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江楠;蔡晓燕;乔德林;陈石伟;杨志强;吕强;孙奇;张亚运;夏荣龙

    目的:评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221例入院诊断为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11)、鼻胃管(n=110)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治愈率、有效率及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与鼻胃管相比,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增加。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并降低中转手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动脉损伤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

    作者:赵本胜;熊壮;张国兵;朱赤;张德志;汪名权;宋文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动脉损伤肾动脉造影表现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SRAE)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PCNL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肉眼血尿患者共22例,均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肾动脉损伤,并接受SRAE术治疗,栓塞材料为微弹簧圈。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DSA造影表现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14例(63.6%),肾动静脉瘘(RAVF)5例(22.7%),RAP伴发RAVF 3例(13.6%)。 SRAE术后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达到完全栓塞,所有患者活动性出血停止,技术成功率及有效止血率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22例患者均未见血尿复发及严重并发症。20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结论 RAP、RAVF是PCNL术后肾动脉损伤的主要类型,采用微弹簧圈行SRAE可作为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自体DC蛳CIK细胞治疗BCLC C期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丽;钟嘉明;陈晓霞;丁宁;钱其军;曲增强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DC-CIK细胞治疗BCLC 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60例BCLC C期HC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DC-CIK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半年和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全血T细胞亚群CD3+CD8+明显升高,CD3+CD4+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生存率分别为67.9%、48.1%(P<0.05),一年生存率分别为53.6%、29.6%(P<0.05)。结论 TACE联合DC-CIK细胞联合治疗比单纯TACE治疗效果更好,是BCLC C期肝细胞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12例

    作者:罗泽龙;冯超;赵剑波

    目的:探讨采用美国Cook公司LABS 100肝内穿刺活检针套装行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TJL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TJLB的12例患者资料,对穿刺适应证、穿刺次数、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取样效果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TJLB均取得成功且无相关并发症,平均每例穿刺次数为2.8次,均取得足够肝组织并获得组织学诊断。结论采用Cook公司LABS 100肝内穿刺活检针套装行TJLB安全、可行。

  • 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术23例

    作者:刘健;刘瑞青;曹会存;王振豫;曹广劭;刘诗义;李天晓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行CT引导下行颅脑占位穿刺活检术共23例。所有患者均具有神经系统临床症状或体征,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占位。 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术行病理学或细菌学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明确病理诊断19例,活检阳性诊断率82.6%(19/23)。其中14例(60.9%)获得肿瘤学病理诊断,主要包括脑胶质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脉络丛乳头状肿瘤、表皮样囊肿等;5例(21.7%)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脓肿、脑胶质细胞增生症、脑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活检穿刺术后少量血肿者1例(4.3%),本组病例穿刺活检术后无颅内感染、癫痫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脑穿刺活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为颅脑病变提供明确病理学诊断,是一种具有较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多囊肝临床效果

    作者:南志宇;谢春明;冯对平;杨敏玲;庞宁东;陈毅;赵超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治疗症状性多囊肝(PL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采用超选择性TAE治疗症状性PLD患者8例,其中女6例,男2例,年龄54~65岁,平均59.5岁。栓塞剂为聚乙烯醇(PVA)颗粒和微弹簧圈。所有患者在TAE术前及术后12个月均接受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肝内囊肿总体积测量,比较囊肿体积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TAE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肝区不适、发热,给予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肝内囊肿总体积由术前平均(5794±2066)cm3(3120~8935 cm3)改善为术后12个月平均(3832±1525)cm3(2019~5925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6.971,P<0.001)。肝内囊肿总体积缩小率为(34.6±11.3)%(24.3%~60.4%)。结论 TAE是一种治疗症状性PLD的新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闭塞症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的预探索

    作者:丁明超;李芳;王斌;刘苏健;迟国庆;王意忠;李选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ASO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66岁。所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肢静息痛,其中10例(47.6%)伴有不同程度足部溃疡和坏疽。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患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DSA检查。PTA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分别检测患肢跛行距离、足趾皮温、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并作CTA 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9例患者共38条病变肢体,54支血管为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分别为胫前动脉25支(46.3%)、胫后动脉18支(33.3%)、腓动脉9支(16.7%)、腘动脉2支(3.7%);肢体PTA技术成功率为89.6%,单血管PTA技术成功率为85.2%。术后所有开通成功的患肢皮温改善明显,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3、6、12个月患者跛行距离、足趾皮温、ABI、TBI等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肢体血管再狭窄率为39.5%(15/38),肢体血管通畅率为55.3%(21/38),肢体保全率为81.6%(31/38)。结论 PTA治疗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远期再狭窄率虽较高,但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缓解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缺血肢体的保全率。

  • 介入栓塞治疗肾假性动脉瘤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翔宇;赵卫;黄建强;姜永能;石潆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肾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1例RAP患者资料,术中分别采用普通弹簧圈、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作为栓塞剂。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1例均为单发RAP,3例有出血征象。 RAP位于肾上段1例,中段4例,下段5例,副肾动脉1例。单纯PVA栓塞1例,弹簧圈栓塞1例,PVA加弹簧圈栓塞1例,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栓塞8例。术后瘤体及造影剂外溢均消失,载瘤动脉呈残根样。术中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术后1周内2例出血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尿常规正常。结论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治疗RAP的方法,其安全可靠,能大程度保护肾脏正常组织、挽救患者生命,值得推广。

  • 脾动脉阻断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作者:解阳;顾俊鹏;张海潇;朱帝文;任伟新

    目的:总结脾动脉球囊阻断联合脾脏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型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及经验。方法在脾动脉球囊阻断状态下对15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皮穿刺脾脏RFA, RFA平均时间为(46.4±5.4)min。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监测血常规,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CTA。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大量血性胸腔积液,给予止血及胸腔积液引流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RFA后1个月行腹部CTA检查示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的比率为34.3%~71.8%,平均(56.20±13.09)%。术前血细胞计数示:白细胞为(3.88±1.75)×109/L,红细胞(4.06±0.37)×1012/L,血小板(48.14±11.33)×109/L。 RFA术后1个月复查示:白细胞(5.62±1.61)×109/L,血小板(132.29±33.20)×109/L;与术前相比,血小板和白细胞显著升高(P<0.05)。结论脾动脉球囊阻断联合RFA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型脾功能亢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近期疗效可靠。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60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景奇;张传玉;李涌;迟长功;潘德利

    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局部控制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60例早期NSCLC患者进行CT引导下68次RFA。全组患者病理学分型为:鳞状细胞癌23例(38.3%),腺癌31例(51.7%),大细胞癌2例(3.3%),鳞腺癌4例(6.7%)。病灶直径平均大小3.8 cm(1.8~6.8)。观察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全组病例均能完成RFA,平均消融时间为35 min(18~63 min),术中常见并发症是气胸17例(28.3%),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lo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LPFS)时间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2、3年分别为94.6%、83.1%、73.6%。结论 CT引导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生存率。

  • 中下段胆总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任建庄;张凯;李腾飞;段旭华;黄郭灏;张萌帆;韩新巍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汁引流(PTCD)术后不同抗肿瘤治疗方式对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60例经胆道钳夹活检明确诊断为胆总管中、下段腺癌,按照TNM肿瘤分期分为Ⅱ期9例,Ⅲ期39例、Ⅳ期12例。按照分化程度区分高分化者9例、中分化者37例、低分化者14例。将此6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所有患者行引流管置入及支架植入以解除黄疸症状,根据后续抗肿瘤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引流手术后行规律动脉灌注化疗;B组引流手术后行胆道内粒子链植入;C组引流手术后行规律动脉灌注化疗及胆道内粒子链植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肿瘤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为(186.0±36.4)d,B组中位生存期为(183.0±26.5)d, C组中位生存期为(252.0±43.6)d。肿瘤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生存期影响因素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HR=8.434,95%CI(3.41~20.090)]是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HR=0.616,95%CI(0.429~0.884)]是死亡的保护因素,肿瘤分化程度(Score检验,字2=0.197,P=0.657)与死亡无关。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HR=1.012,95%CI(0.558~2.179)],而C组治疗方式[HR=0.334,95%CI(0.148~0.075)]是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肿瘤TNM分期及不同治疗方式对中下段胆总管癌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中下段胆总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引流术后应行化疗及内放疗相结合的综合介入治疗,确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伟东;纪建松;涂建飞;虞作春;杨杰

    目的: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或病理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ACE组31例,联合组(冷冻消融联合TACE)35例,随访时间5~35个月,通过评估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2组比较,在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方面,联合组均优于TACE组(P<0.05),联合组生存期长于TACE组(P=0.038)。在0.5年、1年、2年总体生存率方面,联合组与TAC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冷冻消融联合TACE 治疗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但确切效果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型对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评估

    作者:王黎洲;李兴;宋杰;蒋天鹏;吴晓萍;周石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类型,探讨不同类型基因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通过384孔板DNA提取试剂盒检测2007年1月到2008年1月156例经过病理确诊2个月内接受TACE治疗HCC患者的VEGF基因型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基因类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出VEGF-2578C/A,VEGF-1154G/A, VEGF-634C/G和VEGF-1498T/C 4种基因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5.47%。经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分期(TMN)、癌灶转移、VEGF-2578 AA和VEGF-1154 AA基因型是独立预后因素。肝癌TMN分期为Ⅲ至Ⅳ期将极大增加肝癌患者死亡风险(HR=3.64,95%,CI=1.67-6.79;HR=2.91,CI=1.30-6.27)。然而VEGF-2578 AA 和VEGF-1154 AA 基因类型患者相比野生基因类型死亡风险更高(HR=3.65,95%CI=1.35-11.13;HR=7.13,95%CI=1.46-65.8)。结论 VEGF-2578C/A 和 VEGF-1154G/A 基因类型与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对预测介入治疗HCC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

    作者:李丁;向华;张智明;刘觉仕;方志勇;龙林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其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血清VEGF含量下降,其治疗前后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血清VEGF水平指标分析, TACE联合氩氦刀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很可能优于单纯TACE组。

  • 制作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佳液-气比

    作者:李龙;张迪;曾欣巧;曾庆乐;陈勇

    目的:观察以不同液-气比制作1%聚桂醇泡沫的稳定性,明确佳液-气比。方法根据Tessari法,采用1%聚桂醇注射液、室内空气、2个10 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1个医用硅胶三通旋塞阀分别以1∶1、1∶2、1∶3、1∶4、1∶5、1∶6、1∶7、1∶8、1∶9液-气比制作泡沫硬化剂。每种液-气比分别制作泡沫5次,记录泡沫半衰期(FHT)、泡沫析水时间(FDT)和泡沫融合时间(FCT)并计算其均值。佳液-气比定义为上述所有测量指标的中间值。结果液-气比为1∶1、1∶2、1∶3、1∶4、1∶5、1∶6、1∶7、1∶8、1∶9时,1%聚桂醇泡沫的FHT分别为184.8、169.3、135.9、110.8、111.5、92.6、76.3、74.7、49.9 s,FDT分别为10.6、17.8、14.6、13.7、13.0、12.3、10.7、11.5、12.6 s,FCT 分别为108.4、79.8、41.8、20.3、10.4、0、0、0、0 s。结论采用室内空气、10 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医用硅胶三通旋塞阀、以Tessari法制作1%聚桂醇泡沫时的佳液-气比为1∶2。

  • 治疗计划系统模拟125I粒子周边与中心分布剂量对比研究

    作者:隋爱霞;于慧敏;张宏涛;吴娟;任菊娜;高贞;王娟

    目的: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周边分布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2、2.5、3、3.5、4、4.5、5 cm等7种边长的正方体,模拟不同大小肿瘤,分别载入0.5 mCi 125I粒子,处方剂量145 Gy,粒子周边分布(周边组),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高剂量点、平均剂量等参数;同样方法将以上各肿瘤中载入粒子作中心分布(中心组),得出上述参数。结果周边组和中心组D90均数分别为(147.29±0.58)Gy和(106.08±9.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P=0.005);V90均数分别为(95.46±0.44)%和(9.0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09);高剂量均数分别为(1224.65±12.7)Gy和(1532.48±48.5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00);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192.14±2.89)Gy和(179.81±5.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7,P=0.029)。结论125I粒子不同分布模式直接影响剂量分布,粒子数目和活度相同时周边布源有较好的剂量分布。

  • 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抑制兔VX2肝癌机制研究

    作者:王伟昱;秦汉林;朱先海;周磊;武乐斌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比较不同活度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强度。方法将24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不同初始活度的125I粒子:0 mCi组(对照组,n=8)、0.7 mCi组(n=8)及1.0 mCi组(n=8)。5周后处死实验兔,取出肿瘤病灶,检测125I粒子对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均可使肿瘤细胞凋亡率上升, Bcl-2、VEGF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1.0 mCi 125I粒子组作用均更加明显(P<0.05)。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可增加肿瘤组织中caspase-3活性,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后不仅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增殖,还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生成。

  • 孤立性腹腔动脉夹层2例

    作者:崔凯;张圆;罗岚;赵剑波;陈勇

    临床资料
      病例1,61岁。以“腹痛10 h”主诉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控制欠佳,吸烟史30年,15支/d。查体:腹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压150/90 mmHg(1 mmHg=0.133 kPa)。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PT 14.6 s,PTR 1.17 s,抗双链DNA 测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急症行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腹腔动脉起始段乳头状突起,考虑腹腔动脉瘤可能,肠系膜上动脉胰头区局限性增粗、外凸变形。1周后复查见,腹腔动脉病变段血管瘤样扩张,血管腔内可见撕裂内膜片影,假腔明显增大压迫真腔变窄,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经降压、抗凝、抗血小板治疗9 d后腹痛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继续保守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增强CT示夹层动脉瘤消失,病变部位血管内壁不光滑,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无明显变化(图1)。

  • 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外引流术治疗腰椎间盘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1例

    作者:肖全平;吴春根;顾一峰;王涛;程永德

    病史摘要
      患者,男,50岁,以“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5月余”于2013年10月5日入住我科。5个月前患者因腰部酸胀不适行针灸治疗后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2013年9月10日腰椎间盘CT 平扫,示L4-5椎间盘膨隆,腰椎退行性变;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椎体结核不能排除,ECT示L4、L5椎体放射性异常浓聚,考虑转移。经保守治疗后疼痛无缓解。近1个月来发热,高体温达39℃,翻身困难,双下肢放射痛及感觉异常,无法正常行走,提重物、咳嗽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时减轻,大小便功能正常。既往2010年曾行直肠癌切除术,2011年因肠梗阻行造瘘术。入院查体:患者神清、气平、痛苦面容,平卧位,无法翻身,心肺(-),L4、L5椎体棘突明显压痛,叩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双侧巴氏征(-)。入院后复查腰椎MRI增强示椎间盘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形成可能;腰椎CT示椎间盘炎可能,血常规白细胞14.3×109/L,中细粒细胞百分比0.887,C反应蛋白90 mg/L,红细胞沉降率100 mmol/L。于入院1周后行DSA和透视引导下L4-5椎间盘髓核摘除抽吸术、外引流管置入引流术并穿刺活检术,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DSA和透视引导下定位,经皮穿刺入L4-5椎间盘内,经正侧位确认后,逐级扩张置入直径1.4~8.4 mm椎间盘穿刺工作套管,用环踞开窗,用髓核钳反复钳取髓核组织,然后负压抽吸残存髓核组织及脓液,然后使用交换导丝插入5 F 外引流管(Cook 公司,美国)留置并体外固定,通过三通连接引流袋。取出的组织和液体分别送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细菌培养结果:肺炎链球菌生长;抗酸杆菌培养阴性;穿刺液荧光PCR检测结核杆菌DNA阴性。病理结果示:慢性化脓性炎伴肉芽组织增生。术后每天引流液量约300 ml,颜色为先淡黄色,后逐渐变清。同时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1次/d联合治疗。术后半个月,患者腰痛及双下肢疼痛症状逐渐减轻。术后3周拔出引流管,患者翻身无疼痛,可自主坐立行走,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治疗后6个月复查腰椎增强MRI及CT平扫检查提示:硬膜外脓肿影消失,L4-5椎间隙明显变窄,相应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硬化(图1)。

  • 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登科;惠俊国;程星遥;纪建松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大多数结节为良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体积能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从而改善结节引起的相关症状。近年来RFA已逐渐成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是对近些年来甲状腺良性结节RFA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相关治疗研究提供指导及依据。

  • 食管良性狭窄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杨凯;朱悦琦;程英升

    支架在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的支架主要为金属支架,可分为永久性支架和暂时性可回收支架。永久性金属支架长期植入易引起炎性增生、支架内再狭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暂时性可回收金属支架植入后1周内需取出,以避免食管瘢痕修复及支架内组织增生导致其取出困难、远期食管再狭窄复发率高。药物洗脱支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处于临床使用阶段,消化道药物洗脱支架目前处于研制及动物实验阶段;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已经在心血管系统广泛应用。随着生物工程材料的发展,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已成为食管支架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对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研发的现状和展望进行全面详细阐述,重点介绍支架工艺:支架成型,覆膜改性,载药处理。

  • 小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栓塞治疗

    作者:朱国辉;段传志;李西锋;张炘;何旭英;李维;赖凌峰;陈敏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伴发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科、诊断为小脑AVM患者142例,其中42例伴发动脉瘤。将患者分为伴发动脉瘤组和不伴发动脉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出血、畸形团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深静脉引流。结果42例患者共伴发61个动脉瘤,其中位于畸形团内14个,位于供血动脉上47个。畸形团内动脉瘤与畸形团破裂出血及伴有深静脉引流密切相关。42例患者栓塞治疗后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出血。结论为了降低远期复发出血发生率,栓塞治疗小脑AVM伴发动脉瘤患者时应围绕动脉瘤处理制定治疗措施。

  •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作者:诸葛英;姚红响;曾群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师手术操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恶心呕吐等处理;术后加强PTCD引流管管理、辐射防护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成功率100%;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总胆红素,黄疸基本缓解;并发症计发生胆心反射1例、PTCD引流管移位2例,术后畏寒、发热1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有效处理后缓解;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结论术前周密的准备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熟练掌握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早发现、早处理并发症,可让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

  • 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单中心经验--可行性、安全性分析

    作者:冯灿;郭俊;冀涛;朱嘉琦;赵仙先

    目的:总结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电解弹簧圈治疗40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40例患者经电解弹簧圈介入封堵均获得成功,平均植入弹簧圈(2.33±1.38)枚,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DSA造影显示12例(30%)残余分流完全消失,28例(70%)血流明显减少。术后随访1~65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无相关血管狭窄、闭塞及瘘腔破裂。结论采用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CAF安全有效、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 首届介入放射学科研与论文撰写高级研讨会暨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推广和规范化普及学习班通知

    作者:

    关键词:
  • 第六届肿瘤介入与微创治疗大会(CCIO)、第二届中国介入栓塞治疗大会(CFET)纪要

    作者:

    2015年3月26日至29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承办,《介入放射学杂志》等协办的“第六届肿瘤介入与微创治疗大会(CCIO)”、“第二届中国介入栓塞治疗大会(CFET)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大会主席徐克教授、滕皋军教授,大会执行主席郭志教授、北美介入放射学会主席Ray GE教授以及国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座。参会代表1280余人。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