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Industri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공업위생여직업병
- 主管单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主办单位: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164
- 国内刊号: 21-114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空降兵事故性伤害流行病学调查——伤害频率和原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空降兵事故性伤害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调查表的形式对6844名空降兵在跳伞活动中的伤害进行横断面调查,注重伤害的频率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空降兵跳伞伤害发生率为13.9/1000次伞降,以人数计为24.5%.着陆时发生的伤害占86.2%.随着空降暴露水平(次·年)的升高,伤害率和累积危险度均明显升高.降落地面不平坦、风速高和携带武器跳伞是导致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士兵体重的增加,伤害率明显升高,而身高与伤害没有明显的联系.结论 该部空降兵的伤害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与跳伞次数和服役年限有剂量-反应关系.研制适合我国空降兵的新型降落伞和踝关节支架是预防着陆伤害的主要作务,还应制定体重的大允许限值来作为空降兵入伍体检的筛选指标.
-
石英诱导AM活化损伤中电压依赖性K+通道的应答
目的 研究石英颗粒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电压依赖性K+通道(VDP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肺泡灌洗法收集SD大鼠AM,细胞浓度为5×105/ml.标准石英颗粒分为5个剂量组(0、25、50、100、200 μg/ml),其中0剂量组为对照组;无定形石英颗粒100μg/ml,与AM共培养24 h后,用膜片钳记录-150-60 mV电压刺激下的细胞膜K+电流值.相同处理条件下,测定AM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AM可表达外向延迟和内向整流K+电流.石英处理24 h后可明显增加AM外向延迟K+电流(P<0.05),激活曲线左移,激活斜率减小;对内向整流K+电流影响不明显.100μg/ml无定形石英对外向延迟K+电流没有影响,但可使其激活曲线显著右移(P<0.05),激活斜率减小.随石英颗粒剂量增加,与对照组比AM LDH漏出率显著增加(P<0.05),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相同剂量下,无定型石英对AM的损伤程度明显小于标准石英(P<0.05).结论 石英颗粒对大鼠AM外向延迟K+通道具有激活效应,提示,该通道在石英致AM损伤坏死中充当激活信号,但与石英的生物膜毒性无关.
-
焦炉工尿1-羟基芘水平与核质桥和核芽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和核芽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110名焦炉工和50名非接触者,使用调查表收集职业暴露史、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况等信息.碱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浓度作为个体多环芳烃暴露内剂量;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制备涂片,计数核质桥和核芽发生率,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水平.结果 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况后,尿中1-羟基芘浓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和核芽率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按尿中1-羟基芘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4组,分别为0.13~1.07组(40人)、1.16~6.77组(41人)、6.87~16.26组(39人)和16.47-72.48/μmol/mol肌酐组(40人),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不同内剂量组个体的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况后,发现尿中1-羟基芘水平与核质桥和核芽率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和核芽均能较好反映职业多环芳烃暴露所致的遗传损伤效应.
-
硫酸铟对V79细胞氧化损伤及VitC拮抗作用体外研究
目的 观察硫酸铟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氧化损伤及维生素C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V79细胞为研究对象,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不同染毒剂量(0.5、1、2、4、8 mmol/L硫酸铟)和不同染毒时间(2、6、12、24 h)的细胞毒性;应用生化方法检测经铟染毒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维生素C(VitC)的修复作用.结果 当硫酸铟浓度≥1 mmol/L时,各染毒组细胞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硫酸铟浓度增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随着VitC浓度的增加,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但当VitC浓度增至500 μmol/L时,V79细胞的SOD活力反而下降,MDA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铟对V79细胞的损伤可能与细胞氧化应激增强有关,低浓度VitC(20、100 μmol/L)对该损伤有拮抗作用.
-
煤矿工人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煤矿接尘工人诱导痰中自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6(IL-16)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室测定接尘组110人、矽肺患者54人、对照组32人诱导痰中IL-6、IL-16含量,并对IL-6、IL-16与接尘工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组调查对象诱导痰中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和矽肺组诱导痰中IL-1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接尘组与矽肺组间IL-1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和接尘组诱导痰中IL-6、IL-16水平与接尘工龄无相关性(r=0.0814,P>0.05;r=0.1690,P>0.05).结论 诱导痰中IL-16含量可以反映煤矿接尘工人的肺组织炎症反应.
-
氧化应激在化学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化学性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油酸(OA),复制化学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动态观察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铜蓝蛋白(CP)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检测肺组织匀浆MDA含量、SOD活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含量;同时计算肺系数、肺湿重干重比例及肺含水量,观察肺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注射OA后1 h和2 h血浆MDA含量、LDH、ACP及CP活力明显增加,红细胞SOD活力明显降低,且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注射OA后2 h肺匀浆MDA亦增加、SOD和PS减少.各项指标与注射OA前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注射OA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加强,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使促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进而导致化学性急性肺损伤.
-
不同规模机组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噪声强度测定分析
为了解不同规模机组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噪声分布特征及强度,采用对不同规模机组的4个燃煤火力发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用声级计和个人声暴露计分别对工作场所噪声和主要接触噪声岗位的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LAeq.8h)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300MW机组的电厂工作场所噪声合格率为79.6%.1000MW机组的电厂的合格率为53.0%,不同规模机组的工作场所噪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MW机组的电厂运行人员岗位LAeq.8h与600、1000MW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燃煤火力发电厂高噪声设备较多,工作场所噪声和运行人员LAeq.8h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且机组规模越大,其工作场所噪声和运行人员LAeq.8h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对火力发电机组"上大压小"工程,更应在卫生工程设计等环节采取综合降噪措施,并在投产后配备听力保护器,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
1990-2006年某冶金企业的尘肺病例分析
为了解某冶金企业尘肺发病情况,通过收集历年尘肺发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1990~2006年尘肺病806例,其中男性788例,女性1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8.0±7.0)岁;平均发病工龄为(26.1±9.6)a;平均发病潜伏期为(36.2±6.2)a.耐火材料作业人员尘肺平均发病工龄短,平均发病潜伏期也短.该冶金企业应加强耐火材料、铁矿、选矿作业区的粉尘浓度监测和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
-
职业接触化学物质评估优先序列的调查分析
探讨对职业接触的化学物质进行危险性评估的优先序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参考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的化学物质优先选择标准,由被调查人根据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候选物质进行评分,以职称、学历和专业为加权系数计算每个物质的平均评分,根据评分的高低进行优先程度的排序.结果 显示,在第1类"导致职业病的化学物质"中苯、铅、汞3种物质分别排在优先评估序列的前3位,在第2类"有职业接触但危害一般的化学物质"中二甲苯、环己烷、苯酚排在序列的前3位.提示,应用职业接触化学物质评估优先序列的方法,为我国化学品管理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和措施.
-
护士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作用分析
我所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以来,为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从临床抽调了一些护理人员,经过岗前培训,他们分别承担了导诊、数据录入、仪器设备及物品的管理等工作.与临床护士相比,她们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将她们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2例报告
丙烯酰胺是蓄积性神经毒物,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我院收治了两名农民工因操作接触丙烯酰胺干粉导致职业性慢性中毒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对1例职业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诊治体会
接触苯或放射性物质是引起白细胞减少常见的职业性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对同时接触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合理治疗、促进恢复、估计预后的前提,不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而且关系到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因此,是一项科学性与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关键词: -
视屏终端对作业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对50名视屏终端(VDT)作业者和50名不接触VDT人员分别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显示,VDT作业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SR异常率为70%,SSR波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T作业组相对危险度为2.3,归因危险度为40%,归因危险度比为57%.提示,VDT作业者可能产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中国煤矿职业病防治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为国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和提升煤炭企业尘肺病防治工作,降低尘肺病的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资料研究、抽检等方法,对华北、东北、华东、西南4个地区的5个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共有47对矿井)、14个地方国有煤矿以及26个乡镇煤矿职业病防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5个国有重点煤炭集团综采工作面和机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平均分别为66.8、65.5 mg/m3,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为21.5 a.尘肺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1.6岁,在职职工平均尘肺病检出率为6.6%,离退休人员尘肺病平均检出率为13.7%;11个地方国有煤矿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总粉尘浓度为64.17 mg/m3,超标10.7倍,采煤工作面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为16.08 mg/m3,超标4.6倍,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18.5 a,I期尘肺平均发病年龄43.8岁,尘肺病检出率7.4%;26个乡镇煤矿尘肺病的检出率7.5%,平均发病工龄6.8 a.结论 煤炭企业尘肺病危害较严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尘肺病防治体系亟待建立.
-
焦炉工生物监测研究进展
焦炉工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职业性肿瘤,其主要原因是焦炉工在焦化作业过程中暴露于大量的焦炉逸散物,多环芳烃(PAHs)是焦炉逸散物中重要的致癌组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经验证明,在细胞、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检测与人癌变过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能够判断患癌的危险性,评价个体肿瘤易感性.
关键词: -
工业企业有毒作业分级方法的探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工厂蓬勃发展.许多企业因追求利益而忽略职业病防治工作,致使企业中职业危害形势十分严峻.粉尘、毒物、噪声以及高温等仍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常使用一些评价方法,如: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分级法、风险评估法等来确定企业岗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2].
关键词: -
流动女工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与对策
流动工人是我国当代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但不论是从经济收入还是从社会地位来看,他们仍处于社会底层,属于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工占产业工人的比重不断增加.据1989年对我国乡镇企业的调查显示,女工约占全部产业工人的56.7%,从事有害作业人数占有害作业工人总数的47.2%.
关键词: -
某晶体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砷化镓晶体主要应用于移动电话、卫星广播、雷达系统、激光器、发光二极管、航空级太阳能等领域,砷化镓晶体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粉尘、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等危害.为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在砷化镓晶体合成车间、晶体生长车间、晶片加工车间、离子水车间和污水处理车间正常生产运行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针对没有职业接触限值的砷化镓进行了部分工人尿液的生物监测,探讨砷化镓在体内的吸收情况.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