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病毒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국제병독학잡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北京市双桥医院妇科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妇科门诊不同年龄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亚型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对2009-2012年835例受检者宫颈分泌物进行HPV-DNA亚型检测.结果 538例女性患者中共检测到175例HPV阳性病例,其中高危亚型170例,低危亚型5例.高危亚型检出率居前5位依次为HPV-16 (31.4%)、52(20.0%)、58(17.1%)、56(14.3%)、66(14.3%).≥40岁以上年龄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结论 高危型HPV-16、52、58、56、66亚型是北京市双桥医院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主要亚型,40岁以上人群是防治的重点.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服药依从性差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好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相比,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组中有乙肝家族史(OR 0.042,95%C.I.0.005 ~0.333)、抗病毒治疗的认知程度高(OR0.112,95%C.I.0.014~0.872)和“医师告知”详细(OR0.142,95%C.I.0.020 ~0.993)的出现服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度均降低.结论 有乙肝家族史的患者,可从亲属的诊疗经历中获得经验,而服药依从性较好.此外,医师加强对患者“治疗认知度”的培训,可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
干扰素调节因子3 rs2304204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活性分析
目的 构建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 rs2304204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质粒并比较二者启动子活性.为进一步研究IRF-3对HBV感染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 以人全血DNA为模板,扩增含rs2304204位点的IRF-3启动子区1355bp目的序列,插入pGL3-Basic载体中,构建rs2304204野生型的重组质粒(wIRF-3).以wIRF-3为模板,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试剂盒构建rs2304204突变型重组质粒(mIRF-3).wIRF-3、mIRF-3和pGL3-Basic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并计算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单位(RLU).结果 成功构建IRF-3rs2304204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质粒,且wIRF-3质粒转染组RLU明显高于mIRF-3质粒转染组(P<0.005).结论 野生型重组质粒的启动子活性明显高于突变型重组质粒,启动子活性的不同可能进而影响机体抗HBV感染的临床结局.
-
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喜炎平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至喜炎平治疗组和利巴韦林治疗组,每组各30例.喜炎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利巴韦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利巴韦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喜炎平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鼻塞、流涕、肺部啰音和X线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但是喜炎平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利巴韦林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利巴韦林相比,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效果更佳.
-
21种药用植物醇提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目的 从21种药用植物醇提物中筛选出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的药物.方法 6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药物醇提物,以HepG 22.2.15细胞株为筛选工具,6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药物醇提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滴度.结果 田基黄和石花醇提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e抗原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相关性,有较强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69.06%、67.03%,IC50值分别为14.57μg· ml-1、37.42μg·ml-1.结论 田基黄和石花醇提物有较强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
-
2012-2013年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12-2013年北京市流感流行季(2012年9月-2013年4月)流感样病例监测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评价北京市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北京市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1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按周次分别与北京市14家医疗机构开展的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检验.结果 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与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中病毒分离阳性率成正相关(一级医院r =0.794,P<0.001;二级医院r=0.787,P<0.001).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ILI%与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的回归确定系数r2分别为0.630(P <0.001)和0.620(P <0.001).结论 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中归因为流感病毒感染的比例基本一致,从成本效益分析角度考虑,北京市利用1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已经可以满足对疾病监测的需要,比扩展到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
-
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调查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调整现有免疫策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抽样的方法,2012年在北京市西城区随机选择10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在京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员22名作为调查对象,共220名.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集静脉血5ml.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5.91%,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76 IU ·l-1.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9,P<0.01;H =38.84,P<0.01),其中8月龄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低,分别为21.43%、120 IU·l-1;1~4岁、5~9岁儿童及40岁以上成人较高,阳性率均达95.45%,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059 IU ·l-1、2099 IU·l-1、2308 IU·l-1;其余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在72.73% ~ 95.45%之间,抗体水平在512 ~1679 IU·l-1之间.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接种过疫苗和接种情况不详的人群(x2=28.73,P<0.01;H =1.5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常住人口中,1~9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8月龄婴儿和15 ~ 40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北京市2006-2013年登革热发病空间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市登革热(dengue fever)病例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北京市登革热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ArcGIS 9.3软件展示病例空间聚集区域.结果 2006-2013年北京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55例,空间分析显示北京市中心城区存在登革热输入性病例集中发病区域.病例主要从东南亚和非洲输入.离退休人员和干部为本病高发人群.结论 空间分析显示北京市登革热病例现住址和感染地点存在高发地区.考虑到全球及我国部分省份登革热发病持续上升,北京市存在多点输入的风险,应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水平.
-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将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神经胶质瘤患者45例纳入病例组,将同期该医院收治且已排除神经胶质瘤的脑外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PCR)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人病变脑组织样本中HHV-6序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人病变脑组织样本中HHV-6抗原的表达.结果 病例组HHV-6 DNA阳性率为31.11%,对照组HHV-6 DNA阳性率为6.67% (x2=8.755,P=0.003).病例组HHV-6早期抗原p41表达阳性率为22.22%,对照组HHV-6早期抗原p41表达阳性率为0.00%(x2=11.250,P=0.001).病例组HHV-6 DNA阳性率、HHV-6抗原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胶质瘤患者和非神经胶质瘤脑外伤患者病变脑组织中HHV-6感染率有差异,据此推断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利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法探讨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时间分布特征
目的 探讨北京市2004-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4-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情况进行时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共报告450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季节性分布M值为0.40,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圆形分布分析显示:发病高峰在4月9日,流行期为1月23日至6月27日.结论 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可以较好地分析北京肾综合征出血热时间分布特征.
-
白藜芦醇对TRAIL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作用及白藜芦醇对TRAIL的增敏效果.方法 培养SMMC-7721细胞,同步化后,分成对照组、TRAIL干预组、Res+ TRAIL干预组,作用24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分析.结果 对照组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3.02%±0.17%,TRAIL干预组凋亡率为8.55%±1.46%,Res+TRAIL干预组中25μmol·l-1、50μmol·l-1、100μmol·-1 凋亡率分别为8.61%±1.41%、20.72%±1.33%、27.19%±1.43%.TRAIL干预组、Res+ TRAIL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es+ TRAIL干预组(50μmol·l-1、100μmol·l-白藜芦醇)与TRAIL干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Res+ TRAIL干预组(25μmol·1-1白藜芦醇)与TRAIL干预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TRAIL对SMMC-7721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白藜芦醇对TRAIL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有致敏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及感染患者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及感染者行剖宫产手术时应用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产行剖宫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感染患者及非HBV感染的孕妇各35例为研究对象,记为携带组、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回顾性研究,记录三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及置管时的出血情况.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效果、低血压发生率、心率减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组与HBV携带组的置管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HBV感染组与HBV携带组的置管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BV携带及感染患者行剖宫产时,应用硬膜外麻醉,其麻醉效果与未感染HBV正常人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但HBV携带及感染患者置管出血率高于常人,应引起临床重视.
-
益阳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益阳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收集的761例腹泻标本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761例腹泻标本病毒检出率为45.9%(349/761),4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 27.7% (211/761),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 11.4% (87/761),腺病毒(adenovirus,ADV) 8.0% (61/761),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4.3%(33/761),其中混合感染17.3% (132/761).病毒性腹泻好发于6月龄~23月龄婴幼儿(60.5%,316/522),临床表现以水样便(89.2%,679/761),伴呕吐、发热(63.2%,481/761)常见.结论 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是引起益阳市婴幼儿腹泻常见的病原体.<2岁的婴幼儿是腹泻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患儿临床症状以水样便,伴呕吐、发热等为主.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定量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探讨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的型别,探索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病毒载量进行定量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体外扩增法对81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提取的RNA进行检测.结果 28例手足口病患者体内CoxA16病毒载量>103 copies· ml-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构建的标准曲线显示,样本阈值环数(Ct)值与病毒拷贝数的对数(log10)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8,相关性良好.4例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中EV71型病毒载量>103 copies· ml-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标准曲线显示,Ct值与病毒拷贝数的对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6,相关性较好.结论 门头沟区手足口病病原谱以CoxA 16型为主,34.6%的手足口病患儿CoxA 16型病毒载量> 103 copies· ml-1,4.9%的患儿EV71型>103 copies· ml-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咽拭子标本中CoxA16、EV71核酸定量检测比较简便快速、结果直观、稳定性强,为进一步探讨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食管癌关系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可达50万,占据全球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其中死亡病例可达40.6万,占全球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第6位[1].食管癌发病率的地区性差异大,高发地区和低发地区的发病率可相差500倍之多.高发地区包括亚洲、非洲和法国北部,在美国食管癌发病率很低.食管癌确切病因至今仍未明了,目前研究认为是环境性致癌因素和遗传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已有调查资料显示某些化学因素(如亚硝铵、霉菌毒素、吸烟、过度饮酒、滥用鸦片)、营养缺乏(如缺乏维生素A、B、C和微量元素)、物理因素(如热食等)是食管癌发生的高危因素[2].病毒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研究的病毒主要为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和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现就HPV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