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消热化湿、畅中活血法治疗心悸42例观察

陆雨林;瞿伟

摘要: 心悸是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祖国医学认为,其形成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但临床亦有部分心悸兼见胃腹胀痛、灼热、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辩证属于湿热中阻者,给予清热化湿、畅中活血法治疗心悸4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利拉萘酯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60例效果观察

    作者:黄晓辉;谢骅

    目的:评价利拉萘酯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的临床效果.方法:体股癣、足癣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外涂2%利拉萘酯乳膏,每日1次;对照组60例,外涂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疗程体股癣2周,足癣4周,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53例(88.33%),对照组有效51例(8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88,P>0.05).结论:利拉萘酯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常规选用外用药之一.

  • 机械通气患者气囊漏气试验预测拔管后上气道狭窄的意义

    作者:佘小银;张海波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对预测拔管后上气道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住ICU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1)观察组70例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漏气试验阳性时,分析其原因及拔管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预防措施,气囊漏气试验转阴时则拔除气管插管.(2)对照组75例按传统方式评估后拔除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上气道狭窄发生率、再插管率,分析发生上气道狭窄的原因,评估气囊漏气试验对预测拔管后上气道狭窄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发生上气道狭窄7例(10.0%),对照组发生上气道狭窄24例(32.0%),观察组发生上气道狭窄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漏气试验对预测拔管后上气道狭窄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可预防拔管后的上气道狭窄、再次插管的发生.

  • 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峰;朱杰;陈金亮;王朔;黄鑫刚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1)将支气管哮喘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联用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2)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状态组和轻度持续组,观察两组治疗前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差异.结果:(1)治疗前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间歇状态组为3.77+1.25,轻度持续组为8.62+2.73(t=6.8022,P<0.01);(2)治疗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间歇状态组0.32+0.26,轻度持续组为0.49+0.35(t=1.6865,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联用黄芪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均低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 尼可地尔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6例临床观察

    作者:吕琢;李秀琪;谢刚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13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给予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mg,每日3次,麝香保心丸2丸,每日3次;2组均治疗1个疗程28天.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1.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影响: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心功能影响: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急性心血管事件比较:对照组发生12例(18.46%),其中急性左心衰8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观察组发生3例(4.55%),其中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各1例.两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疗效较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低血糖症合并脑梗死12例诊治体会

    作者:耿瑶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方法:用快速血糖仪测血糖,并立即予以50%葡萄糖40~60mL静推.同时予以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等营养脑细胞药物静滴.并发脑水肿者加用甘露醇脱水、常规吸氧处理.结果:低血糖症合并脑梗死11例,经补充葡萄糖及对症治疗后意识均转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未遗留后遗症.1例男性患者入院给予脱水防治脑水肿,活血化瘀治疗,同时甘露醇静脉点滴,神智渐转清.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合并脑梗死极易漏诊,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比分析

    作者:王昌泉;李跃川;丁益宏;何建伟;冯海娟;吴艳;祁长澜

    目的:比较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外科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胆总管结石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观察组采用ERCP加EST取石.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82.45±31.2min,住院时间20.12±5.2d,住院总费用2.2±0.3万元,取石成功率96%,并发症12.0%;观察组手术时间40.21±18.21min,住院时间6.3±3.1d,住院总费用1.0±0.2万元,取石成功率96%,并发症4.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取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加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可靠,手术时间短,痛苦少,并发症少.

  • 淋巴结经皮穿刺针吸细胞学结合流式细胞术临床诊断研究

    作者:胡永军;金恂;张晓飞

    目的:探讨淋巴结经皮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FNAC)检查联合流式细胞术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淋巴结肿大患者120例行FNAC细胞病理学检查,如病理提示转移癌则行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如病理提示淋巴瘤则行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淋巴结肿大120例中,淋巴结转移癌28例(23.32%),恶性淋巴瘤42例(35.00%),淋巴结核8例(6.67%),化脓性炎症2例(1.67%),非特异性炎症32例(26.67%),不明病因8例(6.67%).结论:FNAC联合流式细胞术是判断肿大淋巴结性质的有效手段,在淋巴结转移癌及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 曲美他嗪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单益梅;陈佳漪;蔡红莉;孙刚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氟西汀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老年冠心病患者199例分成4组:基础治疗组,曲美他嗪组,氟西汀组,曲美他嗪联合氟西汀组,共治疗12周,观察4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及HAMD17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4组缺血总负荷均明显减少(P<0.01),曲美他嗪组和氟西汀组TIB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曲美他嗪联合氟西汀组的缺血总负荷低于曲美他嗪组(P<0.05).四组在治疗前后LVEF、LVE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氟西汀组的BNP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曲美他嗪组和曲美他嗪联合氟西汀组BNP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均<0.05).曲美他嗪联合氟西汀组BNP改善较曲美他嗪组更明显(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少不明显.曲美他嗪组和氟西汀组均减少(P均<0.05);且治疗后曲美他嗪联合氟西汀组较氟西汀组HAMD17评分低(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氟西汀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有协同治疗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两种导丝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选择性胆管插管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樊锦河;钱俊波;陈天敏;赵程进

    目的:比较梦幻导丝与斑马导丝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有ERCP指征2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斑马导丝组140例,梦幻导丝组142例,比较两组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1)斑马导丝组初次插管成功76例(54.3%),梦幻导丝组115例(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22.994);(2)斑马导丝组初次插管时间虽短于梦幻导丝组(3.55±0.36s vs 4.38±0.32s),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斑马导丝组26例(18.6%),梦幻导丝组21例(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0.726);术后发生胰腺炎斑马导丝组6例(4.3%),梦幻导丝组5例(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0.110).结论:采用梦幻导丝进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3家系15例分析

    作者:陈涛;耿翔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个HNPCC家系进行调查,绘制家系图谱,与原发性大肠癌60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个家系15例HNPCC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46.4±14.22)岁,大肠癌患者13例,其中合并肺癌1例,宫颈癌1例,脑瘤1例.大肠癌患者13例中右半结肠7例(53.8%),左半结肠及直肠6例(46.2%),异时性多发性原发癌3例(23.1%),伴转移1例(7.7%).原发性大肠癌60例,年龄40~82岁,平均(63.2±9.2)岁,男32例,女28例(<50岁占8.2%),右半结肠癌10例(16.7%),左半结肠及直肠癌共50例(83.3%).两组比较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PCC主要特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伴发大肠以外器官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轻,预后相对较好.应对HNPCC家族进行严密监测、随访,从而早期诊断及治疗.

交通医学

省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