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二甲双胍抑制骨细胞ROS产生及激活AKT信号通路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作者:黄颖;匡明杰;李云洁;赵僖格;钟馨桐;单敏慧;杨强;赵艳红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10 μmol/L),DEX(10 μmol/L)+二甲双胍(1 mmol/L)处理MLO-Y4骨细胞,设置空白对照,分别用DCFH-DA探针测定骨细胞内ROS水平差异,Western blot检测AKT和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状态,RT-PCR检测SOD2和Cat相关mRNA表达.构建大鼠GIOP动物模型,通过micro-CT检测相关骨代谢参数值,评估二甲双胍对GIOP大鼠成骨作用的影响.结果 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显示DEX可降低骨细胞增殖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二甲双胍组细胞增殖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DCFH-DA探针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和DEX+二甲双胍组细胞内ROS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而DEX组ROS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RT-PCR显示SOD2和Cat mRNA的表达在DEX组中明显降低(P<0.05),表明酶抗氧化系统的缺陷.TUNEL染色显示DEX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而DEX+二甲双胍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DEX组的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DEX+二甲双胍组和空白对照组,表明二甲双胍可以在DEX处理期间减少细胞凋亡数量.与DEX组相比,DEX+二甲双胍组中AKT蛋白高表达,说明二甲双胍可能激活AKT通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EX组的显微结构参数值骨小梁厚度(TB.TH)、相对骨体积或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降低(P<0.05),参数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升高(P<0.05),但DEX+二甲双胍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参数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可降低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细胞ROS水平升高,激活AKT信号通路,抑制蛋白水解酶Caspase-3的活性,调控骨细胞增殖凋亡并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骨代谢.

  • 自噬在小鼠皮肤创面修复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娜;刘登群;汪国建;龙爽;万会敏;粟永萍;王涛

    目的 观察自噬在小鼠皮肤创面愈合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GFP-LC3转基因小鼠制备皮肤后背部创面,在致伤后O、3、7、14 d取皮肤创面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GFP免疫荧光染色标记自噬点,观察自噬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采用GFP抗体与α-SMA、F4/80抗体进行荧光双标,明确肉芽间质中发生自噬的主要细胞类型.而后将GFP-LC3小鼠分为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组与对照组,伤后连续10 d腹腔注射3-MA(10 mg/kg),动态观察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在0、7、10 d取创面皮肤,组织学固定染色,评价自噬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同时采用定量PCR(qRT-PCR)检测α-SMA、TGF-β1、PAI-1、Ⅰ型和Ⅲ型胶原等分子的mRNA表达,评价自噬对创面修复过程中胶原与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创面愈合过程中自噬水平先增强后逐渐回落,在增殖期(7 d)的自噬水平高;肉芽角质细胞自噬强于间质细胞,肉芽间质中发生自噬的细胞主要为α-SMA阳性肌成纤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3-MA处理组在伤后7d与10 d创面肉芽的面积、宽度与表皮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处理组7d表皮基底细胞增殖活力增强(P<0.05);两组α-SMA、胶原、TGF-β1与PAId等分子的mR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增殖期存在高自噬水平,但抑制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自噬水平对创面愈合未见显著影响.

  • DSCM支架结合兔滑膜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作者:朱水涛;闵竞;王群波;郑华;郭华

    目的 评估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 从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内提纯兔滑膜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stem cells.SDSCs),接种到预制备的脱细胞细胞外基质(decellularized stem cell matrix.DSCM)支架中.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空白DSCM支架)、实验组(SDSCs-DSCM复合体)和对照组(正常兔髓核组织).肉眼以及光镜下观察材料和细胞的形态特征,扫描电镜(SEM)观察各组内部结构和细胞粘附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分布情况,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外Ⅱ型胶原(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蛋白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 (qRT-PCR)测定两组CollagenⅡ、Aggrecan相关基因的变化,压缩载荷检测各组抗压缩性能.结果 肉眼下,组织工程髓核形态接近正常髓核;SEM显示细胞在支架内部粘附、生长良好;HE染色表明,随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材料内部细胞的分布逐渐均匀;免疫组化显示CollagenⅡ、Aggrecan分泌量随时间递增;qRT-PCR测定结果提示:实验组CollagenlⅡ、Aggrecan mRNA表达量随时间递增,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支架的压缩载荷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同位移下,SDSCs-DSCM与正常髓核的压缩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SCM支架复合SDSCs可在体外成功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 基于高通量芯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张东亮;赵舒煊;向高;刘开鑫;巩朝阳;王拴科;张海鸿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筛选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文献挖掘.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取AS患者的芯片数据,通过GEO2R进行DEGs的筛选,运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获得的DEGs行基因富集和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采用Cytoscape软件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90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75个,下调的基因115个.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白细胞迁移、胞外区、细胞外结构域、细胞外区域、细胞外基质、脂蛋白颗粒结合和碳水化合物结合等功能簇;KEGG分析提示其在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中富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Cytoscape筛选出CXCR4、SELL、CD79A、MMP3、CD68、ADIPOQ、CCL19、IL-7R、IL-1 β、MYH14、APOE和FCGR3A等12个连接度高基因,并运用iRegulon插件挖掘得到ETS1、GATA3和IRF8等41个作用于上述12个核心基因的转录因子.结论 新发现的12个核心基因和41个转录因子可能在AS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防治AS的新靶点.

  • 阻断Kupffer细胞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彦;吴皓;龚建平;李旭宏

    目的 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Western blot检测K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ils,DCs) TIM-4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IM-4表达;IR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PBS处理)、Ctr Ig组(TIM-4同型对照抗体处理)以及TIM-4 mAb组(TIM-4抗体处理),术后检测血清肝功、炎症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细胞凋亡以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KCs表达TIM-4蛋白随再灌注时间逐渐增加,然而DCs表达TIM-4不随时间变化;组化结果提示TIM-4主要表达于肝血窦巨噬细胞;与Ctr Ig组比较,TIM-4 mAb组血清肝功、促炎因子产物水平明显减低,而抗炎因子IL-10以及抗氧化应激产物CAT、SOD逐渐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示Ctr Ig组部分炎症细胞浸润,肝血窦轻度充血,TIM-4mAb组无明显变化;TUNEL结果示,TIM-4 mAb组凋亡程度明显低于Ctr Ig组,Ctr Ig组和TIM-4 mAb组细胞早期凋亡程度分别为(25.56±1.26)%、(5.35±0.33)%,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KCs TIM4功能后,KCs TLR4以及下游p-IKKα、p-IκBα、p-p6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另外,TPCA-1(IKK-2阻断剂)进行预处理小鼠,进一步验证了阻断KCs TIM-4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IRI程度.结论 阻断KCs TIM-4的功能能够抑制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改善IR炎症反应以及肝细胞凋亡,从而对H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PGC-1α通过线粒体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机制研究

    作者:靳鑫;倪田根;王宁;罗浩军;雷悠扬;明佳

    目的 探讨通过敲低PGC-Iα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极化状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PMs)为研究对象,与4T1细胞共培养24 h建立TAMs;shRNA转染构建瞬时低表达PGC-1α的TAMs;Western blot检测TAMs中PGC-1α、TAMs极化指标、TAMs线粒体功能蛋白的蛋白表达;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TAMs的mtD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AMs极化标志物,ROS水平的变化;ATP测定试剂盒检测TAMs中AT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PMs组比较,TAMs组PGC-1α蛋白表达上调(P<0.05),M2型分泌细胞因子蛋白(TGF-β1、IL-10)表达升高(P<0.05),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NRF-1、TFAM)表达升高(P<0.05),M2型极化标记物(CD206)表达升高(P<0.05),M1型分泌细胞因子蛋白(TNF-α、IL-1β)表达降低(P<0.05);sh-PGC-1αTAMs组较TAMs组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即PGC-1α蛋白表达降低(P<0.05),M2型分泌细胞因子蛋白(TGF-β1、IL-10)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NRF-1、TFAM)表达降低(P<0.05),M2型极化标记物(CD206)表达降低(P<0.05),M1型分泌细胞因子蛋白(TNF-α、IL-1 β)表达升高(P<0.05),M1型极化标记物(CD86)表达升高(P<0.05).结论 PGC-1α参与了乳腺TAMs向M2极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为癌细胞与TAMs相互作用,增强了TAMs中依赖PGC-1α的线粒体功能,促使细胞向M2分化,并产生M2型细胞因子.

  • 长链非编码RNA Rpph1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攀扬;孙艳;彭睿;彭惠民;张政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IncRNA) Rpph1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Rpph1细胞定位,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Rpph1在DN小鼠肾脏组织和系膜细胞中的水平;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Rpph1的编码蛋白能力.构建Rpph1的过表达质粒,并设计合成Rpph1的siRNAs,用qRT-PCR验证其转染效率.在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转染Rpph1-siRNA;在低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转染Rpph1过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Rpph1的siRNA和过表达Rpph1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ationic peptide 1,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小鼠比较,Rpph1在DN小鼠肾脏组织中显著上调(P<0.01);同样,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中Rpph1表达较低糖培养的系膜细胞显著上调(P<0.01),其主要定位于系膜细胞的细胞质.此外,生物信息学证实Rpph1不具有编码蛋白的能力.且过表达Rpph1后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MCP-1的水平明显上调(P<0.05);在下调Rpph1后,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MCP-1的表达也随之下降(P<0.05).结论 在DN小鼠肾脏组织和高糖环境下的系膜细胞中IncRNA Rpph1显著高表达,且增强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Rpph1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炎症的发生相关.

  • 胸椎旁阻滞-丙泊酚复合全麻对肺癌手术患者血清VEGF-C、TGF-β1的影响

    作者:王凯;杨桐榉;王丽君;王震;陈力勇

    目的 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ropofol intravenous balance general anesthesia,PPA)和七氟醚吸入复合全麻(sevoflurane inhalation balanced general anesthesia,SGA)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C、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肺癌根治术患者分成PPA组(n=23)和SGA组(n=23).PPA组全麻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2 mg/kg),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2.6~3.2 μg/mL)和瑞芬太尼维持;SGA组术中予以七氟醚(1.0 ~1.5倍低有效肺泡浓度)和瑞芬太尼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8、24、48、72 h疼痛评分,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VEGF-C、TGF-β1浓度.结果 PP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SGA组(P<0.01),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SGA组(P<0.01),术后2、8、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SGA组(P<0.01).术后24 h血清VEGF-C浓度PPA组明显低于SGA组[(629±203) vs(908±222) pg/mL,P=0.030],血清TGF-β1浓度PPA组也明显低于SGA组[(8.37 ± 2.84) vs (10.57 ±2.47) ng/mL,P=0.021].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能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其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其术后血清中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浓度.

  • 双特异性磷酸酶3和TNF-α对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作用及其受调节机制

    作者:李兴锐;谭悦;刘童;葛显应;陆继娣;孟林;荣华东

    目的 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3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 3,DUSP3)和TNF-α作为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预后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和调节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7例RA患者及67例健康志愿者,RT-PCR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DUSP3和TNF-α表达,并进行ROC分析.以TG处理脂多糖刺激的U937细胞,模拟TG片治疗RA,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DUSP3和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上下游通路.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RA患者(用药前)PBMC中DUSP3表达降低而TNF-α表达升高(P<0.05).TNF-α和DUSP3进行ROC分析的AUC分别为0.948和0.908.治疗后RA患者DAS28,ESR和CRP值下降,DUSP3和TNF-0表达分别升高和降低(P<0.05).TG片用药响应和不响应(骨侵蚀指标)的RA患者的DUSP3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以用药后DAS28表达变化区分RA患者是否响应TG片治疗,ROC分析显示DUSP3和TNF-α的AUC分别为0.821和0.747.在LPS刺激的U937细胞中,改变DUSP3或TNF-α表达不相互影响表达.Westem blot结果显示NF-KB介导TG对TNF-α调节.ChIP结果证实TG抑制了HDAC1与DUSP3启动子区相互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G给药抑制了LPS诱导的HDAC1上调和DUSP3下调.结论 TG片对RA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DUSP3和TNF-α可以作为TG片治疗RA的预后因子.TG给药降低了TNF-α的表达,并解除了对DUSP3的抑制.

  • 体外心肺复苏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病例系列报道

    作者:张现普;叶茂亭;刘欣;唐令凤;陈娅;廖云姝;何萍

    目的 描述性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及实践经验.方法 观察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团队救治的全院(胸心外科、急救部、心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E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CPR组成、团队配合、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ECPR患者,年龄16~69岁,中位年龄44岁,其中男性8例.原发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暴发性心肌炎、外科术后等.均采用股动静脉插管的V-A ECMO模式,从心脏骤停到ECMO建立运转时间26~83 min,中位时间46 min;ECMO支持时间为27~189 h,中位时间为111 h;ECMO撤机后到出院时间0~21 d,中位时间7d.7例成功撤机,4例存活出院.13例患者中插管部位渗血3例(23.08%),5例(38.46%)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死亡1例(7.69%),2例(15.38%)肺部感染,1例(7.69%)心包填塞,插管侧下肢出院轻度跛行1例(7.69%),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23.08%).无截肢、肢体缺血坏死并发症发生.结论 熟练有效的ECMO和常规心肺复苏团队配合,尽量缩短从心脏骤停到ECMO转流的时间,是保证ECPR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重症患儿院间体外膜肺氧合转运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尹德成;赵喆;刘颖悦;张晓娟;高海涛;洪小杨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CMO)转运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八一儿童医院通过儿科ECMO转运网络与302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西北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合作完成ECMO转运的15例危重患儿的病例(院外转运组具体病情及带机转运指征由八一儿童医院PICU、儿童心脏科与合作医院的PICU、新生儿科等科室共同确认),与同期完成的38例本院院内ECMO操作病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等指标,评估ECMO转运对患儿治疗的影响.结果 15例ECMO转运患儿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心脏支持6例,呼吸支持9例,年龄16 d至12岁;体质量3~47 kg;共有11例成功脱离ECMO,总撤机率73.3%,存活出院10例,存活率66.7%;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33.3%.同期院内ECMO患儿共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循环支持10例,呼吸支持28例;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31.6%;26例成功撤机,总撤机率68.4%,存活出院22例,存活率57.9%.转运组患儿存活率高于院内支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 vs 57.9%,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 vs 31.6%.P>0.05],转运距离的增加不构成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结论 成熟规范的重症患儿ECMO转运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较之院内ECMO操作来说不会增加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 体外膜肺氧合在危重伤病员救治和转运中的应用及其对我军战创伤救治的启示

    作者:吴蔚;何萍

    高科技武器的大量使用导致现代战争中极重伤员越来越多;随着战伤救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往无法救治的重症战创伤得到救治;然而这一部分生命得以维系的重症伤员随即出现极危重的呼吸、循环衰竭,终伤死率极高.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心肺生命支持技术,可以部分支持心肺功能,救治和转运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发达国家军队使用ECMO来救治和转运该类患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国外民用和外军使用ECMO救治和转运的经验和特点,结合我军现况,为我军未来能更好地利用ECMO救治该类伤员提供借鉴.

  • 危重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院间转运的病例系列报道

    作者:张世新;夏梅;吴蔚;何萍;唐令凤;陈娅;廖云姝;陈巧

    目的 总结我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团队对10例外院危重患者实施ECMO支持下院间转运的临床结果 和经验.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ECMO团队对10例外院危重患者实施ECMO支持下院间转运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转运距离、转运并发症及治疗结果 进行总结.结果 10例ECMO患者的转运距离为3.4~248.0 km,平均72.6 km.转运过程中l例静脉-静脉(V-V) ECMO患者静脉管道扭曲,影响ECMO流量;2例静脉-动脉(V-A)ECMO患者切口渗血.10例患者都安全到达我院.1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成功撤除ECMO,后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家属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另外5例供体均成功获取肝脏和(或)肾脏.结论 在ECMO支持下院间转运危重患者可以安全地进行,并发症可控;相关人员应重视ECMO多学科团队建设并规范操作流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