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림상마취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影响因子: 2.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805
  • 国内刊号: 32-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国楼,徐建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气管导管末端穿刺法与旁气流法监测PET CO 2和 PaCO 2的相关性

    作者:徐玉洁;何明枫;张斯璧

    目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经气管导管末端穿刺法与旁气流法监测PET CO 2和 PaCO 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48个月,ASA Ⅰ~Ⅲ级。同时采取22 G 套管针气管导管末端穿刺持续监测(简称末端穿刺法)与旁气流法测PET CO 2。采集动脉血测 PaCO 2。记录两种方法在麻醉诱导后和心肺转流(CPB)停止后的PET CO 2和桡动脉血 PaCO 2,采用配对 t 检验及线性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末端穿刺法测得的PET CO 2在麻醉诱导后[(36.8±2.7)mm Hg vs.(32.5±1.4)mm Hg,P <0.05]以及 CPB 停止后[(40.8±2.5)mm Hg vs.(36.5±1.6)mm Hg,P <0.05]均明显高于旁气流法。桡动脉血PaCO 2与末端穿刺法PET CO 2的差值在麻醉诱导后[(7.1±0.7)mm Hg vs.(11.4±1.5)mm Hg,P<0.01]和 CPB 停止后[(9.3±1.2)mm Hg vs.(13.5±2.3)mm Hg,P <0.01]均明显低于 PaCO 2与旁气流法PET CO 2的差值。麻醉诱导后和 CPB 停止后 PaCO 2与末端穿刺法测得PET CO 2的线性确定系数(R 2)分别为0.94和0.93(P <0.05),旁气流法测得的麻醉诱导后、CPB 停止后 PET CO 2与PaCO 2的 R 2分别为0.68和0.66(P <0.05)。结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中,经22 G 套管针气管导管末端穿刺持续监测PET CO 2与 PaCO 2的相关性更好,可准确反映机体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

  • 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红转;刘雅;康荣田

    目的:观察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0岁,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重监测组(M 组)和常规监测组(R 组),每组50例。M 组通过调节麻醉药物使麻醉深度指数(NTI)维持在37~56,rSO 2>50%或不低于基础值的20%,根据 TOF 值输注肌松药物;R组术中由麻醉医师根据监护仪指标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肌松药物的输注速率。于术前1 d、术后1、3、7 d、1个月和3个月采用 MMSE 量表评估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和术毕至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单位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采集静脉血标本,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S100β和 Aβ1-42蛋白含量。结果 M 组术后1 d 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 R 组(8% vs.22%, P <0.05)、术后3 d 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 R 组(2% vs.16%,P <0.05)。术后7 d 和1个月、3个月两组 POCD 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 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 R 组[(3.3±0.8) mg·kg-1·h-1 vs.(3.7±0.7)mg·kg-1·h-1,P <0.05],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明显小于 R 组[(104±47)μg·kg-1·h-1 vs.(124±68)μg·kg-1·h-1,P <0.05],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10±3)min vs.(16±6)min,P <0.01]、拔管时间[(13±3)min vs.(22±7)min,P <0.01]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7±4)min vs.(27±9)min,P <0.01]均明显短于 R 组。与 T0时比较,T1、T2时 M 组和 T1~T3时 R 组血清 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 <0.05),T1~T3时 M 组血清 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 R组(P <0.05)。与 T0时比较,T1、T2时两组 Aβ1-4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0.05)。结论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可减轻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神经损伤,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梦莹;王胜斌;居霞;胡胜红;徐四七;李元海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 CO 2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40~60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L 组、M 组和 H 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所有患者术前24 h、术后24 h 和72 h 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问卷调查,根据评分测验结果判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是否降低。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24 h(T4)和72 h(T5)检测静脉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 S100β蛋白含量。记录麻醉诱导前(Ta )、气腹前(Tb )、气腹后1 h(Tc )、2 h(Td )及停止气腹后1 h(Te )的动脉血 pH、PaCO 2和 PaO 2。结果三组不同时点神经心理学测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测试结果中未能得出各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T2、T3时 L 组和 M 组 NSE 含量明显低于 H 组(P <0.05);T2时 L 组和 M 组 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H 组(P <0.05)。Tc 、Td 时 M 组和 H 组 pH 明显低于 L 组(P <0.05),Tc ~ Te 时 M 组和 H 组PaCO 2明显高于 L 组(P <0.05)。结论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但低压力(6~8 mm Hg)二氧化碳气腹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血液中 NSE 及 S100β蛋白的释放。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镇痛方式对肝切除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黄永侨;华福洲;邬林泉;魏根;徐国海;胡衍辉

    目的:比较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40~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组(T 组),关腹前用0.375%罗哌卡因30 ml 切口逐层浸润联合 PCIA;硬膜外镇痛组(E 组),术后行单纯0.2%罗哌卡因100 ml PCEA。两组均在缝皮前约30 min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术后2、6、12、24和48 h 静息和运动时疼痛 VAS 评分,术后第1、2和3天的活动距离,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E 组术后12、24和48 h 静息和运动时 VAS评分明显低于 T 组(P <0.05),但两组 VAS 评分均<4分;T 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活动距离明显长于 E 组(P <0.05);T 组术后第1次 下 床 活 动 时 间 和 术 后 住 院 时 间 明 显 短 于 E 组(P <0.05);两组恶心呕吐、头痛、皮肤瘙痒、低血压、尿潴留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硬膜外镇痛比较,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肝切除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

  • 术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经口腔黏膜喷雾在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镇静效果

    作者:蔡志明;吴黄辉;张燕;柯慧华;陈国忠;吴晓智

    目的:观察术前经口腔黏膜喷雾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患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围麻醉期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耳鼻喉科行择期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4~12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分别于入室前60 min 经口腔黏膜喷雾给予右美托咪定0μg/kg(A 组)、1μg/kg(B 组)、2μg/kg(C 组)和4μg/kg(D 组)。记录患儿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30、40、50和60 min 的镇静深度(OAA/S)评分;记录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拔管前镇静-躁动程度(SAS)及拔管后60 min 内的 OAA/S 评分、疼痛情况(FLACC)和术后60 min 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A、B 组比较,C、D 组给药后60 min 内OAA/S评分明显升高(P <0.05),拔管前 SAS 评分明显降低(P <0.05)。D 组拔管后5 min 的OAA/S 评分明显低于 A、B 组(P <0.05)。D 组拔管后30和60 min 的 FLACC 评分明显低于 A 组(P <0.05)。D 组术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睁眼时间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明显长于 A、B、C 组(P <0.05)。四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入室前60 min 经口腔黏膜喷雾给予右美托咪定2或4μg/kg,可安全有效地提供患儿入室时满意的镇静深度,减轻患儿麻醉恢复期因气管导管留置和疼痛应激引起的躁动。

  • 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意识消失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作者:郑召鑫;徐波;张兴安;屠伟峰

    目的:观察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患者意识消失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Ce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20~60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P 组)、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1组)、中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2组)和高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3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时分别以0、0.4、0.6和0.8 ng/ml 的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15 min,然后以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e)1.0μg/ml 靶控输注丙泊酚。每次待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与靶浓度平衡时以0.2μg/ml 逐步升高丙泊酚的靶浓度,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和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 Ce50及其95%CI ,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D1、D2和 D3组丙泊酚致意识消失 Ce50及其95%CI 分别为2.30(2.24~2.36)、1.92(1.87~1.96)、1.60(1.55~1.65)和1.41(1.35~1.45)μg/ml。丙泊酚致意识消失的效应室浓度与右美托咪定的血浆靶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 =-0.84,P <0.01)。与 P、D1和D2组比较,D3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 <0.05)。结论随着右美托咪定血浆靶浓度的升高,丙泊酚致意识消失 Ce50逐渐降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4或0.6 ng/ml能明显降低丙泊酚致意识消失 Ce50,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适合辅助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

  • 全产程分娩镇痛与第一产程分娩镇痛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程的影响

    作者:韩斌;徐铭军;白云波

    目的:比较全产程分娩镇痛与第一产程分娩镇痛用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3~11月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产妇196例,年龄22~35岁, ASA Ⅰ或Ⅱ级。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单胎和足月妊娠,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随机将入选产妇分为全产程分娩镇痛组(T 组)和第一产程活跃期分娩镇痛组(F 组)。T 组在出现子宫规律收缩后进行分娩镇痛,持续应用镇痛泵至第三产程结束;F 组在出现子宫规律收缩且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至3 cm)后进行分娩镇痛,子宫口开全后,由生理盐水代替泵内麻醉药物至第三产程结束。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0、60 min、宫口开全、第二产程屏气用力和胎头娩出时的 MAP 和 VAS 评分;记录应用缩宫素例数和第二产程屏气用力时 Bromage 评分;记录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子痫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第二产程屏气用力时,T 组 MAP 明显低于 F 组[(106.0±7.0)mm Hg vs.(115.4±7.3)mm Hg,P <0.05],VAS 评分明显低于 F 组[(2.0±1.1)分 vs.(5.1±1.2)分,P<0.05];胎头娩出时,T 组 MAP 明显低于 F 组[(106.2±7.2)mm Hg vs.(116.0±7.6)mm Hg, P <0.05],VAS 评分明显低于 F 组[(1.9±1.2)分 vs.(5.2±1.3)分,P <0.05];T 组应用缩宫素例数明显多于 F 组[50(51%)vs.35(35%),P <0.05]。两组 Bromage 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维智;史素丽;吕改华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I 期吻合术的新生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出生1~5 d,体重1.42~3.28 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 PHC 组(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15例。两组新生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FiO 2100%,新鲜气流量2 L/min。P 组 VT 6 ml/kg,C 组 VT 10 ml/kg。根据气道压及血气分析结果,通过调节呼吸机 RR 和 PEEP 参数,维持 P 组 PaCO 2为60~80 mm Hg,C 组 PaCO 2为35~45 mm Hg。记录气胸建立前(T0)、气胸建立后15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气胸解除后15 min(T4)的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术后2 h 内气胸发生情况及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结果 T1时,P 组 PET CO 2明显高于 C 组[(73.93±3.53)mm Hg vs.(41.53±1.59)mm Hg,P <0.05],动脉血 pH 值明显低于 C 组(7.25±0.02 vs.7.38±0.03,P <0.05),PaCO 2明显高于 C 组[(74.80±2.45)mm Hg vs.(41.93±1.39)mm Hg,P <0.05];T2时,P 组 PET CO 2明显高于 C 组[(73.46±3.04)mm Hg vs.(41.30±1.29)mm Hg,P <0.05],动脉血 pH 值明显低于 C 组(7.24±0.01 vs.7.37±0.03,P <0.05),PaCO 2明显高于 C 组[(75.33±2.19)mm Hg vs.(42.01±1.31)mm Hg,P <0.05];T3时,P 组 PET CO 2明显高于 C 组[(74.13±2.85)mm Hg vs.(41.67±1.35)mm Hg,P <0.05],动脉血 pH 值明显低于 C 组(7.25±0.01 vs.7.38±0.02,P <0.05), PaCO 2明显高于 C 组[(75.20±2.08)mm Hg vs.(42.13±1.19)mm Hg,P <0.05]。P 组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 C 组(6.7% vs.40.0%,P <0.05)。P 组与 C 组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6)d vs.(3.5±0.6)d]。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aCO 260~80 mm Hg)可以安全应用于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气胸的发生率。

  • 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神经外科手术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张园园;董江涛;代志刚;王胜;李燕;葛明月;邵秀芝;申珍;张振英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神经外科手术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 MEPs 监测的脊髓脊柱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在麻醉诱导后5 s 内单次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A 组)、0.15 mg/kg(B 组)和0.2 mg/kg(C 组),采用 Cascade Elite 32通道监测仪进行MEPs 监测,给肌松药后每隔2分钟刺激电极1次,记录引出 MEPs 波形的时间。采用 Cooper 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C 组引出 MEPs 波形的时间明显长于 A 组[(39.60±1.79)min vs.(20.10±1.89)min,P <0.05],C 组引出 MEPs 波形的时间明显长于 B 组[(39.60±1.79)min vs.(20.50±1.93)min,P <0.05]。B 组气管插管条件明显优于 A 组(100% vs.65%,P <0.05),C 组气管插管条件明显优于 A 组(100% vs.65%,P <0.05)。结论全麻诱导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 引出 MEPs 波形所需时间短,气管插管条件较优,是行 MEPs 监测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诱导中较合适的顺式阿曲库铵剂量。

  • 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不同肺隔离措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炎;龚婵娟;陈晓东;陈宇

    目的:比较左侧型双腔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全麻下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5~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双腔导管组(A 组)和支气管封堵器组(B 组),每组24例。记录插管前、定位准确即刻的 MAP 和 HR;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和单肺通气5 min 时的气道峰压(Ppeak);评估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记录拔管呛咳、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插管前比较,定位准确即刻两组 MAP 明显升高,HR 明显加快,且 A组明显高于和快于 B 组(P <0.05)。左侧单肺通气时,A 组 Ppeak 明显高于 B 组(P <0.05),右上肺萎陷效果明显优于 B 组(P <0.05);右侧单肺通气时,两组 Ppeak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拔管呛咳、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左侧型双腔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均能满足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需求,左侧型双腔导管肺隔离效果优于支气管封堵器,但其引起的插管应激反应更重,拔管呛咳、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率更高。

  • 0.15%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用于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马丽;李彩娟;冯善武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独或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抑制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成功施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第一产程中出现爆发痛的初产妇60例, ASA Ⅰ或Ⅱ级,足月单胎,随机分为0.15%罗哌卡因的追加组(A 组)和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 的追加组(B 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 VAS 评分、改良 Bromage 评分、追加次数、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量及缩宫素使用例数、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与 B 组比较,A组爆发痛给予追加剂量20 min 后 VAS 评分明显降低,追加次数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改良 Bromage 评分均为0,缩宫素使用例数、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 背景输注8 ml/h 的情况下,0.15%罗哌卡因抑制分娩镇痛后第一产程中出现的爆发痛的效果明显优于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且不良反应少。

  • 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

    作者:马赫;钟日胜;宾文武;黄燕娟;姚洁民;辜春霖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99例,男161例,女38例,ASA Ⅰ~Ⅳ级,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n =108)和异体血组(n =91)。均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术中及术后通过回输自体血和/或输注 RBC 以维持Hb 70~100 g/L。记录手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自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33%vs.56%,P <0.0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5% vs.14%,P <0.05),GOS=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异体血组(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异体输血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953,95%CI 1.381~2.529)。结论自体输血能减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输血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谢凡;樊友凌;杨明明;聂颖;周俊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2只,8周龄,体重(25.0±3.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C 组)、假手术组(S 组)、IR 组、TAK1短发夹 RNA(shRNA)慢病毒组(T 组)、阴性对照慢病毒组(Y 组)和生理盐水组(NS 组),每组12只。T 组、Y 组和 NS 组分别以1μl/min 侧脑室注射 TAK1 shRNA 慢病毒、阴性对照慢病毒和等量生理盐水10μl。2周后 IR 组、T 组、Y 组和 NS 组制备脑 IR 损伤模型,缺血2 h 后恢复灌注;S 组分离颈总动脉但不夹闭,其余手术步骤同 IR 组。再灌注24 h 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NSS 评分完成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脑组织 TAK1、LC3Ⅱ/LC3Ⅰ、Beclin1和 p62蛋白含量。结果 IR 组、T 组、Y 组和 NS 组NSS 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高于 C 组(P <0.05);T 组 NSS 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低于 IR 组(P <0.05)。IR 组、Y 组和 NS 组脑组织 TAK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 C 组(P <0.05);T 组脑组织 TAK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 IR 组(P <0.05)。IR 组、T 组、Y 组和 NS 组 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 C 组(P <0.05),p62蛋白含量明显低于 C 组(P <0.05);T 组脑组织 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p6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 IR 组(P <0.05)。结论 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 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复合艾司洛尔用于控制性降压对兔椎静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张光英;郑若芳;韦秋凤;林成新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时兔椎静脉血流的变化,探讨不同控制性降压方法对椎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S 组维持 MAP 于(90±5) mm Hg。GTN 组采用硝酸甘油0.5μg·kg-1·min-1、艾司洛尔2.5μg·kg-1·min-1(硝酸甘油∶艾司洛尔为1∶5的复合液)行控制性降压,将 MAP 降低至基础值的(70±10)%。SNP 组采用硝普钠0.5μg·kg-1·min-1、艾司洛尔2.5μg·kg-1·min-1(硝普钠∶艾司洛尔为1∶5的复合液)行控制性降压,将 MAP 降至同一目标值。于静脉全麻下建立控制性降压模型,采用 Terason 2000彩色超声系统分别在降压前、降压稳定后1 h 测量兔椎静脉血流量。结果降压前三组 MAP 分别为:S 组(89.0±5.2)mm Hg,GTN 组(91.5±9.6)mm Hg,SNP 组(92.0±5.7)mm 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 组实验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GTN 组与 SNP 组降压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比降压前明显下降(P <0.05)。控制性降压后,GTN 组与 SNP 组椎静脉血流量明显少于 S 组,GTN 组明显少于 SNP 组(P <0.05)。结论在本实验选定的药物配比剂量内,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比硝普钠复合艾司洛尔能更有效地降低椎静脉血流,可能更适用于脊柱手术的术中控制性降压。

  • 通气侧肺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压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

    作者:周菁;高鸿;王同春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大鼠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动脉压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 A、B、C 三组,每组10只。原位离体肺灌注模型建立后,调整气管导管深度致左侧肺 OLV,FiO 2为100%,打开连接于呼吸回路的雾化器,A 组吸入生理盐水,B 组吸入伊洛前列素0.05μg·kg-1·min-1,C 组吸入伊洛前列素0.1μg·kg-1·min-1,记录灌注10 min(T1)、雾化吸入10 min(T2)和 OLV 1 h(T3)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左心房引流液氧分压(PaO 2)。通过测量T1、T2和 T3时的左心房引流液 PaO 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实验结束分别取双侧肺组织进行电镜检查。结果与 T1时比较,T2、T3时三组 MPAP 明显升高(P <0.05);T2、T3时 B、C组 MPAP 明显低于 A 组(P <0.05),且 C 组 MPAP 明显低于 B 组(P <0.05)。与 T1时比较,T2、T3时三组 OI 明显降低(P <0.05);T2、T3时 C 组 OI 明显高于 B 组(P <0.05)。相对于 B、C 组通气侧, A 组通气侧与 A、B、C 组非通气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核膜外突内陷,部分板层小体排空。结论在大鼠原位肺灌注模型中,单肺通气期间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能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减少肺内分流并增加氧合。

  • 乌司他丁对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时γ-氨基丁酸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罗科;黄天丰;方向志;张扬;郭唯真;高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机械通气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时γ-氨基丁酸(GAB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 Wister 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 组)、机械通气肺损伤组(VILI 组)和机械通气肺损伤+乌司他丁处理组(UTI 组),每组12只。VILI 组与 UTI 组采用 VT 40 ml/kg 机械通气4 h 的方法制备大鼠 VILI 模型。机械通气前1 h,UTI 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105 U/kg,C 组和 VILI 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 BALF 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浓度;取肺组织,检测湿/干重比(W/D)、肺组织 IL-1β、TNF-α和 ICAM-1 mRNA 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与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 GAD 与GABAA 受体的表达量,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 VILI 组比较,UTI 组 W/D (6.7±2.4 vs.8.5±2.3)、肺损伤评分[(6.9±2.3)分 vs.(11.8±2.7)分]明显降低(P <0.05);BALF 中 IL-1β[(56±11)ng/L vs.(77±15)ng/L]、TNF-α[(105±29)ng/L vs.(158±37)ng/L]及ICAM-1[(205±46)ng/L vs.(293±61)ng/L]浓度明显降低(P <0.05);肺组织 IL-1β(1.81±0.26 vs.2.58±0.34)、TNF-α(1.61±0.15 vs.2.94±0.27)、ICAM-1(1.74±0.27 vs.2.79±0.3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 <0.05);GAD (0.44±0.08 vs.0.18±0.04)和 GABAA (0.30±0.09 vs.0.15±0.04)受体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大鼠机械通气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γ-氨基丁酸信号通路有关。

  • 侏儒症产妇行紧急剖宫产麻醉管理一例

    作者:徐茜;李有长;胡佳

    产妇,25岁,身高86.0 cm,体重33.5 kg,因“妊娠34周孕2产0 LO 先兆早产,侏儒症”急诊入院拟行剖宫产手术。一个月前门诊产检时麻醉科会诊,术前评估为:侏儒症,ASAⅢ级,心功能Ⅱ级,智力正常,躯干部、四肢短小,双膝内翻畸形,胸椎稍向左侧弯曲,腰椎前突、仅可触摸 L2~3椎间隙但狭窄,无脊神经受压的临床表现;颈短、后仰、活动度尚可,张口度约3横指,甲颏间距6 cm,下颌骨的水平长度12 cm, Mallampati 分级Ⅱ级,可下牙咬合上牙。评估后麻醉医师、产科医师均与产妇沟通,计划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并做好全麻的准备。

    关键词:
  • 孕妇硬脊膜穿破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二例

    作者:包菊;曲元

    近年来,妊娠及产褥期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尤其是深静脉血栓疾病已经引起了重视,但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尚缺乏关注。研究表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危及妊娠和产褥期女性生命的严重并发症[1]。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具备特异性,易被误诊,尤其是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 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患者。我院遇到2例产褥期 PDPH 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肝部分切除术空气栓塞一例

    作者:孙树俊;王晓龙;王赟;王俊

    患者,男,59岁,身高180 cm,体重76 kg,因“右上腹胀闷不适1月”入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胆囊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肝脏Ⅳ、Ⅶ、Ⅷ段不规则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心肺功能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无手术史、药物和食物过敏史。

    关键词:
  • 宫缩药物诱发过度通气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健;高德胜;阳兴;余云明

    产妇,33岁,身高155 cm,体重56 kg,因“G1 P0孕34+2周,下腹痛1 d 余”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7℃,HR 98次/分,RR 20次/分,BP 118/74 mm Hg,ASA Ⅱ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血常规提示:Hb 72g/L,Hct 26%。术前诊断:(1)G1 P0孕34+2周先兆早产;(2)双胎妊娠;(3)中度贫血。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入室后于右侧臀部垫高约30°,常规心电监测:BP 145/90 mm Hg,HR 102次/分,RR 20次/分,SpO 296%,有间断宫缩痛。于 L3~4间隙以针内针技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过程顺利,腰麻用药为0.5%罗哌卡因2.8 ml,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平卧位(稍左倾)下调整麻醉平面至 T5。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给予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持循环稳定。于手术开始后第5、6分钟分别娩出一男婴及一女婴,新生儿 Apgar 评分分别为:1 min 8/9分,5 min 9/10分,10 ;min 10/10分。断脐后静脉输入抗生素,给予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然后以缩宫素20 U 加入500 ml 生理盐水中静滴维持。观察5 min 后发现子宫收缩欠佳,产科医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 宫体注射,子宫收缩逐渐好转。给予上述药物约5 min 后,产妇诉胸闷、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并出现恶心、呕吐。此时 BP 100/55 mm Hg,HR 118次/分,RR 30次/分,SpO 296%,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ECG 未见明显 ST-T 改变。检查吸引瓶内出血约200 ml,并再次确认感觉平面为 T5,考虑原因为宫缩药物不良反应,给予面罩吸氧、适当升高血压(去氧肾上腺素)、镇静(咪达唑仑)、止吐(阿扎司琼)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产妇呼吸频率逐渐增快,快达40次/分,约7 min 后产妇开始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胸部麻木等症状。血气分析:pH 7.48,PCO 222.3 mm Hg,HCO -317.1 mmol/L。提示原发性呼吸性碱中毒,嘱产妇放松,减慢呼吸频率,降低呼吸动度,采用可重复吸入面罩增加 CO 2重吸入,并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同时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1 g,预防呼吸性碱中毒导致的低钙血症。给予上述处理措施40 min 后停止镇静,产妇清醒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术后给予 PCIA 镇痛并送回产科重症监护室,并于监护室给予浓缩红细胞1 U 静脉输注。术后4 h 回访,产妇未述不适,终诊断为过度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HVS)。

    关键词:
  • 黏多糖贮积症患儿麻醉一例

    作者:赵龙德;施晓华;周力;费建;王建设

    患儿,男,5岁半,20 kg,因“进行性意识障碍5 d,昏迷1 d”入院。患儿5 d 前无外伤情况下因发热、嗜睡于外院行抗感染、补液等对症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无呕吐、抽搐,转我院就诊。查体:患儿皮肤粗糙,前额突出呈舟状;双侧眼球外凸,角膜混浊,右侧瞳孔散大固定,无对光反射,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灵敏;肝脏位于右肋下6 cm,质韧;脾脏位于左肋下3 cm,质软;急诊血常规基本正常,凝血指标示 APTT 44.7 s,其余正常。CT 示肝脏密度稍降低,胸膜增厚,颅骨增厚,右额颞顶枕部广泛硬膜下出血。患儿1岁时于外院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分型不明,未做治疗。入院诊断:硬膜下血肿、脑疝、MPS。拟急诊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儿于病房内予甘露醇脱水治疗。

    关键词:
  • 中枢神经递质紊乱与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作者:雷蕾;张真真;夏江燕;杨建军

    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引起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功能恢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病死率增加等[1]。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包括手术、麻醉、药物敏感性以及伴随慢性疾病等[2]。其发生的相关机制主要包括过度氧化应激、线粒体失衡、神经炎症、神经递质和受体紊乱以及淀粉样蛋白(Aβ)形成等,本文就中枢神经递质紊乱在术后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单肺通气期间双侧肺损伤不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婉君;王全;刘曼

    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ARDS 等,已经超过心血管意外及其他外科手术并发症,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及增加术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Serpa Neto 等[1]对1343例胸科手术患者进行的 Meta 分析表明,术后肺损伤(postoperative lung injury,PLI)的发生率达4.3%,ICU 平均住院天数为5.9 d,较无 PLI 患者延长4.4 d(P <0.01),院内死亡率明显升高(27.6% vs.1.0%,P <0.01)。关于胸外科 PLI 的发生机制,Kozian 等[2]提出了“多重打击学说”,该学说认为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前进行双肺通气(two lung ventilation,TLV)是第一重打击,随后进行的 OLV 及外科创伤可认为是第二重打击,而第三重打击则来源于肺泡复张及相伴而来的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OLV 可导致通气侧肺脏及萎陷侧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损伤,而对于双侧肺脏而言,其产生肺损伤的机制并非完全一致,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隐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钰;张洁;刘功俭;贾梦醒

    隐神经作为一支纯粹的感觉神经,支配着小腿前内侧从膝到内踝的皮肤感觉,是股神经长的皮支[1]。隐神经细小且缺乏运动成分,异感引出或者神经刺激仪等传统神经阻滞技术成功率都不高,以往应用并不广泛[2~4]。本文就隐神经解剖、隐神经阻滞(saphenous nerve block,SNB)入路及方法、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适应证及发展前景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
  •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α1 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组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激动剂(以下简称α1激动剂)是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但在围术期的应用缺乏规范。近年来,随着围术期容量治疗研究的深入,围术期容量管理由开放性或限制性补液策略转变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策略[1~3]。与此同时,仍有部分患者需要给予α1激动剂以维持适当的血管张力,达到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的目的,并且在 GDFT 基础上限制性液体管理,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α1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组在仔细评价相关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关于α1激动剂围术期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

    关键词:
  • 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与常规控制血糖对相关并发症影响的 Meta 分析

    作者:曹亚楠;高晓薇;李曼;覃罡;王锷

    目的:收集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数据进行 Meta 分析,评价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手术患儿严格控制血糖与常规控制血糖对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 CPB 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可能的收益及风险。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OVID、WOS、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比较 CPB 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与常规控制血糖的 RCT 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 RCT 文献,总计3372例患儿。Meta 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较常规控制血糖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RR =0.69,95%CI 0.49~0.98),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RR =3.34,95%CI 1.33~8.34),但不会降低患儿术后院内死亡率(RR =0.78,95%CI 0.47~1.30)。结论与常规控制血糖相比,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术后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可能导致术后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临床麻醉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