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正常人黑素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作者:王鹰;邓军;杨希川;郝飞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中的黑素细胞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 在体外黑素细胞常规培养基中以TPA/bFGF/IBMX为基本添加剂,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G418从正常人表皮中纯化黑素细胞,用多巴(Dopa)染色、黑素含量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多巴染色、黑素含量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表明培养黑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正常,保持正常的生物学特性.结论 用TPA/bFGF/IBMX作为添加剂可在体外进行正常黑素细胞的纯培养,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保持正常的生物学特性.

  • 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云南回族人群7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呙恒娟;文富强;应斌武;刘代顺;邱容;陈亚娟;徐丹

    目的 对云南回族群体的D3S1358 /THO1 /D21S11 /D18S51/ D5S818 /D13S317 /D7S820等7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 利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及毛细管电泳自动荧光检测的方法, 对204例无关个体的7个STR基因座进行检测.结果 获得7个基因座的各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结果均符合Hardy - Weinberg平衡.计算了各基因座的杂合度(He)、个人识别能力(PD)、偶合率(PM)、非父排除率(PE)和多态性信息总量(PIC)等群体遗传学数据. 结论 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对这7个STR基因座进行很好的检测, 这些基因座多态性丰富、灵敏度高, 可用于人类遗传分析及法医学中的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

  • 重组逆转录病毒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曾建明;冯文莉;王小中;赵世巧;白卫君;罗云萍;温健萍;涂植光;黄宗干

    目的 构建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 b3a2型mRNA的双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初步探讨其对K562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为骨架,构建eGFP及针对bcr-abl b3a2型mRNA的反义RNA双表达载体pMSCV/GFP-H1-BCR/ABL40AS,同时构建对照载体pMSCV/GFP-H1-BCR/ABL40S和pMSCV/GFP-H1-BCR/ABL80AS,酶切及测序鉴定各重组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各载体到PT67包装细胞后,G418筛选稳定的病毒产生细胞株,再以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感染K562细胞,计数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检测PKR激活情况.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各重组载体构建完全正确;G418筛选到高滴度重组逆转录病毒生产细胞株:PT67-MSCV/GFP、PT67-40as、PT67-40s和PT67-80as,且PT67-40as上清感染组K562细胞生长受抑制,其24 h时早期细胞凋亡率为22.54±3.19%,与除PT67-80as组外的其余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T67-40as和PT67-80as处理组细胞PKR磷酸化水平分别增高了59.20%和60.33%,2AP能抑制PT67-40as的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双表达载体,并发现其能抑制K562细胞生长并引起细胞凋亡,通过激活PKR抗肿瘤可望成为肿瘤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 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于冬梅;阎晓初;郭德玉;柳凤轩;刘丽梅

    目的 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47.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63.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阳性组MVD低于阴性组(P<0.05);VEGF与nm23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647, P<0.01),VEGF阳性表达伴nm23阴性表达者易发生转移.结论 VEGF可能是膀胱癌的主要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肿瘤的生成、发展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VEGF 和nm23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 非小细胞肺癌线粒体基因组大片段缺失突变研究

    作者:戴纪刚;肖颖彬;闵家新;张国强;向明章;吴秋平;姚珂;周人杰;余祖斌

    目的 明确mt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在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非癌患者肺组织中的分布频率,探讨mt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长距离PCR方法对37例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20例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mtDNA 4 977 bp缺失进行了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及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中均检测出存在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片段缺失.37例肺癌组织标本中有20例(54.1%)检测到4 977 bp缺失,37例相应的癌旁肺组织22例(59.5%)有缺失, 其中8例在肺癌组织中未显示而却在癌旁正常组织检测到缺失,20例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中也有6例出现 4 977 bp片段缺失.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与年龄、吸烟因素有关.结论 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并非肺癌特异性突变,在癌变过程中不太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可能仅仅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和遗传因素作用的反映.

  • SAPK/JNK信号通路在鼻咽癌放疗群集耐受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栾巍;黄海辉;梁后杰

    目的 用CNE-2Z多细胞球(multicellular spheroids,MCSs)模拟实体瘤,探讨SAPK/JNK信号通路在鼻咽癌放疗群集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liquid overlay技术进行MCSs培养,Western blot法检测X射线照射后信号通路活性变化,SAPK/JNK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sp-600125作用前后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sp-600125作用前后、X射线照射后MCSs凋亡率变化.结果 X射线照射后MCSs中SAPK/JNK信号通路表现动态磷酸化过程,其中2h磷酸化水平高;预先阻断信号通路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率上调(P<0.05),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 SAPK/JNK信号通路短暂激活可能传递生存信号而在鼻咽癌放疗群集耐受中发挥作用,特异性阻断其信号传递上调MCSs凋亡率,这可能与促进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 PFT-α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P53蛋白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作者:张安平;刘宝华;张连阳;童卫东;高羽;何渝军;付涛

    目的 探讨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p-fifty three inhibitor-alpha, PFT-α)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P53蛋白表达、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及其在保护结肠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顺铂联合温热处理原代培养结肠上皮细胞30 min,对比加入不同浓度PFT-α后,分别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结肠上皮细胞p53亚细胞结构定位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PFT-α抑制热化疗诱导的结肠上皮细胞p53核转位,降低热化疗诱导的p53在细胞核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随PFT-α浓度增大,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率逐渐降低.结论 PFT-α 通过抑制p53的核转位,使p53主要位于细胞质中,从而降低热化疗导致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结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关键词: PFT-α 热化疗 P53 凋亡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青廉;罗华星;余佩武;王自强;刘伟

    目的 检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和29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结果 TNM分期Ⅲ期胃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患者CK20手术开始时阳性率为22.7%(10/4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为27.3%(12/4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和开腹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水平和TNM分期有关,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阳性率.

  • 坐骨神经损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脊髓和背根节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郑林丰;谢应桂;王瑞;许愿忠;张建伟;易西南;余清平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脊髓和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的表达.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1、3、5、7、14、21和28 d c-Met在脊髓和DRG内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5 d DRG c-Met表达开始增加,7~14 d达高峰,之后渐恢复正常;损伤后脊髓前角c-Met免疫阳性产物未见明显变化,但脊髓后角免疫阳性面积5 d表达开始增加,7~14 d达高峰,之后恢复正常.结论 c-Met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 新哒嗪酮类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研究

    作者:刘毅敏;覃军;王祥智;赵先英;成晓玲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分别加入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该新哒嗪酮类化合物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μmol/L)分别为1.04、2.80、3.01、7.32.结论 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调节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陆建华;TAO Jun;陶军;叶建宁;粟永萍;李洪涛;程天民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调节及可能机制.方法 TBSA15%Ⅲ度烧伤合并5 Gy放射损伤小鼠分为:对照组、放烧复合伤组及伤后SB治疗组,比较各组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及ACTH浓度的差异;同时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间海马NMDA受体通道特性的变化.另外,将腹腔注射足量NMDA受体阻断剂MK-801的小鼠分为:放烧复合伤组、伤后SB治疗组,比较两组血清GC及ACTH浓度的差异.结果 放烧复合伤后血GC及ACTH水平显著升高,SB治疗组血GC和ACTH水平显著底于放烧复合伤组.SB组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开放时间常数τ1、τ2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放烧复合伤组.足量MK-801预处理的放烧复合伤组与SB组之间的血清GC和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SB通过降低NMDA受体的活性,抑制了严重创伤(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亢进.

  • P物质刺激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磷酸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和c-fos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张恒;周占松;刘丽梅;杨忠;宋波

    目的 观察P物质(substance P, SP)作用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P-P38MAPK)和c-fos的表达,及P38MAPK磷酸化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施加SP刺激,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P38MAPK磷酸化和c-fos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SB203580阻断P38MAPK磷酸化对炎性因子TNF-α、IL-1β、NO分泌的影响.结果 在SP(10-7mol/L)刺激下,P38MAKP在15、30、45、60 min时均明显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0.01),磷酸化高峰在45 min;SP(10-7 mol/L)作用下c-fos表达明显,30 min、1、3、6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P<0.01),3 h达到高峰;SP(10-7 mol/L)刺激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分泌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NO (P<0.01), SB203580阻断P38MAKP信号通路后TNF-α和NO的分泌下降(P<0.01),IL-1β的分泌在阻断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P作用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P38MAPK和 c-fos信号通路激活,P38MAPK磷酸化参与了SP作用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炎性因子的分泌,与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中枢对痛觉的调控有关.

  • 八宝素的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

    作者:刘颖菊;尚京川;高丽佳;周丽平;母昭德;何颖娜

    目的 研究八宝素(Hylotelephin)的组织分布和排泄,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用HPLC紫外检测法,以蒽为内标,苯甲酰氯为衍生剂,甲醇-水为流动相,测定静脉注射八宝素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 Beagle犬静脉注射八宝素10.6 mg/kg后5 min药物已迅速分布到各组织;药后90 min大部分组织中药物含量明显低于5 min时的含量.药物主要分布在肾、肝和脾组织,其次在心、肺、肠等组织中.肾、肝和脾中的药物含量与相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接近.大鼠静脉注射八宝素36 mg/kg后从尿、粪和胆汁(0~48 h)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分别占给药总量的88.45%,0.61%和1.08%;给药后3 h 67%药物已从体内排出.结论 八宝素在Beagle犬体内分布和排泄较快,药物主要分布在肾、肝、脾和血浆等组织中,主要以原型药物方式由尿液排泄.

  • 模拟高原缺氧大鼠脑线粒体UCP活性与含量的变化及其对线粒体能量合成的影响

    作者:郜攀;柳君泽;夏琛

    目的 观察模拟高原暴露大鼠脑线粒体UCP活性和含量的改变,探讨其对线粒体能量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000 m低压舱中,23 h/d,连续3 d.差速离心法分离大鼠脑组织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活性,罗丹明123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酸的含量,用[3H]-GTP结合法测定线粒体UCP活性及含量.结果 高原缺氧导致大鼠脑线粒体解偶联蛋白与[3H]-GTP结合的解离常数Kd下降37%,结合[3H]-GTP的大量Bmax增加2.9倍(P<0.01);线粒体的呼吸ST3氧耗减为对照组的83.1%,而ST4则升高28%,RCR降为对照的66.67%(P<0.01);相关分析显示,ST4与反映UCP活性的Kd呈显著负相关,而与UCP含量Bmax呈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线粒体内ATP含量仅为对照组的58.4%(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1).结论 模拟高原缺氧暴露可增加脑线粒体解偶联蛋白活性和含量,揭示缺氧时线粒体的呼吸氧耗及能量的生成的改变与关系.

  • TLR4基因3'未翻译区内11 367位点突变对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段朝霞;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

    目的 分别构建含TLR4基因3'未翻译区及11 367位点突变的含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质粒,应用双荧光报告系统观察TLR4基因3'未翻译区对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含TLR4基因3'未翻译区及11 367位点突变的含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 TM2000转染HEK293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显示,TLR4基因3'未翻译区及11 367位点突变的片段正确插入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promoter中,应用双荧光报告系统检测显示pGL3-11 367G质粒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pGL3-11 367C.结论 TLR4基因3'未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能抑制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

  • 生长相关蛋白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鲁利群;赵聪敏;蒲昭霞

    目的 研究7日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后海马神经组织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按Rice法制备SD大鼠HIBD模型,并以正常新生大鼠为对照.以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GAP-4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大鼠明显增高,表达高峰分别在损伤后第2周和第3周.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海马损伤后修复有关.

  • 中药地黄饮子对老龄大鼠海马 SYP、ERK 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喜贵;胡荣

    目的 观察中药地黄饮子对老龄大鼠海马突触泡膜素(synaptophysin , SY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ER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提高学习记忆、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及机制.方法 将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组每天灌服地黄饮子(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30 d.在此基础上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SYP、ERK的表达.结果 给药各组与对照组比较,Morris 水迷宫中寻找到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P<0.01),平台所在象限区域游泳的时间及距离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P<0.01).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YP、ERK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中药地黄饮子能够提高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延缓脑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SYP、ERK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 人毛乳头细胞在不同传代时期某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作者:郭晓静;郝飞;姜晓勇;宋志强

    目的 观察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毛囊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正常人头皮毛囊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传代毛乳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 高代培养毛乳头细胞逐渐丧失其凝集性生长的特性,生长因子的表达逐渐消失.结论 毛乳头细胞的生长及其特性的保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体内有差异.低代毛乳头条件培养基可恢复毛乳头细胞部分生长特性.

  • 牛磺酸对60Coγ射线左半身照射小鼠脾脏造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目的 探讨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血清中MDA、SOD的改变和脾脏指数、CFU-S等造血功能的影响以及补充牛磺酸(Tau)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6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照射前后通过腹腔注射补充Tau,观察8.0 Gy γ射线半身或全身照射时小鼠脾脏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等脾脏造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和血清中DMA、SOD的改变.结果 ①在全身致死剂量照射时,小鼠脾脏指数、CFU-S下降,血清中DMA明显增高、SOD显著降低 (P<0.01),补充牛磺酸对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②在左半身照射条件下,脾脏区照射小鼠脾脏指数等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P<0.01),血清中DMA增加、SOD降低;补充牛磺酸时,可进一步升高小鼠脾脏指数、CFU-S (P<0.01),同时使血清中DMA下降、SOD活性增加(P<0.01).结论 补充适量的牛磺酸可使小鼠在局部照射条件下脾脏指数、CFU-S增加,降低血清中DMA、增高血清SOD活性,对脾脏造血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佳;唐良萏;姚珍薇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bcl-2、bax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25例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明显高于正常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4.2%(P<0.05),并且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月经周期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呈正相关(P<0.05),而与bax蛋白呈负相关(P<0.05). 结论 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与bcl-2、ba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 鼠ICOSIg融合蛋白腺病毒的制备及其对胰岛细胞系NIT-1的感染

    作者:许雪青;王丰;陈雪丹;熊加祥;段文元;白云

    目的 制备mICOSIg腺病毒,研究其对胰岛细胞系NIT-1的感染情况,及可否使后者正确表达分泌mICOSIg.方法 从pMIG-ICOSIg质粒上切下ICOSIg融合蛋白的表达框,插入pAdtrack-CMV中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AdmICOSIg,在Adeasy-1大肠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随后转染293 细胞进行病毒颗粒包装.收集病毒后感染NIT-1细胞,用免疫印迹证实mICOSIg在NIT-1细胞中的正确分泌表达. 结果 ICOSIg编码框被正确构建到pAdtrack-CMV中,并经测序证实无误.目的 病毒成功包装出来,并能有效感染胰岛细胞系NIT-1,免疫印迹证实培养上清中存在正确大小的mICOSIg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制备了mICOSIg腺病毒,该病毒能有效将mICOSIg转入胰岛细胞系NIT-1,并能准确分泌mICOSIg蛋白.为研究1型糖尿病中ICOS信号通路在T细胞破坏胰岛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 ICOS 腺病毒 胰岛细胞
  •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神经分化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郜元军;钱伟;汪步海;蔺蓉;侯晓华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分化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传代至第6代,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先以bFGF (10 ng/ml)预诱导24 h,然后以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10 ng/ml在胎肠培养基(fetal gut condition midium,FGCM)条件下诱导10 d.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标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RT-PCR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 mRNA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BMSC高表达CD90(99.7%), 而CD45表达阴性.诱导10 d后,部分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神经元样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标志NSE和NF阳性,而胶质细胞标志GFAP阴性.RT-PCR检测显示,BMSC诱导前低表达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 mRNA,而诱导后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GDNF不仅能在体外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而且能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显著增加.

  • 豚鼠MCHR2基因外显子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杨俊霞;易发平;宋方洲;周岐新

    目的 探明豚鼠体内MCHR2基因的表达情况, 为构建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新鲜豚鼠大脑组织的总RNA中扩增MCHR2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从豚鼠脑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CHR2基因外显子1的序列,克隆入pUCm-T载体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RT-PCR法未获得目的 片段;由基因组DNA扩增出的MCHR2基因外显子1的序列片段长183 bp,与GenBank登录的人、猴、白鼬、犬的MCHR2序列比对,在第47位后面多了一个碱基--A,由于移码错译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从而缩短了预测的开放阅读框架.结论 豚鼠体内的MCHR2基因是无功能的假基因.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锦屏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是迄今发现强的凋亡抑制因子[1].近年研究表明, surviv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理论依据.

  • 颅内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1例

    作者:谢岳云;伍靖武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EMP)是指原发于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的恶性浆细胞病,十分罕见.近年来国内外仅有零星报道.现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EMP,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 用全自动医学分析仪测定正常Wistar大鼠部分血液学和生物化学参数

    作者:杜晓芹;邵卫国;王宪荣;何庆嘉

    新的医学检验仪器与传统手工操作的方法相比,自动化、智能化及标准化程度都比较高,而且可测得的指标增加,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目前正常大鼠血液常规及生物化学指标的数据,仍沿用传统手工操作的方法.为此,建立新的参考值,有实际应用价值.

  • 瘦素对细胞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真;蒋立艳;林桂兰;王智;成娅

    近年来研究表明胎盘及子宫内膜中存在瘦素及其受体,提示其参与胚胎着床过程[1].本研究通过观测不同浓度瘦素对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分析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方法的探讨

    作者:刘秋慧

    百草枯(paraquat,PQ) 是在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其对人的毒性较强,中毒后病死率高达85%~95%[1] ,目前尚无有效的解毒药物.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探讨治疗急性白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激素
  • 67例重度烧伤患者血清铜、锌、锰、硒含量变化与SOD、GSH-Px活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何丽;张雪;黄君富;府伟灵

    目的 研究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早、中期血清中铜、锌、锰、硒含量的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烧伤治疗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烧伤科新入院重度烧伤患者67例血液标本,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铜、锌、锰、硒的含量,同时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测定SOD、GSH-Px活力.结果 烧伤后早期铜在血液中含量有所增加,锌在血液中含量减少,锰、硒在血液中变化不大,但它们尿液中均排出增加,而T-SOD及Cu,Zn-SOD自烧伤早期即开始下降持续至病程中期;GSH-Px活力于烧伤早期开始下降持续至病程中期.结论 烧伤后早期由于各组织内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使SOD和GSH-Px严重消耗,含量因此下降;微量元素由于组织的破坏释放入血,尿中排泄增多,使组织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抗氧化酶系,对抗炎症反应能力下降、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因此本实验对重度烧伤患者早、中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烧伤病理学、病因治疗学上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 术前肌注右美沙芬对全麻术后拔管时呛咳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晓光;白洁;孙雪峰;张英民

    目的 观察术前肌注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DM)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全麻术后拔管时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OSAS拟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型术(UPPD)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M组,每组20例,术前30 min分别肌注5 ml生理盐水或DM 0.3 mg/kg,手术结束后拔管过程中观察各组呛咳反应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结束后拔管时,DM组与对照组比较,DM组呛咳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DM 0.3 mg/kg可降低OSAS患者全麻下行UPPP术后呛咳反应的程度.

  • 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球前、后节外伤的远期疗效

    作者:谢汉平;王一;陈少军;汪辉;刘勇;王仕军;曾玉晓;翁传煌

    目的 评价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球前、后节外伤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1例(11只眼)眼球前、后节外伤的男性患者,年龄7~46岁,其中,成人患者6例(6只眼),儿童患者5例(5只眼), 施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观察视网膜,角膜移植片,眼压,视力等.结果 随访4~6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期间,5例成人患者(5只眼,占45.5%) 的眼球得以保留.视力:1例为手动,2例分别为0.05,1例为0.08,1例为0.2 ;眼压:1例患者眼压25 mmHg, 用0.5%噻吗心胺眼液治疗,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其余4例患者眼压正常.6例患者(6只眼,占54.5%)眼球萎缩,其中, 5例年龄≤12岁的患儿伤眼都出现萎缩, 另1例成人患者因继发性青光眼,经巩膜的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后眼球发生萎缩.结论 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眼球前、后节外伤的安全和有效方法,眼部的损伤程度可能是影响伤眼预后的主要因素,儿童眼前、后节外伤后联合手术的预后不良.

  •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癣和足癣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政凤;宋秋荷

    盐酸布替萘芬是一种苄胺类化合物,其体外抗真菌的活性很高,尤其在抗浅部真菌感染时其疗效要优于咪唑类的抗真菌药物.我科对临床的240例体癣和足癣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 旋转DSA结合Automap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薛玉富;何泽清;陈明煌;罗勇

    搜集本院2004-01-2006-03经CT和(或)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作脑血管造影的患者43例 ,现报告如下.

  • 颈动脉狭窄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丁宇;史树贵;迟路湘;陈康宁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价值相当而又具有明显微创优势的治疗方法[1].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应充分认识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消除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3年3月以来共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3例.通过对患者实行整体、系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比较

    作者:雷晓峰;唐延先

    布比卡因是传统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主要来源于右旋R(+)型镜像体,而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是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都只有单一对映结构左旋S(-)型镜像体,其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远低于布比卡因,二者多用于局部浸润、周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麻醉[1,2].目前临床上少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报道.本研究参照国外的研究观察两者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效果.

  • 奇异变形杆菌所致的集体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世伟;唐志贵;周世明;周宗俞;杨万霞;张艳皎

    2005年7月26日,在重庆西部地区某饭店有410人参加婚宴,26~27日我院收治了参加婚宴后引起腹泻的53例患者.我们按照突发性、集体性腹泻应急预案处理,对53例患者做了微生物病原学、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