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Basic & Clinical Medicine 기초의학여림상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北京生理科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358
  • 国内刊号: 1001-632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0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基础医学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朱广瑾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犬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后受体细胞替换的定量研究

    作者:于建华;陈艰;谷兴华;李守先;候怀水;刘文君

    目的定量检测同种带瓣主、肺动脉(conduit valved homograft, CVH)移植后受体细胞替换供体细胞的比例,探讨其对CVH耐久性、免疫原性的作用.方法①建立液氮冻存和4 ℃保存犬CVH移植于同种异性受体犬腹主动脉之实验模型.②采用组织DNA提取、定量PCR技术检测CVH中供、受体细胞所占比例.③免疫组化法检测CVH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结合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反映CVH移植后的组织活性.结果①CVH移植后存在受体细胞替换供体组织的过程,长入CVH的受体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②具有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受体细胞长入CVH对于CVH术后长期结构和功能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③受体细胞进行性地替换 CVH细胞,使供体细胞在 CVH组织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加之受体内皮细胞长入并覆盖CVH内膜,起"封闭抗原"作用.结论犬CVH移植后受体细胞替换导致CVH的免疫原性下降、免疫性损伤减轻,从而延长其耐久性.

  • 前列腺癌中巨嗜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旭旻;周利群;翁迈;辛殿祺;那彦群;郭应禄

    目的评估巨嗜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IC-1在LNCaP、PC-3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IC-1在LNCaP细胞系中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01).MIC-1基因表达水平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PSA水平、前列腺体积以及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IC-1蛋白可能将成为前列腺癌诊断新的肿瘤标记物.

  •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K562细胞BCR-ABL基因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宋艳斌;马文丽;冯春琼;毛向明;石嵘;张宝;郑文岭

    目的运用RNAi技术,设计针对BCR-ABL基因融合位点的siRNAs,研究其干扰后细胞变化.方法针对BCR-ABL基因的融合位点设计siRNAs,用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进行MTT法、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减少,BCR-ABL mRNA表达量降低,并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运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BCR-ABL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为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浆脂蛋白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

    作者:庄颖;姚荣英;张玉媛;江城梅;韩慧;马儒林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大鼠血浆脂蛋白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及高脂饲料添加SI 30、90和270 mg/kg饲养.7周后采血浆及脑、肝组织,测定各项指标.结果SI显著抑制高脂饲料所致的血浆甘油三酯升高及血浆脂蛋白的改变(P<0.01).SI 90 mg/kg剂量能提高高脂饲料引起的高脂血症大鼠体内抗氧化水平(P<0.01).结论适当剂量SI有降低高甘油三酯及血浆脂蛋白[LP(a)]的作用,并能改善高脂所致体内异常的过氧化状态,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

    作者:郝丽娜;王秋红;凌亦凌;孟祥艳;张晓静;梁俊清;羡晓辉;何守志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DC)的影响.方法用链脲霉素(STZ)复制大鼠DC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STZ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20、40和60天时检测晶状体iNOS mRNA与蛋白表达,一氧化氮(NO)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及组织学改变.结果对照组晶状体iNOS mRNA与蛋白未见明显表达,NO含量较少,NOS活性较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形态正常;STZ组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NO生成增加,NOS活性增强,LEC病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治疗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CCK-8可减轻晶状体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 基因表达、减少NO生成有关.

  • 罗格列酮增加OLETF大鼠脂肪组织中STAT5b蛋白表达

    作者:王念鸿;郭晓蕙;吴红花;陈宇

    目的探讨胰岛素信号分子STAT5b在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OLETF大鼠分为罗格列酮治疗和未治疗组,并以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STAT5b、IRβ和IRS-1的蛋白量及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在脂肪组织中,LETO大鼠STAT5b、IRβ、IRS-1的蛋白量及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均比OLETF大鼠显著增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IRβ、IRS-1蛋白量比较差异不显著,而STAT5b、Tyr-P-IR和Tyr-P-IRS-1罗格列酮治疗组较未治疗组分别增加了1.2、0.75和0.6倍.结论①STAT5b参与了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信号转导;②罗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与其激动PPARγ、增加STAT5b的表达、促进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有关.

  • 尼氟灭酸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

    作者:宋立强;李妍;戚好文;王吉村;张健

    目的观察小鼠钙激活Cl-通道Ⅲ型(mCLCA3)阻断剂尼氟灭酸(NFA),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BABL/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吸入NFA预防组和正常对照组.AB-PAS特染法检测各组小鼠小支气管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状况.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黏蛋白MUC5AC mRNA和mCLCA3 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小支气管只有少量散在分布的杯状细胞,管腔干净;而哮喘组出现大量簇状分布的杯状细胞,胞质内富含着色颗粒,管腔具有着色黏液;NFA预防组的杯状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哮喘组的MUC5AC及mCLCA3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FA预防组;NFA预防组的MUC5AC mR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而mCLCA3 mRNA水平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NFA能有效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数量的增加及黏蛋白的合成,这一效果是通过阻断mCLCA3活性和降低其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 应用EST和电子克隆策略研究血吸虫表达基因谱

    作者:邵筱;吴忠道;刘翰腾;邹赛德;余新炳

    目的开展血吸虫表达基因谱的研究,寻找新的疫苗候选分子和药物靶标.方法应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和电子克隆策略.结果获得了552个EST序列和487个电子延伸序列,其中104个EST序列在延伸前未表现同源性,而延伸后表现出有意义的同源性;获得了日本血吸虫基因表达谱的信息以及发现了有潜在药物和疫苗价值的新基因序列.结论本研究为日本血吸虫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研究思路.

  • 持续癫痫大鼠行为学和神经肽Y mRNA表达的改变

    作者:娄燕;王维平;王晓鹏;段瑞生;李攀;霍会永;陈永梅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组织神经肽Y(NPY)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PY mRNA的表达.结果 SE组大鼠在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1),进入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搜寻策略变差(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同时伴有海马NPY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SE可使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NPY可能参与这一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 FasL N-端编码序列对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健;郑德先;刘彦信

    目的探讨Fas配体(Fas ligand, FasL)胞内区氨基酸组成对膜型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技术扩增FasL胞内区产生不同缺失的cDN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使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表达质粒导入靶细胞;RT-PCR分析FasL mRNA水平;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中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FasL N-端缺失第2~16氨基酸残基后,FasL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但mRNA水平不变.结论 FasL N-端第2~16氨基酸残基对FasL蛋白表达水平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关键词: FasL 胞内区 表达调控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的表达差异

    作者:顾水明;魏盟;张昀昀;邵君;李奇;吴宗贵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基因表达差异.方法抽提PBMC总RNA并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单链、双链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cRNA.分别用cy3-dCTP和cy5-dCTP标记cRNA.将基因芯片和杂交探针变性后杂交、洗涤,并分析cy3、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 C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共有123个表达差异相关基因,其中有102个表达上调,21个表达下调.涉及黏附分子、热休克蛋白、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凋亡等.结论 CHF与正常人PBMC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推动CHF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可能有重要意义.

  •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在大鼠心肌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何兰杰;韩变梅;马睿;李虹伟;沈潞华;陈曦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及其受体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与心肌重塑的关系,探索LPA在心脏组织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3H-TdR或3H-Leu掺入法测定LPA对心脏成纤维细胞D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用Northern杂交检测c-FOS mRNA的表达;RT-PCR测定大鼠急性心梗心肌组织LPA受体基因表达.结果 LPA以浓度依赖方式刺激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LPA刺激成纤维细胞c-FOS mRNA表达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G-蛋白偶联受体阻断剂苏拉明(suramin)能有效抑制LPA诱导的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及c-FOS mRNA表达上调.大鼠急性心梗5周后,心肌梗死区LPA受体mRNA表达上调.结论 LPA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诱导c-FOS基因表达增加,从而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参与急性心梗后心肌重塑的形成和发展.LPA在心脏组织中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蛋白酶体抑制剂ALLN促进α-synuclein转染SH-SY5Y细胞内包涵体形成

    作者:张宇新;周洪霞;杨慧;江小华;曲银娥;徐群渊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ALLN(N-acetyl-Leu-Leu-Norleucinal)处理α-synuclein转染的体外培养SH-SY5Y细胞.HE染色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转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的积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α-synuclein可在细胞内自发蓄积形成包涵体,ALLN可明显促进包涵体形成;该包涵体呈α-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而泛素免疫反应阴性;含有包涵体的细胞可同时表现为TUNEL反应阳性.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可能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与胃癌

    作者:王俊;吴云飞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定位于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上,许多研究表明其表达改变与人类多种肿瘤疾病关系密切.本文重点描述有关FHIT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以及在胃癌诊治方面的意义.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骨质疏松

    作者:徐剑;史轶蘩

    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对于骨骼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骨量和骨密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GH与IGF-Ⅰ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应用GH、IGF-Ⅰ可以改善骨密度、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小剂量GH、IGF-Ⅰ治疗骨质疏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GH-IGF-Ⅰ轴与骨骼代谢的关系及其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进展.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苏;陈琳

    近年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高胰岛素血症(IRS)对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的发病具有重要的作用.脂肪酸不仅是机体代谢和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而且也是一种信使分子,它在IR和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代谢紊乱与其IR和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关系.

  • 建立狗主动脉瘤模型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庞占泉;张维君;李潮

    本实验应用外科学方法,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处吻合预先缝制的主动脉瘤体,建立确切、稳定的主动脉瘤模型,以满足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需要.

  • 月经期间的大脑变化

    作者:

    关键词: 月经期 大脑
  • 基因变异导致腰部疾病

    作者:群芳

    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导致的疾病名单上,如今又可以加上背部疼痛这一条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与脊椎中软骨形成有关的基因所产生的变异可能会引发腰椎间盘疾病.

  • 培育具有患者特异性的干细胞

    作者:

    关键词: 患者 特异性
  • 细胞死亡的新途径

    作者:

    关键词:
  • 补充维生素D和钙预防老年人骨折受质疑

    作者:朱自强

    通常认为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跌倒和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的研究也表明,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降低老年人骨折的风险.在美国,医师建议50岁的人每天服用200 IU(国际单位)维生素D,51~70岁的人服用400 IU,超过70岁则建议服用600 IU.

  • 让HIV感染细胞自毁--AIDS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朱自强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抑制一种能修复人类细胞DNA损伤的蛋白质,可能为战胜HIV感染提供新的方法,该方法对日趋增多的HIV病毒的多重耐药性带来了治疗的希望.

  • 光照对哺乳类动物生物钟的调节机制

    作者:丁健明

    人体结构不仅存在于空间,而且存在于时间中.由于地球每24 h自转一周,因此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都有明显的24 h昼夜节律.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机体内发育分化出一个特殊的器官--生物钟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人体的生物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由于体内生物钟是在地球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中进化形成的,因此光照是影响生物钟节律重要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光照信息是由一条独特的神经通路,从视网膜直接投射到视交叉上核,称为视网膜-下丘脑束. 这条神经通路不同于经典的视觉成像通路,它不参与视觉成像功能.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全都退化的盲人或动物毫无光感, 但他们的生物节律仍然受光照调节. 这一现象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讨论光照对哺乳类动物生物钟调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 哺乳动物日节律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李然;彭小忠;曹济民

    生物体机能活动的日节律是一种基本的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日节律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生命现象,揭示机体适应环境的内在机制,以及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生物钟中枢的日节律基因通过分子水平的反馈环路产生节律性振荡,后者通过一定的信号放大机制统领整个脑和所有外周器官的节律性活动,进而产生整个机体协调一致的日节律.在生物体中,从基因到组织器官乃至系统的功能都与日节律紧密联系,因而日节律机制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哺乳动物生物钟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有关研究进展.

  • 发热、肝脾大、嗜酸细胞增多

    作者:沈敏;邹农;赵永强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4岁.反复发热伴乏力1年余.1.1 病史患者1年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高40℃,午后明显伴乏力.10余天后出现腹泻,褐色水样便,5~6次/日.予青霉素、氧氟沙星等治疗无效.2个月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呈深茶色,皮肤搔痒.

基础医学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