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应用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抑制Bcl-2的表达

    作者:蹇锐;程小星;安静;陈炜;王嘉丽;张俊磊;万颖杰;陈宗涛

    目的应用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特异地干扰抗凋亡基因bcl-2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利用H1启动子转录功能性siRNA的载体;在H1启动子下游分别插入含不同bcl-2基因特异性序列的64 nt寡核苷酸片段;将构建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细胞中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3种含不同bcl-2特异性序列的质粒转染后均能干扰该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但干扰的效果存在差异,从45%~83.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可成功地用于干扰Bcl-2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关键词: 载体介导 RNAi Bcl-2 表达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P物质诱导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金明;朱佩芳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 SP)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在SP促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SP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10-9~10-5mol/L的SP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0.594,P<0.01),bF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10-7mol/L SP组比较, P<0.05).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3,6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 h后可检测到bFGF蛋白明显表达增强(P<0.01),24 h达高峰,48 h后逐渐有所回落.SP在10-9~10-5mol/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 mRNA表达,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bF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 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内源性 bFGF表达有关.

  • E-cadherin基因转染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及浸润能力的影响

    作者:潘进洪;金锡御;宋波;熊恩庆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观察E-cadherin(ECD)对膀胱癌生长和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细胞间粘附分子ECD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具有高浸润转移能力的膀胱癌细胞系Ts3L,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体外浸润能力及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 ECD基因转染后的膀胱癌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达35.7%;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超高倍体细胞比例明显减少;Ts3L/ECD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Ts3L/ECD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低于其母代及对照细胞.结论 ECD对肿瘤的生长和浸润转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肿瘤生长和浸润转移的抑制因子.

  • 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集建;郭光金;邱全光;张天飞;左艳芳

    目的观察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47侧经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后的成人膝部标本,冷冻后用断层带锯作厚5 mm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对各断层面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进行观察.结果半月板后角高度明显高于前角,内侧半月板前窄后宽,而外侧半月板宽度前、后角基本一致.正中矢状面显示交叉韧带全长的出现率为79.5%,前交叉韧带与矢状面的夹角较后交叉韧带小.结论膝关节断层形态学研究提示半月板的后角容易损伤;外侧半月板较内侧更易损伤.影像诊断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应以矢状面为重点,辅以冠状面检查.

  • L-Arginine及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中NO、ET-1的影响

    作者:吴晓军;张家华;宋波;熊恩庆;金锡御

    目的探讨喂养左旋精氨酸(L-Arginine)及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中"NO-cGMP通路"及ET-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不同月龄(2、8、16、24月)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喂养L-Arginine),进行了以下研究:①阴茎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测定;②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变化;③阴茎组织中 ET-1 (endothelin-1)含量测定.结果①阴茎组织中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龄高,24月龄低,NOS活性变化与其一致,各月龄组间差别均非常显著(P<0.01);cGMP含量表现为显著降低(P<0.01);ET-1含量呈升高趋势,ET-1/NO比值也显著升高(P<0.01);②L-Arginine长时间喂养大鼠后,阴茎组织中NOS活性及NO、cGM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ET-1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阴茎组织中cGMP含量及ET-1/NO比值可能决定着平滑肌细胞舒缩状态; L-Arginine对增强NOS活性、增加NO、cGMP含量有明显作用,表明L-Arginine有用于治疗勃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的潜在临床价值.

  • 男性盆底可视化研究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李七渝;李恺;崔高宇;郭燕丽;杨晓萍;陈现红;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男性盆底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SGI工作站上对盆底解剖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肛提肌由四部分组成,在薄层断面图像上可通过其所在不同层面和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清楚地将它们分开.盆底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前列腺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盆底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 不同功能位颞下颌关节盘MRI对比研究

    作者:杨晓萍;张绍祥;谭立文;邱明国;孙建森;刘正津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依据.方法筛选11具牙列整齐、磨牙完整的新鲜中青年尸头及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行大张口位、下颌前移位、侧移位及闭口位MR扫描.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将闭口位标本制成横断、斜矢状及斜冠状位三个方位的连续薄层断面标本,比较不同功能位关节盘的断层影像表现.结果大张口位、下颌前移位及下颌侧移位的平衡侧关节盘不同程度地向前移位,关节盘后带变为凹盘或三角状以适应关节结节的形态;下颌侧移位的工作侧关节盘移位不明显.结论颞下颌关节不同功能位时关节盘与髁突、关节窝的关系表现不同.关节盘后带形态变化较大,但关节盘双凹形特征基本保持不变.

  • 基因表达聚类结果的信息熵评价方法

    作者:易东;杨梦苏;李辉智;黄明辉;王文昌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结果信息熵评价方法,为合理地选择聚类方法提供一种定量评价依据.方法采用entropy信息熵方法,考察常用的六种聚类方法所得到的分类结果与部分已知功能基因分类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该指标作为一种评价依据.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Lyer的血清刺激表达数据集聚类结果的评价,给出了六种聚类方法的entropy图.结论本研究首次提出用熵理论评价聚类结果,并观察到同一数据集由于功能聚类信息的不同而引起的评价结果的差异.并且结果显示SOM和模糊聚类算法对分析处理Lyer的血清刺激的基因表达数据更为合理.

  • LPS直接诱导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作者:顾大勇;马布仁;王晓华;陈莉;杨季云;曾祥元

    目的探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s)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100 ng/ml LPS刺激PMVECs 0、0.5、1、2、4、6、8 h或1、10、100 ng/ml LPS刺激1 h后,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检测NF-κB的活化,免疫细胞化学(ICC)观察其亚基p50、p65的核转位.并通过加入NF-κB活化阻断剂TPCK观察其对100 ng/ml LPS刺激1 h诱导活化的影响.结果 LPS的直接刺激能迅速活化NF-κB,诱导其p50、p65亚基核转位,1 h即达到高峰,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后逐渐下降.TPCK能显著抑制其活化(P<0.01).结论 LPS的直接刺激能诱导NF-κB的活化,这可能是LPS诱导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 自杀基因引导的旁观者效应对鼠膀胱癌的作用

    作者:叶钢;刘为池;张荣贵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HSVtk)基因联合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治疗对膀胱癌的旁观者效应.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HSVtk转染鼠源性膀胱癌细胞株T739,体外检测其对GCV的敏感性.将不同比例的T739和T739TK细胞共培养观察体外旁观者效应.在同基因鼠,将不同比例的T739和T739TK细胞混合建立膀胱癌腹腔肿瘤模型.当肿瘤B超显示0.5~0.8 cm,腹腔GCV给药6 d,然后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动物存活时间.结果转染HSVtk基因的T739细胞对GCV的敏感性,RT-PCR分析证实TK基因mRNA的表达.细胞混合培养发现,当T739TK细胞占10%强时就可显示出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在GCV的作用下,动物体内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动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证明存在体内旁观者效应.结论转染HSVtk基因的鼠膀胱癌细胞可引导产生体内外旁观者效应,这种效应有助于加强 HSVtk/GCV系统对膀胱肿瘤的抗癌作用.

  • HLA衍生肽对大鼠脾细胞增殖功能及HO-1活性的影响

    作者:易善红;宋波;汪泽厚;张艮甫;崔志刚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 HLA)衍生肽(RDP1258)的免疫抑制功能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人工固相合成一种HLA衍生肽(RDP1258),用 3 H-TdR法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酶化学法观察其对脾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活性的影响.结果 RDP1258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MLR的增殖反应;该肽体外降低HO活性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 RDP1258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经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引起的增殖反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O-1活性而达到的.

  • TRH与HSAD用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胡德耀;刘良明;李萍;刘建仓;霍小萍;刘厚东;田昆仑;石泉贵;何燕梅;周学武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TRH)与高渗氯化钠-醋酸钠-右旋糖酐40(hypertonic sodium acetate /dextran 40, HSAD)伍用对急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在海拔 3 760 m的西藏拉萨市进行,急进高原大鼠49只,从股动脉放血至50 mmHg,静脉注射5 μl/kg油酸制造肺水肿,维持该血压1 h,复制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不放血、不给油酸)、单纯休克组、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对照组、乳酸林格(4 ml/kg, LR)对照组、TRH(5 mg/kg)组,HSAD(4 ml/kg)单用组和TRH与HSAD合用组,每组7只动物.观察给药后15、30、60、12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30 min和120 min的血气指标变化和120 min肺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TRH(5 mg/kg)与HSAD(4 ml/kg)单用或伍用,给药后MAP升高,LVSP、±dp/dtmax改善,酸碱平衡紊乱减轻,肺湿干质量比减少,其中两药伍用疗效在众多方面都比单独给药为强.结论 TRH与HSAD单用及伍用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有良好的抗休克及减轻肺水肿的作用,其中两药伍用疗效更优.

  • 大黄酸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艾智华;蔡红卫;张忠辉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大鼠尿、肾脏中内皮素的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12周时肾脏损害和尿、肾脏组织内皮素(ET)的变化,以及经大黄酸(70 mg/kg)治疗后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12周时肾质量/体质量(RW/BW)降低,肾小球平均面积(MGPA)和肾小球平均体积(MGV)增大,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排泄量(UPE)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ET含量、24 h尿ET排泄量(UET)显著升高(P<0.01).经大黄酸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肾质量/体质量、MGPA、MGV降低,Ccr、BUN、UPE减少,UET和肾组织ET含量降低.结论大黄酸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这可能与减少肾脏ET的生成有关.

  • 抗心肌肥大多肽GCIP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周见至;李晓辉;张海港;唐渊;王晓芹

    目的化学合成DNA片段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入含有T7启动子的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分二段化学合成G蛋白竞争性抑制肽(G-protein competed inhibition of peptide, GCIP)基因的方法,酶切后先定向克隆到pEGFP-N1质粒中,再用XhoⅠ和SmaⅠ切下含完整基因的片段,插入XhoⅠ和SmaⅠ处理的pIVEX2.3-MCS质粒,构建能在E coli BL21(DE3)pLysE和RTS500系统中表达的质粒.经转化DH5α大肠杆菌,筛选出阳性转化子,并用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pIVEX2.3MCS-GCIP表达质粒,经测序鉴定结果与设计的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GCIP的重组表达质粒.

  • 作者:

    Objective Cerebral artery vasospasm is a major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patients experienc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Vasospasm typically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angiography to examine narrowing of large diameter (>1 mm) cerebral arteries. Currently,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SAH on small diameter (100~200 μm) cerebral arterie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utoregul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The goal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SAH on the pressure-diameter relationship of these small diameter blood vessels. Methods Small diameter cerebral arteries were obtained from a rabbit SAH model. Isolated artery segments were canulated and placed in a myograph chamber superfused with warmed, oxygenated,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Diameter measurements were then recorded to step-wise increases in intravascular pressure. Results Cerebral arteries from SAH animal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essure-induced constrictions (myogenic tone) at intravascular pressures between 40 mmHg and 120 mmHg. At intravascular pressures above 120 mmHg, myogenic tone began to decrease and was abolished at pressures above 180 mmHg.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the days following SAH, myogenic tone is enhanced in small diameter cerebral arteries subjected to physiological levels of intravascular pressure. However, supra-physiological intravascular pressures causes vasodilation, suggesting small diameter cerebral arteries may act as therapeutic targets of hypervolemia, hemodilution, and hypertension "Triple H therap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artery vasospasm.

  • 银质针灸治疗下腰部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效果

    作者:虞乐华;吴南顺;张宽平

    银质针灸不同于传统针灸,是针灸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产物,银质针灸是有效而实用的抑痛替代疗法[1,2].

  • 双眼高度近视LASIK术后IOL计算误差1例

    作者:李付亮;郑汉;何春燕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4年前因高度近视在外院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左眼:LASIK术前屈光状态为-10 D球镜,术后视力1.0.

  • 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颜婕;聂智容;秦筱静

    我院于2002年5月成功完成了1例腔镜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唐佳玉;黄宁静

    吻合口瘘是食管切除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可高达38.1%~53.0%[1].我院胸外科1985-2000年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1 739例,其中胸内食管、胃吻合1 217例,术后吻合口瘘14例(1.15%),死亡6例(瘘的42.8%),其余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后获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初步结果

    作者:杨成明;王旭开;刘光耀;王红勇;胡厚祥;傅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

    肾动脉狭窄系继发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0.4%[1].本组报告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3年1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 PTRAS)治疗10例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重建血运后的初步疗效,并评估该方法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 输血前血液5项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分析

    作者:袁玲;陈方祥;刘建中;马贵山;何静

    现今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给医院工作和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明确血源疾病的原因,划清疾病传播的责任,我院于2001年开始对申请输血的病人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结核病患者mIL-2R、sIL-2R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礼发;李朝品;王健

    1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院附属医院、教学医学及淮南市其它各大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经确诊的结核病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7~66岁.另选取本市中心血站健康献血员20名为对照组,男12名,女8名,年龄26~39岁.

  • 微粒皮机与剪刀制作微粒皮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建设;刘贤志;陈劲松;张宗仁;沈光裕;邓国平;段红杰;潘文平

    目的观察微粒皮机制作的微粒皮在大面积烧伤创面切痂微粒皮植皮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大面积烧伤病人60例,分为微粒皮机制作微粒皮组30例,以剪刀人工制作微粒皮组30例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微粒皮机组与人工剪刀组创面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4±35)、(212±43) min;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6.77±0.32)、(31.47±0.40) d,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粒皮机制作微粒皮移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皮粒小、均匀,创面愈合快等优点,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原发性肝癌细胞核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作者:方丽;房殿春

    目的探讨细胞核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在原发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PCR-SSCP)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tMSI);采用PCR方法检测细胞核BAT26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nuclea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nMSI).结果 52份肝癌组织检出mtMSI 11例(21.2%),其中仅1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7份(13.5%),有2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4例(7.7%).有4份于BAT26位点检出nMSI,阳性率为7.7%.肝癌mtMSI发生率在患者同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AFP是否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亦未发现mtMSI与nMSI有显著相关.结论 mtMSI在部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肝癌mtMSI与nMSI无关.

  •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庆;江军;靳风烁;朱方强;王洛夫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抗感染、碎石、经尿道电灼、电切加气化、膀胱灌注及膀胱切除等治疗.结果 41例随访6~72个月,平均22个月;治愈29例,12例好转、其中3例在6~28个月内复发、1例于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气化及膀胱切除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膀胱灌注并非必需.腺性膀胱炎有恶变趋向,应密切随访.

  • 鼻腔鼻窦NHL的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关系的分析

    作者:周建荣;魏莲枝;曹友德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与埃-巴二氏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鼻腔鼻窦NHL的临床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免疫表型,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细胞淋巴瘤的EBV情况.结果鼻腔鼻窦NHL临床上多以鼻阻、涕血为首发症状,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鼻腔鼻窦NHL的免疫表型显示T细胞来源占90.0%(36/40),B细胞来源占10.0% (4/40).T、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75.0%(27/36),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25.0%(1/4).结论鼻腔鼻窦NHL发病与多因素有关,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鼻腔鼻窦NHL多来源于T细胞,EBV对鼻腔鼻窦NHL的感染可能与细胞的免疫表型无关.

  • 肾移植前后骨髓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岩;吴雄飞;赵洪雯;范连慧;余荣杰;刘宏

    目的研究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肾移植前后骨髓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功能、贫血状态的关系.方法 5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按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立即肾功能恢复(immediate graft function, IGF)组49例、缓慢肾功能恢复(slow graft function, SGF)组5例、延迟肾功能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组4例,5例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受者同时被另外列为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transplant erythropoiesis, PTE)组.用RT-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0、30、90 d骨髓EPOR mRNA的表达,并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EPOR mRNA的表达术前显著下降,术后逐渐升高,PTE组升高快,DGF组升高慢,且与SCr呈负相关,与Hb呈正相关.结论 EPOR mRNA表达显著下降在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成功的肾移植可增加其表达,从而改善及纠正患者的贫血状态.

  • 31例腹内疝临床分析

    作者:韦锦新;宋建文

    目的分析腹内疝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7年2月至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内疝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16~25岁4例,26~40岁6例,41~55岁19例,56岁以上2例.结果先天性腹内疝与胚胎发育期中肠的旋转与固定不正常及肠转位时脏层与壁层腹膜愈接不全或肠系膜的部分退化或薄弱有关;后天性腹内疝与手术或外伤有关.结论对有间歇性或发作性腹痛史,腹部触及腊肠状压痛性肿块,X线显示肠梗阻征,选择性动脉造影提示小肠动脉弓走行移位者,应考虑腹内疝的诊断并及时剖腹探查.在使肠曲复位和修补疝颈或裂孔时,不可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

    关键词: 腹内疝 肠梗阻 手术
  • 原发性肝癌染色体17P微卫星不稳定性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吴凯;房殿春;罗元辉;刘为纹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及突变型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8例手术切除肝癌标本染色体17P的MSI及突变型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MSI总阳性率为8.3%(4/48),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6%(19/48),MSI在肝癌的不同发病年龄、性别,是否伴有肝硬化、血清HBsAg和AFP是否阳性及是否存在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AFP阳性肝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AFP阴性肝癌(P<0.01).结论 MSI与大多数HCC发生无关,HCC中 p53基因突变的致癌机制不是通过MSI病理途径.

  • CTLA4Ig抑制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作者:阎衡;宋志强;向明明;叶庆佾;郝飞

    目的研究CTLA4Ig在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PBMC标本取自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名健康献血者,利用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脂多糖(lipopolyaccharide, LPS)、金葡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SEB)刺激增殖,在加入或未加入CTLA4Ig情况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 3H-TdR掺入量.结果显示CTLA4Ig对PHA、LPS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而CTLA4Ig浓度只有高于5 μg/ml时,对SEB才有抑制作用,且可完全抑制.结论 CTLA4Ig对PHA、LPS、SEB刺激下的银屑病PBMC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反应模式不一致.

  •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留斌;龚水根;渝丽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常见的女性乳腺溢液性良性肿瘤之一[1].本研究对照分析了我院1999年至今手术证实的4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X线与病理.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秦伟;阴正勤;孟晓红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就脉络膜黑素瘤的影像学诊断而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od imaging, CDFI)、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的临床应用已引起重视[1~3].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朱佩芳;王正国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已有报道提示脑梗死病人中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1,2],但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对脑梗死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本研究将脑梗死高危者纳入了研究范围,初步探讨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内分泌激素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病理生理意义,现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从全血中抽提DNA的方法

    作者:冯凯;刘兴;蒋建新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DNA样本的质量往往是决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实验手册中都介绍过DNA抽提法[1,2],而且目前市场上有多家生物公司生产DNA抽提试剂盒.

    关键词: DNA抽提 ACD抗凝剂
  • 小鼠全身照射后血中造血祖细胞水平变化

    作者:宫立众;孙士红;程天民;粟永萍;罗成基;郭朝华

    射线照射是核战争、核事故和医疗性照射中的常见事件,人们对照射后血中白细胞的变化有了较深的了解[1],但对血中造血祖细胞的变化还了解不多,我们探讨了受照后小鼠血中造血祖细胞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MRI检查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价值

    作者:孙清荣;邹利光;陈垦;罗勇;陆明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非常少见.收集新桥医院及西南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对本病诊断价值.

  • 家兔瞬膜条件反射简易模型的制作方法

    作者:刘勇;王登高;余争平;张广斌

    目的探讨家兔瞬膜条件反射简易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1 kHz的正弦波纯音(条件刺激)和压强为80 g/cm2的束状气流(非条件刺激)同时作用于家兔左眼角膜,使之形成瞬膜条件反射.结果 12只家兔通过1周的训练后均能够形成牢固的瞬膜条件反射(平均习得率为98.3%),训练结束后1周内瞬膜反射可完全保留(平均保留率为95.8%).结论本家兔瞬膜条件反射简易模型的建立方法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较稳定.

  • 兔桡骨火器伤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建忠;李兵仓;张良朝;王大田;马福林

    目的建立火器伤性骨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用53式滑堂枪发射不同速度的0.37 g钢珠,摸索制造出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的佳条件.结果用0.37 g钢珠、初速为600~650 m/s、射击距离5 m可造成桡骨缺损约1.5 cm,且动物在伤后可长期存活.结论采用本方法可建立出兔桡骨火器伤性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 噬菌体宿主特异性变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张利军;熊鸿燕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于1915年和1917年分别由Frederik Twort及 Felixd'Herelle发现.人们将噬菌体作为一种抗细菌感染的制剂来使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噬菌体研究一度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噬菌体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这就限制了噬菌体治疗的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长足进展,人们对噬菌体及其宿主菌的相互作用、噬菌体寄生的基因控制及特异性吸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可利用这些原理对噬菌体蛋白或基因进行有目的的人工改造,改变噬菌体的宿主谱,现就相关技术进行综述.

  • 缺血缺氧预处理中的细胞信号传递

    作者:祝建勇;柳君泽

    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可以减轻随后持续、严重缺血所造成的心肌损伤,称之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不仅如此,小白鼠经短暂缺氧后,其致死性缺氧耐受力显著提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