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Parasito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기생충병여감염성질병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0.3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116
  • 国内刊号: 51-163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卓凯星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简介

               本刊为寄生虫病医学科技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人员,主要报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经验,科研成果,与防治密切有关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研究。本刊自1999年起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医药卫生辑,加入“中国期刊网”(网址:http://www.cnki.net),以及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网址:http://www.chinainfo/gov.co/periodical).所投稿件。除文字版刊出外,同时也用以上三种方式刊出。本刊2001年4月起加入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选择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社征稿要求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且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炼通顺、文稿请用电子邮件投递,一般文章以5000字为宜。

  2.来稿须列出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城市)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之后标注作者工作单位,并列出工作单位、地名、邮政编码。

  3.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8个以内)各一份,并附中、英文基本一致的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英文需隔行打印,以为审译修改留有空间)。中、英文摘要可结合课题背景(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撰写,以便阅读指导,使读者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4.来稿若属于国家(委、部、局、自然基金)、省(厅、局)、高校及大专院校资助的课题,请注明课题的立项主管部门、所属计划、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

  5.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详细信息(姓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电话或E-mail),以便编辑部和读者联系、交流。

  6.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请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注录规则》书写)

  7.本刊对每篇来稿收取处理费50元,请作者在寄发稿件的同时将处理费通过邮局寄汇本刊(请勿在稿件中夹带现金)。汇单上注明第一作者姓名。

  8.作者投稿半年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稿件一经审查刊用后,编辑部将寄发录用通知,并以实际登载页数收取版面费;版面费收到后,将开正式发票;论文刊出后,将按规定支付稿酬。来稿出版后赠送杂志一本。

  9.来稿务必写清论文联系人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以便联系。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数据统计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发文量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官网?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官网:http://www.sjcb.cbpt.cnki.net。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目录文献
  • siRNA特异性干扰EgRad9基因表达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DNA氧化损伤机制的影响

    作者:郑璇;卢帅;赵军;吕国栋;文丽梅;李亚芬;田春艳;王建华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特异性干扰EgRad9基因表达后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DNA氧化损伤机制的影响. 方法 利用电穿孔法将EgRad9-siRNA干扰序列和阴性对照干扰序列转染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实验分为EgRad9-siRNA-354、-614、-971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电转染3d后,加入自然状态下原头节大耐受浓度的H2O2处理1h,伊红染液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活性并计算存活率.收集各组原头节的培养液,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电转染3d后,加入自然状态下原头节耐受H2O2的大耐受浓度处理1h后,TRIzol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EgRad9mRNA的表达.采用彗星实验检测干扰EgRad9基因表达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DNA氧化损伤情况,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干扰EgRad9基因表达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内ROS的含量,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自然状态下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耐受H2O2的大浓度为0.4 mmol/L,干预时间为1h;电穿孔法可将绿色荧光干扰序列有效的导入原头节体内,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原头节体内均有明亮的绿色荧光斑点;而空白对照组原头节体内无绿色荧光斑点.EgRad9-siRNA-354、-614、-971干扰组原头节的存活率分别为(42.99±4.03)%、(29.86±5.87)%和(56.48±4.64)%,初步筛选有效干扰序列为EgRad9-siRNA-614.siRNA-354、-614、-971干扰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0.024±0.001、0.004±0.001、0.039±0.002,其中EgRad9-siRNA-614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阴性对照组(0.095±0.001)和空白对照组(0.099±0.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27、10.934,均P<0.01),表明该组原头节EgRad9基因经干扰后对其活性影响大,有效干扰序列为EgRad9-siRNA-614.EgRad9-siRNA-354、614、971干扰组EgRad9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32±0.055、0.291±0.079、0.612±0.032,其中经EgRad9-siRNA-614序列干扰后,EgRad9 mRNA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1.001±0.020)和空白对照组(1.001±0.012)相比均显著下调(t=7.874、7.663,均P<0.01),可确定有效干扰序列为EgRad9-siRNA-614.相同电泳条件下,EgRad9-siRNA-614干扰组原头节DNA碎片离开核向阳极迁移,形成拖尾;EgRad9-siRNA-614干扰组彗星尾距OTM值为13.901±2.263,与阴性对照组(0.074±0.020)和空白对照组(0.047±0.03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5、13.251,均P<0.01).经EgRad9-siRNA-614序列干扰后,原头节体内ROS含量为13.024±0.154,与阴性对照组(2.728±0.083)和空白对照组(2.555±0.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6、10.134,均P<0.01). 结论 EgRad9基因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DNA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gRad9-siRNA-614干扰片段可特异性干扰EgRad9基因的表达,并降低原头节修复DNA氧化损伤的能力.

  • ACT1-qPCR定量分析弓形虫内参引物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郭海婷;陈志宝;李中原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运用PCR对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PRU、VEG株速殖子和HFF、Vero细胞系以及SPF级昆明鼠脑组织所得DNA样品进行特异性扩增,鉴定并筛选出适合用作弓形虫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的内参引物. 方法 体外培养并无菌收集HFF、Vero细胞系及弓形虫RH、PRU、VEG株速殖子,SPF级昆明鼠经颈椎脱臼处死无菌采集脑组织,并提取基因组DNA.合成弓形虫MIC6基因(ToxoDB:TGME49_218520)特异性引物P1/P2,经PCR扩增鉴定所得样品是否含有弓形虫DNA成分,设空白对照.依照ToxoDB数据库弓形虫ACT1基因参考序列(ToxoDB:TGME49_209030)设计引物,经NCBI Primer-BLAST比对分析后进行合成特异性引物P3/P4、P5/P6、P7/P8、P9/P10和P11/P12,预期片段大小均为121 bp.以弓形虫RHDNA为模板,采用梯度PCR优化ACT1基因内参引物的退火温度.运用已优化条件对待检DNA样品进行PCR特异性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鉴定出适合用于弓形虫qPCR定量分析的内参引物. 结果 PCR扩增弓形虫RH、PRU和VEG株DNA.MIC6基因时均出现一条长度约为1050 bp的条带,且空白对照和其他样品无此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表明所得DNA样品可用.优化退火温度时发现,除P7/P8外其他引物均不受退火温度影响,56℃适合用于PCR或qPCR扩增ACT1基因目的片段的退火温度.以56℃为退火温度对待检DNA进行检测时发现,扩增弓形虫阳性样品时所有引物均能产生1条大小约为121 bp的条带,空白对照无此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此外,引物P7/P8、P9/P10扩增Vero细胞系和引物P3/P4、P5/P6、P9/P10扩增昆明鼠脑组织DNA样品时均有杂带出现,且有杂带大小约为121 bp;引物P11/P12扩增弓形虫阴性DNA样品时均无杂带出现. 结论 引物P11(5 ′-TCGGTGACGAAGCCCAAA-3′)和P12(5′-AGTTCGTTGTAGAAGGTGTGA-3′)适合分别用作弓形虫qPCR定量分析时扩增ACT1靶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引物.

  • 上海市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作者:蔡祺;叶乃芳;艾琳;陈家旭;王剑飚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对上海市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制作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提取患者血样DNA,用丝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 (ITS-1)通用引物PCR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并进行BLAST比对分析.根据诊断结果给予相应治疗. 结果 患者,浙江仙居人,2015年5-11月在刚果(金)务工,回国后于2016年1月发现左上肢远端皮肤肿胀,伴皮肤颜色加深.当地医院血检显示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核磁共振检查示左前臂部分肌群及腕关节肌腱炎性病变,诊断为“嗜酸性筋膜炎”,服用甲泼尼龙片(美卓乐)治疗1年余,无明显效果.2018年2月27日至上海市瑞金医院皮肤科就诊.查体:皮肤黝黑,无皮疹、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其余均无异常.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8.2×109/L,外周血、骨髓涂片查见微丝蚴,8ml全血离心浓缩后检出较多微丝蚴.PCR扩增出457 bp的阳性条带,条带序列与罗阿丝虫(GenBank登录号:DQ995497)ITS1的相似性为100%.根据微丝蚴形态学和PCR检测结果诊断该病例为罗阿丝虫病,给予伊维菌素150 μg/(kg· d)单剂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外周血厚、薄血膜中均未查见虫体,8 ml全血离心浓缩后检出12条微丝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为6.39×109/L,伊维菌素治疗有效. 结论 经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罗阿丝虫病例.

  • 氯舒隆和奥硝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的效果评价

    作者:辛奇;高海军;宋晓霞;孙旭东;吕薇;Nabil PERVAIZ;鲁俊;景涛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研究氯舒隆和奥硝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的效果. 方法 从感染细粒棘球蚴绵羊肝脏中收集原头节;从感染长爪沙鼠腹腔中分离多房棘球蚴,加入预先接种人肝癌细胞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后,收集直径为1~5 mm囊泡.实验分氯舒隆组(实验组)、奥硝唑组(实验组)、阿苯达唑组(阳性对照)和0.2%二甲基亚砜(DMSO)组(溶剂对照组).每种药物设2个平行孔,终浓度均为40 μmol/L,重复2次.每孔加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约100个或多房棘球蚴囊泡25~35个.药物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4、48、72、96、120、l44和168 h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用台盼蓝染色,计算原头节存活率,组间存活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药物处理多房棘球蚴囊泡36 h和1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囊泡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间酶活性的比较采用卡方分析. 结果 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于原头节后,原头节颜色变深、钙颗粒减少、头钩脱落、头节外翻并伸长,0.2% DMSO对原头节形态无影响.氯舒隆、臭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79%、70%、56%、42%、33%、16%、15%,86%、67%、63%、48%、32%、28%、21%和85%、71%、45%、36%、21%、15%、8%;0.2% DMSO组原头节存活率为100%.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存活率与0.2% 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7.83、130.58、170.37,P< 0.05).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后,多房棘球蚴囊泡均塌陷、皱缩,0.2% DMSO对多房棘球蚴囊泡形态无影响.作用36 h后氯舒隆、奥硝唑、阿苯达唑和0.2% DMSO组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吸光度(A405)值分别为0.196±0.030、0.186±0.004、0.244±0.049和0.131±0.020,作用120 h后分别为0.431±0.006、0.271±0.004、0.423±0.007和0.116±0.004.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与0.2% 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6、0.004、0.007,P< 0.05). 结论 氯舒隆和奥硝唑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均具有较强的作用,是潜在的抗棘球蚴药物.

  • 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血吸虫病传播高危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吕超;周理源;幸小英;林丹丹;陈涛;陈锐;柯寒臣;汪洲;潘武;许静;秦志强;祝红庆;李石柱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调查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内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 方法 收集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2016、2017年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相关数据.另在示范区内选取乌石河滩、水泥沟、田间沟、泄洪沟、干渠、荒地、荒滩等7个调查点,在相应区域内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开展钉螺调查,捡获的钉螺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进行血吸虫核酸检测.连续3个月在7个调查点捕捉野鼠,每月投放1次鼠笼或鼠夹,每次持续3d.捕获的野鼠取肝脏组织,匀浆后显微镜下检查虫卵,应用毛蚴孵化法检测野鼠粪便和在调查区域内检获的所有肉眼观察到的野粪. 结果 该示范区2016、2017年本地居民共查病12 232人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52例,无粪检阳性病例.本地耕牛血检688头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头,无粪检阳性病畜.7个调查点共调查钉螺2152框,捡获钉螺1401只,其中活螺为427框1398只,平均密度为3.27只/框.LAMP检测结果显示,24管钉螺(每管15只钉螺)混合DNA中,5管呈阳性反应,分布在水泥沟、田间沟、干渠等3个调查点.投放鼠笼或鼠夹共825个,捕获野鼠35只,分布在除乌石河滩的其余6个调查点.野鼠粪便孵化均为阴性,肝脏组织镜检发现2只野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购得的2份野猪肝脏和1只野兔,镜检和粪便孵化均为阴性.捡获野粪137份,较多的2个调查点分别为54份和44份,野粪来自牛、羊、马、猪、犬等5种家畜,其中牛粪多(66份),猪粪少(4份).经毛蚴孵化检查,26份野粪为阳性,阳性率为19.0%,其中牛粪15份阳性,马粪、羊粪、猪粪、犬粪分别为2、3、3、3份阳性. 结论 示范区内人群调查未见血吸虫感染.示范区的有螺环境内存在多种家畜传染源格局,家畜野粪阳性率为19.0%,是该类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

  •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微小隐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汲蕊;梁瑞文;管志玉;李瑞芳;付玉荣;王红艳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在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Darvum)感染小鼠致肠黏膜损伤中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30只4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感染1周组、感染2周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鼠经口灌胃微小隐孢子虫卵囊(1×105个/只),未感染组小鼠正常饮食、饮水.感染组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周和第2周剖杀,未感染组小鼠于第2周剖杀.取小鼠肠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肠黏膜的病理变化.抽提肠黏膜组织总RNA,逆转录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TLR4和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肠黏膜组织中TLR4和NF-κBp65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肠绒毛明显萎缩变短、脱落,黏膜下层水肿,与肌层间形成明显的间隙;未感染组小鼠肠绒毛结构完整.qRT-PCR结果显示,感染1周组和感染2周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4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0.4、3.5±0.1,均高于未感染组(1.0±0.0) (P<0.05,P<0.01);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0.3、3.6±0.2,均高于未感染组(1.1±0.1) (P< 0.05,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感染1周组和感染2周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0.0、0.6±0.0,均高于未感染组(0.2±0.0) (P< 0.05,P<0.01);NF-κB p65的表达量分别为0.6±0.0、0.8±0.1,均高于未感染组(0.4±0.0)(P< 0.05,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1周组和感染2周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IL-1β的表达量分别为33.3±2.2、46.1±2.5,均高于未感染组(22.3±5.0) (P< 0.01);TNF-c的表达量分别为45.7±2.0、55.4±3.6,均高于未感染组(2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后,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可上调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促进IL-1β和TNF-α的释放,诱发肠黏膜炎症反应.

  • 虫种特异性基因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胡月;陈艳;李金福;蒙兴慧;刘巧霞;刘鉴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研究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cox1)及内转录间隔区1(ITS-1)特异性序列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中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 方法 6~8周龄昆明小鼠20只,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感染组(15只)和未感染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口感染蛇源裂头蚴(5条/只),未感染组不作任何处理.感染后第14天剖杀小鼠,取感染组小鼠皮下含裂头蚴肌肉组织(含虫组织)、去除裂头蚴肌肉组织(无虫组织)及未感染组小鼠相应部位肌肉,制作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观察.用改良的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未染色肌肉组织切片的DNA,PCR扩增cox1(2对引物,对应cox1-1和cox1-2片段)和ITS-1序列.选取从感染组无虫组织DNA扩增的cox1-1进行克隆并测序,与GenBank中猬裂头蚴序列(KJ418421、KF990161、GQ999947)进行比对.以猪囊尾蚴感染的小鼠肌肉组织同法制作切片并提取DNA,评价cox1和ITS-1 PCR扩增的特异性. 结果 感染组含虫组织DNA经1次PCR即可扩增出414 bp(cox1-1)、151 bp (cox1-2)、822 bp(ITS-1)的条带.感染组无虫组织DNA第1次PCR未扩增出条带,以第1次PCR产物为模板再次PCR,扩增出相同大小的3条条带.未感染组DNA第1次和第2次PCR均未扩增出条带.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从感染组无虫组织DNA扩增的cox1-1序列与KJ418421、KF990161、GQ999947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2%、99.1%、99.1%.猪囊尾蚴感染组织DNA没有扩增出条带. 结论 以cox1和ITS-1序列为靶序列进行重复PCR,能鉴定小鼠无虫病理组织裂头蚴感染.

  • IL-18对pVAX1/SjRPS4·CB质粒疫苗免疫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程红兵;周云飞;张树菊;汪世平;冯其梅;刘益萍;崔国艳;魏红;李芬;刘明社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探讨pVAX1/IL-18联合pVAX1/SjRPS4·CB质粒疫苗对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70只BALB/c雌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 1/SjRPS4·CB组和pVAX1/SjRPS4· CB+pVAX1/IL-18组等5组(每组14只),每组小鼠在左后腿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100 μ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免疫3次.小鼠感染前(免疫后3周)尾尖部取血,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以及抗体亚类IgG1、IgG2a水平.同时,各组小鼠经腹部贴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0±1)条/鼠.感染后8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计算减虫率;取肝组织,显微镜下计数虫卵数,计算减卵率.无菌取脾脏,称重,计算小鼠脾脏指数,噻唑蓝(MTT)法测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分别于小鼠感染前(免疫后3周)以及感染后2、4、6、8周尾尖部取血,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 结果 5组小鼠免疫后3周,ELISA检测结果显示,pVAX1/SjRPS4· CB+pVAX1/IL-18组IgG、IgG1、IgG2的吸光度(A450值)分别为1.03±0.17、0.32±0.08、0.78±0.12,IgG2a/IgG1比值为2.44,均高于其他4组.pVAX1/SjRPS4· CB+ pVAX1/IL-18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52.0%、63.2%,均高于其他3组(P<0.05).脾脏指数结果显示,pVAX1/SjRPS4· CB+pVAX1/IL-18组小鼠脾脏指数为3.32±0.37,高于其他4组(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pVAX1/SjRPS4· CB+pVAX1/IL-18组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水平A570值为4.45±0.34,高于其他4组(P<0.05).小鼠感染前以及感染后2、4、6、8周,pVAX1/SjRPS4·CB+pVAX1/IL-18组IFN-γ含量分别为(569.07±21.15)、(560.66±30.84)、(577.46±36.45)、(605.03±36.91)、(636.33±37.35) pg/ml,均高于其他4组(P<0.05);各组IL-4含量在感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8可增强pVAX1/SjRPS4· CB疫苗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且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

  • 2015年黑龙江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唐磊;邢智锋;葛涛;尹世辉;袁爽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全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4-6月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要求开展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全省40个县(市、区)抽取104个农村调查点和15个城镇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收集受检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并计数,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3~6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和带绦虫卵. 结果 共调查30280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5% (751/30 280),未检出肠道原虫.检出蛔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等3种肠道蠕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1、747人,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占总感染人数的99.5% (747/751).蛔虫、鞭虫均为轻度感染,华支睾吸虫轻、中、重感染度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82.3% (615/747)、16.9% (126/747)、0.8% (6/747).农村、城镇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8% (737/26456)和0.4% (14/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75,P<0.05);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1% (464/15171)和1.9% (287/1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37,P<0.05);30~39岁组人群感染率高,为3.3% (148/4430),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28,P<0.05);农(牧、渔)民人群感染率高,为3.2% (695/21914),不同职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864,P<0.05);汉族人群感染率高,为2.5% (743/29487),不同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82,P<0.05);初中组人群感染率高,为3.5% (500/14425),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031,P< 0.05). 结论 黑龙江省查到3种主要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华支睾吸虫感染占99.5%,以轻度感染为主.感染人群的分布存在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 热休克蛋白47-shRNA调节肝星状细胞膜受体对日本血吸虫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邓菊红;陶然;宋启琴;孔红言;焦云桃;黄加权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了解热休克蛋白47-短发夹RNA (HSP47-shRNA)调节肝星状细胞(HSCs)膜受体对日本血吸虫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鼠肝纤维化模型,感染前(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后第4、9、14周,分别随机取5只小鼠,提取肝脏组织总RNA,采用RT-PCR检测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47蛋白表达情况,用RM-6240BD型多道生理信号系统动态检测模型鼠门静脉压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膜内皮素受体(ETAR和ETBR)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感染前和感染后14周的模型鼠肝组织膜受体表达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时间点的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门静脉压力、ETAR和ETBR相对表达量的关系.用HSP47-shRNA质粒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和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鼠,并设阴性对照组(空质粒)和空白对照组(PBS),每组12只血吸虫感染模型鼠.采用RT-PCR检测NIH/3T3细胞转染0、24、48 h及模型鼠干预至第14周的HSP47 mRNA、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应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受体(ET、TGF-β及PDGF的受体)的MFI.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模型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4、9、14周,RT-PCR结果显示,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92±1.031、1.253±2.101和0.651±1.532,较感染前(0.253±0.120)均升高(P< 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SP47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变化一致;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10±0.250)、(8.850±0.63)和(12.390±0.830) mm Hg,感染后第14周与感染前的(2.350±0.180) 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TAR的MFI分别为3245±186、6 108±213和8 784±257,高于感染前的2 104±232(P< 0.01);ETBR的MFI分别为3 812±158、4524±197和5554±156,高于感染前的2091±237 (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门静脉压力、ETAR和ETBR的MFI均呈正相关(r=0.750、0.750、0.508,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感染后第14周,ETB、TGF-β和PDGF的受体在肝纤维聚集部位呈强阳性表达.HSP47-shRNA转染NIH/3T3细胞48 h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组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254±2.358,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911±1.391 (P< 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SP47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变化一致;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56±0.061、1.330±0.155,较阴性对照组的1.521±0.314、2.243±0.142均下调(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TBR的MFI为53.433±5.243,高于转染前的30.825±5.460(P<0.05),TGF-β及PDGF受体转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转染组小鼠体内干预至第14周后,RT-PCR结果显示,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2.686±0.711,低于阴性对照组的6.001±0.458 (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HSP47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变化一致;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956±2.079和14.071±1.915,均较空白对照组的22.687±1.478和29.065±2.537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ETAR表达阳性率为(51.48±4.27)%,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1.60±6.07)%(P<0.05);转染组小鼠HSC膜受体ETAR、ETBR的MFI分别为4249±344和3706±194,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538±494和5052±213 (P<0.05),TGF-β和PDGF受体转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SP47-shRNA可干预活化的HSC和血吸虫肝纤维化鼠,ETR变化为影响肝纤维化尤其门静脉高压的因素.

  • 2005-2016年贵州省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卢丽丹;安冬;徐建军;耿燕;姚丹成;蔡姗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疟疾监测数据,掌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调整贵州省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16年贵州省疟疾个案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疟疾发病情况、地区分布、病例的诊断类型、感染疟原虫虫种构成以及输入病例的感染来源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6年,贵州省共报告疟疾病例4578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4429例(占96.7%),境内输入病例16例(占0.3%),境外输入病例133例(占2.9%).其中,间日疟2 965例(占64.8%)、恶性疟89例(占1.9%)、卵形疟9例(占0.2%)、三日疟及混合感染各2例(占0.1%)、未分型1511例(占33.0%).临床诊断病例3 217例(占70.3%),均为2005-2011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 361例(占29.7%),自2012年起实验室确诊率达100%.2005-2011年报告的病例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主要分布于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占92.2% (4085/4429);自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报告病例106例均为境外输入,主要分布于贵阳、遵义2市,占60.2% (80/133).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国家,为86例(占64.7%),其次为东南亚地区,为40例(占30.1%).感染病例以男性为主,为3101例(占67.7%).不同职业分布中,本地感染病例以农民为主(为3 357例,占75.8%),其次为学生(为478例,占10.8%);境外输入病例中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为35例(占26.3%)和34例(占25.6%).季节分布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高峰为7-9月,与疟疾流行季节相符;境外输入病例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结论 贵州省疟疾本地感染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消除疟疾目标.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将是贵州省今后疟疾防控工作重点.

  • 疟原虫种属同检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江莉;张耀光;蔡黎;王真瑜;朱民;马晓疆;吴寰宇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的疟原虫种属特异性检测方法. 方法 设计疟原虫种(核糖体18S rRNA,4对)和属(线粒体基因,1对)特异性引物,与通用引物(5′-CGAGTCCTGCGGTCTCAAATT-3′)连接后,形成5对嵌合特异性引物.常规PCR确定各对引物的佳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多重PCR优化5对引物混合后的佳反应条件,建立反应体系(命名为P5-mPCR方法).用P5-mPCR检测不同原虫密度的间日疟原虫(Pv)、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恶性疟原虫(Pf)感染者血样和模拟混合感染样品,确定P5-m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猪囊尾蚴、卫氏并殖吸虫、隐孢子虫等其他寄生虫感染者血样或虫体DNA评价P5-mPCR方法的特异性.用212份疟疾送检血样,与巢式PCR方法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 优化后的P5-mPCR反应体系各组分含量(体积比)为:DNA模板10%、引物Mix 5%、ddH2O35%,Taq酶预混液50%.反应体系的佳循环条件为:95 ℃ 5min;94℃ 15s,58℃20 s,72 ℃ 20 s,循环5次;94℃15 s,62℃20 s,72℃20 s,循环10次;94℃15 s,68℃20 s,72℃20 s,循环25次;72℃3 min;10℃5 min.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Pv778 bp,Pm 582 bp,Po 400 bp,Pf 256 bp,疟原虫属334 bp.其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49、5.45、6.39、4.07个虫/μl血(种特异性检测平均值为4.85个虫/μl血)和0.10~1.07个虫/μl血(属特异性检测的平均值为0.41个虫/μl血).P5-mPCR检测含有50~200个虫/μl血的模拟混合样品,各特异性扩增条带均清晰可见;检测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猪囊尾蚴、卫氏并殖吸虫、隐孢子虫等其他寄生虫样品,结果均为阴性.巢式PCR和P5-mPCR检测212份疟疾送检血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6,P<0.01),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75.0% (159/212)和79.7% (169/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00,P< 0.01).从分型诊断来看,两者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可(P<0.01)和Po (P< 0.05)样品,对Pv、Pm和混合感染血样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建立的P5-m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结果易于判断,一次反应即可确定4种人体疟原虫.

  • 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林耀莹;张山鹰;谢汉国;欧阳榕;陈朱云;刘庆生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目的 对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进行实验室诊断. 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吉氏染色法镜检患者的血样和脑脊液样品.提取患者血样中布氏锥虫基因组DNA,以布氏锥虫表达位点相关基因(ESAG)、冈比亚锥虫特异性糖蛋白(强GP)和罗得西锥虫血清抗性相关(SRA)基因为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 结果 患者,女,41岁,福建福州人,在坦桑尼亚赛伦盖蒂国家公园观看动物期间(2018/07/28-29),右后脚跟被不明昆虫叮咬,8月6日回国.8月8日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全身无力等症状,于福州市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感染性发热.经头孢地尼(抗感染)和散利痛(退热)治疗后,未见好转.患者于8月9日转诊到福州市另一大型三甲医院,经头孢唑肟(抗感染),达菲(抗病毒),沐舒坦、十位龙胆花(化痰),天兴、复方二氯醋酸异丙胺(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体温仍控制不佳,肝酶进行性升高.8月14日,患者将医院采集的血样和脑脊液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疟原虫.吉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全血样本中未见疟原虫,但可见疑似布氏锥虫的锥鞭毛体.脑脊液中未检出锥虫.对患者血样作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检测,PCR结果显示,布氏锥虫ESAG属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60 bp,冈比亚锥虫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条带,罗得西锥虫特异性SRA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66 bp.序列比对结果显示,EASG的扩增序列与AY682003.1同源性为95%,SRA基因的扩增序列与AJ345058.1同源性为99%.患者确诊为罗得西锥虫感染后,分别于第1、3、7、14、21天静脉注射20 mg/kg苏拉明(由WHO提供),每次注射剂量不超过1g.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基本恢复,出院后按医嘱定期至医院复查,均未检出锥虫. 结论 该病例经实验室诊断分析,确诊为输入性罗得西锥虫感染.

  • 恶性疟原虫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华;魏春燕;王恒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疟疾依然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3大传染病之一.在5种导致人类疟疾的疟原虫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毒力强、致死率高.研究表明,红内期恶性疟原虫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与其抗原编码基因的互斥性表达密不可分,这依赖于其发育过程具有精密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目前对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已有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中具有丰富的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其中一部分ncRNA已被证实在恶性疟原虫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恶性疟原虫相关ncRNA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疟原虫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理解,从而为疟原虫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miRNA在寄生虫宿主免疫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可;黄海斌;杨桂连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RNA,其通过转录后具有调控基因的功能,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目前,miRNA在寄生虫同宿主相互作用中的功能探索成为研究热点,包括寄生虫产生miRNA的传播方式、调控免疫应答反应、在中间宿主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其调控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病理学作用等.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寄生虫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利什曼病及其防治

    利什曼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按临床表现可区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亚、非、欧以及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带,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颇难解决.中国的利什曼病有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2种.原流行于中、东部7省平原地带的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至1983年已告消除,但在新疆南部的一些古老绿洲平原地带则仍有该病发生.西部的山丘和荒漠地带的内脏利什曼病为动物源型,防治难度大,为目前该病的主要流行区.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皮肤利什曼病,该病在国内的分布区域尚待调查.近年来在四川、安徽、新疆和河南等省(自治区)发现国外输入的皮肤利什曼病,该病能否在我国西部传播,尚待观察.艾滋病(AIDS)的流行,人群中HIV感染人数的增加,使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的机会增多,这对我国利什曼病的流行态势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重视.

  • Ⅰ型干扰素在原虫感染中的作用

    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锥虫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原虫.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显示,Ⅱ型干扰素(IFN-Ⅱ)在宿主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Ⅰ型干扰素(IFN-Ⅰ)在宿主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还知之甚少.原虫诱导的IFN-Ⅰ应答可因所感染的寄生虫虫种/虫株、虫荷、虫体的发育阶段或宿主的遗传背景等不同而异.IFN-Ⅰ与IFN-Ⅱ在原虫感染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原虫感染过程中IFN-Ⅰ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 寄生虫细胞外囊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沈辉;刘春英;赵玉敏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旁分泌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小囊泡,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可以产生并释放细胞外囊泡,外泌体(exosomes,Exo)、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等均在其范畴,作为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重要方式,其功能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在多种寄生虫中均能分泌,且广泛参与虫体感染宿主及致病的生理过程,有望成为相关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或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对主要的致病寄生虫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及其生理功能进行综述.

  • 河南省1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分析

    作者:李素华;高丽君;张雅兰;周瑞敏;杨成运;钱丹;刘颖;赵玉玲;鲁德领;张红卫;许汴利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患者,男,2017年6月到乌兹别克斯坦务工,7月2日发现左胸臂部有2个小红疹,回国后于10月15日前后发现红疹变大,有少量脓液.用利什曼病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患者血清利什曼原虫抗体结果为阴性.取皮损处组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取皮损处组织置NNN培养基培养,培养至第8天镜检查见大量前鞭毛体.提取前鞭毛体DNA,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性引物K13A/K13B和L5.8S/LITSR分别扩增出120和350 bp的片段,片段序列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GenBank登录号:EU370906.1和FN677342.1)的同源性分别为90%和98%.确诊患者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为硕大利什曼原虫.患者经过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总剂量7.2g,每个疗程6d,两个疗程间隔1周),病情得到控制,现已康复.

  • 2006-2016年百色市城区中小学生肠道线虫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邓积广;余水兰;农智;杨益超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于2006-2016年对广西百色市城区中小学生进行肠道线虫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镜检蠕虫卵.钩虫卵阳性粪样再以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蚴培养,鉴定钩虫种类.同时采用透明纸肛拭法对12周岁以下的学生进行蛲虫检测.共调查中小学生10273人,肠道线虫感染者385例,感染率为3.75%,其中,以2006年感染率高,为17.22% (36/709);2016年感染率低,为1.15% (11/956).鞭虫、蛔虫、蛲虫和钩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25%(231/10273)、0.79%(80/10273)、0.67% (69/10273)和0.05% (5/10273),钩虫虫种均为十二指肠钩虫.4种虫种的感染度均为轻度感染,未见混合感染.男童和女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36%(180/5361)和4.17% (205/49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2,P<0.005).6岁组肠道线虫感染率高,为6.4%(95/1485).常住地为农村的学生感染率高,为13.11%(110/839);其次为城乡结合部,为8.49% (63/742);低的为城区,为2.44% (212/8692) (x2=291.445,P<0.01).对所检出感染者,进行复方阿苯达唑驱虫治疗.提示肠道线虫感染情况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鞭虫为常见肠道线虫.

  •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学生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程时磊;蔡辉霞;马霄;张静宵;刘娜;张雄英;史可梅;刘玉芳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为了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简称“果洛州”)学生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2012年采用B超和ELISA方法对果洛州6个县40个乡(镇)50所学校6~19周岁的全体学生进行普查.结果显示,果洛州学生棘球蚴病检出率为2.9% (247/859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6.1%(1218/7552).达日县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高,分别为5.6% (124/2225)和23.0% (428/1861),不同县间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8.314、100.449,P<0.05).男、女性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为2.7% (116/4232)和3.0% (131/4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7% (579/3698)和16.6% (639/3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9岁学生的棘球蚴病检出率高,为7.6% (57/750);8~岁学生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为18.5% (214/1159),不同年龄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088、27.994,P< 0.05).果洛州学生棘球蚴病流行较为严重.

  • 《片形吸虫病诊断》标准解读

    作者:周岩;熊彦红;许学年 期刊:《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4期

    依据《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体例,编制了《片形吸虫病诊断》(WS/T 566-2017)标准.该标准由6章组成,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包含3个资料性附录(病原学、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1个规范性附录(实验室检查).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国卫通[2017] 11号)通告,决定于2018年2月1日正式施行该标准.该标准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片形吸虫病提供了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片形吸虫病诊断标准的空白.本文结合我国片形吸虫病的流行与诊断的现况,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促进新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Z1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网友评论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1个月内

    投稿后十天返回审稿意见,小修了两次之后被录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本科生还第一次投稿,现在被顺利收录了,觉得还是很开心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选择周期: 1个月内

    10月投的稿件,编辑处理稿件的速度很快,很快就返回了审稿意见,经修改后送复审,11月被收录,效率还是很高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1个月内

    审稿二十几天返修,修改返回后,一周被收录,前后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个人觉的文章创新性强,还是很容易中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1个月内

    12月投稿,一周修改格式,之后送外审,27号针对专家给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提交,1月中旬被收录,速度还是很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1个月内

    6月初投的文章,15号返修,修改返回后于28日录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被收录了,还是很快的,祝大家投稿顺利。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1个月内

    10月23日投的稿件,26号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送审了两个专家,提出了三个问题,都直切要害,修改返回后被收录,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速度还是很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选择周期:

    投了一篇健康教育的文章,编辑工作很细致,返回邮件信息时还特意打电话进行了确认,外审专家给出的很多中肯的意见,对文章修改很有帮助。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12月初投的稿件,6号送外审,17号外审通过,21号终审通过,经修改后被收录,编辑态度很好,修改期间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很感谢。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