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多种材料联合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路延平;秦好朴;张孟增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TO)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和弹簧圈为栓塞剂联合栓塞治疗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结果 48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超选择插管,成功栓塞.1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例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再次出血死亡.33例患者术后胃镜复查显示,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者27例,明显改善者6例,35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4~36个月,再出血5例,死亡2例.结论 多种材料联合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经皮单一支架治疗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串联狭窄

    作者:孙鹏;隋守光;张伟;施洪峰;肖颖;李海停;张晓飞

    目的 初步评价经皮单一支架治疗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串联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对7例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串联狭窄患者,在置入脑保护装置下进行了经皮单一支架治疗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2处狭窄.所有患者均作定期随访,以临床症状、多普勒超声评估治疗效果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本组7例患者即时成功率100%,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均小于10%,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15个月的临床随访,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再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脑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 经皮单一支架治疗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串联狭窄技术上是可行的,与其他技术相比,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荟萃分析

    作者:韩向军;徐克

    目的 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脑卒中、截瘫等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收集1999年至2009年Medline收录的有关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文献,通过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收录的12篇文献中,共有病例数761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97.66%,轻微并发症为17.44%,严重并发症为4.02%;脑卒中为1.29%,截瘫为1.30%,30 d内病死率为3.55%.随访期内病死率为4.08%,平均随访时间为12~48.3个月.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技术可行,并发症较少,目前已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但因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与其他方法治疗问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邵海波;徐克;张曦彤;苏洪英;吴刚;李宏;刘永锋;LIU Yong-feng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动脉并发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6例肝动脉狭窄(HAS)者采用PTA或支架植入治疗,3例肝动脉闭塞者先行动脉开通,再行PTA或支架治疗,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者行经导管溶栓治疗,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盗血综合征(GSS)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即刻、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即刻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6%(11/13).其中HAS的有效率为6/6,HAT为3/3,GSS为1/1,肝动脉闭塞为1/3.近期疗效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肝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术后3 d丙氨酸转氨酶(t=2.68,P<0.05)和总胆红素(t:2.94,P<0.05)显著下降.随访2~34个月,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处理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安全、有效、创伤小,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术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臻;韩新巍;焦德超;任建庄;苏宇;叶汇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7-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与介入科诊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或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分析并发症及活检阳性率.结果 13例患者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其中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2例,盆腔脓肿、肝脓肿穿刺引流各1例,肝癌经皮穿刺乙醇消融术4例,肾囊肿、肝囊肿穿刺乙醇硬化各2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1例.余18例行病理活检,其中4例为肝活检、7例为肺活检、2例纵隔占位活检、骨与软组织活检4例,颈部肿块活检1例.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活检病例中1例肺活检为假阴性,17例获阳性结果,总阳性率为94.4%.结论 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实现了CT和X线透视优势互补,实时透视显示路径图指导穿刺、治疗;不仅优化了介入工作流程、节省手术时间,而且穿刺成功率较高、技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CT图像参考下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探讨

    作者:狄镇海;谭中宝;张建;毛学群;邹容;王庆庆

    目的 探讨在CT图像测量进针参数参考下单侧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者(67个椎体),在PVP前,采用PACS系统自带测量软件于CT图像上划线模拟单侧进路的可行性,以及测量经皮进针点与棘突间的距离和进针角度,在X线透视下行单侧PVP,模拟线提示不能单侧进路者改用双侧进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和WHO评分法分析疼痛缓解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计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用(π±s)表示.结果 在CT测量参数参考下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48例(64个椎体)模拟线满足单侧入路条件者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在CT图像测量中不能满足单侧入路,改用双侧进路PVP的方法.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同患者、不同椎体PVP手术穿刺角度及穿刺点选择是不同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测晕穿刺参数可以确定单侧入路的可行性,能提高单侧椎弓根穿刺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的应用

    作者:龚少娟;邢冬娟;徐爱民;宋卫华;易滨;李晓伟;朱俊军;潘春华;王磊;张健;姜小清;吴孟超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8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接受PVE者设为PVE组12例,其中10例终接受联合扩大肝切除者设为PVE肝切除组;同期未行PVE而接受扩大肝切除术者为非PVE切除术组(16例).PVE均为伴有梗阻性黄疸的Ⅵ型肝门部胆管癌,11例PVE前行预保留肝选择性胆管引流,PVE前血清胆红素(TB)为(98.0±60.8)(12.4~167.9)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门静脉穿刺,放置多枚弹簧圈栓塞门静脉分支.记录PVE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体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PVE肝切除组与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例PVE均获得成功,10例PVE后顺利施行扩大肝切除术,1例(1/12)因发现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另1例(1/12)因PVE后预保留肝叶增生不全未行手术.栓塞术后2周预保留肝叶体积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VE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可行、有效和安全,能有效的诱导未栓塞肝叶的增生肥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增加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肾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先海;吕维富;鲁东;王伟昱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9例肾癌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患者均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3~7 d,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1个月行肾脏病灶穿刺活检和CT增强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9例患者随访1~6个月,未发现.肾脏肿瘤增大,无周围脏器损伤和针道种植.RFA后出现肉眼血尿6例,1周后好转,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效果显示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3例.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治疗肾癌短期内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不同途径肝内微囊移植对肝功能及肝血流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艾昭东;王维;高峰;容鹏飞;郑微;董琼;刘晟

    目的 探求经门静脉及肝动脉途径肝内移植微囊对肝功能及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海藻酸钠在无菌条件下制作成为直径50~500μm的微囊.将健康雄性犬20只随机分为V组和A组,V组为经门静脉移植组,再分为V1、V2组,A组为经肝动脉移植组,再分为A1、A2组;每组动物5只;V1、V2、A1、A2组分别移植微囊16 000个/kg、32 000个/kg、32 000个/kg、48 000个/kg.微囊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经B超检测动物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前及术后预设时间抽血检测肝功能.结果 A组术中、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V组移植术中门脉血流减慢,但较快恢复;术后1周及以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ALT、AST短期内均不同程度升高,24 h达峰值,V组升高幅度较A组大;相同移植途径、随移植量增加ALT、AsT升高更明显;2周后ALT、AsT逐渐恢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微囊肝内移植可造成对肝脏的明显损害,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损伤相对较小.

  • 降低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接受辐射剂量的研究

    作者:黄永;王艳芹;杨洁;吴民

    目的 探讨采用平板大C介入诊疗时降低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的方法与技术.方法 采用平板大C自身所具有的辐射监测功能记录辐射剂量率.研究者依次改变水模、球管、平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并采用不同的曝光模式,测量并记录相对应的剂量率.将平板倾斜不同角度和改变视野(FOV)大小,测量并记录不同曝光模式所产生的剂量率.结果 当水模与球管间距离一定时,平板离水模距离越近其辐射剂量率越小.同样条件下,FOV值越大,剂量率越小;倾斜角度越大,剂量率越大.相同曝光模式下,帧数越小,剂量率越小.其他条件相同时,数字减影的剂量率高于其他曝光模式.结论 在介入诊疗时,合理调整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整体辐射水平.

    关键词: 剂量率 距离 角度 视野
  • 犬髂外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血管造影评价

    作者:夏永辉;李卫校;毕永华;徐克

    目的 应用可吸收线缝合法建立犬双侧髂外动脉狭窄模型.方法 全麻下以可吸收线缝合10只大型杂种犬双侧髂外动脉约50%的管腔,术后3个月行血管造影评价动脉狭窄率.结果 成功建立8只犬双侧髂外动脉狭窄模型,2只动物死亡.术后3个月的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管腔狭窄率为(60.6±12.5)%.结论 可吸收线缝合法能够建立良好的犬髂外动脉狭窄模型,可为大型动物周围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 温敏药物缓释栓塞剂行兔肝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万智勇;张磊;卢子碹;张敏洁;王彬;段友容

    目的 探讨温敏药物缓释栓塞剂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以自组包载"碘海醇"温敏缓释剂泊洛沙姆407(Pluronic F-127)行肝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4周,定期复查肝功能、DSA、CT及动物处死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一过性增高,2周后恢复正常.术后即刻行肝动脉DSA造影,见栓塞区段以下分支完全性闭塞;4周复查造影显示栓塞小动脉未显示再通;术后1~2周CT复查可见栓塞区出现肝实质液化性梗死灶,4周仍见斑点状坏死灶.栓塞区高密度对比剂CT值随时间逐渐下降,持续时间达4周,并从中心区向边缘扩散.术后即刻行肝、肺病理检查见栓塞区肝动脉段一下分支被栓塞剂完全充填,肝窦内及门静脉肝静脉内未见栓塞剂,双肺动脉各级分支内未见栓塞剂;术后3 d,1、2、4周见窦前小动脉有条絮状栓塞剂和血栓混合物;肝小叶结构完全消失,周围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 温敏药物缓释栓塞剂在体温下快速形成固态,达到末梢动脉栓塞的效果,同时药物缓释持续时间达4周,是一种较为安全、理想的栓塞剂.

  • 主动脉弓上病变的双烟囱法腔内隔绝术

    作者:冯睿;景在平;赵志青;魏小龙;陆华;王亮

    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已经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病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成熟微创方法,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1,2].但当病变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时,传统EVE由于无法保留分支血供而无法实施,而杂交手术、移植物开窗和分支技术也各有局限和缺陷.本文通过1例累及主动脉弓的EVE后I型内漏的治疗,介绍一种用于主动脉弓上病变治疗的双烟囱法EVE技术.

  • 食管胃吻合口-纵隔-左主支气管瘘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朱明;秦建军;韩新巍;李印;吴刚;焦德超

    报道1例特殊类型的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该患者食管癌术后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瘘,通过纵隔原食管床形成窦道,直接与左主支气管交通.现将治疗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 介入手术中导管导向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作者:贺志秀;钱炜;宋成利

    微创介入手术是治疗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导管是介人手术的主要操作工具之一,由于血管系统的复杂和狭小,医师要徒手完成导管在血管内的精准操作十分困难.所以,导管导向机器人的研究也随着微创介人手术的出现而产生了.此文首先综述了导管导向机器人的产生及发展历史,然后分别介绍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在导管导向机器人方面进行的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新研究进展,后对导管导向机器人的发展做了一下展望.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介入治疗

    作者:杨超;倪才方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曾被认为是一种并不严重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现已知道UEDVT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对UEDVT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介入治疗、护理和预防做了综述.

  •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随访

    作者:罗望池;李贵福;李铁林;朱吉祥;尤劲松;马朝晖;黄燕

    目的 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再次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38处),其中择期手术32例,急诊手术4例.38处狭窄中22处位于后循环,16处位于前循环.结果 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2.6%±12.6%,Gateway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33.8%4±15.2%,Wingspan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23.6%±13.9%,治疗成功率为97.4%.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择期手术置入支架32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急诊支架置入4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择期手术穿支动脉闭塞1例,导丝穿破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急诊手术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1例在介入术中发生,1例在支架置入后24 h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1个月内再发同侧卒中2例,占5.5%(2/36).在1~24个月(平均9.6个月)的随访中,30 d内脑卒中和31 d~1年同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1.1%(4/36).DSA复查10例,2例出现再狭窄,均位于大脑中动脉.结论 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其长期疗效还需更大量样本及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如何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需进一步的研究.

  • 微弹簧圈栓塞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紫寅;王朝华;谢晓东;张昌伟;范锋;Sarvesh Gyawali;Srijana Bista

    目的 探讨和研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13例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颅内血管杂音、搏动性突眼及球结膜充血水肿.均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经动脉入路9例,经眼上静脉入路4例.结果 12例术后造影瘘El消失且颈内动脉通畅.1例填人5枚微弹簧圈后,微导管脱离瘘口,反复尝试不能再次进入,术中造影瘘口仍显影,1周后球囊阻断试验阴性后闭塞颈内动脉主干.术中1例微弹簧圈解旋,将解旋部分置于患侧颈外动脉固定.术后3~12个月(平均7.5个月)对10例患者随访了脑血管造影复查.1例复发,原因多与弹簧圈解旋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均有关.结论 对于球囊闭塞困难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微弹簧圈栓塞安全、有效.

  •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作者:尹达;朱皓;周旭晨;黄榕翀;张波;王少鹏;张佑生;贾玉卿;孙梦涵;崔哈申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78例)和常规PCI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回落>70%的比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21.14%比5.67%,P:0=011),心肌染色分级提高(1.12±0.47比2.03±0.32,P=0.021),术后24 h ST回落幅度>70%的比率增加(85%比94%,P=0.003),围术期大出血发生率减少(9%比4%,P=0.03),30 d随访期间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明显降低.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PCI能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

    提出经导管溶栓治疗、机械性血栓消除术、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进行归纳和说明.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的介入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 杂交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在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李雪;张伟国;张连阳;陈廷静;陈金华

    目的 通过对"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规范化的管理,拓展应用到多发伤杂交手术中,使术中管理规范化、流程化,提高多发伤杂交手术中的配合能力和工作效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 根据多发伤一站式杂交介入手术的特点,完善杂交手术室的基本建设,组建杂交手术团队,制订制度和流程,建立多发伤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规范多发伤介入术中配合行为等.结果 提高了医、护、技、麻醉师的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层流管理合格率达到100%;完善了介入和外科手术配套设施;术中细节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结论 多发伤一站式杂交介入手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目前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杂交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在多发伤中的应用对多发伤介入手术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作者:高红华;文佳媚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35例患者70支大脑中动脉中,MRA显示正常血管28支,病变血管42支,病变部位47处,MRA与DSA诊断符合53处,符合率70.7%,诊断偏高22处.MRA诊断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0;中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71.4%、73.1%、17.6%、100%、3.5、0;重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81.4%、82%、15.4%、100%、5.38、0;闭塞病变时各值分别为100%、96.8%、97.3%、86.7%、100%、31.25、0.MRA对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1.0、0.224、0.222、0.912.结论 与DSA相比,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对轻度狭窄诊断效度高,适于筛查;对于中、重度狭窄诊断效度降低,应进一步做DSA明确以决定治疗策略;对于闭塞病变诊断符合率虽高,但也应慎重对待.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