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 국제의학기생충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22
- 国内刊号: 31-196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虱类昆虫及其宿主协同进化的证据探讨
虱类昆虫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外永久性寄生虫,具有较高的宿主特异性.虱类昆虫及其宿主之间存在程度较高的协同进化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是体外寄生虫与宿主协同进化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虱类昆虫及其与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就虱类昆虫及其宿主在分类、形态、生态和系统发育学等各方面协同进化的证据进行了探讨.
-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 ,其幼虫侵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炎,对人体危害很大.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多见 .该文总结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
大鼠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获得大量高纯度、且表型与功能典型的DC,是各种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提.由于DC是潜在重要的免疫调节剂且在大鼠炎症疾病模型中广泛应用,因而研究完善的大鼠DC体外培养扩增方法 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目前大鼠骨髓,淋巴结,和脾脏来源的DC的培养方法 进行了综述.
-
疟疾暴发流行的监测和预测
作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虫媒传染病之一,疟疾的暴发流行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群免疫状况等的影响,而通过传染源、媒介以及有关影响因素的有效监测,借助数理统计模型和RS/GIS新技术,有望实现疟疾暴发的早期预测预警.
-
表达序列标签大规模序列分析策略及方法
为了充分挖掘现有的庞大EST数据资源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 对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参照目前广泛运用的3种EST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地介绍EST的序列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EST的序列分析前处理、序列的聚类拼接以及注释, 旨在为EST序列分析提供参考.
-
蠕虫感染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Strachan 提出的卫生学假说认为: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在儿童期接触感染性疾病的机会减少,使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近年来,蠕虫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就蠕虫感染与哮喘之间IgE水平的变化及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综述.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在全世界约有4亿多人受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G6PD缺乏症多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热带和亚热带、中东、地中海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该文对G6PD缺乏症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和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寄生虫乳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无氧糖酵解,乳酸脱氢酶(LDH)是糖酵解途径的末端酶,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及乳酸氧化为丙酮酸的可逆反应.对有关寄生虫LDH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虫体药物实验的结果 提示,寄生虫LDH是良好的诊断分子及潜在的药物作用靶标,吡喹酮、蒿甲醚等重要的抗寄生虫药物可能作用于该分子.此外,LDH也是研究分子进化较好的模式分子.
-
旋毛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
旋毛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防治重点之一是能早期、快速的诊断.该文概述了旋毛虫病免疫诊断的新进展,并对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 进行了分析评价.
-
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感染蚊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可应用于现场蚊感染恶性疟原虫的PCR检测方法 . 方法 采用针对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DNA(SSUrDNA )的特异引物, 利用PCR 技术,从实验室感染及现场采集的感染恶性疟原虫的蚊基因组DNA 中, 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DNA 片段, 进行恶性疟原虫的检测.结果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可检测出特异的约188 bp 大小的DNA 片段, 其基因序列与预计序列完全一致.估测每份蚊DNA 样本中含有10个以上子孢子即可获得此片段, 而对间日疟原虫及未感染蚊DNA不能扩增出此片段. 结论 该PCR检测方法 可应用于现场恶性疟原虫感染蚊的检测.
-
淮南地区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淮河流域淮南段是否有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的流行. 方法 对淮南地区沿岸居民作现场调查和体检,了解尾蚴性皮炎的出现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于感染实验室饲养的雏鸭,23 d后解剖取成虫;将购自当地居民养殖的家鸭于实验室做病原学研究: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所获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后解剖家鸭收集成虫. 结果 淮南地区从事农、渔业生产的居民,在接触疫水后出现皮炎,人群皮炎出现率为79.37%;自现场采集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阳性率为1.09%;自购买家鸭的粪便内可查到虫卵,孵出的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得与前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家鸭,均可获得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蚴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各个生活期. 结论 淮河流域淮南段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
淮河流域疟疾流行状况与标化植被指数关系的分析
目的 分析淮河流域疟疾流行状况与MODIS卫星遥感图像中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探索MODIS卫星遥感图像在大范围疟疾疫情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淮河流域70个县市的疟疾疫情资料;利用ArcGIS 8.3软件提取各县市的MODIS NDVI值,并制作疟疾发病率及NDVI专题图;以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疟疾流行状况与NDVI值的关系. 结果 2005年淮河流域疟疾发病率为2.50/万,8-10月为发病高峰,男女病例之比为1.49∶1.相关分析显示:年均NDVI、年均极大NDVI,以及月均NDVI超过130、135、140的月数等变量与年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当月的月均NDVI,上个月的月极小NDVI、月均NDVI及月极大NDVI(OR=1.151、0.977、0.923、1.142,P<0.01)等4个变量进入用于判断某县市是否进入流行月份的logistic方程. 结论 淮河流域疟疾发病状况与NDVI值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可利用MODIS遥感图像通过提取NDVI值来监测该流域疟疾的流行情况.
-
利什曼原虫的传播机制及传媒蛉种的研究进展
该文综述了人体利什曼原虫的传播机制及传媒蛉种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通过分析媒介白蛉与利什曼原虫的相互关系,认为利什曼原虫虫种的鉴定应在分析原虫DNA的基础上,结合该利什曼原虫与其他虫种在致病特征和流行病学上的差异综合考虑,这样才具有价值.
-
儿童同时感染蛔虫及肝吸虫1例报告
患者,男性,11岁,莱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因长期消瘦,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恶心、夜磨牙而到当地医院就诊,进行了肝功、乙肝五项、粪便寄生虫感染等检查,结果均为"正常".2006年9月上述症状加重,特别是腹痛频繁,疼痛后出现一身虚汗,再次就诊,被诊断为儿童生长性腹痛症.
-
坚持疾病预防控制方向培养寄生虫学专业研究生
该文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为例,在总结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寄生虫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年 | 期数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