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中医药杂志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환구중의약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749
- 国内刊号: 11-565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人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Akt的表达以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人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ar signal-regulated kiase,ERK1/2)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探索黄芪多糖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通过缺氧再复氧刺激细胞损伤,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技术平台,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继而采用黄芪多糖进行干预,随机分为:HCMEC正常对照组(对照组)、HCMEC损伤组(损伤组)、HCMEC损伤组+低浓度的药物(低药物组)、HCMEC损伤组+中浓度的药物(中药物组)、HCMEC损伤组+高浓度的药物(高药物组),进而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p-ERK、Akt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从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对照组为5.43%;损伤组细胞凋亡程度增高明显,为92.88%;高药物组次之,为29.78%;低药物组及中药物组细胞凋亡程度较轻,生存状态较佳,分别为12.15%和6.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p-ERK、ERK及Akt磷酸化水平在各组中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与损伤组相比,低药物组、中药物组和高药物组三组p-ERK、ERK及Akt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低药物组相比,中药物组中p-ERK、ERK及Akt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提高人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Akt的活性,减少细胞凋亡.
-
火炭母提取物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增殖研究
目的 研究火炭母提取物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筛选火炭母各部分提取物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活性作用部位;于荧光显微镜下采用Hoechst 33258凋亡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通过Annexin V-FITC/ PI双标记法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火炭母乙酸乙酯供试液对HCT-116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作用48小时后其IC50值为120.04 mg/L;凋亡染色显示有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火炭母乙酸乙酯供试液能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火炭母乙酸乙酯供试液能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电针"委中"在大鼠腰多裂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委中"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肌肉再生修复过程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每组24只.每组再随机分为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模型组和电针委中组麻醉后于双侧L4-5多裂肌注射0.5%布比卡因溶液制造多裂肌损伤模型,空白组不做处理,造模后电针委中组进行每日一次的电针委中治疗,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3组分别于治疗后的1天、3天、7天同步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多裂肌中Beclin1、p62表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1天、3天、7天模型组的Beclin1表达含量均高于空白组(P<0.01),3天、7天电针委中组的Beclin1表达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3天、7天模型组p62表达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1天、3天、7天电针委中组p62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委中穴可促进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上调,提高自噬水平,促进p62蛋白的分解,有利于骨骼肌损伤后的修复.
-
独正杆不同极性部位促进SD大鼠骨折愈合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独正杆不同极性部位促进SD大鼠骨折愈合活性.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通过血清钙水平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测定、骨折组织HE染色、半定量RT-PCR测定VEGF mRNA表达来探讨独正杆不同极性部位灌胃给药对SD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独正杆正丁醇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可以显著升高AKP血清浓度(P<0.05),提前钙浓度峰值发生时间及钙浓度降低时间(P<0.05),提前软骨细胞及纤维性骨痂发生时间,增加骨痂生长速度、提前骨折部位塑形及骨髓腔贯通时间,上调 VEGF mRNA 表达水平(P<0.05).结论 独正杆正丁醇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对SD大鼠桡骨骨折愈合有显著促进作用.
-
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兔IL-1β、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al artery type, CSA)模型兔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SA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和硬化剂局部注射联合法建立复合型肾督虚瘀CSA模型兔,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颈复康组、通督活血汤高剂量组、通督活血汤中剂量、通督活血汤低剂量组,共7组,连续给药4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模型兔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兔椎间盘组织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通督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IL-1β和TNF-α 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椎间盘组织中IL-1β、TNF-α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通督活血汤各剂量组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其中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督活血汤可明显减少CSA模型兔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降低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CSA的作用机制.
-
芍甘附子汤加味对CIA寒证大鼠IFN-γ和IL-17 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寒证大鼠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10只雌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对照组、雷公藤多甙对照组和芍甘附子汤加味组(大、中、小剂量).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在复制CIA寒证大鼠模型后分别MTX、雷公藤多甙片及芍甘附子汤加味(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4周,每周评价各组大鼠体重、足肿胀排水体积等情况.4周后,用 ELISA 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FN-γ和IL-17A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IFN-γ mRNA和IL-17A mRNA表达情况.结果 给药基线期各给药组大鼠较正常组体重均有减轻(P<0.05),双足排水体积均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各组大鼠肿胀持续减轻;同时期各给药组大鼠组间双足排水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外周血IFN-γ水平较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及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外周血 IL-17A 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滑膜IFN-γ/IL-17A mRNA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为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发病,芍甘附子汤加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下调IFN-γ、IL-17A表达.
-
淫羊藿女贞子影响激素干预哮喘大鼠与炎性因子相关的pJAKs/pSTATs的研究
目的 研究淫羊藿女贞子合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与炎性因子相关的JAKs及STATs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激素组)、淫羊藿女贞子煎剂组(煎剂组)、地塞米松合煎剂组(激素合煎剂组)、淫羊藿女贞子提取物组(提取物组)、地塞米松合提取物组(激素合提取物组).卵蛋白(OVA)致敏,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和/或灌胃淫羊藿女贞子煎剂或提取物,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JAKs(JAK3、TYK2)及STATs(STAT3、STAT5、STAT6)蛋白的磷酸化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JAK3、pTYK2、pSTAT3、pSTAT5、pSTAT6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JAK3、pTYK2、pSTAT3、pSTAT5、pSTAT6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 P<0.01);与单用激素比较,激素合煎剂或提取物组均能进一步显著降低 pJAK3、pTYK2、pSTAT3、pSTAT6的蛋白表达.结论 调节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与炎性因子相关的JAKs/STATs可能是淫羊藿女贞子煎剂及提取物协同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
壮药大力王醇提物对高尿酸小鼠利尿作用及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壮药大力王醇提物的利尿作用,及对氧嗪酸钾诱导的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代谢笼法测量给药后各组小鼠的排尿量,观察大力王醇提物的利尿作用,制备氧嗪酸钾诱导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7天灌胃给予大力王醇提物1.0、2.0、4.0 g/kg,采用尿酸酶抑制剂法观察各组小鼠血清尿酸及肝脏XOD活性.结果 小鼠给药后1~2小时和2~3小时,低、中、高剂量组的排尿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大力王醇提物灌胃后与模型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尿酸含量显著减少29.18%、40.88%、45.36%(P<0.01),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26.66%、34.24%、39.47% (P<0.01),同时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也显著降低16.99%、22.70%、31.69% (P<0.05).结论 大力王醇提物对小鼠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大力王醇提物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
华蟾素对大鼠膀胱癌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华蟾素对膀胱癌模型大鼠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影响.方法 将45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华蟾素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以BBN诱发大鼠膀胱癌作为模型对照组,以建模同时接受华蟾素膀胱灌注的大鼠作为华蟾素组,比较各组大鼠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华蟾素组大鼠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膀胱组织VEGF呈高表达;华蟾素组大鼠微血管密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微血管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华蟾素可有效降低膀胱癌模型大鼠VEGF表达,降低其微血管密度,从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转移.
-
左归丸对卵巢摘除小鼠类雌激素样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左归丸对去卵巢小鼠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的双侧卵巢切除法使小鼠体内雌激素降低,术后3天,左归丸灌胃给药4周,取材,测血清中雌二醇水平、计算子宫系数.通过HE染色,观察阴道和子宫形态改变,并对比子宫和阴道内膜的厚度的前后变化.结果子宫系数:左归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左归丸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阴道内膜:左归丸高、中、低计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明显缓解子宫和阴道内膜的萎缩;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左归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含量并没有明显性变化(P>0.05),左归丸中剂量、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回升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归丸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样作用,能够改善雌激素减少导致的子宫萎缩和阴道形态的变化,但左归丸提高去卵巢小鼠血清中的雌激素含量与其类雌激素样作用并没有明显相关性.
-
基于系统药理方法挖掘六君子汤的关键靶点与治疗疾病
目的 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六君子汤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六君子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基于数据库及文献构建了六君子汤的成分组合库;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药物相似度及半衰期三个参数对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SysDT靶点预测模型进行活性成分的靶点预测,然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后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的靶点的疾病信息来构建靶点-疾病网络,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六君子汤的主治疾病.结果 通过中心性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六君子汤中重要的四个靶点分别是环氧酶-2(PTGS2)、环氧酶-1(PTGS1)、γ-氨基丁酸受体α-1亚型(GARBRA1)、PKA催化剂C-α亚型的mRNA (PRKACA);结合Uniprot数据库获得与六君子汤的关键靶点相对应的疾病信息,统计发现该方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众多炎症可能具有治疗效果,同时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实体瘤等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血栓症和阿兹海默症也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作用,与部分已发表论文相互印证,其治疗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六君子汤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研究六君子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
炎症小体NLRP 3在高脂饲料饲喂诱导的NASH大鼠肝、肠中的表达及葛根芩连汤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饲料饲喂诱导的 NASH大鼠肝脏、小肠中炎症小体NLRP3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并于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留取肝脏、小肠组织,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炎症小体NLRP3相关因子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肝脏炎症小体NLRP3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10 mRNA及蛋白均有升高趋势,药物干预后其蛋白表达降低趋势明显(P<0.05).小肠炎症小体NLRP3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10蛋白表达升高,药物干预后表达下降(P<0.05).结论 高脂饲料饲喂的大鼠,小肠中炎症活化趋势强,炎症小体NLRP3中激活因素与稳定因素的平衡被打破,以炎症小体激活因素活化为主;肝脏中炎症小体亦有活化,但较易形成"高位"新的平衡;葛根芩连汤可减低激活因素活化程度、提高稳定因素活化程度,利于炎症小体内部平衡的恢复.
-
石菖蒲及其复方开心散中β-细辛醚的肠吸收特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石菖蒲及其复方开心散中β-细辛醚的肠吸收特性研究与对比,评价开心散配伍前后石菖蒲中有效成分β-细辛醚的肠吸收特性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翻转肠囊法,进行开心散和石菖蒲的肠吸收实验,用HPLC-DAD分析,选用Waters XbridgeTMshiel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254 nm检测肠吸收液中β-细辛醚的含量,计算获得肠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 开心散全方和石菖蒲提取物中β-细辛醚累积吸收药量均随时间线性增加,高、中、低三个剂量中β-细辛醚吸收速率常数(Ka)均无显著性差异,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两个提取物中β-细辛醚的表观渗透系数(Paap)在三个剂量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ap均大于1×10-4cm/min,吸收较好.综合Ka和Paap信息,开心散全方和石菖蒲提取物中β-细辛醚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制可能属被动扩散.结论 对比石菖蒲提取物与开心散提取物中β-细辛醚的吸收百分率,开心散配伍前后β-细辛醚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开心散复方配伍对来自石菖蒲的类药成分β-细辛醚肠吸收无明显影响.
-
扶阳法治疗肺癌思路浅析
结合肺癌诊治的历史沿革及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从阳气不足在肺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肺癌阳虚病机的分析等角度阐述扶阳法治疗肺癌的思路及优势所在.
-
"回阳九针"针法临床应用浅析
《回阳九针歌》记载了古代用于救治亡阳证的一套针穴组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该针法在针刺顺序、留针与否、行气补泻以及处方加减4个方面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总结评析.其中,从歌赋原文内容、同类歌赋的特点比较、组方穴义及主治病症上对针刺顺序进行分析,从不留针者与留针者各自的观点与操作体会上对留针与否进行分析,从弱刺激、中等刺激及强刺激手法操作的不同适用上对行气补泻法进行分析,从精细辨证及应"急"处变原则上对处方加减法进行分析,并在后提出了以科学的手段深入探索和以灸法代针法的展望.
-
从"湿邪"角度论治焦虑障碍躯体化症状
中医情志病湿邪内蕴证所致临床表现与焦虑障碍躯体化症状类似,但是所用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截然不同.本文从中医"湿邪"的角度论治西方心理学的"焦虑障碍"的躯体化症状.从中医湿邪的主要性质提出对焦虑障碍躯体化症状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力求于从新的角度,用前人的智慧结晶,为辨证论治焦虑障碍躯体化症状提供新思路,并希望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
基于通降探讨行气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董建华院士的"通降论"是其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思想,本文基于"通降论"分别从疏肝解郁,理气和胃,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活血通络,理气化瘀,行气化湿,气顺痰消,除胀导滞,气利积消,辛开苦降,升阳散寒等方面探讨行气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以香附,苏梗,陈皮,枳壳为例分析其可能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机理.
-
有关"证候"定义再认识
在辨证论治有关研究中,证候始终处于被关注的中心.李致重先生曾先后两次对"证候"之定义加以描述.本文则在此基础上从"证""候"之本义、"证候"与病机的关系及中医研究方法与"证候"的关系等方面亦对"证候"的定义进行一些探讨,并在李致重先生所描述的"证候"定义基础上,作出如下修正:运用阴阳五行所体现的"形而上"的系统性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人的生命过程中在整体层次上所反映出来的疾病状态及其发展、变化(或疾病过程中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映状态及其发展、变化),称为"证候",简称为"证".
-
"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辨治疗法调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多发、不可逆、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且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无根治方法.笔者运用"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辨治疗法,在辨证的同时注重纠正偏颇体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培土生金、化痰祛瘀之法,后期稳定予以膏方进行调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利于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扶正祛邪"法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常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总结其病因病机,运用"扶正祛邪"中医思维,以益气养阴、补气养血、温肾健脾等扶正法及清热利湿、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祛邪法并用,可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病情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从任脉论治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经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张耀圣教授在深入研究前列腺组织解剖和生理病理学的基础上,根据"经络气血多少的辨证规律"并结合临床的实践体会,提出前列腺经络所属的新观点,认为前列腺为男子胞,并得出前列腺增生与任脉相关,病理以阴质结聚、阳气虚弱为主,治疗以补托、破血为主,兼以补肾、化痰、散结等,效果颇佳,故将其经验分享,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伤寒杂病论》"下利"的证治解析
本文从下利、下利不止、清谷三个方面整理仲景治疗下利的方证,内容广泛,若虚寒下利,则温补脾肾;表里同病,则解表治里;邪郁少阳,则和解少阳;湿热内阻,则清热利湿;肠胃燥热,则用攻下之法;寒热错杂,则寒温并用;水饮内停,则用利小便之法;气机郁滞,则用理气之法;下利不止,则以收涩为主;下利清谷,则以治肾为主;涉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诸方面,在治法上颇有创建,处方严谨,用药精炼,煎服法也紧扣病机,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
-
单兆伟教授从肝论治胃痛经验探析
单兆伟教授认为胃痛的基本病机为脾升胃降失和、胃中气血阻滞,而脾胃之健运依赖于肝木之条达,土得木而达.临证主张胃痛从肝论治,肝胃同治,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和胃、清肝泄热和胃、滋阴养肝和胃、降胆通逆和胃、温阳养肝和胃等治疗方法.
-
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浅释
血瘀是子宫腺肌病的基本病机,寒凝、气滞、气虚是主要发病因素及环节.赵瑞华教授临证采用中医药辨证、分期治疗,以"和"为期,重视温补,取得良好疗效.合并妊娠需求者,排卵前活血化瘀、散结消癥;排卵后补肾益精、疏肝健脾;孕后补肾益精、固冲保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子宫腺肌病活产病案二则总结如下.
-
王暴魁治疗慢性肾炎的思路及验案举隅
王暴魁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肾亏虚,标实主要是风邪和热邪,可兼有湿浊和瘀血.临床辨证辨病相结合,强调不拘泥基本病机,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理类型和病期细化病机.其临证思路是健脾补肾,祛风清热.风分浅深,热风三焦.用药特色方面分析了生黄芪、山茱萸、青风藤等重要药物以及顾护中焦、除湿祛瘀的用药特点.
-
益气通络消癥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经验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属肺痹、肺痿范畴,何明教授认为该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肺脾肾气虚,标实为痰瘀阻络,结而为癥.治疗上分期辨证论治,以益气固本贯穿根本,活血化痰通络为基础,软坚散结消癥为重点,三方面治疗对策兼顾,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 Meta 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的研究结果,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结果,进行数据提取、文献偏倚风险评价,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RCT文献16篇,总病例数为9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加用中药治疗能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氧合指数,下调白介素-6、白介素-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较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且无证据表明加用中医药治疗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其疗效仍需高质量RCT进行再验证.
-
健脾清化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因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状况不能维持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健脾清化法是一种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的方法.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该治法对延缓慢性肾衰的机理涉及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减轻肾脏纤维化,改善微炎症状态及肾性贫血等方面,且副作用较小,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渴不寐经验
人之寤寐由心神所控,不寐之病机总属邪气扰神或心神失养.笔者在岭南多年临床发现,消渴症见不寐者,多表现为脾虚胃热之中焦寒热错杂证,是以营血不足,湿热有余而致心神被扰,心失所养所致.治疗上注重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以治本虚,祛湿醒神,平调寒热以治邪实.临证时常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渴不寐,取得较好的疗效.
-
消溃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45例
目的 探讨消溃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0例Hp阳性PU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消溃愈疡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Hp根除率、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38/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腹痛、烧心、反酸、嗳气及恶心)积分均分别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接受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组 Hp 根除率为91. 11% (41/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 33% (33/45) (P<0.05).经意向性治疗分析方法对比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方案数据分析方法下分析,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均分别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 消溃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及体征,且可有效降低血清IL-6、TNF-α及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桃红四物汤合参芪麦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
目的 观察用桃红四物汤合参芪麦味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兼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糖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由桃红四物汤合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味而成的汤剂内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糖脂代谢优于对照组,其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C(low density lipoprotein-c, LDL-C)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水平则显著降低,观察组的变化程度尤其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NCV)、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合参芪麦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兼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肯定,利于改善糖脂代谢,减轻周围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清热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证50例
目的 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证患者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3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AECOPD痰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自拟汤药,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免疫功能、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 CRP、PCT 水平.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9.27,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Th17细胞、NK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PCT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化痰法可以有效改善AE COPD痰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CT、CRP水平,同时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肺功能也具有改善作用.
-
补肾疏肝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46例
目的 探讨补肾疏肝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疏肝汤.对比两组的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上升的时间、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E2、P、LH)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BT上升的时间、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BT上升时间、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E2、P、LH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E2、P、LH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疏肝汤联合黄体酮能显著改善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63例
目的 探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影响研究.方法 本组研究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观察组采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增加而NIHS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ib和血浆黏度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和血浆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DL-C水平增加而LDL-C、TG和TC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 LDL-C、TG和 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盆炎净Ⅰ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hs-CRP、IL-10、TGF-β1、PCT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盆炎净 I 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24例海南省澄迈县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则加用盆炎净I号方内服,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下腹痛、白带、大便干结/便溏等主要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s-CRP、IL-10、TGF-β1、PC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6%,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下腹痛、白带、大便干结/便溏等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各指标及hs-CRP、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IL-10、TGF-β1则显著升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盆炎净Ⅰ号方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可调控血液流变学指标以改善宫腔血液微循环,还能通过调控hs-CRP、IL-10、TGF-β1、PCT水平表达以减轻炎性损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盆腔炎愈合,疗效肯定,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从《伤寒杂病论》"诸家"论张仲景辨体论治
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著作《伤寒杂病论》有关于"诸家"的独特论述,此"家"字的内涵不同于人们熟知的常用义,书中"家"前多连接某症状或痼疾,作为中医专业名词,常指代某种特殊的体质状态.张仲景虽未直接提出基于体质分类的辨体论治的内容,但有关"诸家"的内容多是处方用药、治疗禁忌、预后等方面的论述,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辨体论治"的思想,并从实践角度深化了体质学说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原文,追溯"诸家"之本意,浅析张仲景临证辨体论治的相关思路.
-
《金匮要略》九痛丸之再辨析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文末附有附方"九痛丸",但对于九痛丸的来历出处、对症疗效、药物配伍,以及其适应症"九种心痛"的病因病机在历史上都争议颇多,难有定论,此方在临床上也鲜有应用.本文从古籍记载、理法方药等多个层面进行讨论,认为"九痛丸"应是仲景《金匮要略》的原方,而部分版本的《金匮要略》中将"九痛丸"归为林亿所增补的附方有失偏妥,值得商榷;并且分析了"九种心痛"的病因病机与"九痛丸"的配伍规律,对临床使用"九痛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经方合用治疗情志障碍一例——兼论蓄血发黄
本文报道1例经西医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患者,起初经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欠佳,终诊为瘀血内结,先后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酸枣仁汤、桃核承气汤、当归芍药散等,达到临床痊愈.本文就该病例诊治过程中,虚实论证的思辨过程展开讨论,并为《伤寒论》蓄血发黄的临床表现提供例证.
-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肺癌晚期反复发热验案一则
反复发热在各类癌症晚期病人中屡见不鲜,西药的治疗往往只能暂缓其症状,易反复,且不良反应也较大,而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具有疗效稳定、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的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肺癌晚期反复发热一则验案进行深入辨析,旨在记录对肺癌反复发热的治疗经验,深刻反思临床中慎查病机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探讨证型解释证象的"一元论",并扩展了血府逐瘀汤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值得对此方深入学习.
-
祝肇刚巧用玉屏风散合生脉饮、三根汤治小儿长期发热验案一则
发热属儿科常见病症,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易热化,热久则耗伤阴液,津液受损,虚火内生,同时兼有表气不固,腠理疏松,故而发热反复发作,临证时需祛邪扶正,兼顾治之.文章拟对祝肇刚医生玉屏风散合生脉饮、三根汤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的一则验案进行解析,旨在探讨祝老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的辨治经验.用方思路,发掘其治疗小儿疾病时调和阴阳、平衡诊疗的学术特点.
-
浅议调和气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一例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程长、治疗困难是其常见特征.笔者记录了一名重症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临床症状明显,生化指标显著异常,且伴有癌变风险.从整体观念出发,始终遵循肝脏是气血运行的枢纽,肝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与气血紧密相关,治疗以调和气血为法,深谙生黄芪、茵陈、神曲、白术、防风、山楂等药物治疗本病的重要作用,遣方用药精妙,配伍得当,终在短期内改善了患者的症状.
-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愈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验案一则
视网膜静脉阻塞常以眼底出血和黄斑水肿为主要体征特点.现应用血府逐瘀汤化裁用于其治疗,取得了良好且稳定的效果.在对该患者的论治过程中,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眼局部与全身同兼顾,通过血府逐瘀汤加减不但能控制眼底出血、促进瘀血吸收,而且可迅速消退黄斑水肿,大可能改善和恢复患者视功能,还能防止疾病复发.
-
顾氏外科特色疗法治疗医源性高位复杂性肛瘘一例分析
复杂性肛瘘绝大多数由于隐窝源性发病,异物残留所致亦有少数.但因肛周脓肿、肛瘘挂线术后橡皮筋残留包埋延误病情案例临床报道甚少,常引起肛门周围大范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高位复杂性肛瘘形成,且异物难以被医生发现.本例患者因肛周脓肿挂线术后橡皮筋脱落,长期包埋于瘘管腔既继感染,致范围波及肛周及会阴部、腹股沟、骶尾部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其瘘管内口位置很高,瘘管走形极其复杂,溃口多达18个并有多个潜在腔隙瘘管.笔者综合运用传统中医顾氏外科特色疗法,终成功治愈疾患,随访期间未见复发.
-
从脾虚湿盛论治干燥综合征验案一则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多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临床中众多医家认为阴虚津亏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但是笔者团队认为干燥综合征的也可为脾虚湿盛,阻滞气机,水液输布障碍而出现口干咽干等症状,应采用宣畅气机、健脾祛湿的治疗原则.本文把在临床中采用宣畅气机、健脾祛湿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典型病例方案及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纵览医案,有案有论,传承更有创新;着眼杂病,切合实用,堪称《临证指南》
《临证指南医案》汇集清代叶天士医案,是其学生辑录.该书有案有论,融合古今,博采众长,其治疗杂病的理论多有创新.如"久病入络"理论为后世活血化瘀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奇经八脉辨证论治学说,填补了奇经辨治的空白,为内伤杂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另外,叶天士更以"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杂病诊疗,颇可启发临床思维,指导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熟读经典基础上,结合临床,认真学习叶天士从师百家,精勤不倦,勇于创新的精神,必有利于深刻领会叶天士学术精华,提高临床疗效.
-
民国《北京医药月刊》学术特色探究
民国《北京医药月刊》作为阐发中医学理论的代表性期刊,创刊于1939年,共发行10期,由汪逢春担任社长,宗旨为发扬国医国药.本文在研究其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栏目设置,发掘其学术特色:专业与通俗相结合、关注时疫防治、谋求中医发展、注重古籍整理、传播医界新闻、重视中医教育、期刊设计精美等.该期刊对于了解近代中医药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
从《黄帝内经》看古今"数"的差异性
"数"是古代数术之学的操作系统,是《黄帝内经》基本范畴与理论构建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现象与社会规律的基本认识,其功能与意义和现今数学之数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考察《黄帝内经》中数的应用,以及中西方数学史的发展过程,发现:数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计量到通神,从数术到纯粹数学等三个基本过程;古今数在性质、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上等存在差异,并与当时的物质水平、认知水平、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