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学杂志
Hebei Medicine 하북의학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河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6233
- 国内刊号: 13-11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 TVUS)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患者共10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病理证实黏膜下肌瘤41例,内膜息肉患者63例,首先采用单纯TVUS检查,后联合CDE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检查方案诊断结果并讨论TVUS联合CDE对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的特异性征象。结果:单纯依据TVUS进行诊断评价与应用TVUS联合CDE 方案诊断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而TVUS联合CDE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在TVUS及CDE下可见肿块大小、形态、回声性质、肿块周边声晕及血流显像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区别。结论:应用TVUS联合CDE可准确鉴别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无创性检查且检查、报告出具速度较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预后生存率分析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的疗效及预后生存率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癌合并PVTT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癌合并P VTT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64例患者行肝癌及癌栓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95.35%;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8例,占17.07%;肝癌合并PVTT患者,中位生存期17.68个月,5年生存率3.78%;肝癌合并PVTT患者术前有无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动脉灌注化疗(TACE/TAI)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癌合并PVTT患者术后有无TACE/TAI、不同癌栓分裂类型、不同癌栓去除方式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应争取肿瘤和癌栓一并切除,术后联合TACE/TAI治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
超声造影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资料。结果:62例71个病灶,其中高分化33个、中分化30个和低分化8个;梁索型44个、假腺管型13个、实体型9个和纤维硬化型5个。高、中、低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14.08±3.94)、(13.51±3.35)、(12.86±2.89) s,达峰时间分别为(29.41±7.10)、(28.14±6.94)、(26.56±6.56)s,消退时间分别为(99.83±12.38)、(72.32±10.25)、(42.19±10.03)s,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退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造影剂动脉相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对其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siRNA 沉默肾上腺髓质素基因对 A375黑素瘤细胞表达 VEGF IL-10的影响
目的:研究siRNA沉默肾上腺髓质素基因对A375黑素瘤细胞表达VEGF、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分为采用正常未转染组细胞做为空白对照,人工合成的非特异序列转染A375细胞为阴性对照,人工合成的肾上腺髓质素( ADM)靶向小分子干扰RNA转染A375细胞为抑制ADM基因表达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ADM siRNA 转染组ELISA法测定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192.246±17.330、187.831±14.450、96.218±10.078 pg/mL;IL-10的表达量分别为108.822±7.55、103.250±4.785、37.024±5.770p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免疫组化法测定显示结果同ELISA结果。结论:siRNA沉默ADM基因可下调A375黑素瘤细胞免疫抑制分子VEGF、IL-10的表达。
-
CT 机定位下穿刺引流治疗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在CT机定位引导下对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临床治疗,按照不同体温标准、白细胞水平在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患者在CT导引下穿刺引流全部成功,未发生中转手术引流的患者。56例穿刺引流患者中有49例均为单次置管引流成功,有7例经过2次以上置管引流。引流48h以后,患者发热、腹痛、腹胀、腰背痛等临床症状体征逐步消失或缓解。5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4±12.8) d。细菌培养结果发现:大肠杆菌17例、粪肠球菌群6例、金葡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链球菌14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多种细菌复合感染5例。 A、B、C、D四组患者在穿刺后3个时间点体温较穿刺前均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穿刺后随着时间延长,后一时点较前一时间点体温均下降显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穿刺后0~24h、穿刺后48~72h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与穿刺前0~24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穿刺后48~72h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与穿刺后0~24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CT引导下对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患者进行穿刺引流具有准确、简单、方便、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等有点。
-
闭合性肝破裂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对非手术治疗的应用指导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对闭合性肝破裂( CHR)非手术治疗的应用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外伤后疑似CHR,并经超声检查和(或手术)确诊为单纯性CHR的76例患者,进行超声分型,并统计其与CHR分型、相关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关系。结果:本组76例患者的CHR分型:Ⅰ型9例,Ⅱ型15例,Ⅲ型52例;超声分型:Ⅰ型37例,Ⅱ型30例,Ⅲ型9例。 CHRⅠ型、Ⅱ型主要对应超声Ⅰ型(88.9%、80.0%),CHRⅢ型主要对应超声Ⅱ型(50.0%),也有Ⅲ型(17.3%)出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非手术治疗组以超声Ⅰ型(71.7%)、Ⅱ型(26.1%)为主,而手术治疗组以超声Ⅱ型(60.0%)、Ⅲ型(30.0%)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CHR,其超声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价值,能动态观察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转归,减免非必要性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球囊扩张微导管联合逆向导丝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探讨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微导管联合逆向导丝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单纯逆向导引钢丝技术,观察组则结合使用球囊扩张导管结合,逆向导引钢丝技术,比率两组患者术前造影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造影剂剂量,平均使用导丝数及支架数,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影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使用的造影剂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使用导丝数及支架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发生局部小血肿和心包填塞的比率显著都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球囊扩张微导管联合逆向导丝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能显著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减少导丝数及支架数,提高手术安全性。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的免疫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是否并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h内和第28d检测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结果:在发病24h内,感染组患者的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发病28d,感染组患者的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存在早期过度免疫和晚期免疫抑制的状况,在治疗时应引起重视。
-
心可舒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可舒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7.44%,而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仅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4.62%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4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1(47.5±12.3)ng/L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ET-1(57.1±9.1)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43.1±6.3)μmoL/L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NO水平(34.2±7.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可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分布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保健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产妇100例为病例组,以糖代谢正常及孕周相同的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遗传史( OR=2.398,95%, CI:1.042~5.012)、年龄>28岁( OR=1.413,95%,CI:1.322~4.352)、体质指数>24( OR=6.543,95%, CI:0.782~2.320)、流产史( OR=0.212,95%,CI:0.025~2.256)、吸烟史( OR=0.246,95%,CI:0.045~3.452)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8岁、体质指数>24、糖尿病遗传史、流产史、吸烟史的孕妇应在妊娠早期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
不同术式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比较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术式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开腹手术组)30例和B组(腹腔镜手术组)30例,然后将两组手术前后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指标均显著好于A组,P 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检测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胃肠激素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开腹手术,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螺旋 CT 动态多期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模式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83例,对患者CT 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平扫模式( P<0.05)。平扫模式检出52例信号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81例,门静脉期67例主要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延迟期75例患者信号为低密度,变化特点为速升速降。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相比平扫局域检出率更高,还能够更清楚反映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牙齿缺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牙齿缺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90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和牙齿缺失等情况,检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纤维蛋白原、肌酐等血清学指标,患者入院3d内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中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测定。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变量指标,组间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行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低和缺牙数多(缺失≥8比≤7颗)与VCI的发生显著相关( P<0.01),体重指数、既往缺血性卒中及糖尿病史、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 也与VCI的发生相关( P<0.10)。但是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缺牙≥8颗( OR=8.5,95%CI:2.6~28.6, p=0.001)与缺失≤7颗比,低收入水平(OR=62.7,95%CI:3.9~1018.1, p=0.007)与高收入相比,hs-CRP(OR=2.5,95%CI:1.1~6.3, p=0.04)高者更容易发生VCI。结论:牙齿缺失数多(≥8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造影导管注入血管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与研究经造影导管注入血管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或是脑血管疾病介入栓塞治疗(规范化操作下)时出现脑血管痉挛( CVS )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者,且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经造影导管注入血管内应用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传统的3H疗法,由专人分析与研究两组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在前3d,对照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P<0.05);第4天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血压无明显变化( P>0.05);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经造影导管注入血管内应用尼莫地平能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的脑血管痉挛,值得推广。
-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发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列地尔注射液,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比治疗前就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的更明显。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显著。
-
血清 MMP-9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 I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IA患者32例( I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24( II组),头外伤导致SAH的患者22例(Ⅲ组),取各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MMP-9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组患者造影前及手术时血清MMP-9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但均显著高于Ⅱ、Ⅲ组( P<0.05);Ⅱ、Ⅲ组血清MMP-9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MMP-9蛋白在IA患者血清中呈较高水平,其水平异常与炎症及应激反应无关,表明MMP-9蛋白在I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IA的发生,发展甚至破裂关系密切。
-
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GSH-PX SOD和 MDA 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心络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GSH-P X、SOD及MDA。结果:治疗后通心络组患者血清GSH-Px、SOD活性[(213.5±53.2) mg/L,(55.37±10.36)μ/mL],较治疗前[(153.4±45.9)mg/L,(41.35±7.63)u/mL]显著升高,治疗后MDA水平[(8.2±0.83) nmoL/mL],较治疗前[(13.9±0.76)nmoL/m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通心络组与对照组GSH-Px、SOD[(186±38.6)mg/L,(48.18±7.87)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9.54±1.07) nmoL/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通心络能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GSH-Px及SOD水平,降低MDA活性,可改善氧化应激状况。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评估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到2个治疗组中,分别接受依那普利10.0mg、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0mg/0.8mg,每日1次,分别于入选时、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组治疗方法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相对于依那普利组,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降低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于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效果更佳。
-
心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管石复位( CRP)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CRP治疗,对比两组短期疗效与半年复发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2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14%(2/28)和13.64%(3/2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 联合心理干预治疗BPPV短期疗效优于单纯CRP。
-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SF-36健康调查表(8个维度)对胆道探查共65例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及术后2周、2月、6月的生活质量测定。结果:术后2周,开腹组手术在生理功能( PF)、总体健康( GH)维度,较术前降低,有差异( P<0.05);腹腔镜组手术在PF、RP、MH维度评分较术前无差异,其余维度较术前均增高( P<0.05)。两组之间比较,腹腔镜组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开腹组( P<0.05)。术后2月,开腹组手术在MH维度评分较术前无差异,在其余7个维度评分增高,超越术前水平,有差异( P<0.05);腹腔镜组手术在PF、BP、GH、VT、RE维度较术后2周继续增高,有差异( P<0.05)。两组之间比较,在RP、BP、VT维度,腔镜组稍低于开腹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两组之间比较,各个维度评分无差异。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较开腹胆道探查患者快,尤为在术后2周明显。
-
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及其适宜增重范围的探讨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 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极其适宜增重范围。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产检、分娩的897例孕妇,收集一般资料、孕前体格资料、孕期资料及新生儿资料等,根据孕妇BMI分级、新生儿体重分级分组,统计适宜孕期增重范围。结果: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高BMI组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明显多于正常、高BMI组,高BMI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三组巨大儿发生率随孕前BMI增加而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低、正常、高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3.0~18.0kg、12.0~16.5kg、8.0~13.5kg。孕期增重值分级与新生儿体重:不同孕期增重值分级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增长过多组的巨大儿比较明显高于增长不足、正常组;增长不足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增长正常、过多组;增长不足、正常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比例明显高于增长过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明确适合我国妊娠健康的孕妇孕期增重范围,可为备孕、孕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及临床指导提供依据,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
-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1,25-(OH)2 D3与 MMP-9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1,25-( OH)2 D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关系,为治疗患儿哮喘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支气管患儿90例,分为轻度持续级、中度持续级和重度持续级三个级别,每组30例。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中的1,25-( OH)2 D3和MMP-9的含量。结果:轻度哮喘组血清中的1,25-( OH)2 D3和MMP-9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血清中的1,25-( OH)2 D3和MMP-9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儿可以通过补充1,25-( OH)2 D3来降低MMP-9在气道的高表达,减轻气道重塑,改善肺部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2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遵医行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88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3~8月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分别截取2013年1至2月和2013年6至7月两个时段,每个时间段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比较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实施前组为9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组患者满意度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够明显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及视觉模拟评分( VAS)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及者SBP、DBP、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当天早晨两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手术中,研究组SBP、DBP及HR与入院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SBP、DBP 及HR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后12h、24h及48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
心理和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便秘的疗效评价
老年性便秘是功能性便秘( FC )是一种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根据排便困难发生部位和动力障碍类型,功能性便秘FC分为慢传输型(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 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和混合型( MIX)。近10年来在我国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11%~16%,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有10%左右的死亡诱因为便秘。功能性便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心绞痛、脑出血等症状的诱发因素。研究显示FC患者同时存在病理生理和精神心理障碍。
-
循证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就诊流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流程,比较救治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休克缓解时间(2.34±0.49) h及术前准备时间(10.11±2.0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81±0.50)h及术前准备时间(17.83±2.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0.32%、并发症发生率22.5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6.67%,并发症发生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27例、一般满意2例和不满意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一般满意4例和不满意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流程能快速缓解创伤性休克,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院前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与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00例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心绞痛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丹红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脑灌注成像在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 CTP )在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例,总结其CT灌注参数及图像,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头颅CT平扫进行比较,对患者病情进行预判,在治疗过程中早期给予干预,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CT平扫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挫伤灶,大部分病例合并有周围脑实质低密度灶,CT灌注参数显示脑组织低灌注20例,经给予针对性处理后病程明显缩短,预后明显改善,术区及挫伤脑组织高灌注5例,3例未见明显脑组织灌注异常,显示低灌注者预后较高灌注者差,脑组织灌注正常者预后较好。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CT灌注检查,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可以对患者手术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对治疗过程中的适时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放射治疗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放射治疗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根治后行组织瓣移植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消炎消毒处理,试验组患者术后在消炎消毒基础上进行放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组织瓣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组织瓣成活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试验组组织瓣的急性放射反应的近期发生率(6.00%)、远期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近期发生率(34.00%)、远期发生率(3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瓣有良好的修复作用,术后组织瓣的移植成活率明显提高,组织瓣的近期、远期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
妊娠早中期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参考区间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正常孕妇妊娠早、中期甲状腺相关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7月来就诊的120例妊娠早期及231例妊娠中期妇女,检测其甲状腺相关指标,将数据录入Excel表及SPSS17.0并归纳分析。结果:承德地区妊娠早期妇女TSH(促甲状腺素)参考区间为0.28~3.60uIU/mL,FT4(游离甲状腺素)参考区间为8.85~14.24pg/mL;妊娠中期TSH参考区间为0.22~4.00uIU/mL,FT4参考区间为7.66~12.94pg/mL。结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妊娠早期TSH正常参考范围采用的是ATA (美国甲状腺协会)推荐的0.1~2.5uIU/mL。本研究发现,承德地区妊娠早期TSH正常参考区间为0.28~3.60uIU/mL。由此可见不同地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差异较大,建立本地区特异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十分必要。
-
甲状腺肿块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腔镜辅助下应用超声刀小切口肿块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并发切口出血4例,喉头水肿3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49.8±15.4) min,对照组为(45.7±15.6) 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肿块的有效手段,采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块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激光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的34例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4例病人中,经一个疗程治愈的患者32例,占治疗总数的94.1%,显效患者2例,占治疗总数的5.9%。结论:本组3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下(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6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溃疡分布和并发症。结果:老年组发病因素以非甾体抗炎药( NSAID)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Helicobacter pylori)为主,临床表现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Helicobacter pylori)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关系紧密。
-
微创手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旋切,射频热凝靶点、臭氧盘内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1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椎间盘髓核旋切,射频热凝靶点、臭氧盘内消融术治疗,术后每天于导管处向椎间盘髓核组织内注射60%臭氧5~10mL,连用3d,并同时给予中药自拟补肾活血汤,每日一剂,并给予静脉滴注预防感染、脱水药物3d。结果:本组81例中,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均未发生椎间盘突出感染,神经、大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并经6个月随访,结果:治愈56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7.5%,无效2例,占2.46%。结论:三种微创方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
-
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讨论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足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基于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70例(87.5%),好转9例(11.25%),无效1例(1.25%),治愈率为98.75%;对照组治愈61例(76.25%),好转5例(6.25%),无效14例(17.5%),治愈率为82.5%。结论: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康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生理指标在治疗后恢复明显,且无并发症出现。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还会有所提升,可深入研究温针灸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15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8例内服强心汤及西医药物治疗,对照组78仅用西医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显效6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69.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提高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的128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一年妊娠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共治愈4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共治愈36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年妊娠率为54.69%,对照组为23.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性不孕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和一年妊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中西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急性期给予协定方中药水煎剂保留灌肠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中药水煎剂保留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腹痛、大便次数、脓血便等主要症状,与美沙拉嗪组对比,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见效快,疗效明显。
-
微波及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突发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及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葛根素,长春西汀及地塞米松静滴并给与长春胺缓释胶囊,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银杏叶软胶囊等药物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及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达89.2%。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达7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波及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有效提高听力,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的60例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昏迷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中医治疗,在其基础之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66%)优于不良事件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6.67%),P<0.05,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43.00%),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在肺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好,心衰症状改善明显,修复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多系统疾病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概况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及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疾病[1]。临床上可分为五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高。症状表现为颈痛和颈部发僵,可伴有肩背部肩胛间区酸痛不适,或者出现与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改变,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用力及呼吸时疼痛加重。大多数医生熟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麻木症状,但忽略了其他疾病也可引起上述症状。如患者合并有颈椎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退行性改变,临床上极易将其他疾病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的甚至接受了颈椎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
河北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现状调查与探讨
目的:调查河北省内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现状,为卫生行政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方法:依据全省医疗机构的评审等级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总共抽取三级、二级、一级及其他医院共491家,发放调查表491份全部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目前医疗机构从临床用血组织机构建设到输血科工作人员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分布上,有待加强与完善。结论:完善健全临床用血组织机构,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
承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全面了解承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状况并针对相应问题给出解决建议。方法: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随机抽取600名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方面的体格测量和计算: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χ2对各组率进行比较检验,并对在校学生按男女性别分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进行比较。结果:被调查者中营养不良者占39.6%,平均超重率7.9%,肥胖检出率3.2%;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明显大于男生。结论:建议加强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改善对口升学学生学习压力和健全食堂管理机制,以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
-
2009年至2013年承德市双桥区肺结核病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承德市双桥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针对性的措施,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9年至2013年肺结核疫情资料。结果:双桥区2009年至2013年累计报告肺结核1226例,其中涂阳239例,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72.22/10万,涂阳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14.08/10万,男女性别比为3.20:1,发病年龄15~59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农民工为主;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结论:承德市双桥区2009年至2013年肺结核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涂阳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学生的发病率较高,应进一步关注农民和学生群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季节性预防和实施全疗程正规治疗是肺结核的有效措施。
-
承德市双桥区2012年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承德市双桥区内重点娱乐、洗浴场所中从事暗娼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双桥区暗娼人员的部分基本情况,宣传艾滋病( AIDS)和性病防治措施,从而遏制艾滋病( AIDS)和性病通过性服务途径传播蔓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双桥区400位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女性发放调查问卷,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艾滋病( 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4.75%,部分指标如安全套使用率等还有待提高。通过对暗娼工作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和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的具体分析,总结双桥区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工作的不足与进展。
-
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指导对策
目的:分析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其提供正确、有效的临床指导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生殖道感染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以及Zung 焦虑量表( SAS )、抑郁量表( SDS )、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 NHP )评分评定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根据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结果:15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对自身疾病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需求高,需求比例分别达到95.5%、100.0%;患者首次就诊时SAS、SDS别为(52.1±4.2)分、(53.6±4.7)分,存在焦虑、抑郁情绪,NHP评分在精力、疼痛、情感、睡眠方面均存在问题,经针对性健康指导患者的SAS、SDS、NHP评分明显改善,与首次就诊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医务工作者了解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康复。
-
悬雍垂喉部真菌感染致声音嘶哑1例
患儿女,1岁,主因发热,咳嗽3d,加重伴声嘶1d,于2014年3月14日住院。入院查体精神可,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明显,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未见疱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吸气性喉鸣音,少许痰鸣音。血常规:WBC 8.64×109 L-1、N%63.2%、L 21.2%、CRP 7.97mg/L。胸片:两肺纹理略增多、增重,部分模糊,两肺门不大。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诊断: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②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给予五水头孢唑啉钠,阿奇霉素抗感染,溴已新祛痰,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减轻喉头水肿,减轻炎症反应治疗。第4天查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第5天无声嘶。共住院15d,痊愈出院。患儿出院后第3天再次出现声嘶,无咳嗽,无发热,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悬雍垂黏膜上可见一层白色膜样物覆盖,耳鼻喉科间接喉镜下喉粘膜充血,会厌,杓会厌襞无明显异常,两侧声带前部边缘略突起。表面可见少许白色膜样物覆盖。声带运动不受影响。取悬雍垂及声带膜样物涂片检查,可见真菌菌丝及孢子。诊断真菌感染,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500mg,日3次,口服,调节菌群,制霉菌素17万单位,日3次,2%碳酸氢钠1mL,日3次口腔护理,抗真菌感染治疗。3d后声嘶明显减轻,1周后患儿无声嘶。查悬雍垂,声带白色膜样物均消失。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