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食管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与放置内支架疗效对比

    作者:李华东;刘德鑫;李平;郭启祥;李鸿江;王小东

    目的 对比评价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单纯气囊导管扩张术与辅以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两种病例共103例吻合口狭窄均作了气囊导管扩张术,其中79例作单纯气囊导管扩张术,24例作气囊导管扩张术辅以支架置入术(5例为裸支架,19例为覆膜支架).结果 全部103例作单纯气囊导管扩张术后经4 ~ 38个月随访观察,有效者79例,占76.7%;另24例扩张无效者辅以放置食管支架,经4~38个月随访,有效者17例,有效率70.8%;与单纯作气囊导管扩张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应以气囊导管扩张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气囊导管扩张无效者再考虑辅以放置食管支架作为治疗的补救措施.

  • 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魏新建;纪向辉;曹飞;张福华

    目的 观察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术前牵引垫枕,术中利用骨科手术床行过伸复位,再行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d、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计算术前、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率.结果 16例20个椎体操作成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渗漏5例,侧方渗漏2例,向椎间盘内渗漏2例,无椎体后方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5±1.2降低至2.5±1.4,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为(40.1±23.5)%.结论 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 肝癌化疗栓塞前后甲胎蛋白变化模式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茂全;苏洪英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模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PHC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规律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然后将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情况划分成转阴、下降、不变及上升等4种变化模式,并把纳入病例分成相应的A、B、C和D4组,后对各组进行疗效和生存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总缓解率19.7%;无进展率为71.7%;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4.3%、63.0%、22.8%和7.1%;A与B组,A与C组,A与D组,B与C组,B与D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体力状态和门静脉癌栓为影响PH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FP变化模式对PHC TACE后的疗效具有临床指导作用,转阴或下降模式的生存期与不变或上升模式相比,明显延长.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30例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帕哈尔丁·白克热;杨树法;黄伍奎;王海林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病灶平均长径7.9 cm)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对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细胞大肝癌的患者的41个病灶,先行TACE治疗2~3次,2~4周后行RFA 1~3次.术后随访临床症状、B超造影或CT扫描的肿瘤大小、肝功能、AFP以及生存期.结果 30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较术前缓解.术后CT复查显示:18个(43.9%)肿瘤病灶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23个(56.1%)肿瘤病灶部分坏死.AFP下降25例(83.3%)、不变2例(6.7%),升高3例(10.0%).并发症中1例出现表皮灼伤,2例顽固性呃逆,3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4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所有病例随访4.1~ 20.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平均生存期11.1个月.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RFA是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大肝癌的有效方法,确切结论仍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氨甲蝶呤与氟尿嘧啶在介入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磊;顾伟瑾;万军;纪莉华;王海云;王颖;季芳;陈庆

    目的 比较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氨甲蝶呤(MTX)和5-氟尿嘧啶(5-FU)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92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MTX组46例,给予MTX 60 ~ 20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5-FU组46例,给予5-FU 1 000 ~1 25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比较两种药物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疗效.介入术后第1、2、3天连续复查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并随访3个月.结果 MTX组痊愈率97.2%,5-FU组痊愈率100%,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MTX组和5-FU组,分别有40例和38例第1~3天血B-hCG和孕酮水平迅速下降,下降幅度为50%~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出现腹痛,MTX组和5-FU组分别有3例和2例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中,两组月经恢复时间、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 两种药物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的疗效相似.

  • 血管内栓塞治疗肾脏良性血管性病变

    作者:陈卫;倪才方;王煊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良性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肾脏良性血管病变患者27例,其中肾损伤12例(外伤8例,医源性损伤4例),肾血管畸形10例(动静脉畸形5例,动静脉瘘3例,动脉瘤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多囊肾2例.27例中,血尿19例,腹部疼痛15例,腰部酸痛3例,低血压休克3例.术前均进行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行股动脉插管,先行肾动脉造影,了解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术后随防1 ~ 36个月.结果 27例患者均由肾动脉参与病变供血.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随访中,除1例多囊肾患者栓塞后2个月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复发,CT显示栓塞满意.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肾良性血管性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作者:何旭;顾建平;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徐克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对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例、闭塞6例.结果 1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术后患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原有窃血现象消失,椎动脉顺行显影良好,4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经患侧肱动脉逆行法穿刺置入支架.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支架植入对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内膜下成形术后通畅率的影响

    作者:秦永林;邓钢;郭金和;滕皋军

    目的 采用内膜下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支架植入对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患者43例(43条肢体),其中24例(非支架组)行单纯内膜下成形术,其余19例患者(支架组)在内膜下成形后一期行支架植术.术后行CTA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部分再狭窄或闭塞病变行再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27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保肢率为98%(42/43),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2年死亡率为7%(3/43).随访期内22例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其中非支架组3例闭塞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共有12条肢体行再次介入治疗.非支架组6、12和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3%±7.6%、74.0%±9.2%和56.1%±13.5%;支架组分别为89.5%±7.0%、77.5%±9.9%和32.2%±16.6%.非支架组12、24个月的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0.9%±6.1%和64.2%±14.7%;支架组分别为94.4%±5.4%和39.0%±15.9%);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整体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远端血管通畅数目、股腘动脉闭塞类型和吸烟史对内膜下成形术后2年内一期通畅率有显著影响(r=-4.417,2.502,3.115;Sx=1.627,0.955,1.523;P=0.007,0.009,0.041).结论 内膜下成形术后不必常规行支架植入;支架植入不会改善术后2年期内的通畅率;2年期内通畅率与周围血管条件密切相关,吸烟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 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置管溶栓治疗

    作者:宋进华;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汪涛;徐克

    目的 探讨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置管溶栓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50例患者发生的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经股动脉插管行上肢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先用泥鳅导丝行血栓闭塞段导丝穿通术,然后经导管团注尿激酶25万u,如果血栓不能完全清除则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 ~3d,置管溶栓治疗后24、48、72 h行造影复查,如血管造影显示血栓完全溶解则终止溶栓.结果 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中,8例次经过尿激酶团注治疗透析道恢复通畅;在置管溶栓后24、48、72 h造影复查时分别有34例次、18例次及5例次显示血栓完全溶解而停止溶栓治疗;2例次溶栓治疗失败.所有病例在置管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微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治疗良性食管瘘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世龙;朱晓黎;孙鸽

    目的 分析总结置入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治疗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良性食管瘘的疗效及堵漏失败后的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经食管碘水造影确诊的21例良性食管瘘患者,在DSA监视下置入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支架在体内放置28~250 d后取出并行食管造影检查评估瘘口封闭情况,对堵漏失败的病例,尝试胃镜下钛夹夹闭、DSA下生物胶堵漏及永久食管覆膜支架堵漏后进行成功补救治疗.结果 入组所有病例中,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4例支架取出术后复查食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封闭,首次支架治愈率66.7%,未成功患者中5例取出支架复查食管造影见对比剂外溢,提示瘘口未完全封闭,其中2例各放置永久性覆膜食管支架l枚,6个月后食管造影复查成功堵漏.2例在用钛夹夹闭瘘口;1例用生物胶堵漏后未成功.2次支架治疗成功率为76.2%,通过其他微创方式补救治疗后成功率85.7%.所有堵漏成功的患者支架取出后或微创补救堵漏成功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证实无对比剂外溢.支架相关并发症包括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不适或异物感21例(100%),支架移位3例(14.3%);严重并发症为迟发性支架所致大出血、休克、死亡2例(9.5%).结论 应用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封堵由多种病变引起的良性食管瘘技术成功率及回收率高,封堵瘘口疗效确切,严重并发症少,对堵漏失败者可尝试永久支架或钛夹夹闭方法治疗.

    关键词: 食管瘘 支架 疗效
  • C臂CT成像在乏血供原发性肝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全军;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孟艳莉;李亚楠

    目的 探讨C臂CT成像技术在乏血供原发性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乏血供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在TACE前进行常规DSA造影和C臂CT成像,比较TACE治疗前CT/MRI、DSA造影和C臂CT成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率.结果 TACE后CT扫描共发现97个乏血供肿瘤,CT/MRI、DSA造影、C臂CT成像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1.1%(69/97)、78.4%(76/97)、89.7%(87/97)(P< 0.05).其中,39个肿瘤直径<10 mm,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1.5%(24/39)、76.9%(30/39)、87.2% (34/39) (P< 0.05); 58个肿瘤直径≥10 mm,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7.6%(45/58)、79.3% (46/58)、87.9%(51/58)(P> 0.05).结论 C臂CT成像能更准确、更敏感地检测出乏血供肝脏肿瘤,尤其对于直径< 10 mm的肿瘤,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X线透视联合超声引导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建雄;刘维;窦晓霞;王健;宋莉;佟小强;邹英华

    目的 分析X线透视联合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7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7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8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BD术,穿刺右叶胆管52例,穿刺左叶胆管26例,并常规造影.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大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X线透视结合超声实时引导下PTB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同步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

    作者:刘江泽;刘四斌;李英;黄原义;魏嵬;熊远奎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同步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178例中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第2天行放疗.放疗总剂量60~ 70Gy,6~7周完成.3~4周后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或伊托铂苷、顺铂方案,共化疗2个周期.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CR 39.89%,PR 46.06%,有效率(CR+ PR) 85.95%,中位生存期为2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7%、45.3%、24.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序贯治疗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红响;陈根生;诸葛英;孙慧伶;曾群;刘伟;张卫平;陈洪波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9例肝细胞性中小肝癌患者实施TACE联合CT引导RFA序贯治疗.结果 59例患者初次治疗,共80枚病灶,行TACE和RFA序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24个月,21例患者有病灶残余,再次行RFA或序贯治疗,3例再次联合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后,病灶控制良好.并发症有胆汁瘤合并胆道感染1例、门静脉分支血栓1例.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RFA序贯治疗中小肝癌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同时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应用冠脉技术成功治疗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一例

    作者:刘凌;杨飞;肖纯;钟思干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首选方法.但对于重度狭窄瓣口面积极小的婴幼儿,常规的球囊扩张法难以通过狭窄的肺动脉瓣口或刺激右室流出道造成流出道痉挛,致使检查和治疗难以完成,且有造成肺动脉夹层瘤等并发症的可能[1].现报道1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我们通过应用冠脉技术联合单球囊法予以成功治疗.

  • 非孪生兄弟同患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张占修;叶忠;沈桂英;廖丹;王子昱;于小娜;李晓君;栾波

    我院收治非孪生兄弟俩人同患心肌梗死,且具有相似的冠脉走行及发病部位,临床上极为罕见,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兄48岁,弟46岁.兄因发作性胸痛10 d入院,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8年.患者有吸烟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家族中无早发冠心病史.

  • 经导管肺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不能切除的转移性肺癌

    作者:卢川;赵霞;程永德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已经被认为是手术不能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此技术也被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转移性肺癌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该技术的历史、转移性肺癌的血供、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并发症、疗效和局限性等进行综述.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碘油用量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作者:杨永波;程红岩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而到目前为止,碘化油的应用剂量尚无客观标准,多依靠术者的经验而定.本文分析了常规TACE与超常规剂量TACE的优劣,并对碘油剂量术前量化的可行性展开综述.

  •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椎外骨肿瘤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田庆华;吴春根;程永德

    经皮骨成形术(pe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是目前治疗椎外骨肿瘤的积极有效的介入微创治疗方法,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预防病理性骨折及部分灭活肿瘤,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POP治疗椎外骨肿瘤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 平板CT脑血容量检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永巍;洪波;黄清海;许奕;赵文元;杨志刚;赵瑞;杨鹏飞;李强;方亦斌;刘建民;叶汇

    目的 探讨利用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进行脑血容量(CBV)检查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诊断为脑缺血疾病并接受介入治疗的20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对比剂方法进行了灌注CT(PCT)和平板CT(FDCT)的检查,采用配对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血管条件下的CBV差异.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FDCT和PCT检查,两种方法均未见明显的两侧灌注差异,但与健侧相比,患侧CBV有减少趋势.两种方法所得数据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68,提示两者显著相关.Bland-Altman检验提示两种检查方法的同一部位差异值平均为-0.25±2.79,FDCT-CBV数值较PCT-CBV数值略低.结论 FDCT-CBV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所得结果与PCT-CBV无明显差异.FDCT-CBV可以在手术全过程中提供全脑功能影像,增强了手术计划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和短期预后

    作者:高红华;高连波

    目的 探讨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短期预后.方法 2010年1月- 2011年9月收治2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9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70%,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监测血脂、血糖、血压.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超声,12个月时复查DSA.结果 27例患者的29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80%~ 99%,平均92.55%±5.26%,中位狭窄率95%:术后狭窄率0%~ 15%,平均3.27%±4.60%,中位狭窄率0%,手术并发症0.术后随访12个月时,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12个月时随访DSA,支架内内膜增生l例,再狭窄0例.结论 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预后良好.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影像特点

    作者:梁国庆;姜铁民;陈少伯;张建起;赵季红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检查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收集2006年6月- 2011年10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47例,用IVUS和IVUS-VH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分叉近端、远端以及分叉处的对侧和内侧斑块负荷及其组成成分.结果 冠状动脉分叉处血管对侧壁的斑块负荷百分数为47%±14%,大于内侧壁的35%±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分叉血管对侧壁的钙化成分为34%±31%,亦大于内侧的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对侧低剪切力血管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重,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钙化成分比例较高.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