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龙胆泻肝汤治疗耳鼻咽喉疾病体会

李辉

摘要: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栀子、黄芩、甘草、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等组成。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功效。我们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收效颇佳,举例如下。
  1脓耳
  王某,女,42岁,2013年4月26日初诊。平素脾气暴躁易怒,3天前与人争执,当天夜间复因受凉出现左耳疼痛,逐渐加剧,呈跳痛感,通宵未眠,至次日中午左耳内有脓流出、带有血水,耳痛随脓出稍减缓。静滴抗生素治疗病情如故。左耳内流脓,低热,头痛,心烦,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体温37.8℃,面色略赤,精神烦躁,左耳鼓膜红肿、紧张部小穿孔,有脓血性分泌物自穿孔处流出,右耳鼓膜未见异常,双鼻下甲轻度肿胀,鼻、咽黏膜轻度充血,音叉检查左耳传导性聋。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左)。中医诊断为脓耳(左)。辨证属肝胆火盛。治宜清肝泻火,解毒排脓。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黄芩9g,栀子9g,柴胡6g,败酱草15g,连翘12g,车前子15g(包),泽泻15g,木通6g,生地15g,丹皮12g,皂角刺9g,大黄12g(后下),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3%双氧水洗耳,0.3%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每日4次。盐酸羟甲唑啉喷剂喷鼻,每日2次。3天后复诊,体温已正常,诸症明显好转。原方去大黄继服7剂后,耳内流脓控制,鼓膜红肿消退,嘱再服龙胆泻肝丸1周以善后。注意饮食起居,调畅情志。1个月复查鼓膜穿孔愈合,听力如常。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实用中医药

省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