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LBP对LPS诱导大鼠肺巨噬细胞TNFα、IL-10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侯一峰;毛宝龄;钱桂生;徐剑铖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巨噬细胞中TNFα和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经硫酸铵盐析、Bio-Rex70阳离子交换层析和MonoQ阴离子交换层析,从大鼠急性反应期血清中分离纯化LBP。分别用10 ng/ml和1 000 ng/ml的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LBP,观察肺泡巨噬细胞中TNFα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纯化的大鼠LBP在SDS-PAGE的60×103处呈现单一条带,并可增强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当LPS为10 ng/ml时,LBP可明显增强LPS诱导肺巨噬细胞中TNFα和IL-10 mRNA的表达,但LBP为10 μg/ml时,对LPS的增敏作用反而有所减弱。当LPS为1 000 ng/ml时,LBP对LPS无调节作用。结论 LBP对LPS的调节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高浓度LPS不需要LBP的增敏作用,可能通过LBP非依赖途径直接激活靶细胞。

  • 去除白细胞对库存血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竹筠;滕本秀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后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健康献血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去白细胞组,B组为对照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滤过器去除白细胞,常规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 h)、1周、2周及3周4个时相点。进行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刚性指数(IR)检测。结果滤过后白细胞显著减少(P<0.01)。在3周保存时间内,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无显著变化,两组高切粘度在第3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AI和IR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两组间比较在第3周AI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滤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白细胞。去除白细胞库存血可能有利于保护红细胞的聚集性,对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性无显著影响。

  • 小鼠囊胚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的生长行为观察

    作者:后晓南;谭毅;赵吉力;胡凯;白晋;王智彪

    目的观察小鼠囊胚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的生长行为。方法应用胚胎与肿瘤细胞在体外共培养体系,观察小鼠囊胚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生长行为。结果人肺癌细胞株A549对囊胚体外脱带、贴附及扩展的能力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在体外小鼠囊胚同人肺癌细胞株A549间的粘附与扩展无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并与相作用的细胞的分化水平无关。

    关键词: 囊胚 肿瘤 共培养
  • PDTC对创伤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廖克龙;朱佩芳;王正国;李磊;尹志勇;蒋建新

    目的观察PDTC对创伤后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分为创伤组(T组)、PDTC预处理组(P组)及对照组(C组),利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观测伤后各组0.5、1、2、4、8 h肺组织TNFα、IL-8及其mRNA变化。结果致伤后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在伤后1 h达到峰值,IL-8在伤后4 h达到峰值;PDTC组TNFα、IL-8 含量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创伤组(P<0.01)。结论 PDTC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8 mRNA表达,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伤后全身及肺组织的炎症损害。

  • MCT/LCT对于烧伤病人肠道的保护作用

    作者:颜洪;汪仕良

    目的通过比较烧伤病人早期肠内喂养含MCT/LCT与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肠道功能的不同影响,探讨MCT/LCT对烧伤后肠道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例TBSA>30%的烧伤病人,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Fresubin 750MCT组(F组),即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 750 MCT;另一组为Nutrison组(N组),即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伤后24 h进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共支持10 d。在烧伤后第1、4、7、10天分别观察了两组患者肠道损伤的情况(包括血浆SOD、MDA、尿L/M 及血浆胃泌素水平)。结果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流损伤明显,肠道通透性增加。两组相比F组患者血浆SOD及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MDA及尿L/M值明显下降。结论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者,在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流损伤,促进营养性胃肠激素的分泌,降低肠道通透性等方面有更佳的疗效,从而能更有效地保护烧伤后肠道的屏障功能。

  • 大鼠肝癌变中p53点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新立;史景泉;卞修武

    目的研究大鼠肝癌变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的表达及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方法通过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MDT-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分别研究mP53表达和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结果 mP53阳性细胞仅见于癌前个别肝细胞增生结节中,8/18例(44.44%)肝细胞癌呈mP53阳性;8例mP53阳性肝癌中仅有1例(12.50%)被检出p53基因第6外显子发生点突变,即第208位密码子第1碱基C→G颠换。结论在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中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大鼠肝癌变之癌前及肝癌形成阶段,且第6外显子突变率低。

  • 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的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

    作者:梁平;庄大勇;陈海;王细文;李洪艳

    目的用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ICC)动物模型,观察胆管癌发生过程的病理变化。方法以800 mg/L的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溶液作为50只6周龄叙利亚地鼠的饮用水,每周饮用6 d,连续饮用24周,定期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诱癌早期出现卵圆细胞增生、管状增生及小胆管的囊性增生,中期主要病变为肝内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胆管纤维化,晚期可见肝内胆管腺瘤和腺癌。晚期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达50.0%(10/20)。结论该动物模型与人类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过程相似,方法简便、经济、可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肝内胆管的各种增生性病变与ICC密切相关,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和胆管腺瘤,应视为ICC的高危性癌前病变。

  •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重庆汉族儿童哮喘关联的初步研究

    作者:廖伟;李为明;赵聪敏;光丽霞;尹晓娟;艾友萍;奚敏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第16、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重庆汉族儿童哮喘的关联。方法采用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法对50例哮喘儿童缓解期β2-AR16、27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儿童及5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①健康人群对照组β2-AR第16、27位点突变纯合子频率为0.19、0.12,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42、0.30。②哮喘组儿童β2-AR第16、27位点突变纯合子频率为0.22、0.08,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49、0.28,与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β2-AR第16位突变纯合子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在重度组为0.67、0.78,分别与轻度(0.07、0.30)、中度(0.12、0.50)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β2-AR第16、27基因多态性与本研究范围内哮喘儿童发病无关联,但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病情严重度相关联。

  •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诱导肝再生模型中EGFR及CyclinD1的表达

    作者:戢强;董家鸿;陈平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合并肝再生诱导模型中EGFR及CyclinD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预先保留门静脉转流肝叶(约占全肝70%),阻断部分肝叶(约占全肝30%)血供,到预定观察终点后重新开放血供灌注缺血肝叶,同时切除门静脉转流肝叶(70%肝切除)模型,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析EGFR及CyclinD1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对肝细胞再生功能影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大鼠术后12、24 h CyclinD1 mRNA 及此后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术后12 h内EGFR蛋白表达水平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结论术后EGFR以及CyclinD1表达降低可能是肝脏缺血再灌注影响大鼠肝再生的原因之一。

  • 大肠癌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阎晓初;柳凤轩;贺光友;于冬梅;王宗前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13例大肠癌P21和P53的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高分化腺癌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大肠癌中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有显著负相关(r=-0.585,P<0.01)。P53阳性表达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而P21阳性表达者高于阴性表达者,且P21+/P53-大肠癌死亡率较P21-/P53+患者显著降低。结论 P2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分化有关,p53基因突变,介导P21蛋白产生减少,阻止细胞周期的作用减弱,从而加速大肠癌的发展。P21与P53蛋白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其预后判断。

  • 随机扩增DNA指纹分型分析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的传播

    作者:陈炜;钟敏;温博海;陈荣;钟明;娄乐山;王安容;蹇锐

    目的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是否在人群中传播。方法采用一对随机引物(P1 5'-CCGGGGCGGTTC; P2 5'-CCGCCGACCGAC),对从重庆地区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分离到的100株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的DNA进行随机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DNA电泳指纹进行分型。结果 100株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DNA指纹可分为6种类型,以Ⅱ、Ⅰ和Ⅲ型为主,它们分别占 40%、31%和25%;这3型菌株有1/4是从初治结核病人的痰标本中分离,而在20~39岁年龄段则有1/3是从初治结核病人的痰标本中分离。结论随机扩增DNA指纹是一种简便、敏感、重复性好的菌株分型方法,可用于耐药性结核病流行监测。重庆地区结核病的流行很可能与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的传播有关。

  • 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痣的1 882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军;陈其富;程良金;李朝惠;李秀华

    目的对不同激光治疗皮肤各类色素痣进行临床评价。方法根据需要选用CO2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或Q开关Nd:YAG激光对皮肤各种先天性、后天性色素痣进行汽化或扫描。结果 1 882例各类皮肤色素痣经激光治疗,全部痊愈。不同种类色素痣所需治疗次数不尽相同,短1~2次即可治愈,长需6~7次。结论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痣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少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但不同种类色素痣应采用不同种类激光以提高其安全性。

    关键词: 色素痣 激光 治疗
  • 少突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家全;蔡文琴;张可成

    目的研究少突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时神经元GAP-43的表达。方法用分离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分别作用于培养的PC12细胞,于不同作用时相点在观察PC12细胞突起变化的同时检测PC12细胞内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PC12细胞GAP-43 mRNA有较高的表达,在给予少突胶质细胞处理后早期,其表达水平即显著降低(P<0.05),一直到处理12 h,其表达水平仍无明显的回复。结论少突胶质细胞可能通过产生抑制性物质抑制神经元GAP-43的表达进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轴突的再生。

  • CagA基因阳性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DNA损伤作用

    作者:陈洁平;沈鼎明;杨致邦;高晋华

    目的研究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制备Hp培养滤液,PCR鉴定CagA基因。采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观察Hp(CagA+)培养滤液对GES-1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Hp(CagA+)培养滤液可使GES-1细胞形成彗星现象。结论 Hp(CagA+)培养滤液可以导致GES-1细胞的DNA损伤。DNA损伤可能是CagA诱导GES-1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 应用RAPD引物区分小鼠品系

    作者:李淑蓉;陈意生;魏泓

    目的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方法区分10个常用小鼠品系。方法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重复性好的4条多态性引物对10个常用小鼠品系进行RAPD扩增。扩增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1.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透射仪上观察照相。结果仅用这4条引物就可将10个品系小鼠完全区分开来,其中包括遗传背景或外观形态很相似的品系,如BALB/c与BALB/c-nu、KM与BALB/c也能区分出来。结论筛选出的4条引物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适用于小鼠常规遗传监测。

    关键词: 小鼠 RAPD 遗传监测
  • 三氧化二砷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作用

    作者:闻勤生;罗俊卿;焦成松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作用。方法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As2O3对HepG2细胞株的形态学改变和诱发凋亡率。结果 As2O3作用于细胞后,可看到较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成斑块状、呈半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AO/EB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率为3.1%~9.1%。As2O3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佳浓度为2 μmol/L。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呈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As2O3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M期。结论 As2O3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价值。

  • 三苯氧胺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毅;姜军;韩晓蓉;原莉莉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三苯氧胺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实验性大鼠乳腺癌发生促进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利用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在给药后第8周应用三苯氧胺(TAM)和全反式维甲酸(RA),在第24周观察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及乳腺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乳癌发生率为70.58%;TAM组与RA组发生率分别为22.02%和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TAM+RA组无乳腺肿瘤发生(P<0.01)。组织学及电镜观察发现,TAM组和RA组乳腺上皮均有不同程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联合用药组乳腺上皮发育良好。结论联合应用三苯氧胺和维甲酸,二者在阻止乳癌发生过程中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金亮;房殿春;杨仕明;罗元辉;鲁荣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SGC-7901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7901细胞,采用MTT法和PCR-ELISA法测定增殖抑制率和端粒酶活性, 用RT-PCR法测定端粒酶亚单位hTR、TP1、hEST2/hTRT和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EGCG在100 μmol/L以下浓度对7901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200 μmol/L以上浓度时对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24 h和48 h IC50分别为805.4 μmol/L和463.3 μmol/L。12.5 μmol/L以上浓度的EGCG对790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24 h和48 h IC50分别为27.4 μmol/L和19.5 μmol/L。EGCG处理7901细胞能显著抑制其hEST2/hTRT和c-myc mRNA表达,且抑制程度与EGCG剂量有关,但对hTRRNA和TP1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EGCG在非细胞毒性剂量时就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此可能是其防癌抗癌的机制之一。

  •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拮抗剂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曾冬竹;余佩武;马宏敏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拮抗剂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8的关系。方法应用大鼠盲肠结扎加穿孔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死亡率并检测其血PAF、血清TNF及IL-8的水平。结果①严重腹腔感染后,血PAF、血清TNF及 IL-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前者与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②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后,血PAF、血清TNF及IL-8水平可显著降低。③WEB2170能明显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的死亡率。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应用PAF拮抗剂可阻挡PAF与TNF和IL-8的网络联系,对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 移植动脉慢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黔生;靳风烁;乔着意;江军;徐序广;朱方强;聂志林;靳文生;罗军;颜加强

    目的建立慢性排斥反应的简化动物模型,观察移植体动脉硬化发展规律。方法采用病理图像分析及电镜观察移植后3、7、14、20、30、60 d移植动脉硬化情况,结合PCNA及C-myc免疫组化了解细胞增殖与原癌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①术后14 d 内膜层明显增生,术后60 d持续增厚,细胞数术后30 d达高峰,术后20 d内膜层出现大量合成型平滑肌细胞;②术后14 d中层细胞变性坏死,向内层迁移,α-actin阳性细胞数下降,而内膜层α-actin阳性细胞数却迅速升高,两者呈显著负相关;③术后3 d外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①移植动脉硬化具有内膜增生,中层细胞坏死、迁移、炎细胞浸润三大特点;②内膜增生在术后早期以细胞增生为主,后期则为细胞外基质增生,且伴随平滑肌形态改变;③PCNA表达反映出细胞增殖进程,而C-myc还可能与非增殖因素有关。

  • 三七皂甙对烫伤小鼠巨噬细胞IP3→CaM信号途径的影响

    作者:罗中华;蔡绍丽;黄文华;陈希炜;刘敬;周新;付佑梅

    目的研究中药三七皂甙对巨噬细胞(MΦ)肌醇脂质信号系统中IP3→CaM途径的调理作用。方法用中药三七皂甙治疗烫伤昆明种小鼠,通过观察伤鼠MΦ的PLC活性、IP3活性、胞内Ca2+浓度、CaM量和它们参与产生分泌的IL-1。结果三七皂甙能使伤后该途径中升高的信使物质及其产物PLC、IP3、胞内Ca2+、CaM和它们参与产生分泌的IL-1得到一定程度的调理。三七皂甙可使升高的PLC活性从(57.58±8.91)μmol/L降到(27.00±2.31)μmol/L、可使升高的IP3活性从(18 844.5±2 445.9)Bq/106 cell降到(4 169.7±543.3)Bq/106 cell、可使升高的胞内Ca2+浓度从(393.18±39.62) nmol/L降到(90.56±7.21) nmol/L、可使升高的CaM量从(598.15±50.21) nmol/L降至(316.31±25.35) nmol/L、可使升高的IL-1量从0.998±0.058降至0.590±0.050。结论中药三七皂甙对肌醇脂质信号系统中IP3→CaM途径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 查菲埃立克体120 000表面抗原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蹇锐;温博海

    目的构建查菲埃立克体特异性表面抗原P120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使该基因在E.coli中高效表达。方法依据查菲埃立克体P120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从查菲埃立克体的基因组中扩增含有编码P120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而后将PCR产物用T载体克隆。用酶将PCR产物从T载体切下,将它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11C构建PET11C/p120重组质粒;用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结果从DNA片断中扩增出一约1 119 bp产物,经测序为查菲埃立克体p120基因。PET11C/p120重组质粒转化的E.coli在IPTG的诱导下产生一分子量为41 000的天然蛋白,它的产量占细菌蛋白总量的28%,用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它能特异地与查菲埃立克体感染病人血清反应。结论查菲埃立克体特异性的P120抗原在原核表达系统被高效表达,该抗原的研制成功为制备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诊断抗原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 APACHE-Ⅱ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代华;张兴明;李钺;毛凯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过去10年的SAP病例73例。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若以APACHE-Ⅱ评分≥8分为诊断SAP的标准,诊断准确率为81%,假阴性率为19%;伴器官功能障碍的SAP-Ⅱ组APACHE-Ⅱ均值明显高于无器官功能障碍的SAP-Ⅰ组;死亡组APACHE-Ⅱ均值明显高于存活组;12分以上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2分以下者。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SAP的诊断、预后估计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 外源性IL-3 cDNA导入骨髓基质细胞及对造血的调控作用

    作者:袁良平;粟永萍;程天民;刘林;郑华金;王延江;蒲晓允;艾国平;刘晓红;瞿红云;李青

    目的探索将外源性IL-3 cDNA导入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将小鼠IL-3 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然后将重组的IL-3 cDNA用脂质体转染到包装细胞PA317上,G418筛选后得到抗性克隆,将含病毒的上清液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检测pLXSN上的NeoR基因及转入的IL-3基因。同时观察了转染pLXSN/IL-3的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骨髓CFU-GM形成的影响,并测定其对造血因子依赖株NFS-6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将含重组子pLXSN-IL-3和空载体pLXSN的病毒培养上清感染BMS,前者用PCR扩增出500 bp和170 bp(NeoR)的条带,后者仅扩增出170 bp。转染pLXSN/IL-3的基质细胞上清液有促进小鼠骨髓CFU-GM增殖的作用,与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源性的IL-3基因及pLXSN上的NeoR已整合到骨髓基质细胞基因组DNA中, 并促进造血细胞增殖。

  •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脑G蛋白及cAMP-PKA信号系统的变化

    作者:王仕丽;吴强;赵吉清;刘勇;董兆君

    目的探索G蛋白及cAMP-PKA信号系统在缺氧条件下梭曼毒性升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Giα、Gqα含量,放射免疫测定cAMP浓度及酶放射化学分析测定PKA活性。结果梭曼中毒、单一缺氧损伤和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大鼠脑组织Gqα含量、cAMP浓度及PKA活性升高,Giα下降,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与单纯梭曼中毒组有显著差别;阿托品可对抗PKA活性的升高。在所观察的三个脑区中,以纹状体变化为明显。结论 G蛋白及其介导的cAMP-PKA信号系统参与了缺氧条件下梭曼毒性升高的形成机制。

  •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反义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作者:杨仕明;房殿春;杨金亮;罗元辉;鲁荣;陈兵;刘为纹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导入SGC-7901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端粒酶活性凋亡、细胞周期、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及裸鼠体内成瘤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SGC-7901胃癌细胞株中,获得稳定表达正、反义基因的细胞系7901-S、7901-AS1和7901-AS2。7901-AS1和7901-AS2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异型性减小,G0/G1期细胞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减小,软琼脂中无克隆形成,裸鼠体内成瘤消失。结论 hTRT反义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部分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而非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提示hTRT基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基因。

  • 榴弹爆炸致绵羊肢体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兵仓;陈志强;刘鲁岳;张良潮;李曙光;杨志焕;刘江;孙忠良;谷春光;王安;孙伟;徐国鑫

    目的观察榴弹对肢体的致伤特点和规律,为战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启动引爆离地面7 m高的榴弹,将36只绵羊布放于距爆心6~48 m处,致伤时测量冲击波超压和破片速度,致伤后进行病理解剖观察。结果肢体破片伤的发生率为破片伤动物的48%,平均每只动物肢体有1.33处破片伤,伤后即刻死亡率为50%,伤后6 h时达66.66%。肢体贯通伤和盲管伤各占50%。骨折的发生率为83.33%(10/12),其中80%为粉碎性骨折,也可见骨骼离断和缺损。肢体爆炸伤时,以腹部和胸部合并伤多,分别为41.67%和33.33%。肺脏和鼓膜冲击伤的合并率分别为58.33%和16.67%。肢体大血管和神经直接损伤的发生率虽不高,但损伤后果严重。另外,肢体爆炸伤的伤口污染也很严重。结论肢体爆炸伤损伤严重,伤道污染严重,粉碎性骨折发生率高,合并伤多,但肢体爆炸伤主要以破片致伤为主,其早期死亡也多为合并伤所致。

  • 基质细胞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

    作者:孔佩艳;郭朝华;罗成基;周燕虹;邹仲敏;施炎

    目的阐明基质细胞在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液体培养和各种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进行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并与单纯细胞因子支持下的细胞扩增进行比较。结果在照射后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同时含有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对细胞总数和集落形成细胞数的扩增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结论基质细胞对细胞因子作用下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集落刺激因子影响神经元存活及凋亡的体外观察

    作者:屈素清;王亚奇;栾佐;刘爽;周英;吴南海

    目的观察集落刺激因子(CSF-1)对神经元体外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单纯神经元培养,观察补充人重组CSF-1(hrCSF-1)对小鼠神经元体外存活率的影响,同时用Tag酶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CSF-1对神经元自然凋亡的影响。结果 CSF-1能明显提高神经元体外存活率,降低体外培养神经元的凋亡百分比。结论通过阻止或减缓细胞凋亡,提高神经元体外存活时间可能是CSF-1实现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作者:刘勇;郑健

    目的了解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6例OPCA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电生理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OPCA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有较高的异常率,而事件相关电位P300、肌电图(EMG)、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脑电图(EEG)无明显异常变化;临床以共济失调为核心症状伴随多种形式的神经功能异常,诱发电位检查可以发现一些亚临床病灶。结论神经系统病理损害的广泛性是OPCA患者的主要特征,电生理检查对确定亚临床病灶有重要价值。

  • 雌激素β受体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作者:张吉强;蔡文琴

    目的为了研究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制,研究了近年发现的雌激素β受体免疫阳性物质在雄性大鼠脑内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并结合硫酸镍铵增强显色技术。结果①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部分细胞的核周质和突起内也有浅淡的着色;也有部分神经元仅仅胞浆呈阳性;②强阳性信号见于前嗅核、大脑皮质、斜角带垂直部、小脑浦肯野细胞、上丘各部、动眼神经核、红核、蓝斑、三叉神经运动核以及斜方体内、外侧核;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斜角带水平部、终纹床核、视前内侧核、乳头体内侧核以及黑质;较弱的阳性细胞见于下丘脑核团、未定带、杏仁复合体的部分核团以及脑桥网状核后部; 微弱的阳性信号见于隔外侧核、苍白球、嗅结节岛、海马。结论雌激素β受体在成年大鼠脑组织内有广泛的分布,在脑组织内雌激素可能通过β受体这一新的信号途径发挥多种重要的调控作用。

  •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临床研究

    作者:杨占宇;董家鸿;别平;王曙光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2-2001-02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整形、重建过程。直视下以7/0或9/0 Prolene缝线完成供肝动脉血管整形及供、受体肝动脉吻合。术后1周内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10 ml/h,以多谱勒超声扫描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 1例术后5 d时肝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后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1例术后1月肝外胆管狭窄,支架内支撑后治愈。21例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1~20月(平均8.6月),多谱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形态、血流量正常,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管狭窄,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供肝动脉变异时宜采取适宜的方式整形重建肝动脉以利血管吻合。动脉吻合时操作精细,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对端吻合。

  • 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的研究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的研究

    作者:赵建勇;董家鸿;詹国清;王槐志;杨占宇

    目的通过对猪单纯门静脉血流阻断,全面评估猪耐受门静脉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将18只健康荣昌种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单纯门静脉阻断45 min(PVC-45’)、60 min(PVC-60’)组,通过对门静脉血流阻断,了解其存活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变、肝脏及肠道病理改变等。结果① SO、PVC-45'、PVC-60'组长期存活率分别为100%、100%、66.7%;②PVC组阻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较大;③PVC-45'、60'组均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PVC-60'组病理损害比45'组重;④PVC组肠粘膜的病理损伤是随门静脉阻断时间延长而加重;⑤PVC组肠粘膜通透性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肠道菌属培养阳性率及门静脉血内毒素随阻断时间延长而上升。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正常猪耐受单纯门静脉阻断的安全时限为45 min。

    关键词: 门静脉 安全时限
  •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分型

    作者:陆明;游箭;巫北海;丁仕义;牟玮;徐伟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及适合于治疗的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表现。结果 Budd-Chiari综合征的直接征象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并据此分为三型:I型下腔静脉阻塞型6例。II型肝静脉阻塞型2例。III型混合性阻塞型8例。间接征象表现为肝大15例,尾叶大12例,脾大13例,肝内侧支血管13例,副肝静脉5例,肝外侧支血管14例,腹水8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3例。结论 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有较高价值。

  • 促胎肺成熟药物对兔母、胎组织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凤英;徐迪雄;曹红卫;杨景;张觇宇;史常旭

    目的研究促胎肺成熟药物地塞米松、EGF、TRH对母、胎组织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建立孕兔宫内感染模型,分别用地塞米松、EGF、TRH联合先锋霉素Ⅴ治疗,通过光镜观察母、胎组织的感染程度,检查孕兔和胎仔的存亡情况。结果地塞米松治疗组胎肺和胎盘的感染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和/或EGF治疗组,子宫感染程度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地塞米松治疗组孕兔发生早产和胎儿死亡的数量明显多于EGF治疗组,TRH治疗组的胎儿早产和死亡率明显高于EGF治疗组和对照组,母兔死亡仅见于TRH组。结论在宫内感染时,地塞米松治疗可加重母、胎组织感染,引起胎儿早产或死亡,TRH也具有加速早产和导致母、胎死亡的副作用,而EGF不加重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较好。

    关键词: 感染 早产 治疗
  • 心脏不停跳和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梅;肖颖彬;陈林;彭莉;胡卫;王惠春;廖晓娅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和心脏停跳体外循环(CPB)对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心脏不停跳CPB患者23例,心脏停跳CPB患者20例。观察两组CPB期间灌注指标的异同,并分别在术前、CPB 30 min、停机、术后2、6、24 h采血测定血浆ET-1含量。结果心脏停跳组CPB期间及术后6 h内血浆ET-1含量增高(P<0.05),术后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心脏不停跳组CPB期间及术后24 h内血浆ET-1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CPB对血浆ET-1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新术式。

  • bFGF mRNA在穿孔鼓膜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睿;张学渊

    目的研究鼓膜穿孔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可能变化特征与规律,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12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个序列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后1、4、6、8、10 d组,每组动物20只。②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FGF mRNA在鼓膜的表达。结果①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FGF mRNA的表达,定位于上皮下结缔组织层,且急性穿孔组有时效性。②RT-PCR方法检测鼓膜穿孔后bFGF mRNA的表达规律,同样具有明显时效性。③bFGF mRNA 的积分光密度值急性穿孔组与正常对照组bFGF 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①bFGF mRNA在急性穿孔后的鼓膜上有明显表达,表明其在急性穿孔鼓膜的愈合过程中可能意义重大。②bFGF mRNA在急性穿孔后鼓膜上的表达具有时序性,为医疗干预时机的选择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依据。

  • 烟熏小鼠气道重建模型的建立及TGF-β1的表达

    作者:樊卫文;孙滨;孙秉中;倪殿涛

    目的建立烟熏小鼠气道重建模型和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该模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以烟熏8周建立气道重建动物模型,并检测胶原蛋白、病理形态学等重建指标的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TGF-β1在肺脏表达变化。结果①小鼠模型组肺脏中发生明显的气道重建改变;②小鼠模型组肺脏中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主要存在于气道上皮、粘膜下层和平滑肌细胞中; ③TGF-β1的表达与肺脏胶原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期(8周)烟熏可建立气道重建模型;TGF-β1在慢性气道重建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犬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夏时海;赵晓晏

    开展对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制备理想可靠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我们参照并比较了国内外制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各种不同方法[1],建立了制备犬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方法。

  • 超声引导活检枪法与传统法肾脏活检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洪雯;吴雄飞;李锐;彭罗民;刘宏;方路;干磊;郭艳丽

    肾活检在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判断预后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方法并发症多,本研究对比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法与传统方法肾活检,探讨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肾脏病的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 传统方法活检48例,活检枪法68例,均有肾活检适应症,无绝对禁忌症。原发病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不明原因急性肾衰,其中活检枪法还包括慢性肾衰肾脏未缩小2例、慢性肾衰肾脏缩小1例。所用超声仪为Acuson128XP/10,线阵式穿刺探头,频率为5~10 mHz。活检枪和穿检针均为美国Bard公司生产。

    关键词: 活检 肾脏
  • 成功抢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心跳骤停1例

    作者:郑秀惠;李力;郭建新;马永达;葛衡江;杨成明;陈竹钦

    患者,女,32岁,因停经46 d,阴道不规则流血16 d于2000-01-30 T 0:10急诊入我科。查体:T 37.0 ℃,P 126次/min,R 25次/min,BP 8/6 kPa,急性病容,面色苍白,脉细弱,四肢冰冷,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8~10次/min。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23.6×109/g,中性93%,淋巴7%,RBC 2.03×1012/g,Hb 65 g/L,生化K+ 2.65 mmol/L,Na+ 133.0 mmol/L,Cl- 100.2 mmol/L,Glu 23.04 mmol/L,尿糖,尿酮体±,尿HCG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10 ml,诊断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立即建双液路于0:35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关键词: 宫外孕 心跳骤停
  •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宫立众;张翼军;陈耿

    患者男,19岁,因咳嗽、盗汗2月,加重伴气促5 d于1999年9月22日入院。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夜间为甚,盗汗,院外治疗效果差,并出现咳嗽加剧,胸闷、气促、颜面水肿。胸片及B超检查: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血常规正常(院外医生告诉患者),具体不详(未见到检查结果)。予以抗炎、抽液治疗后症状仍无减轻而入我院。查体:T37.8 ℃,P 110次/min,R 22次/min,BP 14.5/11.0 kPa,气管左偏,右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中下部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低。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血象:Hb 130 g/L,WBC 19.5×109/L,PLT 191×109/L,W-SCR 0.308,W-LCR 0.692,ESR 42 mm/h,血尿酸954 μmol/L,,胸片:右侧胸腔中量积液,左侧少量积液,心包积液。PPD(+)。胸水:血性,李凡它(),细胞总数111.52×109/L,白细胞21.52×109/L,单个核0.70,多核0.30。胸水CEA 7.0 ng/ml,铁蛋白>500 ng/ml。脱落细胞学:大量炎细胞(中性粒细胞),未见癌细胞。抗酸杆菌(-)。两次胸水LDH分别为2 992 IU/L,1 698 IU/L。胸膜活检:慢性炎症。予以抗痨、抽液、利尿等治疗。5次共抽胸水3 000 ml,经治疗后自感症状好转出院。6 d后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查血象:Hb 90 g/L,WBC 188.3×109/L,PLT 42×109/L;骨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L2型。停用抗痨治疗,予以“VDCP”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取得完全缓解,胸水吸收,现正在随访中。

  • 保留脾脏胰尾切除术治疗胰管结石伴慢性胰腺炎1例

    作者:刘宏鸣

    患者男,45岁,农民。反复上腹隐痛3年,食欲下降,进食脂肪餐后腹泻,2000年5月5日入院。查体剑突下轻压痛,未扪及腹部包块。既往有饮酒史,饮酒量150~250 ml/d,饮酒时间约20年。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尿淀粉酶分别为250、1 260 U苏氏单位,血清脂肪酶195 U(国际单位)。B超、CT、 ERCP均示“胰管结石伴慢性胰腺炎”。术中见胰腺萎缩,主胰管扩张,可扪及胰管内多发结石。沿主胰管走向切开主胰管6 cm,取出胰管内多发性、灰白色结石数10粒。胰腺尾部结石较多且严重纤维化,决定行胰尾切除,由于脾脏正常,故保留脾脏。先在胰腺上缘切开后腹膜,显露脾动静脉,再从胰尾下缘切开后腹膜,向上游离胰尾部,仔细分离结扎胰尾与脾动静脉之间的血管分支,将胰尾从脾门向右翻起保护好脾动静脉,切除胰尾约5 cm,胰腺断面细致缝扎止血,切断的胰管单独缝扎,断面以网膜覆盖,再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胰管空肠吻合处置14号T形管引流。术后3周拔除T形管,恢复良好,随访已2月,B超、血、尿淀粉酶及血糖均正常。

    关键词: 胰管结石 胰切除术
  • 我院1年中麻疹临床特点分析及对策

    作者:周亚玲;苟元珍;易成珍

    麻疹是我国计划消灭的传染病。自从1965年开展免疫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然而,近1年来我院麻疹病人大幅度上升。现将1999-09-2000-08来我院就诊的336例麻疹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其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骨肉瘤中肥大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郭乔楠;陈意生

    我们在骨肉瘤的病理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骨肉瘤标本中有肥大细胞浸润。而肥大细胞浸润与骨肉瘤患者预后间有何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 取自我校第一、二附属医院及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978-1994年的骨肉瘤存档蜡块共96例。 染色试剂配置:甲苯胺蓝0.5 g,50%酒精100 ml。 染色方法:切片厚0.5 μm, 常规脱蜡至蒸馏水;用0.5%甲苯胺蓝酒精溶液染色3~5 min;蒸馏水速洗;经0.01%伊红水溶液1 min;以95%酒精分色,两次各1~2 min;入100%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判断标准:肥大细胞颗粒呈深蓝紫色,细胞核蓝色。 统计学处理:用log rank时序检验作预后分析。

  • 应用留置针治疗新生儿气胸2例报告

    作者:龙华;周友碧;吴仕孝

    内科治疗新生儿气胸常用的方法是多次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1],但这些操作不但不简便,而且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有引起继发感染的可能。我科采用留置针在2例新生儿气胸穿刺引流中替代胸腔闭式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患儿,男,1(2)/(24)d,因发现气促、面色青灰约5 h入院,入院后立即摄胸片提示:①肺炎;②右侧前位气胸,压缩约40%。初步诊断为:①胎粪吸入性肺炎;②气胸;③胎儿宫内窘迫;④HIE(轻度)。给予头罩给氧,头孢噻肟钠+邻氯青霉素抗感染,酚妥拉明+多巴胺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压等综合治疗,患儿症状无减轻,气促更为明显达100次/min,右侧胸廓饱满明显,叩之鼓音,呼吸音降低,立即在胸前第2~3肋间隙上缘右锁骨中线用7号针头胸穿抽气20 ml后,呼吸急促减轻为80 次/min,2 h后呼吸又增快达100次/min,复查胸片示:①肺炎,②右侧气胸较前增多,压缩肺达70%,外科会诊后为张力性气胸,考虑到新生儿作胸腔闭式引流损伤较大,故试用一种新方法,用留置针(型号为24 GA)穿刺入胸腔,退出针蕊,保留软塑料管于胸腔中,针头处接上肝素帽,用专用透明肤贴固定,再以肝素帽背面中央为进针点进行穿刺抽气,抽出60 ml气体后,症状改善,拔出穿刺针,保留留置针,待出现呼吸困难时可重复上述操作,并适当地应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减少气道压力,防止气漏的进一步发展,经过间断引流3次,共抽出气体175 ml,患儿症状缓解,复查胸片示:右侧气胸明显减少,右肺压缩改变不明显,2 d后患儿右侧胸廊不饱满,叩之清音,呼吸音不降低,又复查胸片示:肺部炎性病变仍明显,右侧气胸已吸收,第3天后拔出留置针,临床症状改善,综合治疗8 d痊愈出院。

    关键词: 留置针 新生儿 气胸
  • 鞍区蛛网膜囊肿1例

    作者:吕胜青;李理;童志恒;刘海鹏;周政;张可成

    患者女,28岁,停经12年余,双眼视力下降2年。12岁曾有月经初潮,后月经一直不规则,于12年前停经。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子宫未发育”。近2年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以左眼视力为著。偶有双颞部阵发性头痛。无多饮、多尿,无溢乳。查体:神清、合作。左眼视力1.5 m指数,右眼视力约0.8~1.0。双颞侧视野缺损。双眼底检查:双视神经乳头萎缩,以左侧明显。头颅CT示:鞍区见有一类圆形囊状低密度病灶,其CT值约+3.0~+5.0 Hu,边缘清晰,无强化及钙化,见图1,鞍底及鞍背骨质吸收。X线平片示:蝶鞍扩大,鞍背骨质吸收。泌乳素检查正常。术前诊断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囊性颅咽管瘤或垂体瘤。

  • 鼻咽癌放疗后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庆顺;王来好;孟祥贵

    我科对一组鼻咽癌患者进行了放疗前、后咽鼓管的功能进行了测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对1996-1999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50例鼻咽癌患者100耳进行检查,男33例,女17例,年龄21~79岁, 平均48岁。肿瘤位于咽隐窝41例,鼻咽顶后壁9例。于放疗前、放疗后半年、1、2年用声阻抗测听仪测定鼓室压以评价咽鼓管功能。 应用丹麦生产的AZ-26型声阻抗测听仪,探测音为220 Hz,85 dB(SPL)。检查时,将仪器探头放置受检耳,使之密封适度,不漏气。将外耳道压力设置在+400 dapa~-400 dapa之间,该仪器自动将外耳道压力加至+400 dapa后,逐渐减低外耳道压力至-400 dapa,自动描绘出鼓室压力曲线。 评价标准:鼓室压力曲线反映了耳咽管的功能。所测出鼓室压力曲线分为3种,A为正常型曲线呈高峰状,峰压点在0 dapa处,其正常范围在±50 dapa,正常峰压值在0.3~1.65 ml,B为平坦型,峰压点不明显,呈平坦无峰曲线;C为负压型,峰压点移向负侧,超过-100 dapa,峰压值在正常范围内[1]。后两者为异常鼓室压力曲线,且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

  • 血清CA19-9免疫放射测定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范兰芳;蔺小爱

    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由胃、肠、胰及肝等脏器分泌的一种粘蛋白,是基本重要的糖蛋白型肿瘤标记物,属肿瘤相关抗原,当以上组织发生病变尤其是患恶性肿瘤时,其血清CA19-9处于高水平,比较体内CA19-9含量变化有利于及早发现上述有关脏器发生恶性肿瘤[1,2]。本研究采用IRMA法对145例患者血清CA19-9含量进行检测,比较胰腺癌、原发性肝癌、胃癌、黄疸及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中血清CA19-9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SLE伴发侵袭性肺曲菌病误诊1例

    作者:丁雯刚;王鲁;张春明;郝飞

    患者男,27岁,因间断发热、咳嗽、面部红斑伴光敏感3月余入院,盗汗明显。查:Hb 87 g/L,PLT 97×109/L;dS-DNA(+);C3 0.50 g/L;皮肤狼疮带试验(+);血沉73 mm/h;咽试子培养有白念珠菌生长。胸部X线片见双上肺斑片状及条状模糊阴影。诊断:“SLE”、“肺结核”。给予口服酮康唑0.2 g/d(共7 d)、强的松30 mg/d、抗痨等,治疗15 d病情好转出院,院外维持原抗痨治疗方案及强的松30 mg/d。1月后患者突发高热,伴面部红斑、痰中带血,遂再次入院,查:WBC 2.4×109/L,淋巴细胞0.938,PLT 81×109/L;尿蛋白(4+),血沉45 mm/h;C3 0.31 g/L,IgG 20.8 g/L,血尿酸514 μmol/L;胸片见双上肺尖后段散在片状致密影,以右肺明显,伴双肺散在分布细小结节状致密阴影,考虑双上肺结核伴双肺血源性播散。给予强的松30 mg/d、抗痨及对症治疗等,患者体温不能控制,病情进行性加重,入院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

    关键词: SLE 肺曲菌病 误诊
  •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宋晓玲;熊宇

    患者,男,32岁,因右面颊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5年余入院。检查发现:右侧腮腺区耳垂前方约3 cm处可扪及两个约2 cm×2 cm×2.5 cm和1 cm×1 cm×0.5 cm大小卵圆形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前后排列,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小无粘连,体位移动实验(-)。临床诊断为“右腮腺混合瘤”。常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右腮腺包块切除术+右面神经解剖术”。取腮腺“S”型切口,翻起皮瓣,分离显露腮腺导管,于腮腺浅叶组织内见沿导管前后排列2 cm×2 cm×2.5 cm和1 cm×1 cm×0.5 cm大小两包块组织。质地坚韧、包膜完整、境界清楚、表面光滑,与面神经上颊支粘连紧密。将包块从面神经上分离取出,彻底止血冲洗术区,放置引流分层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术后患者闭眼、鼓气正常。病理报告为“腮腺面神经鞘瘤”。

    关键词: 腮腺 面神经鞘瘤
  • 重度角结膜热烧伤1例超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戴超;刘翔

    患者,男,33岁,因双眼被铝水烫伤9 h入住我科,入院时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0.6。右眼睑红肿,睫毛全部炭化,睑缘苍白,球结膜及穹隆部结膜苍白、挛缩,上下穹窿极浅近消失。全角膜呈乳白色混浊水肿,全角膜缘苍白。诊断:右眼烧伤Ⅲ度。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烧伤面清洁无感染。入院后第3天,在局麻下行右眼新鲜带结膜和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角膜缘及结膜植床均较少有出血。术后包眼2 d,术后第3天,结膜植片开始轻度转红,用贝复舒、泰利必妥、素高睫疗滴眼。术后6 d拆结膜缝线。术后10 d出院,出院时右眼视力数指/50 cm,结膜植片轻度发红,角膜缘部约270°仍无明显充血,角膜植片贴伏好,层间无积液、积血,上皮完整,光泽好,虹膜可见,瞳孔5 mm。出院带药加用1%CsA滴眼抗排斥反应(2~3次/d)。出院后1月复查,患者自觉有异物感5 d,右眼视力手动/眼前,上方角膜缘部约180°范围仍苍白无血管。全角膜植片呈乳白色混浊水肿,全角膜上皮缺损,无明显分泌物,刮片未查见霉菌,以术后排斥反应收入院。经抗排斥反应及支持治疗,上皮愈合仍极缓慢,角膜缘部充血差。住院2周出院时仍有角膜中央2/3上皮缺损。带药院外滴眼继续治疗,每2周复查1次。术后3月,当上皮愈合到中央有3 mm×5 mm上皮缺损区时,上皮缺损区不再缩小,呈持续性中央上皮缺损。术后4月可见数根新生血管长入角膜,上下穹窿较浅。术后5月见角膜植片长入较多新生血管及结膜上皮化。

  • 小脑桥脑角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作者:仲召阳;王东;陈芳

    患者女性,47岁,渐进性头晕头痛3月,加重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20 d入院。查体:右面部麻痹,右眼球外展不能,右眼视乳头水肿,右下肢及右上肢麻木,站立不稳,共济失调,肌力Ⅳ级,CT发现左侧小脑桥脑角有一类圆形均质密度稍高影,肿瘤边缘较清楚,瘤体周围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增强后肿瘤密度均匀增高,相近颅骨无破坏,听神经管未受侵犯。MRI T1加权像显示右小脑桥脑角有一低密度肿块,T2加权像显示等密度肿块,向第四脑室和桥脑挤压。血管造影术显示该肿瘤无血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蛋白≥1.0 g/L,淋巴细胞在(0~100)×106/L,没有检查出瘤细胞,外周血象及浅表淋巴结未发现有异常。手术发现肿瘤3 cm×3 cm大小,暗红色,位于右侧小脑半球内侧,向前长入桥脑角。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65例报告

    作者:郭渝明;钟彦文

    我院1999-03-2000-03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6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65例,其中男70例,女95例,年龄18~79岁,平均44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1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0例,其中胆囊积脓12例,无结石性胆囊炎18例,胆囊息肉15例。术前合并:糖尿病12例,慢支炎气肿6例,高血压或冠心病8例。

  • 胸腹联体畸形儿分离术术前准备体会

    作者:温恩懿;赵聪敏;刘晓蓉;王丽雁;廖伟;于若谷;张雨平

    我院于2000年8月为1例胸腹联体畸形儿成功地进行了分离手术,现将术前准备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孪生婴,男性,为32周胎龄胸腹部联体早产儿,母孕健康,第2胎,第2产,剖宫产,生时体重5.7 kg,生后无窒息及产伤,吃奶和反应可。生后45 d,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查体:联甲:心率 160次/min,呼吸54次/min,身长55 cm。联乙:心率160次/min,呼吸56次/min,体温37.3 ℃,身长54.5 cm。两婴体重6.2 kg,伴肺部感染。两婴面对。胸骨中、下段及腹部相联形成“体桥”,周长38 cm,大长径13 cm,大宽径8 cm。共有一脐窝。全消化道钡餐:联体儿钡餐检查消化道未见互相交通。心脏彩超:联体儿心脏为独立器官(共一心包),联甲:动脉导管未闭;联乙:右室增大,房间隔平面分流,考虑房间隔缺损。腹部B超:共用肝脏,各有一胆囊。胸腹部螺旋CT平扫+增强:①联体儿胸腹相连,上缘起自支气管平面,下至髂嵴水平;②双侧心脏及肝脏相连,其中联乙(未增强)心脏部分突向联甲(增强)胸腔,增强扫描双侧心脏及肝脏强化度明显不同。③双婴各有双肾、脾脏,且不相连。心电图:不同步窦性心率。经特别护理,控制肺部感染等,一般状况好转,两婴体重增至9.35 kg。生后96 d成功和顺利地进行了联体分离术。

    关键词: 联体儿 胸腹联胎
  •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巨大脾假性囊肿2例报告

    作者:赵丽;房殿春

    患者1,女,54岁,因上腹隐痛5年,呕血、腹胀4月,加重7 d 入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查体:中上腹、右下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2.1×109/L、红细胞2.6×1012/L、血小板70×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54 IU/L、白蛋白30.5 g/L,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脾静脉扩张和腹水。胃镜显示食道静脉中度曲张。临床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症。入院后第4天在胃镜下行曲张静脉套扎术,术后恢复好;入院后22 d行PSE,术中DSA见脾动脉显示增粗、迂曲,脾动脉分支增多,染色明显,肿大,面积13 cm×7 cm大小,分别于下极动脉注入一块(0.4 cm×2 cm×5 cm)明胶海绵颗粒(1 mm×1 mm),同时注入16万U庆大霉素,见其部分分支不显影,复查DSA见脾脏面积约65%被栓塞。术后3 d出现发热(体温38.0~38.6 ℃)、腹痛(脾区为主)、精神差和食欲下降,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PSE术后4周病情稳定,肝功能和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脾肋下1 cm,移动性浊音阴性出院。PSE术后8周,患者感左上腹疼痛,再次入院,查体,体温36.5 ℃,脾肋下2 cm,脾区叩击痛。B超检查提示假性囊肿(在脾与隔肌之间可见13.0 cm×7.9 cm的液性暗区),在B超引导下行假性囊肿穿刺,抽出淡咖啡色粘稠液体约2 500 ml,穿刺物细菌培养阴性。穿刺后临床症状缓解,继续对症治疗2周,病情稳定出院。

  • 增殖体切除术对IgA肾病的作用

    作者:镡旭民;邓安春;孟祥贵

    IgA肾病(IgAN)是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约占50%[1]。其预后不好,9%~50%病人在20年内可发展成肾衰[1]。IgAN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或血尿,并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灶常被看成是IgAN的风险因素。扁桃体和增殖体是儿童上呼吸道常见的感染灶。本研究对一组伴有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炎的IgAN,先行扁桃体切除术,再行增殖体切除术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 泛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皮肤病91例疗效分析

    作者:周春丽;叶庆佾;刁庆春;郝飞

    我们于1998-10-12月应用泛昔洛韦(由重庆普惠药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治疗疱疹病毒性皮肤病9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IL-8、CD11b检测及意义

    作者:薛超;朱妙珍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炎症癖动和维持中具重要意义[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PGN)肾组织中IL-8及中性粒细胞相关抗原(CD11b),以无增殖性发变的正常人及膜性肾病(Membraneous nephropathy,MN)患者肾组织的检测作对照,探讨IL-8及其介导的炎症症状在PGN肾组织的表现及意义。1 材料和方法 病变肾组织来自重庆大坪医院肾内科1997-07-1998-03住院治疗并行肾穿刺活检的17例PGN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1~69岁。包括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11例。8例男性肾移植供肾作正常对照组。7例MN作第二对照组,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6~60岁。 免疫组织化学:采用小鼠抗人IL-8单抗(第四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小鼠抗人CD11b单抗(北京邦定公司);二抗、三抗采用S-P试剂盒(北京邦定公司);DAB显色。

  •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MN扣押的变化及山莨菪碱的影响

    作者:徐兴祥;钱桂生

    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于肺内大量扣押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过程中的早发事件,是PMN介导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广泛损伤致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及微血栓形成的关键所在[1]。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主要存在于PMN中,每个PMN所含的酶量都是一定的,因此组织MPO活力可能反映组织PMN的积聚量,我们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毒素性ALI大鼠肺组织MPO活力观察ALI过程中大鼠肺组织PMN扣押量的变化及山莨菪碱对这种变化的影响。

  • 人体断层解剖标本制作技术

    作者:张天飞;张集建;郭光金;余汇洋;蒋登金

    目的探索人体连续断层标本制作技术。方法选择合格尸体经修整、划线、低温冰冻后,采用木工带锯机切锯成断层标本,经冲洗、固定、摄像、有机玻璃塑形封装。结果制作出成套连续断层标本,依次合拢后为一完整人体外形,观察方便。结论总结出人体断层标本制作方法,能制作高质量断层标本,为解剖学提供参考。

  • 兔肝脏撞击伤放射性核素显像观察

    作者:温建良;唐维佳;金榕兵

    目的利用肝脏撞击伤模型探讨核素显像对肝脏撞击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家兔20只,雌雄不限,体重2.0~3.0 kg,平均2.6 kg,采用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制BIM-Ⅳ型生物撞击机上腹部致伤,致伤前后分别进行核素肝显像;显像后解剖,对肝损伤定级。结果致伤前后图像有明显差别,伤后损伤部位放射性分布出现减低或缺损,与解剖结果吻合。结论放射性核素肝显像可显示肝损伤后肝脏结构变化,对肝脏损伤诊断有参考价值。

  • 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检测HBV DNA的对照分析

    作者:黄燕萍;王宇明

    目的比较普通PCR(Common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人血清HBV DNA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17份血清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其差异。结果荧光定量PCR不仅能几乎100%检测出普通PCR阳性的标本,还能在其阴性的76份标本中检测出36份阳性,其拷贝数均在较低水平。在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模式下,定量方法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定性方法。结论荧光定量PCR具有一定优势,尤其适合于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人的疗效观察和病情预测。

  • 复视、行走不稳、意识障碍伴发热

    作者:孙慧勤;史景泉;刘友生;郭德玉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22岁,因复视、行走不稳、发热5 d,伴意识障碍4 d入西南医院神经内科。缘于1997年1月18日19:00突发视物成双伴头昏,0.5 h后出现行走不稳(呈醉酒样),右手不听使唤,同时伴言语不清、双眼发红。很快言语理解能力下降。约22:00许患者出现发热(体温不详)、向右偏倒,次晨患者右口角流涎,上述症状无改善,遂到当地诊所,诊为“感冒”,予“青霉素”肌注无效,至12:00出现昏迷,急送至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行腰穿检查和头颅CT发现“右顶叶一混杂密度病灶”,以“流脑”收住院,予“甘露醇、青霉素、磺胺嘧啶钠和止血芳酸”治疗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于1月24日来我院,以“颅内感染: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收入。发病以来一直发热,无头痛、呕吐及四肢抽搐,未进饮食,小便失禁、大便未解。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有慢性头昏16年,否认“中耳炎”史,左外耳道常有较稀分泌物。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

    关键词: 复视 意识障碍 发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