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玫瑰糠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2例玫瑰糠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14 d.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红斑鳞屑消退时间、瘙痒消失时间,治疗前后采用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评定症状严重程度,测定白介素2、白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0%)显著高于对照组(63.0%)(P<0.01),红斑鳞屑消退时间、瘙痒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皮损数量、红斑、浸润、鳞屑、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介素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12、干扰素-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消失.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玫瑰糠疹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紊乱症状,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GDT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补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1 h、手术后、手术后24 h的中心静脉压、心输出指数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每搏变异度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手术1 h每搏变异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心静脉压、心输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24 h心率、每搏变异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胶体用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晶体液、液体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能够增强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各组织器官的有效血流灌注;保证氧供需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脑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脑部磁共振的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114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依据初次饮酒年龄及酒龄分成两组,将初次饮酒年龄<18岁,酒龄≥10 a 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初次饮酒年龄≥18岁,酒龄<10 a的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颅脑3.0 T超导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磁共振常规平扫、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1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表现,其中伴有脑梗死和/或脑白质脱髓鞘54例,特征性磁共振表现32例(胼胝体变性19例、韦尼克脑病11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其中1例同时具有胼胝体变性和威尼克脑病的M RI表现).分组比较发现:磁共振常规平扫研究组重度脑萎缩、胼胝体变性、韦尼克脑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在DWI序列呈高信号及略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的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胼胝体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部磁共振检查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予以口服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仅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症状和副作用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多巴丝肼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对照研究
目的 探究多巴丝肼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予以多巴丝肼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观察6个月.采用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及Webster量表评估临床疗效,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胱抑素C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总分、各项目评分及Webster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胱抑素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4.3%)显著低于对照组(17.1%)(P<0.05).结论 多巴丝肼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胱抑素C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茶碱缓释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茶碱缓释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肺活量、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肺活量、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茶碱缓释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电话随访对维族哈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维吾尔族(维族)和哈萨克族(哈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病情稳定≥3个月,出院后达到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标准的80例维族和哈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随访组出院后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给予电话随访,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自行门诊随诊.于出院时及随访1a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服药及复诊依从性评分法评定服药及复诊依从性,统计复发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服药及复诊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随访组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出院时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服药及复诊依从性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升高(P<0.01),随访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服药及复诊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组复发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47.5%)(P<0.05).结论 电话随访可以提高维族和哈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诊依从性,降低临床复发风险,适合在临床随访中应用.
-
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选择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选择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将21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分为研究组112例,对照组98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生化及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休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化及生理指标,休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1) .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1) ,氧分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 .01) ,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 .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氧疗时间,改善血气指标状态,安全性高.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牛肺表面活性剂 血气指标 -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佳PEEP水平选择及肺复张效果分析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佳呼气末正压水平选择及对肺复张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B 、C三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行俯卧位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促使肺复张,三组呼气末正压分别为10 cm H2O 、15 cm H2O 、20 cm H2O ,维持20 min .测定三组动脉二氧化碳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心率,并行CT检查,评估肺复张情况.比较三组28 d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肺复张20 min三组动脉二氧化碳血氧分压显著降低,氧合指数显著上升,肺通气情况明显改善(P<0 .05) ;复张20 min三组动脉二氧化碳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B组、C组复张20 min氧合指数、肺通气改善情况优于A组(P<0 .05) ,B组肺通气改善优于A组(P<0 .05). A组、B组复张2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无变化(P>0 .05) ,C组复张20 min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P<0 .05) ,且显著低于A组、B组(P<0 .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俯卧位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15 cmH2O可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况,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9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87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比较两组血流参数.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强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及低/等回声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或0 .01).两组颈总动脉搏动指数显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研究组颈内动脉搏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研究组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收缩早期加速时间、舒张末期流速、峰值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 ,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改变反映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因判断、及早预防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