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국제약학구잡지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0440
- 国内刊号: 11-561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疾病综述: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多发性和起病隐匿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该病的致病机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发病率、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已上市和在研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
靶标代谢组学在不同代谢物群研究中的应用
作为代谢组学的一种研究模式,靶标代谢组学常用于对特定的目标代谢物进行精确定性定量分析,主要研究特定结构功能类型的代谢物群,例如脂类、肉毒碱类、嘌呤嘧啶类或氨基酸类等。代谢物的准确定量将使代谢组学研究更全面更可靠,有助于更清晰地研究疾病机制,达到疾病预警、指导和评价治疗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在不同代谢物群研究中的应用。
-
自噬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分解代谢细胞内组分的过程。在细胞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线粒体等损坏的细胞器和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和晚期,自噬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肿瘤发生早期,自噬降低肿瘤原发性基因不稳定性和蛋白聚集,以及激发抗肿瘤性免疫应答;在成熟的肿瘤中,细胞通过自噬对营养不足以及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的代谢应激产生抵抗。自噬不仅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可增加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对辐射治疗的敏感性。因此,肿瘤发生及肿瘤治疗中自噬的作用是双向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阐明自噬在肿瘤中发挥作用的详细机制。本文对自噬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现代生物科技助力防化医学发展
防化医学卫勤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已由单纯应对经典化学武器拓展到化学事故、化学恐怖袭击的应急医学处置,以及未来可能应用的潜在性新毒剂医学防护。当今新的生物科技,如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药物生物信息学、纳米科技及药械一体技术等,为防化医学卫勤能力的提升与拓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与此同时,针对应急药品,建立和完善诸如药品效期延长计划和医药产品紧急使用授权等创新管理制度,是同样重要的举措。
-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衍生物药理学性质研究进展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但其水溶性极差,在任何一种生物相容性试剂中都无法溶解,且内酯环(E环)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衍生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不足,提高溶解性和稳定性,改进药理学性质,对更好发挥SN-38的抗肿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已应用于临床、处于临床试验及临床前研究阶段的SN-38不同结构的衍生物及其药理学性质的研究进展。
-
雌激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免疫性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一种主要由特异性致敏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单个核细胞浸润以及脱髓鞘。由于与多发性硬化(MS)有着极其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特征,EAE动物模型作为经典模型已被广泛用于MS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雌激素作为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复发-缓解型MS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大量前期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高浓度雌激素能缓解EAE,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主要就雌激素对EAE的免疫性保护机制做简要综述。
-
基于假病毒筛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假病毒是一种整合其他病毒囊膜糖蛋白所形成的具有外源性病毒囊膜、而自身基因组仍保持着源病毒基因组特性的一类病毒。假病毒因丧失了病毒的自我复制能力,具有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包括HIV、H5N1、HCV等病毒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基于假病毒技术进行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还通过总结大量研究成果阐明了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假病毒药物筛选平台作为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实验手段,将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
调节性B细胞的研究进展
B细胞除了能通过产生抗体,提呈抗原来发挥免疫作用外,还有免疫抑制功能。机体内存在少量的调节性B细胞(Breg),能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10、肿瘤坏死因子等)或直接的细胞接触诱导免疫耐受、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等,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移植耐受的维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Breg细胞的功能相关分子、作用机制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恩利卡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Conatus制药公司宣布恩利卡生(emricasan)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Ⅱ期临床试验获头条成功结果。该药是可口服的泛胱天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38名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服用该药25 mg,2次/d。28 d后,与安慰剂组比,试验达到主终点时,给药组丙氨酸转氨酶给药组降低39%,安慰剂组降低14%。血清中3种生物标志物,caspase裂解细胞角蛋白18(caspase-cleaved cytokeratin 18,cCK18)、全长细胞角蛋白18,和caspase 3/7也较基线时明显降低。 cCK18降低30%,说明此药可有效地减轻炎症。恩利卡生安全、耐受性良好,未见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
慢性肾病的研究性新药伏帕尼酶
Proteon制药公司宣布其领先候选研究性新药伏帕尼酶(vonapanitase)Ⅱ期临床试验的3年多随访资料分析获阳性结果。Ⅱ期临床试验是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价慢性肾病患者手术建立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即是该药单次递药的安全性和药效。证实主终点、主通畅率有延长的倾向,纠正程序速度明显改善,次终点是该药30μg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发现血液透析的主、次通畅率明显改善。
-
首个治疗罕见胆汁酸合成障碍的新药胆酸巴
胆酸巴(Cholbam)是一种肝内由胆固醇合成的原发性胆汁酸。胆汁酸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通过形成混合胶束并促进肠道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胆汁酸合成所需酶的单一酶缺陷可引起合成障碍和过氧化物酶体病,患者由于胆汁酸缺失导致胆汁流量减少,引起毒性胆汁酸中间体在肝脏中积蓄和饮食中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该药获批专用于治疗单酶缺陷引起的胆汁酸合成障碍和过氧化物酶体疾病,年龄≥3周岁的患者,口服胶囊推荐剂量为10~15 mg/kg,口服1~2次/d。
-
骨碎补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骨碎补的指纹图谱方法,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为快速评价骨碎补药材的质量,科学评价及完善骨碎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如下液相条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Zirchrom C18(4.6 mm×200 mm,5μm),甲醇-磷酸水溶液(pH3.6)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和聚类分析。采用如下液相条件进行含量测定: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甲醇-磷酸水溶液(pH3.6)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建立了16个不同产地骨碎补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主要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6个主要色谱峰面积之和占所有色谱峰总面积>70%。通过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一致发现16批药材质量可分为3类,说明市售骨碎补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初步建立了骨碎补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外标法对16批骨碎补中4个主要成分(E)-4-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豆酸、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柚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4个主要成分表现良好的线性范围(r>0.9995)和回收率(97.9%~103.7%)。结论该方法特征性及专属性强,为科学评价及完善骨碎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
-
祝贺《国际药学研究杂志》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
2015年5月18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共300余家期刊单位参加了评审答辩。《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成功获得“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之后3年内将得到中国科协每年1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以报道国内外药学基础和技术研究进展为主要特色的评述性期刊。自创刊以来,在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广大编委、作者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药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已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科技期刊。10余篇论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和“中国药学会优秀论文”。2010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2011、2014年连续两届荣获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
新型M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核心骨架的虚拟筛选
目的:发现一系列新型选择性M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母核结构,并依据其设计化合物。方法分别利用3个已发表的Mer TK及配体(化合物1、2和3)的复合晶体结构(PDB code:3TCP,4MHA和4M3Q),由ZINCPharmer来产生只包含配体核心区域的药效团模型,并对ZINC化合物库进行筛选。筛选结果经过分析、归类,得到新型母核结构,据其设计化合物,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设计化合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药效团筛选得到含有16253个化合物的数据集,归类为12种核心结构,它们可以和关键氨基酸形成相互作用的原子或基团。其中,化合物12将疏水脂肪链含于芳环中,结构变化较大,依据其设计了化合物16a~16d,分子对接发现16c评分高,可作为进一步理性设计的基础。结论本研究通过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虚拟筛选方法,发现了一系列选择性Mer TKI母核结构的替代物,它们保持了选择性抑制剂与靶点的关键作用,可应用于新化合物的设计中。同时,此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靶标药物的发现中。
-
囊泡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芝加哥天蓝6B的镇痛作用
目的:研究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功能对动物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选择性VGLUT抑制剂芝加哥天蓝6B(Chicago sky blue 6B,CSB6B)对小鼠热板潜伏期、醋酸扭体次数和福尔马林所致舔足时间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CSB6B不影响小鼠热板潜伏期。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 2.5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从26.50±2.97显著下降到8.22±1.90(P<0.01),腹腔注射6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显著下降到9.60±1.84(P<0.01)。在福尔马林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不影响小鼠的Ⅰ相舔足时间, CSB6B 0.5 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的Ⅱ相舔足时间从(139.40±21.02)s显著下降到(75.10±19.45)s(P<0.05),而注射2 h后对小鼠舔足时间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抑制VGLUT功能可显著抑制炎性疼痛,提示VGLUT参与了炎性疼痛的调控,可能成为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
液态复合物载药法制备10-羟基喜树碱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初步体内外评价
目的:采用液态药物复合物载药法制备10-羟基喜树碱人血白蛋白纳米颗粒(HCPT-HSA-NP),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和10-羟基喜树碱液态药物复合物(l-PEG-HCPT)为基础制备纳米颗粒。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包括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溶液物理稳定性、体外释放以及形态学考察和X线粉末衍射等,并初步考察注射液和该制剂(8 mg/kg)在肿瘤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情况。结果制备的载药纳米粒理化参数符合纳米药物基本要求。包封率>99%,溶液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时间可达100 h。 HCPT-HSA-NP组抑瘤率显著高于HCPT注射液组(P<0.01)。结论 l-PEG-HCPT液态药物载药法可用于HCPT-HSA-NP的制备。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环磷酰胺线性微透析探针体内外校正影响因素
目的:建立环磷酰胺线性探针体内外回收率优校正方法。方法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为灌注液,反向透析校正方法中的增量法与减量法校正线性探针,考察不同灌注流速对环磷酰胺线性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灌注流速为1.0μl/min时,环磷酰胺回收率大幅提高,增量法与减量法回收率分别由(24.11±1.75)%、(26.19±0.76)%提升至(50.93±0.91)%、(53.31±1.23)%,体内回收率为(26.19±0.76)%。结论环磷酰胺适宜进行微透析技术的取样,本实验校正方法简便有效。
-
2014年全国血清治疗药物监测(卡马西平、地高辛、苯妥英、茶碱、丙戊酸)室内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全国血清治疗药物监测(卡马西平、地高辛、苯妥英、茶碱、丙戊酸)室内质量控制的精密度现状,并与目前所确定的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软件系统,收集2014年2月份参加全国血清治疗药物监测EQA计划的175家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包括当月的和累积的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质控规则、所使用的方法、仪器、室内质控品的厂家等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将EQA范围(地高辛为20%,其余项目为25%)定义为允许总误差(TEa),将1/3TEa和1/4TEa定义为允许不精密度的评价标准,计算这5个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的通过率。血清治疗药物监测项目的允许不精密度评价标准为8.33%(1/3TEa)和6.25%(1/4TEa),地高辛为6.67%(1/3TEa)和5%(1/4TEa)。结果分别有94家、97家、61家、43家和116家实验室回报了卡马西平、地高辛、苯妥英、茶碱、丙戊酸的室内质控数据。>60%的实验室(63.93%~76.29%)使用伯乐检测系统,只有<40%的实验室(23.71%~36.07%)使用其他检测系统。不同项目间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通过率都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卡方值为10.689~19.255,均P<0.05。不同检测系统间,只有丙戊酸在当月和累积不精密度在1/3TEa时的通过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当月和累积的室内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的监测,并将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计算的变异系数与相关要求进行比较,可以评价该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水平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
大鼠颈静脉置管模型在咪达唑仑新制剂自身交叉实验药代动力学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和优化大鼠颈外静脉置管模型,应用大鼠双周期自身交叉实验,评价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注射液与市售注射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SD大鼠6只,雌雄各半,麻醉后无菌条件下行颈静脉插管术,术后恢复1周用于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制剂和市售注射液制剂双周期自身交叉实验。分别采用单剂量肌肉注射1.33 mg/kg的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注射液及市售的咪达唑仑注射液对照制剂,交叉给药,间隔5 d,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大鼠颈静脉插管中按时定量取血,血浆样品处理后,采用LC-MS/MS测定血浆中咪达唑仑原型的浓度,应用WinNolin软件计算咪达唑仑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大鼠行颈静脉置管模型构建成功后,采血操作简单、对动物刺激小,满足药动学研究中少量、定时、连续取血的要求,解决了啮齿类动物在新制剂评价中应用自身交叉实验的操作瓶颈。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制剂与市售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结论大鼠颈静脉置管模型可作为应用自身交叉实验评价新制剂与参比制剂药动学特点的可推广模型。
-
用于结肠镜操作的超短效镇静/麻醉药瑞马唑仑
Paion公司宣布一种超短效镇静/麻醉药瑞马唑仑(remimazolam),用于患者作结肠镜操作时的麻醉,将开始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该药已在Ⅱ期临床试验中与咪达唑仑(midazolam)进行比较,显示麻醉起效更快、操作成功率更高、安全性好、患者恢复迅速,包括认知功能的快速恢复。即将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是前瞻性、双盲、随机、安慰剂和咪达唑仑对照,美国多中心研究,入选460名需要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结肠镜操作的患者。患者随机分到接受该药、咪达唑仑或(加)芬太尼安慰剂组,实现患者达到中度麻醉状态。主终点是不需要另外的麻醉剂,能成功完成结肠镜操作程序的全过程。公司的下一个Ⅲ期临床试验将是支气管镜检查。该药是新型超短效全身镇静麻醉药,较目前已上市的麻醉药更安全有效,目前主要有3种适应证:操作镇静(美国首位适应证)、全身麻醉和ICU镇静。
-
治疗心力衰竭的蛇毒肽
Capricor制药公司宣布蛇毒肽(cenderitide)治疗心力衰竭步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选工作。Ⅱ期临床入选14名心衰患者,蛇毒肽连续8 d用贴片泵药物递送系统给药,试验测定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不同剂量水平的药效反应。每名患者用逐步增量的方式接受全部预定剂量。蛇毒肽属于利钠肽类药,是双利钠肽受体激动剂。诺华公司的临床试验已获阳性结果,具有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作用,能抑制利钠肽代谢酶,可增加内源性利钠肽。公司开发此药用于急症心衰的门诊患者,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Ⅱ期临床预计2015年下半年出结果。
-
ProAir RespiClick治疗急性哮喘
以色列Teva公司近日宣布,其呼吸系统疾病新产品ProAir RespiClick已获FDA批准,这是一种由呼吸驱动的干粉吸入器,内置短效β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粉剂,用于治疗和预防≥12岁哮喘患者,伴有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支气管痉挛,以及用于预防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该产品是首个也是唯一由呼吸驱动的干粉急救吸入器,使用简单,预计2015年第二季度上市。该公司进行过8组临床试验,受试者都是患有哮喘或运动中发生呼吸痉挛的≥12岁的青少年或成人,结果证明安全有效。不良事件类似于沙丁胺醇吸入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主要是背痛、躯体痛、腹痛、窦性头痛及尿路感染。提示对硫酸沙丁胺醇粉剂、乳糖和乳蛋白过敏患者不宜使用。若用否出现皮肤发痒发红或唇目肿胀等应及时就医。切勿擅自加大药量,患者在使用前应告知医务人员之前所服用或吸入的其他哮喘治疗药物、降压药和抗抑郁药物等,以免影响药效。
-
阿曼托双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阿曼托双黄酮(amentoflavone,AF)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C57BL/6小鼠骨髓原代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AF 2.5和5μmol/L组,每组3复孔,给药12 h后换成普通培养基,给予12 Gy 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于照后6和12 h分别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用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TNF-α的浓度。结果 AF对辐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辐射后细胞上清中TNF-α的浓度,且对照后6 h细胞作用明显(2.5μmol/L组P<0.05,5μmol/L组P<0.01);照后12 h也具有同样趋势,与照射对照组相比,5μmol/L组细胞上清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F对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它可能是通过抑制辐射后骨髓细胞TNF-α的表达来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
芳基苄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评价
目的:以Ex-Rad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活性的芳基苄砜类化合物。方法以2-萘酚等为原料,合成中间体3a~3f,用过氧化氢在冰乙酸中将3a~3f氧化成目标化合物4a、4b、5a~5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TK抑制活性,计算抑制率,筛选出具有抑制PTK活性的化合物。结果合成含砜及亚砜类化合物8个,结构经1H NMR确证。活性初筛发现化合物5c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先导化合物。结论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 ELISA法测定发现5c的PTK抑制活性较强。
-
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4月龄大鼠为实验对象,按常规方法分离、剪碎并消化心室肌组织,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心肌细胞。将培养细胞分为衰老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DMSO)和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溶剂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溶剂对照组IL-1β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而TNF-α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下调衰老大鼠心肌细胞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基因表达。
-
芡实醇提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目的:探讨芡实醇提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芡实醇提物、水提物上清和沉淀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80%乙醇提取芡实种仁,浓缩冻干后得干燥粉末,药渣采用水提醇沉法,经抽滤旋蒸制备上清和沉淀。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灌胃给予芡实醇提物(75、150、300、600 mg/kg)12周后,检测大鼠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对Fe3+还原力、1,1-二硝基-2-三硝基苯肼(DPPH)、O2-和OH-自由基清除率的比较,测定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芡实给药组均能降低大鼠24 h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芡实150和600 mg/kg组尿蛋白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芡实给药组大鼠血中BUN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芡实300 mg/kg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12周末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芡实醇提物300和600 mg/kg能够明显减轻肾组织损伤。芡实醇提物在浓度为0.6、0.8和1.0 mg/ml时,显示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对Fe3+的还原,对DPPH、O2-和OH-的清除。结论芡实醇提物具有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研究专题报道”组稿通知
-
肺部给药系统及其治疗肺部疾病的进展
肺部给药系统具有肺局部药物浓度高、无首过效应、药物吸收快等优势,已成为肺部疾病治疗和促进大分子药物吸收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肺的生理特点,着重介绍肺吸入给药的剂型、制备方法、质量评价和体内实验方法,以及肺部给药系统在肺部疾病,包括急性肺损伤、肺部感染、肺纤维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等治疗中的应用。
-
HPLC法测定黄体酮纳米晶体胶囊的溶出度
目的:建立黄体酮纳米晶体胶囊的溶出度考察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一法,以900 ml浓度为0.2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 r/min,溶出时间为45 min。使用HPLC法对溶出样品检测,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 );流动相:甲醇-乙腈-水(35∶40∶25,V/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1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本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02%(n=15);溶液在24 h保持稳定(RSD=0.92%,n=8);在2.78~66.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n=6)。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黄体酮纳米晶体胶囊溶出度的检测。
-
双波长HPLC测定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适用于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素含量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Zorbax Eclipse XDB-C18键合硅胶柱(4.6 mm×150 mm,5μm);柱温为室温;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40和275 nm。结果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进样量分别在0.056~0.3360(r=0.9998),0.208~0.624(r=0.9990),0.116~0.696(r=0.9994)和0.040~0.240μg(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1.18%、91.55%、91.19%和92.29%,RSD分别为1.60%、0.75%、1.08%和1.9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适合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含量分析。
-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和小分子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2012年在沙特被首次发现,疫情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在欧洲、非洲、北美洲和亚洲也有少量病例报告,近期韩国连续报告数十病例,并且1例经香港输入中国大陆地区。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MERS-CoV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在防止并发症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和肾功能保护。本文对文献报道的潜在临床治疗方法,抗MERS-CoV的潜在药物靶点和小分子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