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림상마취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影响因子: 2.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805
  • 国内刊号: 32-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国楼,徐建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帕瑞昔布钠术前用药对胃肠道肿瘤术后镇痛效果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佩蓉;刁枢;师小伟;曹晓琼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术前用药对胃肠道肿瘤术后芬太尼PCA镇痛的效果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P组)和单纯芬太尼组(F组).术前30 min 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F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首剂后12 h重复用药一次,术毕两组均采用芬太尼20 μg/kgPCA镇痛.评价术后2、6、12和24 h的静息和翻身时VAS评分.记录术后12和24 h 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术后12和24 h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前、术毕、术后6和24 h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D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2、6h静息时和术后2、6、12和24 h翻身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P组术后12和24 h 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组(P<0.05);P组术毕、术后6和24 h血浆IL-6浓度明显低于F组,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F组,术毕时血浆TNF-α浓度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术前用药能减少胃肠道肿瘤术后芬太尼PCA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减低IL-6的浓度和增加IL-10的浓度.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肺转流对心脏手术患者肝静脉血流的可行性

    作者:严金燕;史宏伟;胡小菊;魏海燕;赵雅梅;葛亚力

    目的 观察心肺转流(CPB)前后心脏手术患者肝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1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记录全麻诱导后(T0)、CPB开始后5min (T1)、30min(T2)及停机后30 min(T3)血流动力学变化[HR、MAP、CVP、心脏指数(CI)等]及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肝静脉直径(DHV)、肝静脉血流量(QHv)和大流速(Vmax).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MAP,T1、T2时DHv明显下降(P<0.05),QHV明显升高(P<0.05),T3时QHv明显下降(P<0.05).结论 CPB期间QHv较术前有所增加,停机后早期QHv较术前明显下降.术中使用TEE监测肝静脉流量是可行的,TEE监测QHv为监测内脏灌注提供新的方法.

  • 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诱导时ED50和BIS50的影响

    作者:吕慧敏;李岩;张卫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患者入睡BIS值(BIS50)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全麻手术患者72例,年龄30~50岁,随机均分为三组.E组依托咪酯按0.060、0.090、0.135、0.203mg/kg序贯给药,ES1组先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4 min后依托咪酯按预试验结果0.040、0.060、0.090、0.135mg/kg序贯给药;ES2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舒芬太尼0.7 μg/kg,依托咪酯按ES1组四个阶梯序贯给药.由计算机自动记录BIS值,以患者对口令无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为意识消失阳性指标.计算三组依托咪酯ED50、BIS50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E组、ES1组、ES2组依托咪酯ED50及其95% CI分别为0.105 (0.089~0.124) mg/kg、0.084(0.070~0.101) mg/kg、0.075(0.061~0.092) mg/kg.E组、ES1组、ES2组BIS50及其95%CI分别为59.00(46.82~74.36)、68.00(61.81~76.09)、72.00(63.80~83.34).与E组比较,ES1组、ES2组依托咪酯的ED50明显降低,BIS50明显升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明显降低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的ED50,增强依托咪酯的镇静效应.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时与单纯依托咪酯相比,BIS50明显升高.

  •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徐世琴;彭宇竹;沈晓凤;沈洁;汪福洲;吴海波

    目的 探讨不同容量治疗方式对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剖宫产术母婴的影响.方法 足月健康择期行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晶体组和胶体组手术前15 min分别输入复方乳酸钠13 ml/kg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10ml/kg,对照组不作处理.三组术中均持续输入复方乳酸钠10 ml/min至术毕.三组均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8~10 mg.记录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检测和记录产妇容量治疗前(T1)、手术开始时(T2)、胎儿取出即刻(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Ph、Hct及动脉血气值以及新生儿PT、APTT、Plt、Hct、脐静脉血气值、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晶体组和胶体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8例(20%)和3例(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例(45%)(P<0.05).T2~T4时胶体组容量治疗后Hc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T1时(P<0.05).三组新生儿凝血功能、Hct、脐静脉血气值、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15 min输入复方乳酸钠13ml/kg或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行容量治疗,均能降低CSEA剖宫产术中产妇低血压发生率,对产妇凝血功能及酸碱平衡无明显影响,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 每搏变异度用于食管癌患者术中补液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黄杰;叶建荣;郭海;郑宏

    目的 探讨每搏变异度(SVV)用于食管癌患者术中补液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2012年本院食管癌手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SVV指导补液组(A组)及常规补液组(B组).A组:SVV值为(10±2)%指导补液,B组:根据传统4 2 1法进行补液.观察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切开膈肌时(T3)、消化道重建吻合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心输出量(CO)、HR、SBP、CVP、SV和SVV.记录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肌酐(Cr)、尿素氮(BUN)、Hb、Hct及乳酸(Lac)的水平.记录术中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出血量、尿量、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进流质、普饭时间),观察术后呼吸衰竭、吻合口瘘、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及心律失常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L时CO、SBP和T2时SV、SVV明显降低(P<0.05);T4、T5时HR明显减慢,T3~T5时CVP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T4、T5时A组CVP明显降低,SVV明显升高(P<0.05);A组术中晶体输入量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B组的Cr、BUN和两组Hb、Hct明显降低(P<0.05).A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2.7±0.9)d、(3.6±0.5)d,明显短于B组的(3.9±0.7)d、(4.5±0.6)d(P<0.05).A组术后进流质、普饭时间分别为(4.1±0.7)d、(5.8±1.1)d,明显短于B组的(4.8±0.9)d、(7.1±1.3)d(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衰竭、吻合口瘘、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及心律失常并发症.结论 采用SVV指导食管癌手术补液较常规补液可减少补液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加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 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

    作者:吴希珠;郑晓春;李荣钢;涂文劭

    目的 测定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致清醒或咪达唑仑镇静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成年女性患者60例,年龄20~5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S组单次静注舒芬太尼,MS组静注咪达唑仑0.037 5 mg/kg,5 min后单次静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单次注射剂量按Dixon上下序贯法确定.呼吸抑制的判断标准为SpO2≤92%或RR<10次/分.计算舒芬太尼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S组出现呼吸抑制的舒芬太尼ED50为0.19 μg/kg,95%CI 0.15~0.25μg/kg.MS组出现呼吸抑制的舒芬太尼EB0为0.089μg/kg,95%CI 0.065~0.12 μg/kg.结论 清醒患者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致呼吸抑制的ED50为0.19μg/kg,辅用小剂量咪达唑仑镇静时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致呼吸抑制的ED50降至0.089μg/kg.

  • 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法在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作者:郑良杰;张舟;张长椿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法在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行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于气管插管前和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D组于气管拔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记录术后0、1、4、8、12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及术后24 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0、1和4hVAS评分和术后24 h总体VAS评分D组明显高于A、B、C组(P<0.05).静息和运动状态下A、B、C组组间组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气管插管前和手术结束时分次给药应用于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卢盛位;刘志群;吴论;朱小兵;楼莹莹;李雄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血流动力学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40~65岁,体重45~78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5 min持续泵注完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随后两组丙泊酚缓慢静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胃镜检查.记录给药前(T0)、给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后(T1)、给丙泊酚后(T2)、入镜时(T3)、胃镜检查结束10 min(T4)时的HR、MAP、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值.结果 T2时C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0时(P<0.05);T3、T4时C组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两组患者R、T4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均明显高于T0时,且C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合并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降低应激反应.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爱梅;石翊飒;高瑞萍;李雅楠;韩杰;刘亚玲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5例,年龄45~65岁,体重55~65 kg,ASA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低剂量Dex组(D1组)和高剂量Dex组(D2组),D1和D2组于常规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Dex负荷量1 μg/kg,继之分别以0.2和0.5 μg·kg-1·h-1持续输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维持患者术中BIS在40~49之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取出肿瘤时(T2)、拔管时(T3)、术后24 h(T4)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100β、GFAP及NSE的浓度,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采用MMSE评分评定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三组患者血清S100β、GFAP、NSE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时D2组血清S100β、GFAP、NSE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2组术后24 h MMSE评分升高(P<0.05);C、D1组术后24 h 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降低明显低于C、D1组(P<0.05).结论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高剂量Dex可升高术后早期MMSE评分,降低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100β、GFAP及NSE浓度有关.

  • 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金变;单嘉琪;严海;万名柢;江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和术后的作用.方法 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下行双侧RSB,R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均行PCIA,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两组切皮前后HR、SBP、DBP差值(ΔHR、ΔSBP、ΔDBP)、术中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术毕拔管时间、术后24 h的PCIA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R组切皮前后的ΔHR、ΔSBP和ΔDBP明显小于S组(P<0.05).R组术中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及术后24 h PCIA药物用量明显少于S组,术毕R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R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RSB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和镇痛方式的有效补充.

  • SLIPA喉罩与ProSeal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平;罗林丽;王健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SLIPA喉罩和ProSeal喉罩(PLMA)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 Medline、SCI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1998~2012年SLIPA喉罩和PLM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5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SLIPA喉罩的置管时间长于PL-MA[WMD=1.8 s,95%可信区间(CI)0.80~2.83];(2)术后喉罩沾血率:SLIPA喉罩明显高于PL-MA(RR=1.79,95%CI 1.13~2.82);(3)SLIPA喉罩与PL MA的首次置管成功率、密封压、术后咽痛率和反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IPA喉罩与PLMA比较,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别;放置SLIPA喉罩首次成功率未提高,但是花费的时间比PLMA长.

  • 围术期糖尿病患者血浆P物质的变化

    作者:米秋蓉;原大江;郭政

    目的 观察围术期糖尿病患者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选择28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DM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术前30min(T1)、手术切皮时(T2)、拔管时(T3)血浆SP含量.结果 T1~T3时DM组血浆SP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但组内S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SP降低可能与神经损害有关.血浆SP减少可能会削弱SP对机体的生理性保护作用.

    关键词: P物质 糖尿病 应激
  • 远程无线自控鞘内镇痛系统在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宏彬;宗健;孙含哲;金毅;刘红军;李伟彦;徐建国

    目的 观察远程无线自控鞘内镇痛系统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21例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远程无线自控鞘内镇痛系统,将改良埋入式注射泵植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大容量无线自控镇痛泵持续注药镇痛.药物配方:盐酸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盐酸吗啡注射液.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7、15、30 d的疼痛强度评分(NRS评分)和睡眠评分.观察低颅压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下肢肌力减退、感染、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7、15、30 d患者NRS评分明显降低,睡眠评分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7、15、30 d低颅压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后1 d(P<0.05).结论 改良埋入式无线自控鞘内镇痛治疗于晚期癌痛安全有效.

  • 不同浓度酒石酸布托啡诺对T辅助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胡志强;孙杰;钱燕宁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酒石酸布托啡诺对体外培养T辅助淋巴细胞(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外科手术患者10例,ASA Ⅰ级,年龄20~60岁,麻醉前从每位受试者肘静脉抽取空腹血样20 ml,肝素钠抗凝,分离每份血样的单个核细胞(PBMCs).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n=10):B1、B2和B3组酒石酸布托啡诺终浓度分别为1、10、100 ng/ml,C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加入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终浓度20 μg/ml),培养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上清液.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和Th2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INF)-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凝胶电迁移技术检测细胞核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B1和B2组中Th1、Th2细胞亚群的比例、上清液中INF-γ和IL-4的含量和细胞核T-bet和GATA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3组Th1、Th2细胞亚群的比例、上清液中INF-γ和IL-4的含量和细胞核T-bet和GATA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临床相关剂量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对Th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可在体外抑制Th细胞向Th1和Th2方向分化,这种抑制作用与核转录因子GATA-3和T-bet的活性有关.

  • 水合氯醛用于小儿影像学检查时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金立红;许文妍;白洁;张马忠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水合氯醛原液口服用于小儿影像学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4月1 266例门诊行心脏彩超、CT和MRI检查口服水合氯醛镇静的患儿,评价水合氯醛50 mg/kg和60mg/kg口服镇静的一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心脏彩超(92.9%)和CT检查(89.2%)时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MRI检查(60.0%)(P<0.05).MRI检查时50mg/kg镇静一次成功率明显低于60mg/kg(51.5% vs.71.1%,P<0.01).心脏彩超检查时不良反应发生率(8.7%)明显高于CT检查(2.8%)和MRI检查(1.7%)(P<0.01).各项检查中两种剂量水合氯醛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0mg/kg水合氯醛口服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彩超和CT检查镇静,提高剂量并不能明显增加镇静的一次成功率;而60mg/kg水合氯醛可提高MRI检查镇静的一次成功率.

  • 盐酸戊乙奎醚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熊理锋;谭瑞丹;徐冲敏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后分别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A组)或阿托品0.02 mg/kg(B组),持续静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设定潮气量10 ml/kg,I∶E为1∶2,呼吸频率20次/分.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60min(T3)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同时记录HR、PET CO2、肺胸顺应性(CL)、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均压(Pmean),手术结束后换单腔气管导管10 min后(T4)再次记录以上各项指标.结果 T1~T3时两组PaO2、CL明显高于,PaCO2、PETCO2、PPeak、Pmean明显低于T0时(P<0.05),T1时A组PaO2、CL明显高于,PaCO2、PETCO2、PPeak、Pmean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且较阿托品持续时间更长.

  • 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分析对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实时评价

    作者:张清玉;申岱;王娟娟;贾晓宁;余剑波;周鹏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时频分析中的连续小波变换(CWT)法对术中伤害性刺激的实时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患者21例,ASA Ⅰ或Ⅱ级.术中连续采集心电信号,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时(T1)、术中无牵拉胆囊时(T2)、术中牵拉胆囊时(T3)、拔管前(T4)各时段5 min信号HRV常规时域指标:所有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异的均方根(RMSSD);频域指标:总功率(TP)、标准化的低频功率(LFn)、标准化的高频功率(HFn)、低频率功率/高频率功率(LF/HF)及HF/LF;非线性指标:散点图短轴(SD1)、散点图长轴(SD2).时频分析采用CWT法,信号截取自以上各段5 min信号中正在操作刺激时的30 s时段进行分析,以获取总功率值(TPc)、低频标化值(LFcn)、高频标化值(HFcn)、LFc/HFc及HFc/LFc.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SDNN、lgTP、LFn、LF/HF、SD2均明显升高,RMSSD、HFn、SD1则明显降低(P<0.01);T2~T4时SDNN、lgTP、SD1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2时比较,T3时LFn明显降低,HFn、HF/LF和SD2明显升高(P<0.05).与T0时比较,T1时lgTPc、LFcn、LFc/HFc明显升高,HFcn、HFc/LFc明显降低(P<0.05或P<0.01);T2~T4时lgTPc明显降低(P<0.05);T3时LFcn、LFc/HFc明显降低,HFcn、HFc/LFc明显升高(P<0.01);T4时LFcn、LFc/HFc明显升高,HFcn、HFjLFc明显降低(P<0.01).与T2时比较,T3时LFcn、LFc/HFc明显降低,HFcn、HFc/LL明显升高(P<0.05).结论 HRV时频分析CWT法能敏感、定量地反映术中伤害性刺激造成的自主神经即时活动的改变,有可能成为全面评价麻醉深度的一条新途径.

  • CO2气腹对每搏变异度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的影响

    作者:刘芳芳;刘健;高炟鹏;嵇晴;李伟彦

    目的 观察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每搏变异度(SVV)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干扰.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8~12次/分.血流动力学平稳后5 min(气腹前)及CO2人工气腹压力12 cm H2O无任何刺激5 min后(气腹后)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测量SW,同步采用Masimo Radical 7脉搏血氧仪测量PVI.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气腹后患者SVV、PVI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气腹前SVV与PVI、气腹后SVV与PVI均呈中等正相关(分别为r=0.556,P<0.01和r=0.415,P<0.01).结论 气腹后SVV、PVI均明显升高,且与气腹前有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但气腹不影响PVI与SVV的良好相关性.

  •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吴媛媛;沈途;刘国利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成功建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36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E组),每组12只.再灌注120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RE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组织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大鼠开胸手术后慢性疼痛模型的构建

    作者:王海棠;刘薇;黄宇光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参考Buvanendran法建立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7、14、21、32及40 d的机械缩足阈值(MWT)和冷刺激反应.结果 术后1、7、21、32和40 d模型组大鼠MWT显著低于术前、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术后1、7、21、32和40 d模型组冷刺激反应明显高于术前、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41.7%.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为探索和验证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 在体研究前扣带回皮层对伤害性热刺激的反应

    作者:马丽清;宁丽;王英伟

    目的 采用在体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麻醉大鼠的前扣带回皮层(ACC)神经元对热刺激的反应,以证实ACC参与热感觉信息的处理.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腹腔注射乌拉坦麻醉后,将大鼠头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进行在体穿孔膜片钳记录,分别给予大鼠后爪37、60℃的热刺激,记录ACC神经元对两种热刺激的反应.结果 麻醉状态下,给予大鼠后爪伤害性热刺激(60℃)后,ACC神经元膜电位活动由低频转变为高频,分布由双峰转变为单峰,平均膜电位上升至(-53.62±6.38)mV,明显高于无刺激时和非伤害性刺激(37℃)时(P<0.01),且平均膜电位绝对值增加(5.43±2.87)mV.非伤害性热刺激(37℃)不能引起ACC电活动变化.结论 ACC参与伤害性热感觉信息的处理.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永权;付群;金孝岠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均分为四组: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LS组)、右侧星状节阻滞组(RS组)、药物卡托普利组(D组)、手术对照组(C组).所有SHR测量后一次BP后,禁食、水24h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实验结束后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5 mg/kg麻醉SHR,迅速取出肾脏,放射免疫法测定肾脏组织AngⅡ和TGF-阻的含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结果 RS组及D组肾组织中AngⅡ、TGF-β1和尿液中β2 MG的含量明显低于C和LS组(P<0.05);光镜下观察肾组织,RS组肾小球脏层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LS组和C组较轻.结论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脏AngⅡ和TGFβ1,减少β2-MG排泄,延缓肾功能衰竭.

  • 鞘内注射PDE4A、PDE4C亚型特异性siRNA对L5脊神经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作者:和晓韵;底妍;刘清珍;刘健;嵇晴;李伟彦

    目的 观察鞘内分别注射针对磷酸二酯酶4A、4C亚型基因(phosphodiesterase 4A,PDE4A; phosphodiesterase 4C,PDE4C)的小干扰RNA(siRNA)对L5脊神经结扎(SNL)大鼠的痛觉高敏行为的影响.方法 72只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NS组)、单纯载体组(LipofectaminTM RNAiMAX,Ⅴ组)、错配SiRNA组(M组)、PDE4A siRNA组(siR-A组)和DE4C siRNA组(siR-C组).S组仅暴露L5脊神经,其余五组行SNL.S组、NS组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1、3、5、7d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0μl,其余四组分别给予Li-pofectaminTM RNAiMAX、错配SiRNA、PDE4A siRNA、PDE4C siRNA 2 μg/10μl,并在术前1d、术后2、4、6、8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WT),第8天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测定PDE4A、PDE4C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和siR-A组比较,其它四组大鼠PDE4A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S组和siR-C组比较,其它四组的PDE4C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S组比较,其它五组大鼠术后2、4、6、8 d TWL明显减慢,MWT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8天大鼠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内分别注射PDE4A-siRNA、PDE4C-siRNA可明显抑制SNL大鼠腰脊髓段PDE4A、PDE4C蛋白的表达,但不能缓解大鼠机械和热痛觉高敏,抑制TNF-α、IL-1β的表达.

  • 新生大鼠丙泊酚麻醉对成年后海马特异性核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卫国;廖淳杰;谢玉波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对成年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日龄7d,体重9~18 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25 mg/kg组(P1组)、丙泊酚50mg/kg组(P2组)、丙泊酚100mg/kg组(P3组)和丙泊酚200mg/kg组(P4组),每组20只.P1组和P2组单次腹腔注射丙泊酚25或50mg/kg;P3组和P4组首次注射丙泊酚50mg/kg,待大鼠有体动反应(40~60 min)后,每次再追加丙泊酚50mg/kg,直至给完总量.每组取5只大鼠,苏醒后即刻抽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其余大鼠苏醒后放回笼内继续饲养直至9周龄,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定位航行实验测试第1天~第6天大鼠登上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的表达.结果 五组苏醒后即刻pH值、PaO2、PaCO2、HCO3、BE和Sa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天~第6天P2组、P3组和P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随着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长于C组和P1组(P<0.05);与P2组比较,第2天~第6天P3组、P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P3组比较,第2天~第6天P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2组、P3组和R组大鼠穿越平台分别为(4.23±1.08)次、(2.71±1.24)次和(2.83±1.05)次,明显少于C组的(8.09±2.12)次和P1组(7.67±2.56)次(P<0.05).与C组比较,P1组、P2组、P3组和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与P1组比较,P2组、P3组和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与P2组比较,P3组和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与P3组比较,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Western blot法海马组织C组、P1组、P2组、P3组和P4组Neu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4±0.08)>(0.85±0.06)>(0.65±0.07)>(0.52±0.07)>(0.41±0.05)(P<0.05).结论 新生大鼠丙泊酚麻醉对大脑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通过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神经元存活的数量、抑制NeuN的表达而损害大鼠成年后的学习记忆能力.

  • 冠脉支架置入患者行腹腔大出血探查术中2次心肺复苏麻醉处理一例

    作者:申乐;辛鑫;严梅;高卉;龚志毅;赵晶;黄宇光

    患者,男性,47岁,体重83 kg.因便血2年入院.查体:BP 140/100mmHg,HR 80次/分,RR 18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心律齐,未闻及杂音;ECG提示胸导多个导联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顺应性减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 74%;结肠镜及活检病理提示直肠癌.患者既往高血压10年,BP规律药物控制于130~140/90~100mmHg;冠心病6年,入院2月前外院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LAD)狭窄80%,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40%~50%,遂于LAD放置药物涂层支架(DES)1枚,支架术后开始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入院前因便血加重停用阿司匹林,维持每日硫酸氯吡格雷75 mg治疗直至术前.入院后第8天,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手术顺利.

  • 琥珀胆碱致患儿呼吸恢复延迟一例

    作者:周益人;姜燕;金泉英

    患儿,男,2岁3个月,13 kg.因"睡眠打鼾半年伴鼻塞",拟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择期行"扁桃腺和腺样体射频消融术".入院查体,体温37℃,HR 110次/分,RR 25次/分,BP 100/50 mm Hg,心肺肝肾和凝血功能未见异常,尿常规及电解质未见异常.五官科专科检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术前禁食8h,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ECG、BP、HR和SpO2,BP 98/48 mm Hg,HR 142次/分,SpO2 100%,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 mg、阿托品0.2 mg、芬太尼15 μg、丙泊酚25 mg、琥珀胆碱20 mg、地塞米松5 mg,随即气管内插管,插入ID4.5 mm加强型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吸入50%-50%N2O/O2 +2.5%七氟醚,术毕即关闭吸入麻醉药.手术时间20 min.

  • 围术期Tako-Tsubo样心肌病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世波;李强

    Tako-Tsubo样心肌病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脏急症,其临床表现和ECG改变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特点为左心室心尖部和左心室中部一过性的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无冠状动脉堵塞,心肌酶学检查正常或轻度升高.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在数天至数周恢复正常.本文回顾分析4例围术期Tako-Tsubo样心肌病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

  • 孕妇心肺转流下二尖瓣成形术成功保胎麻醉一例

    作者:董秀华;袁芬;卿恩明;卢家凯;何琛

    患者,女,26岁,164 cm,54 kg,以"间断发热2月余"急诊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末内径52 mm,射血分数(EF)57%,二尖瓣腱索断裂,并有多个赘生物附着,二尖瓣大量反流,少量心包积液.胎儿超声示单胎头位,胎心好,胎儿双顶径6.9 cm,股骨长4.6 cm.除Hb 92 g/L偏低外,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诊断为"孕26周,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心包积液(少量)".考虑患者多个二尖瓣赘生物随时坠落致全身栓塞可能,并且患者已有轻度心衰症状,其心脏负荷会随着孕期水钠潴留而迅速增加,致重度心衰可能.经与家属交代病情,决定次日急诊心肺转流(CPB)下行二尖瓣成型术.

  • 运动诱发电位与麻醉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龙;角述兰

    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脊柱手术的神经监测也越发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作为一项常用的无创伤性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存在运动通路损伤的脊柱手术来说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它有利于手术医师对术中患者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及时做出判断,但术中麻醉的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MEP准确性,以至于干扰手术医师对术中操作的误解及治疗效果的怀疑.本文通过对MEP的介绍及各种常用麻醉药物对MEP监测的影响来指导手术医师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判断.

  • 蛋白激酶Mξ与慢性疼痛

    作者:金菊英;闵苏

    慢性疼痛是一个常见而棘手的健康问题,主要由组织和神经损伤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功能的变化是导致疼痛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突触可塑性如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为神经元的主要功能,它们通过增强和抑制对外周传入冲动的突触反应使人类和其它动物"学习"新的信息,并把这些重要信息储存在中枢突触[1].生理条件下,这种中枢可塑性有助于对自然条件适应能力的建立.研究发现促进该可塑性形成的药物对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确切的改善作用.但是,近期有证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记忆也采用与此相同的突触机制.病理条件下,突触可塑性被主动增强以放大疾病相关改变.慢性疼痛就是这种中枢放大效应的典型例子[2].

  • 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术患儿大脑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园园;郑宏

    每年大约有10万例患儿需在出生后第1年于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1].手术技术、体外循环、麻醉、重症监护管理等大大提高了患儿的长期存活率.随着存活率的提高及越来越复杂的手术过程,神经系统异常的风险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神经损伤的预后备受关注.这些患儿的神经发育多数是正常的,但有20%~50%的患儿有神经功能缺损和发育不全[2],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脑发育健全、紫绀型患儿的手术时期、脑区域长期处于低血氧饱和度、长时间的深低温体外循环、染色体异常等[3~5].然而,长时间处于麻醉状态下对发育中的大脑有潜在不利,近年来也越来越被关注.Loepke等[6,7]报道了这种担忧,临床上报道尚少.本文就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术婴幼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综述如下.

  •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3)

    作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随着全身麻醉的增加,肌肉松弛药(肌松药)应用明显增多.随着临床应用肌松药的种类增加和经验积累,有必要对《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9)》进行修订,以指导更合理和安全地应用肌松药.使用肌松药的目的(1)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2)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肌松的要求.(3)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4)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不同步.

临床麻醉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