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对其研究比较深入,涉及基因、细胞周期、多态性、端粒酶、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等一系列的变化.现就其分子水平上的一些变化作一综述.
-
肝卵圆细胞来源分化增殖的研究进展
卵圆细胞为肝内一种祖细胞,在肝细胞严重受损或分裂增生受抑制时可向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化,是一种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祖细胞.卵圆细胞的分化增殖受多种因素调控,新近研究认为SDF-1-CXCR4生物学轴在卵圆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肝癌的发生与卵圆细胞的分化异常有一定的关系.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使其可能成为肝脏细胞移植的重要细胞来源,在治疗终末期肝病、生物人工肝及基因治疗的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肿瘤细胞的肝内捕获及生长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脏外科中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术后肝衰竭或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的重要原因.HIRI引起的黏附分子表达升高、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微循环紊乱、肝窦内皮肿胀、大量缩血管因子释放以及后期肝实质坏死、组织结构破坏及局部低氧环境可促进循环中肿瘤细胞的肝内捕获及浸润生长,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外科诊治的研究进展
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其虽有恶变倾向,但与胰腺癌相比预后较好,故该病的明确诊断及规范的外科治疗将提高本病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现主要对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胰岛微包囊
目前,1型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胰腺供体缺乏和胰腺移植的长期免疫抑制,严重阻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发展.异种胰岛的免疫隔离可以解决将来大量的移植.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包裹胰岛进行移植可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逆转高血糖.
-
液压冲击动物模型在创伤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年来,人们在研究脑外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过程中建立了液压冲击(fluid percussion injury,FPI)动物模型,并不断改进.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研究TBI,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FPI根据冲击部位不同可分为侧方液压冲击(lateral fluid percussion,LFP)及正中液压冲击(midline fluid percussion,MFP).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几十年来FPI动物模型的应用、特点、成果及缺陷.
-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胰腺癌易感性研究进展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是近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是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机制.现综述了与胰腺癌癌变过程中有关的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其易感性的关系.
-
IL-18与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机体感染与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就IL-18的结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肿瘤微转移研究进展
随着外科技术和多种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的疗效取得一定成绩,但总的预后仍然较差.由微转移形成的转移和复发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应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骨髓、外周血和淋巴结的微转移可以提高临床分期、选择可行的治疗方案、监测辅助治疗的反应和寻找新的肿瘤靶向治疗策略.现就微转移的检测方法、临床标本的获取和肿瘤标志物的选择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逐一论述.
-
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近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减少促血管生成因子释放及促进肿瘤血管血栓形成等有关.对雷帕霉素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使其不仅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还可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现就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研究新进展
复习国外文章关于ABO血型不相同的肝脏移植在A2型供肝使用,移植肝出现受体类型的ABO组织血型抗原,C4d作用和临床治疗上的新进展.A2型供肝能较安全的用于血型不合肝移植,毛细血管内表达r-ABOAg可能是移植物内皮损害和修复的表现,C4d阳性对血型不同肝移植治疗策略上是很好的参考物,但缺乏特异性,采用包括多联免疫抑制药和肝内灌注等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预防排斥反应且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危险因素及发病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GCS评分低、脑挫裂伤程度重、甘露醇治疗、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年龄大以及开颅手术后与ARF显著相关,属于风险因素.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F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
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Th1/Th2漂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循环Th1/Th2的影响及其引起Th1/Th2漂移的机制.方法 1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行CBP治疗.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进行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采血检测Th1/Th2,同时检测血液中IL-4和IFN-γ浓度.结果 MODS患者经CBP治疗后,Th1表达逐渐增加,而Th2表达逐渐下降,IFN-γ和IL-4的浓度均下降;Th1/Th2和IFN-γ/IL-4比值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升高;Th1/Th2和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CBP治疗可能可改善MODS患者的Th1/Th2平衡漂移,可能与改善机体内IFN-γ/IL-4比值有很大的相关性.
-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 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 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 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
肠瘘的非手术治疗探讨
肠瘘大多发生在胃肠道手术后,也可发生肝胆、甚至妇产科手术后.近几年来,不断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瘘的报道.肠瘘是外科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特点是:病程长、对全身影响大、死亡率高.所以,肠瘘的正确处理,可缩短病程,减少病人痛苦,减少死亡率.
-
肠瘘的确定性手术的相关问题
肠瘘是普通外科棘手的问题之一,死亡率高.主要致死原因是败血症、营养不良和电解质异常.
-
小肠瘘的外科处理及综合治疗
小肠瘘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1],可引起严重感染和营养不良,病死率高[2].小肠瘘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存活率、生活质量,且治疗繁琐,周期漫长,费用昂贵,患者的生理、心理都倍受打击.小肠瘘的治疗依然是外科领域的关注热点和难点.
-
肠外瘘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是肠管与腹腔或腹壁之间的非正常通道,究其病因除极少数先天畸形[1]因素外,多继发于手术、感染、创伤、肿瘤等因素,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肠外瘘的综合治疗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
小肠瘘的诊断和治疗
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一直是外科治疗中的难题,通常为手术后的并发症(75%~85%),也可由创伤、放射性肠炎、肿瘤、Crohn病等导致.
-
浅谈促进肠外瘘非手术愈合基本措施
小肠外瘘是指小肠肠腔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病理性通道,随着营养支持的发展、手术技能的提高、手术器材的更新、相关专业的进步,肠瘘的发病率大大减少,其死亡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尽管如此,小肠瘘仍是消化道瘘中致死率高的[1]疾病.
-
Krukenberg瘤并晚期妊娠1例
1 临床资料1.1 患者女,38岁,因停经7个月,胸闷半个月,视物模糊5天于2007年4月4日入我院妇产科.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7月25日(阴历),预产期为2007年5月26日.孕40天有早孕反应,孕4个月感胎动至今.
-
肠外瘘的外科诊治现状
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s,ECF)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损破,肠液外溢至腹腔、腹壁,导致与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常继发于手术、损伤、炎性肠病、感染等,少数属于先天性畸形.
-
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操作要点
胆囊结石是发病率很高的外科常见疾病,试图用药物等对其保守治疗几乎无效,但由于过去的传统手术方法(1882年Lagenburch首创)有创伤大、痛苦大、花费多、住院时间长等缺点,许多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Johns Hopkins医院的资料显示,自1981~2002年共施行1891例PD术,术后死亡率1.6%,而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371例),其中胰漏发生率11.4%(216例)[1],可见胰漏仍是PD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胰漏的发生,本文对PD术后胰漏相关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0例分析
阑尾炎是常见病,阑尾炎切除术是一个常见而普通的小手术,在普通外科手术工作中时常发现有回盲部肿瘤病人被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现将2003年10月~2007年4月我们在苏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工作和会诊手术中总结的10例病人作一背景回顾分析.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