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36例鼻息肉病的综合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鼻息肉病综合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6例鼻息肉病患者,手术前应用抗生素1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3 d,然后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5 d,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6个月,并在内镜下进行定期观察,随访时间3年以上.结果:36例患者综合治疗后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鼻通气改善为明显,达100%;头痛次之,达95%;嗅觉障碍恢复较差.感冒或局部停用激素后易致息肉复发.结论:对鼻息肉患者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鼻息肉病的症状.
-
间接喉镜直视下腺样体刮除术
目的:探讨间接喉镜直视下腺样体刮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56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间接喉镜直视下腺样体刮除术.术中用导尿管悬吊软腭并用血管钳钳夹导尿管.利用间接喉镜暴露腺样体并于直视下刮除腺样体.结果:术后患者打鼾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听力明显提高,鼻流脓减少,鼻塞减轻.所有患者术中出血20~50 ml,无术后出血现象.手术时间5~20 min.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间接喉镜直视下腺样体刮除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手术方法,并且非常安全有效.
-
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手术入路及修补材料选择(附54例报告)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的各种手术进路及各种修补材料特点,选取佳的手术径路及修补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3月~2001年6月间收治的54例持续性脑脊液鼻漏经各种入路进行修补治愈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内镜成功率高(93.3%),前颅窝入路低(20.0%),颅外法与颅内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带血管蒂帽状腱膜瓣及阔筋膜常用于术中修补瘘口.结论:鼻内镜入路是佳入路,对颅底较大缺损的修补可采用额鼻联合入路及带血管蒂帽状腱膜瓣修补缺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径路及修补材料.
-
钛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超薄钛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中等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超薄钛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排异反应及鼻中隔穿孔.结论:钛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较大的鼻中隔穿孔.
-
鼻中隔和多鼻窦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中隔、多鼻窦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可行性.方法:56例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一次性接受鼻中隔矫正术、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切除术、筛窦(额窦、蝶窦)开放术及中、下鼻甲手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治愈30例(53.57%),好转23例(41.07%),无效3例(5.36%),总有效率94.64%,出现并发症20例(35.71%),所有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 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局部麻醉下能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多鼻窦(鼻-鼻窦)联合手术,且不会增加和加重鼻-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因该术式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明显减少鼻息肉及鼻窦炎的复发.
-
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泪囊鼻内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的解剖结构及其与毗邻的关系,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头的泪囊投影在鼻腔外侧壁上的解剖特点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内眦韧带与泪囊的解剖关系.结果: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的解剖位置投影大部(2/3)位于中鼻甲附着处(中鼻甲腋)前端上方,小部位于其下方;泪囊小部分(1/3)位于泪总管开口上方水平,大部位于该口下方;内眦韧带几乎横压于泪囊中部.中鼻甲腋可越过泪囊后界(11侧)或中线(1侧).使用以内眦韧带为基准点的泪囊鼻外定位法,30侧标本全部定位于泪囊投影区较中心的位置.结论:建议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CT检查,手术造口中心位置约为中鼻甲附着处以上1.5~2.0 mm处稍前方.泪总管开口与泪囊的解剖关系恒定,术中使用激光光纤行泪道探查,并以透过鼻腔外侧壁上的光斑为定位标志相对精确,以内眦韧带为基准点的泪囊鼻外定位法准确度亦高.
-
躯体形式障碍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表现(附4例报告)
目的:为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耳鼻咽喉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报告4例典型的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的耳鼻咽喉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并对其发生原因、经验教训进行讨论.结果:4例患者虽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但均有躯体型精神障碍,其中2例自杀,另2例经适当治疗治愈.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改进治疗措施.
-
鼻内镜下经蝶窦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的麻醉选择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56例,其中8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48例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下完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56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其中在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下完成的4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生命体征平稳,无呻吟挣扎,手术顺利.结论: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下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简单、安全,且效果好.
-
扁桃体大小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扁桃体大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UPPP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UPPP手术的OSAHS患者54例,术后1年以上复查PSG确定疗效.结果:不同扁桃体大小组术前的各项指标(年龄、AHI、BMI、低SpO2);总体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扁桃体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扁桃体Ⅲ度患者低SpO2提高明显;在重度OSAHS中,不同疗效组间的扁桃体大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扁桃体较大患者手术有效率较高,其低SpO2也有显著改善;对于重度OSAHS亦应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脑电频谱变化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前、后脑电频谱变化.方法:54例OSAHS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计算C3/A2导联脑电图的边缘频率(SEF)、中心频率(MPF)及α、β、δ、θ指数变化,并比较手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可以改善OSAHS患者睡眠结构.增加慢波睡眠比例.SEF在睡眠各期均较术前下降,MPF在睡眠Ⅳ期平均值下降,α、β指数均下降,δ、θ指数上升.结论:手术治疗对脑电频谱存在显著的影响,能使各期睡眠的频率趋向减慢,是睡眠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
-
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或滥用,以及肿瘤患者的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口服与注射抗真菌药毒性不良反应大,费用高.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采用国产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鼻小柱偏曲畸形的矫正术
鼻畸形尤其是鼻小柱的偏曲畸形在单侧唇裂,单侧唇腭裂,鼻外伤,先天性歪鼻畸形中较常见.鼻畸形主要表现为鼻小柱过短、偏斜,鼻尖低平,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临床上在唇裂Ⅱ期的修复中常常以双侧鼻翼悬吊来纠正,因未从根本上解决鼻翼基阶梨状孔周围骨量不足的问题和缺少完整的鼻中隔软骨及大翼软骨所形成的软骨三角支架的支撑,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远期观察往往仍有较明显的偏曲畸形,鼻孔不对称,鼻小柱短等.为考虑远期效果笔者对鼻小柱纠正术作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
筛前神经切断术在鼻腔手术中的应用
鼻腔手术多采用鼻腔局部麻醉,阻滞鼻腔的感觉神经即三叉神经,又以其分支筛前神经鼻内支为主.笔者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施行鼻中隔矫正、鼻息肉切除等手术时,对鼻腔外侧壁中鼻道前端的鼻堤处的筛前神经的分支进行切断.观察术后临床反应及效果.现将19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射频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舌扁桃体肥大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临床症状以咽喉部异物感、堵塞感为主,严重者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01年以来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舌扁桃体肥大6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罕见重症鼻出血的诊治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之一.临床常以鼻出血的量、出血的速度和治疗的难易判别鼻出血的程度.临床大多数鼻出血患者经过局部处理(纱球、止血药物、海绵、气水囊填塞等)和全身辅助治疗(止血、降压、抗炎、病因治疗),多能收到较好疗效,上述方法无效时,遂根据出血部位的供血来源采用上颌动脉、筛动脉、颈外动脉血管结扎术,电凝、微波、冷冻、YAG激光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等治疗.我科近3年来共收治了80余例鼻出血患者,其中3例重症鼻出血患者病情十分复杂,处理十分棘手,对诊治鼻出血患者有借鉴价值,现介绍如下.
-
湖北省老河口市气传致敏花粉的调查
空气中植物花粉是引起花粉症的主要过敏原.为探明老河口市空气中致敏花粉的种类及其在不同季节的消长规律,指导本地区花粉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根据湖北省卫生厅鄂卫人函(2002)57号文件组织的"湖北省气传致敏花粉调查研究"培训班的要求,我们于2003年11月~2004年11月,对老河口市气传致敏花粉进行了调查.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研究进展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正确评估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术前的颈部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外,术后颈清扫标本中淋巴结病理学检查也是正确评估的组成部分.近年由于免疫组织化学和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应用,已能够检测到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但这些微转移灶在整个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地位,仍存在争议.本文复习近年有关颈部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
树突状细胞与喉癌的基因免疫治疗
根据1998年3月7日的美国Santa Fe召开的"树突状细胞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Keystone会议"报告,体外致敏树突状细胞(DC)回输疗法在国外已试应用于临床治疗4种晚期肿瘤:用抗独特型抗体体外致敏的自体DC接种治疗非霍奇金B淋巴瘤(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Levy小组,1996).用肿瘤抗原肽冲击致敏DC回输治疗黑色素瘤(瑞典和德国联合小组)、前列腺癌(美国西雅图西北医院MurPhy小组)和多发性骨髓瘤(德国科隆大学).目前,国内外已进行了许多早期临床研究,其结果鼓舞人心[1~3].而对于其他肿瘤,如各种消化道肿瘤、泌尿系肿瘤、乳腺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等,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肿瘤抗原致敏的DC能够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免疫刺激序列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EOTAXI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变应性鼻炎制模基础致敏阶段,给予CpG DNA(CpG1826)腹腔注射对其鼻黏膜EOTAXIN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在大鼠变应性鼻炎基础致敏阶段,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佐剂的同时,给予CpG DNA腹腔注射,观察其对模型形成的影响.观测指标包括症状得分、鼻黏膜局部嗜酸粒细胞表达以及鼻黏膜局部EOTAXIN表达情况.结果:CpG DNA应用后,变应性鼻炎模型症状减轻,鼻黏膜局部及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减少,鼻黏膜中EOTAXIN表达降低.结论:CpG DNA在基础致敏阶段应用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形成具有显著的干扰作用,其对鼻黏膜EOTAXIN表达的抑制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
C臂X线机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为全部颅内肿瘤的15%.由于其位置深在,易侵犯临近的重要结构,为了提高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索佳手术方法.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行垂体腺瘤切除术195例,其中11例术中出现鞍底定位困难,采用显微镜下Hardy上唇下切口鼻中隔入路经蝶窦,C臂X线机辅助下切除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或与外耳道闭锁并存,是重度的耳部畸形,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4例本病患者施行外耳道再造术及鼓室成形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躯体形式障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应认识的一种疾病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医学开始进入实验医学阶段,使生物医学模式得到蓬勃发展.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是在对人体形态结构、功能、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人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过程、原因乃至机制逐步了解的基础上.在这种医学模式的框架下,临床医师往往只重视患者的生物方面(躯体疾病),而忽视患者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导致许多心身疾病久治不愈.现代医学模式则要求临床医师在了解患者疾病和病史时,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全面地分析及诊断,从而制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增强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这就是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对我们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