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及Prox-1临床意义初探

    作者:李兰双;胡丽娜

    目的 建立小鼠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模型,初步探讨Prox-1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宫颈癌U27瘤株的单细胞悬液注入小鼠左爪垫,观察成瘤率、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应用HE染色及CK免疫组化检测各级淋巴结中有无肿瘤转移;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3和Pmx-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爪垫种植后成瘤率100%;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接种时间显著相关;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Prox-1 mRNA和蛋白在远处淋巴结转移组[(0.000 173±0.000 085),(0.108 7±0.049 9)]明显高于前哨淋巴结转移组[(0.000 058±0.000 022),(0.012 0±0.005 7)]及无淋巴结转移组[(0.000027±0.000 010),(0.003 8±0.001 4)],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R-3的mRNA和蛋白在前哨淋巴结组分别为(0.000 147±0.000 066)和(0.123 6±0.054 8),与远处淋巴结转移组[(0.000 224±0.000 100),(0.160 7±0.075 3)]及无淋巴结转移组[(0.000 134±0.000044),(0.082 4±0.043 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鼠爪垫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模型;Prox-1是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及抗肿瘤淋巴转移的敏感指标.

  • 结核抗原特异性CD4+中央型记忆T细胞的检测及分布特性研究

    作者:牛翰婕;程小星;王心静;曹志红;董梅;佟爱华

    目的 比较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阳性健康人记忆T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性.方法 取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静脉血,Ficol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取PBMCs.采用卡介苗刺激后,通过CD4、CD154、CCR7、CD45RA 4种抗体共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核抗原特异性CD4+记忆T细胞.结果 以CIM+CD154+双阳性区设门,研究结核抗原特异性CD4+记忆T细胞,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CD4+CD154+CD45RA-CCR7+中央型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显著降低(P<0.05),CD4+CD154+CD45RA+CCR7+初始T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CD4+中央型记忆T淋巴细胞亚群的产生存在异常,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和结核病发病密切相关.

  • 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早期表达及与衣原体复制的关系

    作者:张效云;程建贞;高丽芬;张颖骞;钟光明

    目的 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表达及与衣原体复制的关系.方法 12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4 000包涵体形成单位(IFU)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对照组则给予等量蔗糖磷酸盐缓冲液(SPG),分别在感染后0、1、1.5、2、3、4、8、12 d处死小鼠,用免疫荧光检测(IFA)衣原体在肺组织中的生长情况,通过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IL-17表达.24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用160、800、4 000 IFU 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于感染后第2天测定肺组织中衣原体生长及IL-17表达.16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用4 000 IFU 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实验组肌肉注射利福平和氯霉素,对照组则给予等量PBS,于感染后第2天测定肺组织中衣原体生长及IL-17表达.结果 MoPn感染后第1天,肺组织有衣原体生长,于感染后第8天达高峰.感染后第2天,IL-17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达峰值,并很快下降.仅剂量为4 000 IFU MoPn感染小鼠2 d后,肺组织中同时有衣原体生长和IL-17的表达.经抗生素处理后衣原体生长被抑制,同时也检测不到IL-17的表达.结论 IL-17在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其表达情况与衣原体感染剂量和早期复制有关.

  • 牛磺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枯否细胞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作者:黄庆勇;孙科;欧志兵;陈蓁臻;龚建平;刘川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枯否细胞(KCs)P38MAPK的影响以及对分泌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对照(SO)组、SAP组、SAP+Taut(牛磺酸)组.SAP模型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造模前SAP+Taur组分别于24、12 h从尾静脉内注入牛磺酸(3 mmol/L,0.1 ml/100 g).假手术或造模后分别于12、24 h处死动物,检测其血清中AST、ALT、AMS含量;分离K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活化情况,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KCs中NF-κB DNA的表达,并用ELISA法检测KCs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中AST、ALT、AMS含量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1);而SAP+Taur组血清中AST、ALT、AMS含量与SAP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SAP组各时间点大鼠KCs中p38MAPK活性显著高于SO组(P<0.01),而且NF-κB的表达也明显高于SO组(P<0.01),KCs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O组(P<0.01),但SAP+Taut组大鼠KCs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SAP组.结论 牛磺酸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时KCs中p38MAPK的活化,减少NF-κB的表达,从而对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起抑制作用,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胰头动脉分布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姜文浩;赵玲辉

    目的 观察胰头动脉的分布及血液供应,并对胰头的血管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阐述.方法 24例成人尸体标本和4例儿童尸体标本采用甲醛固定、动脉乳胶灌注、ABS动脉铸型3种方法,22例临床血管造影检查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系统地对胰头动脉分布和血液供应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出现率为100%,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分支到十二指肠和胰头供应血液;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出现率为98%,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者占96%.供血范围与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基本一致.在走行过程中与胆总管之间有着螺旋盘绕关系;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出现率均为100%,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起点变异较大.血液供应至胰头下1/3部分和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论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血供丰富,且与胆总管螺旋盘绕,临床手术中应加以注意;胰十二指肠下前、后动脉单独或共干起源于空肠动脉应在其进入胰头前,于钩突的左缘处结扎,避免误扎空肠动脉.

  • 诱发电位监护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脂肪瘤

    作者:何安邦;钟东;晏怡;唐文渊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电位监护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例脊髓髓内脂肪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与结果作出评价.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分块次全或大部切除术,同时行硬膜减张、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全程进行诱发电位监护.3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1例出院时症状较术前略有好转.结论 MRI检查是目前诊断脊髓髓内脂肪瘤有效的影像学手段.为避免术中加重脊髓损伤而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张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分块次全或大部切除术.术中应用诱发电位监护有助于避免损伤肿瘤周围正常脊髓组织.

  • 腺病毒介导的新基因HA117对Jurkat细胞多药耐药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玉霞;金先庆;罗庆;郑改焕;于洁;戴碧涛;刘筱梅;徐酉华

    目的 研究新基因HA117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耐药性的影响,探讨新基因HA117多药耐药(muhidmg resistance,MDR)相关功能.方法 以携带HA11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HA117感染Jurkat细胞得到高表达HA117基因的细胞Jurkat/HA117,以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感染效率,RT-PCR检测感染前后实验细胞HA117基因表达,MTT检测比较高表达HA117基因前后Jurkat细胞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 新基因HA117可使Jurkat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性增强,转染AdS-HA117重组腺病毒的Jurkat细胞对VCR、ADM、Vp-16、DNR、MMC、CTX药物的药物耐受性均比未转染的Jurkat细胞增高,增高3~7倍(P<0.05,P<0.01),转染空载体组耐药性跟未转染的Jurkat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基因HA117可使Jurkat细胞的耐药功能增加,证实新基因HA117具有多药耐药功能.

  • CENP-Ⅰ表达下调对HEK293细胞生长及染色体分离的影响

    作者:袁泰先;蔡燕;彭乙华;翁亚光;施琼;刘子杰;刘斌;李素彦

    目的 构建CENP-Ⅰ特异性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观察抑制CENP-Ⅰ基因表达对HEK293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率的影响.方法 构建CENP-Ⅰ siRNA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将pGenesil-1空载体和pGene-sil-1/CENP-I-siRNA-1、pGenesil-1/CENP-Ⅰ-siRNA-2、pGenesil-1/CENP-Ⅰ-siRNA-3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导入人胚肾HEK293细胞.转染后24、48、72 h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和FQ-PCR检测HEK293细胞内CENP-Ⅰ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以确定干扰效果及佳干扰时间.MTT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Giemsa染色法计数细胞分裂指数,常规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 成功构建CENP-Ⅰ siRNA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具有干扰效果的质粒载体即pGenesil-1/CENP-Ⅰ-siRNA-3,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72 h后可使CENP-Ⅰ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调.CENP-Ⅰ表达降低的HEK293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G2/M期细胞增加,分裂期细胞比例增大.结论 RNA干扰有效地特异性抑制着丝粒特异性蛋白质CENP-Ⅰ的表达.CENP-Ⅰ的抑制可使人胚肾HEK293细胞生长减慢,增殖能力减弱,使细胞分裂期延长.

  • CYP3A22稳定表达HepG2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探针药物代谢活性鉴定

    作者:薛正楷;魏泓;商海涛;杨根庆;叶彬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Bama小型猪细胞色素CYP3A22的HepG2细胞株.方法 通过从Bama小型猪肝组织中提取tRNA、经RT-PCR得到Bama小型猪CYP3A22的基因.并将此基因克隆至亚克隆载体pMD18-T上得到重组质粒pMD-3A22;以测序确定的重组质粒pMD-3A22为模板,采用PCR扩增CYP3A22基因并在其3'添加组氨酸标签,扩增产物经BamH Ⅰ/Xho Ⅰ双酶切,将带有组氨酸标签的CYP3A22基因定向克隆至pcDNA3.1(+)中,测序表明,CYP3A2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正确构建;将测序正确的CYP3A22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至HepG2细胞,G418筛选10代,RT-PCR及Westernblot分析,并用探针药物硝苯地平对重组细胞进行进行活性鉴定.结果 与HepG2相比,HepG2-CYP3A22细胞株具有极显著的硝苯地平氧化活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CYP3A22的HepG2细胞株,可用于相关的药物代谢研究.

  •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作者:孙小敏;余加林;林丽华;林雅茵;邹志慧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密度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AHL)以及AHL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体外BF模型,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鉴定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AHL感应菌株根癌土壤杆菌(WCF47)分别检测其对铜绿假单胞菌AHL合成酶编码基因rhlI和lasI mRNA及AHL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ER检测,结果显示氨溴索3.75 mg/ml作用组基因lasI和rhlI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5).氨溴索1.875 mg/ml干预后,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氨溴索3.75 mg/ml作用后AH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氨溴索1.875 mg/ml作用后亦有减少(P<0.05).结论 氨溴索可以通过下调信号分子AHL合成酶编码基因以及AHL的表达来抑制BF.

  • 64层螺旋CT在肝内门腔分流模拟穿刺途径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王剑华;周庭永;吕发金;张琳;刘本菊;张本斯;张志伟

    目的 通过64层螺旋CT(64-MSCT)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Child-Pugh A、B分级组患者门静脉右支1、2 cm处与肝中静脉、肝右静脉1、2、3 cm间模拟穿刺途径进行测量.方法 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被检查组共40例;肝硬化组符合纳入标准14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在GE 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 正常组与肝硬化Child-Push A、B分级组φMHV1、φRHV1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肝右静脉1~2 cm处及肝中静脉1~2 cm处直径较肝硬化Child-Pugh A、B分级组减小迅速.正常组与肝硬化Child-Pugh A、B分级组模拟穿刺途径距离DMHV2-RPV1、DMHV3-RPV1、DMHV3-RPV2、DRHV1-RPV1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是准确测量活体功能状态下肝内血管的有效方法.肝内门腔分流术模拟穿刺途径的研究有助于选择适当长度和类型的支架.

  • 野马追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陈万一;秦剑;何海霞;李卿;王柯静;周远大

    目的 探讨野马追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降脂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药物(辛伐他汀片)对照组,野马追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灌服高脂乳剂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60 d,观察野马追总黄酮对大鼠血脂水平,游离胆同醇(FCH)、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卵磷脂胆同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以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野马追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LCAT、LPL和HL活性;RT-PCR实验显示高脂模型大鼠肝脏LDLR mR-NA表达降低,野马追总黄酮能显著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DLR mRNA水平.结论 野马追总黄酮可能通过促进外周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向肝脏转运,激活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促进肝脏LDLR mRNA的表达来调节脂质代谢紊乱.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扩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徐伦山;周椿;许民辉;陈广鑫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HICH)术后血肿扩大可能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防止血肿扩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发病后24 h内手术治疗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血肿扩大10例,分析术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收缩压水平、潜在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肝脏疾病、脑卒中病史、抗高血压药物治疗、HICH发生至开始手术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术中止血效果验证等.结果 在血肿扩大组中有几种倾向:年轻化,肝脏疾病者,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短,以及止血不彻底,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止血效果确认可预防术后血肿扩大.结论 术中止血效果确认未能彻底止血者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扩大的预测因素,必须尽力做到术中止血.

  • 兔角膜缘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苏敏;郑琳;许庭良;李红;胡蓉;黄悦

    目的 探讨兔角膜缘干细胞(1imbal stem cells,LSCs)的形态学特征、数量及分布.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兔30只,体质量2.0~2.5 kg,雌雄不分,取双侧眼球,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p63染色显示角膜缘一般特征及LSCs的分布,并用BioMias图像分析软件对LSCs进行计数.另外取3只兔眼角膜缘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角膜缘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层数较多,基底层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着色较深.LSCs(p63阳性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在角膜缘浅层及角膜边缘有少量分布,在角膜中央上皮未见LSCs出现.②透射电镜观察LSCs核较大,形状不规则,核内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散在分布,未凝集成块.细胞质少,含较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其他细胞器少,细胞间可见较多的缝隙连接.③图像分析显示高倍镜视野下角膜缘上皮LSCs数量为(35.25±8.93)个.结论 ①LSCs具有原始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与其他干细胞形态相似.②LSCs主要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在角膜缘浅层上皮及角膜边缘上皮内也有少量LSCs存在,在中央角膜上皮未见LSCs分布.

  • 下颌骨不同角度牵张成骨术矫正颜面不对称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文煦;王涛;高翔;宋锦璘;邓锋

    目的 使用不同角度的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矫正颜面不对称畸形.方法 3名颜面不对称患者,均以不同角度行患侧下颌骨截骨术及牵张器植入术,平均牵张时间加d.牵张后,其中1名患者在牵张新骨上植入MEDPOR假体及行颏成形术,1名患者行后续正颌手术,第3名患者行后续正畸治疗.结果 3名患者术后右上颌骨自动发生"旋转式生长"并配合正畸治疗,关闭牵张成骨形成的后牙开<牙合>.1名患者行假体植入后,患侧颜面丰满度得到进一步改善,1名患者正颌手术后侧面型恢复正常,1名患者牵张成骨治疗后患侧下颌升支明显增长,偏面畸形得到矫正.结论 不同角度牵张成骨能够按术前设计延长下颌骨的相应部位,从而矫正不同类型的偏面畸形.颌面部其余方向(矢状方向)上的畸形应在不对称畸形矫正完成后,再行矫正.

  • 3,6-二羟基黄酮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作者:常徽;糜漫天;顾艳艳;袁家林;凌文华;林辉

    目的 观察3,6-二羟基黄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雌激素受体阳性ER+)、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ER-)、直肠癌细胞株LoVo、DLD-1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3,6-二羟基黄酮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DAPI染色观察3,6-二羟基黄酮对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增殖检测结果表明,3,6-二羟基黄酮对于MCF-7、MDA-MB-231、LoVo、DLD-1和PC3细胞增殖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48 h IC50值分别为16.1、15.7、29.8、12.8和17.8μmol/L;细胞形态观察和凋亡检测结果表明,10 μmol/L的3,6-二羟基黄酮作用24 h,5种肿瘤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大量细胞表现出凋亡或死亡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3,6-二羟基黄酮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 卵巢恶性间叶瘤1例

    作者:郭景涛;陆毅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发现盆腔包块且渐进性增大4年,腹痛、腹胀3个月.16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及左附件切除术.查体:下腹部可及一约8 cm×9 cm大小肿物,界清,质韧,有压痛,活动差.血清学检查:AFP 400μg/L.MRI平扫:膀胱与直肠间有一边界尚清、大小约8.4 cm×8.6 cm×9.7 cm、不均质肿块,主体呈等T1、长T2软组织信号,夹杂灶性脂肪、钙化和液性信号,周缘环绕薄层长T1、短T2信号,膀胱、直肠受压,子宫缺如,未见正常卵巢影.

  • 垂体瘤伴钙化1例

    作者:文传志;赖召攀;高伯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44岁,因"间断性左眼视物模糊4个月"入院.查体:右眼0.9,左眼0.6.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视野检查:双眼视野颞侧偏盲.头颅CT示:鞍区可见一略高密度结节影,肿瘤包膜见浅弧形钙化(图1A).头颅MRI增强提示:鞍区可见一等T1等T2圆形异常信号影,可见环状增强(图1B).激素检查:生长激素(GH)1.98 ng/ml,血促黄体生成素(LH)5.36 mIU/ml,血促卵泡素(FSH)6.22 mIU/ml,血泌乳素(PRL)9.98 mIU/ml,血雌二醇(E2)15.92 pg/ml,血孕酮(P)0.17 ng/ml,血睾酮(T)1.56 ng/ml,游离甲状腺素(FT4)11.51 pmol/L,甲状腺素(T4)55.75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3.75 p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26 nmol/L.术前诊断考虑"鞍区脑膜瘤".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经颅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暗红色,与周围黏连重.

    关键词: 垂体瘤 钙化
  • 微创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10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文阁;李文军;朱文强;燕子安;那昕

    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创颅内血肿软管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102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 重庆市某社区688例儿童血清钙、铁、锌、铜、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树琳;伍卫兵;邓明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深受父母关注.除了主要的营养物质外,矿物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对重庆市某社区688例6个月至6岁的婴幼儿血清铁、锌、钙、铜及铅含量进行了测查,报告如下.

    关键词: 矿物质 儿童营养
  • 氯诺昔康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腹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尹扬光;史忠;唐永岗;刘波;周坤;陈国柱;曾莉

    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病症,临床治疗常以毒麻镇痛药物为主,辅以解痉止痛药物,但其疗效不够理想,疼痛容易再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 [1].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疼痛的性质及其发生机制,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联合新型解痉止痛药物间苯三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腹痛,与传统方案进行对比,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

    作者:王海连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易造成血压波动,是心脑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监测本科2008年1-12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特点,以指导临床个体化降压治疗.

  • 不同融合方法在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中的比较

    作者:张福聪;艾江平;余德涛

    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是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常用的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其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我们采用腰椎后路固定后椎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化脓性角膜炎24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皎皎;赵敏;李鸿;李科

    目的 分析化脓性角膜炎病因、病原、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科住院治疗、诊断明确的241例化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是主要的危险因素(39.4%),病原检出阳性率为46.7%,其中细菌占30.2%,真菌占12.3%,混合感染4.2%.在前房积脓和角膜穿孔的病例中,检出的病原以真菌居多,病灶直径>6 mm或前房积脓>1 mm的病例预后差.246眼中手术治疗66眼,非手术治疗148眼,眼球摘除术32眼,出院时治愈151眼.结论 化脓性角膜炎是危害极大的致盲性眼病,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其预后与临床体征及病原种类有关,及早诊治和手术干预仍是挽救眼球的有力措施.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微泵法在癫痫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术中的应用

    作者:欧珊;刘国栋;周乐顺;刘合年;冉茂荣;林露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微泵法在癫痫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术中对外伤性癫痫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术中脑电描记的影响.方法 40例拟行癫痫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术的外伤性癫痫患者,诱导插管后以"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微泵法维持麻醉,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持续注药速度或间断推注.监测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变化;打开硬脑膜和癫痫病灶切除后2次进行皮层电极检查;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患者术中、术后反应.结果 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ST-T无明显改变,无一例出现心律失常,停药后呼吸及意识恢复快,拔除气管导管后无恶心呕吐、嗜睡及复发性呼吸抑制,无术中知晓.切开硬脑膜后,皮层电极监测显示未出现脑电活动受抑,棘尖波出现部位与术前诊断描记部位完全一致,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棘波活动异常增加或受抑现象,第2次皮层脑电描记棘波消失或基本正常,术后第2日复查脑电图均无癫痫波出现,3 d内无癫痫早期发作.结论 "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微泵法在癫痫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术中脑电描记的影响小,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全凭静脉麻醉配方.

  • 大肠镜单人操作法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泊;白杨

    大肠癌将超过胃癌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胃肠道肿瘤 [1].早期诊治可以明显改善大肠癌的预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但是,早期大肠癌和患有癌前病变的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如何将这些患者筛查出来并发现病灶及时处理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消化内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飞速发展,如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整片黏膜下切除术等,已经使消化内镜在早期大肠癌诊治方面开辟了新的里程.

  • 食管高级别瘤变的内镜早期诊断和干预

    作者:张澍田

    食管癌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食管癌被分为食管鳞癌和腺癌.食管鳞癌主要出现于发展中国家,发病与吸烟、饮酒、环境和基因等因素有关.食管腺癌主要发生于发达国家,其发病与胃食管反流及Barrett's食管有关 [1].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国家.每年全世界新增加的30万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发生在中国,且多为食管鳞癌,发病原因与营养缺乏及食用淹浸蔬菜有关 [2].食管鳞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通常不表现症状,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预后极差,手术切除的治愈率只有10%~20%,而术前或术后放疗只能协助控制局部症状,不能提高生存率 [3-5].这种状况近30年来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 消化内镜诊疗现状及趋势

    作者:李兆申;王伟

    消化内镜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从单纯诊断的初级阶段进入融合诊断、治疗于一体的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的新器械和新技术使得内镜医师能够对多种消化系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1],丰富的内容和崭新的理念已使消化内镜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而蓬勃发展.现就目前消化内镜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关键词: 消化内镜 诊断 治疗
  • 关于数字的用法

    作者:

    关键词: 数字
  • 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作者:武育卫;彭贵勇;龙庆林;陈磊;李向红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 129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3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90例行外科手术.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浸润深度.结果 高频超声内镜显示上皮内癌30例,黏膜上皮层增厚,黏膜肌层形态规则;黏膜肌层癌42例,3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两层界限不清楚,黏膜下层形态规则,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黏膜下层部分稍增厚,形态规则;黏膜下癌57例,黏膜下层形态改变,变细8例,增粗6例,扭曲5例,不规则10例,部分中断12例,与黏膜肌层分界不清楚16例,固有肌层形态规则.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8例,黏膜下癌51例.高频超声内镜判断黏膜内癌特异性为92.2%(47/51),敏感性为87.2%(68/78),黏膜下癌特异性为87.2%(68/78),敏感性为92.2%(47/51),其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准确性为89.1%(115/129).结论 高频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扁平癌前期病变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芸诗;姚礼庆;周平红;陈世耀;徐美东;马丽黎;王萍;王红美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扁平癌前期病变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术的35例术前活检病理证实结直肠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患者资料,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21例,黏膜内癌1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3~87(62±12)岁.低位直肠(据肛缘7 cm以下)病变14例,中高位直肠7例,乙状结肠4例,肝区病变5例和盲升结肠病变5例.病灶直径2.0~8.5(2.4±2.3)cm.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5~114(中位数38)min,出血量5~400(中位数32)ml.其中术中穿孔3例,术中出血7例,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通过保守治疗好转.35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3~23(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ESD治疗较大的、扁平的结直肠癌前期病变和黏膜内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分析

    作者:项平;周鋆;方颖;季大年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及与非老年患者的差异.方法 收集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34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8.54±7.16)岁;非老年组281例,男性150例,女性131例,年龄(42.38±10.88)岁.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泻、腹痛和便血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情轻度患者占60.3%,较非老年组多(P<0.05).内镜下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以直肠、直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上老年组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但异型增生发生率较高,应加以重视.

  • Barrett食管上皮的微细结构及意义

    作者:赵晶京;房殿春;肖桃元;彭责勇;章容;徐承平;于冬梅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Barrett食管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内镜下诊断Barrett食管,在食管下段行内镜下黏膜活检,标本分别经福尔马林、戊二醛固定,对经内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伴肠上皮化生的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Barrett食管上皮超微结构显示兼有鳞状上皮和腺上皮的结构特征,并多见一种形态特征介于黏液细胞和杯状细胞之间的"中间体"细胞.结论 Barrett食管上皮超微结构提示Barrett上皮可能起源于食管的多能干细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治疗大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8例临床应用

    作者:刘恩德;张亚历;周丹;万田谟;陈村龙;潘德寿;张振书;智发朝;周殿元;姜泊

    目的 研究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troflex endoscopic Inucosal resection,REMR)对大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直径大于3.0 cm,肿瘤下缘距肛缘齿状线小于2 cm,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18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应用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MR)进行肿瘤切除,术后3~24个月行内镜随访确认有无残留,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证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 接受REMR治疗的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6.4 min,其中16例经首次或再次R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肛门功能完好,保肛治愈率为88.9%,术后病理报告浸润癌(SM癌)再追加外科根治手术者1例(5.6%);因病变残留转外科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者1例(5.6%).并发症:本组18例术中平均出血20 ml,大出血160 ml,均无需输血治疗,无穿孔发生,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接近齿状线的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并可完美保全肛门功能.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Barrett食管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黄锦;杨云生;韦立新;卢忠生;王淑芳;孙刚;彭丽华;令狐恩强;郭明洲

    目的 观察Barrett食管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的形态学特征,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普通胃镜检查疑诊Barrett食管的患者,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对可疑或病变部位进行共聚焦内镜扫描,检查后即刻进行预测组织学诊断,即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后对扫描部位黏膜活检,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入选的23例患者的73个部位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扫描,结果显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6.4%,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93.1%,诊断符合率为95.9%.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快速准确的诊断Barrett食管.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贵勇;武育卫;龙庆林;陈磊;赵京晶;周倩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等病变行ESD治疗.于病灶边缘2 mm处用氩气刀标记切除范围,于病灶及周围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使病变与固有肌层相分离;沿标记线外侧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21例病灶,大直径均大于2 cm,病灶大者直径5 cm.8例早期食管黏膜内癌,5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及8例食管平滑肌瘤经ESD-次性完全切除.ESD手术时间30~18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止血;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发生;1例早期食管癌术中发生穿孔(4.76%),经内镜金属夹封闭、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及色素内镜的指导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内癌、癌前病变及黏膜肌层的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