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消融在治疗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王爱林;靖冬梅;韩圣辉;刘军;刘丽

    目的评价超声消融在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了静脉内超声消融治疗,超声消融时间为12~24 min,平均18 min,术后深静脉内导管抗凝,在小腿应用静脉趋动器促进血液回流.对其中18例患者安放内支架.结果 56例髂股静脉闭塞中49例完全再通(87.5%),5例部分再通(8.9%).2例未再通(3.6%).49例完全再通者随访38例,22例未安放支架者,9例发生再闭塞,达40.9%;16例安放支架患者中2例发生再闭塞,再闭塞12.5%.结论超声消融可以再通已经闭塞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并为进一步进行球囊扩张和安放内支架创造了条件,同时超声消融结合腔内支架治疗可提高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的长期通畅率.

  • 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刘洪涛;崔艳峰

    目的评价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10月,32例左下肢DVT患者施行了溶栓导管置入术,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治疗.其中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1例、行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术10例,行髂总静脉支架置入术2例.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7.7±2.3)d.下肢水肿完全消退28例,部分消退4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29例,其中12例存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血栓部分溶解3例.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溶栓导管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治疗良恶性气管狭窄

    作者:王忠敏;伍超贤;贡桔;郑云峰;顾学章

    目的观察置入气管支架对良恶性气管狭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气管良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置入气管支架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经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插管,置入气管支架,解除气管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气管支架对良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受压性狭窄,气管软化引起的气管狭窄,有良好的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 CT引导下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伟锋;乔忆莲;许国增

    目的探讨L4-5椎间盘突出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通过L4-5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椎间孔,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6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旁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62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23例3个月后CT复查22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5%.结论 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L4-5椎间盘脱出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有效的技术方法.

  • 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席嘉元;江勇;曹新华;朱瑛;吕梁;赵新湘;卫丁英;邵静宣;华健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子宫腔输卵管碘水造影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应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子宫腔,注入2.5~3.5 ml生理盐水或空气充盈球囊,使球囊卡于子宫颈峡部,堵住子宫颈内口,用助推器注入碘海醇充盈子宫及输卵管,如遇输卵管阻塞时,可进一步增高宫腔内压力,使造影剂钝性分离,开通阻塞输卵管,整个过程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并选择实时摄片.结果本组检查2 698例女性不孕患者,插管成功2 685例,成功率99.5%.诊断原发不孕806例,继发不孕1 868例,其他24例.子宫腔造影:正常2 198例(81.9%),各种先天性畸形249例(9.3%),各种后天性病变238例(8.9%),输卵管阻塞3 082支.有98例曾在外院作过碘油造影,至今35例输卵管内仍有碘油潴留.输卵管重度积水117支(3.8%).术中有轻度疼痛,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安全有效,图像质量优良,能获得比碘油造影更多的信息.克服了碘油造影不能加压和部分患者输卵管内长期碘油潴留的缺点,值得推广应用.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茂强;唐文捷;林汉英;叶慧义;戴光海;王志强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 240例患者做TACE 2 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 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及其栓塞治疗

    作者:李彩霞;李春海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特点及其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子宫动脉造影,了解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及其血供状况,然后,超选择插入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内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子宫动脉均由同侧髂内动脉发出,子宫肌瘤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并均显示丰富,呈双侧优势型16例,占53%;双侧子宫动脉均参与供血,但一侧供血较对侧明显丰富,供血量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呈单侧优势型11例,占37%;仅有一侧子宫动脉参与供血,呈单侧供血型3例,占10%.栓塞术后患者原有的症状消失.3个月超声复查肌瘤平均缩小40%,6个月平均缩小55%,12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60%.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了解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彻底阻断肌瘤的病理血管,是保证疗效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 犬颈总动脉实验性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建立

    作者:崔雪娥;李明华;王永利;程英升;李文彬

    目的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与对侧CCA端端吻合.2周后作血管造影(CTA/DSA)证实模型内血流通畅.结果 8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结论应用犬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切实可行.

  • 大鼠急性脑梗死后不同区域扩散和灌注成像的变化特点

    作者:赵俊功;李明华;程英升;方淳;乔瑞华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后不同区域的PWI和DW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病理基础,确立评估急性脑缺血可逆性梗死的MRI特异指标及标准.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实验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 A组(单纯脑缺血组):①1.5 h(3只),②3 h(6只),③6 h(3只),④9 h(5只).另设立假手术组作对照组(B组,5只,仅分离颈总动脉).对上述各组大鼠在规定的时间内行MRI检查,重点测量梗死中心区、梗死边缘和皮质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血流量(rNEI)、相对峰值时间(rTTM)、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上升斜率 (rMSI)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下降斜率 (rMSD).将结果与TTC染色、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A组于缺血1.5 h后梗死中心区ADC降低(0.29×10-3 mm2/s),不同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梗死边缘区ADC随时间延长进一步降低,其ADC于脑缺血后1.5 h与9 h、3 h与9 h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缺血后1.5 h,梗死中心区、皮质区之间ADC差异显著(P<0.05),ADC位于皮质区与梗死边缘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病理结果和LSCM结果,ADC大于0.51×10-3 mm2/s,rNEI大于70%和rTTM小于120% ,提示脑组织的损伤轻微或可逆.结论急性脑缺血后其DWI、PWI参数值随时间、空间变化,DWI、PWI的半定量化分析,可以鉴别脑缺血发生后脑缺血不同区域的变化,为我们鉴别缺血半影区的存在及范围提供新的方法.

  • 延长急性脑缺血溶栓时间窗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明华;赵俊功;程英升;方淳;乔瑞华

    目的尝试人体白蛋白、硫酸镁与溶栓联合应用延长脑缺血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对建立的MCAO模型按照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评分≥3,应用随机数据表法进行随机分组:A组为缺血3 h后溶栓(8只);B组为缺血6 h后溶栓(8只);C组为缺血3 h后神经保护药物干预后溶栓(8只);D组为缺血6 h后神经保护药物干预后溶栓(8只).溶栓治疗是在脑缺血的不同时间把线栓拔出后以尿激酶2500 u稀释后自股静脉缓慢注入.神经保护药物干预,即在线栓拔出前0.5 h, 将5%硫酸镁溶液,按照500 mg/kg体重的用量自腹腔注射;然后再自股静脉缓慢注入20%人体白蛋白2 ml,15 min内注射完.分别对脑缺血MCAO模型3 h或6 h治疗前、治疗后3 h、治疗后2 d和9 d分别行MRI检查.在DWI和T2WI图像上观测梗死灶的变化,T2WI图像上测量梗死灶大小,采用PWI测量梗死中心区(即DWI上高信号中心,gs)、梗死边缘区(DWI上高信号边缘)、皮质区(pz)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重点测量相对脑血流量(rCBV)、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上升斜率(rMSI).后一次MRI检查结束后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MMP-2的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LCMS).结果 B组溶栓后,DWI上高信号中心(gs)、pz 及pbra区的rCBV均有进一步的提高.gs区的升高,达对侧的240%,同时伴有gs区的rMSI进一步下降,提示gs的过度灌注,伴有对比剂的大量漏出.与脑缺血3 h溶栓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治疗后3 h,gs、pbra区的rCBV稍下降,pz区rCBV稍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s和pz区rMSI缓慢上升,pbra区缓慢下降,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治疗后9 d随访, gs、和pz区的rCBV降低,pbra区的rCBV稍降低,与D组治疗后3 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s、pbra区和pz区rMSI于治疗后9 d缩短至对侧的40%~60%,与治疗后3 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梗死的体积也缩小,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较脑缺血后6 h单纯溶栓,人体白蛋白和硫酸镁干预后MMP-2表达降低,神经元损害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有恢复,足板空泡化减弱;FITC-albumin结果示少量脑血管扩张pbra区和PZ区脑血管充盈,荧光物质渗出程度减弱.结论 MRI的rCBV和rMSI是反映脑微循环灌注和血脑屏障的可靠指标.在人体白蛋白和硫酸镁的干预下,通过改善脑缺血后脑动脉的调节能力,降低MMP-2在局部的表达而降低BBB的通透性,提高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对脑缺血超过3 h溶栓是可行的.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乙醇注射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德强;田建明;相成;张峰;左长京;臧婷臻;史丽静;袁小东;田媛;李士建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不同剂量、不同浓度与不同温度乙醇注射对兔肝脏损伤的情况.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兔54只,以随机分组进行肝内乙醇注射,各组分别于术后次日、1周、2周取材病理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3、7、10和14 d耳缘取血生化检查与影像学观察.结果乙醇浓度与注射总量对兔肝内凝固灶大小均有影响,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病理光镜检查肝内灶呈典型凝固性坏死.生化检查肝功能损害呈一过性.结论该方法对肝脏损伤小,安全、可行.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导致短暂失明一例

    作者:卢伟;李彦豪;武桂军;何晓峰;陈勇;赵剑波;梅雀林

    报道1例TACE导致视觉障碍的病例.患者男,38岁.因原发性肝癌从2001年10月到2002年3月先后3次在本院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即在供血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然后用明胶海绵(GS)颗粒或聚乙烯醇微球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由于肿瘤近膈面,碘油沉积不佳,而膈动脉又没有显示明确的供血,因此同时采用经皮肝穿刺将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注射到肿瘤的碘油缺损区.

  • 血管内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作者:陈志;冯华;朱刚;缪洪平;王宪荣

    患者女,40岁.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枕部痛,2 d前突发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转入我院.查体:意识清楚,脑膜刺激征阳性.16排螺旋CT行3D-CTA检查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呈梭形扩张,扩张近端狭窄,远端未显影(图1).

  • 左下肢血管肉瘤血管造影一例

    作者:刘向东;李海涛;吴文娟;樊新云

    患者,男,35岁.左大腿肿痛10个月.加重1个月.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肿痛,在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于1个多月前再次出现左大腿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伴低热(体温于37.4 °C~38.0 °C之间)、乏力及体重下降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大腿及膝关节肿胀,局部无发热,皮温不高,左髌骨下方皮肤感觉减弱.

  • 缺血性脑卒中的颅内血管造影表现及评价

    作者:刘永晟;毕成;王峰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仅次于肿瘤.随着介入器材及技术的发展,经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卒中取得较好的疗效,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正确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在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神经介入医师不仅要有娴熟的导管技术,还应熟悉神经血管解剖、病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Willis环及其他重要侧支血管的解剖及其代偿作用.如果梗死发生在较细小的血管,常需要观察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才能作出正确诊断.病变部位及侧支循环的状况也影响到梗死面积的大小及预后.

  • 经门静脉药物灌注治疗肝硬化

    作者:谢宗贵;胡元明;王小珍

    药物治疗仍然是肝硬化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肝硬化患者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提示常规外周静脉应用护肝药物,药物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探讨新的用药方式对进一步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迫切性.本文拟对经门静脉留置导管药物灌注治疗肝硬化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前景加以讨论,以期得到专家学者对此种用药途径的关注和论证,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 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及覆膜支架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王永利;李明华

    覆膜支架用于颅段颈内动脉的病变,是医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将冠脉支架加载膜性材料(覆膜支架)后用于颅内段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治疗,近年来,国外已有个案报道[1-3].颈内动脉的颅段走行在骨性结构中,迂曲而且发出许多分支动脉,因此,有必要在深入了解颈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基础上,再对覆膜支架在颈内动脉中使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 作者: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id- and long-term radiological outcomes of cerebral aneurysms with GDCs embolizatio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two patients with 173 aneurysms embolized with GDCs underwent angiographic follow-up from 1 to 54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nd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ree neuro-radiologists reviewed each angiogram and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initial and follow-up angiograms. Morpholog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as follows: unchanged; progressive thrombosis; and re-opening or re-growth. Results Of 173 aneurysms with GDC embolization, 142 aneutysms had total or nearly total occlusion, 23 subtotal occlusion and 8 partial occlusion shown on initial angiograms. The incidence of re-opening was 17.1% (13/76) in less than 3 months, and 6.2% (6/97) between 3 and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Four aneurysms showed recurrency(2.3%) on second follow-up angiography in one year after procedure and one-year cumulative recurrent rate was 13.3% of 56 aneurysms with the third follow-up angiography in the post-operation period of 12 to 54 months, four showed a little enlargement and the cmnulative recurrent rate so far was 20.2% (35/173). Conclusions The direct and main causes for aneurysmal recurrence are incomplete and loosening packing. The first angiographic follow-up is recommended to be performed at 3 months or earlier after the procedure, especially in aneurysms with initial incomplete occlusion. Re-treatment with balloon- or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s recommended in re-opening aneurysms. (J Intervent Radiol,2005,14:472-479)

  • 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

    作者:方淳;李明华;赵俊功;孙晓江;程英升;王武

    目的评价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共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前均行CT、MR 和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闭塞部位:M1段4例,M2段2例,M3、4段2例,A1、2段1例,颈内动脉2例, P1段1例,豆纹动脉1例,其他穿支2例.其中术前经DSA证实12例.溶栓治疗时间在发病后3~7 h,采用动脉内药物灌注和机械疏通相结合方法溶栓,另外经静脉术前和术后持续滴注r-tPA辅助.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结果 15例患者溶栓治疗中微导管和溶栓导管均到位满意,DSA所示闭塞段血管均有效再通.术后CT检查发现片状渗血2例,异位脑梗死1例.术后肢体功能即刻明显改善6例.临床观察3个月,症状基本完全恢复6例,较好改善7例,2例无明显改善;生活能力完全自理13例,有效率达87%(13/15),生活能部分自理者1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1例,无患者死亡.结论动、静脉结合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局部动脉内灌注和机械疏通有效结合以及术前各项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将有利于动脉溶栓治疗的进行.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吴清华;周石;何玉洁;宋杰;王学建

    目的评价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不同阻塞血管部位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162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19例(73.5%):颈内动脉(ICA)主干闭塞 27例(16.7%),大脑中动脉(MCA)闭塞63例(38.9%),大脑前动脉(ACA)闭塞29例(17.9%);椎基底动脉(VBA)闭塞43例(26.5%).溶栓后再通分别为11例,40.7%;49例,77.8%;20例,68.9%和23例53.5%.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者90例(55.6%),预后差72例(44.4%).颅内出血8例(4.9%);再灌注损伤73例(45.1%);再栓塞6例(3.1%).分析后认为ICA主干、VBA动脉再通率较低,预后差;MCA、ACA再通率高,预后好;开始治疗时间血管再通率和临床疗效相关(相关系数r=0.86).结论局部动脉溶栓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预后和开始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有相关性,大脑中、前动脉血管再通率高,预后较好;颈内动脉主干血管阻塞很难再通;椎基底动脉血管再通后症状有所改善;血管不能再通或并发脑出血预后较差.

  •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致症状性脑出血多因素分析

    作者:乔潜林;周石;王学建;吴清华;宋杰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价这些因素的风险.结果症状性颅内出血共有8例(3.7%),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比数比(OR),1.096;比数比的95%可信区间(CI),1.006~1.194]和尿激酶治疗(OR, 1.068;95%CI,1.053~1.247)是预测症状性脑出血的因素.在溶栓患者,随收缩压升高,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随之增高,其他年龄、溶栓开始时间、溶栓时脑卒中评分(NIHSS)、糖尿病、侧支循环因素均不能预测症状性脑出血发生与否.结论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与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和尿激酶治疗有关.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瑞民;张铭秋;赵东菊;李奋保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 54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 h以内溶栓者42例,6~24 h溶检者12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1%和75.0%,显效率分别为71.4%和50.0%, 管再通率分别为69.0%和50.0%,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和73min.结论动脉内溶检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 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当根据病情合理放宽溶栓的时间窗,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颅颈部动脉狭窄的增强 MRA与DSA比较研究

    作者:汪璇;李明华;方淳;潘玉萍;李文彬;乔瑞华

    目的评价椭圆形中心K空间编码增强(CE) 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有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CE MRA和DSA检查.MRA图像采用MIP、MPR方法重建,范围包含从主动脉弓部到Willis 环的所有的血管.以DSA为标准,MRA和DSA结果通过统计相关系数比较.结果以是否狭窄为评判点时,MRA和DSA在各段颅颈部动脉取得较好的一致性.以狭窄程度超过70%为评判点时,MRA和DSA在颈动脉部位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CE MRA显示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终末段,颅内血管方面稍差.结论椭圆形中心K空间编码CE MRA能有效地筛选出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在颅外颈动脉部位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接受DSA检查.在诊断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终末段,颅内血管狭窄方面的准确度不够,不能替代传统DSA检查.

  • 血管闭合装置Angio-Seal和Perclose在股动脉穿刺点封堵中的比较

    作者:肖红兵;张大东;陈跃光;冯小弟;杨晖;范筱敏

    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是冠脉介入(CAG或 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PCI术后[1],且常规方法止血(徒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15 min,弹力胶带固定,沙袋压迫8 h,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要求患者卧床24 h,这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在PCI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一并发症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血管闭合装置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使用装置时仍有并发症发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装置,减少并发症,成为介入医师面临的问题.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03例疗效观察

    作者:史树贵;迟路湘;陈康宁;范文辉;陈贞芳;胡冬萍

    文献报道约2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有关[1,2].经皮腔内颈动脉血管成形与支架植入术(p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CAS)可有效解除颅外颈动脉的狭窄.目前PTCAS甚至已逐渐取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3,4].我科自2003年3月以来共开展PTC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3例,共植入支架112个.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系统随访,报道如下.

  • TRUFILL DCS Orbit 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

    作者:华续明;万亮;江峰;刘鸣;马杰

    TRUFILL DCS Orbit属第二代水解脱弹簧圈[1].我院用于小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骶管阻滞法的应用

    作者:金明植;梁明;解维加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子宫动脉塞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安全、微创、疗效优良、保留子宫功能、不影响内分泌和其他治疗、适应证宽等优点.作为子宫肌瘤治疗的新疗法,其并发症中值得关注的是栓塞后下腹部疼痛,疼痛发生率高,对术后恢复影响较大[1,2].我们将骶管阻滞法应用到子宫肌瘤介入术后,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保证了术后恢复.

  •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杨熙章;杨利;陈自谦;杨永岩;吴纪瑞;许有进;黄淑贞;李惠敏;黄艺生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大咯血为无手术指征、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及化疗栓塞术(BACE)是治疗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支气管动脉介入手术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现就我们工作中的体会,探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贾香丽

    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3年8月至应用此术治疗10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潘欣;关韶峰;崔克俭;吴卫华;方唯一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0岁以上ASD患者,与同期132例50岁以下ASD患者进行对照.两组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确定诊断,并评估右房右室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前经食管超声(TEE)评价缺损大小和与周边组织关系.所有病例在透视及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SO堵闭ASD,并在术后3个月内随访超声检查.结果 TEE测定ASD直径及球囊测定ASD伸展径两组无差异(P分别为0.22和0.07),但术前肺动脉收缩压50岁以上组较高(P<0.05).两组中分别有40例(40/41,97.5%)和127例(127/132, 96.2%)封堵成功.50岁以上组发生术中心脏压塞2例和术后心衰加重1例,50岁以下组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前组患者在介入术中及随访早期更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P分别为0.05和0.03).两组术后心超随访示右房、右室内径分别由术前(46.6±8.9) mm、(49.1±10.2) mm和(40.9±9.5) mm、(42.2±8.6) mm缩小至(37.7±9.0) mm、(40.6±12.3) mm和(33.2±10.1) mm、(34.2±9.0) mm,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50.5±13.8) mmHg和(38.6±11.3) mmHg下降至(39.2±12.6) mmHg和(31.2±14.1) 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50岁以上ASD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与年轻患者相仿,短期疗效确切.但术中并发症相对较多,应规范操作程序.而封堵术后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 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敏全;周军;朱燕;王瑾;戎鑫;张小忆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 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能Ⅰ级,均安置DDD型双腔永久起搏器.每例患者都分别在右室4个部位起搏,观察起搏QRS时限,以起搏时限小部位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并随访观察心功能、胸部X线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8例患者均以右室近后间隔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此部位的起搏QRS时限均小于术前自身QRS时限(P<0.05),也均小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搏时QRS时限,永久起搏部位测试参数均符合正常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8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提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伴有RBBB,需安置永久心室起搏治疗时,流入道与流出道结合部(近后间隔),是生理化程度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 脑缺血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李明华;赵俊功

    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率第三位、致残率第一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疾病的55%~80%.临床上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主要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梗死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性改变.在急性脑梗死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脱落是主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以及动脉炎等均可以引起颅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原因.

  • 妇科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规范化讨论

    作者:曹建民;孔伟东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化疗或化疗性栓塞术因其创伤小、局部疗效较好,近些,年更为临床所重视.介入治疗为姑息治疗手段之一,与放、化疗配合应用,亦可作为手术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少数病种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

  • 介绍一种"新型介入穿刺针"及其便捷式穿刺技术的应用

    作者:陈锡俊

    一、新型介入穿刺针的结构特点是在目前现有穿刺针的金属针体管腔,与针柄的漏斗状内腔之间,增加了一段管腔适当大于针体管腔的过渡段,过渡段采用卫生级透明材料制成,以便从外面可以随时直观的看到导丝头端在过渡段中的位置.过渡段管腔为直线圆筒状、如附(图2)所示、为新型介入穿刺针.

  • 介入穿刺中三维旋转激光导向仪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孙百胜;刘禄明;姜辉;都基权

    在介入诊治过程中,穿刺方向难以按预先确定的角度控制,穿刺点不准,常造成多点、多通道穿刺,延长穿刺时间,增加并发症,甚至导致穿刺失败.国外穿刺导向设备价格昂贵,在普通医院难以普及.

  • 急性脑血栓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作者:高不郎;李明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为脑梗死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1-4].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神经介入技术的进步,动脉内溶栓技术已经成为急性颅内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介绍如下.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