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β-连环素互作蛋白1参与PPARγ转录活性调控及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魏毅;于家伟;张钧;曾薇;冯兵

    目的 探讨β-连环素互作蛋白1(β-catenin-interacting protein 1,ICAT)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转录活性调控中的作用及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方法 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用常规葡萄糖浓度(5.5 mmol/L,对照组)和高糖(30 mmol/L,高糖组)培养48 h,检测PPARγ、ICAT和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观察过表达ICAT和敲减ICAT及β-catenin对上述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物平滑肌动蛋白d(α-smooth muscular actin,α-SMA)表达水平.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可诱导系膜细胞表型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上调以及系膜细胞增殖;高糖培养虽对系膜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但可使PPARγ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可抑制系膜细胞ICAT表达和促进β-catenin表达;过表达ICAT可部分升高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在常规糖浓度条件下,敲减ICAT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敲减β-catenin表达,同样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高糖培养条件下,过表达ICAT可抑制系膜细胞α-SM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结论 ICAT可能是PPARγ转录活性的重要调控分子之一,并参与介导了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

  • DFMG调节血管新生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柏萍娟;王如波;曾菲;向丽萍;向雪萍;符晓华;张勇

    目的 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将2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模型组、溶剂组、DFMG组和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养的同时,DFMG组添加DFMG10 mg/(kg·d),洛伐他汀组添加洛伐他汀5 mg/(kg·d),溶剂组添加DMSO10 mg/(kg·d);另取5只C57BL/6小鼠普通饮食喂养作为空白组.喂养16周后,取血清检测小鼠血脂,胸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组织HE染色检测脂质斑块、Masson染色检测斑块稳定性、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FMG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血管腔内径比值(P<0.05),降低血浆血脂LDL、VLDL、TG、CHOL水平(P<0.05),减少胸主动脉油红0染色脂质斑块面积(P<0.05),增加斑块胶原纤维含量(P<0.05),降低胸主动脉VEGF、vWF和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DFMG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管新生,维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 原头蚴成囊过程中内参基因的确定及水通道候选基因的转录表达

    作者:王芬;刘许诺;吴宏烨;李锴;范俊杰;叶彬

    目的 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以检测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AQPs)基因在原头蚴发育为棘球蚴过程中的转录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geNorm软件分析5个候选内参基因(ND1、ATP6、elp、actin和Act Ⅱ)在原头蚴成囊过程中的稳定性,并运用RT-q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原头蚴及原头蚴在小鼠体内囊化形成的继发棘球蚴中EgAQPs基因转录表达量.结果 actin和Act Ⅱ、ATP6和ND1分别为检测体外培养原头蚴和原头蚴囊化形成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EgAQPs基因转录表达状态的理想内参基因.EgAQP3和EgAQP9在体外培养第3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转录表达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培养时间转录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gAQP4在体外培养第25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高(P<0.05),在体外培养第3、15、35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较低,这3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AQP3、EgAQP4和EgAQP9在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高(P<0.0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EgAQP3、EgAQP4和EgAQP9的转录表达水平在接种原头蚴感染小鼠后第3~7个月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转录表达水平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AQP、EgAQP1、EgAQPFA-CHIP和EgAQPAnG在原头蚴和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的转录表达水平均很低,基本上检测不到.结论 通过geNorm软件筛选了原头蚴发育为棘球蚴过程中稳定的内参基因;原头蚴囊化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EgAQPs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很低,可能与棘球蚴液形成或积累有关.

  • FABD结构域缺失削弱293T细胞BCR/ABL癌蛋白抗凋亡能力

    作者:周芳竹;黄峥兰;骆贞红;王腾;冯文莉

    目的 通过转染野生型pAd-Bcr/Abl及缺失突变型pAd-BCR/ABL-AFABD于293T细胞中,探讨FABD结构域对Bcr/Abl癌蛋白抗凋亡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293T细胞分别转染野生型pAd-Bcr/Abl及缺失突变型pAd-Bcr/Abl-AFABD质粒,并设置Blank组和Adtrack组作为对照,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荧光强度并筛选佳转染条件,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采用WST-1(水溶性四唑盐)实验及FCM检测FABD结构域对BCR/ABL癌蛋白促增殖抗凋亡能力的影响;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bcr/abl、p-AKT、p-ERK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蛋白活化情况.结果 FCM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染效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并选择48 h为佳转染时间.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已经成功构建野生型pAd-Bcr/Abl及缺失突变型pAd-Ber/Abl-AFABD质粒.WST-1实验及FCM检测结果显示,FABD结构域缺失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在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数达到29.0% (P <0.05);在FABD结构域缺失后,p-AKT、p-ERK表达显著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均在48 h明显活化.结论 FABD结构域缺失可显著削弱BCR/ABL癌蛋白促增殖抗凋亡能力,其可能与下调AKT、ERK信号通路并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 慢性脑低灌注致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受损及海马神经血管单元改变

    作者:黄燕;何婧;向阳;王志强;杜果;王庆松

    目的 观察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模型中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的特点,探讨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与CCH致大鼠学习记忆受损的关系.方法 取220 ~ 250 9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H组(n=24)和对照组(n=20).CCH组通过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CH模型,对照组不结扎.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12周通过旷场实验、物体辨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自主探索行为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水通道蛋白4(aquapofin-4,AQP4)和血管基底膜Collagen Ⅳ的共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血管单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4周和12周CCH组大鼠:①物体辨别指数明显下降[(0.86±0.14)vs(0.71 ±0.16),P<0.05;(0.83 ±0.19)vs(0.64 ±0.10),P<0.05],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②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AQP4[(1.94 ±0.80)vs(1.10±0.41),P<0.05;(2.05 ±0.51)vs(0.96±0.50),P<0.01]、血管基底膜CollagenⅣ[(6.90±2.42)vs(4.25±1.01),P<0.05;(6.63±2.20)vs(3.66±1.22),P<0.01]表达显著降低,二者的共表达比例[(0.94±0.02) vs (0.91 ±0.01),P<0.01;(0.91 ±0.01)vs(0.89±0.01),P<0.01]均明显减少;③超微结构显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与血管基底膜明显解离,胶质血管连接及神经血管单元明显破坏.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所致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血管单元的破坏有关.

  • 支气管封堵导管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贺文泉;李勇帅;张序昊;易斌;鲁开智

    目的 评价支气管封堵导管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择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6例,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3),支气管封堵导管组(BB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常规麻醉诱导后置入支气管封堵导管或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完成后3 min(T1)、气管导管置人后即刻(T2)和导管置入后3 min(T3)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比较两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导管的定位时间、左肺萎陷时间及萎陷效果;比较两组在气管导管位置确定后行双肺通气5 min时(T4)、术中开始行单肺通气后10 min(T5)、术毕由单肺通气转变为双肺通气后10 min(T6)的气道峰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02),术中、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患者的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在T0、T1和T3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LT组比较,BB组T2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定位时间明显缩短,萎陷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左肺萎陷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T6时间点,两组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B组气道峰压均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T5时间点BB组呼吸频率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BB组术后声嘶和咽痛的发生率也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低氧血症.结论 支气管封堵导管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敏;孙静;王至立;谷成超;李晓庆;洪思琦;王佚

    目的 分析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情况及转归,为评估患儿并发系统畸形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行分期手术的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患儿1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29例,初诊年龄为生后1 ~ 345 d(中位年龄2d).回顾性分析其ARM病理类型、合并系统畸形情况及转归.结果 ①105例先天性复杂ARM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率为98.10%(103/105),常见合并畸形种类为心脏结构畸形、泌尿生殖畸形、脊髓神经畸形、骨骼畸形.②86例患儿初诊心脏彩超提示82例存在心脏结构畸形,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 44例(53.66%)、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12例(14.63%)、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 45例(54.88%);一期术后6~9个月复查24例仍存在畸形,PDA、VSD、ASD的自愈率分别为95.45%、41.67%、66.67%,3种心脏结构畸形的自愈率并不相同(P<0.05);愈合组与未愈合组在出生时心脏结构畸形缺损孔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05例患儿行泌尿系统超声及体格检查提示59例异常,其中肾积水(> 10 mm)7例,单侧肾缺如7例,融合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良6例,尿道下裂9例,两性畸形1例等.一期术后6~9个月复查提示4例肾积水恢复正常.④根据Krinkenbeck分型并结合Wingspread分型将患儿分为高位组和中低位组,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ARM患儿在心脏结构畸形及合并系统畸形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常易合并多系统畸形,以心脏结构畸形常见;部分畸形具有自愈倾向,可随访观察;对于合并复杂心脏畸形、严重肾积水、脊髓栓系等严重畸形,应严密随访适时干预治疗.

  •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

    作者:欧晏娇;邓永;刘炜;张世新;张雷达

    目的 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36例心死亡的供体肝脏器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分为使用ECMO保护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肝脏组(ECMO组)与未使用ECMO保护DCD供体肝脏组(无ECMO组).供体肝脏器官在进行分类保护之前,均评估及维护供体内环境稳定,积极纠酸治疗,肝功能异常时予以护肝治疗.在供体维持治疗过程中,ECMO组采用ECMO技术维护供体.无ECMO组及时撤除生命支持,待心停跳5 min后获取供体.观察移植前供体肝脏病理、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发生率、缺血性胆道病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后肝功能等.结果 移植前供体肝,ECMO组与无ECMO组在肝细胞坏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细胞变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组与无ECMO组在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发生率、缺血性胆道病变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26).移植肝后,ECMO组与无ECMO组的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Alb与PT等)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降低,且ECMO组各指标值均低于无ECM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有良好效果.

  • 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颜娅;何才;戴珩;罗密;李有长

    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适宜的配制剂量.方法 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自愿要求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40):纳布啡40 mg组(N1组)、纳布啡60 mg组(N2组)、纳布啡80 mg组(N3组)、曲马多1 000 mg组(Q组),分别与芬太尼0.2 mg、昂丹司琼8 mg、地塞米松10 mg及生理盐水配制为100 mL镇痛泵液.比较4组患者术后6、24、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补救镇痛率N1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N2、N3、Q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组高Ramsay评分及嗜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Q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60 mg纳布啡联合0.2 mg芬太尼PCIA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不同家庭照护模式对慢性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盛楠;马佳莉;丁文雯;张莹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照护模式对慢性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的8 ~18岁慢性病患儿394例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调查.通过SPSS20.O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患儿家庭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型家庭的一般特征及患儿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慢性病患儿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4类:管理有效型、基本适应型、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4类家庭照护模式中患儿的病程、半年内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缺课天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患儿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半年内缺课天数、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总体生活质量相关(分别β=-0.119,-0.147,-0.248,-0.294,均P<0.05),解释了患儿生活质量23.1%的变异量.结论 慢性病患儿家庭采用的4类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照护模式的特征和差异为慢性病患儿家庭制定更精准的疾病管理计划,有效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

  • 骨髓基质细胞CD105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不良与良好的表达差异

    作者:刘思恒;冉岑霞;易小翠;李佳;彭贤贵;刘耀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植入不良患者与植入良好患者间骨髓基质细胞上黏附分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016年118例行allo-HSCT患者,根据移植后植入状态将其分为植入良好(good graft function,GGF)组和植入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PGF)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干细胞来源、HLA配型、性别匹配、ABO血型匹配、移植前骨髓增生程度及复发率、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选取其中28例移植后植入不良患者作为研究组,植入良好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其行移植术前骨髓活检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选择CD44、CD105、CD29、ICAM-1、VCAM-1,比较上述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PGF组与GGF组在年龄、原发病、干细胞来源、HLA配型、性别匹配、ABO血型匹配、移植前骨髓增生程度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GF组移植后CMV感染率显著高于GGF组,PGF组移植前缓解率显著低于G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allo-HSCT后出现PGF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出现患者(P <0.05,HR=3.598);研究组免疫组化染色CD44、CD29、ICAM-1、VCAM-1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lo-HSCT后出现植入不良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下降;移植后植入不良的发生可能与移植前骨髓基质细胞CD105表达升高有关.

  •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及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雨涵;冉淑华;罗为;王尧;张杨

    目的 观察淋巴瘤及淋巴结结核的18F-FDG PET/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51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和淋巴结结核患者的18 F-FDG PET/CT表现,分别从病灶的分布、形态、大小、FDG摄取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淋巴瘤(41例)及淋巴结结核(10例)伴病灶融合(16例、0例)、纵隔淋巴结钙化(1例、5例)、环形摄取(1例、0例)及合并肺结核(0例、1例);其18F-FDG PET/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50%.淋巴瘤及淋巴结结核的PET/CT表现有全身淋巴结肿大(18例、1例)、局部淋巴结肿大(23例、9例);伴脾脏受累或脾脏FDG摄取增高(14例、2例)、骨质受累或全身骨骼FDG摄取增高(6例、1例)及二者均受累(4例、0例).淋巴瘤淋巴结直径(30.42±14.03)mm、SUVmax值13.40±7.56;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直径(18.59 ±6.56) mm、SUVmax值7.66±3.32;两者淋巴结直径和SUVmax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界限SUV值(Cutoff值)为2.5时,诊断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为100%、0% ~ 10%,根据ROC曲线,确定SUV=9.725时为佳界限值,其敏感性、特异性为65.9%、80%.结论 淋巴瘤及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表现类似,18F-FDG PET/CT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效能较低;提高SUVmax界限值并结合淋巴结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血清VA及肠组织RARα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至立;谷成超;汪泉;孙静;侯金平;刘伟;李晓庆;毕杨;王佚

    目的 检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A)水平及肠组织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RARα)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ARM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异常的可能联系.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2例初诊ARM新生儿血清VA浓度,选取30例非消化道畸形新生儿血清作为对照;收集30例ARM患儿直肠末端及造瘘口横结肠组织,选取4例非消化道畸形患儿直肠组织作为对照,RT-PCR检测各组肠组织RARα mRNA表达水平;根据患儿直肠末端病理检查结果将直肠组织分为神经节细胞发育正常组和异常组(n=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直肠R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RM新生儿血清VA平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0.40±0.14μmoL/L vs0.54±0.10 μmoL/L,P<0.01);ARM患儿直肠末端RARα mRNA表达水平(0.78 ±0.40)显著低于造瘘口横结肠(1.28 ±0.72,P<0.01)和正常对照组直肠组织(1.12 ±0.14,P<0.01),而造瘘口横结肠与正常对照组直肠无显著性差异(P>0.05);RARα蛋白在直肠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细胞核呈阳性表达,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组直肠R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0.77-±0.08 vs 1.03 ±0.06,P<0.01).结论 ARM患儿存在血清VA及直肠组织RARα表达异常.

  • 不同剂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作者:李晓宇;尚圣兰;熊丽蓉;孙凤军;向荣凤;邱学文;喻明洁;王若茜;陈勇川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筛选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男女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静脉滴注40、80 mg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每日2次,连续5d),给药后监测24 h胃内pH值.用LC-MS/MS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数据分别用WinNonlin 6.4软件和SA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首次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后,40、80 mg剂量组后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7±0.61)、(4.56±0.89)tg/mL;AUC(o-t)分别为(4.96±3.26)、(10.16±3.16) μg·h/mL;AUC(o-∞)分别为(5.17±3.68)、(10.34±3.35) μg·h/mL;t1/2分别为(1.67±0.76)、(1.75 ±0.57)h;Tmax分别为(0.50±0.01)、(0.53±0.08)h;连续给药5d后40、80 mg剂量组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0±0.62)、(4.50±0.71) μg/mL;AUC(0-t)分别为(5.02±3.85)、(10.75±3.82) μg·h/mL;AUC(0-∞)分别为(5.26±4.35)、(10.98±4.10) μg/mL·h;Cmin,ss分别为(0.03 ±0.08)、(0.05 ±0.07)μg/mL;t1/2分别为(1.72±0.78)、(1.80±0.64)h;Tmax分别为(0.52±0.04)、(0.50±0.00)h.用药第1天后40、80 mg剂量组胃内pH >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38.6±20.9)%、(46.9±16.5)%;pH >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25.5±20.6)%、(32.7±7.9)%;用药第5天后胃内pH >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69.6±15.4)%、(80.2±16.6)%;pH >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48.3±13.7)%、(49.7±15.7)%.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通过两剂量组药效学参数比较,80 mg剂量组的抑酸效果明显优于40 mg剂量组,且服药后较安全.建议临床使用80 mg每12小时1次.

  • 正念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军人情绪体验和注意控制的影响

    作者:徐松;谢俊鹏;彭李;付春安;李敏;熊加祥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心理干预(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MBI)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军人临床症状、情绪体验及注意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某部队医院精神科50名康复期军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为正念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正念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MBI(结合精神分裂症特点和正念认知疗法的心理干预),90 min/次,共12次.采用正念五因素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注意控制量表(Attentional Control Scale,ACS)以及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分别在干预前后对2组进行测评,将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的PANSS、FFMQ、PANAS、ACS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干预组患者进行干预后一般精神病理、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降低(P<0.01),而FFMQ、ACS得分显著升高(P<0.01).结论 MBI能够减轻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军人的病情严重程度,降低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注意控制能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