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下咽癌合并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以“发现右侧颈部包块2个月、咽部异物感20 d”为主诉入院.入院体检:见下咽右侧壁及右侧梨状窝表面不平新生物.双侧声带表面光滑、运动良好.右侧颈部Ⅱ区触及质硬肿物,大小约4 cm×2 cm,活动度欠佳,无明显压痛,左侧颈部未触及异常及肿大淋巴结.电子喉镜提示(图1):右侧下咽侧壁见灰白色新生物,表面不平,周围界限尚清,右侧梨状窝表面不平.胃镜提示:食管入口未见明显异常.颈部一期增强CT(图2):右侧梨状窝病变,考虑下咽癌可能性大;右侧颈部多发占位,考虑淋巴结肿大,以转移所致可能性大.颈部淋巴结彩超提示:右侧颈部:Ⅱ区探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大小47 mm×25 mm,结构不清,CDFI:门状血流消失.腹部彩超: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前列腺钙化灶.双侧腹股沟扫查:双侧腹股沟区可见多个扁平淋巴结回声,皮髓质分界尚清,皮质变薄,较大大小21 mm×8 mm.
关键词: 下咽癌 Castleman病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刺术后眩晕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近年来,人们对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学、病理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上亦在不断探索.目前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鼓膜穿刺治疗、鼓膜置管术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鼓膜穿刺术因其具有简便易行、能够迅速缓解耳闷及传导性听力损失等优势,是目前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鼓膜穿刺术后,部分患者会引发眩晕,对此种现象国内外文献罕有报道,本研究将就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
改良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5例疗效观察
由外伤、甲状腺手术等引发的喉返神经损伤是普外科、头颈外科常见病症,尤以单侧损伤引发的单侧声带麻痹多见,不仅引起发声障碍,还可能造成误咽、呛咳等.传统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声嘶等症状,但喉肌失去神经支配,丧失了生理性发声能力.我科自2012年8月起开展颈袢神经修复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以来,使更多的患者获得了生理性发声功能,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
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与人工耳蜗植入研究进展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于20世纪90年代由Starr等[1]首次报道了这种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的听力障碍的表现形式,Starr等称之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通常表现为听力损失程度与言语识别率成比例下降.而AN不同于SNHL,是一种外毛细胞功能正常而内毛细胞及听神经突触和(或)伴有听神经功能不良所致的听力障碍,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下降.ANSD的听力学表现形式为: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或)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erophonics,CM)可引出,听性脑干反应(ABR)无法引出或波形严重异常.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上述检查从而诊断ANSD.
-
小儿喉气管狭窄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临床研究进展
喉气管狭窄(laryngotracheal stenosis,LTS)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导致的喉气管瘢痕组织形成,造成呼吸道缩小,导致呼吸和发声功能障碍[1].随着内镜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小儿重症医学的发展,婴幼儿先天性喉气管畸形的漏诊率降低,存活率增高;同时喉气管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所以小儿后天获得性喉气管狭窄的患病率也增高.虽然临床上已有很多较成熟的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方式,但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手术及麻醉风险更高,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术后的护理更繁琐复杂,这些将是小儿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现就近年来文献中有关儿童喉气管狭窄发病原因及如何防范和治疗的报道予以综述.
-
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特点以及相关因素,为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以及患者生存情况的控制予以更好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16-12期间收治的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通过随访,对其中37例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分析,包括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具体转移部位、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等.控制患者年龄及性别,在未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7例组成1∶1配比.应用x2检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37例患者病情进展的时间为5~98个月,中位进展时间为18个月.37例患者中死亡27例,存活10例,其中肺转移占32.43%(12/37),腹腔转移占16.22%(6/37),骨转移占5.41%(2/37),存在多脏器转移(肺,肝,脑等)的患者占45.95%(17/37).行χ2检验,Kaplan_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是否为无色素型,术后放疗,AJCC分期以及手术方式是影响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显著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明确AJCC分期,病变是否为无色素型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结论: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多发现较晚,发现时多存在广泛的多脏器转移,较少出现脑部转移,多为肺部转移,根据AJCC分期,晚期的患者通常预示着预后不良,术后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等情况;病理证实为无色素型黑色素瘤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概率大.
-
Dix-Hallpike试验中眼震特点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100例Dix-Hallpike试验结果阳性眼震特点特别是伴垂直成分向下的眼震特点.方法:选取100例2017-12-2018-01期间行位置试验检查且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对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所诱发的眼震,记录其眼震大慢相速度(SPV)、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等基本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双侧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眼震方向和持续时间的不同,100例患者眼震可分为9种类型.以位置性眼震垂直成分分类,双侧或单侧只有垂直向上成分者56例,其中单侧逆(顺)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52例,双侧逆(顺)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4例;一侧垂直向上另一侧垂直向下者7例;双侧或单侧仅为垂直向下成分者47例.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出现伴垂直向上成分者为63%,出现伴垂直向下成分者为54%.此外,8例患侧出现反转向眼震,100例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中有20例滚转试验呈阳性,5例出现水平眼震,15例出现扭转性伴垂直成分的眼震.结论: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有多种类型,伴垂直成分向下的眼震较为常见,应综合分析,并需要进一步研究.
-
应用高分辨CT多平面重建分析上半规管裂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应用高分辨CT(HRCT)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可疑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上半规管裂的认识.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01-2017-04期间230例行颞骨HRCT的成人患者,其中160例(320耳)非上半规管裂,男73例(146耳),女87例(174耳);年龄18~70岁.70例(113耳)影像学可疑上半规管裂,男33例(55耳),女37例(58耳);年龄18~7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颞骨横断位薄层CT扫描,然后用CT后处理工作站行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测量和记录可疑上半规管裂组与非上半规管裂组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数据,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非上半规管裂组160例(320耳),上半规管高度(6.43±0.51)mm,上半规管外管径(0.83±0.13)mm,鼓室盖厚度(2.19±0.62)mm,乳突前后径(14.55±1.98) mm;可疑上半规管裂组70例(113耳),上半规管高度(6.42±0.60)mm,上半规管管径(0.85±0.16)mm,鼓室盖厚度(1.62±0.55)mm,乳突前后径(13.24±1.97)mm;经统计学分析,上半规管高度(P=0.94)及外管径(P=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盖厚度(P=0.002)、外耳道后壁乳突前后径(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可疑上半规管裂组70例(113耳)中,单侧缺损者27例(27耳),双侧缺损者43例(86耳);缺损位于顶壁正中者48耳,位于顶壁前部者20耳,位于顶壁后部者32耳,以上2个部位缺损者13耳;乳突气化型7耳,乳突硬化型90耳,乳突混合型16耳.结论:上半规管裂多发于硬化型乳突,双侧常见,缺损多位于顶壁正中,病变的发生与上半规管的高度及管径无明显相关性,而可能与全颞骨骨质变薄有关,若行耳部手术需予以注意.
-
前庭神经炎眼倾斜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眼倾斜反应临床的特点,探讨其对前庭神经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01-2018-03期间该院确诊的35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均进行床旁前庭功能查体,包括眼震、头脉冲试验(HIT)、摇头试验(HSN)、眼倾斜反应(OTR),Romberg征,Fukuda原地踏步.均行头颅CT平扫及脑MRI平扫+ DWI排除脑出血或梗死.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了解听力情况及中耳压力情况.结果:35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中,29例(82.8%)可见眼倾斜反应,其中典型眼倾斜反应5例(14.3%),非典型眼倾斜反应24例(68.5%),非典型眼倾斜反应分为两类:①仅有静态眼旋转4例(11.4%),②仅有眼偏斜及头倾斜20例(57.1%).29例患者眼倾斜反应消失时间1~4 d,平均(2.62±0.26)d.结论:眼倾斜反应作为诊断前庭神经炎的一个重要指标,常常被临床医师所忽视,其阳性率高,可以作为床旁前庭功能重点检查项目.
-
重度以上突聋患者VNG及VEMP检查与疗效的评估
目的:评估重度以上突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情况,探讨前庭功能检查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用视频眼震图(VNG)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技术评估79例重度以上突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分为VNG与VEMP均正常、VNG正常与VEMP异常、VNG异常与VEMP正常及VNG与VEMP均异常4个组.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度组与极重度组组内、组间2项检查结果与疗效关系比较均采用χ2检验及Fisher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度组患者(27例)2项检查结果与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VNG与VEMP均正常组有效率为100%,VNG与VEMP均异常组有效率为41.7%;极重度组患者(52例)2项检查结果与疗效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VNG与VEMP均正常组有效率为76.9%,VNG与VEMP均异常组有效率为34.6%.重度组和极重度组程度与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NG及VEMP检查对重度以上突聋患者的疗效评估有一定的价值.2项检查均异常组疗效差.
-
门诊手法复位成功后耳石症患者头晕的观察
目的:观察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门诊手法复位成功后头晕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方法:将我科2008-2012年门诊手法复位成功的80例耳石症患者分成两组:青年组(<55岁)45例,老年组(≥55岁)35例,观察两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青年组头晕的发生率为26.7%(12/45),头晕持续时间为(7.8±2.2)d;老年组头晕发生率为45.7%,(16/35),头晕持续时间为(12.6±2.4)d;两组在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组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头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患者,头晕持续时间也明显低于老年组.
-
儿童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临床治疗
目的:总结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供早期诊断方法并探讨规范诊治方案.方法:收集2009-2015年在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4例中耳胆脂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Levenson标准,94例患儿中14例诊断为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根据病程时间(≤3个月或>3个月),分成A、B2组.对主诉、发现方式、听力学情况、颞骨CT及手术治疗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①14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儿年龄是3.33~10.17岁,中位年龄为7.20岁.②听力下降(13/14,92.86%))是常见的主诉.发现方式有:听力筛查加颞骨CT (11/14,78.67%),鼓膜切开术中发现(2/14,14.28%)以及耳镜检查(1/14,7.14%).③A组6例,B组8例,根据Potsic's分级标准,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④A和B2组术前气骨导差分别为(38.10±7.43)dB和(42.09±9.96)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⑤14例患儿手术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6.26±5.56)dB和(21.70±3.80)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加鼓室成形术(11/14,78.57%)是常用的手术方法.结论:病程越短,中耳胆脂瘤分级越低,提示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但先天性胆脂瘤隐匿性较强,病程即使在3个月内,胆脂瘤同样会对患儿听力及中耳结构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早期筛查方案可推荐听力筛查辅助颞骨CT检查,以利早期干预治疗.
-
机器人辅助下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的进展
达芬奇机器外科手术(Da Vinci surgical robot system,DVSRS)于1999年获得欧洲市场认证,2000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市场认证,从而开启了机器人外科手术领域的新时代[1-2].DVSRS借其10倍以上放大手术和3D成像功能,震颤过滤稳定的机械臂、灵巧旋转弯曲的关节,较传统2D内镜手术有更加清晰的视野和避免人手操作器械易抖动和灵活性受限的问题.近十年来,机器人手术在泌尿科、妇科、普外科和心胸外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肯定[2].与此同时,一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者也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咽喉头颈外科,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展示了令人兴奋的前景.
-
经腋下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初步经验
目的:评价经腋下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11-2018-05期间经腋下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66例患者平均年龄(38.61±11.72)岁,女57例,男9例.术前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8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8例.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无注气腋下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单侧腋下入路腺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清扫54例,单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8例,腋下入路联合同侧耳后入路进行双侧腺叶切除+同侧中央区及Ⅱ~Ⅳ区清扫4例,平均手术时间(124.30±23.41)min,平均出血量(17.73±8.28)ml.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平均直径(0.71±6.22) cm,术后引流量为(67.57±25.11)ml,平均术后住院日为(3.24±0.81)d.3例患者(4.5%)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1.5%)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均于术后1个月恢复.无术后出血、皮下气肿、饮水呛咳以及永久性低血钙的表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平均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6.26±4.76)个,其中21例(36.2%)淋巴结转移,术后分期T154例,T2 4例;N1a17例,N1b4例.随访时间1~18个月,术后1个月美观VAS评分为(9.66±0.54)分,B超提示患侧甲状腺无残留腺体,局部及区域无复发.结论:经腋下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术后美观效果好,可作为甲状腺疾病治疗的一种选择.
-
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切除喉及下咽肿瘤的初步经验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经口切除喉及下咽部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07-01-2018-01-31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12例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切除喉及下咽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喉肿瘤7例,下咽肿瘤5例.结果:男10例,女2例.年龄30~81岁(中位年龄58岁).12例均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完全切除,无中转开放病例.机器人平均手术时间为31.7 min,平均出血量为12.3 ml,平均经口进食时间为4.6d.术后切缘均为阴性,同期行颈部淋巴结清扫8例,术后辅助放疗7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20个月,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病例.结论:在经选择的病例中,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切除喉及下咽肿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外科方法.
-
机器人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香港中文大学经验
目的:机器人手术目前已在头颈部多个区域得到了应用,本文探讨香港中文大学头颈外科机器人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5年1月以来在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的所有机器人头颈外科手术病例资料.结果:24例患者采用达芬奇S或达芬奇Xi系统进行了手术,21例患者使用新型柔性机器人达芬奇SP系统行了手术.均无二次手术等严重不良事件.已经发表的达芬奇SP系统手术的7例患者早期结果表明,通过达芬奇SP系统可以到达鼻咽、口咽部、下咽部、喉部和咽后淋巴结完成手术,不需中途改变手术方式,没有发生与使用该系统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事件.结论:通过我们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经验,我们认为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经口手术或经耳后入路颈部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达芬奇机器人双侧腋窝乳晕入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规范应用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甲状腺健康查体的重视,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规范化应用,甲状腺癌患者检出率逐年增高,目前甲状腺癌已成为过去十年增长速度快的恶性肿瘤[1-2].传统开放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开放手术治疗具有视野宽阔、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手术切除范围等优点,但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术后瘢痕.随着腔镜技术在甲状腺癌术中的应用,可以达到颈部无瘢痕、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培训时间长,腔镜器械和技术限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作为当今先进的内镜手术辅助系统,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腔镜器械不能弯曲等不足,目前已成为甲状腺癌重要的手术治疗方式[4-7].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approach,BABA)机器人甲状腺手术2007年首先在韩国开展,2014年首次在国内开展,该术式对于双侧甲状腺癌患者处理优势明显,BABA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目前在国内开展普及[4,6].
-
达芬奇机器人双侧腋窝乳晕入路在肥胖患者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肥胖对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操作及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2-2017-11期间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且通过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ABA)行机器人甲状腺手术4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BMI<25 kg/m2组、BMI 25~30 kg/m2和BMI>30 kg/m2组,比较3组良恶性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液体量、术后住院时间、癌灶大小(恶性)、淋巴结转移例数(恶性)、美容效果满意度,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相关手术并发症情况.统计学方法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对比3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液体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良性:BMI<25 kg/m2组69例,BMI 25~30 kg/m2组48例,BMI>30 kg/m2组8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分别为1例、0例、0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别为3例、2例、1例.②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均为恶性:BMI<25 kg/m2组180例,BMI 25~30 kg/m2组119例,BMI>30 kg/m2组2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分别为2例、1例、0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别为64例、29例、5例.③3组恶性患者中:BMI<25 kg/m2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漏;BMI 25~30 kg/m2组1例患者出现皮下隧道出血,1例患者术中出现淋巴漏.结论:超重或肥胖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
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微创手术助手配合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微创手术过程中助手的配合要点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06-01-2018-05-30期间共40例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助手术中的配合要点,统计机械臂安装时间、中转开放率、术中机械故障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切缘阴性率.结果:装机时间初为50 min,经过10例后稳定在15 min左右.所有患者均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完全切除,无中转开放病例.术中未出现由于配合不当引起机器人故障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阴性切缘.结论:助手要熟悉手术步骤,掌握机器人术式的操作规律,才能做到与术者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效率.
-
口鼻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切除局限性复发鼻咽癌:初步尝试
目的:手术是复发鼻咽癌挽救性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初步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用于一程放疗后的复发鼻咽癌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17-10起,使用Da Vinci手术机器人完成局部复发鼻咽癌手术,包括经口-软腭裂开及导尿管悬吊软腭经口鼻联合入路两种手术方式.结果:10例患者接受机器人鼻咽部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中位手术时间为90 min,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切缘均为阴性,短期随访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患者死亡.结论:经口鼻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切除局限性复发鼻咽癌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及较好的局部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