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学杂志
Hebei Medicine 하북의학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河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6233
- 国内刊号: 13-11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18 F-FDG SPECT/CT联合CA15-3检测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18F-FDG SPECT/CT联合CA15-3检测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转移的诊断率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2年乳腺癌术后患者125例,术后定期临床随访,比较单独应用18 F-FDG SPECT/CT检查或CA15-3检测与18F-FDG SPECT/CT联合CA15-3检测乳腺癌术后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临床证实125例患者中30例发生术后转移,95例无转移;CA15-3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33%、86.32%、85.6%;18 F-FDG SPECT/CT 检查分别为86.67%、90.53%、89.6%;18F-FDG SPECT/CT联合CA15-3检测分别为83.33%、98.95%、95.20%,联合检测与CA15-3检测比较特异度、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8F-FDG SPECT比较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特异度和准确性高。结论:18F-FDG SPECT/CT联合CA15-3检测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降低漏诊和误诊概率,对诊断乳腺癌术后早期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分型及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分析比较急性阑尾炎的各种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将阑尾炎的CT表现分为四型,即阑尾结构完整可辨型、阑尾结构难辨型、阑尾结构不清型、团块型。结果:螺旋CT诊断出阑尾结构完整可辨型82例,阑尾结构难辨型38例,阑尾结构不清型22例,团块型10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6%、85.9%、86.4%、8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及分型,与临床病理分型相吻合程度高,能迅速准确判定阑尾炎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采取不同治疗原则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 fQRS)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其中36例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下降合并fQRS,列为A组,35例单纯LVEF下降,列为B组,25例单纯表现为fQRS,列为C组,24例LVEF正常并无fQRS,比较四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等级分布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①A、B、C、D组患者多支血管累及率分别为69.44%、57.14%、52%、3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管完全闭塞发生率分别为69.14%、51.43%、36%、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A、B、C、D组患者Ⅲ~Ⅴ级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分别为94.44%(34/36)、71.43%(25/35)、72%(18/25)、29.17%(7/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LVEF下降合并fQRS心肌梗死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完全性闭塞发生率较高,LVEF联合fQRS对高危心肌梗死预警有显著临床意义。
-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在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效果,总结诊断经验。方法:本次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314例确诊并采用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良恶性肿瘤患者 P T、AP P T、FIB 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182例、良性肿瘤92例;恶性肿瘤 FIB、PLT、CA125、HE4水平高于良性囊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FIB、PLT、CA125、HE4均为卵巢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FIB 并非恶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独立危险因素;年龄≥55岁恶性肿瘤者FIB水平高于<55岁者,Ⅰ期FIB水平低于Ⅱ期、Ⅲ期,Ⅱ期、Ⅲ期低于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与CA125相比、HE与FIB诊断阴性与阳性分布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CA125+FIB敏感度高为93.96%,CA125+FIB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低于HE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FIB无法取代HE4成为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指标,但联合CA125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用,FIB水平影响因素较多,并不能单独反映肿瘤良恶性,FIB水平受年龄影响较大,可反映肿瘤分期。
-
外用咪喹莫特联合Nd:YAG激光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联合 Nd:YAG 激光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 BCC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BCC患者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患者均行Nd:YAG激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跟踪随访记录。结果:咪喹莫特外用联合Nd:YAG激光治疗BCC后缓解率可达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31%(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亦高于对照组(84.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24个月,对照组复发3例(23.08%),试验组1例复发(6.67%),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美容效果良好以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结论:作为一种兼顾了疗效和美容的新型治疗策略,Nd:YAG激光联合咪喹莫特外用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推荐临床应用。
-
滋肾育胎丸治疗中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滋肾育胎丸治疗中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在妇科门诊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滋肾育胎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血清E2、β-hCG水平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H面积均有显著降低( t=3.92,t=2.15,P<0.05),观察组SCH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t=2.1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β-hCG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t=2.76,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26.09%(12/46),有效率67.39%(31/46),总有效率93.48%(43/46),显著好于对照组(χ2=5.21,P<0.05)。结论:采用滋肾育胎丸治疗中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中,使用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以及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仍有生育愿望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n=50)以及对照组( n=50),观察组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使用甲氨喋呤进行穿刺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甲氨喋呤进行单次肌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输卵管再通率,除此之外还有围术期相关情况以及治疗一周后包块大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月经复潮时间外围术期相关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使用甲氨喋呤进行穿刺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输卵管再通率,且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妇科门诊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并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妇女271例,以患者宫腔内活检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为99.2%(256/258),特异性为76.9%(10/13),阳性预测值为98.8%(256/259),阴性预测值为83.3%(10/12)。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内膜观察患者宫腔病变,易于明确内膜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和性质,对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绝经后以出血为首发症状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
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治方法。方法:选取烧伤残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除常规的清理创口、包扎外还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清理创口、包扎及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一周后MRSA 转阴率、创伤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6~7d后,烧伤残面分泌物减少、水肿减轻,烧伤残面底部红润,治疗两周后新生上皮组织生长较对照组快,两周后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后烧伤残面愈合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烧伤残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烧伤残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一周后研究组分泌物细菌培养 MRSA 转阴率为93.33%,对照组阴性转阴率为33.33%,两组间MRS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加快伤口愈合时间、促进新生组织生长、缩短MRSA 转阴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4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4%,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显著。
-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者各50例。对照组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观察组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72h、1个疗程后呼吸困难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测各项指标、气血参数均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阻塞性肺气肿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俯卧位分娩对胎位异常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俯卧位分娩对胎位异常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分娩的胎位异常产妇241例,采取俯卧位分娩的产妇117例作为研究组,采取平卧位分娩的产妇12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分娩体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及异常胎位矫正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肩难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分娩可促进胎位异常产妇的自然分娩,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
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临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94例胰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对照组同时切除脾脏,观察组患者则保留脾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胰漏、胸腔积液、局部脾梗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OPSI及血小板升高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临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并月经紊乱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并月经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62例肥胖并月经紊乱症妇女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肥胖指标及内分泌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MI、TC和FBG水平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LH、T、FINS和HOMA-IR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并月经紊乱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月经失调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支持疗法联合地西泮静脉推注应用在第一产程中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支持疗法联合地西泮静脉推注应用在第一产程中的母婴结局。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妇产科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治疗组产妇在第一产程中治疗的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单纯治疗组72.5%(29/40)(P<0.05),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纯治疗组(P<0.05),经阴道分娩率87.5%(35/40)显著高于单纯治疗组70.0%(28/40)(P<0.05),剖宫产率12.5%(5/40)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30.0%(12/40)(P<0.05),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单纯治疗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17.5%(7/40)( P<0.05)。结论:支持疗法联合地西泮静脉推注应用在第一产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对产妇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
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对胃排空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根除 Hp 治疗对胃排空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老年消化性溃疡124例,进行四联Hp根除治疗[奥美拉唑(20mg 2次/d)、阿莫西林片(1.0g 2次/d)、克拉霉素(500mg 2次/d)、胶体果胶铋(0.23次/d)]2周,抑酸治疗(奥美拉唑20mg 2次/d)2周,治疗后Hp感染阴性作为观察组,Hp感染阳性为对照组,比较胃排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Hp感染根除率74.2%(95/128)。观察组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前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胃十二指肠收缩协调性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较T、F、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较胃窦收缩频率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T、F、ΔA/A、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前HSP60、VCAM、TNF-α、IL-6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较HSP60、VCAM、TNF-α、IL-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较TNF-α、IL-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HSP60、VCAM、TNF-α、IL-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性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能够改善胃排空功能,抑制局部炎症因子。
-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该病老年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观察组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2.65%/79.41%)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症,能够有效改善血压及尿酸水平,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脂与脑小腔隙灶( LI)以及白质疏松( LA)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病( SVD)患者59例,根据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LI 组(26例)和LA组(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三组的血脂指标( TC、TG、LDL-C、HDL-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指标与LI及LA间的关系。结果:总SVD组、LA组及LI组的LDL-C、TC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LA组的TG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且LA组显著各项指标高于LI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TC均与SVD、LA及LI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且TG与LA显著相关( P<0.05)。结论:血脂水平增高尤其是高LDL-C及TC水平是LA及LI的共性独立危险因素,且高TG症与LA密切相关,LA与LI的血脂异常存在不一致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分成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前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后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心肌再梗死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日间门诊开设对于改善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分析
目的::探讨开设妊娠期糖尿病日间门诊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正规产前检查的孕妇共300例。其中经糖代谢筛查确认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共200例,随机分为A组为参加GDM日间门诊共100例,B组为不参加GDM日间门诊共100例,其余100例正常妊娠孕妇纳入C组。比较分析三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A、B两组中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 P<0.05),但A组以上发生率又明显低于B组( 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母儿不良结局的产科并发症之一。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开设GDM日间病房对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
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出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RP、IL-8、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IL-2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RP、IL-8、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L-2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总有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4.205,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能够有效的调节患儿的自身免疫水平,缩短临床症状及肺外并发症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
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1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经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9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治疗,有内固定的病理予以拆除原内固定,所有病例先彻底清创,1个月后停止灌洗引流及取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然后植骨,1个月后观察患者有无复发。将所采集的数据制成表格,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灌洗引流患者为实验组,11例得到控制,未出现感染未控制病例,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患者为对照组,7例得到控制,2例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对两治疗组进行数据分析,在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优于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疗法。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 PLT,MPV,PDW和PCT 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合对照组两组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腔隙性脑梗塞组P 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脑梗塞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腔隙性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d时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
少腹逐瘀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康妇消炎栓辅助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少腹逐瘀汤及康妇消炎栓,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及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 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TNF-α、IL-1β、IL-8及 CRP 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及康妇消炎栓,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DFI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狭窄CDFI检出率84.00%、DSA为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DFI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Kappa值=0.7512,P<0.05)。 CDFI检查诊断颈动脉的敏感性为88.10%,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97.37%,阴性预测值58.33%。结论:CDFI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判定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创伤,可重复好,适合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
改良关节松动法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关节松动法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比较其疗效是否优于传统推拿联合针刀治疗。方法:将临床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关节松动法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联合针刀治疗。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 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各对应时间点上的VAS评分、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2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中的症状、工作生活能力及总分三项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征、手的功能两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症状、工作生活能力、体征、手的功能及总分五项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改良关节松动法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优于传统推拿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预后评价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对影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记录总生存率,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筛选出影响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应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0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随访5年有80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20.0%。单因素显示 KPS 评分、LDH 水平、溃疡及TNM分期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生存率存在相关性;cox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低、LDH水平高、存在溃疡及 TNM 分期为Ⅲ期、Ⅳ期是影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恶性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仍较低,机体一般状况差、血清LDH水平升高、存在溃疡及TNM分期为Ⅲ期、Ⅳ期的患者预后多不好。
-
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综合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病理学证实为IHP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诊断符合率。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肿块呈较低密度或近似等密度,增强扫描后早期强化明显者仅1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5例;MRI平扫结果显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边缘强化4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8例;CT、MRI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诊断( P<0.05);64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优于MRI检查( P<0.05)。结论:64层螺旋CT和MRI均是诊断IHPCC的有效方法,但前者图像质量更高,临床上结合CT和MRI检查能够提高IHPCC的早期诊断率。
-
microRNA-1与microRNA-126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icroRNA-1与microRNA-126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患儿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48例,设为哮喘组,同时纳入同时期内5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外周血,并进行microRNA-1与microRNA-126水平检测,同时检测IL-4、INF-γ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IL-4、INF-γ水平分别为(109.65±74.31)ng/L、(70.47±11.96)ng/L,对照组患儿IL-4、INF-γ水平分别为(78.47±75.78)ng/L、(77.05±17.21)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患儿microRNA-1与microR-NA-126水平分别为(2.15±0.97)、(7.34±1.26),对照组患儿microRNA-1与microRNA-126水平分别为(5.81±1.29)、(3.66±0.91),差异有显著性(P<0.05);microRNA-126、microRNA-1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的灵敏度与在对照组的特异度分别为85.42%、79.17%、78.85%、73.0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6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 microRNA-126水平升高, mi-croRNA-1水平降低,两者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客观指标。
-
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评估的意义
目的::研究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6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应用生活质量评分( QOL评分)评定生活质量,对比患者尿动力学参数,以及QOL评分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 IPSS)。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68例患者的总疗效满意率是64例,占比94.12%。患者术后的Qmax及VMCC水平高于术前,Pdet-Qmax及PVR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QOL评分及IPSS评分均分别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BPH患者的手术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较好地帮助术者选择手术方案,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应用。
-
rhGM-CSF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深Ⅱ度烫伤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与纳米银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遵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0例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深Ⅱ度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上采取纳米银敷料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临床疗效,但是试验组患者的细菌检出率、平均愈合时间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7d,15d,25d)创面愈合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Ⅱ度烫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取rhGM-CSF联合纳米银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在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的同时预防和减少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借鉴推广。
-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heps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hepsin及HMGB-1蛋白表达。结果:HMGB-1及hespin在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MGB-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0.05)。heps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0.05);hepsin及HMGB-1存在正相关性( r=15.27,P<0.05)。结论:HEPSIN及HMGB-1的增强表达与宫颈癌侵袭性增强有密切关系,其表达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
PiCCO监测对SAP合并ARDS患者心功能心脏前后负荷及血管外肺水的观察作用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实施治疗的40例SAP 合并ARDS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不应用PiCCO监测,观察组患者应用PiCCO监测。观察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心脏前后负荷以及血管外肺水变化,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始终应用PiCCO监测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密切关注患者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变化,依照监测结果对患者实施对应液体管理。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为85%(17/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P合并ARDS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PiCCO监测患者心功能、心脏前后负荷以及血管外肺水变化对患者实施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解痉、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h及出院时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变化及患者疾病转归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两组pH、PaO2、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3h后,研究组患者pH、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②治疗前两组心率、呼吸、收缩压均高于正常,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在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和收缩压明显降低( P<0.05),对照组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和收缩压无明显变化( P>0.05)。③对照组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和收缩压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血气分析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和研究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对比上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复方α酮酸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钙、血磷以及肌酐、尿素氮、跟骨骨密度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各指标改善较为显著,具体表现为:实验组患者的PA、TP 水平升高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血钙水平升高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血磷水平下降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密度升高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α酮酸片能够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钙水平,升高患者血磷以及骨密度,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的状况,延长生存时间,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
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DVT发生影响。方法:42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21),分别于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VS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8,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有利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鼾症患者124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12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 n=62)及对照组( n=62)两组,对照组术中给予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相关指标,不同时期( T0:麻醉之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的5min;T3:开始后30min;T4:手术完成)的血压及心率,以及麻醉苏醒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答问切题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T2的SBP、DBP 及HR水平及T3的SBP、DBP 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内相比,观察组T1~T3的SBP 水平、T1的DBP 水平及T1~T2的HR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T0的水平,对照组T1的SBP、DBP 及HR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T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后的疼痛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产生的麻醉效果平稳,且可在早期时进行清醒拔管,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血清PCT CRP及内毒素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革兰阳性(G+)杆菌与革兰阴性( G-)球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确诊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样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G+菌组和G-菌组;测定所有患者PCT、CRP 及内毒素水平,通过ROC曲线探究PCT、CRP 及内毒素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评估价值。结果:123例脓毒症患者血样培养结果显示35例感染 G+菌和88例感染 G-菌;G-菌组患者血清PCT、CRP 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组( P<0.05);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PCT与CRP、PCT与内毒素及CRP 与内毒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 和内毒素三项指标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58μg/L、95.25mg/L 与16.71ng/L,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2.45μg/L、79.45mg/L与15.54ng/L。结论: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PCT、CRP、内毒素水平高于G+菌血流感染者,三项指标在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小瞳检影法在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小瞳检影法在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验光科进行视力检测的316例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小瞳检影法检测,研究分析小瞳检影法对儿童弱视筛查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检测异常率为8.5%,复诊率为55.6%,复诊结果显示远视儿童占93.3%,近视儿童比例6.7%,所有受检儿童屈光不正发病率为4.7%,弱视患病率为3.2%,各年龄组间屈光不正患病率及弱视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还检测出斜视患病率为1.3%;结膜炎患病率为25.3%,倒睫患病率1.3%。结论:小瞳检影法应用与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客观、简单、经济,可推广应用。
-
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将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神经传导正常组(非DM)组和异常组(DNP 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连续进行3d,后比较CGMS监测中平均血糖( MBG)及标准差( SD),血糖波动系数( CV),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并测 HbA1C、血脂、血压、血糖等。结果:两组间病程、HbA1C、血脂、收缩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平均血糖( MBG)及标准差( 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病程、CV、MAGE是影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同时还应避免血糖波动。
-
FasT-Fix修复半月板撕裂的愈合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Fast-Fix半月板缝合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关节腔内半月板缝合技术,目前对于半月板缝合术后的愈合影响因素仍不清楚。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我科的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探查证实为体后或后角的红区、红-白区损伤,在腰麻下行FasT-Fix 半月板缝合术。患者于术后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由手术医生根据Barrett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同时行膝关节MRI检查,观察缝合部位MRI表现。分别记录不同性别、年龄(≤45岁,>45岁)、BMI(≤25,>25)、病程(≤6周,>6周)、是否有外伤史、撕裂类型( O’ Connor分型)、术后制动时间(≤4周,>4周)等情况下半月板愈合的例数。结果:共纳入半月板损伤病例133例。共有110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MRI所示损伤信号缩小或消失,认定为半月板愈合(82.7%)。统计比较显示,性别、年龄、撕裂分型、术后制动时间等对半月板愈合无影响;而BMI>25kg/m2、病程>6周及无明确外伤史的患者,其半月板愈合率偏低。结论:对于BMI>25kg/m2、病程>6周及无明确外伤史的患者,应谨慎把握缝合指征,仔细做好半月板创面新鲜化,缝合时注意解剖对位缝合以避免局部张力过大导致愈合延迟。
-
肠内外营养续贯性治疗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续贯性治疗对神经外科ICU 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100例神经外科ICU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肠内、外营养续贯性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性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变化以及14d 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IgM、IgG、IgA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在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在14d之后出现并发症情况(12%)明显少于对照组(50%)(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续贯性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外科ICU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拜糖苹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室检查表明,观察组患者的 TSH 及 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应用二甲双胍是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性别是其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鼻内镜手术改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梗阻症状及嗅觉功能的作用
目的::针对鼻内镜手术改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梗阻症状及嗅觉功能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等基本资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实施鼻腔开放手术,观察组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针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的嗅觉功能、鼻腔气道阻力的评分,患者嗅觉功能、鼻腔气道阻力正常率,以及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嗅觉功能、鼻腔气道阻力评分和正常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嗅觉功能、鼻腔气道阻力评分与正常率与治疗前比较,P 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嗅觉功能、鼻腔气道阻力评分和正常率与治疗1个月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嗅觉功能、鼻腔气道阻力评分和正常率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P 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3%、8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鼻腔气道阻力,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以将鼻内镜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健康促进模式教育对消化性溃疡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 HPM)教育对消化性溃疡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就诊的10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54例行HP M教育(实验组),50例行传统健康教育(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症状缓解率和治愈率。结果:实验组52例完成治疗后8周的随访,随访率为96.3%;对照组46例,随访率为92.0%。实验组治疗后1、2、4周中的用药依从性和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治疗后2、4周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后2周的症状缓解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8周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PM教育可以提高消化性溃疡门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
-
超声评价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CI)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比(E/E’)评价STE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两周及术后两月超声心动图资料,以及急诊PCI术前、术后即刻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结果: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即刻、术后两周及术后两月与术前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增高、侧壁E’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CI术后即刻E与术前相比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术后两月与术后即刻、术前相比,左心房容积指数( LAVI)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TE-MI患者二尖瓣环非梗死区的E/E’与急诊PCI术前所测的LVEDP 无相关性(P>0.05),与急诊PCI术后即刻所测LVEDP 无相关性(P>0.05)。结论:STE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在急诊PCI术后两周有减低趋势,LAVI在术后两周、两个月显著增大,E/E’与LVEDP 关系尚不确切。
-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对咳嗽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需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对比观察全麻诱导期咳嗽反应及临床情况。结果:罗库溴铵组咳嗽反应明显较轻,气管插管即刻咳嗽较少,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相比维库溴铵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均能有效抑制咳嗽反应,但罗库溴铵抑制效果更为理想,且起效快、并发症少。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术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7±8.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0.8)d及住院时间(6.9±1.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4.6±9.8) mL、(4.1±0.9)d、(13.9±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138.4±10.1) min与对照组(142.5±11.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2.0%低于对照组的4.4%,但无显著差( 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符合该手术条件患者的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
MRI联合血清Caspase-3含量检测在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采用MRI检测方法联合血清Caspase-3含量检测法在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经手术病理检测证实的50例卵巢囊腺瘤和50例囊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了妇科MRI检查,并采用了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aspase-3的表达含量,分析血清Caspase-3的表达与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的关系。然后计算分析单独采用MRI检测、血清Caspase-3含量测定及二者联合在诊断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中的差异。结果:单独使用MRI 法诊断卵巢囊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0%、68.0%、70.0%;单独采用血清Caspase-3检测法诊断卵巢囊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0%、38.0%、74.0%。 MRI法:联合血清Caspase-3检测法诊断卵巢囊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95.0%,65.0%,82.0%。并且Caspase-3在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妇科MRI检查及Caspase-3在患者血清体内的表达量检测对卵巢囊腺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MRI检查联合血清Caspase-3含量测定能提高其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20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沟通护理,总结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疼痛、心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 t=-1.2186,-0.8798,P>0.05);经过沟通护理,在手术麻醉前,实验组患者心率及舒张压与术前1d相比无明显差异(t=-1.9184,1.3245,P>0.05),对照组患者则显著高于术前1d,(t=37.1653,11.6497,P<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3.0164,19.4917,P<0.01)。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t=-27.0557,P<0.01)。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0.6805,P<0.05),同时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0263,-22.7110,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02%)显著高于对照组(85.15%)(χ2=10.8547,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稳定心率和血压,降低疼痛,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管理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医院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剂以及无菌物品的采样结果作为研究资料。其中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执行常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比较上述各手术室重点检查对象的采样合格率。结果: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及无菌物品采样监测结果合格率分别为94.03%、94.04%、96.76%、92.45%、99.23%、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29%、85.78%、89.12%、80.22%、8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细化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评分均明显改善,且以观察组更为突出,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护理中开展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缓解疼痛,促进临床康复效果。
-
肿瘤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对肿瘤患者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肿瘤患者及120例患者家属,经由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家属和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赞同实施率比较患者组明显高于家属(P<0.05),家属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及有无肿瘤丧亲经历不同也有明显的态度差异( P<0.05)家属及患者支持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因素大多是长期病痛折磨、患者有自主权等;家属不支持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原因多为伦理道德因素,患者多是因心愿未完成而不支持。结论: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可率高于家属,实施时需要考虑两者的不同思考角度。
-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妇科术后患者进行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的治疗和护理,降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按就诊顺序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要求的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实验组80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实施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和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为1.25%(1/80),对照组为11.25%(9/80),两组比较,χ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术后患者进行气压仪及低分子肝素钠的联合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患者DVT的发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及6min步行距离(6MWD)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及MLHFQ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后3个月,两组患者SAS、SDS及MLHFQ各领域评分较入组时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观察组患者6MWD(311.20±43.05)m,对照组6MWD(324.52±43.63)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6MWD(439.61±32.74)m,对照组6MWD(402.41±38.72)m,较本组入组时均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CHF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活动能力。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关于骨肿瘤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配合治疗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的38例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责任制护理措施包括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心理辅导,术前及术后的干预等。对比护理过程中遵从护士护理及主观上不遵从护士护理患者的住院天数,其中遵嘱患者20例,为实验组,不遵嘱患者18例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平均住院天数为M=10.5,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住院天数为M=24.5。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 p=0.002)。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对完成骨肿瘤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普外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普外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158例,将所有普外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普外科患者79例,对照组普外科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普外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细节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为42例(53.16%),一般满意为35例(44.30%),患者总满意度为97.47%;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为25例(31.65%),一般满意为43例(54.43%),总满意度为86.08%,观察组普外科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满意度,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水平,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评估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住院后及出院前填写焦虑( SAS),抑郁( SDS)自评量表并进行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min步行运动试验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脏功能,加快患者疾病恢复的进程,提高了生命质量,降低了再住院率。
-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医学科(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 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降低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09±3.61)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37±3.42)d,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11±3.70)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40±3.4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15.00%;对照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14例,发生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2例,发生率5.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6例,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并研究。方法:将在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院前急诊护理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将其设置为试验组,个性化护理作为试验组院前急诊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的总有效为90.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为64.29%,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的出诊时间(48.9±15.8)、急救时间(19.8±5.6)、入院时间(2.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78.4±19.6)、(42.7±9.8)、(3.4±0.9),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显著,过程安全可靠,获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拟通脉降脂丸联合针灸护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C TG LDL-C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关系及自拟通脉降脂丸联合针灸护理、普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根据血脂的动态监测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7例,均检测血清TC、TG、LDL-C水平;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普伐他汀20mg1次/d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降脂丸2丸3次/d并结合针刺合谷、足三里、手三里、丰隆、内关、解溪等穴位治疗护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后查TC、TG、LDL-C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C、TG、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C、TG、LDL-C 水平均较高,处于明显的高血脂状态,通脉降脂丸联合针灸护理可通过有效地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血脂。
-
桃红四物汤结合围刺治疗血瘀型黄褐斑临床观察及对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方剂桃红四物汤结合围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用方剂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分3次口服。局部围刺治疗,两日1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200mg维生素E50mg每日3次口服,配合外用氢醌乳膏,每日2次外用。同时两组治疗前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12周后进行疗效判定和SOD水平变化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2%,对照组为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SOD水平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结合围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提高患者SOD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颐脑解郁方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颐脑解郁方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伴抑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颐脑解郁方治疗组(观察组)、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HAMD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生频率、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距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常规组( P<0.01),但两组间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无差别( 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心绞痛发生频率、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距离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下降( 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生频率和硝酸甘油用量低于常规组治疗后( P<0.05或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各项指标无差别( 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对照组便秘的发生例数多于观察组( P<0.05),对照组口干、恶心的发生例数和总不良反应例数多于观察组和常规组( P<0.05或P<0.01)。结论:颐脑解郁方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其不良反应明显较少,安全性较帕罗西汀高。
-
针灸与穴注相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与穴注相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慢性盆腔炎病例400例,按照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200例。治疗组从月经第5天开始治疗,以腹针加艾灸及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应用中药灌肠(当归、桂枝、云苓、苦参、红藤、败酱草、莪术、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生薏仁,水煎取汁200mL,于每晚临睡前自行灌肠,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合应用静滴甲硝唑+乳酸氧氟沙星,疗程间休息3~5d,三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复发率2%;对照组有效率67%,复发率30%。结论:针灸与穴注相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远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
益气聪明汤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益气聪明汤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河北省滦平县中医院的60例腰穿后低颅压头痛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上给予补液,同时给予地塞米松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益气聪明汤口服,两组治疗均为5d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以及头痛强度。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头痛强度均较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3d、5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头痛强度方面,治疗5d后,观察组轻度头痛患者多于对照组( P<0.05),重度头痛患者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可以有效改善腰穿后低颅压头痛,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目的::制备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对中药与纳米银的配伍合用进行尝试性探索研究。方法:运用纳米银和中药洗剂分开制备,二次混合的制作工艺制备了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对其体外抗菌性进行了实验。结果:成功制备了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喷雾剂质量稳定,体外抗菌性优于纳米银胶体和中药单独使用。结论:纳米银与合适的中药可以复合配伍使用。
-
补气活血汤对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酶心电图症状改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肌炎与心肌酶谱、心电图的关系及自拟补气活血汤对其影响。方法:根据心肌酶,心电图的动态监测选择心肌炎患者103例,均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及心电图;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极化液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汤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d查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酶水平均有所下降,心电图有改善,但实验组的下降程度及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气活血汤可有效地降低心肌酶谱,改善心电图,同时改善症状,从而治疗心肌炎。
-
联合检测Hcy hs-CRP在冠心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Hcy、hs-CRP 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共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31例(冠心病+脑梗死组),不合并者共111例(冠心病组)。另纳入6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9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探讨各组血清Hcy、hs-CRP 水平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联合检测所测得阳性率均能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单独Hcy检测。其中两者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脑梗死组检测的阳性率高,高于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结论:联合检测Hcy、hs-CRP 在冠心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胆道术后T引流管阻塞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常因术中取石不全、缝合固定过紧、局部出血、感染、蛔虫阻塞、引流管挤压扭曲等引起。蛔虫阻塞几率较少,因胆汁引流不畅,会造成局部感染、肝脏损伤、败血症或其它并发症[1]。应在临床上加以关注。术前术中驱虫均有预防蛔虫阻塞胆管引流的作用。术后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
孕妇分娩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1例
1病例摘要
患者,28岁,G3P2,宫内孕足月3胎,不规律宫缩1h,已见红未破水于2014年11月3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3~4/30d,末次月经2013-02-10,预产期2014-11-17,停经45d自测尿妊娠试验(+),孕早期B 超符合孕周,孕早期无感冒、发热及风疹史,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无阴道流血史,孕期OGTT正常,未做产前诊断,孕4+个月初觉胎动,孕晚期无双下肢浮肿,无头痛、头晕及视物不清等不适。入院时查体:T36.8℃, P96次/min,R18次/min,Bp130/80mm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下腹部见一横行手术瘢痕,宫高34cm,腹围106cm,胎位:头位,胎心140次/min,内诊:宫颈管展平,宫口开大1cm,儿头S-3,胎膜存,骨盆内外测量正常。 B 超:宫内晚孕,单活胎,头位,随机血糖4.8mmoL/L。入院诊断:①宫内孕38周孕3产2头位;②瘢痕子宫(剖宫产史);③不良孕产史,孕妇于2014-11-0311:39行会阴侧切术阴道分娩一女婴,羊水清,量约500mL,阿氏评分为10-10-10分,新生儿娩出后见双下肢及口腔出血性大疱。孕妇于2008年足月顺产1次,2009年足月剖宫产一次,新生儿出生后均有皮肤出血性大疱表现,出生后1周均夭折,但未进一步诊断。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产妇及丈夫皮肤无异常。新生儿出生后全班情况差,1周后家属放弃治疗,10d后夭折。本次对患儿做进一步检查,确诊为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幼儿园保健室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幼儿园保健室需求需求的调查研究。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对于所有的调查项目来说,生长发育保健得分219±18.0分高,其次是早期教育207±12.8分、营养保健191±15.9分,排名后的是专科疾病的诊治101±10.2分;对就诊环境而言,性别分组、婴幼儿年龄分组,其两种分类中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婴幼儿家长的学历来看,就诊环境、营养保健、生长发育保健、计划免疫指导、婴幼儿常见疾病诊治、专科疾病的诊治、早期教育的得分都随着学历的降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高水平,全方位,人性化的儿童保健门诊将会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本次调查将为本院的儿童保健门诊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
胡椒酸己二胺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胡椒酸己二胺( PAH)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8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测定基础血清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 TG),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余作为造模组喂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再次检测血清TC和TG,比较造模前后血脂水平,TC、TG显著升高,认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按血脂大小分层,并随机分为5组,即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药物组(10mg/kg)和PAH高(10mg/kg)、中(5mg/kg)、低(2.5mg/kg)三个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各受试物,第4周末,麻醉动物,采集血清,测定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胡椒酸己二胺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和LDL-C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时显著升高HDL-C水平;并能显著升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SOD和GSH-P X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胡椒酸己二胺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
-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共计128例中药注射剂ADR应报告。结果: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ADR人群以女性及60岁以上人群为主,其中60.16%的人群在首次滴注发生ADR,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以活血化瘀类和清热类为主,所发生的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发生ADR患者的转归鲜见致残或死亡的病例。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与药品生产、临床使用不当及病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