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T-STAR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生长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玲;郭莲;彭勇;陈兵

    目的探讨正、反义T-STAR(teste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RNA, T-STAR)基因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正、反义T-STAR基因转入HCT-116细胞中,用Western blot检测T-STAR蛋白表达水平,用细胞动力学检测HCT-116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结果转染正义T-STAR基因后,HCT-116细胞的T-STAR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但细胞生长速度变慢、增殖能力下降;转染反义T-STAR基因后,HCT-116细胞的T-STA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细胞生长速度变快、增殖能力增强.结论 T-STAR基因可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生长、增殖.

  • 平滑肌细胞移植提高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功能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作者:刘铭;张宝仁;邹良建;杨康

    目的初步探讨移植平滑肌细胞对大鼠冠脉结扎心肌缺血模型心功能的提高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从胎鼠胃中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细胞移植组(n=10)将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平滑肌细胞,注射移植到冠脉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梗死区中;对照组(n=10)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两组动物术后均每日皮下注射环胞霉素A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超声检查评估移植前、后大鼠的心功能状况.取大鼠心脏标本做抗BrdU、抗α-SM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梗死区中植入的平滑肌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平滑肌细胞存活于心肌梗死区,并形成肌样组织.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室前游离壁厚度明显增加[(2.51±0.22)mm vs (1.32±0.16)mm, P<0.01],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减小[(1.23±0.12)ml vs (1.92±0.18)ml, 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56.7±6.8)% vs (32.3±2.9)%, P<0.01].结论平滑肌细胞移植后能存活于心肌梗死区,并改善缺血心肌的心功能.

  • 抗菌多肽葛佬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作者:许波;周红;李慧增;鲁永玲;王良喜;丁国富

    目的原核表达抗菌肽葛佬素,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对蛋白进行鉴定,并采用鲎试剂法,对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体外表达产物经蛋白免疫印迹鉴定,为融合有聚组氨酸标签的葛佬素抗菌肽,鲎试剂检测结果表明,该表达产物对LPS有明显的中和活性.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菌肽葛佬素.

  • 大鼠胚胎视杯干细胞的分布研究

    作者:黄小勇;阴正勤;王仕军;曾玉晓

    目的探索视杯干细胞在大鼠胚胎视杯内的分布及分化特点.方法对胚龄11~15 d的大鼠胚胎视杯组织做连续水平位冰冻切片,特异的抗CHX10及视网膜细胞标志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5 d龄胚胎的CHX10阳性细胞主要集中视杯的内外层,多呈复层上皮样排列,在视杯边缘层呈簇状分布;13.5 d龄胚胎中,视杯外层细胞内出现色素,内层玻璃体侧细胞出现Thy1.1阳性细胞,14.5 d龄,内层Thy1.1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视杯干细胞分布在胚胎视杯内外层和边缘层,12.5 d龄胚胎的视杯中干细胞丰富,未见分化细胞出现.

  • 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后血清ET-1和NO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冷建军;韩本立;董家鸿;李昆;陈利均

    目的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损伤分子学机制.方法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全肝供肝原位肝移植对照组(A组)、右半肝供肝部分肝移植组(B组)和右中叶联合尾状叶供肝部分肝移植组(C组)不同移植量活体部分肝移植模型,动态检测血清ET-1和NO水平.结果 A、B组动物7 d生存率为100%,C组仅20%.移植肝复流后各组血清ET-1水平显著上升,1 h即达高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C组除存活1例在第7天外,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A、B组;C组动物在复流后1 h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达到高峰值,C组水平显著高于A组,随后迅速下降.比较血清中ET-1和NO比值变化趋势,可见C组除1例存活动物在第7天水平外,术后各时相点与A组存在显著差异,而B组各时相点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清ET-1、NO水平失衡是导致小体积移植肝微循环损害的重要因素.

  • 幽门螺杆菌hpa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曾韦锟;邹全明;井申荣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以Hp NCTC11637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paA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目的基因经酶切纯化后插入pTCAE,转化E.coli DH5α,酶切并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T-hpaA.电穿孔法将pT-hpaA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paA蛋白的表达.结果克隆重组得到pT-hpaA,将pT-hpaA电穿孔法转染CHO后,培养上清经Western 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量为30 000条带处出现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幽门螺杆菌hpaA真核表达质粒,体外CHO细胞转染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了HpaA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 经口腔外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点的应用解剖

    作者:彭大才;李振强;应大君;杨伟斌;孙建森;姚远

    目的为临床上摸索口腔外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点提供解剖基础.方法使用解剖和模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等方法,在3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观察翼颌间隙中3支神经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出翼外肌下头处关系密切,两者间距平均2 mm左右,在该处的稍下方,两者间距平均也只有5 mm左右;颊神经从翼外肌上、下头的起点附近穿出,穿过翼颌间隙后,于下颌支前缘的深面穿出下颌支,没入颊肌.实验发现,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翼外肌下缘稍下方,颊神经穿下颌支前缘处,均处于耳垂-鼻翼低点连线平面上.结论解剖和模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均发现在耳垂-鼻翼低点连线平面上,从下颌支前缘进针,能比较准确地穿刺到达3支神经干的附近,从该平面进针,可同时麻醉3条神经.

  • 大蒜燕麦及其复合物对高脂大鼠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作者:尹黎明;石元刚

    目的探讨大蒜、燕麦及其复合物对大鼠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大蒜、燕麦及大蒜燕麦复合物干预8周,测定血脂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结果用大蒜、燕麦及大蒜燕麦复合物对高脂大鼠饲喂8周后,LGF、HGF和GOCF组的TC、TG、VLDL、LDL显著降低, HDL显著升高,全血低、中、高切粘度、血浆粘度、HCT显著降低;饲喂高脂饲料组的大鼠则TC、TG、VLDL、LDL则进一步升高,HDL明显降低.结论大蒜和燕麦均具有降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而用低剂量的大蒜素和燕麦组合的复合饲料进行营养干预,具有更加理想的降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 兔LASEK与PRK术后角膜Ⅰ、Ⅲ、Ⅴ、Ⅵ型胶原检测及意义

    作者:崔馨;白继;贺翔鸽

    目的用Western blot法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角膜Ⅰ、Ⅲ、Ⅴ、Ⅵ型胶原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5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左眼行PRK.术后1、7 d、1、3、4、5、6个月观察haze情况,处死动物取角膜行Ⅰ、Ⅲ、Ⅴ、Ⅵ型胶原的动态变化过程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ASEK组术后角膜基质中Ⅰ、Ⅲ型胶原开始增生的时间早于PRK组,表达的强度与PRK组有显著差异;两组的Ⅴ、Ⅵ型胶原动态变化曲线相似,达到表达高峰的时间一致,PRK组Ⅴ、Ⅵ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LASEK组,术后6个月时LASEK组表达显著弱于PRK组.结论 PRK手术后角膜基质中Ⅰ、Ⅲ、Ⅴ、Ⅵ型胶原的表达强度、达到高峰及恢复正常的时间与LASEK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表明PRK术后基质内有胶原的过量沉积,可能是临床PRK术后haze严重及屈光回退的组织学基础.

  • 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兔视网膜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严灿荣;梁轩伟;冯晓津;郑彪

    目的探讨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视网膜组织及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休克复苏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分别于休克复苏后3 h活杀动物,采集血样及视网膜组织测定NOS及NO的活性和含量并观察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结果休克复苏组复苏后3 h视网膜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升高(P<0.01).牛磺酸治疗组NOS活性及NO含量同对照相比无显著性改变,组织学观察牛磺酸治疗组动物视网膜病变明显轻于单纯休克复苏组动物.结论牛磺酸对休克复苏所致的视网膜损伤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褪黑素对匹罗卡品致痫模型鼠行为改变的影响

    作者:张映琦;廖维宏;李应玉;龙在云;杨恒文

    目的探讨褪黑素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中的抗癫痫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长期给予褪黑素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原发性癫痫反复发作、海马神经元丢失,苔癣纤维轴突发芽的影响.结果给予褪黑素后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原发性癫痫反复发作出现的潜伏期延长,发作程度和频率均降低(P<0.01);给予褪黑素治疗的大鼠海马CA1区Nissl染色和Timms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未用褪黑素处理的致痫大鼠(P<0.01).结论褪黑素能明显降低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原发性癫痫反复发作的频率和程度,该作用可能与褪黑素对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及对苔癣纤维轴突发芽的抑制作用有关.

  • c-myb对胚胎干细胞体外造血分化及定型的影响

    作者:陈洁平;Deborah Clarke;Constanze Bonifer

    目的通过体外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对ES细胞进行c-myb等位基因打靶,建立c-myb+/+及c-myb-/- ES细胞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转录因子c-myb在造血定型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ES细胞去除LIF半固体介质EBs的造血分化体系,采用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分析和real-time PCR观察c-myb+/+及c-myb-/- ES细胞,比较分析其不同分化过程及阶段中造血各系形成和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c-myb+/+及c-myb-/- ES胚胎体(EBs)大小及形态相似,c-myb+/+ES EBs形成显著多于c-myb-/-.c-myb+/+组CFU-E出现在第6天,高峰为第8天;c-myb-/-组也有相似的改变,但其CFU-E数目少于c-myb+/+.c-myb+/+组CFU-M高峰为第7天;c-myb-/-也有相似的改变,但其CFU-M数目高于c-myb+/+.c-myb+/+CFU-GM出现在第7天,高峰为第12天,而c-myb-/-未见CFU-GM形成.real-time PCR分析显示,c-myb-/-及c-myb+/+ β-globin, zeta-globin, Lys, C-fms基因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低水平的c-myb不影响祖细胞的扩增,但影响其终末分化.低水平的c-myb表达在造血定型中对红系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巨噬细胞的发育成熟无明显影响.c-myb的表达水平对造血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

  • 模拟缺血预适应对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内钙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作者:张倩;宋治远;仝识非;黄骥

    目的观察模拟缺血预适应(IP)对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内Ca2+及I-Lca的影响,探讨IP对窦房结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取培养2 d的乳鼠窦房结细胞,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模拟缺血/再灌注(I/R)组;③模拟IP组.以免疫荧光技术标记细胞内Ca2+,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强度变化;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I-Lca.结果模拟IP能显著降低I/R后窦房结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增加相应电压下的I-Lca峰值,使电流-电压曲线相对下移.结论模拟IP能减轻I/R引起的窦房结细胞内Ca2+超载及I-Lca抑制.

  • ERR1突变体I240R对其转录活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强;陈敏;陈彬;李渝萍;陈健;钟小林;周度金

    目的分析ERR1突变体I240R对ERR1转录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重叠延伸PCR构建ERR1的缺失突变体ERR1/I240R到真核表达质粒pSG5上,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检测ERR1/I240R对ERR1转录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ERR1的突变体pSG5/ERR1/I240R.报告基因表达系统检测显示ERR1/I240R 激活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的ERR1.结论 ERR1突变体ERR1/I240R转录活化功能明显高于野生型的ERR1,为进一步研究ERR1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基础.

  • 人参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地龙;刘永刚;王亚平;陈婷梅;郑敏;姜蓉

    目的研究人参多糖(GPS)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联苯胺(Benzidine)、糖原染色(PAS)、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脂酶(α-NAE)细胞化学染色分别检测K562细胞向红系、粒系、巨核系分化的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及因子表达(CD14、CD15、HIR2、EPO、GM-CSF);FAS及FAS-L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GPS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或粒系细胞分化,表现为:①K56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②K562细胞形态学上可见细胞体积缩小,核直径减小,核仁减少或消失,核染色质浓缩,胞浆丰富,核浆比例降低,可见中晚期粒、红系细胞;③K562 细胞血红蛋白(Hb)、糖原、α-NAE的表达明显增加, 而过氧化物酶(POX)的表达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④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5、HIR2、EPO、GM-CSF的表达明显增强,CD14的表达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人参多糖(GPS)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并使K562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

  • Separase上调对肿瘤细胞染色体分离作用的研究及条件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由莉越;刘昕

    目的研究esp1在肺腺癌细胞株spc细胞中对染色体分离的作用,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方法将已有的含esp1基因的EGFP-N1质粒转染spc细胞,检测其转染效率及对染色体分裂相的影响.同时构建能依赖四环素调控的含有esp1基因的pTRE-d2EGFP质粒载体.结果表达载体EGFP-N1-esp1转染成功,染色体异常分裂相减少.表达载体pTRE-d2EGFP-esp1构建成功.结论 esp1的上调表达对于肿瘤的异常染色体分裂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烧伤后血清中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分析

    作者:周燕虹;罗成基;郭朝华;孔佩艳;邹仲敏

    目的检测烧伤血清中是否有异常的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出现,并对其性质作初步鉴定.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正常及烧伤血清,用CFU-E、CFU-GM集落培养法检测各分离组分在烧伤前后造血刺激活性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热、酸、碱和酶处理后进一步检测造血活性.结果小鼠烧伤血清经离子交换层折后得到A、B、C、D 4个组分,其中A、B组分红系造血刺激活性增高;C组分对红系和粒系造血刺激活性增高;且活性强.D组分不具有造血刺激活性.A、B、C 3组分经酸处理和胰酶消化后活性消失,A、B组分经碱处理和热处理后活性消失,而C组分加热70 ℃以及经碱处理后仍保持部分活性.结论①烧伤后血清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A、B、C、D 4组分中,A、B组分具有红系刺激活性,C组分活性强,对红系和粒系均有刺激.②A、B、C 3个活性组分均为蛋白质,C组分对酸不稳定,对热和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A、B两组分既不耐热,对酸碱均不稳定.

  • 能量可控陡脉冲联合H-ras干扰性RNA治疗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萍玲;胡丽娜;李聪;孙才新;米彦;王士彬;姚成果

    目的利用陡脉冲电场的可逆性电穿孔电转基因,观察陡脉冲治疗仪联合基因治疗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抗H-ras基因表达的小发夹状RNA重组质粒载体(pshRNA/H-ras);建立卵巢癌荷瘤裸鼠模型,光、电镜观察陡脉冲对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荧光报告质粒观察陡脉冲电场的可逆性电穿孔;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陡脉冲治疗组、陡脉冲加基因单次干扰治疗组和加基因重复干扰治疗组,记录治疗后21 d各荷瘤鼠肿瘤的体积和体质量.结果陡脉冲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肿瘤边缘残存有活性的癌细胞;各治疗组肿瘤体积与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陡脉冲加基因重复干扰治疗组肿瘤体积和重量显著低于仅用陡脉冲治疗组(P<0.01).结论陡脉冲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癌工具,联合基因治疗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

  • FGFR2条件性敲除载体的构建及中靶ES细胞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王建民;宋瑞华;杜晓兰;尹良军;陈波;孙晶;苟元彬;赵玲;陈林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型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FGFR2)条件性敲除载体,并对中靶ES细胞进行筛选与鉴定,为终建立FGFR2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研究FGFR2在小鼠骨骼、肺脏等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分析小鼠FGFR2基因组DNA序列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了条件性敲除小鼠FGFR2外显子7、8的基因打靶载体,采用电穿孔法在ES细胞中进行了打靶重组,G418与Ganciclovir被用于对电转的ES细胞进行正负筛选,后对ES细胞克隆进行了Southern与PCR鉴定.结果将所构建的条件性打靶载体通过电穿孔转染入表达重组酶(Cre)的AmI细菌,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Cre酶能正确将条件性打靶载体的外显子7、8和选择性标记Neo基因经重组剔除,电转了基因敲除载体的ES细胞经正负筛选后共挑取克隆83个;经5′端探针Southern杂交鉴定,发现4株阳性克隆;该4株克隆再经3′端探针Southern杂交鉴定,发现2株阳性克隆;后经Southern和PCR检测发现1株ES细胞克隆仍保留外显子7、8两侧的loxP序列.结论 FGFR2条件性基因敲除ES细胞已成功构建.

  • 人参皂甙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唯希;王亚平;刘琼;姜蓉;陈婷梅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甙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为进一步开发人参皂甙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图像分析术、流式细胞术、形态学观察与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研究人参总皂甙诱导K562细胞凋亡.结果人参总皂甙对K56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同时K562细胞Fas表达升高.结论人参总皂甙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Fas表达升高有关.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陈婧;何国祥

    患者,男,47岁,工人.因反复心前区疼痛3个月,加重29 h,于2004年8月5日入院.8月3日9时突发心前区剧烈压榨样疼痛,伴气促、大汗,持续1 h无缓解,院外予 "度冷丁"肌注后胸痛缓解.有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高达170/120 mmHg,未服药治疗.有高血压家族史,无糖尿病史.

  • 3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玉玉;刘同华;李刚;李毅;犹春跃;肖顺武;张学军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 IAC)是脑实质外囊性良性占位性病变,如能早期诊断和采取适当的外科治疗,预后良好.总结我院1992年1月至2003年6月治疗的36例,就诊断和治疗问题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4岁20例,4~7岁11例,8~18岁4例,>19岁 1例;囊肿部位:中颅凹27例,前颅凹6例,后颅凹3例,大脑凸面2例;病程1个月至6年,平均(1.3±2.5)年,8例有外伤史,其中7例为偶然发现,2例有脑膜炎病史.

  • 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30例疗效分析

    作者:马艳秋;杨少琴;田清玉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正在国内外普遍开展.本研究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联合治疗异位妊娠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芸

    对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我院住院的15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56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为14.3~29.6 mmol/L,其中本科室102例,其他内科19例,手术科室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试验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进行治疗,每组78例,其中试验组男性31例,女性47例,年龄31~69岁,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3例,1型糖尿病62例,2型糖尿病94例.

  • 巨大房间隔缺损存活至高龄1例

    作者:肖航;刘玮;司良毅

    患者,女,74岁,1964年出现劳累后心悸、气促、乏力,当时于医院行心导管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未行手术治疗.此后多次于我院就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

    关键词: 高龄 房间隔缺损
  • 睾旁横纹肌肉瘤伴脊髓压迫1例

    作者:桂芹;周平

    患儿,男性,15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活动受限、大小便潴留2 d入院.入院前2 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初为双下肢行走乏力,但尚能扶走,同时伴大小便潴留,以后双下肢麻木、乏力逐渐加重,且渐往上行,并发展到腰部麻木、无力,活动受限.入院当日患儿已完全不能行走,双下肢不能活动,仍麻木,但不伴四肢疼痛,无发烧及呕吐,无耳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横惯性脊髓炎"收住院.

  • 重庆市古楼村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刘苏;陈琳;欧阳琳

    根据2000年初步调查,重庆市现有视力残疾约24.3万例.为实现重庆市致盲眼病的筛选了解致盲眼病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我们于2003年3-12月进行了致盲眼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眼病 流行病学
  • 肾移植早期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移植肾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平贤;王安静;黄秀英;黄赤兵;范明齐;张艮甫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远期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方法自1999年8月至2001年3月,根据术后6个月内CMV-pp65抗原血症指数及其持续时间,将178例肾移植患者分为非活动性、低活动性、短期高活动性和长期高活动性CMV感染4组;3年后共有89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随访,比较4组患者肾功不全的发生率和肌酐清除率(Ccr)损失量有无差异;对肾功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结果长期高活动性CMV感染的患者,在术后3年内Ccr减少了(15.8±8.3) ml/min、有52.4%(11/21)的患者肾功不全,二者均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1).肾功能不全者病理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长时间高活动性的CMV感染是削弱远期移植物功能,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重要原因.

  • 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后随访3年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吴文慧;彭伟;李晶晶

    目的评价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用于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效果.方法对200例6~10岁患者的400个上、下颌第1恒磨牙用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进行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并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用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行普通窝沟封闭术,然后评价二者的效果.结果随诊3年后发现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用于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术后1年时与普通窝沟封闭术组在保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3年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龋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是一种可靠的窝沟封闭剂,在临床应用时采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的效果好于普通封闭术.

  • 经后路椎板间隙途径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初同伟;周跃;王健;张峡;王卫东;李长青

    目的分析经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进一步探讨该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获得随访的45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按Nakai分级,将疗效分为优、良、中、差4级;并对724例经后路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58例患者获得随访,疗效分级为:优324例(70.7%),良103(22.5%),中26例(5.7%),差5例(1.1%),优良率为93.2%.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包括:9例椎间隙定位错误、2例神经根损伤、3例脑脊液漏和3例椎间感染.结论经后路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杨清浩;甘立志;张艮甫

    目的为了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总结我院1975年2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腹膜后纤维化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原发者12例,继发恶性肿瘤者10例,继发于肿瘤放疗后14例.手术治疗28例,术前术后均加用激素.结果随访6~42个月,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或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仅4例继发于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结论对于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引流尿液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HSP70和HSP90α在人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唐伟;李家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α(heat-shock protein 90α, HSP90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70、HSP90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50例膀胱癌组织和14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表达.结果膀胱癌中HSP70、HSP90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28/50)和66%(33/50).HSP70和HSP90α在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生存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70、HSP90α和PCNA在膀胱癌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SP70、HSP90α与膀胱癌细胞分化,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在膀胱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HSP90α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指标.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PE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镇洲;陈幸华;王东;向德兵;张曦;张沁宏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APE1)基因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分析在MM细胞系KM3、32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自愿者骨髓标本中检测APE1蛋白表达及定位,并且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结果在阳性对照的MM细胞系KM3中胞核、胞核/胞浆、胞浆均有APE1表达,其中尤以胞核明显.APE1胞浆阳性分度在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复发或难治组间依次增高(P<0.01,0.05).结论 APE1蛋白表达强度与MM疗效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 白介素-1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赵宏喜;姚元庆;李东红;黄亮;李怡;谢丽;姜峰;侯秀红

    目的通过研究缺氧对胎盘绒毛分泌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重组IL-1β体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IL-1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8例正常足月胎盘绒毛分别在常氧(21%O2)及低氧(2%O2)的条件下培养,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胎盘绒毛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培养液中加入重组IL-1β培养5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胎盘绒毛在缺氧条件下培养分泌IL-1β的量显著高于常氧条件;重组IL-1β体外可诱导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结论缺氧可能是影响胎盘绒毛产生IL-1β的一个重要因素,IL-1β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IL-1β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

  • 择期手术的大量输血策略

    作者:毕蔚茹;林子林;陈民才

    急性大出血往往伴随有休克、重要器官损伤等情况,属于休克-复苏的急诊抢救范畴[1],故本研究主要就临床择期手术大量输血策略进行讨论.择期手术大量输血相对于急性大出血输血患者主要有如下特点:①诊断相对明确;②能够在手术前预计术中大概失血量;③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术前准备.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输血策略
  • 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吴立翔;林一民;刘前程

    本研究就溶血前后对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V250干化学11项生化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就溶血干扰的机制、溶血原因、溶血对常用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及其防止等问题进行探讨.

  • 钛网联合前路内固定系统在12例胸腰椎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章凯;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权日;昌耘冰;王智运;麦小红

    自2002年4月至2003年11月,我们采用钛网联合前路内固定系统应用于12例胸腰椎肿瘤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2~63岁,平均41岁.原发性肿瘤8例,其中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脉管瘤1例,骨髓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转移性肿瘤4例,其中自肺癌转移1例,自乳腺癌转移1例,自甲状腺癌转移1例,1例未找到原发病灶.

  • 综合方案加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1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廖荣宏;李小丽;王新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系由病毒感染所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在综合治疗方案基础上并用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1例,并与综合治疗方案不加激素治疗的61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临床获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线粒体DNA缺失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戴纪刚;闵家新;张国强;吴秋平;周人杰;魏泓

    目的线粒体DNA缺失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方法利用EB可以插入无核蛋白保护的线粒体DNA分子层状排列的碱基对之间抑制mtDNA复制的特点,将Lewis肺癌细胞在含有低剂量的EB、丙酮酸钠、尿嘧啶的培养液长期培养.结果经EB诱导,可培育出具有嘧啶依赖性的mtDNA缺失细胞系.结论线粒体DNA缺失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DNA分子的基因及功能提供了条件.

  • 早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作者:成丽云;王燕;薛国文

    迄今为止,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不成熟和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许多并发症,而且生存率低下,在西方发达国家早产儿死亡率为5%~9%[1],而发展中国家与之相比则更高,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2].由此可见,早产仍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为减少早产的发生和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并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我们应该掌握早产的相关因素,积极的预防和避免早产的发生,现就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早产 相关因素 护理
  • 三羟异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永;糜漫天;杨镇洲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GEN)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小鼠辐射前24 h给予GEN,6.0 Gy γ射线辐射后观察BMSCs的形态变化、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形成数量、BMSCs层对正常小鼠骨髓细胞(BMCs)的粘附能力以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和层粘素(Ln)等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结果 GEN处理组辐射后BMSCs虽然形态上与单纯辐射损伤组在光镜下无差异,但其CFU-F形成数量、对正常BMCs的粘附能力以及VCAM-1、Fn和Ln等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均较单纯辐射损伤组高而且恢复较快.结论 GEN可减小辐射对小鼠BMSCs的损伤,促进受损BMSCs增殖、粘附功能恢复,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有利于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 SPECT观察兔肺撞击伤伤情演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秋平;蒋耀光;陈邦菊;闵家新

    目的比较研究声门紧闭与开放状态下兔肺撞击伤的伤情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兔肺撞击伤模型,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声门紧闭与开放状态下兔肺撞击后肺损伤伤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在伤后各时间点,声门紧闭组撞击侧(右肺)ROI2/ROI1及非撞击侧(左肺)ROI3/ROI1比值显著高于声门开放组(P<0.05).结论声门紧闭组的肺损伤程度大于声门开放组,SPECT不仅可以显示病灶的位置和大小,还可以早期对病情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判定.

  • 兔肢体火器伤海水浸泡后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特点

    作者:朱方强;黄宏;王正国;赖西南;王丽丽;张良潮

    目的观察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确实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高速钢珠射击兔后肢,速度为600~800 m/s,伤后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和单致伤组.将浸泡组兔浸泡于人工配制的海水中30 min,于伤前及伤后3、6、12、24 h分别切取距伤道壁0.5 cm(挫伤区,A区)、1.5 cm(振荡区,B区)处组织,测定Na+-K+-ATP酶活性和ATP含量,以及观察超微结构.结果海水浸泡组各区骨骼肌组织Na+-K+-ATP酶活性、ATP含量均呈伤后3 h较伤前明显下降的趋势(P<0.01),6~12 h回升,24 h再次呈下降的趋势,这与病理观察发现的挫伤区和振荡区肌组织的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动态变化时相是一致的.结论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后6~12 h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有一代偿过程,为外科清创的佳时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