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声门下Wegner肉芽肿致喉梗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史丽丽;甄宏韬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于2017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无吞咽困难、咽痛,不伴发热、咳嗽、咯血、咳痰等不适,不伴血尿、蛋白尿.曾于当地医院行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声门下区狭窄,予以头孢菌素静脉滴注行抗炎治疗,效果差,遂于2017年5月4日至我院就诊.门诊复查电子喉镜提示声门下肿胀原因待查(图1),喉部CT提示声门下区占位(图2),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拒绝治疗,4d后患者觉呼吸困难加重,日常活动不能耐受,再次就诊我院.

  • 累及前连合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李忠万;李晓晓;李劲松;方红雁;杨贵军

    喉癌是耳鼻喉科的常见肿瘤性疾病,治疗原则是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喉的结构和功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开放手术及放疗等.病变未累及前连合时各种治疗方案疗效均满意.但对累及前连合的声门型喉癌患者上述各种治疗方法疗效较未累及前连合者差.对于累及前连合的声门型喉癌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尚存争议.我们对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了改进并随访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光辉;李伟峰;李超;师攀攀;江深;赫英威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特征为耳闷、头昏、听力下降、鼓膜内陷、中耳腔积液等.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或鼓膜置管治疗后症状消失,但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目前临床上将反复鼓膜置管3次或3次以上,病期迁延超过2年仍不能治愈的分泌性中耳炎称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refractory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ROME)[1].本研究对ROME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常雯;吴莉;韩丹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inonasal mucosal malignant melanoma,SMMM)恶性程度高,与发生于头颈部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发展快,易复发和早期转移,治疗更加困难,死亡率更高[1].因此,增加对SMMM的认识,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IgG4相关性疾病在耳科学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廖卡稀;冯勃;彭涛

    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disease,IgG4-RD)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常伴有炎性假瘤的形成[1-3].IgG4-RD可导致单器官或者多器官受累[4-5].由于此疾病具有侵袭的特性,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慢性感染[1-2,6-7].IgG4 R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8,侵犯组织中以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为特点,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中IgG4浓度的增高,病理学检查是诊断IgG4 RD的金标准[5-6].

  • 喉癌术后喉狭窄的外科治疗

    作者:崔鹏程;赵大庆;郭志华;梁乐平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19例,支撑喉镜下激光切除瘢痕2例;气道前壁加宽17例,其中甲状软骨板加宽1例,带蒂舌骨1例,肌皮瓣15例.结果:拔管16例.拔管率84%.T型硅胶管放置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11个月~8年.结论: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容易导致喉狭窄.喉裂开肌皮瓣前壁加宽是主要治疗方法,单纯支撑喉镜激光切除瘢痕对较轻的狭窄有效.

  • 婴幼儿喉软化症的计算机三维模型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徐宏鸣;浦诗磊;蒋钰钢;李晓艳;董频

    目的:基于CT图像及已知的喉腔结构材料参数构建婴幼儿喉软化症喉腔有限元模型,探索该模型在喉软化症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MIMICS软件对CT扫描得到的Dicom图像进行处理,以材料灰度阈值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采用可视化处理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用Hyermesh软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利用Abaqus软件,赋予模型喉腔结构材料参数并进行力学分析,得到其von Mises应力分布状况.结果:本研究建立了能够反映婴幼儿喉软化症喉腔形态特征的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加载应力后发现,研究对象的喉软化症越严重其峰值von Mises应力越大.结论:该模型形态逼真,可用于后续研究.在模型上施加应力,分析模型峰值von Mises应力值可能可用于喉软化症严重程度的评估.

  • IL-33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林瀚青;文译辉;文卫平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组织中IL-33的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手术获取20例HN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3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选取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7例HNSCC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评估肿瘤组织IL-3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正常组织中IL-33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正常组织IL-33 mRNA以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组织;T3~4期及晚期(Ⅲ~Ⅳ)患者肿瘤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比T1~2期及早期(Ⅰ~Ⅱ)低,高分化肿瘤组织中IL-33水平高于中分化及低分化组;IL-33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患者预后好.多因素分析显示IL-33水平能够作为预测HNSCC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IL-33与HNSCC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预测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涵东;宋盼盼;后婕;魏先梅;麻晓峰;陈峰;高下;俞晨杰

    目的:系统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0例.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术终分别予鼻中隔连续缝合或鼻腔填塞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前术后的鼻腔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变化,术后出渗血情况.随访2周,观察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填塞组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0.01);填塞组术前术后的鼻腔MTT变化较缝合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两组鼻腔出渗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填塞组术后2周内发现鼻腔粘连1例、鼻腔干燥3例及嗅觉减退2例,缝合组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在鼻中隔成形术后采用连续贯穿缝合法代替鼻腔填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不适症状,保护鼻腔黏膜清除功能,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俣栋;谭嘉杰;韩晓燕;曾芳芳;李衍菲;王路;李湘平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评估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咽喉反流体征量表(RFS)对预测腺样体肥大与咽喉反流相关的准确性.方法:因腺样体肥大行手术治疗的患儿71例,完成RSI及RFS量表评估.留取患儿手术切除的腺样体组织行胃蛋白酶(peps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pepsin染色阳性结果,对RSI、RFS量表预测腺样体肥大患儿合并咽喉反流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71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RSI> 13分4例(5.63%),RFS >7分26例(36.62%),两项评分均为阳性1例(1.41%).在腺样体肥大组织中检测到pepsin表达52例,总阳性率73.24%(52/71),以强阳性(15/71,21.13%)和阳性(23/71,32.39%)为主.腺样体肥大分级越高,pepsin表达强度越高(r=0.476,P<0.01).以腺样体组织pepsin阳性做为诊断咽喉反流的金标准,RSI及RFS敏感性分别为5.77%、34.62%,特异性分别为94.74%、57.89%.pepsin染色强度与烦人的咳嗽呈正相关(r=0.356,P=0.002),与喉室消失呈负相关(r--0.212,P-0.038).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咽喉反流存在相关性,咽喉反流在腺样体的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RSI及RFS的敏感性低,不适用于腺样体肥大儿童存在咽喉反流的筛查.当腺样体肥大儿童长期咳嗽且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现喉室消失表现时,应警惕存在咽喉反流.

  • 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谭德重;冯源;胡月;阎艾慧

    目的:探讨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更好地理解鼻息肉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为鼻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开始至2018年1月1日,全面检索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与鼻息肉之间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文献,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相关的参考文献,并获取全文.应用Stata 12.0分析软件对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CI.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共有24个关于HPV病毒、EB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关系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与鼻息肉发生的OR值为6.74,95%CI为2.50-18.20,P<0.001,EB病毒与鼻息肉发生的OR值为5.15,95%CI为1.66-16.02,P=0.005,呼吸道病毒与鼻息肉发生的OR值为1.68,95% CI为0.93-3.03,P=0.087,皆无发表偏倚存在.结论:HPV、EB病毒感染与鼻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呼吸道病毒感染与鼻息肉的发生无关,病毒感染可能为鼻息肉发生的病因学之一,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今后鼻息肉的防治过程中应该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早期干预.

  • 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枫;朱美婵;王蒙;王海涛;焦粤龙;黄利芬;梁子健

    目的:探讨伴及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突发性聋患者120例,其中不伴眩晕84例,伴眩晕36例.伴眩晕的36例患者中15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全部患者均进行突发性聋的常规治疗,伴BPPV患者按照BPPV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对突发性聋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及疗效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突发性聋伴及不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纯音听力结果中,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平坦下降型发生率较其他3型高.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治疗后的听阈降低值高于突发性聋伴眩晕者,且治疗后听力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也高于突发性聋伴眩晕者.突发性聋伴眩晕的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12例,外半规管3例,均为同侧患耳.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较非眩晕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且治疗后听力改善及疗效较差.

  • 1~5岁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能发展特点研究

    作者:马莹;郑芸;李刚;陆涛;聂敏

    目的:初步探讨1~5岁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早期语前听能发展特点.方法:根据植入年龄,将103例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开机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分为1~2岁组、>2~3岁组、>3~4岁组和>4~5岁组,通过混合效应模型分析4组患儿在术前(或开机时)及术后3、6、1 2个月时的IT-MAIS/MAIS得分(包括听觉发育总体能力、声音察觉能力和声音识别能力得分)变化规律.结果:各组患儿术后的IT-MAIS/MAIS得分均随开机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0.01);不同植入年龄组之间在术后各随访点的听觉发育总体能力、声音察觉能力和声音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的听觉发育总体能力、声音察觉能力和声音识别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健听儿童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岁植人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术后1年内的早期语前听能随时间延长而提高,植入年龄对其语前听能的发展无显著影响.

  • 嗅裂区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的影像分析

    作者:于晓峰;赵鹤;曹志伟

    目的:分析嗅裂区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AH)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54例鼻腔嗅裂区REAH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患者病变均位于双侧嗅区,鼻窦CT及MR示双侧鼻腔嗅区可见软组织呈膨胀性生长,将双侧中鼻甲向外侧挤压,形成“蘑菇头”样改变.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窦炎或鼻息肉.结论:REAH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跟鼻息肉有区别.临床医师如能充分认识该病,术中彻底切除嗅区病变,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 累及鼓室和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宋忠义;于学民;王春芳;王宁;傅莹;孙永强

    目的:探讨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累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42例45耳,均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外耳道成形及耳甲腔成形术,其中3耳行Ⅱ型鼓室成形术,4耳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5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3耳行外耳道后壁重建术,21耳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术后3、6、12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查,随后要求每年门诊复诊,观察术腔及听力情况.结果:2耳分别于术后2、3个月出现外耳道瘢痕狭窄,2耳术后1年局部复发,1耳术后反复流水不干耳,7个月后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术腔上皮化良好,鼓膜完整.所有患者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气导听力提高5~30 dB HL.结论:侵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应根据病变破坏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鼓室成形、完壁式或开放式乳突根治、外耳道后壁重建、外耳道成形、耳甲腔成形、耳道植皮对建立通畅引流、防止外耳道狭窄、预防胆脂瘤复发、提高听力有较好的疗效.

  • 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明辉;赵玉林;张玉杰;张世涛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对伴鼻塞的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治疗有鼻塞症状的OSAHS患者112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行PSG监测以及鼻阻力、鼻声反射和鼻呼吸量检查,并采用鼻塞视觉模拟量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治愈39例(34.82%),显效37例(33.04%),有效21例(18.75%),无效15例(13.39%).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情况明显改善,白天嗜睡ESS评分、AHI下降,LSaO2和MSaO2升高,而睡眠结构没有显著改变.结论: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是治疗伴鼻塞的OSAHS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提高了患者再行UPPP的安全性,同时改善了部分手术无效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耐受性.

  • CT扫描鼻窦骨炎在预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朱财明;刘红兵;吴文霞;徐畅

    目的:探讨CT扫描鼻窦骨炎在预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治疗.方法:收集行初次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7例,其中ECRS 52例,非ECRS(NonECRS) 75例,对患者的术前鼻窦CT进行GOSS骨炎评分.用Mamn-Whitney U分析比较两组间的GOSS骨炎评分.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有预测意义的GOSS骨炎评分指标.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分界值与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找到佳截断值.结果:骨炎评判指标GOSS骨炎总分、筛窦骨炎评分(GOSS-E)、筛窦骨炎评分与上颌窦骨炎评分相比(GOSS-E/M)、后组筛窦骨炎评分与前组筛窦骨炎评分相比(GOSS-PE/AE)、前组筛窦骨炎评分(GOSS-AE)、后组筛窦骨炎评分(GOSS-PE)、蝶窦骨炎评分(GOSS-S),ECRS较NonECRS更高(均P<0.05);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得出当筛窦骨炎评分截断值>4.5时(曲线下面积为0.690),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和71%.结论:运用鼻窦CT得出筛窦骨炎评分>4.5时,临床上可初步诊断为ECRS.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综合征的诊治原则

    作者:张天宇;陈颖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由第一、二腮弓发育异常所致,是耳科常见的先天缺陷;表现为耳廓大小、形态异常,常合并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腔发育不全、听骨链畸形等中耳异常.该病全球发病率为2.06/10000,我国发病率约为1.4/10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散发病例多见,有家族史的患者占4.0%~8.1%[1-3].多数患者仅有外中耳畸形单一临床表型,28%的患者可合并其他系统的先天异常,其中5.8%的患者表现为特征性疾病谱,可诊断为明确的综合征,如Goldenhar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Nager综合征等.

  • 抗CD23抗体在变应性鼻炎大鼠中介导Bregs分泌IL-10调节T细胞的活化

    作者:陈琦;巴云鹏;周明辉;李素丹;张普文

    目的:探寻抗CD23抗体是否通过Bregs介导的IL-10分泌调节T细胞的活化,寻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靶点.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应用抗CD23抗体干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通过皮肤被动过敏原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了解血清学指标、全身及鼻腔局部黏膜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组大鼠出现喷嚏、挠鼻、流涕,皮下肿块增大;血液中IL-10水平、IFN-γ、调节性B细胞(Bregs)百分率降低,IL-4水平、CD23+B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增高;鼻黏膜CD23荧光强度增加,CD19和IL-10荧光强度减弱.与变应性鼻炎组相比,抗体干预组大鼠喷嚏次数、挠鼻次数、流涕症状明显改善,皮下肿块缩小;血液中IL-10水平、IFN-γ、全血中Bregs细胞百分率增高,IL-4水平、CD23+B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鼻黏膜CD23荧光强度减弱,CD19和IL-10荧光强度增强.两种给药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细胞上CD23表达增强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抗CD23抗体应用可调控变应鼻炎的症状和体征,鼻腔滴入可作为抗CD23抗体应用的首选方法,抗CD23有望成为控制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抗CD23抗体可通过依赖Bregs分泌IL-10介导的T细胞活化发挥治疗作用.

  • 婴幼儿听力损失评估国际共识

    作者:陈建勇

    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0.1%~0.347%.先天性听力损失儿童在交流、认知、学习能力以及社会情感等方面均落后于听力正常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能使听障患儿获得理想的听觉、言语、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其进入正常的学校和社会工作.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在全球得到普遍开展和应用,相关成效得到公认,被认为是21世纪伟大的工程之一.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