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疗效分析

    作者:艾志刚;杨彦粉;管洁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3、6、12、24个月观察患者痛经程度变化,月经量及子宫体积变化.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80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缓解,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改善;子宫体积和病灶体积均明显缩小;卵巢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76例术后1个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4例术后4个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5例

    作者:王省白;沈育艳;陆黎明;万伟荣;陆金霞;马瑞芬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UAE)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其中肌瘤多发36例,单发9例;肌瘤位于肌层41例(其中5例伴有子宫腺肌症,2例伴有黏膜下肌瘤);位于黏膜下4例.子宫肌瘤的诊断经影像学检查和妇科检查确定.术后超声、化验检查观察瘤体及激素水平和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45例患者91支子宫动脉(1例左侧为双子宫动脉)插管成功87支,成功率95.6%.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6个月肿瘤体积平均缩小69.3%,3例子宫肌瘤消失.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主要不良反应为下腹部疼痛和低热.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单纯经皮机械祛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庆庆;施海彬;周卫忠;杨正强;刘圣;周春高;夏金国;李麟荪

    目的 评价单纯介入机械祛栓在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PE)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到2008年1月经皮机械碎栓(PMT)或(和)Straub Rotarex系统祛栓治疗急性大面积PE病例6例.结果 6例患者的肺动脉主干血流得以再通且临床症状改善.介入术后,患者SaO2从术前79.5%±5.3%增加至92.8%±3.4%(P<0.01);PaO2从术前从(58.0±9.8)mmHg增加至(88.7±4.1)mmHg(P<0.01);术后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PAP)从(40.8±7.8)mmHg降至(29.8±8.0)mmHg(P<0.01);Miller指数从术前的0.54±0.03降至术后的.18±0.07(P<0.01).在完成临床随访的4例患者中,1~5年内均未有PE复发.结论 初步临床经验显示单纯PMT是治疗急性大面积PE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尤其是针对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

  • 腔内隔绝术治疗高风险腹主动脉瘤

    作者:禹纪红;黄连军;蒋世良;金敬琳;孙立忠

    目的 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外科高风险腹主动脉瘤(A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1例AAA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按国际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SVS/ISCVS)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分级,1级(较低风险)30例,2~3级(高风险)21例.根据术前CT及DSA资料合理选择支架.术后定期临床及CT影像随访,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 覆膜支架均顺利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30 d无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1±20.5)个月,死亡1例(术后36 d),死因不详.主要并发症5例(9.8%),包括分支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股动脉切口局部并发症2例(血栓形成及淋巴管瘘),支架单臂脱位导致内漏增多1例.术后少量内漏10例(19.6%),其中5例随访期自行消失.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AAA,特别是外科高风险患者,近中期疗效满意.

  •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海洋;杨光;刘瑞宝;刘岩;杨奕;岳同云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 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 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32)P粒子植入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及体内代谢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中宝;刘璐;郭金和;朱光宇;王福安;聂琦;高海林;滕皋军

    目的 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对正常犬肝组织损伤效应,及其体内代谢和缓释效应.方法 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A组185 MBq、B组370 MBq、C组740MBq,D组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采用开腹将~(32)P-CP-PLLA粒子植入犬肝脏内,3个月后处死.术前及处死前均行CT扫描,术前及术后1、2、4、8、12周进行血象及血清生化检查,B、C两组各选1只于代谢笼内饲养,术后1个月内每24 h测量粪便及尿液放射性计数率值(cpm),术后1、2、4、8、12周每组选1只犬行肝穿刺及SPECT韧致辐射显像,处死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实验犬血象及血生化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0 d的排泄物放射性检查表明粒子在体内缓慢释放;尿、粪排出的放射性计数累积百分率分别为6.34%和11.64%;SPECT显像示无粒子移位现象;3个月后解剖发现粒子体积变小、质地松脆,CT、大体标本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均发现随着剂量增大,肝脏内粒子植入部位毁损灶增大.~(32)P-CP-PLLA粒子造成的局部肝损伤呈一球形灶:纤维化组织包绕坏死灶,外周可见一圈水肿带.结论 ~(32)P-CP-PLLA粒子植入犬肝脏后对肝组织内的损伤是局限的,不会造成全身的不良反应,在体内无脏器迁移,并呈现缓慢释放,显示出良好体内稳定性、靶向定位性和安全性.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朱悦琦;李明华;谢剑;谭华桥;程英升;王建波

    目的 建立一种犬颈动脉虹吸段(CS)动脉瘤模型,并观察12个月以测试新型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的机械性能;评价植入支架在弯曲段血管内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12只犬24枚颈动脉直段侧壁囊性动脉瘤(A组),和12只犬12枚CS动脉瘤(B组).每枚动脉瘤行1枚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以血管造影方法评价支架植入即刻,1、3、6和12个月随访动脉瘤闭塞、支架内漏、支架成角、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支架段血管行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评价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和内皮化情况.结果 B组中,支架植入即刻血管造影显示2枚动脉瘤存在轻度内漏,3枚支架存在轻度成角现象;12个月时随访,内漏均消失,1支载瘤动脉发生闭塞,3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50%).A组中,1支载瘤动脉闭塞,2支载瘤动脉轻度狭窄(<50%).电镜检查所有支架内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动脉瘤腔内均充满血栓.B组动物,12个月时才完成完全内皮化过程,内皮细胞排列与血流动力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 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CS动脉瘤方法学上可行.与直段血管相比,弯曲段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皮化时间延长.

  • 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的降解性能研究

    作者:李海伟;徐克;杨柯;刘静;张炳春;夏永辉;郑丰;韩洪波;谭丽丽;洪铎;颜延亭

    目的 初步评价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主动脉的降解性能.方法 将12枚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置人12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中.分别于术后1个月(n=3)、2个月(n=3)、3个月(n=3)及4个月(n=3)处死动物.对支架段血管进行X线照相及病理检查.结果 12只实验兔在随访期存活良好.X线照相及病理显示1个月时支架形态完整,扩张完全;2个月时支架部分支杆降解断裂,失去支撑作用;3个月时大部分支架支杆降解,4个月时所有支架完全降解.支架在兔主动脉中完全降解所需时间为104.5 d.结论 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主动脉中2个月内失去支撑作用,延长支撑时间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对比不同剂量腺苷对小型猪左冠状动脉血流及血流储备的影响

    作者:张庆勇;王志华;姚瑞明;葛均波;李京波;魏盟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的腺苷对巴马系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冠脉)血流(CBF)及其储备(CFR)测量的影响.方法 经导管于巴马系小型猪(n=10)左冠脉内团注不同剂量的腺苷(12、18、24和36μg),分别记录基础及充血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基础CBF(rCBF)和大充血时CBF(hCBF),以及CFR进行比较.结果 冠脉内注射18μg腺苷可使血管大扩张,18、24和36μg3种不同剂量下测得的心率、血压、rCBF及C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μg腺苷剂量测得的hCBF分别同24和36μg测得的h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18~24μg剂量可使巴马系小型猪左冠脉大扩张,并能获得CBF及CFR的有效测量.

  • 肝血管瘤由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供血一例

    作者:蔡东顺;朱望东;龚雪鹏

    患者,男,34岁.2009年7月体检时作B超发现肝右叶4.6 cm×4.8 cm均质强回声,肝内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CT平扫所见肝右叶后段一约4.9 cm×4.8 cm低密度区,其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示病变周边呈结节状强化,逐步向病灶中心进展.延迟15 min整个病灶完全充填与肝脏等密度.CT诊断肝右叶血管瘤.为求诊治收入我院.入院后检查:胎甲球蛋白(AFP)11 μg/L,HBsAg(+),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两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作者:王武;李明华;顾斌贤

    患者资料患者男,38岁.受难于摩托车交通事故,导致颅底多发性骨折并出现两侧眼球突出、外翻1周.体检:神志清,语言流利,颈软,两侧眼球突出、外翻(右侧显著),球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眶周闻及血管杂音,压颈后杂音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为3.5 mm:右为4.5 mm,对光反射迟饨,双眼光感,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 左椎动脉-椎旁静脉瘘覆膜支架治疗一例

    作者:刘杰爱;代鹏

    病历资料患者男,45岁.患者自述10年前车祸致下颌部外伤,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以"颈椎病"进行治疗2年余,症状末缓解.入院体检:仅发现左上肢较右上肢细肌肉相对萎缩,左臂肌张力减低.心肺腹等未见明显异常.

  • 双侧髂内动静脉瘘并左髂总静脉闭塞一例

    作者:王彦军;乔宏宇;王晓白

    患者女,62岁.主诉左下肢截肢术后残端肿胀,伴溃疡7个月.2009年1月16日因左大隐静脉剥离术后左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出血不止和感染、左股静脉血栓形成行左下肢截肢术.体格检查:贫血貌.会阴部、左下肢残端、左侧腹部腰背部明显橡皮样肿胀,皮温较对侧高,残肢伤口2处溃疡面包有脓性分泌物,可见肌肉组织.

  • 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

    作者:王永利;程永德;李明华

    近年来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报道渐多,由冠脉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过渡到专用颅内覆膜支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颅内动脉疾病主要为巨大、宽颈或微小脑动脉瘤、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动脉假件动脉瘤、椎基底动脉梭形或夹层动脉瘤和海绵窦动静脉瘘等.这类颅内动脉的病变是目前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材料和技术难以解决的.覆膜支架使用后可直接、有效封堵动脉瘤颈和瘘口,使梭形动脉瘤及载瘤血管再塑形.但也会产生脑神经功能缺失、穿支或母体血管闭塞.本文对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病变的国内、外应用和研究动态,所治疗的疾病部位和类型、治疗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中期随访

    作者:王武;李明华;李永东;顾斌贤;方淳;谭华桥;王珏;张培蕾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预后.方法 在38例头颈部外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中发现了13例、14枚延迟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所有假性动脉瘤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脑血管造影,分为完全闭塞和不完全闭塞;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明显改善、无明显改善和恶化.结果 所有病例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初9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不完全闭塞;3~12个月随访造影显示12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所有病例颈内动脉通畅,无明显支架内狭窄.临床随访11例完全恢复,1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无致残和致死病例.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很好地保留载瘤动脉.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孙贞魁;李永东;李明华;谭华桥;王武;罗七一;程英升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ICA)动脉瘤的柔顺性和疗效.方法 31例患者33枚颅段ICA(CICA)动脉瘤患者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分为完全栓塞和不完全栓塞.术后第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复查并收集初及终造影结果 、死亡率、致残率及终临床结果 等数据.结果 42枚覆膜支架中41枚顺利通过ICA并成功释放,成功率97.6%(95%CI:93%~102%).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3例患者中25枚为完全栓塞,占78.1%(95%CI:63%~93%);7例患者7枚动脉瘤为不完全栓塞(21.9%).随访血管造影示27例患者共31枚动脉瘤,其中29枚完全栓塞,占93.5%(95%CI:84%~103%);2例为不完全栓塞(6.5%),其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支架内狭窄.临床随访显示15例患者痊愈,14例症状改善.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CICA动脉瘤有效且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但仍需长期随访及大样本临床研究.

  • 弹簧圈再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复发

    作者:施万印;李永东;李明华;高不郎;方淳;程英升;王武;李文斌;赵俊功;张培蕾;王珏;李敏

    目的 报道用弹簧圈再次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291例患者共305枚颅内动脉瘤行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随访期间,142例颅内动脉瘤中有41例(28.9%)动脉瘤复发.6个月内有脑血管造影随访的31例共31枚复发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其中20例行可脱卸弹簧圈再栓塞(A组),1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B组).将动脉瘤血管造影结果 分为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临床评估分级为完全康复,改善,无变化,加重或进展.收集并分析技术成功率,即刻和末次血管造影结果 等资料.结果 所有复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置人技术均获得成功.即刻脑血管造影示A组11例(55%)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8例(72.7%)完全闭塞;末次脑血管造影示A组10例(50%)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11例(100%)完全闭塞,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复发,可以行弹簧圈再次栓塞术或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闭塞瘤腔.覆膜支架可能比弹簧圈栓塞能更有效地完全闭塞复发动脉瘤.

  • 经动脉途径血管内治疗51例外伤性直接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作者:王武;李明华;李永东;谭华桥;顾斌贤;方淳;徐浩文;王珏;张培蕾

    目的 推介近5年经动脉途径使用可脱球囊、弹簧圈和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外伤性直接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DCCFs)和保留颈内动脉(ICA)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动脉途径血管内治疗的51例患者的54处TDCCFs,均首选可脱球囊作为治疗方法,Willis覆膜支架和弹簧圈作为备选方法,术后3~48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一期单纯性可脱球囊成功治疗46处(85.2%)TDCCFs,并保留了ICA.使用可脱球囊、弹簧圈和Willis覆膜支架合计保留了53处(98.1%)TDCCFs的ICA,同时成功闭塞瘘口,仅1例闭塞了单侧ICA和瘘口.单纯可脱球囊治疗40处TDCCFs,单纯Willis覆膜支架治疗2处TDCCFs,单纯弹簧圈治疗1处TDCCF,可脱球囊联合Willis覆膜支架治疗8处TDCCFs,联合弹簧圈治疗3处TDCCFs,其中1处使用了Willis覆膜支架治疗.12处TDCCFs进行了二期和三期治疗.除外5例患者单侧视力损害和(或)脑神经麻痹无明显改善外,术后1 d~6个月其他病例症状呈阶梯型改善,直到消失.术中无一例患者血管破裂、无远端脑栓塞和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等并发症.51处TDCCFs在后1次治疗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 经动脉途径使用可脱球囊栓塞TDCCFs的瘘口和保留ICA仍然是其首选的方法,但当这个方法失败时,Willis覆膜支架和弹簧圈可以作为有效的替换方法或补救措施闭塞瘘口和保留ICA,而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是有效、安全和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但需更多的病例作远期随访,以进一步拓展它的适应证.

  • 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脑池段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朱悦琦;李明华;方淳;王武;张培蕾;程英升;谭华桥;王建波

    目的 复杂性颈内动脉脑池段动脉瘤(ICA-CSA)治疗难度很高.本研究通过与弹簧圈填塞治疗疗效比较,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ICA-CSA的可行性.方法 19枚和17枚ICA-CSA分别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植入(A组)和弹簧圈(B组)填塞治疗.即刻和随访血管造影评价动脉瘤复发,内漏和载瘤动脉狭窄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比较两组治疗动脉瘤的无复发率和载瘤动脉无再狭窄率.结果 A组中,13枚ICA-CSA植入支架,即刻造影完全闭塞,有5枚ICA-CSA存在少量内漏;B组中,7枚ICA-CSA弹簧圈填塞即刻达到完全和次完全闭塞,8枚达到大部填塞,2枚部分填塞.在两组中各发生1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弹簧圈填塞后发生再出血.A组随访造影显示16枚ICA-CSA完全闭塞,2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术后18个月两组病例中分别有93.3%和50%动脉瘤治疗后无复发,分别有87.5%和100%载瘤动脉无狭窄.临床症状随访研究表明A组和B组病例中神经症状完全恢复分别为9例和9例,明显改善分别为3例和5例,无改变分别为2例和2例,恶化进展分别为1例和0例.结论 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复杂性ICA-CSA是一种可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载瘤动脉极其弯曲和重要侧支覆盖风险的情况下,覆膜支架技术不能作为第一选择.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作者:郭丽萍;张晓玲;王莉娜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HIFU治疗,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重症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正确的护理有利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疗效.

  • 一种新型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脑血管覆膜支架术的问世

    作者:李明华

    虽然传统的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有其自身的缺陷.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其治疗行为发生在载瘤动脉,其机制是使动脉瘤与体循环隔绝,直至动脉瘤内自愈性血栓形成.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好,在选择病例容易进入颈内动脉远端.采用覆膜支架治疗C5段以下假性、外伤性动脉瘤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在其他部位以及其他类型动脉瘤,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复发之动脉瘤,也可选择覆膜支架治疗.载瘤动脉过度迂曲应视为Willis覆膜支架的禁忌证.分支动脉开口,特别是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应尽量避免.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增加临床病例的积累以完整评价Willis覆膜支架的长期临床效果是需要的.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