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与胰腺癌及相关药物研究
自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被发现以来,它一直是近些年来在肿瘤研究方面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些年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胰腺癌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胰腺癌肿瘤细胞凋亡机制人手,简要介绍胰腺癌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耐药机制.并根据目前已认同的耐药机制为线索,通过采用相关蛋白抑制、信号通路调控等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敏感性,来获取一些新疗法的成果作一综述,再简要介绍一些其他已知抗肿瘤疗法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联合应用,共同来描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协同相关药物在胰腺癌研究方面的进展,并简要评论,以此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胰腺癌及相关药物研究方面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
Six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同源盒基因Six1是一种转录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也密切相关.目前对Six1的研究较多,结果显示,其过表达可诱导乳腺干细胞的活化、激活TGF- Bate通路和Wnt/β- catenin通路,促使乳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变,进而恶变形成肿瘤.本文对Six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结肠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结肠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运用蛋白组学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结肠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结肠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乳腺导管内癌诊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钼靶筛查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熟悉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表现、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癌辅助检查结果的辨别能力,对诊断乳腺导管内癌至关重要.乳腺导管内癌的手术方式包括全乳腺切除、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加放疗,以及单纯的肿瘤局部广泛切除;乳腺导管内癌常规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已成为共识,前哨淋巴结活检仍存在争议;辅助全乳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预防第二原发乳腺肿瘤,防止区域或远端转移的发生;但是各种治疗方法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预后影响不大,应该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
炎性乳腺癌的治疗新进展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肿瘤侵袭性和转移性强,病死率非常高.由于炎性乳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即有全身广泛转移而危及生命,预后很差.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来治疗这类疾病,但是治疗效果极其有限.而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突破进展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重点就炎性乳腺癌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累及髂股动脉、股腘动脉和膝下动脉,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腔内治疗,由于三段动脉解剖的差异,其腔内治疗原则和效果是不同的.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的腔内治疗的通畅率不低于外科手术,已成为首选方式;股腘动脉硬化闭塞因其发病率高,腔内治疗的通畅率不能令人满意,已成为研究热点;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仍处在探索之中,目前以小球囊扩张为主.
-
基因芯片技术对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之首,在世界居第2位.临床医学一直强调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便降低病死率,但就诊的患者大多已是中晚期,疗效差.寻找新的诊断途径是医学的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的成熟,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成为可能.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抗凝药物发展的历史及新进展
抗凝药物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可用于防止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对于血管外科医师来说,在新药层出不穷的今天,回顾抗凝药的发展历程、分类、抗凝机制以及了解其新进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抗凝药的历史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肿瘤及受累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双肾静脉及远端下腔静脉血流的术式.结果 本组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66.6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 560 mL.术中观察肿瘤均累及下腔静脉以及右肾静脉,瘤体平均大小为12 cm×1O cm ×8 cm,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肉瘤.本组术后无下肢肿胀发生,监测肾功能、血尿素氮及血浆肌酐清除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3 ~ 12个月,超声检查人工血管桥通畅,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肿瘤及受累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双肾静脉及远端下腔静脉血流的术式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可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组织和保留重要脏器功能,小程度地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病率.
-
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疾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该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状况,并进一步研究引起女性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乳腺疾病预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1 575例18~ 60岁妇女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由专科医师对每位妇女进行乳腺检查,采用乳腺临床体检配合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和钼靶X线等辅助检查方法,筛查和诊断乳腺疾病,将调查结果分为乳腺正常组和疾病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研究影响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 575例女性中患乳腺疾病的303例,发病率为19.2%,发病年龄集中在30 ~50岁.其中乳腺癌3例,乳腺增生270例,乳腺纤维瘤5例,其他乳腺良性肿瘤25例,经x2检验分析,确定乳腺疾病与文化程度的高低、绝经时间的长短、是否具有乳腺增生病史和负性情绪有关.结论 女性乳腺疾病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绝经时间有关,乳腺增生病史和负性情绪是导致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大力宣传乳腺保健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
左心室室功能不全类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左心室室功能不全类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方法 2000年11月- 2010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12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或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合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结果.结果 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显著改善(P<0.05),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能够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要并发症.结论 术前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与术后早期死亡原因无关,术前药物调整心功能,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心率平稳,术后积极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是降低早期病死率的关键.
-
激光对静脉曲张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试验条件下观察和比较激光对静脉壁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病理学检验;检测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患者在1、3、5、7d血凝状态变化.结果 静脉腔内半导体激光治疗后静脉壁全程均可见明显碳化,局部有全层穿孔,内膜剥脱破坏,细胞轮廓丧失,纤维蛋白沉积,许多区域呈现明显的空泡和水肿,胶原纤维水肿和腊样改变,内膜局部可见凝固性坏死;在激光功率小于10 W、作用介质为0.9%的氯化钠溶液时,不能引起静脉壁全层明显病理学改变;连续发射模式比脉冲发射模式引起静脉壁损伤更均匀分布于全程;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血凝状态没有明显改变,D-dime在术后1、3、5d明显升高.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作用静脉内血栓形成,但是终闭锁静脉的主要原因是激光组织汽化作用引起静脉壁全程热损伤,导致静脉壁蛋白质或酶变性失活,破坏静脉壁结构,损伤的静脉壁纤维化修复、收缩闭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时,激光对静脉壁作用主要与功率有关,而与波长无关;功率应大于10 W;治疗静脉内应充满不凝血液;连续发射模式优于脉冲发射模式.
-
腹股沟疝的治疗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疝多发生于腹部,分为腹外疝和腹内疝,以腹外疝为多见.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突出体表所致.临床上以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为常见.
-
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特发性、非化脓性、多发性的炎性疾病.常发生动脉内膜与外膜纤维化,中膜变性、破裂等组织学改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直以来多视其为自体免疫性疾病[1-3].近年研究又有新的进展,人们不仅发现大动脉炎有家族倾向[4](在我们以往的报道中便有亲姐妹两人均患此病的例子[5]),而且有些学者还发现该病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也有变化[6-11],从而认为大动脉炎与免疫遗传相关.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疗策略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临床少见,约占内脏动脉夹层的8%.自1947年Bauersfesd报道第1例以来,截至2010年全球共发现约120例[1],国内30多例.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技术的提高,国内外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多.由于各中心病例数量均有限,尽管许多研究者根据各自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但国内仍缺乏统一的诊治方案[2].本文就SIDSMA的诊疗策略作一阐述.
-
急性上肢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
急性上肢动脉缺血疾病(Acute upper- limb arterial ischemia)与下肢动脉缺血疾病相比临床少见[1],人群发病率约为每年1.2 ~ 3.5/10万人[2].2000年1月-2011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共收治20例急性上肢动脉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患者随访1~ 77个月.现报道如下.
-
乳头状肾细胞癌并发透明细胞癌一例
肾细胞癌根据组织学类型可分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Ⅱ型)、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1].一般以一种细胞类型的单个肿瘤存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多个肿瘤在单侧肾脏同时发生临床少见,仅见小样本报道.200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诊治1例左肾同发乳头状肾细胞癌及透明细胞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
腘动脉外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腘动脉外膜囊肿(cystic adventitial disease,CAD)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国内文献有1例报道[1].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血管外科近诊治2例患者,效果良好,现予以报道.1临床资料病例一,患者男性,49岁.自幼喜爱运动.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治疗.患者发育良好,无病态.无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血管系统疾病.查体见左小腿肌肉轻度松软、萎缩,皮温和皮色基本正常.腘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并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右下肢无异常.Doppler血管超声显示腘动脉前外侧有实质性低回声肿物,腘动脉狭窄(见封三,图1);CTA显示腘动脉有严重外压性狭窄,远近端动脉完全正常(图2).
-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体会
下肢动脉缺血是因血栓脱落或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动脉急性阻塞.肢体缺血分为急性期(<14 d)、亚急性期(14 d~3个月)、慢性期(>3个月).患肢如出现肢体肌肉麻痹、感觉丧失、毛细血管再充盈不佳、静脉超声信号消失等征象,可考虑手术取栓.但是,严重的肢体缺血或肢体缺血治疗延误均造成肢体的不可逆缺血,由此所引起的全身电解质紊乱,会导致患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终不得不截肢[1].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进展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多种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的管腔内不正常地凝结而形成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以导致深静脉阻塞而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治疗不理想会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DVT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也将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进而发生下肢肿胀、疼痛、溃疡,严重影响DVT患者的生活质量;DVT时的血栓脱落可以引起肺栓塞,肺栓塞严重时病情紧急而凶险,甚至危及生命.DVT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肺栓塞同时存在,现在大多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mbolism,VTE).
-
腹壁疝修补是选用开放修补还是腹腔镜修补
腹壁疝是指前腹壁因肌筋膜缺损而引起的疝.近年来的研究在相关的基础理论如胶原代谢与发病的关系、如何正确操行关腹技术、腹壁疝的分类方法等都有进展.而修补方法中是采用开放技术还是腹腔镜技术仍然是一个热点问题.现作以下讨论作为参考.
-
胰腺中段切除术的要点与技巧
胰腺中段切除术(Central pancreatectomy,CP)是针对胰腺颈部或体部等中间部分病变的一种术式.1957年,Guillemin等[1]报道了首例CP.1959年,Letton等[2]对2例胰体外伤患者进行了CP,1984年,Dagradi等[3]首次应用CP治疗胰颈部实质内的胰岛素瘤获得成功.此后,CP因其更多地保留了正常胰腺组织,大程度地保护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而受到重视.
-
8~24F鞘管介入术后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随着介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外科手术正逐渐向腔内及微创方向发展,并且已经超过传统开刀手术成为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却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及微创治疗以外的痛苦.而血管缝合器的出现,尤其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中(6F鞘管),文献表明,血管缝合器应用安全、有效的特点,使微创手术真正实现了微创: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康复,从而减轻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1-3].但对于更大直径鞘管术后的血管缝合,文献报道并不多见[4],尤其是12F鞘管以上的血管缝合[5-7].笔者通过对1 10例外周动脉系统疾病患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狭窄症,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管缝合器在8 ~24F鞘管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重点分析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血管外科新进展(摘译)
血管外科中的微创手术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s in vascular surgery.[捷克]/Stáádler P …//Cas Lek Cesk.2011;150(4/5):244-249.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微创手术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并且受到患者的欢迎,尤其是其良好的美容效果.受普通外科的启发,在过去的几年中,血管外科手术也降低了其手术方法的侵入性.除传统的腹腔镜技术外,学者们常遇到的是胸和腹主动脉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以及近在腹主动脉和盆腔动脉领域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微创手术还具有其他优点,包括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疼痛、缩短重症监护和整体住院时间、更早恢复正常生活和减少总治疗费用.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