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右旋酮洛芬-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何凤慈;陈亮;孟德胜

    目的制备右旋酮洛芬-β-环糊精微球,以延长药物的体外释药时间.方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材料,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右旋酮洛芬-β-环糊精微球,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药物含量,并且与右旋酮洛芬在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进行溶出度比较.结果右旋酮洛芬-β-环糊精微球较右旋酮洛芬溶出缓慢.结论该制备工艺能满足缓释制剂设计要求,药物微球具备缓释特征.

  • 胰岛素对VEC增殖过程中FKBP1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耀辉;杨成明;王旭开;刘光耀;石伟彬;张晔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增殖过程中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和FK506结合蛋白12(FK506 binding protein 12,FKBP12)及其基因表达等的影响,初步探讨VEC的胰岛素抵抗.方法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ECGF)作用下,培养大鼠VEC并传代.检测VEC在增殖过程中不同浓度胰岛素对VEC的InsR和FKBP12及其基因表达、生长曲线和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含量等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 U/ml胰岛素组VEC的InsR和FKBP12 mRNA表达降低;生长曲线向右下偏移且对数生长期延迟;细胞上清液NO含量下降.结论 VEC是胰岛素敏感细胞;当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为1 U/ml时,经16 h的培养后,可使VEC对生理浓度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该胰岛素抵抗状态至少维持24 h.FKBP12可能是与VEC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重要信息分子.

  • 双重染色显示Cajal细胞和NOS神经在胎儿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

    作者:于彬;周德山;梅峰;马华

    目的研究Cajal细胞与NOS神经在胎儿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模式.方法采用18~26周龄胎儿小肠全层铺片和冰冻切片的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结果胎儿肌间神经丛周围Cajal细胞体为梭形或卵圆形,核周胞质较少,常见2~3个细长的突起,彼此间形成完整的独立细胞网络.NOS阳性神经广泛分布于小肠的肌间神经丛和环肌内,其中,以肌间神经丛为丰富,构成神经节、节间束及三级神经纤维网的主要神经成分.肌间神经节内的NOS阳性神经元轮廓较清晰,多数为DogielⅠ型神经元,成簇密集分布,每个神经节内含有数个至数10个NOS阳性神经元.NADPH-d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未发现NOS阳性神经和Cajal细胞有共存现象,但NOS阳性神经纤维的走行与Cajal细胞及突起间的距离较近.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胚胎发育中晚期,肌间神经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可能已具备对Cajal细胞及胃肠平滑肌调控的结构基础.

  • 透明质酸对体外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潘险峰;林月秋;张正治;汤逊;徐永清;李主一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分子量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对体外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机械分离和胰酶、胶原酶联合消化,将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设立对照,观察中分子量透明质酸HA(分子量2×106)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测定细胞对培养基中 3H-TdR、 3H-Pro和Na35SO4的摄取量,比较细胞DNA、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合成的速度.结果体外培养的半月板细胞呈多角形、有突起、富含分泌颗粒.当培养基中加入HA后,细胞 3H-TdR、 3H-Pro和Na35SO4的摄取量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相差显著(P<0.05).结论中分子量透明质酸能促进体外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

  • 脂质体介导endostatin基因转染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尚庆丽;马景学;高健;吴洪涛;张博学;邢敏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endostatin基因体内转染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模型的抑制效应.方法激光光凝方式建立brown norway 大鼠CNV模型,随机分为endostatin组,空质粒组,对照组;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导入重组endostat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A-hEndostatin或空载质粒pSecTagA.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endostatin基因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脉络膜血管平铺、FFA、CD105免疫组化观察对CNV的抑制效应.结果 Endostatin基因可有效转染视网膜、RPE及脉络膜并得到表达.转基因后7、14 d眼组织匀浆endostatin蛋白表达量为(50.14±3.43)ng /眼和(31.5±2.21)ng/眼;Endostatin组CNV面积、荧光渗漏程度、CD105阳性细胞表达量与空质粒组及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脂质体介导endostatin基因体内转染可以有效抑制CNV的形成.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DNA单链断裂与XRCC1的表达变化

    作者:方传勤;周华东;高长跃;邓娟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XRCC1表达、DNA单链断裂,探索它们的关系.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检测XRCC1蛋白表达;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结果基底节XRCC1在缺血再灌注10 min后即出现降低,1 h后整个大脑中动脉供血区XRCC1进一步下降,一直持续到48 h.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缺血再灌注10 min基底节区出现DNA单链断裂,12 h达到高峰,48 h仍有DNA单链断裂.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中,XRCC1早期降低是DNA单链断裂无法修复的机制之一.

  • 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变化的研究

    作者:赵云;王凤君;王裴;汪仕良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调控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动物于伤后6、12 h、1、3、5 d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肠粘膜bcl-2 mRNA表达的变化,荧光法检测肠上皮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果烧伤后6 h至5 d肠上皮凋亡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TUNNEL检测显示:烧伤后6 h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即有增加,伤后1 d表达强,以后稍有减弱,但仍强于伤前;肠粘膜bcl-2 mRNA表达在伤后12 h开始低于正常,至伤后5 d仍低于正常,烧伤后大鼠肠上皮细胞caspase-3的活性在伤后1 d明显升高,伤后3 d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caspase-3活性变化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0.56,P<0.05);烧伤后bcl-2 mRNA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5).结论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尤以伤后1、3 d为明显, caspase-3,bcl-2参与了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 人HIF1α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

    作者:段小军;杨柳;董世武;周跃;唐康来;胡鸢

    目的构建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NIH3T3细胞感染效率.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2次亚克隆将HIF-1α基因片段克隆至含IRES-EGFP逆转录病毒载体上,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PT67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后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其中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载体进行鉴定,利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检测.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与HIF-1α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预期结果一致,病毒滴度达(1.4×106 pfu/ml),并对NIH3T3细胞有强感染能力.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了含人HIF-1α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应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创造了条件.

  •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谢康;黄跃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烧伤模型(30%TBSA Ⅲ度烧伤),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单纯烧伤组(B组)和UTI处理组(ulinastatin, UTI组). 在烧伤前及烧伤后1、3、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B组烧伤后3 h IL-1β、IL-6和TNF-α开始明显升高,并分别于烧伤后6 h和12 h达到峰值.UTI组炎症因子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且于烧伤后24 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UTI能明显减少烧伤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减轻了由细胞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

  • 尼美舒利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E-钙粘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伟;张超;刘占奎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生长及E-cad表达的作用.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实验(MTT)法检测尼美舒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尼美舒利作用前后细胞E-cad表达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HCT-116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对HT-29细胞抑制效果强于HCT-116细胞.尼美舒利上调HT-29细胞E-cad表达,而对HCT-116细胞E-cad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尼美舒利可明显抑制COX-2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细胞HT-29生长,同时提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抑制COX-2酶活性而上调肿瘤细胞E-cad的表达,从而降低增癌细胞播散及转移机率.

  • 重庆地区汉族CD14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

    作者:冯凯;刘兴;蒋建新

    目的调查CD14(-260)多态性在重庆地区汉族中的分布特征,及检验该随机样本遗传学研究的可靠性.方法对110名重庆汉族个体,采用降落式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RFLP)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重庆地区汉族CD14(-260)多态性TT、TC、CC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6%、39.1%和17.3%; 样本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重庆汉族CD14(-260)多态性基因型分布特征与白种人存在明显差异.样本为H-W平衡群体,可进一步用于重庆汉族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关联分析.

  • 反义GFAP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5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赵雯;史景泉;卞修武;万瑛;卢佳友

    目的观察抑制内源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基因表达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FAP基因在胶质瘤恶性转化及诱导分化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构建反义GFAP 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包装后以病毒上清感染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5;采用RT-PCR、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GFAP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并通过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克隆形成及流式细胞分析等观察抑制GFAP基因表达后CHG-5细胞形态、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反义逆病毒感染后CHG-5细胞GFAP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甚至缺失,瘤细胞异型性增加,细胞增殖速度加快,体外成瘤能力增强,S期、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结论抑制内源性GFAP基因表达可使CHG-5细胞呈现更为恶性的表型,提示GFAP基因在调控胶质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恶性生物学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AnnexinⅡ基因反义表达载体对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贾晋伟;钱桂生;黄桂君

    目的研究annexinⅡ基因反义表达载体(annexin Ⅱ-pLXSN)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生长的影响.方法①提取SPC-A-1细胞总RNA,应用RT-PCR法扩增目的片断,通过双酶切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annexinⅡ基因反义表达载体.②应用脂质体将annexin Ⅱ-pLXSN导入SPC-A-1细胞(SPC-A-1-annexinⅡ).半定量RT-PCR法分析转染细胞中annexin ⅡmRNA的表达.③观察反义RNA对SPC-A-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①反义表达载体成功导入SPC-A-1细胞;半定量RT-PCR证实SPC-A-1-annexinⅡ细胞中annexinⅡmRNA表达量较亲代细胞下降约2/3.②对转染前后的细胞观察表明,SPC-A-1-annexinⅡ细胞生长减慢,克隆形成率降低, 3H-TdR掺入率下降,细胞增殖被阻滞于G0~G1期.结论 annexinⅡ具有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此功能将有助于肺癌的发生发展.

  • 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的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系统的效能研究

    作者:屈玲;邓勇;府伟灵

    目的研究用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的系统,介绍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法利用压电石英晶体的逆压电反应,基于模糊和解耦控制技术,采用单片机进行恒温恒湿控制和频率计数,测得血浆凝集时间,来确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含量.结果本检测系统提高了凝血因子检测的方便性、精度和一致性.结论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用于凝血因子检测具有精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前景.

  • 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细胞IFN-γ和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娟华;谢志萍;裴浩;徐微;陈浩坤

    目的探讨Th1/Th2(Tc1/Tc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在慢性HBV感染的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探讨Th1/Th2(Tc1/Tc2)型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PMA和Ionomycin作为刺激剂,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和CD3+/CD8- 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和慢性重症肝炎各组Th1/Th2(Tc1/Tc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Th1、Tc1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重症肝炎组Th1、Tc1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重症肝炎组Tc1显著高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组Tc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Tc1细胞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增高.而Th2、Tc2细胞则在各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中, Th1和Tc1细胞数量与肝脏炎症活动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Th1和Tc1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艳玲;陈康宁;邵淑琴;王英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带内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使用胶原酶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6、12、24 h、3、7 d选取血肿灶周围脑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对切片进行相应染色:用TUNEL法观察血肿灶周围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的水平观察bcl-2的表达.对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分析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的关系.结果脑出血6 h后血肿周围出现TUNEL阳性细胞,此时bcl-2的表达降低;之后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至3 d达到高峰,此时bcl-2的表达仍处于低水平;3 d至7 d凋亡细胞数量减少,而bcl-2的表达增加.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细胞凋亡,而bcl-2的表达降低是脑出血后发生细胞凋亡的重要步骤.

  • 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秦丽娟;许敏

    本研究对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进行FDG PET显像,并作回顾性的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从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集病例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岁,(年龄范围42~73岁),其中食道鳞癌2例,贲门腺癌3例,胃腺癌5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小肠神经内分泌瘤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盲部腺癌1例,结肠腺癌5例,直肠腺癌1例.所有病例分别在术后2~48个月进行CEA测定、FDG PET及CT或MRI检查.

  •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急性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陈康宁;丁宇;陈贞芳;迟路湘

    文献[1,2]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以归因于颈动脉的狭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已被认为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3].但是由于支架的置入压迫、刺激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如心率的下降、血压的改变等.为此,我们观察了我科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依据.

  • 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迟路湘;宋治远;何国祥;史光鉴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膜部VSD由于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堵塞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因此,VSD封堵器的安置远较PDA、ASD困难.近来,我们采用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美国AGA公司)成功地治疗了4例膜周部VSD患者,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应用分段式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

    作者:廖伟;金君;高军;杨磊

    由于多数涎腺肿瘤,即使是良性肿瘤其包膜都不完整,采用单纯沿包膜剥离方法常有复发,故手术原则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中同时切除部分或整个腺体[1].我科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自1996-2002年采用分段式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支气管内膜结核17例误诊分析

    作者:贾坤林;龚自力;鄢定琼

    现将我院1997年9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EBTB) 17例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股骨孤立性浆细胞肉瘤1例

    作者:刘卫金;孙清荣;王文献

    患者,男性,69岁,右侧大腿上段反复疼痛3年,加重1周入院.专科检查:右大腿上段有压痛,无红肿、包块,右髋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血、尿常规、血沉、AKP及骨髓穿刺检测正常,尿中无Bence-Jones氏蛋白.

  • 泌乳性腺瘤伴乳腺脓肿1例

    作者:谢冰;张毅;文华;付应波

    患者,女性,27岁.发现右乳包块2年,产后1个月伴右乳红肿、胀痛6 d,破溃、流脓3 d.患者于2年前发现右乳外上象限直径约1 cm包块.自2003年3月怀孕后,自觉包块呈进行性增大,直径达2 cm,产后25 d出现右乳外侧乳晕处红肿、胀痛,3 d后右乳9点处出现破溃,有淡红色脓性分泌物溢出.

  • 采用微创技术救治高血压性脑出血双侧脑疝形成患者的疗效

    作者:耿黎明;苗今乐;牟艳春;许建军;陈丽华;马飞;许雪琴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双侧脑疝形成病死率几乎100%,本研究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技术(微创术)治疗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双侧脑疝形成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 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策

    作者:王亚玲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严格无菌操作过程将一种特制管道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过上肢的浅静脉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肠外营养、长期化疗等临床治疗工作中.但PICC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并发症出现,现将我们在临床使用PICC过程中所发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关因素作总结分析.

    关键词: PICC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多层面螺旋CT髂骨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文梅;雷新玮;尹建忠;马春花;刘铁;边铁成;李鹏;祁吉

    目的利用多层面螺旋CT测量成年髂骨移植时可利用的髂骨长度、厚度及曲度,为临床髂骨骨移植术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例正常成人骨盆(男101例,女101例)进行扫描,利用工作站测量不同长度、不同深度髂骨厚度(10 mm为临床应用小厚度)及可用的髂骨范围及髂嵴前侧轴线、髂嵴角.结果男、女性别之间,不同个体间髂骨厚度变异较大.男性髂骨厚为(17.17±2.55) mm,女性髂骨厚为(15.87±2.31) mm;男性、女性髂嵴角无显著统计学差别,男性为(117.59°±4.71°),女性为(116.03°±4.98°);髂嵴前侧轴线男性为(62.48±5.17) mm,女性为(58.8±4.13) mm,男性较女性长.结论多层面螺旋CT行髂骨厚度、长度和曲度的测量对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很有必要,可提供供骨范围、形态的准确资料.

  • 胸部伤伴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经验

    作者:许月明;陈虎平;张先觉

    目的研究合并重度胸外伤的严重性多发伤的早期有效救治方法与注意问题.方法通过对 87例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情况与早期(尤其是48 h内)抢救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成活61例,死亡26例(含自动放弃治疗2例),总残废率29.89%.其中多发伤行一期手术37例,7例死亡(18.92%).结论边抢救边诊断并积极有效的抗休克、尽早手术尤其是行多发伤一期手术、保护各脏器功能、预防性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胸外伤 多发伤 治疗
  • 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与bcl-2、bax、bak表达关系

    作者:顾小红;冯爱娟;张云东;李奇芬;王宇明

    目的探讨bcl-2、bax、bak在丁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染色技术等,检测77例各型丁肝病人肝组织中HDAg、bcl-2、bax和bak表达.以HDV阴性的67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 bcl-2、bax和bak均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DAg与bax和bak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四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HDAg、bax、bak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分布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病理损害程度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表达bax和bak,增强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丁型肝炎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 功能性尿道重建术治疗前列腺术后真性尿失禁初探

    作者:张家华;季惠翔;金锡御;陈志文;宋波;熊恩庆;龚宇;方强;鄢俊安

    目的探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新方法,评估功能性尿道重建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功能性尿道重建术",对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后尿道情况.球部尿道替代并重建功能性尿道术5例,球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吻合重建功能性尿道术1例.手术过程:切除膜部尿道瘢痕,电凝破坏扩张的前列腺部尿道上皮组织,创造新创面,将游离的球部尿道拖入与膀胱吻合,重建足够长度和正常弹性的功能性尿道.结果所有6例患者都有后尿道纤维组织增生,其中膜部尿道狭窄并储尿期和排尿期前列腺部尿道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减小4例,整段后尿道狭窄、功能尿道长度正常并弹性下降2例;球部尿道替代并重建功能性尿道术5例,取得良好效果(3例治愈,2例好转),后尿道无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得以恢复;球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吻合重建功能性尿道术1例,手术失败,仍然有后尿道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缩小.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改变有两种类型:功能性尿道功能受损型(后尿道狭窄型);功能性尿道长度缩短型(前列腺尿道扩张型).临床初步研究表明:球部尿道-膀胱吻合重建并替代功能性尿道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祖细胞对环孢菌素A反应性的研究

    作者:贾志凌;何学鹏;刘端祺;陈书长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临床应用环孢菌素A (cyclosporin A, CSA)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有较好疗效,为了进一步研究CSA对AA的治疗作用我们观察了CSA在体外对54例AA和30例正常人CFU-GM、CFU-E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应用改良单平面合计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109例体会

    作者:孙旭海;郭延章;王慧;范锡海;张茂玲

    胫腓骨下段骨折临床较多见,固定方式多样,治疗难度大.自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笔者对单平面全针双边外固定架经过改良后单独或与胫腓骨髓内固定形成联合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各型骨折109例计112侧,随访102例计105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小鼠皮肤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存活状况的研究

    作者:崔志鸿;杨恬;高强国

    目的检测皮肤器官培养模型中细胞的生长及存活状况,建立稳定的小鼠皮肤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将小鼠皮肤培养于transwell的内室,培养液加至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于培养后的2,4,8 d取皮片固定、切片后于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式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培养2,4 d的皮片与未经培养的皮片在形态结构与细胞的存活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培养8 d的皮片光镜下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共聚焦显微镜下,细胞存活数量有所下降,透射式电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胞质及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等退化性改变.结论体外培养4 d以下的皮肤与在体生长的皮肤在形态结构及细胞生长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体外研究的良好模型.

  • CFTR基因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亚光;张学渊

    有关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由过去感染、变态反应延续为以鼻腔外侧壁微环境,或称诱发空间,为基础,从基因水平上研究单个细胞肥厚,某些细胞不同于恶性肿瘤的有限性增殖,腺上皮囊性纤维化,神经缺如,血管活动失调控等.

  • 某种材料防护贫铀粉尘效果的生物学评价

    作者:李蓉;徐辉;艾国平;楼淑芬;程天民;粟永萍;马文军;杨林;李冠兴;郑怀恩;黄跃生;蒋建新

    目的对一种材料防护贫铀(depleted uranium, DU)粉尘的效果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吸入DU粉尘后第1、3天,收集无防护组和有防护组大鼠的血、肺、气管、肾和肝,测定铀含量,计算防护效果.结果有防护组各组织(体液)铀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防护组,防护效果在71.2%~96.1%之间.结论该种防护材料可阻挡绝大部分DU粉尘进入呼吸道,效果较好.

    关键词: 贫铀 粉尘 防护材料
  • 氯霉素处理对急性缺氧大鼠脑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陈丽峰;柳君泽;宋熔;党永明

    目的通过观察氯霉素处理大鼠急性缺氧暴露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变化,了解线粒体基因组表达在缺氧引起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以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氯霉素药物处理及高原缺氧模型.应用差速离心法提取脑皮质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结果①急性缺氧24 h后大鼠脑线粒体Ⅲ态呼吸(ST3)、呼吸控制率(RCR)显著降低,呼吸Ⅳ态(ST4)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氯霉素处理加缺氧组大鼠脑线粒体ST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T4较对照组、单纯缺氧、氯霉素组比较均显著降低,RC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但高于单纯缺氧、氯霉素组;③单纯缺氧、氯霉素处理组脑组织COX活性显著降低,而氯霉素处理加缺氧组较单纯缺氧组COX活性从正常组的65.7%恢复至86.5%.结论①线粒体蛋白合成的抑制可导致线粒体氧化功能障碍,提示线粒体基因组的完整表达在其呼吸功能发挥中的重要作用;②氯霉素处理对缺氧造成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

  • 缺氧习服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特点的研究

    作者:黄缄;黄庆愿;高钰琪;陈健;范有明;廖卫公

    目的探讨缺氧习服后组织葡萄糖转运体的变化特点及葡萄糖摄取变化机制.方法将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5 000 m低压舱内,30 d后取双后肢骨骼肌测定组织葡萄糖水平、葡萄糖摄取率,并分离细胞膜、细胞内质膜,用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进行Scatchard分析测定葡萄糖转运体密度及其亲和力,通过免疫印迹测定葡萄糖转运体1、4的表达.对照组大鼠在平原进行,其它操作及条件与缺氧组相同.结果缺氧组大鼠骨骼肌葡萄糖含量增加、葡萄糖摄取率增强,骨骼肌细胞膜、细胞内质膜上葡萄糖转运体密度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葡萄糖转运体1、4在细胞膜、细胞内质膜上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缺氧组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糖转运体1 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表达增强,细胞膜与细胞内质膜上转运体密度均增加是缺氧习服后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的变化特点,是缺氧习服后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