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卢燕雯;张健;黄祥龙

    目的观察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5年内28例共36支狭窄肾动脉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PTRAS).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重复血管造影以判断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PTRAS技术成功率为100%,其原发通畅率为82%(肾动脉86%),继发通畅率为89%(肾动脉90%).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血压分别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压控制的临床有效率(治愈+改善)分别为100%、92.9%及89.3%;血清肌酐值、抗高血压药数目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1年,有4例(14.3%)肾功能得到改善,18例(64.3%)肾功能保持稳定,6例(21.4%)肾功能恶化,其中4例术前有肾功能不全病史;并发症包括1例穿刺部位血肿及3例一过性肾功能减退.结论 PTRAS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佳,是肾动脉狭窄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冠心病患者的肾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作者:邢惠莉;沈卫峰;张奇;张瑞岩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包括5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57例肾动脉正常者,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54例肾动脉狭窄(单侧50例,双侧4例)患者中,4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各例手术成功.术后2周,26例肾功能改善,24例高血压者血压控制良好.结论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相关,血管内支架术对保护肾功能和控制高血压具重要临床作用.

  • 机械性血栓切除和开通治疗慢性血管内血栓

    作者:李茂全;张庆;夏文龙;周勇;程超;陈慧

    目的探索机械性血栓切除和开通治疗慢性血管内血栓的可行性,初步分析疗效并讨论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本组23例患者血管内血栓均行MRA、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1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和(或)血管性疾病,11例为重度糖尿病,血栓位于髂动脉10例,股动脉2例,动脉3例,髂静脉7例,门静脉1例.血栓长度为3~8cm,血栓直径为5~10mm.7例髂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栓物理性治疗前先行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射频消融(ATD)治疗9例(7例静脉),经皮电动网篮(PTD)2例(门静脉),流变溶栓(OASIS)3例(动脉2例,静脉1例),内支架直接开通9例(均为动脉).所有患者在血栓治疗过程中采用50万U的尿激酶通过导管内直接进行溶栓.物理性血栓切除后如造影证实血管狭窄者于狭窄部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后治疗包括内科溶栓、肝素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随访包括血管超声、CT血管重建随访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 12例(85.7%)成功进行了物理性血栓切除.1例门脉血栓者失败,1例股动脉血栓患者同时进行ATD和OASIS治疗.21例(91.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包括缺血、肿胀、活动受限.血管超声随访血管通畅率:100%(3个月),85.4%(6个月),73.2%(12个月);同时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和明显改善率分别为76.5%,65.4%和60.1%.结论腔内机械血栓切除和开通是治疗慢性血管腔内血栓的新方法,疗效直接肯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CT导引经胸组织芯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茂盛;童林军;李来友;喻迎星;王小明;王伟;曹志坚

    目的探讨CT导引经胸组织芯活检(T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ook QC 18、19或20G弹枪式活检针,对121例肺部疾病行CT导引经胸肺活检.105例系孤立结节状病灶,直径0.8~9.5cm,平均(3.4±1.9)cm;另16例为两个以上病灶或弥漫性病变.取材后常规CT复查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121例中,恶性病变86例,TCNB阳性79例,诊断敏感性为91.9%,假阴性7例,没有假阳性,诊断特异性100%,确定组织学类型70例,特异诊断率81.4%;良性病变35例,TCNB诊断准确32例,敏感性91.4%,其中26例做出特异性诊断,特异诊断率74.3%;总准确率91.7%(111/121).并发症有:少量气胸22例(18.2%),肺出血19例(15.7%),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9例(占7.4%),均未做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CT导引下经胸组织芯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特别是在非肺癌的恶性病变和良性肺疾病的特异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在X线透视配合下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

    作者:陈海涛;任健;车嘉铭;杭钧彪;邱维诚;陈中元

    目的探讨在X线透视配合下电视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原发性气胸79例,继发性气胸24例;手术指证为:(1)气胸有反复发作史,(2)胸腔闭式引流后仍持续性漏气(>7d)者,(3)合并有血胸、胸腔积液者,(4)初次发作CT扫描发现有明确的肺大泡者.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中转开胸率为2.91%,复发率为0.97%,并发症发生率为3.81%,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5.6d.结论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的治疗方法.

  •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陈颐;王小林;程洁敏;龚高全;张峰

    目的研究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方法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1例完成CT随访的患者瘤体缩小.结论初步观察表明胆道腔内放射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肿瘤生长.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倪才方;杨惠林;唐天驷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3例、转移性肿瘤8例、血管瘤4例.病变部位分别在L112个、L26个、T12和L4均为4个、L33个、L5和S1各1个.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3~10ml骨水泥(平均5.6ml),术毕患者保持仰卧位4h,观察、抗感染治疗1~3d并复查平片或和CT后出院.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共治疗25例31个椎体(其中23例29个椎体行单侧穿刺、2例2个椎体行双侧穿刺),18例疼痛完全缓解,6例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2例存在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予以激素、消炎止痛后疼痛明显减轻并逐渐消失.随访1~1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

  • 大气道狭窄的支架治疗

    作者:伍筱梅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大气道狭窄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大气道支架植入术,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各种大气道支架的优缺点及其选择;术中的麻醉支持和指征监测对患者安全的意义;支架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结果在静脉麻醉和黏膜表面麻醉的支持下,19个Wallstent成功缓解了共19处气管、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狭窄.包括肿瘤性15例、结核性3例、气管软化1例.静脉麻醉支持和生命指征监测使气道支架术过程更安全、操作更精细.Wallstent和Ultraflex是目前气道支架比较理想的选择.正确选择支架、术中精确定位、术后必要的抗炎抗感染和镇咳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支架植入术是大气道狭窄的可靠治疗方法,术中静脉麻醉支持和生命指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肝癌

    作者:陈方宏;罗祖炎;袁建华;俞文强;蔡学祥;胡庭杨;刘子江

    目的评价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对肝癌治疗的疗效及膈下动脉供血的肿瘤的部位.方法 25例肝癌,巨块型12例、结节型8例、多发结节型5例.均采用Seldingers法行肝动脉和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膈下动脉发自于腹腔干起始处者16例,占64%,直接发自主动脉腹腔干周围者8例,占32%.其中供应右叶(Ⅶ,Ⅷ段)23例;肿瘤位于左叶(Ⅳ段)膈下者2例.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后累积1、2年生存率分别是84%和6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肿瘤位于膈下,邻近膈肌,肝韧带或肝裸区,特别是肝动脉造影时肿瘤染色有缺损或无肿瘤染色,但肿瘤在CT上有增强或血AFP升高时,应考虑到肿瘤由膈下动脉供血.

  • 伴有动静脉瘘的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作者:董永华;Dolmatch Bart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用手术方法在6只成年实验猪的两侧颈动静脉之间建立了12个动静脉瘘.然后在距吻合口上下1~2cm处的颈静脉上用手指或镊子挤压造成局部损伤.分别在术后3周、6周做血管造影随访,并处死动物,获取动静脉吻合、受损颈静脉的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狭窄程度用血管造影评价.结果造影片上,12个动静脉吻合口有6个保持通畅,无明显狭窄,5个通畅但有明显狭窄,1个完全闭塞.24处被损伤的静脉点有17处可见直径大于50%的狭窄.组织学检查显示狭窄由局部组织增生所致.结论动静脉瘘加局部静脉损伤可建成高血流量、增生性静脉狭窄.这一模型可能特别适用于研究发生在无肾功能、长期血透患者身上的血透管静脉狭窄.

  •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一例

    作者:宋国红;程永德;史诗洁;王振堂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联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报道如下.

  • 介入放射治疗肝癌腹壁转移癌一例

    作者:姜峰;程洁敏;王小林

    我们收治了1例原发性肝癌腹壁转移的患者,经介入放射治疗后,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颌内动脉超选择介入致严重并发症一例

    作者:管希明

    患者男,34岁.因右鼻腔反复出血8d,顽固性鼻出血入院.曾3次前后鼻腔填塞,激光治疗,效果不好,要求介入栓塞治疗.否认有高血压病史,血液系统病史.入院后第3天行超选择放射介入治疗,术中用40%泛影葡胺10ml手推造影,用6F导管鞘插入5F猎入头导管经主动脉,右颈总动脉至右颈外动脉,造影后见右颌内动脉远端有一小圆形动脉瘤存在,经导管插入0.035英寸超滑导丝至颌内动脉,由于血管弯曲,不能将导管引进,反复插了多次仍不能进去,再次使用泛影葡胺时患者突然喊叫头痛,立即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左侧面部中枢性面瘫,伴凝视,口齿吐字不清,手术共进行2h余,立即中止手术.

  • 甲状腺动脉介入栓塞术中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作者:王理理;薛春燕

    患者女,36岁.因怕热,手抖,心悸,颈部增粗15个月收入我院内分泌科.经检查甲状腺功能明显增高,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他巴唑,普萘洛尔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为避免长期服药的不便和缩小甲状腺,于2000年6月13日上午行甲状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常规消毒后,局麻穿刺插入导管,在主动脉弓部顺利进入右侧颈总动脉,导入右侧甲状腺上动脉,经造影证实后注入栓塞剂,术中患者突感右眼视物障碍,查:右眼视力无光感,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眼底未见异常.

  • 下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艾松涛;王小林;曾维新

    上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及插管栓塞治疗(superselective angiography and 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SATE)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而在屈氏韧带以下的下消化道出血中进行SATE因易引起肠坏死使其的应用受到制约[1].近年来,2F同轴导管及亲水性引导导管导丝的应用,使人们再次认识到SATE在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2,3].本文就下消化道出血动脉栓塞的范围以及栓塞后肠道动力的改变综述如下.

  •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与肿瘤治疗

    作者:张峰;王小林

    肿瘤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恶性肿瘤细胞团在获得血供之前仅1~2mm3大小,并无侵袭性生长能力,其氧气和营养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周围组织间液的弥散.此时肿瘤促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生成两种因子处于平衡状态.Folkman等[1]提出"血管生成开关"假说:原位癌生长到一定阶段,氧气和营养的获得靠组织间液弥散远不能适应生长需要,就会改变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上调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的表达,下调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 肝癌的供血类型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意义

    作者:高宗恩;张承勋;庞闽厦;孙鹏

    肝癌的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经导管进行肿瘤供血动脉的局部治疗,包括化疗药灌注及栓塞,达到瘤组织坏死、缩小的目的[1-4].因而充分了解肝癌的供血特点,对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外科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直接内支架成形术

    作者:杜彬;姜卫剑;王拥军;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目的探讨对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9例(11支血管)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例(11支血管)的内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随访,支架开通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卒中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但还需进一步临床积累.

  • 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作者:姜卫剑;王拥军;杜彬;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目的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Mori A型病变12例,B组病变5例,C型病变2例;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1例、颅内颈内动脉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6例.在球囊成形术(3例)和内支架成形术(16例)后,平均动脉狭窄率从82.9%下降到8.0%(P<0.01).在围手术期内,除1例(左大脑中动脉Mori C型病变)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18例平均随访3.7个月(1~9个月),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但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C型病变应当视为禁忌证.

  •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作者:姜卫剑;王拥军;杜彬;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目的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02年4月间,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孤立性后组循环),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10例,位于颅内段6例,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2处狭窄.Mori A型病变12例,B型病变3例,C型病变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100%,平均狭窄率从73.2%(50%~95%)下降到5.1%(0~30%),P<0.0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平均4.4个月),按Malek评分,疗效极好15例,疗效较好1例.结论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随访观察

    作者:严激;徐健;范西真;刘伏元;安春生;韩小萍;丁晓梅;王家生;顾统元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能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1-4],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方法.现将我院临床应用3例的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 混合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

    作者:李明军;张传汶;黄兆栋;杨治国;李俊

    混合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是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同时受累阻塞,临床表现为既有下腔静脉高压和门脉高压的症状及体征.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布-加综合征52例,其中混合性阻塞型9例,经介入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作者:梁君;杨士彬;陈廷聪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妇女发病率高达20%,是导致妇科非急症出血的常见原因[1,2].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平滑肌瘤摘除术,肌瘤溶解术,冷冻和激素治疗.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1年8月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21例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介入治疗男性尿道狭窄

    作者:吴清海;高鹰;王学庆;密礼;吴传旺;李尊民

    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0年10月,共对16例尿道狭窄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行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肝静脉闭塞经颈静脉成形术三例

    作者:赵传林;蒋梓龙;刘琛志

    肝静脉闭塞作为布-加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病理变化复杂,情况各异,成为治疗上的难题之一.近期我院遇到3例,均经颈静脉途径穿刺开通成功并扩张成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图像后处理DSA技术临床应用

    作者:黄文诺;王立富;吴勇健;陈明

    DS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组连续、高质量的图像将为临床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资料保障.少数患者由于位移造成的减影图像不佳,给诊断带来困难,我院对甲乙两组共29例图像进行2次减影和蒙片移动解决图像不佳的问题,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员秀俐;刘月娥;贺晓斌;王艳琳

    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2年1月共为3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的护理要点

    作者:田惠琴;刘惠娟

    我院放射科导管室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4月已为4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现将我们在介入治疗中的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心理护理

    作者:倪代会;陈岚;王淑红;杨亚娟;叶瑞;屈娟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约30~50岁.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造成脏器缺损,不被年轻患者所接受,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子宫出血.我科从1999年初开始对2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现将心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后不良反应的护理

    作者:陈丽凤;丁红霞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在临床上引起月经过多、不孕、压迫症状等。传统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但是创伤大。我院从2000年5月~2001年8月对2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的栓塞治疗,对部分不宜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尤其是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妇女,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方法高效、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深受患者欢迎,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现将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后不良反应的护理介绍如下。

  • 子宫肌瘤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姚永欢;褐肖勤;陆美庆;黄春梨;蔡少珠

    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UM),可使UM缺血、坏死、萎缩、吸收或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现将子宫肌瘤栓塞术的护理配合和体会介绍如下.

  •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蒋世良;黄连军;徐仲英;赵世华;郑宏;凌坚;谢若兰;戴汝平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 311例PBMV中的42例并发症.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42/1 311),其中心房颤动0.8%(10/1 311),急性心包填塞0.31%(4/1 311),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0.46%(6/1 311),股动静脉瘘0.69%(9/1 311),急性肺水肿0.23%(3/1 311),医源性房间隔缺损0.23%(3/1 311),冠状动脉空气栓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及一过性脑栓塞均为0.15%(各为2/1 311),球囊破裂为0.08%(1/1 311).结论 PBMV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低的微创手术方法.

  •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胡海波;蒋世良;戴汝平;黄连军;徐仲英;赵世华;郑宏;凌坚;谢若兰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MS)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0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包括超声心动图、胸片,临床心功能评价.平均随访时间(6.4±1.4)年.结果二尖瓣口面积(MVA)由术前的(1.19±0.32)cm2增至术后的(1.99±0.45)cm2(P<0.01);随访5年以上,MVA逐渐减小至(1.44±0.42)cm2,较术后明显减小,P<0.01;16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53.3%.平均肺动脉压(PAMP)由术前的(65.3±14.1)mmHg降至术后的(40.03±12.69)mmHg,P<0.01;PBMV术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以上者占93.3%,术后5年以上随访心功能仍维持在Ⅰ~Ⅱ级而未再次行介入或换瓣手术者占73.3%.结论 PBMV术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MS患者也有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作为一种良好姑息疗法可明显缓解此类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 谨慎开展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姜卫剑;王拥军

    1968年,"介入放射学之父"Dotter报道了首例血管成形术.但直至1974年,Gruntzig介绍了球囊成形术导管后,才真正标志着血管成形术(PTA)时代的到来.首例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腔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报道于1984年.自20世纪90年代起,PTA和内支架成形术已成为公认的治疗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严重狭窄的主要方法.

  •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几点建议

    作者:韩新巍;李永东

    布-加综合征已成为我国农村的高发病之一.介入治疗已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对介入治疗的操作技术,不少学者都有一定的成功经验.我们仅就几年来的诊治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初步方案

    作者:徐克;祖茂衡;苏洪英;赵金旭;崔进国;冯博;杨学良

    我国是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的高发国家.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BCS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在BCS介入治疗技术操作方面尚未形成为各家公认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这不仅严重影响了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也不利于我国BCS介入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根据国人BCS的病变特点和多年来介入治疗BCS的经验,特别是"九*五"攻关课题组的多中心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关于BCS介入治疗规范化操作的初步方案,供同行们讨论和参考,并欢迎各位专家、同道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