的高效价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系SK-CHA-1免疫BALB/c小鼠后,获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融合,ELISA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筛选细胞融合后生成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 ELISA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共筛选出5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F4E8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选择性强,效价高的特点,冻存半年后复苏,仍能稳定分泌.经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该单克隆抗体与胆管癌组织呈阳性反应,而与肝癌组织,胰腺癌组织以及其他消化道癌组织呈阴性反应.且与正常胆管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亦呈阴性反应.结论 2F4E8是一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在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反义hTR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作者:杨金亮;房殿春;杨仕明;罗元辉;罗昆仑;鲁荣;刘为纹

    目的探讨反义hTR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构建包含端粒重复序列模板区的反义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至胃癌细胞系SGC-7901,比较观察反义hTR基因转染后7901细胞的hTR 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体外生长增殖特性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的变化.结果反义hTR基因转染的7901细胞hTR 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体外生长增殖能力降低、接触抑制恢复、细胞凋亡率增加、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完全消失.结论反义hTR基因转染能使790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调并逆转其恶性表型,提示端粒酶是肿瘤治疗的较理想靶点,端粒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大鼠不同类型脑损伤后NO表达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红丽;蔡文琴;邓晓林;赵士福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损伤后NO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3种脑损伤模型:脑皮质针刺伤、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与模拟低压性脑缺氧(海拔5 000 m),运用NADPH-d组化(NDP)、原位分子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对3种脑损伤后NO的表达及其细胞来源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NDP阳性细胞数在脑皮质针刺伤后第5~7 d达高峰,且主要分布于海马、室周区等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3 d即达高峰,以颞叶皮质、海马与室周区明显;高原缺氧仅2 d有一过性增高.②表达NO的细胞以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细胞样细胞为主,有少数内皮细胞样细胞.结论 3种不同类型脑损伤后NO表达的时空分布存在差异;NO的细胞来源可能有多种.

  • 食管癌APC/M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作者:王明荣;王海东;熊刚;房殿春

    目的研究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对46例食管癌APC和MCC基因的LOH进行了分析.结果食管癌APC和MCC基因LOH阳性表达分别为29.0%(9/31)和33.3%(8/24).结论 APC、MCC基因的LOH是食管癌的常见改变,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

  • 重庆市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回顾性调查

    作者:周继红;王正国;朱佩芳;简华刚;赵新才;刘大维;王殿富

    目的旨在通过对重庆市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的回故性调查,分析重庆市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调查重庆市210高等级公路交通管理大队自1995年至1997年间一般事故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结果其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43起,人员伤亡事故209起,事故数逐年增加;其中重大事故49起、一般事故794起,共造成314人伤亡,其中死亡47人(占15.0%)、重伤149人(占47.4%)和轻伤118人(占37.6%);在人员重伤和死亡中大多数为行人.事故高发于星期一和星期三、7月和9月;在1 d中,10∶00~12∶00和6∶00~8∶00为事故高发时段;前5位事故原因为措施不当(20.9%)、纵向间距不够(19.8%)、违章穿行车行道(10.5%、超速行驶(5.9%)和违章变更车道(5.9%).结论加强高等级公路的封闭式管理、增强全民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加强对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教育,将是有效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方法.

  • 四君子汤加味对烫伤大鼠肠粘膜和血浆TNF、NO、MDA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力;刘承荣;刘正玉;熊爱兵

    目的观察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对烫伤大鼠肠粘膜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大鼠70只,复制大鼠烫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烫伤治疗组于伤后12 h开始管饲中药煎剂,每12 h 1次至动物活杀,烫伤对照组和假伤组管饲蒸馏水,于饲药后3、5、7、9 d活杀,分别检测血浆和肠粘膜TNF、NO和MDA含量.结果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可明显降低烫伤大鼠血浆和肠粘膜TNF、NO和MDA含量.结论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对减轻烫伤后肠粘膜的损伤应有积极的应用.

  • 胚胎脊髓移植兼用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张强;廖维宏;王正国;伍亚民;陈恒胜;李应玉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并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C组:损伤+移植+NGF组;D组:损伤+移植+CNTF组;E组:损伤+移植+NT-3组;F组:损伤+移植+BDN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小,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神经营养因子都可以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为F>E>D>C>B>A,F组效果好,可以较好地恢复损伤神经元的形态.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胚胎脊髓移植兼用神经营养因子能维持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应用SoftLinkTM Soft Release Avidin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融合IL-16蛋白

    作者:曹廷兵;甘立霞

    目的分离、纯化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融合IL-16蛋白.方法采用SoftLinkTM Soft Release Avidin Resin亲合树酯分离、纯化由大肠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化融合IL-16蛋白.结果融合IL-16蛋白成功地在该系统中被分离、纯化,每升细菌培养物可获得1.4 mg重组融合蛋白.纯化蛋白经SDS-PAGE和毛细管电泳检测均为1条蛋白质带.结论此系统纯化IL-16融合蛋白操作方便、快捷,所得蛋白纯度和产率高.

  • 微波局部治疗晚期直肠癌11例报告

    作者:周建

    11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7~71岁,平均61.6岁,肿块距肛门3.5~7 cm,占据肠腔2/3至一周,所有病人均有不全性肠梗阻或排便困难或便血.并发广泛肝转移2例, 肺转移1例, 癌肿肠外侵润呈"冰冻盆腔" 3例, 伴严重心肺疾病,极度虚弱(体重仅32 kg)1例,因种种原因拒绝手术4例.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微波
  • 胃结核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作者:冉鸿

    患者,男,24岁,因反复腹痛1年,加重伴呕血、黑便4 h入院.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下腹为主,偶有低热、盗汗.近半年患者逐渐感腹痛集中于上腹,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前4 h,无明显诱因呕吐咖啡色有内容物200 ml.

  • 同种胚胎脊髓移植治疗成年大鼠脊髓损伤

    作者:彭亦良;吴梅英;崔大勇

    脊髓损伤所造成的截瘫,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采用同种胚胎脊髓移植治疗成年大鼠脊髓损伤,通过观察植入的胚胎脊髓在宿主脊髓内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对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机制和胚胎脊髓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有用的实验依据.

  •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军民;王明荣;曾会昌

    我科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为10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将其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 女性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早期性功能障碍的管理

    作者:刘作金;张敬如;向佳梅;文仁国

    我国每年约10万人需行结肠造口术,而40%患者术后将出现性功能障碍[1],虽然这一问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不幸,但由于对生命无直接影响,既往医护人员对之重视不够,尤其是女性性功能问题.我们调查分析126例Mile's术后早期女性患者性生理、心理变化,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空蝶鞍1例

    作者:陈立朝;邹咏文;许民辉;陈广鑫

    患者,男性,57岁,因双下肢乏力3月收入我科,查体:T6~10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双侧踝阵挛阳性,其余无异常发现.头颅MRI提示:空蝶鞍.

  • 祛斑汤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45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刚玉;钱江;陈清华;周艳梅

    黄褐斑,祖国医学称之为"黧黑斑"、"肝斑",为颜面部对称而限局性的淡褐至深褐色色素沉着斑片.我们采用自拟祛斑汤配合中药面膜内外并治,治疗黄褐斑45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 祛斑汤 黄褐斑 面膜
  • 增生性瘢痕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测定

    作者:杨东运;李世荣;李荟元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人类皮肤损伤愈合后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病理现象,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研究表明,伤口上皮化愈合后局部免疫、炎性细胞仍大量聚集是继发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1,2],HS中存在着神经纤维的再生不全及活跃再生[3].

  • 孕妇弓形虫感染的IgM、IgG和IgA抗体检测

    作者:段建华;邓家芬;夏丽莎;张锡林

    我室在1997、1998年应用ELISA方法进行弓形虫IgM、IgG和IgA抗体检测,以了解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孕妇 弓形虫 抗体
  • 99mTc-热变性红细胞脾显像诊断副脾1例

    作者:刘开元;李前伟

    陈某,女,24岁,1996年因"肝硬化、脾大"行脾摘除,1999年4月再次入院时B超发现左上腹有一5.0 cm×3.7 cm的实质回声.由于患者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因而考虑为:①嗜铬细胞瘤;②副脾.MRI示左肾上极有一5.2 cm×4.2 cm×3.8 cm的软组织块影,疑为副脾,软组织肿瘤待排.体检:一般情况较差,血压20/13 kPa,肝肋下1 cm扪及,质中,无其他阳性体征.

  • 超声诊断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供体右肝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血栓1例

    作者:李锐;郭燕丽;郭爱民

    肝静脉血栓形成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供体肝脏存活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该并发症的主要方法,现报告如下.

  • 丽珠胃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溃疡病疗效观察

    作者:唐卓斌;周子成;杨建民;徐采朴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根除Hp能使炎症消失,溃疡愈合加快,复发率减少.丽珠胃三联由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三联复合包装片剂.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本研究应用丽珠胃三联治疗Hp阳性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35例,旨在探索较为理想的根除Hp治疗方案.

  • 百忧解对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康宁;程思远;史树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风后情绪的改变对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患者中风后抑郁(SDS)、汉密尔登抑郁评分的变化及神经功能Rakin′s Disability(RD)评分,同时观察了抗抑郁治疗对上述的影响,旨在探讨抗抑郁治疗在脑血管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及调节

    作者:初同伟;王正国;朱佩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是1989年Ferrara等[1]在牛垂体星状细胞体外培养分离出的一种糖蛋白,其在体内外都表现出特异性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故此称为VEGF.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04例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虹;王眠毅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ICP患者进行无负荷试验(NST)和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结果 NST异常和脐动脉血流S/D值≥3者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NST和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可作为了解ICP患者胎儿胎盘功能和预测围产儿结局的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镡旭民;邓安春;杨桦;孟祥贵

    目的评价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6名接受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参照我国海口标准(1997年),对术前及术后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76%.结论变应性鼻炎如存在鼻内结构异常的情况,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实施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可能会获得治疗效果.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轻度、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近期疗效

    作者:舒茂琴;何国祥;宋治远;司良毅;王敏中

    目的比较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严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80 mmHg,Ⅰ组)和对照组(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收缩压<50 mmHg,Ⅱ组)的近期效果.方法 PBMV均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结果两组PBMV手术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相似,术后Ⅰ组MVA≥1.5 cm2者为55.6%,和Ⅱ组(67.8%)相似.两组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24 h和48 h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但Ⅰ组仍未降至正常.术后两组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相似,但从改善心功能讲,Ⅰ组心功能明显改善者高于Ⅱ组(86.1%和42.4%),术后两组心功能恶化者均较少.结论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轻肺动脉压力.

  • 晚期和复发头颈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庞学利;陈先华;钟元培;谭崇富;肖红;王希

    目的探讨晚期和复发头颈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并发症等.方法 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晚期和复发的头颈癌28例.其中NPC17例,鼻腔副鼻窦肿瘤4例,舌根癌3例、喉癌2例、颈段椎管内髓外肿瘤术后残留外侵1例,软腭癌1例.肿瘤体积较大,大径2.5~7.0 cm,中位数4.5 cm,15例患者有严重的局部疼痛等症状,3例有鼻阻塞、出血.照射剂量4~8 Gy/次,隔日1次,总剂量20~40 Gy,中位剂量32 Gy,靶区边缘等剂量线为50%~80%.结果 13例NPC患者头部剧痛得到迅速缓解,2例舌根癌治疗结束后2周疼痛逐渐缓解,STR止痛有效率达100%.3例鼻腔副鼻窦肿瘤消退,鼻塞、鼻衄症状消失.1例NPC二程放疗后复发患者治疗后颅神经损害症状加重,舌根癌、喉癌等局部粘膜反应较重.1例NPC患者治疗后4月死于鼻咽出血,1例NPC患者3月后死于全身衰竭,1例鼻腔副鼻窦NHL患者4月后死于全身播散.结论 SRT对晚期和复发的头颈癌具有显著的姑息减症作用,特别适合于放疗后复发且无其它有效疗法的患者,但其并发症也值得重视.SRT也适合于靠近眼球、颈髓等需特别保护器官肿瘤的治疗.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随机对照治疗45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勇川;金耀

    目的评价国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对照药.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75%.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放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3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4.62%,总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细菌感染疗效肯定,是一个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

  • 鼻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景;柳凤轩

    目的探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学观察、多参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43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①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②对临近骨质的侵犯、瘤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核分裂像多少与癌变关系密切(P<0.01),但与复发无关(P>0.05);③复发患者比不复发患者易于癌变(P<0.01).结论瘤细胞不典型增生、核分裂像可能是预测内翻性乳头瘤癌变的指标.对邻近骨质的侵犯及复发是导致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的重要因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