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一种新的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的建立及其行为学检测

    作者:赵中兴;伍亚民

    目的 采用复合应激刺激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模型,观察其行为学变化.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连续单一应激组(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和复合应激组,每组10只.用束缚、电击、力竭游泳复合应激源建立大鼠模型,14 d后利用迷宫、旷场实验检测其行为学变化,评估模型效果.结果 在接受复合应激后第14天大体行为学观察、拒俘反射评分、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以及水迷宫结果表明复合应激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及SPS组,显示出显著的PTSD样症状行为学改变,活动性降低、焦虑样行为增多、空间记忆能力受损.①复合应激组拒俘反射评分(1.4±1.0)较SPS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②旷场实验:复合应激组跨格次数( 27.80±5.55)和站立次数(9.00±2.49)较SPS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修饰次数无显著差异.③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复合应激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27.50±1.35)、进入开放臂时间比例( 29.62±3.23)以及OE+ CE(8.60 ±3.63)较SPS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向下探究次数和站立次数均无显著差异.④水迷宫实验的第1、2天3者无显著差异,第3天和第4天复合应激组( 35.67±5.13、25.09±3.55)较SPS组及正常对照组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复合应激组进入目标象限次数(5.80±2.34)以及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3.10±1.79)较SPS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通过大鼠行为学检测证实复合应激刺激可成功制备较典型的大鼠PTSD动物模型.

  • 99Tcm-MIBI融合显像辅助肺癌放疗靶区定位及对化疗疗效的预测

    作者:杨雅娜;罗焱;胡义德;张明慧;张青

    目的 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辅助肺癌放疗靶区定位的价值,分析肿瘤组织摄取99Tcm-MIBI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均行99Tcm-MIBI SPECT/CT显像,通过感兴趣区技术勾画肿瘤靶区并确定计划靶区;获取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计算肿瘤早期摄取比(T/NTp)、延迟摄取比(T/NTd)及肿瘤组织滞留率(RJ%),分析T/NTp、T/NTd、RI%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19例患者中99Tcm-MIBI显像阳性18例,修改CT计划靶区15例,占78.9%;明确区分肺不张与肿瘤病灶11例,占57.9%.化疗有效患者T/NTp、T/NTd比值分别为(2.47±0.23)、(2.35±0.19),无效患者分别为(1.72±0.10)、(1.63±0.12),两者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1),两者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T/NTp、T/NTd、RI%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有助于优化肺癌立体放疗靶区,选取T/NTp=2.0作为预测化疗有效的阈值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不受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的影响.

  •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尿动力学对照研究

    作者:蒙明森;方强;樊汝会;胡权升;李为兵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 PdetQmax)、膀胱颈压(P1)、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冠脉相对于静脉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尹建;徐强;司良毅

    目的 系统评价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冠脉较静脉使用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9月至10月,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生物医学信息中心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同时检索相关网站,尽量获取会议摘要及灰色文献.使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总计15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冠脉较静脉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RR= 1.08,95% CI为1.04~1.13,P<0.01),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3级血流(RR= 1.37,95%CI为1.16 ~1.63,P<0.01),左室射血分数(MD =0.04,95% CI为0.02 ~0.06,P<0.01),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RR=0.48,95% CI为0.34 ~ 0.69,P<0.01),同时不增加主要出血并发症(RR =1.04,95% CI为0.55~1.95,P=0.90).阿昔单抗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降低1个月时死亡率(RR =0.45,95% CI为0.21~0.99,P=0.05).结论 冠脉较静脉途径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改善STEMI行PCI治疗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再通、心肌灌注及左心室功能恢复,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同时不增加主要出血并发症.

  • 68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莫莉萍;刘学军;施谊萍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患病率逐年增加.故接受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的患者也相应增多.据文献[1]报道,妇科手术患者中约有2%的患者患有糖尿病.正确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确保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我科通过对68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疾病患者给予充分围手术期护理,取得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Bax基因P53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刘波涛;王凯;许雪青;熊刚;郭洪;官兴颖;白云

    目的 探讨Bax基因P53结合位点多态性与我国西南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利用SNaPshot技术检测201例食管鳞癌病例组及183例健康对照的Bax基因rs1009316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食管鳞癌病例组和对照组中rs1009316的CC和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2%、40.8%和73.2%、26.8%,CT/TT相比CC增加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OR值为1.884,95% CI为1.224 ~2.901),T等位基因增加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OR值1.620,95%CI为1.103~2.379).分层分析发现,无吸烟史群体中,T等位基因(OR值为1.858,95%CI为1.050~3.288)及CT/TT基因型(OR值为2.178,95% CI为1.143 ~4.147)分别增加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人群中,Bax基因P53结合区域的多态性位点rs1009316是食管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 巯乙磺酸钠对家兔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的作用

    作者:陈盛;余加林;罗则佳;何念海;孙凤军

    目的 构建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biofilm,BF)体内模型,研究巯乙磺酸钠对体内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的作用.方法 家兔行导尿术,经导尿管注入大肠杆菌4d,扫描电镜及平板计数法检测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动物模型构建;经导尿管灌注巯乙磺酸钠,扫描电镜观察巯乙磺酸钠对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的作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巯乙磺酸钠对导尿管表面细菌数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可见大量细菌在导尿管上呈团状或膜状黏附生长,厚薄不均的黏液状物质连接成一大片,平均菌落计数模型组(4.76±0.29)较对照组(2.49 ±0.22)明显增多(t=17.44,P<0.01);巯乙磺酸钠干预后,巯乙磺酸钠能减少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中基质样物质,仅见散在的细菌黏附于管壁上,有少数细菌的散在团状聚集;平均菌落计数与空白对照组(5.77±0.26)及生理盐水对照组(5.54±0.52)比较,巯乙磺酸钠组(2.85±0.36)能使BF中的细菌数明显减少(F= 136.44,P<0.01).结论 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巯乙磺酸钠对体内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有破坏作用.

  • 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

    作者:李志伟;马千里;张巧;曾兰;程晓明;林科雄;王长征

    目的 研究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85例急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并研究了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 根据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嗜酸性细胞组(31.8%,27/85)和中性粒细胞组(30.6%,26/85)、混合细胞组( 16.4%,14/85)和寡细胞组(21.2%,18/85).各组患者在性别和是否吸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严重程度与混合细胞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细胞组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显著少于寡细胞和混合细胞组(P<0.05).同期患者使用吸入激素剂量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方面,混合细胞组显著多于嗜酸性细胞组(P<0.05).中性粒细胞组吸入激素剂量显著少于混合细胞组(P<0.05),而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混合性细胞组(P<0.05).其余各组间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吸入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的治疗反应性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炎症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可能给临床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环境噪音对新生大鼠身长体质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郑妍妍;蒙萌;赵聪敏

    目的 研究环境噪音对新生大鼠身长体质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用7dSD大鼠16只,分为高噪音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高噪音组的平均噪音为90 db(A)、对照组50 db(A).分别在P10、P15、P20时进行身长、体质量的测量,P20时利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学习记忆功能、ELISA检测生长激素,RT-PCR、Western blot观察突触素表达.结果 高噪音组身长、体质量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大鼠[身长(cm):P10(9.54 ±0.1 )vs(9.98±0.1),P15(10.24±0.1)vs(10.79±0.1),P20(10.59±0.1)vs(11.68±0.1);体质量(g):P10( 14.33±0.02)vs(14.51±0.02),P15(15.31±0.02)vs(15.68±0.02),P20( 16.63±0.02)vs( 16.76±0.02),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噪音组学习能力下降,生长激素、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mRNA、SYP表达水平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大鼠[生长激素(pg/ml);(299.7±4.9) vs(504.9±13.14),SYP mRNA:(0.182±0.008) vs(1.056±0.011),SYP:(0.168 ±0.007)vs(0.432±0.025),P<0.05].结论 高噪音环境下新生SD大鼠的身长、体质量增长缓慢,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 不同降压药物治疗对空腹血糖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宁宁;魏平;谭明红;梁瑞凯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片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空腹血糖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 5.6 mmol/L且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后2 h PG< 7.8 m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钾片(50 ~ 100 mg/d,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而定)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5.0 mg/d,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而定)强化降压治疗12个月,并同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在血压达标( BP< 130/80 mmHg)的情况下,对比其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OGTT 2h后胰岛素(2 hours fasting insulin,2 h 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氯沙坦钾组FINS水平下降,IS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FINS、IS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2 h INS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于空腹血糖异常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钾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更具有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优势,但两者对餐后胰岛素水平无明显作用,考虑与空腹血糖异常发病机制有关.

  • 重庆市成人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桂巧巧;王永红;张明军;李革;甘华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方法 选取2010年在本院参加体检的主城区居民79 092例,年龄18 -95岁,其中男性45 495例,女性33 597例,测定血尿酸、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分析血尿酸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22.19%,女性6.05%,P<0.01);男女组的体质量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呈负相关(P<0.01);血尿酸水平与MS患病风险性密切相关.无论男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MS患病率逐渐增加.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MS密切相关,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预防MS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

  • 高IgM综合征1例

    作者:刘宇宏

    高IgM( HIG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特点为正常或升高的血清IgM,极低的IgG,IgA和IgE[1].本病男性多见,大部分为性联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偶有散发病例.我科2009年1月收治1例,其骨髓象和国内曾报道的有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 儿童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胡琦;桂芹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由Nettleship 1869年首先报道,其特点为组织学上肥大细胞增生性浸润.主要侵犯皮肤,也可累及其他系统或器官,通常为良性过程,只有少数是恶性疾病.各型肥大细胞增多症临床上均少见,2011年我科收治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41 d,因"发现全身结节、斑丘疹34 d,发热3h"入院.家长于患儿生后7d发现其头顶部有一个0.5 cm×0.5 cm大小结节,颜色暗红,半透明,质地中等,压之无哭吵,此后此结节逐渐增至1.0cm×1.0 cm大小,颜面部逐渐出现数个类似结节,四肢及躯干出现散在暗红色斑丘疹及结节.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无异常生产史,无传染病及性病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 HBV X基因转染L02细胞及其蛋白产物对CⅡTA和HLA-DR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卿;李俊刚;刘玉元;赵博;张绪清

    目的 探讨脂质体和电穿孔法在HBV X基因转染L02细胞中的差别及X基因蛋白产物对CⅡTA和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HBV X基因重组表达质粒,通过电穿孔和脂质体法转染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表达水平评价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02细胞HBV X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blot分析L02细胞、转染空载体以及转染HBV X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L02细胞CⅡTA和HLA-DR的表达差别.结果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的转染效率为(6.4±3.5)%,显著低于电穿孔法(41.46±5.8)%,P<0.01.脂质体法转染的L02细胞HBV X蛋白表达水平为(5.1±3.9)%,显著低于电穿孔方法(37.5±4.1)%表达,P<0.01.转染了HBV X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L02细胞检测到CⅡTA和HLA-DR mRNA和蛋白表达,而L02细胞本身及转染空载体的L02细胞未检测到CⅡTA和HLA-DR的表达.结论 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Bx-IRES2 -EGFP通过电穿孔法转染L02细胞较脂质体法有明显较高的转染效率和更高的目的基因的表达,HBV X基因诱导了L02细胞中CⅡTA和HLA-DR的表达.

  • NALP3表达与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炎症的关系

    作者:张锦华;张建国;杨聚荣;林利容;詹俊;李开龙;何娅妮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组织中NALP3的表达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D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及IL-1β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ELISA法检测尿液IL-1β水平,生化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h尿蛋白,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对各指标与DKD时肾小管间质损伤、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KD患者尿液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及IL-1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显著相关(P<0.01);激光共聚焦显示DKD患者NALP3表达增高的同时伴有IL-1β的增加;NALP3及IL-1β阳性细胞比例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LDL、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血肌酐、尿IL-1β、eGFR显著相关(P<0.01).结论 D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表达与炎性细胞因子IL-1β水平、肾间质损伤及肾功能改变明显相关,提示NALP3的表达变化很可能与DKD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系.

  • 牙周膜干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一涵;刘洪臣;刘文佳

    目的 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 ×10-8 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 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 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 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 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 过表达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

    作者:杨紫汐;易永芬;杨雅莹

    目的 探讨过表达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Golgiα-mannosidaseⅡ,GMⅡ)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EX-E2372-M03,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至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筛选稳定细胞株,用免疫荧光观察转染效率.用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GMⅡ、c-myc、bcl-2 mRNA的表达,用Westem blot 法检测转染细胞GMⅡ、c-myc、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过表达GMⅡ后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GMⅡ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MTT结果示过表达GMⅡ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GMⅡ过表达组胃癌细胞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转染后胃癌细胞GM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可明显上调胃癌细胞BGC-823中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对bcl-2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结论 过表达GMⅡ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可能与上调c-myc的表达有关.

  • 两种抗凝方案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纤溶功能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毅;覃军;黄岚;宋耀明;耿召华;谭开彬;林春梅

    目的 探讨两种抗凝方案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后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85例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ASD患者随机分为延长低分子肝素(prolong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pLWMH)组及低分子肝素(LWM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封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2、3、7天及术后第1、3个月血浆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D-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 封堵术前pLWMH组和LWMH组tPA、D-Dimer无明显差异;术后即刻两组tPA、D-Dime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均达峰值(P<0.05);术后第1、2天两组tPA、D-Dimer均逐渐下降,仍较术前增加;术后第3天两组tPA、D-Dimer均接近术前水平,pLWMH组高于LWM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论低分子肝素组还是延长低分子肝素组,ASD封堵术后纤溶功能一过性激活,至术后3d恢复术前水平.

  • L-4F对oxLDL刺激下脂肪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作者:谢湘竹;赵水平;于碧莲;钟巧青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A-I模拟肽L-4F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3T3-L1脂肪细胞分泌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T3-L1脂肪细胞促分化成熟后,oxLDL(50 μg/ml)刺激脂肪细胞,给予L-4F( 1-50 μg/ml),H-89( 10μmol/L)及H-89+ L-4F(50μg/ml)干预,收集细胞,测定脂肪细胞MCP-1上清液中的浓度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脂肪细胞核因子C/EBPα、β的蛋白质水平;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不同干预组上清液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OxLDL(50 μg/ml)刺激使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表达及分泌MCP-1明显增加,并使得诱导的单核细胞移动距离明显增加.L-4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减少脂肪细胞MCP-1的表达和分泌,降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50 μg/ml L-4F使MCP-1 mRNA的表达降低(91±6)%(P<0.01).PKA抑制剂H-89(10 μmol/L)干预oxLDL刺激的脂肪细胞后MCP-1 m RNA的表达也显著减少(P<0.01),但是,在50μg/ml L-4F作用的基础上,H-89(10 μmol/L)的孵育并未使得MCP-1 mRNA的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50μg/ml oxLDL刺激对脂肪细胞C/EBPα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增加C/EBPβ蛋白量,且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L-4F和H-89干预均降低C/EBPβ的蛋白质含量.结论 OxLDL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脂肪细胞C/EBPβ的蛋白合成,并增强脂肪细胞MCP-1的表达分泌,L-4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对抗oxLDL的致炎作用,cAMP/PKA-C/EBPβ信号通道可能是L-4F的作用途径之一.

  • 艾滋病眼部并发症5例误诊分析

    作者:杨娟;韩晓丽;徐国兴;朱学军;胡建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犯人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随着AIDS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类病例离我们越来越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集了5例以眼部症状首发,在多家医院眼科门诊误诊的AIDS眼部并发症病例,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艾滋病 并发症 误诊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在结节性硬化症癫痫患者皮层病灶区中的表达

    作者:赵湧频;陈康宁;树海峰;余思逊;杨辉

    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channel 3,TRPC3)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癫痫患者皮层脑组织的表达与分布,探讨TRPC3离子通道参与结节性硬化致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测证实是TSC癫痫患者的皮层脑组织标本12例,与7例正常对照皮层脑组织比较,通过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检测TRPC3通道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与病理标本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显示,TRPC3在TSC病理标本中的相对光密度值(ROD)为(0.65±0.08),在正常脑组织(CTX)中的ROD值为(0.36±0.06),提示TRPC3在TSC标本中的表达较正常脑组织中显著增高(P<0.05);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结果,TRPC3在TSC病灶中免疫强度明显增高,并且特异性高表达于皮层损伤区致痫灶中的异构神经元,包括特征性的巨型细胞( giant cells,GCs)、异形神经元(dysplastic neurons,DNs).结论 TRPC3在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致痫皮层中表达异常增高,以及特异性的细胞分布模式可能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

  •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相关性探讨

    作者:李世超;姜军;杨新华;张毅;范林军;张帆;刘静;孙鹏;王明浩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116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单个核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获单个核细胞中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CK) 19 mRNA表达阳性的CTC,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CTC的关系.结果 116例乳腺癌患者中CTC阳性率为31% (36/116),2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均未检测出CTC.36例CTC阳性患者的中位CTC水平为1.65(1.18,2.87)个MCF-7细胞/2μg总RNA;116例乳腺癌患者中各分子亚型(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2.1% (72/116)、17.2%( 20/116)、20.7% (24/116);各亚型(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CTC阳性率分别为27.8% (20/72)、35% (7/20)、37.5% (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各亚型(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CTC阳性患者的中位CTC水平分别为2.1(1.18,3.9)、1.37(1.12,2.12)、1.53(1.32,2.64)个MCF-7细胞/2μg总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结论 乳腺癌各分子亚型间CK-19 mRNA阳性CTC水平存在差异,提示各亚型间临床异质性可能与患者CTC水平相关.

  • Syntenin上调FAK磷酸化水平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

    作者:冉建华;钟东;谭云;陈贵杰;李小松;张晓冬

    目的 探讨Syntenin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CHG-5、稳定表达人源性Syntenin的CHG-hS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两种基质表面迁移能力、FAK磷酸化位点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情况;分别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39063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FN基质上CHG-5、CHG-hS细胞迁移能力和下游信号分子JNK和AKT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CHG-hS细胞在FN表面的运动能力显著高于CHG-5细胞(P<0.05);而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上,CHG-hS细胞的运动能力与CHG-5组细胞表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N作用下CHG-hS细胞中FAK Tyr397、FAK Tyr576、FAK Tyr92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而FAK FAK Tyr86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没有变化(P>0.05);相关信号Src、JNK、AKT的磷酸化水平也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分别采用SB239063和LY294002处理后,伴随着p-JNK和p-AKT的磷酸化水平减弱,CHG-hS迁移能力下降.结论 Syntenin通过与p-Src结合,随后触发FAK Tyr397、FAK Tyr925、FAK Tyr576位点的磷酸化作用,大程度的激活FAK并上调JNK、AKT等下游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终通过Syntenin-Src/FAK/MAPK和Syntenin-Src/FAK/PI3K两条通路增强FN相关胶质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 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作者:张娟;陈旻静;王大伟;刘林嶓;王喜梅;郭丽丽;王琰

    目的 检测Cath-D和MMP-9和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交界痣及正常皮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分别检测Cath-D和MMP-9在44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2例皮肤交界痣及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79.55%和75.00%)均高于交界痣(45.45%和40.91%)及正常皮肤组织(15.00%和30.00%)(P<0.05),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且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Cath-D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x)=0.488,P<0.05).结论 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与CMM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可为CMM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靶点.

  • C57BL/6小鼠内耳前庭末梢器官的形态发育过程及MyosinⅥ的表达

    作者:邓安春;杨仕明;黄德亮;孙建和

    目的 探讨C57 BL/6小鼠内耳前庭末梢器官的形态发育过程及MyosinⅥ在该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从E10到E20每个时间点的孕鼠,取E10~E17的胚胎头、E18~E20的胚胎内耳,通过冰冻连续切片、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小鼠内耳前庭末梢器官的形态发育过程及MyosinⅥ抗体标记阳性毛细胞出现的时间.结果 小鼠内耳前庭末梢器官发育早、过程短,E10是听囊,E11已经能区分出背侧较大的前庭囊和腹侧较小的耳蜗囊,E12的前庭囊和耳蜗囊区分已很明显,并且出现内淋巴囊和管、上和后半规管始基,E13可见到上和后半规管壶腹嵴始基,出现水平半规管始基和椭圆囊始基,E14形成球囊和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始基,E15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初具成熟形态,所有囊斑、壶腹嵴基本形成,E18形态发育基本完成.Myosin Ⅵ标记阳性表达的毛细胞在E15的所有壶腹嵴、囊斑里出现,未见支持细胞表达Myosin Ⅵ.结论 MyosinⅥ在E15开始表达,这个时期可能是毛细胞成熟的关键时期.

  • Nogo-A/B蛋白在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耿慧萍;贺翔鸽

    目的 观察髓磷脂抑制蛋白Nogo-A/B在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遗传模型皇家外科学院大鼠(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RCS)视网膜变性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按出生后视网膜变性的发展程度将RCS-p+(视网膜含色素的变性大鼠)分为P15d、P30d、P60d和P90d 4组,采用相应时期的RCS-rdy+p+(视网膜含色素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5只/时间点,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免疫印迹检测2组(共40只)RCS视网膜上Nogo-A/B蛋白的表达趋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①P15d、P30d RCS-p+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和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仅节细胞数目轻微减少;P60d、P90d大鼠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结构出现明显紊乱,细胞数目的减少以ONL和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RGC)层为主.②IH显示Nogo-A/B蛋白在RCS-p+大鼠各时间段视网膜表达均为阳性,P15d开始出现,随变性过程呈升高趋势,主要表达在INL和RGC层,阳性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③WB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15d、P30d、P60d和P90d Nogo-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2737±0.212 92)、(1.110 19±0.089 99)、(1.315 52±0.028 57)、(1.268 81±0.080 4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Nogo-B2蛋白与Nogo-A蛋白表达趋势一致,但总体表达量较低.结论 Nogo-A蛋白可能参与了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抑制.

  • EphB6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松涛;刘涌;宋磊;董世武;邸宁;李殿威;徐源;周强

    目的 探讨EphB6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BMSC通过双相接种法接种于脱钙骨基质,分为4组:成骨诱导5、14 d(A、B组),普通培养5、14 d(C、D组),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定量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Osterix和EphB6的mRNA表达,采用游离态配体ephrinB1-Fc激活EphB6并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LP活性、Runx2和Osterix在A、B组增高,且B组检测到高的ALP活性[(7.32±2.02)金氏单位/100 ml]、Runx2( 3.442 6±0.2585)倍和Osterix(2.4823±0.329 2)倍.EphB6的表达水平在A、B组降低,且在B组低(0.754 3±0.023 5)倍.以ephrinB1-Fc激活EphB6后,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结节明显减少,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高浓度配体作用后ALP活性[(12.20±1.30)金氏单位/100 ml]较低浓度配体[(15.40±1.03)金氏单位/100ml]有进一步下降(P=0.008).配体作用后,BMSC成骨分化中Runx2和Osterix 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EphB6通过调控Runx2和Osterix抑制 BMSC成骨分化.

  • Islet-1诱导C3H10T1/2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对心肌特异蛋白基因上组蛋白乙酰化的促进作用

    作者:鲁荣;朱静;田杰;刘官信;林建萍;刘建平

    目的 研究Islet-1诱导C3 H10 T1/2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表达增加的心肌特异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lslet-1基因慢病毒感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乙酰化的组蛋白H3表达情况,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时序性检测出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的mRNA表达达高峰的时间点,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用CHIP级乙酰化H3抗体免疫沉淀与其所结合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抗体所富集的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启动子区域的DNA量,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与抗体所结合的上述3种心肌特异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感染高表达Islet-1的C3H10T1/2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3.04倍(P<0.05),在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的mRNA表达达高峰的2周时间点,乙酰化的H3抗体所结合的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与未转染Islet-1的细胞组相比较,表达增加(P<0.05).结论 高表达Islet-1之后C3H10T1/2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表达增加的心肌特异蛋白基因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

  •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永;肖颖彬

    目的 检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心肌组织铁分布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人组2011年5 -11月于新桥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例,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以静脉血为标本,送本院检验科检验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压积,以亚铁嗪法检测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以术中右室流出道心肌为标本,Perls - DAB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铁的分布.结果 与非紫绀组患儿相比,紫绀组先心病患儿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压积都明显升高(P<0.05).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息儿血清铁含量明显低于非紫绀患儿[(23.25±4.4)μmol/L vs(31.34±4.2) μmol/L,P<0.01],并伴有总铁结合力的增加[(69.59±5.8)μmol/L vs (52.67±9.2) μmol/L,P<0.01].紫绀组患儿心肌组织中铁含量明显增加(P<0.01),广泛分布于心肌中.结论 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机体处于铁储备相对缺乏状态,而心肌组织内铁含量增加可能为心肌在缺氧环境下的代偿反应.

  • 视功能问卷和生存质量问卷应用于早中期白内障手术适应证的研究

    作者:王恩洪;李灿;陈潇;刘翔

    目的 采用视功能问卷和生存质量问卷研究早中期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 visual function,VF)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探讨视力≥0.5早期白内障患者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日常生活视力≥0.3的161例早、中期白内障患者进行VF、QOL问卷调查,分为视力0.3、0.4组102例、视力≥0.5要求手术组21例、视力≥0.5未要求手术组38例,以视力0.3、0.4组VF、QOL得分95%位数为手术参考值,以另2组得分临床验证、筛选手术参考值.结果 161例受检者中,所有患者VF与日常生活视力显著相关(r=0.61,P<0.01),QOL与日常生活视力显著相关(r=0.45,P<0.01).视力0.3、0.4白内障患者102例,95%位数VF得分为73.3分,QOL得分为94.4分.视力≥0.5患者59例,要求手术组21例,未要求手术组38例.≥0.5患者按VF参考值25例可手术,按QOL参考值43例可手术,与按患者实际要求手术手术率比较,VF为参考2种手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QOL为参考时2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中期白内障VF、QOL得分与日常生活视力显著相关,可将视功能问卷作为早期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参考指征.

  •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方洁;张克丽;杨仕明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PJS)[1],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目前已知其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19p染色体上的称之为STK-11或叫LKBI的基因突变所致[2].本病系伴有黏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可能通过多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外显率很高,同一家族罹患者甚多(患者子女中50%发病),常在10岁前起病[3].本病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自2003年来住院治疗的48例该病患者报告如下.

  •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

    作者:杨华;曾昭君;龙胜林;林浩;戴佳乐;王传嘉

    肝内胆管结石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但随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复杂病理改变,还可能并发败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胆石病治疗的难题[1-2].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32例患者施行肝叶切除,随访3个月至6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32例均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18~76岁,平均47.3岁.临床症状:32例均有腹痛或者右侧背部放射痛;腹痛合并畏寒发热20例,腹痛、畏寒发热、黄疸12例.既往手术史:胆囊切除病史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病史8例.术前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32例,上腹部增强CT30例,MRCP 28例;结石分布在Ⅱ、Ⅲ、Ⅳ肝段11例,结石分布Ⅱ、Ⅲ段2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1例;严重的肝萎缩及肝纤维化4例,轻度纤维化12例,无纤维化及肝萎缩;术中所见狭窄部位左肝管开口狭窄10例,Ⅱ、Ⅲ段肝管汇合部狭窄22例;Child肝功能分级A级29例,B级3例,C级0例.

  • 稳心颗粒治疗特发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承

    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中药组成[1],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能明显改善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时具有类似胺碘酮的转律作用.永久性房颤由于不能或很难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其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心室率及预防血栓、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为主.本研究以临床上常用的地高辛控制心室率作为参照,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地高辛治疗特发性永久性房颤时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