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림상마취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影响因子: 2.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805
  • 国内刊号: 32-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国楼,徐建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海辉;黄德辉;张曙;李振花;陈笑红;蓝晓文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技术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患者在肝脏实质完全离断前将CVP控制在0~5 cm H2O,同时维持MAP>70 mm Hg,C组CVP维持在6~12 cm H2O.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肝叶切除结束即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抽取桡动脉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并抽取桡动脉血,采用Sonoclot分析仪测定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CT)、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记录术中晶、胶体液输入量、出血量和尿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ACT; T1~T3时PT明显缩短;T2时CR明显减慢,PF降低;T2、T3时Plt明显减少;而APTT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T3时L组PF明显升高;Plt明显增加(P<0.05);L组术中晶体输入量、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患者胶体输入量和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肝叶切除患者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 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时胜男;姚兰;冯艺

    目的 比较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择期行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两组在BIS监测下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E组根据ANI调节阿片类药物用量;C组根据HR、BP调节阿片类药物用量.观察并记录HR>基础值120%发生率、MAP>基础值120%或<基础值80%发生率、艾司洛尔、阿托品、尼卡地平、复方乳酸钠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停药后睁眼时间与拔出喉罩时间.观察拔除喉罩即刻、术后1、2 h VAS评分;记录哌替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 与C组比较,E组HR>基础值120%发生率、艾司洛尔、阿托品和复方乳酸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而术中MAP>基础值120%或<基础值80%的发生率、尼地卡平和麻黄碱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睁眼时间和拔出喉罩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拔除喉罩后即刻、术后1、2h的VAS评分,哌替啶、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比较经验用药,能有效减少循环波动,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 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在肝脏外科手术的应用

    作者:李锐;虞雪融;黄宇光

    目的 评价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择期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25例,ASAⅡ或Ⅲ级,无创血红蛋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红蛋白(SpHb)和末梢灌注指数(PI).输血决策前、输血前后各抽取颈内静脉血测总血红蛋白(tHb),与SpHb比较,Bland-Altman分析评价SpHb的准确性和指导输血决策的有效性.结果 25例患者完成研究,有效数据65对,SpHb与tHb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24 5[95%CI 0.726 7~0.889 5(P<0.05)].SpHb和tHb的偏倚0.5 g/dl、精确度1.0 g/dl和限定一致性95%CI-1.48~2.48 g/dl,4对(6.2 %)SpHb值在95%CI之外.以tHb为血红蛋白测量的“金标准”,SpHb用于决定输血决策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5%、正确诊断指数70%.结论 SpHb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肝脏外科手术患者,与实验室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术中输血决策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 七氟醚预处理对肺癌单肺通气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王东昕;侯文杰;刁世琪;阚红莉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肺癌单肺通气(OLV)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七氟醚的肺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管,经纤支镜定位双腔管位置准确,行机械通气.S组OLV前吸入七氟醚30 min,行七氟醚预处理,维持1.0的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停用七氟醚快速充氧气气体交换,使OLV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0.C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OLV后30 min(T2)、OLV后60min(T3)、术毕(T4)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8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TNF-α、IL-6和MDA浓度、T3、T4时两组IL-8浓度明显升高、两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4时S组TNF-α、IL-6、IL-8和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T3、T4时S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减轻肺癌患者单肺通气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对单肺通气所致的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振东;王少超;胡卫东

    目的 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纤支镜诊疗术患儿60例,均行喉罩通气,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每组30例.记录进镜后、治疗中(冷冻、电凝、钳取病理等)、退镜前患儿的吸气V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PErCO2,计算漏气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胃胀气、低氧血症、喉痉挛、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结果 PCV组漏气率为(26.4±7.3)%,明显低于VCV组的(33.2±8.5)% (P<0.05);Ppla及PIP明显低于VCV组(P<0.05),其中VCV组12例(40%)患者PIP>25 cm H2O,而PCV组6例(20%)(P<0.05).PCV组恶心和胃胀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VCV组(P<0.05).结论 纤支镜诊疗术小儿全麻喉罩通气期间,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肺通气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 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口服水合氯醛在患儿CT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碧莲;宋兴荣;李玉琼;黎苑明;刘齐兴

    目的 探讨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口服水合氯醛在患儿CT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接受CT检查需实施中深度镇静治疗的患儿6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月~7岁.患儿随机均分为六组,分别口服水合氯醛50 mg(CH组)和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D1组)、1.5 μg/kg(D2组)、2.0 μg/kg(D3组)、2.5μg/kg(D4组)和3.0μg/kg(D5组).记录患儿MAP、HR、SpO2和RR及入睡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与给药前,给药后D3组HR明显减慢;给药后、苏醒后D5组MAP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CH组比较,给药后D1、D2、D3、1D4和D5组,苏醒后D3、D4和D5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D3组比较,给药后D2和D5组,苏醒后D1和D2组HR明显增快(P<0.05).结果 D5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CH、D1、D2、D3和D4组(P<0.05),D1、D2、D3、D4和D5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H组(P<0.01).CH、D1组的镇静疗效明显低于D2、D3、IN和D5组(P<0.05).六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1.5~3.0 μg/kg比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和口服水合氯醛50mg/kg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CT镇静治疗中.

  • 去甲肾上腺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

    作者:张晓坤;王喆妍;骆璇;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NE)和去氧肾上腺素(PHE)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 20例PAP正常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均分为NE组和PHE组.术中当桡动脉收缩压(RASP)降至80 mm Hg时,NE组和PHE组分别静注NE 10~40 μg、PHE 50~400μg升高血压,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RASP升高50%时的RASP、桡动脉舒张压(RADP)、桡动脉平均压(mRAP)、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并计算给药后mPAP/mRAP值;记录两组术中给药次数.检测术后1、4h 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Lac、HCO3-、BE和SpO2.结果 与PHE组比较,给药后RASP升高5%时NE组RASP、RADP和mR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E组PASP、PADP和mPAP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RASP升高50%时NE组mPAP/nnRAP为(14.8±2.7),明显低于PHE组(19.3±3.1)(P<0.01).术中给药次数NE组65次、PHE组6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h两组pH、PaO2、PaCO2、Lac、HCO3、BE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要小于去氧肾上腺素.

  • 预注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影响

    作者:何亮;丁颖;陈惠裕;钱燕宁

    目的 评估预注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8例患者,ASA 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54例.患者预先给氧2 min后D组静注地佐辛0.1mg/kg;S组给予相同容积生理盐水;1 min后两组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后持续观察2 min肌阵挛发生情况和评估严重程度.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记录恶心、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 D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肌阵挛,明显低于S组41例(75.9%)(P<0.01).麻醉诱导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结论 预注0.1mg/kg地佐辛可有效减少全麻诱导期依托咪酯导致的肌阵挛发生.

  • BIS联合AAI指导妇科腔镜手术麻醉深度调控的临床研究

    作者:康芳;李娟;柴小青;王松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妇科腔镜手术全麻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BIS组(B组)、AAI组(A组)、BIS+AAI组(BA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深度:B组BIS为40~55;A组AAI为15~25;BA组BIS为40~55、AAI为15~25;C组为有创血压和心率波动范围不超过基础值±20%.记录丙泊酚用量及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用量、喉罩拔出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并于入室后5 min(T0)、气腹后1 min(T1)、3min(T2)、分离病变组织(T3)时,缝皮结束时(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Glu)、β内啡肽(β-EP)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四组患者Glu、-EP及E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T1、T2和T4时A组、BA组和C组Glu、β-EP及E浓度明显降低(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BA组比较,T1、T2和T4时A组和C组Glup-EP及E浓度明显升高(P<0.05),B组和A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A组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用量明显增加(P<0.05).与A组比较,B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用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BIS联合AAI监测更有利于及时合理调控麻醉深度,降低应激反应.

  • 每搏变异度与维持低中心静脉压对半肝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和出血量的影响

    作者:洪毅;叶建荣;郑宏;郭海

    目的 观察每搏变异度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肝肾功能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肝泡状棘球蚴患者择期行半肝切除术35例,男16例,女19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每搏变异度组(SVV组,n=19例)和传统方法组(LCVP组,n=16例).SVV组:SVV维持在8~12%指导容量治疗;LCVP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CVP控制在0~5 cm H2O.检测患者术前、术后Hb、Hct、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记录芬太尼、麻黄碱和阿托品的用量;记录术中浓缩红细胞输注率;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输血浆量、出血量、尿量、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肝功能障碍、出血、感染和肠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CVP、输血量、输血浆量、尿量、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LCVP组比较,SW组输液量、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术中SVV组浓缩红细胞输注率为42.1%,明显高于LCVP组31.3%(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Hb、Hct明显减少(P<0.05);而BUN、Cr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LCVP组比较,术后SVV组的Hb、Hct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SW 8~12为目标指导容量治疗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和有效组织灌注,但LCVP更好地减少肝叶切除患者围术期输血、输液量,减少出血量;与SVV相比较更为经济适用.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游艳艳;张琴;张毅;廖志品;梅伟;田玉科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帕瑞昔布钠组(T组)、氟比洛芬酯组(K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N组手术结束后分别在T4和T8水平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椎旁间隙内,推注0.25%罗哌卡因10 ml;手术结束前30 min,T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K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观察并记录术后1、4、16、24、48 h的HR、SBP、DBP、RR、SpO2和VAS评分;记录术后1、4、16和24 h的Ramsay评分、舒芬太尼用量;观察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出汗、眩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时点HR、SBP、DBP、R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术后1、4、16、24和48hN组、T组和K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术后1、4hT组和K组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四组患者术后1、4、16和24 h 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16和24hN组、T组和K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四组患者恶心呕吐、出汗、眩晕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可显著减轻开胸术后疼痛,并且在控制术后4h内的疼痛方面的作用优于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三种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监测乳酸清除率与休克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单希胜;詹英

    目的 研究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监测乳酸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53例,检测入院时、人院6h股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入院6h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50%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30%或<50%为中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30%为低乳酸清除率.记录入院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休克好转率及血流动力学.记录乳酸浓度与休克指数、体循环血管阻力(SVR)、CVP、心脏指数(CI)的相关性.结果 乳酸浓度与休克指数、SVR呈正相关(r=0.762,0.587,P<0.01),乳酸浓度和CVP、CI呈负相关(r=-0.647,-0.477,P<0.01),随着乳酸清除率的降低,人院24 h休克好转率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减少(P<0.05).人院6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85,P<0.05).结论 动态监测乳酸可提示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复苏.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对胸科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杜健华;王龙;叶力肯

    目的 观察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对胸科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地塞米松组(D组)、氯胺酮联合地塞米松组(KD组)和对照组(C组).切皮前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后持续泵注氯胺酮2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K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及氯胺酮0.5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后持续泵注氯胺酮2μg·kg1·min 1至手术结束;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术毕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2、4、12、24和48 h时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48 h内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幻觉、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结果 与D和C组比较,术后1、2、4h时K、KD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四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K、KD组PCA有效按压次数、48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K组和C组恶心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与C组比较,K、KD组PCA有效按压次数、48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KD组比较,K组和C组恶心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四组呕吐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头晕、幻觉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结论 胸科患者术中静脉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可以改善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 深圳市手术室内卤代类麻醉剂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高瑞君;胡振宇;沈有舟;李文静

    目的 检测深圳市手术室内卤代类麻醉剂的污染状况.方法 用空气采样器和固体吸附剂管,以100 ml/min流量采集60 min空气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卤代类麻醉剂浓度,对深圳市30家医院240间手术间内空气中卤代类麻醉剂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有层流手术室医院22家,无层流手术室医院8家;有层流系统手术间152间(63.3%),无层流系统88间(36.7%).有麻醉机手术间216间(90.0%),其中有麻醉废气回收装置手术间83间(38.4%),无麻醉废气回收装置手术间133间(61.6%);无麻醉机手术间24间(10.0%).手术患者168 832例,其中全身麻醉患者54 426例(32.2%)、吸入麻醉患者38 035例(22.5%),另76 371(45.2%)患者采用其他麻醉方式.18家(60.0%)医院采用七氟醚麻醉、5家(16.7%)医院采用异氟醚麻醉、6家(20.0%)医院采用七氟醚+异氟醚麻醉、1家(3.3%)医院采用安氟醚麻醉.240间手术间空气监测,63间(26.2%)为吸入麻醉,检出麻醉废气手术间为59间(24.6%);其中麻醉废气浓度<2.0 ppm 28间(47.5%),麻醉废气浓度≥2.0 ppm 31间(52.5%),检出麻醉废气高浓度为11.4 ppm,平均浓度为2.9 ppm.结论 深圳市手术室内卤代类麻醉剂污染状况超出中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学会建议的允许范围,值得引起重视.

  •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作者:王娴;徐世琴;冯善武;沈晓凤

    目的 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49例,当镇痛效果确切,进入第二产程后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组,R组,n=287)或生理盐水(暂停镇痛组,N组,n=162).胎儿娩出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镇痛满意度、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产妇第二产程镇痛满意度(91±6)分,明显高于N组(84±7)分(P<0.05),而R组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为(0.7±0.6)分,明显低于N组(1.2±0.8)分(P<0.05).结论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而且第二产程及会阴部修复时镇痛满意度较高.

  • 蒙古族与汉族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比较

    作者:于建设;石海霞;都义日;秦毅强;解雅英

    目的 比较蒙古族与汉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蒙古族(M组)、汉族(H组),每组100例,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5min(T)、10 min(T5)时MAP、HR,同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5ml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M组MAP、HR、E、NE、DA明显高于H组(P<0.01).结论蒙古族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明显强于汉族患者.

  • 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PCIA的效果及对血清五羟色胺和P物质的影响

    作者:章壮云;胡建;刘耿;查文华;洪敏;许建峰;杨建军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对血清五羟色胺(5-HT)和P物质(PS)的影响.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D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T组).镇痛药物配方:D组地佐辛0.8 mg/kg;DT组地佐辛0.4mg/kg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kg;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mg/k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术后4、12、24、48 h VAS、Ramsay镇静及BCS评级;测定麻醉前、术后12、24、48 h血清5-HT和PS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 与T组比较,术后4、12、24hD组和DT组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评级明显升高(P<0.05);术后4、12、24hD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2、24、48 h三组5-HT和PS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T组比较,术后12、24、48hD组和DT组5-HT和PS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DT组和T组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T组胃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三组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异常出血不良反应.结论 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PCIA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抑制术后5-HT和PS浓度的升高,且不良反应少.

  • 预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呛咳反应的影响

    作者:范译方;姜凤鸣;朱磊;杜奕鹏;李春萍

    目的 观察预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呛咳反应(FIC)的影响.方法 选择19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0.2 μ上g/kg组(D1组,n=63)、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组(D2组,n=64)和对照组(C组,n-63),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右美托咪定0.5 μg/kg和生理盐水20 ml,然后在2 s内注入芬太尼4 μg/kg.记录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FIC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观察给药前(T0)及给药后10 min(T1)、芬太尼注射后1 min(T2)的HR、SBP、DBP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FIC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1组与D2组FI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FIC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2时D2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T1、T2时D2组HR明显减慢(P<0.01),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T1、T2时D2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不同时点三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0.2 μg/kg及0.5 μg/kg均能够明显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呛咳反射,但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无关.

  • 丙泊酚舒张人体肺内动脉与内皮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建修;陈怡静;梅莉;张光燕;赵国栋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静息状态及预收缩人体肺内动脉张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是否依赖内皮功能.方法 选取24例患者肺组织标本,随机分为三组:血管内皮完整组(N组)、机械去血管内皮组(D组)及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抑制内皮功能组(L组).分离人体肺内动脉,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分别测定三组人体肺内动脉静息及预收缩后舒张率.结果 三组静息状态下人体肺内动脉舒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呈浓度依赖性舒张由U46619预收缩的血管环(N组EC50 =206.7μmol/L,D组EC50=152.8μmol/L,L组EC50=331.0 μmol/L),L组Emax和内皮舒张率明显低于N组和D组(P<0.05),二者呈正相关(r=0.872,P<0.01).结论 丙泊酚能舒张人肺内动脉,且内皮影响其舒张效应.

  • 异氟醚对大鼠S100、Tau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作者:郑雪;朱昭琼;张超;臧宏刚;龚涛武

    目的 探讨异氟醚对成年大鼠S100、Tau和β淀粉样(Aβ)蛋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气组,A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氧气组,O组):大鼠于自制麻醉箱中吸入纯氧30 min;麻醉组(T组):大鼠分别放入自制麻醉箱吸入异氟醚30 min苏醒2 h(T1组)、24 h(T2组)、7d(T3组)和14 d(T4组,每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S100蛋白含量.分别在海马CA1、CA3区域测定Tau、Aβ蛋白阳性反应平均光密度.结果 血浆S100蛋白A组为(211.5±105.4)pg/ml、O2组(197.2±81.9)pg/ml、T1组(142.6±42.4)pg/ml、T3组(214.6±90.2)和T4组(158.6±4 5.1) pg/ml,明显低于T2组(329.1±73.4) pg/ml(P<0.05或P<0.01).与T2组比较,CA1区A组海马Tau蛋白阳性反应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加(P<0.05).与T1组比较,CA3区A组、O组、T2组和T4组Aβ3蛋白阳性反应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大鼠吸入异氟醚后S100、Tau、Aβ蛋白改变,可能导致大鼠一过性认知功能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记忆逐渐改善,不会对学习记忆造成永久性损害.

  • 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范云霞;朱伟;尹琪;刘玉革;王文辉;夏玲;王忠云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40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S组穿刺但不CPB;C组建立CPB模型;E组建立CPB模型并于预冲液中加入依达拉奉5mg/kg.于术后24 h经股动脉抽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取脑组织匀浆,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C组和E组IL-6、IL-10、NSE、S-100β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IL-6、NSE、S-100β和MDA含量明显降低,IL-10含量、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预冲液中加入依达拉奉5 mg/kg可明显减轻CPB大鼠脑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对CPB大鼠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作者:徐向钊;张冬梅;刘明舟;彭亮;贾永军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n=10):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缺血-再灌注组(IR组)收紧结扎线缺血30min,结扎线放松行再灌注120 mim;A1组于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胺碘酮2.5mg/kg,注射后持续泵注0.15 mg·kg-1·min-1直至再灌注末;A2组和A3组于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胺碘酮5.0mg/kg,其中A3组注射后持续泵注0.15mg·kg1·min 1直至再灌注末,观察五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以计算左心室(LV)、缺血危险区(AAR)和梗死区(IS)的体积,用AAR/LV和IS/AAR表示心肌梗死的程度.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A1组、A2组、A3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1组、A2组、A3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A3组明显低于A1、A2组(P<0.05).S组未见心肌梗死区;与IR组比较,A1组、A2组、A3组IS/AAR明显减少(P<0.05),且A1组、A2组和A3组IS/AAR依次递增;梗死面积IR组>A1组>A2组>A3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同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中以5.0 mg/kg静脉注射加0.15 mg·kg-1 ·min-1持续泵注的给药方式效果更为明显.

  • 七氟醚麻醉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金属硫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璐;李昌林;杨周晶;赵璇;王英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对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内金属硫蛋白(M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新生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醚组:新生大鼠依次吸人8%、5%、3%七氟醚3min、1 min、4h,70%氧气作为载气;氧气组:大鼠吸入70%氧气4 h;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处理.分别于吸入2 h(T1)、4 hCT2)和停止吸入后2 h(T3)处死大鼠,每个时点处死4只.剖取前额叶皮层(PFC)和海马组织,应用Real-time PCR测定MT Ⅰ、MTⅡ、MT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T1~T3时七氟醚组大鼠前额叶皮层中MTⅠ、MT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氧气组(P<0.05).七氟醚组MT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同时点间比较T3>T2>T1(P<0.05).三组间MTⅢ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七氟醚组大鼠海马组织内MT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氧气组,且不同时点间比较T3>T2>T1 (P<0.05).三组间MTⅠ、MT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麻醉可较长期上调新生大鼠前额叶皮层MT Ⅰ和MTⅡmRNA的表达,以及海马组织中MTⅡmRN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抵抗七氟醚损害发育期中枢神经功能的机制.

  • 丙泊酚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粘附及迁移

    作者:周桥灵;古妙宁;杨承祥;刘洪珍;王汉兵;梁桦;赖晓红;赵伟成;张文璇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粘附、迁移及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v6和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HepG2细胞以1×105个/μ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100 μ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21):正常对照组(C组)、10%脂肪乳组(Ⅰ组)、30、60、120μg/ml丙泊酚组(P1、P2、P3组).MTS法检测HepG2细胞的粘附;划痕试验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率,并检测CD44v6和CD54的表达.结果 C组HepG2细胞黏附OD值(0.86±0.01),Ⅰ组(0.94±0.02),P1、P2和P3组分别为(0.72±0.02)、(0.70±0.01)、(0.65±0.03).与C组比较,P1、P2和P3组HepG2细胞黏附OD值明显降低(P<0.05);而Ⅰ组HepG2细胞粘附OD值升高(P<0.05);培养48 h P1、P2和P3组HepG2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而HepG2细胞迁移率随丙泊白酚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培养24hⅠ组HepG2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培养48 h无明显变化.P1、P2和P3组HepG2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v6、CD54表达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可抑制HepG2细胞的粘附及迁移,机理与下调细胞黏附分子CD44v6、CD54表达有关.

  •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乳鼠离体脑海马神经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剑;商瑜;严莉;高鸿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乳鼠离体脑海马神经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脑海马神经细胞:取出生7d的新生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7d,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组);瑞芬太尼72 ng/ml处理组(R1组);瑞芬太尼126 ng/ml处理组(R2组);瑞芬太尼180 ng/ml处理组(R3组).采用MTT检测脑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在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G组相比较,R1、R2、R3组神经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5),其中R2、R3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R1、R2、R3组内比较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随瑞芬太尼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或P<0.01).与G组比较,R1、R2、R3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其中R2、R3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R1、R2、R3组内比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随瑞芬太尼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或P<0.01).G组胞浆内细胞器结构正常.R1、R2、R3组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损伤,细胞器相互靠近,其中R2、R3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更重,出现空泡样变性(空穴现象).结论 在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瑞芬太尼可抑制新生乳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存活并促进其凋亡,并且浓度越高,抑制其存活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越明显.

  • 颈椎骨折患者经口腔气管插管后原位更换为经鼻腔插管一例

    作者:王家松;赵奎;吴志福

    患者,男26岁,因"高处坠落致第三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拟在全麻下行前路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术前患者神志清醒,能以眼睛与人交流,戴有颈托,且行颅骨牵引,四肢瘫痪,无自主呼吸,已行经口腔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无杂音,T 37.5℃,SpO298%,HR 50~58次/分,泵注多巴胺,BP维持在100~80/60~50 mm Hg,患者尿量维持正常.应术者要求术前需拔出经口腔气管导管,改为经鼻腔气管插管.麻醉前准备:6.0、6.5、7.0号加强型气管导管、微量泵、1%丁卡因、0.3%麻黄碱、气管导管交换棒、纤维支气管镜等.

  • 2%利多卡因5 ml局麻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发声音嘶哑一例

    作者:马国平;刘松;杨京利;顾懿;黄成泉

    患者,女性,71岁,50 kg,术前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拟行右侧髋关节全关节置换术.无药物过敏史.术前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均为正常.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ng和苯巴比妥钠100mg,人室呼吸循环稳定.常规监测ECG、HR、NIBP和SpO2,清醒状态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选择前路进针,平卧,右肩部略垫高,头偏向左侧,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中点,左手食指和中指先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向内推开颈总动脉,偏开动脉0.5 cm为穿刺点,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针尖指向右侧乳头.

  • 术中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对患者心脏起搏器的干扰一例

    作者:叶伟光;冯雪辛;王天龙

    患者,女性,69岁,入院诊断:胸椎管狭窄、胸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ECG示:频发室早;动态心电图(DCG)示:频发室早,成对室早,部分二联律,伴有窦房阻滞,长间歇HR 30次/分,考虑为病态窦房结综合,遂植入房室全能型(DDD)永久起搏器.起搏下限频率60次/分,A-V间期为160 ms.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融合术.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输液,监测ECG、无创血压、SpO2,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ECG示为自主窦性心律80次/分.为避免术中电刀对起搏器干扰,术前将起搏器起搏模式更改为抑制型心室同步型起搏器(VVI)模式,自主窦性心律降为70次/分左右.

  •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抢救患儿术中误吸一例

    作者:孙传玉;林红;王月兰

    患者,男,7岁,体重32 kg,拟在局麻下行单侧眼睑疤痕修复术.术中因患儿无法配合改用氯胺酮静脉全麻.麻醉诱导:静注氯胺酮50 mg、丙泊酚40 mg;麻醉维持:丙泊酚3mg/kg持续泵注.面罩吸氧,术中进行SpO2、无创血压和心电监护.术中患儿呼吸异常,SpO2进行性下降,低至42%,停止手术,发现患儿面部轻度发绀,即刻进行面罩加压供氧,SpO2升至85%左右.听诊右肺无呼吸音,立即静注琥珀胆碱50 mg,进行气管插管(D 5.5)实施机械通气.经气管导管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OLYMPUS LF-GP),气管和左支气管通畅,右侧各段支气管开口被误吸物大米粥覆盖,无法通气.试用纤支镜的吸引通道进行吸引,因口径太小而无法吸出误吸物.

  • 成功救治羊水栓塞一例

    作者:熊俊成;李剑;陈宏博;张红萍;吴艳琴

    患者,31岁,体重71 kg,因"停经7+月,阴道流血1d"入院.超声检查:胎儿臀位,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成熟度Ⅱ°,胎盘下缘完全附着于子宫内口达对侧,羊水指数280mm,拟行急诊剖宫产术.入室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行L2~L3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 ml.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至T6.

  • 全身麻醉后单侧瞳孔散大一例

    作者:陈辉;李斌本;侯炯;解群;范晓华

    患者,女性,53岁,诊断"右侧大脑中动脉未破裂动脉瘤",拟在全麻下行数字减影造影术(DSA)下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眼疾、眼手术史.无术前用药,入室时HR 83次/分,NIBP 142/80mm Hg,SpO298%.麻醉前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3nm.麻醉诱导:咪达唑仑4 mg、依托咪酯30 mg、瑞芬太尼120 μg、顺式阿曲库铵15 mg、地塞米松10 mg、盐酸戊乙奎醚0.2 mg,药物充分起效后行气管插管.

  • 新生儿麻醉光索插管五例

    作者:郑铁华;刘国亮;张建敏

    足月新生儿5例,男4例,女1例,出生5~19 d,体重(3.05±0.23)kg,十二指肠梗阻2例、无肛会阴瘘2例、腹腔内肿物1例.选择的Light wand J型光索(Jerome Medical公司)备用,光棒外径为2.8mm、内置红色光源,在5 cm处折弯成60°,使用Murphy Eye(Covidien公司)不带气囊ID3.5气管插管.用消毒石蜡油润滑光棒和气管插管前端,将光索放入气管插管内,其前端距导管尖端为3mm.

  • 烟雾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作者:魏滨;张利萍;郭向阳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其属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大脑前循环血流量下降导致颅底部出现异常代偿性增生的小血管,从而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表现出一种类似于烟雾飘散于空气中的影像,故得名烟雾病.MMD的发生与某些基因改变有关,具有明显的种族及家族遗传性[1.2].

  • 经椎间孔注射皮质类固醇误入血管的不良反应

    作者:杜素娟;叶西就

    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常用于治疗由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按照进入硬膜外腔的不同径路分为硬膜外后正中法(interlaminar)、骶管法(caudal)和经椎间孔法(transforaminal).与其他方法相比,经椎间孔法具有目标明确、注射容积小、注射点接近背根神经节以及更容易使药液扩散至腹侧神经根等优点[1].随着经椎间孔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严重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经椎间孔法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脑/脊髓水肿、脑梗死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其原因:(1)穿刺针导致的血管机械性损伤和血管痉挛;(2)血管内注射药物,误入动脉内[2].其中,不慎将药物误入血管内可能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就经椎间孔硬膜外皮质类固醇误入血管内注射的后果作一综述报道.

  • 围术期液体容量的评估

    作者:孙杰;杨建军;徐建国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第三间隙液,血浆和血细胞等有形成份构成了血管内容量.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有效循环的血量称为有效循环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如何在围术期准确评估人体的液体容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 ASA 2013年困难气道管理指南解读

    作者:刘鲲鹏;宋洁;刘前进

    2013年2月,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ASA)在《Anesthesiology》上公布了新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2013版指南).2013版指南是在2003年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03版指南)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并且为指南中的建议提供了更多证据[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2013版指南的重点内容做一解读.

  •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

    作者:徐建国;罗爱伦;吴新民;田玉科;岳云;王国林;俞卫锋;米卫东;李天佐

    术后镇痛的必要性和地佐辛的临床药理手术后疼痛是手术导致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中到重度疼痛通常伴有机体各系统,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不良,也导致内分泌、代谢、免疫、心理和精神障碍.手术后疼痛常在手术后或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刻发生,通常不超过3~7 d,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术后痛控制不良也可能是转变为术后持续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术后持续性疼痛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似机制.

临床麻醉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