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25例效果分析

    作者:卫杰;刘洁怡;耿昌明;孔晓东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 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 巨型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田;古善智;李国文;黄满平;黄斌;熊正平

    目的 探讨巨型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1例巨大脑膜瘤(大径>5 cm)患者,术前MRI提示均强化明显,血供丰富,分成术前栓塞组(研究组)38例和未栓塞(对照组)33例,术前DSA造影确定血供分型为Ⅰ及Ⅱ型脑膜瘤,研究组予以PAV颗粒(200~300μm)栓塞,对照组仅行脑血管造影,未予以栓塞,观察两组术中出血、肿瘤切除时间及栓塞并发症情况;术后复查MRI观察切除程度.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术中出血量(ml)(562±178)比(833±234)、肿瘤切除时间(h)(5.45±2.13)比(7.23±2.45)、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Ⅲ及Ⅲ以下)27例(27/38,71%)比19例(19/33,57.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例出现栓塞后脑水肿加重,2例出现头皮缺血性坏死,1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巨型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穿刺路径初探

    作者:底学敏;王娟;张宏涛;王泽阳;张晶晶;苏晓华;于慧敏;隋爱霞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的穿刺路径,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技术指导.方法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据转移瘤的不同位置: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病变部位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同时考虑规避危及器官,设计不同的进针路径.结果 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125I粒子植入常用穿刺方法分别为后入路即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侧入路即经肝经十二指肠法或者是后入路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前入路即经肠系膜同时采用同轴针法.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瘤采用不同穿刺路径是可行的,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增加远期管腔面积

    作者:刘蓉;马士新;赵钢;杭靖宇;魏盟;陆志刚

    目的 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张病变段,不植入支架.术后即刻及术后9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患者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支架横截面积(SA)和血管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4例患者单纯紫杉醇DCB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扩张段无夹层,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靶血管扩张段管腔通畅,病变段未见明显再狭窄,TIMI血流3级;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MLA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SA呈增加趋势,内膜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 单纯DCB扩张ISR病变可增加远期管腔面积,避免二次支架植入,降低再次ISR风险,并通过局部释放紫杉醇作用于管壁,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 腔内激光闭合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对比研究

    作者:李春龙;姚立正;李文会;朱军;万豪光

    目的 对比腔内激光闭合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法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传统外科手术(高位结扎+剥脱)组(传统组)和腔内激光闭合术组(激光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根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量表评价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术后随访期内,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较传统外科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

  •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左支门体分流中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苗同国;褚建国;黄鹤;刘玉强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318)和门静脉主干组(n-209),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分流道血流动力学、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年门静脉左支组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门静脉主干组(P<0.05).1年随访期间门静脉左支组、门静脉主干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6% (4/318)、5.74%(12/209) (P=0.00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31%(1/318)、4.31%(9/209) (P=0.001),再出血率分别为0.94%(3/318)、2.87% (6/209) (P=0.095).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并将支架留植左支内,能获得较低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 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

    作者:钟山;张希全;陈众;董鹏;孙业全

    目的 探讨患侧股动脉及胫后动脉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11例钝性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并造影评估动脉损伤情况,捻转导丝通过损伤段失败即刻穿刺胫后动脉并送入4F单弯导管和圈套器,采用导丝抓捕技术将损伤段导丝捕捉住,使其通过损伤段,并建立工作轨道,经导丝植入血管支架修复损伤动脉;对远端流出道血栓阻塞用6F导引导管抽吸动脉远端血栓,对肢体末梢动脉血栓予动脉内留置导管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部分断裂7例,完全断裂4例,共植入支架1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7±3.8)个月,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3例支架腔内狭窄>70%,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6例支架腔内狭窄<30%,未作特殊处理.随访期未发现支架断裂、变形、移位,无截肢患者.结论 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可减少手术时间,快速恢复受损动脉血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 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医用胶定位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挺;赵振华;王彬;冯江峰;孔建国;宋坤

    目的 研究肺小结节(SPN)胸腔镜术前医用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顾分析41例孤立性SPN胸腔镜术前定位病例资料,包括医用胶定位组22例,Hook-wire定位组19例.统计医用胶定位的定位效果、并发症、衔接期时间以及肺楔形切除所用时间,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定位均取得成功;医用胶组的气胸发生率(18.2%)、肺出血发生率(9.1%)、胸痛发生率(4.5%)均低于Hook-wire组,其中肺出血发生率与Hook-wir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用胶组无并发症率(63.6%)高于Hook-wire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衔接期时间医用胶组(16.32±8.83)h长于Hook-wire组(3.29±4.2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楔形切除所用时间医用胶组(21.14±7.01) min与Hook-wire组(18.58±5.2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N胸腔镜术前医用胶定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与Hook-wire定位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可获得更长的衔接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携带125I粒子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田红岸;余开湖;郑小宁;余炫颉;杜希剑

    目的 评价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64例,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I粒子支架分为两组:普通支架组(A组)28例,125I粒子支架组(B组)36例.125I粒子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困难改善率、支架通畅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存期.结果 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及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100%;12个月内B组患者食管支架通畅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比A组平均高约13 769.57元;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B组均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费用较普通支架高.

  • 肝脏肿瘤微波消融后MRI信号演变解读

    作者:贾振宇;陈奇峰;吴文涛;刘圣;施海彬;杨正强

    目的 对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术后MRI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进行解读.方法 56例患者共56个肝肿瘤病灶,在MWA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不同时间点消融区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的信号变化,并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复发.结果 MWA后2d,消融区在T1WI、T2WI序列表现为靶样结构,T1WI表现为中央高信号的消融坏死区与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消融坏死区及周围环绕的高信号带;术后1个月及6个月消融区体积萎缩,T1WI及T2WI仍可见靶样结构,T1WI显示消融坏死区信号升高.增强扫描显示MWA后2d,消融区周围存在异常高灌注,术后2d、1个月及6个月消融坏死区均无强化.DWI序列显示消融后2d,消融区周围反应性信号增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信号逐渐降低.结论 肝脏肿瘤MWA术后消融区信号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对消融区MRI信号的正确解读有助于疗效判断及方案制定.

  • 渐进性球囊扩张联合胆道持续引流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

    作者:华成飞;李腾飞;段旭华;韩新巍

    目的 评价渐进性球囊扩张联合胆道持续引流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色超声、MR和/或增强CT及内镜下或DSA下吻合口活检病理证实为吻合口良性狭窄,其中23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渐进性球囊(初始直径8 mm;第2个月直径10 mm;第3个月直径12 mm)扩张联合引流管持续引流(6个月)方式治疗(研究组);26例患者采用单次经皮肝穿球囊(直径6或8 mm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置入(6个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吻合口通畅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胆道出血,穿孔等发生.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个月时两组患者吻合口通畅率未见明显差异,但在6、12和24个月时研究组的吻合口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3例患者分别于11.2、14.3和17.6个月出现复发黄疸,MRI及增强CT证实吻合口狭窄复发,给予再次的球囊扩张和引流管置入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3.1至17.1个月再次出现黄疸,其中1例患者死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余15例患者给予再次的球囊扩张和引流管置入治疗.结论 渐进性球囊扩张联合胆道持续引流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定量分析化疗栓塞前后肝脏肿瘤灌注减少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亮;曾帅;马鋆;管逊;郭哲中;王嵇

    目的 探究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在TACE术中对肝肿瘤灌注的即刻变化进行定量评测.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35例TACE治疗肝细胞癌病例.TACE术前后用相同参数采集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图像序列均经二维ccDSA(2D-ccDSA)进行后处理.在ccDSA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me-contrast-intensity CI[t]),并获取肿瘤血供时间(TBST),曲线下面积(AUC)、大强化值(CI-Peak)和大上升斜率(MS)这些灌注参数来分析评估TACE前后顺行血流和肿瘤染色减少的程度.并对上述参数与主观血管造影栓塞终点(SACE)标准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ACE前后灌注参数的比较有显著差异.AUC和CI-Peak在TACE术后大幅下降.TBST在术后较之术前有显著延迟.灌注减少30%~40%相当于SACE Ⅲ级,灌注减少60%~70%相当于SACEⅣ级.结论 2D-ccDSA可以客观地量化评估TACE术对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影响,为TACE术提供了定量评价动脉血流停滞程度和肿瘤染色减少的指标.

  • 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造影表现与生存分析

    作者:刘秋松;张恭良;李彦豪;梅雀林

    目的 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血管造影特点并行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脏NEN资料.17例行TACE为主治疗,22例未行TACE治疗,21例未行相关治疗.分析肝脏NEN血管造影表现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生存预后因素.结果 血管造影示神经内分泌瘤(NET)多表现为乏血供染色,而神经内分泌癌(NEC)多表现为富血供染色.6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8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0%、52.0%、40.0%及33.8%.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P=0.001)与治疗模式(P<0.001)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肝脏NEN血供丰富与否有助于评判肿瘤级别.病理高级别(G3)的患者预后不良,TACE是治疗肝脏NEN有效方法.

  • 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研制及实验研究

    作者:陈翔;阚通;储国俊;张本;王飞宇;张建;秦永文;朱志军;吴丹宁

    目的 探讨开胸穿刺心尖经导管植入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主研制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实验山羊3头,侧开胸小切口显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透视下沿加硬导丝经22 F输送鞘管将双环状支架送至主动脉瓣上方,利用张开的支架外环准确定位于主动脉瓣窦底,随后扩张球囊释放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术后即刻观察评估实验效果.结果 3头实验羊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DSA及解剖学评价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代替原瓣膜工作.结论 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经心尖途径TAVI术可行,效果理想.

  • 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慢性肾病结果分析

    作者:陆发承;王家平;邢艺苑;万珊杉;韩磊

    目的 分析和评价经肾动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慢性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5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2只12周龄大鼠用于BMSC分离培养;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组),36只经尾静脉注入阿霉素制作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病对照组(C组)、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组)和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组),每组12只.N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结果 A组、V组、C组在各观察时点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组(P<0.01).移植后1、2周A组24 h尿微量蛋白均低于C组(P<0.01),且血肌酐均较C组和V组低(P<0.01);移植后1周A组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低于V组(P<0.01),但2周时与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肾动脉途径移植BMSC可提高细胞归巢效率,并提高对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

  • 肾动脉球囊临时置入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例

    作者:鲁仁财;姜永能;赵卫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检查发现左肾占位4d余”入院.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至我院急诊科行颅脑CT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左肾实质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泌尿外科.患者发病以来无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入院后行腹部CT示左肾中部肿瘤性病变,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黄色肉芽肿性炎)与肾癌待鉴别.MRI示左肾中部囊实性占位,考虑肾球旁细胞瘤.GFR:左肾40.4 ml/min,右肾42.5 ml/min,左肾中段外侧占位征象,血流灌注、肾小球滤过功能轻-中度受损,上尿路引流通畅.肾功能检查:BUN 4.79 mmol/L,Cr 62.0 μmol/L.完善相关检查,排外手术禁忌,拟行后腹腔镜下左肾肿瘤剜除术,术前行左肾动脉球囊置入,并于术中经球囊导管低温灌注.

  • 破裂的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1例

    作者:蔡栋阳;薛绛宇;赵同源;李天晓

    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10 h”于2016年6月15日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嗜睡,唤醒后可正确回答简单问题,颈稍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稍迟钝,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头颅CT平扫提示.鞍上池、环池、外侧裂少量出血,脑组织肿胀;头颅CTA及DSA提示:左侧大脑中主干闭塞并周围烟雾血管形成、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通过分支与大脑中动脉吻合.

  • 开窗支架移植物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2例

    作者:刘元庆;盛国太;杨明

    累及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夹层极易破裂,即使采用外科治疗,也具有极高的风险和死亡率[1].本文报告2例成功应用开窗覆膜支架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术后患者康复迅速,近期随访结果良好.临床资料患者1:男,52岁.突发背部撕裂样疼痛2h,伴出汗,持续不能缓解,既往有高血压史1年,血压高约200/100 mmHg.查体:T 365℃,P84次/min,R20次/min,BP左上肢116/84mmHg、右上肢122/80 mmHg,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率84次/min,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形态结构及收缩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CTA见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夹层破口局限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降主动脉弓小弯侧,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1 cm,逆撕至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在距腹腔干约4 cm,和左肾动脉开口约2 cm的腹主动脉可见一破口.

  • 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丹;李彩英;高不郎;贾芳莹;寇晨光;王岑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流和血流量等影响因素对动脉壁作用机制的学科.颅内动脉瘤是非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的主要原因,对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很重要.随着近年医学影像技术和流体力学软件发展,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病因研究成为可能.该文就国内外颅内动脉瘤形成的血流动力学因素作一综述,阐述血流动力学发病机制.

  • 血管内治疗亚急性及慢性脑动脉闭塞研究进展

    作者:常凯涛;李天晓

    亚急性及慢性脑动脉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并不常见、但很重要的原因.主要机制是局部血流动力学障碍,理论上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改善预后.目前亚急性及慢性脑动脉闭塞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介入技术迅速发展使血管内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该文就亚急性及慢性脑动脉闭塞的定义、危害、治疗现状、影像学评估、技术要点、相关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缺血并发症病因分析与防治(附48例报告)

    作者:张彦冰;管生;郭新宾;徐浩文;权涛;陈振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病因与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10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确诊的48例缺血并发症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缺血并发症相关因素、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防方法,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48例缺血并发症发生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痉挛/微栓子清除障碍(19例)、血栓栓塞(16例)、栓塞治疗影响瘤囊或附近穿支或远端血流(6例)、术中低血压(4例)、脑水肿(3例),经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痉挛、升压药物及血管内介入等综合治疗后3个月随访,34例(70.8%)mRS评分≤2(未遗留严重后遗症),14例(29.2%)>2(预后不良).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发生缺血的病因复杂,需要介入围术期个体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痉挛等管理.对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可通过介入补救处理及提高技术水平有效预防.

  • 恶性气道狭窄患者支架再置入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黄旭芳;赵中伟;毛剑婷;楼梨利;舒菡艺

    目的 探讨恶性气道狭窄患者支架再置入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7例气道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支架再置入治疗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呼吸困难均在支架置入术后即刻缓解,未发生大出血、呼吸衰竭与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医护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术前个性化心理干预,指导患者练习配合技巧,术中随时准备应急抢救,快速有效配合支架置入,术后密切监护呼吸道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支架再次置入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无鞘7F普通导引导管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效果

    作者:陈建宁;胡文志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无鞘7F普通导引导管和常规6F鞘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无鞘组(n=80)和有鞘组(n=80),比较两种方法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止血成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前臂疼痛或不适、前臂血肿、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皮肤缺血坏死等.结果 无鞘组、有鞘组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分别为9例、2例,前臂疼痛或不适分别为7例、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前臂血肿、止血成功、桡动脉术后直径、桡动脉闭塞及皮肤缺血坏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6F鞘导引导管相比,桡动脉无鞘7F普通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