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肝移植患者的气管切开术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总结46例肝移植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中,25例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54.35%.11例气管切开术区发生术后出血,均止血成功;2例出现皮下气肿;4例发生气管瘘口感染;9例痰液普通细菌培养阳性,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移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出血和感染是主要并发症,应对症处理.
-
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通过对咽旁间隙肿瘤CT、MRI检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88年1月~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咽旁间隙肿瘤患者138例,咽旁间隙的转移性肿瘤和侵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未计入内.所有病例均作CT或(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可较好地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肿瘤的边缘是否光滑及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结论:术前行CT、MRI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治疗方案和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
内听道海绵状血管瘤(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内听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内听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学、影像学及病理诊断等临床资料,并经扩大迷路进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无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确诊为内听道海绵状血管瘤.结论:原发于内听道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内听道良性占位性血管性病变,和内听道其他常见的肿瘤如听神经瘤、面神经瘤等在临床表现、听力学及影像学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特点,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CT、MRI)特点,可为早期发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信息.早期手术,其全切率及面、听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较高.
-
以硬质肿块为表现的耳鼻咽喉小涎腺来源腺样囊性癌(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以硬质肿块为表现的耳鼻咽喉小涎腺来源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以硬质肿块为表现的发生于耳鼻咽喉各部位的小涎腺来源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为4.3年,随访6个月~15年;9例均复发,死亡5例,其中肺转移3例,骨转移1例,颅内扩散1例;存活4例.带瘤生存时间长为6年3个月.结论:本组9例病理类型均为实心型小涎腺来源腺样囊性癌,均有以硬质肿块生长为主要表现的特点,应及早诊断,第1次行扩大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其预后远较其他类型差.
-
鼻咽癌放疗后颞骨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治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颞骨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1例(22耳)鼻咽癌放疗后颞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经耳镜及影像学检查16例17耳局限型,5例5耳弥漫型.17耳局限型及1耳弥漫型予耳内镜下死骨刮除术,4耳弥漫型行乳突根治加耳周带蒂筋膜转移填塞术.结果:局限型17耳中,12耳(70.6%)创面完全上皮化,无游离死骨形成而治愈;4耳(23.5%)好转,创面未完全上皮化,但随访无死骨形成;1耳(5.9%)未愈,呈进行性死骨发展.弥漫型5耳中,1耳行有限度的死骨刮除术,创面完全上皮化而治愈;乳突根治4耳中,治愈3耳,1耳死骨形成再次手术,仍有耳漏.结论:耳内镜及颞骨CT为该病提供不同特点的诊断价值,对局限型行局部死骨刮除术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弥漫型手术选择应慎重,本病有进行性缓慢发展的可能,需定期随访.
-
颞骨骨化纤维瘤
目的:探讨颞骨骨化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颞骨骨化纤维瘤男性患儿,取耳后沟外切口,暴露瘤体,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封闭外耳道残端,取自体腹壁脂肪填塞术腔;术后定期随诊.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颞骨骨化纤维瘤,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外耳道内端封闭完好.结论:颞骨骨化纤维瘤临床罕见,虽为良性肿瘤,但可压迫和侵袭邻近重要组织和器官,引起功能障碍和颅内感染,一旦确诊,应尽早完整切除.
-
感音神经性聋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对治疗后骨导听力下降仍未恢复的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健耳和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情况,并分别就其发病年龄、病程、积液性质和积液量与骨导听阈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均大于健耳(均P<0.01);年龄愈大、病程愈长,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率愈高;积液为黏液者发生率高于浆液者;但与积液量无明显关系.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年龄大、病程长、积液为黏液者更易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应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
经面罩鼻咽部加压预防高压舱耳气压伤
目的:探讨人体在高压舱进行环境增压时,鼻咽部压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能否预防耳气压伤.方法:咽鼓管通气阻力<6 kPa的男性健康志愿者8例,分为4组,每组2例,互为被试者和对照者.被试者经面罩给予6 kPa的鼻咽部正压,对照者正常呼吸,高压舱以0.5 kPa/s的速率增压至5 kPa,被试者和对照者均不采用其他任何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腔压力;高压舱以同样速率增压至20 kPa,被试者条件不变,对照者可进行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压.结果:高压舱增压至5 kPa时,被试者和对照者鼓室压分别为(-11.2±5.3)daPa和(-168.6±71.5)da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压至20 kPa时,被试者和对照者鼓室压分别为(-8.3±6.1)daPa和(-7.6±6.4)da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人体的环境压力增加时,经面罩提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鼻咽部压力可预防耳气压伤的发生.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声门癌喉前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声门癌患者喉前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声门癌患者的喉前淋巴结采用RT-PCR技术进行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检测并与常规病理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比较.结果:26例声门癌患者,喉前淋巴结CK19 mRNA阳性表达8例,检出率为30.77%,常规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癌转移,检出率为0,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8例中均未发现微转移,Ⅱ~ⅣA期18例中微转移8例(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检测声门癌喉前淋巴结微转移较常规病理方法更为敏感,研究喉前淋巴结微转移有助于为声门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后天原发性胆脂瘤3例
临床上,无手术史患者的完整鼓膜背后存在胆脂瘤时,并不一定是先天性胆脂瘤,有一部分是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现对3例后天原发性胆脂瘤报告如下.
-
茎突过长手术治疗58例临床疗效分析
茎突过长症又称茎突综合征,是由于茎突过长,导致其与邻近血管、神经相抵触所引起的咽痛、咽异物感、耳痛等症状,易误诊、误治.我院1993~2003年共收治该类患者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鼻中隔偏曲矫正200例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为手术矫正.我科近1年来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200例,现就术中及术后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
IL-4及IgE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中的表达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部分研究认为Ⅰ型变态反应是引起该病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46例伴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OME患者和38例对照组其血浆和中耳积液中IL-4及IgE含量,探讨Ⅰ型变态反应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
左西替利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左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商品名:优泽(Xyzal).作为新的第2代抗组胺药,具有H1-受体的高亲和力和选择性,比较研究显示H1-受体结合亲和力高于其他同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药代学特点,可被快速、广泛地吸收,很少代谢和低的分布容积(Volum of distrilaltion,Vd).一些研究采用皮肤组胺产生的已证实其显著抑制风团和红晕作用.用于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不良反应极少,且无严重性.
-
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研究进展
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一种稳态诱发电位测听方法,其客观性高,大输出强度大,而且可双耳8个频率同时测量,与纯音测听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等有较高的相关性,是一种很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测听方法.本文将对这一新方法进行综述.
-
脑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 B在老年性大鼠耳蜗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 B在老年性大鼠耳蜗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正常老年大鼠(老年非耳聋组)与老年性耳聋大鼠(老年耳聋组)及非老年正常大鼠(对照组)耳蜗组织中的BDNF和trkB 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耳聋组耳蜗神经元和毛细胞中BDNF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老年非耳聋组BDN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于神经元的trk B在老年耳聋组、老年非耳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大鼠耳蜗中BDNF的表达与老年性大鼠耳聋的发病机制可能密切相关.
-
水杨酸钠对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水杨酸钠对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且耳廓反射正常的花色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豚鼠内耳NF-κB蛋白表达.结果:水杨酸钠组螺旋神经节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水杨酸钠加尼莫地平组(P<0.01)及水杨酸钠加氯丙嗪组(P<0.05).结论:水杨酸钠能促进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NF-κB蛋白表达;尼莫地平、氯丙嗪能使水杨酸钠引起的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NF-κB蛋白表达作用减弱.
-
大鼠内耳拟老化伴线粒体突变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内耳拟老化伴线粒体突变模型,为进一步揭示老年性聋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A组14只,5%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150 mg·kg-1·d-1),共8周,继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 d;B组10只,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2组大鼠听阈,比色法检测2组大鼠膜迷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利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 4834 bp 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A组大鼠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100%(28/28) ,B组无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检出.A组GSH-PX活力[(59.07±8.70)U]明显低于B组[(142.10±7.02)U],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A组ABR听阈平均提高(5.36±3.08)dB peSPL,B组为(6.50±3.37)dB peSPL,经t检验,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半乳糖可以诱导大鼠内耳组织拟老化,此模型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率极高,但听阈无明显提高.
-
内镜下声带微瓣技术在嗓音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
语言交流是人类基本的活动,其中发声质量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在治疗好喉部疾病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音质,已成为喉科学者们关心的问题.近年根据"体层-被覆层理论"[1~3],依据病变侵袭的不同层次,采用喉显微技术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持声带黏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取得良好的发声质量[4,5].张小伯等[5]报道了在显微镜下应用声带微瓣技术对喉各种良性病变的处理.本文在喉内镜图像监视系统下应用声带微瓣技术、声带注射技术及喉微吸割钻技术对声带各种良性病变、部分癌前病变及原位癌变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根本措施.我科于1998年5月~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2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选择其中前端软骨偏曲较轻或不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进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