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低氧诱导因子-1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哺乳动物细胞适应低氧的重要调节因子,是由两2个亚单位组成的复合体.近年来随着对HIF-1低氧调节的研究深入,发现了2种氧依赖酶:脯氨酸和天冬氨酸羟化酶,它们有低氧感受器样的作用,并且可对HIF-1的量进行调节.HIF-1在细胞内的增多或减少可对低氧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
-
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进展
前哨淋巴结是从原发肿瘤淋巴引流途中首先可能发生转移的部位.Cabana在阴茎癌中提出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不断在多种肿瘤中广泛应用.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用于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手术.但在胃癌中,由于胃淋巴引流复杂、存在跳跃转移以及假阴性率较高,前哨淋巴结括检技术应用于临床还为时过早,其可行性和适用性尚无定论.因此,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应用于胃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
-
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治疗现状
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改善胰腺微循环的治疗方法会减少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和病变的演进.本文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提出相关的治疗策略.
-
小肠梗阻的临床诊治进展
既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以及对小肠梗阻疾病认识局限,小肠梗阻的临床诊疗比较困难,以致延误了该类疾病的诊治.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小肠粘连性梗阻的深入研究,使小肠梗阻疾病的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小肠梗阻的诊治现状做一回顾.
-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膀胱肿瘤的关系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基因突变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治疗小肠疾病研究进展
双气囊小肠镜通过经口由上而下或者经肛由下而上对小肠进行全面检查,视野广,图像质量清晰,能充气和吸气,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全小肠黏膜,同时还可提供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内镜下治疗,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有突出的临床价值,是小肠疾病检查、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
S100基因家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基因调控.近几年发现S100基因家族与胰腺癌关系密切,该家族基因编码一种钙离子结合调节蛋白,通过与钙离子结合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经验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等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244例(80.8%),良性58例(19.2%).恶性肿瘤全切除153例(50.7%),近全切除27例(8.9%),大部分切除4例(1.3%),部分切除42例(13.9%),剖腹探查加活检18例(6%),恶性肿瘤全切、近全切及大部切除184例,联合切除82例(44.6%);部分切除42例,联合切除8例(5.4%).良性肿瘤全切除56例(18.5%),其中联合脏器切除3例(5.4%),肿瘤部分切除2例(0.7%).手术中大量出血(>1600ml)16例,其中4例死亡,2例化学感受器瘤由于血压过高致心跳突停、死亡.结论 B型超声及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手术方式、防治手术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VEGF-C反义多肽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内外抑制效应的研究
目的 检测VEGF-C反义多肽在体内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探讨以VEGF-C反义多肽用于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应用前景.方法 制备靶向VEGF-C的反义多肽,通过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共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构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内注射VEGF-C反义多肽,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C在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密度.结果 VEGF-C反义多肽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增殖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5、50、100μg/ml VEGF-C反义多肽对侵袭重组基底膜的抑制率分别为41.2%、56.7%和60.8%(P<0.05);瘤组织内给予VEGF-C反义多肽后,Western blot分析VEGF-C在瘤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肿瘤生长受制,抑瘤率为52%(P<0.05);免疫组化分析VEGF-C反义多肽可抑制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形成.结论 制备出的VEGF-C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及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形成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
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椎体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椎体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36只,体重(0.40±0.03)kg,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模型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实验组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1·d-1,每周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每次2.5 mg/kg;模型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2 ml·kg-1·d-1,每周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每次2.5 mg/kg;对照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2 ml·kg-1·d-1,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5 ml/kg.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第1腰椎行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形态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实验组第1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第1腰椎骨小梁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似,模型组呈骨质疏松特征.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性椎体骨质疏松.
-
新辅助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1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我科治疗的15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常规分割化疗,术前放射总剂量为45 Gy,每周5次,每次1.8 Gy,同时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6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新辅助治疗后,1例肿瘤完全消失,未行手术治疗,肿瘤平均缩小40.5%,73.3%的病例T期降期,7例行保肛的直肠癌根治术,保肛率53.3%,Miles手术5例,2例行Hartmann手术.结论 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可使肿瘤病理降期,切除率增加,提高保肛率,同时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较好.
-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
目的 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通过Kamada"二袖套法",并作了相应的改进,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 总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60对.前期手术120对,48 h存活率46.7%.后期手术40对,48 h存活率95%.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心轻柔的操作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
腹膜后肿瘤累及大血管的外科处理
对侵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外科医生常因惧怕术中分破被肿瘤浸润或包裹的大血管致无法控制的大出血,而放弃对肿瘤的完整切除.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术前诊断和评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起源于腹膜后组织,病理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可来源于间叶组织,神经组织,胚胎残留组织和不好确定来源,以恶性淋巴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较多见.本病临床少见,发病率约23/100 000,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高发年龄50~60岁,60%~85%为恶性.
-
肠外瘘的手术治疗
1970年以前,人们缺乏对肠外瘘特有病理生理现象的认识,把肠外瘘同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等同处理.肠外瘘发生后人们急于手术修补肠外瘘来恢复肠管的连续性,以期去除肠液外溢所致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即"速胜论".
-
恶性肠梗阻诊治进展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指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文献报道的晚期肿瘤合并MBO的发生率约为5%~43%.易出现MBO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卵巢癌、结直肠癌、胃癌.
-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oft-tissue sarcoma,RPS)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和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在美国平均每年新增发病约1 000例[1-2].
-
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症病例报告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17岁,因"发现胃多发性息肉1年"入院.查体:神情,气平,生命体征平稳.口唇及口腔黏膜散在色素沉着,双手指及双足趾散在片状色素沉着,心肺(-),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未查及异常.追问病史其母亲也有此病史.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概念由Stone首先于1983年提出,具体为: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和二期确定性手术三个阶段.
-
保留胰头的十二指肠切除术
1935年,Whipple首次报道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围手术处理的改进,手术死亡率已降至4%以下,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为广大临床医师接受,成为胰头、壶腹周围区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
-
腹膜后肿瘤手术中大出血和副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腹膜后肿瘤常难以早期诊断,治疗困难,疗效较差,至今仍是腹部肿瘤外科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类肿瘤.腹膜后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地达到肿瘤的RO切除[1-2].
-
输尿管囊肿脱出常见误诊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已婚,因尿道口外可复性肿物并疼痛出血、排尿困难2天于200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2天前排尿时出现排尿费力,尿线中断,站立活动后可继续排尿.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误诊误治与防范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全部肿瘤0.1~0.6%.由于腹膜后肿瘤处于广阔潜在空间,可在一般较长的时间内不出现明显症状,肿瘤体积已较大,并对邻近脏器和重要血管产生压迫、移位,造成正常解剖关系的改变,导致临床误诊误止治率较高.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