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乳腺癌动物模型根据建立方法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和移植性三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条件.
-
组织工程皮肤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是创面修复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内容,以及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基因转染技术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应用新进展.
-
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及其后果
内皮细胞在介导炎症和凝血的交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血流机械应力的变化经内皮细胞转化为生物信号,激活NF-κB等转录因子,炎症介质也可以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相互调节.抗凝和抗粘附治疗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对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气腹对系统及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气腹对于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与气腹压力、灌注气体、体位、持续时间等均有关.现就气腹对于系统及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主要相关因素的作用作一综述.
-
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可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严重者可死亡.目前发病机制、发病率不清楚,国内很少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对腹腔镜手术可能引起的下肢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凝血纤溶改变、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如何预防作一综述.
-
99mTc-tetrofosmin显像在乳腺癌诊断和预测化疗效果的价值
99mTc-tetrofosmin(99mTc-TF)作为亲肿瘤显像剂,对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的诊断有着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可用于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其分期、手术后复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全身转移的诊断.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先对病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然后选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
转录因子E2F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转录因子E2F在控制细胞周期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E2F既能作为靶基因的激活剂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又能作为靶基因的抑制剂并诱导细胞凋亡.它在胃癌的形成中是起癌基因作用还是起抑癌作用,其机制正处研究之中,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与应用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小的微创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腹腔镜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
淋巴水肿的诊断方法现状
介绍淋巴管造影、闪泺造影、B超、CT、MRI在淋巴水肿的诊断中的应用.
-
淋巴细胞凋亡、免疫抑制和脓毒症
研究表明淋巴细胞过度凋亡是导致脓毒症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脓毒症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淋巴细胞过度凋亡的意义及机制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急性胰腺炎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人体内一个经典的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的系统,近年来在包括胰腺在内的许多组织中发现有局部RAS存在.胰腺RAS含有许多非经典的RAS组分,能影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在急性胰腺炎中,RAS可能通过调节血供、氧分压、自由基、炎症介质等机制发挥一定作用,抑制其活性可能对胰腺有保护效果,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急性胰腺炎 -
胰头部肿瘤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研究进展
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是胰头部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诊断治疗的方法也存在诸多争论,本文将就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研究现状及其功能检测方法
全胃切除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为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从而创造了60余种消化道重建手术:严重意义上讲,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后,食物经由十二指肠通路的称为代胃术,否则只能称为储袋重建.代胃或储袋重建后比单纯的食管空肠吻合术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重建方式.重建后消化道功能的各种检测方法,从不同角度提示了重建术后的消化道功能,对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判断因素,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化治疗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
-
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由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分子组成,具有抗病毒、抗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宿主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防御中发挥核心作用.尽管临床使用干扰素治疗恶性肿瘤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部分病人对治疗敏感.对干扰素抗肿瘤机制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完善临床治疗策略.
-
表浅型早期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早期大肠癌可简单分为二型:息肉型和表浅型.表浅型大肠癌虽然少见,但亚型繁多,形态多样,极具有研究价值.本文简述其在临床病理、基因变异、发生途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促血管生成素在机体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及其受体Tie2系统是调控血管完整性的重要因子,并参于生理及病理性血管生成,Ang1促进血管成熟与稳定,并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在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存在时,Ang2可增加毛细管管径、重建基膜、促EC增生与迁移,刺激新生血管出芽,而当内源性VEGF作用受抑制时Ang2加速内皮细胞死亡及血管退行性变.推测使用Ang、VEGF联合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可能使新生血管获得持久稳定的结构,达到更理想的远期疗效.
-
胰腺结石的研究进展
已明确胰腺结石的形成与Reg家族成员有密切关系,其临床治疗效果不完全尽人意,本文介绍胰腺结石的形成机制及诊断的治疗方面的进展.
-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转移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糖苷内切酶,能特异性的水解位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为小分子片段.乙酰肝素酶普遍存在于恶性转移性肿瘤细胞中.乙酰肝素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干细胞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介绍干细胞在心肌再生、脑修复,以及肝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在外科临床上的应用概况.
-
腹腔镜术对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粘附分子的影响
粘附分子在结直肠肿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肿瘤学安全性仍在争论中,本文将对各类粘附分子与结直肠肿瘤转移的关系、相关机制、特别是腹腔镜技术对各类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在这些粘附分子水平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