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伴抑郁症状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BDNF表达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曾妍;杨健;况利

    目的 研究抗抑郁治疗前后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合并抑郁患者的血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附二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CHC患者共46例,其中CHC合并抑郁患者23例,随机给予抗病毒加抗抑郁剂治疗或单纯抗病毒治疗,CHC未伴抑郁患者25例给予单纯抗病毒治疗,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健康就读学生、附一院进修生及职工共30例做正常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ELISA法测定其BDNF水平,肝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atients of liver disease,QOL-L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和抑郁程度,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CHC合并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后QOL-LD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副作用和总量表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②HAMD量表、QOL-LD量表与血清BDN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63,P<0.05;r=-0.704,P<0.05);③治疗后抗抑郁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升高(t=- 10.582,P<0.01),未抗抑郁治疗组和单纯CHC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BDNF水平会随着抑郁症状改善上升,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HCV 抑郁 生存质量 BDNF
  • 锁孔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103例

    作者:于春泳;薛洪利;许在华;梁国标;魏学忠

    目的 探讨锁孔择期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103例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全部经DSA或CTA确诊,出血2周后行眉弓上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术后1周内复查头部CTA,3~6个月随访头部DSA或CTA.结果 103例全部夹闭,其中3例术后发生了较严重的血管痉挛,造成脑梗死,2例经过积极治疗后恢复,1例死亡.治愈率99.03%(102/103),死亡率0.97%(1/103).术后1周内头部CTA显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夹固定良好.42例于术后3~6个月复查CTA或DSA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锁孔手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择期进行手术、精确的解剖与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17功能失衡影响血管钙化因子BMP-2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丹燕;甘华;沈清;杜晓刚;汤为学;杨孟雪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 17细胞功能是否发生失衡及其对血管钙化因子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MHD组)、30例尿毒症未并发心血管疾病且未透析患者(WH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将MHD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血管疾病(MHD1,n=36)和未并发心血管疾病(MHD2,n=30).流式细胞术测单个核细胞中Treg和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Foxp3和ROR-γt mRNA表达,ELISA测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7、IL-10和血管钙化因子BMP-2水平.结果 与健康者相比,尿毒症患者出现Treg/Th17细胞功能失衡和BMP-2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Treg和Th17细胞比例、Foxp3和ROR-γt表达、IL-17和BMP-2水平均增高(P<0.05),而IL-10水平减低(P<0.05),这一失衡亦表现在WHD与MHD组、MHD1与MHD2组间.透析者IL-17、BMP-2水平均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而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其中BMP-2与IL-17、IL-10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17细胞失衡使微炎症因子分泌异常,进而加剧血管钙化,导致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生.

  • RPS14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UTZ-8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罗静;蒋文;刘林;王利

    目的 构建携带人RPS14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产毒的细胞,并观察其在人MDS细胞株MUTZ-8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反转录方法,获得目的基因RPS14;将目的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质粒pGC-FU Vector,构建含有RPS1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 RPS14,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将成功构建的质粒pGC-FU RPS14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Helper 1.0、pHelper 2.0共转染293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滴度,并将获得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 RPS14转染人MDS细胞株MUTZ-8,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靶细胞内RPS14 mRNA的表达.结果 含有RPS1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且测定的病毒滴度为2.0×109 TU/ml.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为68.41%,RT-PCR检测到转染后RPS14 mRNA在靶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结论 构建了携带人RPS1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MUTZ-8细胞株后能够稳定表达RPS14基因.

  • 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宗华;彭李;王仙园;孙激;陈陵;任辉

    目的 调查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疼痛、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障碍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重庆市3所三甲医院的289例创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2.46%.289例患者中有分离症状的60例(20.76%),有焦虑或警觉性增高症状的137例(47.40%),有回避症状的45例(15.57%),有创伤再体验症状的67例(23.18%);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ASD(P <0.05).②斯坦福急性应激障碍量表总分与疼痛评分、神经质评分呈正相关(r =0.532 2、0.445 1,P<0.05),与内外向、主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40 2、-0.659 1、-0.4097,P<0.01,0.05).③ASD阳性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人格问卷N量表及消极应对因子上得分高于ASD阴性组(P<0.05,P<0.01);而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及E量表上的得分低于ASD阴性组(P<0.01).结论 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症状较明显,疼痛感受强、偏内向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是影响ASD发生的重要因素.

  • 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对细胞波形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调控的实验研究

    作者:雷舜;陈炜;宋富强;王嘉丽;饶贤才;黎庶;胡晓梅

    目的 研究Ⅱ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 2,DV2)感染ECV304细胞后,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及丝氨酸第71位点( Ser71)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使用DV2感染ECV304细胞,以Western blot检测病毒进入和复制期不同时相点细胞波形蛋白的表达和Ser71磷酸化水平.结果 DV2感染的ECV304细胞中波形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波形蛋白Ser7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DV2在进入ECV304细胞第30分钟时波形蛋白Ser7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达到对照组的176.3% (P<0.01);而在感染后第8小时,Ser71位点磷酸化水平再次显著增高,达到对照组的333.2%(P<0.01),感染后第12小时降低至对照组的203.5% (P <0.05).结论 波形蛋白Ser7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变化与DV2在ECV304细胞中的感染与复制周期密切相关.

  • 不同年龄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锥度的显微CT研究

    作者:李向杰;刘娜;朱立强;周霞;刘宁;叶丽君;邓蔓菁

    目的 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micro-CT,M-CT)三维重建后研究不同年龄组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初始锥度.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牙根完整,未进行过牙髓治疗的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58颗,分为13~25岁、26 ~45岁和46~60岁组,采用Micro-CT扫描重建.再将每颗牙根平均分为3段,包括根颈、根中和根尖,通过Mimics10.01软件测量根管的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管径,分别计算根管3段近远中向和颊舌向根管锥度.结果 颊舌向3段根管锥度的13 ~25岁组与26 ~45岁组有统计学差异,13~25岁组与46~60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6 ~45岁与46~60岁组3段锥度只有根中段有差异(P<0.05);近远中向3段锥度的13~25岁组与46~60岁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6~45岁与46~60岁组仅根颈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13~25岁与26~45岁组只有根尖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中,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根管原始锥度;可指导临床根管预备器械的选择.

  • CFH基因rs1061170多态性与重庆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娟;杨成明;曾春雨;陈鹏;陈彩宇;张小群

    目的 探讨CFH基因rs106117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重庆汉族地区人群中243例,其中冠心病组175例和对照组68例,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法检测2组CFH基因rs1061170多态位点基因型,分析CFH基因的频率分布及比较不同基因型各亚组间临床代谢参数.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CFH基因rs1061107中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4%、12.6%、0和94.1%、5.9%、0.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不显著(x2 =2.293,OR =2.301,95% CI为0.762 - 6.943,P>0.05),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85.3%,对照组为97.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x2 =2.164,OR =2.213,95% CI=0.748 -6.546,P>0.05).冠心病组中TC基因人群的SBP、DBP、BUN、Cr明显高于TT基因人群(P<0.05).结论 CFH基因rs1061170多态性与重庆地区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研究

    作者:张晔;邱明国;谢兵;陈翰;张佳佳;张钰;张静娜;桑林琼;王莉;李敏;王健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0名正常自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并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分离出每例受试者的脑默认网络,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结果 PTSD患者的脑默认网络左侧前内侧额叶和后扣带回区域功能连接度下降,而楔前叶区域功能连接显著增强.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PTSD患者的脑默认网络连接发生改变,这为PTSD患者影像学诊断提供了一个灵敏的生物信号特征.

  • 人乳腺癌MCF-7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莫志强;涂刚;罗浩军;李振华;杨光伦

    目的 构建人乳腺癌细胞MCF-7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细胞模型,并鉴定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高浓度短时间4-羟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OHT)冲击法,诱导人乳腺癌MCF-7/TAM耐药细胞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药物毒性实验、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IK和Caspase-7的检测,评价MCF-7/TAM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结果 成功构建MCF-7/TAM耐药细胞株,其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13.88±2.93)(P<0.05).与其母细胞相比,MCF-7/TAM耐药细胞株不仅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生长增殖能力增强(P<0.05),细胞倍增时间缩短(P<0.05),而且对OHT介导的毒性效应有较强的抵抗能力(P<0.05),OHT不能促进MCF-7/TAM耐药细胞内BIK和Caspase-7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通过高浓度短时间OHT冲击法诱导的MCF-7/TAM耐药细胞株对TAM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 某军校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一新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

    作者:张佳佳;彭李;李敏

    目的 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对重庆某军校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共144名,再从中选取愿意参加本实验的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各27名,其进行自主神经反应(心率、皮电、皮温、指端血容振幅)特点的实验研究.结果 ①静息状态下,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自主神经反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悲伤情绪诱导下,心理弹性高分组在皮电上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t=-2.077,P=0.043).③悲伤情绪诱导后,心理弹性高分组和心理弹性低分组的各个指标的恢复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理弹性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的自主神经活动模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 不同病因咳嗽患者的咳嗽敏感性测定

    作者:张巧;马千里;龙舟;黄赞胜;唐咸军;吴颖;王长征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咳嗽患者对辣椒素刺激的咳嗽敏感性,探讨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在咳嗽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科2010年2~9月门诊确诊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bility asthma,CVA)和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gurgitation cough,GERC)、感冒后咳嗽、职业性刺激性咳嗽和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相关性咳嗽患者169例,以无咳嗽症状的健康人38例作对照,进行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检测,统计并比较确诊的不同病因咳嗽的咳嗽激发试验的定性(阳性率)及定量(log C2和log C5)指标差异.结果 确诊的不同病因的咳嗽共148例.正常对照组有近半数的患者(47.4%,18/38)咳嗽激发呈阳性.不同病因咳嗽组的阳性率以GERC组高,GERC组和感冒后咳嗽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辣椒素刺激的咳嗽阈值(C5)测定结果为GERC组低(1.61±0.25).GERC组和感冒后咳嗽组的LogC5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UACS、职业性刺激、ACEI相关性咳嗽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病因咳嗽组与正常对照组的C2值比较结果与C5值完全相似.从Log C5值的95%置信区间数值看,正常对照组与GERC组、感冒后咳嗽组间没有相互重叠,与CVA组有部分重叠,与UACS组、职业性刺激组、ACEI相关性咳嗽组之间则重叠较多.结论 不同病因咳嗽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于明确咳嗽的病因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转录因子Sp1在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基因转录中的作用

    作者:梁自文;吴惠玲;罗敏;杨宗城;陈建;陈渝;罗勤

    目的 明确转录因子Sp1在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i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EOLA1)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定点突变EOLA1基因核心启动子- 734~- 666序列中推断的Sp1结合位点,观察启动子活性变化;进行凝胶电泳迁移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Sp1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发生相互作用.结果 突变Sp1结合位点后,核心启动子的活性(0.12±0.01)较野生启动子(2.51±0.98)显著下降(P<0.05),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了SP1与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结论 转录因子Sp1调控了EOLA1基因的基础转录.

  • MRI诊断丘脑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1例

    作者:牟忠亮;康厚艺;罗清雅;张伟国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头昏、右侧肢体无力1周”入我院.近1周出现右下肢无力,头昏、痛,呈胀痛,无眩晕、恶心、呕吐,3d前出现行走跛行步态.体征:伸舌左偏,右侧下肢远端肌力Ⅳ+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左侧丘脑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囊内见多发分隔,病变境界清楚,边缘尚光滑,大小约5.5 cm ×4.9 cm×4.2 cm,左侧基底节区轻度水肿,左侧侧脑室及三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信号特点: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像呈等高信号,DWI示囊壁为等高信号,囊液为低信号,其内见零星点状高信号显示.

  •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天刚;孟庆军;朱海彬;高瞻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导致不必要的输尿管及肾组织切除.因诊断较为困难,既往均采用开放手术.近年随着术前诊断水平提高,腹腔镜切除进入临床应用[1].我们2000年9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输尿管息肉14例,现报告如下.

  • 股腘动脉置管溶栓致股深动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刘彦春;杨植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主因间歇性跛行2个月,加重伴静息痛10 d,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体温36.8℃,心率80/min,呼吸18/min,血压140/80 mmHg.左小腿及左足皮温低,变温带位于膝关节下方,足背皮色暗红,第1足趾皮色发黑.左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左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各足趾活动无明显障碍.右下肢未见明显异常.血管CTA诊断: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左股浅动脉闭塞.患者于4月18日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左股腘动脉置管溶栓术.术中行右侧股动脉穿刺,造影显示左股浅动脉、腘动脉血栓形成,遂留置20 cm长的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输注英夫利西单抗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作者:钟丽;万萍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是一种特异性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它可以抑制体内TNF-a的产生,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延缓关节结构的破坏[1],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初次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患者发生过过敏性休克[2].但我科近收治1例患者在第7次输注英夫利西的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经过积极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现将该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诊治体会

    作者:陈恒屹;曹国强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教师.以“咳嗽、咳痰、气促半年余,加重20余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鼻窦炎病史多年.自2010年6月以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咯黄绿色脓性痰液,每天约数十毫升至300 ml不等.并伴有逐渐加重的劳力性气促和喘息,偶有低热.曾于2010年6月16日到某“三甲医院”就诊,先后行胸部HRCT及痰培养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予以多种强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以及祛痰、平喘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2010年8月11日发现双肺散在小结节影,于某“三甲医院”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月余,抗结核方案为HREZ,但症状仍无改善.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作者:朱珊;陶兆武;赵苏

    目前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指南推荐大剂量吸入激素或者加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long acting beta agonist,LABA).但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有一个相对平坦的剂量-反应曲线,所以加倍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对个体患者而言改善不大[1].而LABA存在一些不常见但致命的副作用,且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噻托溴铵是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通过对抗胆碱能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而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肺功能[2],但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报道尚不多见.本试验拟通过对比噻托溴铵联合中等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及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噻托溴铵的治疗作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 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

    作者:游波;许月明;陈虎平;冯春森

    休克患者常表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若休克不能及时纠正,脏器缺血缺氧损伤持续加重,将导致难逆性脏器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临床救治的困难.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被认为抗休克治疗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各自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要点不一样,针对难治性休克患者,单剂量大剂量常疗效差、副作用明显.本研究对休克患者早期联合应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并未发现去甲肾上腺素的脏器损害,为临床危重患者抗休克治疗提供参考.

  • 后巩膜切开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超声乳化继发性脉络膜脱离15例

    作者:黄旭;禢中宁;唐寅

    我国是青光眼大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为0.8%~2.1%[1],随着近20年国内青光眼社区筛查及早期诊断技术的普及,这类患者接受抗青光眼手术的比例逐年提高,但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的治疗问题正日益成为眼科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其切口小、恢复快而且有效避开滤过泡等优点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术式.我院在开展此类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15例出现脉络膜脱离,通过后巩膜切开引流脉络膜上腔积液后完全复位,获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情况及处理报告如下.

  • 对角膜移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春麟;刘学勤;汪学军

    角膜移植手术是以健康的供体角膜植片替换病变的角膜组织,从而希望在结构上恢复患眼的角膜完整性、或在功能上恢复患眼的角膜透明性、或在症状上降低患眼局部病灶所带来的潜在威胁[1].角膜移植术患者的患眼角膜功能严重受损,视力往往严重下降,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对手术本身的恐惧,再加上对未知预后的恐惧,害怕失去光明,更加重了其焦虑的程度,从而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我们从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对我科100例角膜移植患者进行了护理心理干预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头面部爆炸伤颜面修复序列化治疗体会

    作者:李晓东;杨建民;王鹏

    头面部是人体的重要暴露部位,容易受到损伤,爆炸伤常会导致头面部广泛而严重的软组织损(挫)伤,爆炸发生时,煤尘、矿渣、铁屑等多种异物在强大外力作用下常进入皮肤导致外伤性文身及其他复合伤.在头面部爆炸伤的报道中,致伤因素主要有爆炸冲击波、破片、化学烧伤等[1].以往对于头面部爆炸伤的治疗着重于修复受损创面,常常忽略患者头面部损伤康复后颜面美观问题,易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自2009年10月以来,我科共收治头面部爆炸伤患者11例,针对该类问题采用“序列化”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盐酸右美托咪啶用于围术期镇静及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山

    盐酸右美托咪啶( dexmedetomidine,DEX)是一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激动剂,与可乐定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特异性等优点,受体选择性(α2∶α1)为1 620∶1,可乐定为220∶1,DEX的活性强于可乐定[1],其分布半衰期约5min,清除半衰期约2h.DEX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抗焦虑和止痛作用,无呼吸抑制,且具有抗交感作用,可为全麻气管内插管提供良好的镇静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近在麻醉界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剂量DEX围插管期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PTEN、p38MAPK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辛艳超;刘献志;刘新;翟广;徐滨;张风江;杨斌

    目的 初探PTEN和p38MAKP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低级别胶质瘤(Ⅰ和Ⅱ级)和21例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PTEN和p38MAK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和p38MAKP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不同,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PTEN表达均逐渐减弱[Ⅰ级77.27% (17/22);Ⅱ级66.67%( 14/21);Ⅲ级46.15% (6/13);Ⅳ级37.50%( 3/8)],而p38MAKP表达均逐渐增强[Ⅰ级22.73% (5/22);Ⅱ级39.10% (8/21);Ⅲ级53.85% (7/13);ⅠV级75.00% (6/8)],低级别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1,P<0.05).结论 PTEN和p38MAKP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检测二者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 65例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李成建;王书豹;李小旭;魏新亭

    目的 探讨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诊疗、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病理诊断为小脑星形细胞瘤年龄18岁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手术全切60例,次全切5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共济失调15例(23.1%),脑积水6例(9.2%),小脑缄默5例(7.7%),无菌性脑炎4例(6.2%).假性脑膜膨出3例(4.6%),声音嘶哑2例(3.1%);随访8个月至10年,失访4例,仍有共济失调者6例(9.2%),小脑缄默2例(3.1%),声音嘶哑者1例(1.5%),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3年复发死亡.结论 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者通过显微外科治疗可获长期生存,高级别者少见.

  • 血清PA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

    作者:黄学梅;卢萍;何萌;易玲;甘霖;吴立翔;刘预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含量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A,分别对70例体检健康者、71例良性疾病患者、75例有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10 d时的血清进行PA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清PA( 166.1±68.3) mg/L,显著低于良性疾病组(232.0±41.4) mg/L、正常组(263.1±44.0)mg/L和青年组(264.4±39.6) mg/L(P <0.01);正常组、青年组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恶性肿瘤组术后3d的血清PA(1 10.7±62.9) mg/L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10 d(P<0.01),术后10 d血清PA( 186.3±64.5) mg/L显著高于术前(P<0.01).恶性肿瘤组PA阳性率46.67%,显著高于青年组(0)、正常组(2.50%)、良性疾病组(5.63%)(P<0.01).恶性肿瘤组术后3 d PA阳性率(80.00%)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0 d(P<0.01);术后10 d PA阳性率(29.33%)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 血清PA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有辅助鉴别诊断价值,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动态观察中有一定价值.

  • 人乳腺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特性

    作者:李文静;张磊;赖娅娜;唐金海;钟山亮;恽文;赵建华

    目的 建立人乳腺癌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Doc)耐药细胞模型MCF-7/Doc,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Doc低浓度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MCF-7/Doc耐药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MTT法药物敏感试验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10个月的诱导成功建立MCF-7/Doc细胞株,可在100 ng/ml Doc培养液中稳定生长,耐药指数为亲代敏感细胞MCF-7/S的33.3倍,对其他多种化疗药物呈交叉耐药状态.光镜下,药物处理后细胞变圆变小、核分裂象减少;MCF-7/Doc倍增时间较MCF-7/S延长[(41.6±1.6)hvs (30.6±1.1) h;P<0.01].与亲代相比,耐药细胞处于G1期和G2期的细胞增加、S期减少;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90.7倍,蛋白表达转为阳性,而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丢失.结论 MCF-7/Doc细胞具有典型的多药耐药性,MDR1基因和蛋白过表达是其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 89Sr联合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大病灶的疗效观察

    作者:段云;武鸿文;徐蓉生;赵力威;向光华;刘晓铃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锶-89(89Sr)治疗配合局部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大病灶的疗效,分析单用锶-89治疗、局部外照射治疗及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 确诊为骨转移癌伴有大病灶的患者68例,分为3组,单用锶-89治疗(A组)21例,静脉内注射111~148 MBq;局部外照射治疗(B组)19例,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放疗剂量为DT 3000cGy/10次或4000 cGy/20次,单次为600~1200c Gy;89Sr治疗+局部外照射治疗(C组)28例,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C组骨痛缓解、显像结果改善明显好于A、B组(P<0.05);A、C组新增病灶较B组得到明显控制(P<0.05).治疗后血液学的毒性反应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素89Sr治疗联合局部外照射对骨转移癌大病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对患者有较好骨转移控制效果.

  • 胰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正松;龚春梅;陈艳丹;邓少丽

    目的 用基因测序法检测胰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位点,初步探讨K-ras基因对胰腺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20例来自肝胆外科胰腺相关疾病患者手术标本,经过病理切片证实后分成良性病变对照组和胰腺癌恶性病变组共2组,每组各10例,采用普通的PCR方法扩增人类基因组中的K-ras基因,并采用ABI 3100 DNA测序仪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检测良性病变对照组和胰腺癌恶性病变组标本突变情况,用SPSS统计学软件计算K-ras基因突变率与胰腺癌恶性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良性病变对照组标本K-ras基因第12位、13位密码子没有发生突变;胰腺癌恶性病变组有8例发生突变(80%),其中7例胰腺标本K-ras基因的第12位密码子发生突变,1例胰腺标本K-ras基因的第13位密码子发生突变.结论 在实验室建立基因测序法检测胰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位点的方法成功,可以推广使用;胰腺癌恶性病变组织K-ras基因的突变与胰腺癌有显著相关性,且第12位密码子为突变的热点位置.

  • 兔附件扭转复位后对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于月新;李巨;陈佳;樊宝剑;颜宇博

    目的 观察兔附件扭转复位后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雌性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8),实验组先建立兔附件扭转模型,附件扭转24h后解除扭转并将之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于24、48、72、96 h后取双侧卵巢组织,检测卵巢丙二醛(MDA)、诱导型氧化亚氮合成酶(i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再灌注24、48、72 h卵巢组织中MDA升高(P<0.01),48 h达高峰(P<0.05),72 h开始下降,96 h接近正常;SOD生化检测值24h低,72 h达到高峰(P<0.05),96h接近正常;实验组卵巢iNOS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随时间进展,48 h达到高峰(P<0.05),72 h下降.结论 附件扭转后解除扭转对卵巢产生了明显的再灌注损伤,48 h损伤明显,损伤的逐渐恢复可能与局部产生的代谢毒物逐渐清除等因素有关.

  • SPIO、GFP双重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陈加荣;杨柳;戴刚;郭林;林肖;王凤玲;蔡长傧

    目的 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双重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可行性.方法 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基因感染第3代猪BMSCs,并用SPIO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双标记BMSCs,流式分析GFP转染效率,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鉴定SPIO标记效率.MTT法检测标记BMSCs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双标记BMSCs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GFP在基因转染1d后开始表达,3d明显增加,5d达顶峰,以后稳定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标记的BMSCs内有大量蓝染铁颗粒,细胞标记率达95%以上,透射电镜下细胞质内及部分次级溶酶体内可见高电子密度含铁囊泡和细小颗粒.MTT法检测发现GFP和SPIO双标记、单纯GFP标记、SPIO标记BMSCs的增殖活力与未标记BMSCs相比无改变(P>0.05).结论 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和SPIO可以有效地标记猪的BMSCs.双标记BMSCs的活性、增殖能力与未标记BMSCs相比无改变.

  • 创伤后脓毒症的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预警研究值得重视

    作者:梁华平;姚咏明;王正国

    尽管严重创伤后原发伤处理及支持治疗已取得进展,但创伤后脓毒症的发生率及其引发的病死率仍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笔者认为,如能早期预测创伤后脓毒症及死亡结局,并对高危伤员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则可有效降低创伤后脓毒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筛选准确度更高的创伤后脓毒症预警指标并建立多指标联合应用的预警公式.

    关键词: 创伤 脓毒症 预警
  • 重症感染的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王宇明

    长期以来,重症感染一直是导致各科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近年,虽然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症感染的病死率仍为30%~ 70%[1].为了降低危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众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成绩.现将近年来对重症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做一评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