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TAT/CT-1及TAT/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及其在小鼠体内分布的观察

    作者:李兴鑫;周跃;张正丰

    目的分别构建含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TAT与小鼠心肌营养素-1(CT-1)及TAT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基因片断的原核表达质粒TAT/CT-1及TAT/EGFP,利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并纯化;观察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采用PCR及克隆技术将CT-1编码区基因以及EGFP基因分别与TAT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上.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谷胱甘肽琼脂糖4B纯化融合蛋白.小鼠尾静脉注射融合蛋白,脑、脊髓、肝、心肌等器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观察融合蛋白的存在.结果目的片断CT-1及EGFP被有效的扩增,构建后质粒测序表明无PCR引起的突变,TAT/CT-1及TAT/EGFP在转化的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成功纯化.脑、脊髓、肝、心肌等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结论成功获得了有活性的TAT/CT-1及TAT/EGFP的基因表达产物;TAT可介导CT-1及EGFP由细胞外跨膜转导进入细胞内;为CT-1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 牛磺酸对缺氧大鼠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芳;糜漫天;许红霞;白雪;陈卡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视网膜缺氧适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C)、模拟5 500 m高度缺氧组(H)与平原牛磺酸组(T)、模拟5 500 m高度缺氧牛磺酸组(HT),分别以基础饲料和添加了2.4%牛磺酸的饲料喂养1周,营养干预后平原对照组、平原牛磺酸组在平原继续饲养,模拟缺氧组、模拟缺氧+牛磺酸组放入低压舱模拟5 500 m高原缺氧,分别在处理0、2、6、12、24、48、72 h后取视网膜.应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中HIF-1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缺氧后视网膜中HIF-1α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层,内核层(INL)中细胞免疫阳性率从缺氧2 h开始增加,到72 h阳性率下降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mRNA与蛋白的表达在缺氧早期高于后期.牛磺酸处理后细胞免疫阳性率增加,HIF-1α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强.结论牛磺酸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途径促进视网膜缺氧适应性调节,保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 蝙蝠葛酚性碱抗突变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铭;蔡文清;李颖;田建华;卢东

    目的应用昆明小鼠股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研究蝙蝠葛酚性碱(phenolic alkaloids from menispermum dauricum,PAMD)的致突变作用和抗突变作用.方法均在10~40 mg/kg剂量下,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1d,在致突变实验,末次给药6 h后处死小鼠,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在抗突变实验,小鼠在于处死前的24 h,腹腔注射40 mg/kg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或2 mg/kg丝裂霉素C(mitomycinc,MC),末次给药6 h后取样.结果蝙蝠葛酚性碱与对照组相比未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增高(微核细胞率<3‰).蝙蝠葛酚性碱可使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诱发的骨髓细胞微核率增高数值出现明显的降低.PAMD+CP组微核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1.83%、43.51%和22.52%.PAMD+MC组微核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1.09%、21.50%和8.29%.结论蝙蝠葛酚性碱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而无致突变作用.

  • pSITITIN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张小飞;陈沅;田杰

    目的构建能阻断Wistar大鼠肌联蛋白表达的siRNA载体,为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肌小节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打下基础.方法针对Wistar大鼠TITIN N2B区设计并构建重组质粒pSITITIN,针对人β-ACTIN设计并构建重组质粒pSIACTIN,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其分别转染入体外培养1周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经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后2周的MSCs中,免疫荧光检测肌联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SITITIN转染入正常心肌细胞和经5-aza处理后的MSCs后,肌联蛋白的表达均减弱(P<0.01);而转染pSIACTIN后不影响肌联蛋白的表达.结论 pSITITIN具有确切阻断肌联蛋白表达的效果.

  • 神经源性、梗阻性和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模型下离体逼尿肌条收缩特性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武合;宋波;方强;陈可

    目的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在逼尿肌自身生理特性方面的改变.方法建立大鼠膀胱流出道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以及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idiopathic detrusor instability,IDI)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实验.结果成功建立不同DI模型,DI-BOO发生率为75.9%,DI-SCI发生率100%,IDI发生率为2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I-BOO,DI-SCI和IDI组离体逼尿肌条的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均明显增强(P<0.05),而各模型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原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都有着相似的逼尿肌自身的肌源性特性改变,逼尿肌组织自发性兴奋性增高在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

  • 人参多糖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作用观察

    作者:陈地龙;李静;刘永刚;王亚平;王建伟;郑敏;姜蓉

    目的建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观察人参多糖在体内对白血病细胞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在SCID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K562细胞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应用组织细胞化学、RT-PCR、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监测在给予人参多糖前后白血病模型SCID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脾中的白血病细胞.结果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外周血象在疾病早期无明显变化,第18天白细胞数略有升高,光镜下可检测到1%~4%人白血病细胞,病程后期,白细胞明显增高,血涂片检查人白血病细胞占10%;经GPS注射后,SCID小鼠一般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肺、肾等脏器的炎症及病理变化减轻.结论人参多糖在体内能有效地治疗髓系白血病,且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大鼠角膜不同程度酸烧伤后MDA与SOD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红;陈国勇;赵长霖;谢汉平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酸烧伤后角膜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与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模型,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及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酸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的含量.结果轻度酸烧伤MDA及SOD无明显变化;中度酸烧伤MDA轻度升高,SOD无明显变化;重度酸烧伤MDA含量升高,而SOD活力下降.结论自由基生成与清除之间的平衡状态的破坏可能是重度酸烧伤角膜的各种继发性损害的原因之一.

  • P物质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分泌的影响

    作者:张恒;周占松;刘丽梅;杨忠;宋波

    目的探讨P物质(P substance,SP)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施加SP刺激后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的变化.结果10-7mol/L SP的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0~72 h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SP在10-9~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12 h),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IL-1β在SP 10-6mol/L作用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P刺激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分泌炎性致痛因子TNF-α、IL-1β增多,表明周围慢性疼痛可能通过致痛递质SP介导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引起脊髓中枢神经炎性痛.

  • 微管解聚与心肌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霁;张西联;周军利;党永明;张家平;柳春雨;张东霞;宋华培;张琼;黄跃生

    目的观察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微管解聚是否能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降低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常氧+微管解聚剂组(C组)、缺氧+微管稳定剂组(D组).检测各组0.5、1、3、6、12 h微管免疫荧光,了解微管结构变化,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半定量分析聚合态微管蛋白变化,用酯化钙黄绿素和氯化钴共孵育的方法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 B组和C组聚合态微管在缺氧0.5 h后即发生明显破坏,同时能观察到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细胞活性下降,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以上现象愈发显著.而同一时相点D组聚合态微管被破坏程度、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情况和细胞活性下降均明显轻于B组.结论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聚合态微管明显破坏,导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进而影响细胞活性,引起细胞缺氧性损害.微管解聚剂能较好地模拟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作用,导致细胞活性下降,而微管稳定剂能有效减轻缺氧引起的微管破坏,保护细胞活性,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的缺氧性损害.

  • p65结合肽与p65的亲和力检测及其对NF-κB DNA结合活性抑制作用的鉴定

    作者:徐祥;梁华平;郑江;吴强;刘东擘;史海水;胡湘南;王正国;朱佩芳

    目的检测NF-κB p65亚基结合肽与p65间相互作用的亲和常数,以及其对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方法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技术分析NF-κBp65亚基结合肽与p65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同时应用竞争性ELISA鉴定结合多肽对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结果生物传感器技术分析结果表明5条p65结合肽均能与p65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亲和常数分别为GST-BPT1:2.67×10-7mol/L、GST-BPT2:9.02×10-6mol/L、GST-BPT3:1.07×10-6mol/L、GST-BPT4:8.03×10-6mol/L、GST-BPT5:9.83×10-7mol/L.竞争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5条p65结合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与其顺式作用元件κB基序的结合,且这种抑制效应随多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的5条p65结合多肽与p65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且5条结合肽对NF-κBDNA结合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由此提示以这些多肽为先导物设计和开发靶向NF-κB的抗炎多肽药物将成为可能.

  •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脂代谢调控基因的影响

    作者:韦娜;糜漫天

    目的探讨不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构成对乳腺癌细胞脂代谢调控基因及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MCF-7(ER+)和MDA-MB-231(ER-)乳腺癌细胞为实验对象,用不同n-6/n-3 PUFA构成(1~10)处理细胞后,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RT-PCR分析细胞脂代谢关键性调控基因(COX-2、5-LOX、PPARβ和PPARγ)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MCF-7细胞不表达COX-2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单纯n-6和10:1 n-6/n-3 PUFA能明显促进这两种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COX-2、5-LOX、PPARβ和PPARγmRNA表达上调,并促进细胞MAPK磷酸化(P<0.01);与之相反的是,单纯n-3和1:1 n-6/n-3 PUFA显著抑制细胞生长,下调细胞COX-2、5-LOX、PPARβ和PPARγ mRNA表达,并抑制细胞MAPK磷酸化(P<0.01);但5:1 n-6/n-3 PUFA效果不明显.结论 n-6/n-3 PUFA不同比例对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脂代谢调控基因及信号转导的影响是不同的.在n-6/n-3比值为1~10范围内,单纯n-3和1:1 n-6/n-3能明显抑制脂代谢基因表达及信号转导,发挥显著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效应.

  •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神经干细胞示踪标记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新杰;胡长林;蔡文琴

    目的研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的荧光稳定性和持久性及其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其作为NSCs示踪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利用GFP-腺病毒空载体感染NSCs(NSCs-GFP),经G418筛选并连续传代,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未感染NSCs和感染NSCs的形态以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NSCs及其诱导分化后的GFP表达情况;并检测NSCs-GFP的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调整GFP标记神经干细胞浓度为1×105/μl,将其植入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其在脑内的表达.结果未感染NSCs和感染NSCs的形态学、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等无明显差异(P>0.05).GFP在诱导分化后的NSCs-GFP子代细胞中有高表达,并且第1代和第20代NSCs-GFP的绿色荧光无明显差别.在植入侧侧脑室周围可见绿色荧光的强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GFP荧光稳定持久,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影响,并且移植后的荧光呈长时间强表达,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神经干细胞的示踪标记,这将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可塑性研究.

  • 三羟异黄酮与化疗药物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红;朱俊东;糜漫天;郎海滨;彭俊华

    目的观察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与紫杉醇(paclitaxel,PTX)或阿霉素(doxorubicin,DOX)联合作用对体外培养的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 -453增殖的作用,探讨三羟异黄酮和化疗药物的联合抗癌效应.方法 GEN和化疗药物PTX、DOX单独或联合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并用联合用药公式分析合并效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GEN、PTX、DOX单独作用于乳腺癌MDA-MB-453细胞,均可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10、20 μmol/L的GEN与DOX联合作用时,q值在0.85~1.15之间,二者的联合效应为相加效应;40 μmol/L的GEN与DOX联合作用时,q>1.15,二者的联合效应为协同效应;而各剂量的GEN与PTX联合作用时,q<0.85,二者的联合效应为拮抗作用.GEN(40 μmol/L)可增强DOX诱导MDA-MB-453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削弱PTX诱导MDA-MB-453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GEN能增加或协同DOX对MDA-MB-453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而拮抗PTX的抑制增殖作用.

  • 人源LL-37杀菌多肽的改建及原核细胞中表达

    作者:葛晓冬;刘友生;杨艳丽;邹佳

    目的改良人源杀菌肽LL-37的氨基酸序列,提高其杀菌力,并在原核细菌中表达.方法应用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 5.0、SWISS-MODEL等),对人源杀菌肽LL-37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二维、三维结构及理化特性分析,将其中部分氨基酸残基进行替换,提高其正电荷,并以人源杀菌肽LL-37的基因序列为模板,进行相应的DNA序列替换,转入表达载体pET-28a(+)于杆菌BL21(DE3)中表达、纯化,并初步研究其抗菌性.结果在维持LL-37空间构象不变的基础上,将Glu16、Asp26、Glu36分别替换为Gln16、Asn26、Gln36,其静电荷由pH 7.4时的+5.8提高到+9.0,并且其多肽N端疏水、C端亲水的特性不变.通过Touch-Down PCR法,成功获得改良LL-37多肽的DNA序列,并将重组质粒pET-28a(+)-rLL-37在杆菌BL21(DE3)中表达,改良LL-37多肽成功由强离子交换柱芯Macro-Prep High S纯化,并对G+、G-菌具有一定的抗菌力.结论将杀菌肽LL-37多肽进行氨基酸残基替换并以原核细胞进行融合型表达是可行的,为改良LL-37的大量制备及杀菌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舒降之对颈动脉狭窄大鼠空间记忆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冉鸿;陈康宁;段炜;黄河清;柳春雨

    目的观察舒降之对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用正常SD大鼠制作重度颈动脉狭窄模型后,分为舒降之治疗和生理盐水对照,2周后各组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 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提示定位航行试验中:在实验的第2~5天,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治疗组(P<0.01);空间探索试验中:治疗组的平台象限游泳的时间和总游泳时间之比(tP/tT)、平台象限距离和总距离之比(dP/dT)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舒降之可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认知功能.

  • 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内源性干细胞激活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丽峰;阴正勤;曾玉晓

    目的研究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RCS rat)在视网膜变性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内源性视网膜干细胞(retinal stem cells,RSCs)激活.方法RCS-p+(视网膜含色素的变性大鼠)按出生后视网膜变性的发展状况分为变性早期(RCS 15 d)、中期(RCS 30 d)、晚期(RCS 90 d)3个时相点,分别采用相应时期的RCS-rdy+p+(视网膜含色素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s,C15 d,C30 d,C90 d),每组4只8眼,对各组视网膜切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抗Chx10)实验,以鉴定视网膜干细胞;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视网膜神经上皮总蛋白中Chx10表达.结果①各正常组及变性15 d大鼠视网膜各层抗Chx10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阴性,变性中、晚期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层部位Chx10免疫荧光阳性;②Western blot检测各变性组视网膜神经上皮总蛋白中Chx1O均有表达,但变性中期Chx10表达显著高于早期和晚期(P<0.05).结论 RCS大鼠变性过程中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出现视网膜干细胞激活.

  • 休止期毛乳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作者:宋志强;阎衡;李春兰;郝飞;钟白玉

    目的筛选休止期毛乳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脱发机制.方法从同一斑秃患者头皮获得脱发区和非脱发区毛乳头,应用SMART cDNA和抑制性消减杂交建立消减文库,对部分克隆进行杂交筛选、测序及同源性检索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休止期(斑秃脱发区)毛乳头cDNA消减文库,代表毛乳头在休止期表达上调的基因,测序发现1条与甲状腺相关的自身抗原基因,还发现脱发区毛乳头差异表达与抑制性信号转导途径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多是首次发现在毛囊中有表达.结论斑秃毛乳头可能由于表达自身抗原基因而导致针对其的自身免疫反应的启动,后者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影响毛乳头的生长和功能发挥.

  • 表皮干细胞体外诱导转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珂;余瑾;杨恬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可塑性.方法用Ⅳ型胶原筛选的方法培养并鉴定表皮干细胞,经体外与角膜缘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免疫组化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标志物K12表达.结果获得的表皮干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潜能,光镜下为原始细胞形态特征,能强表达K19和β1-integrin,共培养2周后可见细胞分化,细胞表达角膜上皮特征性K12.结论在本实验的体外诱导条件下,表皮干细胞能转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X蛋白的原核表达与血清学鉴定

    作者:舒翠莉;赵军;雷历;李靖;高蓉;程云

    目的获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X蛋白(Pro-X)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淋巴细胞RNA中扩增出Pro-X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Pro-X;表达产物能特异性的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识别.结论获得Pro-X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为利用原核表达的丙酮酸复合物对PBC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 空肠弯曲菌Pen:19 pebl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作者:郑惠;蔡方成;邓兵;钟敏

    目的针对空肠弯曲菌基因组序列为一超变量序列,测序比较空肠弯曲菌Pen:2和Pen:19 peblA基因的同源性,以证实peblA基因的保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空肠弯曲菌Pen:19 peblA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以含有Kpn Ⅰ和EcoR Ⅰ酶切位点的同一对引物行PCR反应,获得空肠弯曲菌Pen:2、Pen:8、Pen:19和Pen:21peblA基因DNA片段,测序比较Pen:2和Pen:19 peblA基因的同源性.并选择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为相关的空肠弯曲菌Pen:19 peblA基因PCR产物为目的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以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PCR鉴定和测序确认后转染至COS-7细胞,RT-PCR方法检测其瞬时表达.对阳性克隆培养基上清中PEB1蛋白的表达用ELISA分析.结果测序证实空肠弯曲菌Pen:19 peblA基因序列与Pen:2 peblA基因序列一致.采用RT-PCR方法能够从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细胞中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DNA片段.ELISA分析表明PEB1蛋白在COS-7细胞上清中获得表达.结论空肠弯曲菌peblA基因具有良好保守性,以此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空肠弯曲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巴斯德毕赤酵母基因组外源基因整合数的高通量定量分析

    作者:吴丽娟;蒋建新;朱佩芳;康格非

    目的探索一种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体系外源基因整合数的高通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PIC9K-HG质粒作为定量标准品,建立毕赤酵母基因组外源基因整合的高通量定量PCR分析方法,用灵敏度、特异性等对方法进行评价,将之初步用于hA20基因毕赤酵母转化子外源基因整合数的分析.同时对3种酵母基因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方法灵敏度达103拷贝,线性范围在104~109,平均变异系数6.62%,特异性100%.14株hA20基因毕赤酵母转化子外源基因整合数分析显示,成功收获外源基因整合数为单拷贝、3拷贝、10拷贝、13拷贝、17拷贝、50拷贝的阳性转化子.酵母基因组制备经典法、煮沸法和酶法阳性率分别为85.71%、28.57%和85.71%,经χ2检验证实,酶法与经典法相比提取酵母基因组的效率一致(P>0.05);煮沸法与经典法相比提取酵母基因组的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巴斯德毕赤酵母基因组外源基因整合数高通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学评价指标满意,可广泛用于不同外源基因整合之阳性菌株的大批量分析.酶法制备酵母基因组具有可靠、简单、迅速等优点,适合大规模提取酵母基因组.

  • 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和RNA核孔转出的变化

    作者:刘健;肖颖彬;刘晓莉;何作云;王培勇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RNA核孔转出和核外Ca2+浓度([Ca2+])对其的影响,以探讨心肌重塑时核Ca2+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心肌细胞核,同位素掺入法分析心肌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和RNA核孔转出.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大,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组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和RNA核孔转出明显增加.在核外[Ca2+]大于10-4mol/L时,转录活性和RNA核孔转出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发生时,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上调,RNA核转出量增加,可能在介导基因表达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 RNA干扰抑制KM3细胞APE1蛋白表达对其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谢家印;王东;杨镇洲;王阁;向德兵;李增鹏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1)基因RNA干扰对KM3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APE1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期为转基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构建的APE1 siRNA表达载体导人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PE1蛋白表达的改变,并通过细胞增殖曲线、MTT法和流式细胞术、DNA片段化百分率检测观察靶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APE1 siRNA表达载体使KM3细胞APE1蛋白表达下降,细胞生长曲线观察、MTT法检测显示,转染的KM3细胞生长受抑,流式细胞术和DNA片段化百分率检测观察到APE1 RNA干扰使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APE1 RNA干扰通过降低APE1蛋白表达,抑制KM3细胞生长和促进其凋亡.

  • 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对植骨融合早期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滕海军;周跃;王建;郝勇;吕宏琳;李民

    目的研究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在体内的早期降解过程及对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将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通过前路手术植入山羊的腰椎间隙,通过X线、CT、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影像学改变及组织学改变.结果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12周时虽然能达到融合,但其骨小梁的重建紊乱,24周时可达到坚强的融合,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逐渐降解.结论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是现有腰椎间融合器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

  • 神经氨酸酶预处理对大鼠骨髓细胞分布及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芳;彭代智;周新;刘敬;董征学;严泉;林恒;付国金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eu)预处理供体骨髓细胞(donor bone marrow cells,dBMCs),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在受体内各主要组织器官的分布及对肝脏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筛选出使dBMCs靶向性分布于肝脏的Neu适浓度.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体,Wistar雌性大鼠为受体.在dBMCs分布研究中,常规从雄性SD大鼠的股、胫骨制备dBMCs并用Neu处理.按Neu处理dBMCs的浓度将26只受体Wistar雌性大鼠分为4组,尾静脉注射99Tcm标记的dBMCs,5 h后测定各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活度.在造血集落形成研究中,受体Wistar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尾静脉注射处理及未处理的dBMCs 15 d后,取受体各主要器官,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光镜下观察造血集落形成情况.结果在同一受体内,肝脏的dBMCs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所测器官;以1.0 U/ml浓度的Neu预处理时,受体肝脏内dBMCs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653,P=0.024),而肾脏内dBMCs百分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3.067,P=0.012),脾脏内dBMCs百分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t=3.265,P=0.009).尾静脉注射15 d后受体肝内可见造血集落形成,造血集落数量和形态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在浓度为1.0 U/ml时,神经氨酸酶预处理可增强骨髓细胞与肝脏的亲和性,使经外周静脉输注的骨髓细胞靶向性分布于受体肝脏内,但对肝脏内造血集落的形成无影响.

  • 脑缺血再灌对小鼠脑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mRNA表达的影响及淫羊藿苷的作用

    作者:李梨;周岐新;石京山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对小鼠大脑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Ⅱ,COⅡ)mRNA表达的影响及淫羊藿苷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防治组(100mg/kg i.g.),在不同时间点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COⅡ的mRNA表达.结果在脑缺血再灌后1、24h时模型组COⅡmRNA的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3 h模型组COⅡmR-NA的量显著降低(P<0.01),淫羊藿苷组对COⅡmRNA表达量的降低略有所阻遏,但无显著性意义.72 h模型组COⅡmRNA的量明显上升(P<0.01),淫羊藿苷组可以明显阻止其表达量的升高(P<0.05).在脑缺血再灌后14 d COⅡmRNA的量又有所降低(P<0.05),淫羊藿苷组可阻止COⅡmRNA表达量的降低.结论脑缺血再灌可影响COⅡmRNA表达.灌胃给予淫羊藿苷对于维持COⅡ的正常表达有一定的作用,提示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段世刚;陈平;朱瑾;张林;李颖;丁纪明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研究其体外特性.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出肝癌组织微血管片段,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依次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法进行纯化;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对所获得的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获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呈FⅧ-RAg阳性;CD34,CD105阳性;电镜下可见Weibel-Palade小体;生长状态良好、可传代培养.结论本研究摸索并建立了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所获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向强;文亮;高强国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L-1β)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MPO、TNF-α、IL-1 β活性显著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减轻了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对海马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 盆腔连续灌注联合TDP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作者:吴庆蓉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克林霉素加替硝唑盆腔灌注联合TDP(特定电磁波辐射器)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32P胶体治疗舌根部血管瘤1例

    作者:罗朝学;李前伟;黄定德;陈杰

    患者,女,23岁,近2年来,常吞咽困难,咽异物感,偶有咯血,自疑有食管或肺部肿瘤,多方求医治疗无效.2002年8月到我院就诊,X线胸片未见异常,后到耳鼻喉科,喉镜检查发现其舌根部有一暗红色包块,约1.5 cm×1.5 cm大小,诊断为混合型血管瘤.患者不愿手术,激光治疗也不便施行.

    关键词: 32P胶体 舌根 血管瘤
  • 腹腔镜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

    作者:袁吉钊;王延洲;杨青兰;杜凌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致使排尿自禁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在正常状态下无漏尿,而在腹压突然增高时则尿液不自主流出.在女性中发病率为15%~6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从2000年8月至2005年6月,用腹腔镜Burch手术治疗患者共49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PO水平的调控及对抗核抗体的观察

    作者:罗晓菊;宪莹;王莉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严重者出现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一种作用于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的造血调控因子.儿童急慢性ITP时,TPO水平如何变化及调控?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by,ANA)阳性率如何?现分析如下.

  • 动脉栓塞治疗前置胎盘产前出血2例

    作者:王琳;常青;江露

    前置胎盘是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往往发生出血的时间早、出血量大,处理是否恰当、及时将影响母婴安全.前置胎盘合并宫内死胎或胎儿不能存活时伴多量阴道流血,如何安全引产、减少母亲损伤,是产科医生值得关注的问题.我院妇产科、放射科对2例妊娠合并中央性和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需终止妊娠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纯红再障1例

    作者:赵咏梅;刘林

    患者,男,65岁,因"进行性头晕、乏力4个月余"于2004年5月21日人我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活动后心悸、气促等贫血症状,无发热、出血倾向、酱油色尿、骨痛、消瘦、紫外线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等.

  • 罕见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孟萍;刘吉奎;舒茂琴

    嗜铬细胞瘤为一种临床少见肿瘤,85%~90%的病变来源于肾上腺髓质,10%~15%来源肾上腺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细胞[1],早期误诊率高.近来我院收治1例罕见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达1年,现报告如下.

  • 激光配合垫板行包皮环切手术

    作者:廖皓宇;王静

    由包皮口狭窄或(和)包皮龟头粘连形成的包茎以及完全覆盖龟头尿道口形成的包皮过长,国内外都主张施行包皮环切手术.但除传统术式[1,2]外,教科书及各临床论述都言简意赅,给医学生和临床工作者诸多不便.2001-2005年初,我们采取CO2激光配合垫板手术,简单易行,初学者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 肾脏后肾腺瘤2例

    作者:王玲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1988年Moslofi等首次报道,1992年Bri sigotti将其称为后肾腺瘤,国内外报道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国内报道不足10例[1-3].我们近2年诊断了2例后肾腺瘤,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肾脏 后肾腺瘤
  • 1668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

    作者:邹英;夏培元;张杰

    目的对1668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我院2003年1-12月1668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68例中使用抗生素者1247例,使用率为74.76%,送细菌药物敏感试验76例,占使用抗生素人数的6.09%,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39例,占3.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共297例,占23.81%;其中无指征或指征不强131例(38.04%);抗生素联用过多93例(31.31%);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27例(9.09%);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更换频繁24例(8.08%);同类抗生素联用不合理22例(7.40%).结论住院患者中有抗生素使用不当情况,应提高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对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认识.

  •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黎海涛;王健;陈伟;黎川;厉红民;陈霖;张永克;李中会

    目的探讨PET/CT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对经PET/CT全身显像的63例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并将PET和CT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PET与CT共同观察到恶性肿瘤51例(80.9%);PET单独观察到9例(14.2%);CT单独观察到3例(4.8%).CT观察到良性病灶24例30处(38.1%).恶性病灶表现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的斑点状或团块状类圆形浓集影,平均SUV值为(5.35±1.34);良性病灶平均SUV值为(2.02±0.59)(P<0.05).3例CT单独发现的恶性肿瘤病灶无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表现.CT能对恶性病灶的部位、形态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侵犯清晰显示.结论 PET/CT对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病灶的探测具有重要价值.

  • 双向电泳-质谱法寻找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相关蛋白

    作者:柏干苹;周丽娜;贺伟峰;罗高兴;陈烯伟;易绍萱;方勇飞;吴军

    目的建立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寻找RA疾病相关蛋白,以阐明RA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获得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92和563,匹配率分别为89%和87%,通过比较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4,选取15个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7个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结论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阐明RA的发病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单样本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作者:许汝福;沈渝菊;肖瑞卿

    目的探索单样本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给出了混合线性模型拟合方法和实例分析.结果通过混合线性模型拟合,使单样本重复测量资料得以合理分析.结论混合线性模型可以有效地、全面地分析单样本重复测量资料.

  • 食管酸灌注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杨敏;房殿春;李兆申;徐晓容;邹多武;孙振兴;屠振兴;许国铭;龚燕芳

    目的研究酸灌注刺激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内脏感觉异常在N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和21例NERD患者参与试验;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和带有低顺应性气囊及多个灌注式压力通道的导管给食管以快速时相性气球扩张性刺激和进行食管酸灌注;利用食道气囊扩张术检测受试者对食管气囊扩张的反应.结果酸灌注前NERD患者食管气囊扩张诱发的初始感觉阈值和大耐受疼痛阈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酸灌注后NERD患者初始感觉阈值和大耐受痛阈均比相应基线值降低(P=0.015);酸灌注后健康对照组初始感觉阈值比相应基线值明显降低(P<0.05),但大耐受痛阈值无显著变化.NERD患者酸灌注的大耐受痛阈为(9.70±3.06)ml,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的(22.10±4.91)ml(P<0.01).食管生理盐水灌注对NER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项内脏敏感性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结论酸灌注致敏食管壁化学感受器可明显增加NERD患者对食道机械刺激的反应,提示酸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敏感的机械感受器之间可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食管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

  • CD105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颖;陈平;朱瑾;段世刚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H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32例(分为1年内有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05在边缘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1、8、2例,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边缘癌组织CD105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后早期复发有关(P=0.004).1年复发组边缘癌组织微血管密度IMVD-CD105(53.69±12.16)明显高于1年未复发组(37.80±16.62),差别有显著意义(t=3.37,P=0.002);而癌旁组织IMVD-CD105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1.52,P=0.199).中心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0.02),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26±0.02)(P<0.05);肿瘤边缘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65±0.08),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P<0.05).边缘癌组织CD105 mRNA高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t=4.34,P<0.01);中心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无关(t=0.93,P>0.05);边缘癌组织IMVD、CD105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癌肿的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 CD105-I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细胞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HCC边缘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术后早期复发有关.

  • 汉族人下颌角相关测量与下颌角肥大诊断标准分析

    作者:周智;柳大烈;牟飙;刘志刚;杜本军

    目的了解汉族成年男女下颌角相关测量数据及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正常汉族人群的下颌骨肥大诊断标准.方法采集正常汉族人群头颅骨形态特征点数据,男女各200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头颅骨几何形态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进行男女之间各几何特征值的特异性分析,提取能够反映颅骨与上颌、颅骨与下颌以及上下颌间结构关系的形态特征值,建立具有临床意义的下颌骨肥大诊断标准.结果汉族成年男女测量数据如下(男与女)头面比:(1.32±0.06)与(1.54±1.60);面颌宽比:(1.33±0.08)与(1.35±0.12);面中宽:(133.4±5.6)mm与(126.9±5.9)mm;下颌夹角:(72.0±5.5)°与(69.8±6.9)°;鼻梁-颏间距:(95.0±8.4)mm与(88.0±7.6)mm;头面宽比:(1.04±0.04)与(1.08±0.06);头颌宽比(1.39±0.14)与(1.46±0.11);下颌宽(105.9±6.4)mm与(94.0±6.0)mm;下颌左角(121.7±7.6)°与(123.5±7.2)°.其中面中宽、下颌夹角、鼻梁-颏间距、头面宽比、头颌宽比男女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汉族成年男女面中宽与下颌宽之比稳定在1.3左右,可以作为男女通用诊断标准之一.而在对个性化下颌角诊断及治疗中需要结合头面、面中、头颌宽比及下面部形态综合考虑.

  • 肝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庆梅

    肝移植受者的心理因素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其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我们调查并分析了本研究43例肝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心理,以评定其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 肝移植 心理学 治疗
  • 挫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62例临床分析

    作者:明萍;曾流芝;周斌

    眼挫伤性前房积血在眼科急诊中为多发疾病,常因继发青光眼而导致患者视功能损害,严重者可致失明.现将我院眼科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62例(62眼)挫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手术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田桂兰

    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和放疗以及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化疗.过去对于Ⅱb-Ⅳ期子宫颈癌多选择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术前放化疗的开展,国内外学者对于Ⅱb期子宫颈癌也开始使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并得到良好疗效[1,2].现对我院Ⅱb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 应用于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细菌DNA提取方法

    作者:胡晓红;刘昕;黄正根;彭惠民;袁科;程英;高云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适应于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方法于细菌样本离心所得沉淀中加入提取液(25% Chelex-100,0.5%NP40,TE配制,pH=9.0);56℃孵育30 min;100℃水浴10 min;离心后所得上清即为DNA.电泳、PCR及Real-time PCR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本方法所提细菌DNA电泳条带清晰,未见假阳性,D(260)/D(280)=(1.79±0.03);PCR及Real-time PCR扩增未见假阳性及假阴性,灵敏度达101/ml细菌浓度.结论本研究细菌DNA提取方法特异灵敏,适应于PCR及Real-time PCR.

  • 机械通气诱导膈肌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刚;李军梅;李香彭;杨和平

    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可为呼吸衰竭的各种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挽救患者的生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