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52耳)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中耳胆脂瘤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28例(30耳)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外耳道重建术;对照组22例(22耳)行常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后听力结果、干耳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干耳率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7%(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建后的外耳道结构接近正常,无狭窄情况发生,中耳腔接近正常,全部患者均无胆脂瘤复发.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缩小外耳道,减少肉芽及瘢痕生成的作用,术后干耳率高,听力恢复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方法.
-
耳显微镜下CO2激光治疗外耳道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耳显微镜下CO2激光治疗外耳道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外耳道良性肿瘤患者行耳显微镜下CO2激光外耳道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耳显微镜下CO2激光治疗外耳道良性肿瘤具有无出血,视野清晰,切除精确,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痛苦小等优点.
-
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探讨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确诊为单侧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3例)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B组(44例)给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C组(53例)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次数,统计治疗后疗效,并随访至治愈后3个月.结果:A组1次治愈38例(72%),2次治愈43例(81%),3次治愈45例(85%);B组分别为30例(68%)、35例(80%)、37例(84%);C组分别为47例(89%)、50例(94%)、52(98%).C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B两组(3组1次治愈率相比x2=6.777,P<0.05,3次治愈率相比x2=6.647,P<0.05).随访至治愈后3个月,A组复发6例,B组复发5例,C组复发1例.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1次治愈率高,患者所需就诊次数减少,治疗后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应用.
-
声带CO2激光术后自主修复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声带CO2激光术后自主修复及嗓音恢复情况,探讨影响声带CO2激光术后修复的因素.方法:对315例主诉为声嘶,频闪喉镜检查诊断为声带疾病患者,依据病变范围、声带黏膜波、声带振动情况及喉CT(或MRI)情况,分别行Remacle Ⅰ、Ⅱ、Ⅲ、Ⅳ、Ⅴa型声带CO2激光显微手术,每组63例;对术后6个月以上声带形态特征、患者主观症状及嗓音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不同Remacle分型的CO2激光显微手术后声带形态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Ⅰ型1例、Ⅱ型9例、Ⅲ型47例、Ⅳ型61例、Ⅴa型63例术后声带出现瘢痕或缺损;术后声带出现瘢痕或缺损概率不同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24,P<0.05).Ⅰ型59例、Ⅱ型51例、Ⅲ型43例、Ⅳ型21例、Ⅴa型17例术后声嘶症状改善;症状改善率不同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6,P<0.05).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基频微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1,P<0.05),多样本均数间多重比较Ⅰ型、Ⅱ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振幅微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39,P<0.05),多样本均数间多重比较Ⅰ型、Ⅱ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术后长发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00,P<0.05),多样本均数间多重比较Ⅰ型、Ⅱ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Ⅴ a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体层以浅的CO2激光手术,通常形态及功能恢复较好,涉及体层的术式常遗留瘢痕或缺损,嗓音功能恢复差;手术范围与深度是影响声带术后自主修复的主要因素.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12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Ⅵ区),47例行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78例(63.4%)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其中34例(27.6%)双侧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45岁、被膜侵犯、周围组织侵犯及肿瘤大小分级相关(P<0.05).结论:年龄<45岁、被膜侵犯、周围组织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同期行原发灶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中冷冻结果和术中情况决定进一步的处理.
-
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细菌研究
目的:研究耳炎差异球菌(A.otitidis)、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在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中耳积液中的检出率以及在鼻咽部中的繁殖情况,以探讨其对儿童SOM的意义.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和PCR方法,观察4种细菌在中耳积液和鼻咽部中的检出率.结果:通过细菌培养,中耳积液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3.6%,鼻咽部为54.0%,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8%、27.0%、4.5%,对51例细菌培养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标本进行药敏,结果表明39例标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通过PCR检测,在中耳积液和鼻咽部中同时检测到多种细菌的例数分别是6例和34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A.otitidis在中耳积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4%、5.4%、3.6%和42.3%,在鼻咽部中分别是25.2%、27.0%、13.5%、34.2%.结论:①PCR方法比常规细菌培养方法能够更灵敏地检测出细菌;②儿童慢性SOM可能是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而A.otitidis可能是儿童SOM常见的致病菌;③对于SOM儿童,如果疾病初期使用抗生素,建议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音调信息识别声调能力的评价
目的:采用去除时长信息的声调测试材料评估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依靠音调信息识别声调的能力.方法:16例成人语后聋患者单侧植入人工耳蜗6个月以上.选取10个单音节,每个音节配4个声调,组成40个单音节词,分别由男女声多次录制,选取四声之间时长差别<5 ms的80个单音节词为测试词,受试者根据听到的单音节词完成四选一的测试.结果:16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声调识别总平均得分为(70.7±22.0)%,其中四声得分高,二声得分低.一声易被混淆成二声,二声易被混淆成一声和三声,三声易被混淆成二声,四声不易被混淆.声调识别得分与助听器使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去掉时长因素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声调识别能力有所影响,对三声识别影响显著.由于人工耳蜗植入者音调信息感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没有时长因素辅助的情况下,其一声与二声,二声与三声的辨别易混淆.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前佩戴助听器的经历有益于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声调识别.
-
扁桃体术后继发性多次出血1例
-
Riedel甲状腺炎2例
-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并眶内感染1例
-
会厌神经内分泌癌2例
-
头面部血管肉瘤1例
-
妊娠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氧指标的临床分析
妊娠高血压发生的生理变化,增加了睡眠呼吸紊乱(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的发生率,加重了原有SDB的严重程度,终可能增加妊娠期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母儿并发症的发生[1].为了解妊娠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氧指标,为临床提供相关的治疗资料.
-
以头颈部表现为首发症状肺癌的临床分析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1],以肺癌的非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无特异性,当肺癌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认为肺外疾病,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和延迟诊断[2].以头颈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多先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由于专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故易误诊及延迟诊断.本文对以头颈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
多层螺旋CT成像及图像后处理在小儿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常可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肺气肿、肺不张,甚至呼吸困难,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异物种类多为透光性植物类,以花生米、瓜子等干硬食物为主,占80%~90%.常规检查方法有胸透及胸部X线检查,这2种检查均可发现金属异物,但对于患者异物吸入史不明显,或异物较小未造成呼吸道阻塞,或透光性植物等异物无法直接显示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
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的:探讨以鼻窦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糖皮质激素吸入、喷鼻,鼻腔冲洗等治疗,术后随访3年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2例经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病情完全控制19例、病情部分控制9例、病情未控制4例,有效率为87.5%;哮喘症状完全控制由术前2例变为9例(P<0.01).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支气管哮喘经鼻窦内镜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的发生.
-
180°翻滚试验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侧判别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180°翻滚试验在确定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的106例HSC-BPPV患者,对90°翻滚试验无法确定患侧的26例患者补充行180°翻滚试验,并根据所诱发眼震的性质和强度判断患侧.结果:26例通过反复90°翻滚试验无法确定患侧,补充180°翻滚试验后有10例可以确定患侧.结论:临床上常规90°翻滚试验无法确定HSC-BPPV患侧时,联合180°翻滚试验可进一步提高患侧判定的准确率,这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补充检查方法.
-
螨过敏咽炎患者舌下脱敏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螨过敏咽炎患者是否起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单一和多重过敏、性别等因素是否对SLIT起效有影响.方法:对我院53例螨过敏咽炎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药物总评分(TMS)和治疗6个月后的患者自我疗效评价.根据给药方案将试验组分为SLIT组、综合组;根据点刺结果将试验组分为尘螨组和多重组;根据性别将试验组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将25例仅接受对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试验组以及试验组中不同各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例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IT组有效率为72.73%,综合组为76.4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螨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分别为61.54%和94.46%,多重组分别为66.67%和71.25%,2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分别为83.33%和97.04%,男性组分别为58.33%和66.67%,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TMS减少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T对螨过敏咽炎患者有效;治疗方案,单一和多重过敏对SLIT治疗螨过敏咽炎患者无影响,性别有一定影响.
-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囊肿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193例会厌囊肿,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治愈率100%,术中出血少,每例平均出血1~5 ml,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方法.
-
饮酒对飞行学员高频听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酒对飞行学员听力损失,尤其是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17名男性飞行学员,根据是否饮酒分为饮酒组(84例)与对照组(433例).2组除饮酒外,对其他因素进行均衡比较.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参试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测.结果:饮酒组的左、右耳高频(4~8 kHz)听力损失均高于对照组(P<0.01).饮酒组听力损失检出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620,P<0.01).结论:饮酒与飞行学员听力损失具有相关性,尤其影响其高频频段的听力.
-
健康青年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群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特征性参数,并进行参数分析及正常值的计算.方法:55例健康青年人作为受试者,均采用500 Hz气导短纯音单侧给声对侧记录.记录55例(110耳)的P1-N1复合波引出阈值,P1和N1的潜伏期,P1-N1波间期及P1-N1复合波振幅,以获得临床正常值范围,同时分析性别对oVEMP各参数的影响.结果:55例(110耳)均引出典型的P1-N1复合波,引出率为100%.oVEMP的引出阈值(正常听力级nHL)为(82.23±2.92)dBHL;95 dBHL气导短纯音刺激下获得P1的潜伏期(11.53±0.80)ms;N1的潜伏期(16.61±0.87)ms,P1-N1波间期(5.18±1.04)ms,P1-N1复合波振幅(5.96±2.59)μV.31例男性受试者P1-N1复合波振幅为(6.49±2.67) μV,24例女性为(5.28±2.34)μV,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是一种新兴的前庭功能检测方法,在oVEMP的P1-N1复合波振幅上存在性别差异,应按照性别分别建立oVEMP的正常值范围.
-
外鼻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的创面修复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鼻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的创面缺损修复方法.方法:26例外鼻基底细胞癌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创面缺损修复采用直接缝合法2例,游离皮片修补2例,鼻唇沟转移皮瓣修复18例,额部带蒂转移皮瓣修复4例.结果:26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3年,局部瘢痕不明显,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根据缺损面积及所处鼻部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尤其鼻唇沟皮瓣更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MMM)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例SMMM的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5例,手术联合术后放疗4例,手术联合术后化疗4例,手术联合术后化、放疗5例.术后均进行1~7年随访.结果:12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6例存活.6例术后复发;5例术后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因无手术指征而行放、化疗.3例出现远处转移,肝、肺、脑转移各1例.结论:SMMM临床少见,恶性度高,尚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CT及MRI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及性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SMMM,疗效确切,但必须严格选择适应证.
-
耳部防护措施与外耳道骨疣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冬泳时耳部防护措施与外耳道骨疣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15名冬泳爱好者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耳部防护措施、冬泳时间、耳部疾病病史等,将调查表及检查结果(电耳镜)结合起来得出基本数据.根据外耳道的狭窄程度对外耳道骨疣进行分级:<33%为重度狭窄,33%~65%为中度狭窄,66%~99%为轻度狭窄,100%为正常.根据冬泳时有无耳部防护措施将冬泳爱好者分为防护组和无防护组.结果:本组外耳道骨疣的总发病率为17.6%.在110只骨疣耳中,63.6%为轻度,23.6%为中度,12.7%为重度.冬泳时耳部无防护组,33.0%患外耳道骨疣,4.6%重度耳道狭窄;有耳部防护组,2.8%患外耳道骨疣,无重度耳道狭窄.结论:冬泳时耳部防护措施与外耳道骨疣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即冬泳时采取耳部防护措施可以预防外耳道骨疣的发病并降低其严重程度.
-
听力障碍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
咽喉反流的客观诊断方法探讨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在个性化甲状软骨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在甲状软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重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A组在术前行喉部CT扫描,三维重建甲状软骨成像,手术切除任意一侧甲状软骨,缺损处植入运用CAD/CAM技术和镜像技术制备的个性化修复材料;B组手术切除任意一侧甲状软骨,缺损处植入大致按照实验动物单侧甲状软骨制作的非个性化修复材料.术后通过大体观察、电子喉镜检查等观察实验动物的喉腔情况.结果:A组实验动物喉腔黏膜无炎症、无肉芽生长,声带闭合良好,喉腔通畅、无塌陷现象发生;B组喉腔黏膜无炎症,第3周喉前连合处见肉芽生长,第7周见术侧喉腔轻度塌陷,喉腔欠通畅,声带闭合欠佳.结论:运用CAD/CAM技术制备的个性化修复材料比非个性化材料能起到更好的喉支撑作用.CAD/CAM技术为术前设计提供了个性化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豚鼠膜迷路积水及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后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变化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FTR)表达的改变,探讨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对膜迷路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30只,随机分为激素组、积水组、对照组,每组10只.激素组、积水组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4 μg/kg,连续注射7d后将剂量加大为6μg/kg,再连续注射3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腹腔注射10 d.第12天起腹腔常规麻醉后,激素组经鼓室注射地塞米松(5 mg/ml,0.5 ml),同时积水组、对照组经鼓室给予等量生理盐水(0.5 ml),连续注射5d.实验前、后分别行ABR测试听阈值,测试完毕之后取材,行耳蜗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膜迷路积水的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各组耳蜗CFT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ABR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积水组ABR阈值较对照组、激素组明显升高(均P<0.01);激素组较对照组阈值升高(P<0.05).对照组无膜迷路积水,积水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膜迷路积水,积水组蜗管与蜗管加前庭阶的面积比值较对照组、激素组明显升高(均P<0.01);激素组较对照组面积比值升高(P<0.05).CFTR表达主要在血管纹、Corti's器、螺旋韧带、基膜、耳蜗神经节等处,积水组CFTR表达较对照组、激素组表达增加(均P<0.01);激素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可减轻醋酸去氨加压素引起的豚鼠膜迷路积水,并改善听力;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可使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CFTR表达减少,说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减轻膜迷路积水的机制可能与CFTR的表达改变有关.
-
耳源性眩晕疾病诊治新进展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之一,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且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易导致误诊误治,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耳源性眩晕疾病占眩晕疾病的70%左右.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这3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眩晕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进展.2014年5月25~28日,第28届国际Barany 协会眩晕专题会议(Barany society meeting)在阿根廷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国际眩晕诊治领域高水平的会议,对常见耳源性眩晕疾病诊治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追踪和了解,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