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청력학급언어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99
  • 国内刊号: 4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平;周津徽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疗效的相关因素,为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分析比较117例突发性聋患者中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74耳)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疗效与性别、耳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耳鸣严重程度、听力损失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组117例突发性聋患者中102例伴耳鸣(87.18%,102/117),其中,70例(74耳)入组对象中治疗后听力损失(耳)的总有效率为66.22%(49/74),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4.32%(55/74).耳鸣疗效在不同性别、耳别、年龄、耳鸣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度聋、全聋型者的耳鸣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程度听力损失及各听力曲线类型者 (P<0.01),听力损失疗效为无效者的耳鸣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听力损失疗效为痊愈、显效、有效者(P<0.01).结论 伴耳鸣的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疗效略好于其听力损失疗效,耳鸣疗效与性别、耳别、年龄、耳鸣程度无关;极重度听力损失、全聋型患者、听力损失治疗无效者的耳鸣疗效较差.

  • 乳突半开放并填充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

    作者:白文忠;刘阳

    目的 观察乳突半开放并填充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探讨无鼓室成形条件的胆脂瘤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对58例(58耳)无鼓室成形术条件的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半开放、上鼓室切开、骨粉填充术腔手术,术后随访6~9个月,观察其近期效果.结果 58例(58耳)患者手术时间均在1小时内,术后1个月左右术腔完全上皮化,外耳道形态完全恢复,手术前后听力无明显改变.除1耳术后出现感染治疗后痊愈,5例出现蝉鸣样耳鸣,治疗2月效果不佳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乳突半开放并填充术简化了手术操作复杂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对无鼓室成形术条件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单纯鼾症者鼾声的基频及共振峰分析

    作者:彭好;许辉杰;黄魏宁;杨弋;贺宇霞;李传颖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和单纯鼾症(simple snoring,SS)者鼾声的基频和共振峰特点,探讨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OSAHS患者(OSAHS组,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19例)和20例SS者(单纯鼾症组)行同步多导睡眠监测和鼾声监测,截取每例患者不同睡眠时段的10次鼾声,使用Prrat语音分析软件对鼾声的基频和共振峰进行分析.结果 SS组有明显的基频,在100 Hz段以下分布聚集,而OSAHS组鼾声基频无规律;SS组鼾声的第一共振峰值(F1)明显小于OSAHS组;OSAHS组中,重度组F1高,轻度组低,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HS患者与SS者的鼾声基频和共振峰频率特别是F1有明显差别,F1值的大小与OSAHS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鼾声的基频及共振峰值有助于OSAHS与SS的区分以及OSAHS严重程度的大致判断;根据SS者鼾声的基频可能有助于鼾声来源的鉴别.

  • 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应用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

    作者:钱炜;陶泽璋

    目的 介绍一种监测和控制胸锁乳突肌收缩力度的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以提高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19名健康志愿者,12名男性,平均年龄34.0±7.7岁;7名女性,平均年龄29.8±2.9岁;对受试者进行VEMP检测,测试时应用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受检者取坐位,将下颌置于连接压力计的气囊上,以颈部肌肉牵引下颌压迫气囊,维持压力在120 mmHg.记录胸锁乳突肌电位P13和N23反应时间、P13-N23峰值差.对其中9名志愿者连续三周每周检测一次,以检验其可重复性.结果 19例受试者P13和N23反应时间分别为13.97±1.33和24.03±1.79 ms,P13-N23峰值差平均为66.89±44.1 μV.左右耳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例重复检测者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P13和N23反应时间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和0.93,P13-N23峰值差组内相关系数为0.97.结论 行VEMP检测时应用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简单易行,受检者在检测过程中可以维持胸锁乳突肌收缩力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外周血单个核的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与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戴艳红;陆玲;吴骎;袁文杰;张秀玲;佘万东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的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亚型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预后的相关性以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对GR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7例应用GC治疗的SSNHL患者,根据听力预后分为有效组(PTA改善≥15 dB)15例和无效组(PTA改善<15 dB)12例,6例听力正常的鼻中隔偏曲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各组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GRα mRNA、GRβ mRNA和SRp30c mRNA的表达水平,并随访3个月以上.分析GRα mRNA、GRβ mRNA、SRp30c mRNA表达量和GRα mRNA/GRβ mRNA比值在有效组、无效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以及SSNHL患者GC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27例SSNHL患者中采用鼓室灌注GC治疗20例,静脉滴注GC治疗7例,治疗后有效15例,无效12例.有效组、无效组和对照组间PBMCs中GRα mRNA、GRβ mRNA、SRp30c mRNA表达量和GRα mRNA/GRβ mRN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灌注GC治疗前后均留取血标本15例,其中有效8例,无效7例,有效组GC灌注后PBMCs中GRα mRNA和GRβ mRNA表达量均较灌注前下降(ZGRα=-2.380,PGRα=0.017; ZGRβ=-2.521,PGRβ=0.012),而无效组GC灌注前后两者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SSNHL患者治疗前PBMCs中GRα mRNA、GRβ mRNA、SRp30c mRNA表达量和GRα mRNA/GRβ mRNA比值均与SSNHL的听力预后无相关性,尚不能用来预测SSNHL患者对GC的敏感性和听力预后;但鼓室灌注GC治疗后GRα mRNA和GRβ mRNA表达量下调可能提示有较好的听力预后.

  • 北京部分地铁线路乘车人噪声暴露水平的初步研究

    作者:曲春燕;韩宇晨;浦丕浩;陈彦;梁凤和

    目的 通过对北京5条地铁线路车厢内部噪声进行测量,并与噪声性聋的噪声暴露标准进行比较,对地铁车厢内的噪声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采用噪声分析系统对北京5条主要地铁线路(1号线、2号线、4号线+大兴线和5号线)的不同路段进行车厢内部噪声平均等效声级(Leq)、大声压级(Lmax)、小声压级(Lmin)、累计百分声压级(L10和L90)的测试以及未计权的大声压级(Lpeak)的测量.结果 在检测的北京地铁线路及其区间,车厢内的噪声Leq平均值都≥75 dB A.1号线和2号线的Leq平均值相对较小,介于75~78 dB A之间;而4号线+大兴线介于79~82 dB A之间;5号线介于78~81 dB A之间,均高于WHO关于噪声性聋的限值(每日24小时的平均噪声水平应在70 dB A以下).结论 对于地铁内的工作人员和部分地铁乘车人(在地铁内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者),地铁的噪声污染有导致噪声性聋的潜在危险.避免在地铁内用耳机听音乐和使用防护性耳塞将有助于保护乘车人的听力健康.

  • 耳内镜下内外植法鼓膜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武宁;唐安洲;徐志文;李永湘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内外植法鼓膜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29耳)采用耳内镜下内外植法鼓膜修补术(内外植法组)及32例(35耳)采用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修补术(夹层法组)的边缘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个月复查,内外植法组鼓膜愈合率93.10%(27/29),平均听力提高8.7±4 dB;夹层法组愈合率91.43%(32/35),平均听力提高9±3.6 d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内外植法组再穿孔2耳(7.0%,2/29),夹层法组再穿孔3耳(8.57%,3/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植法组鼓膜内陷1耳(3.45%,1/29),夹层法组鼓膜内陷7耳(20%,7/35),两组比较,夹层法组鼓膜内陷发生率高于内外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内外植法与夹层法鼓膜修补术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内外植法能减少术后鼓膜内陷,适用于边缘性鼓膜穿孔的治疗.

  • 听力正常人普通话双音节半词与全词表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越;张华;郭珈彤;郑中伟;王硕;佟佳梅

    目的 探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中的一组双音节词汇表的前半张词表(半词)与全词表(全词)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人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受试者为45例年龄18~60岁的听力正常人,中专以上文化,日常言语交流为普通话,分为18~、31~、41~、51~60岁4个年龄组,采用9张(共450个词)双音节词汇表作为言语测试材料,分别记录各组半词表(前25个词)和全词表(50个词)时的给声强度及所对应的言语识别率(P-I函数曲线).结果 各年龄组半词与全词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9.22%/dB±1.36%/dB和9.18%/dB±1.36%/dB(18~岁)、6.81%/dB±1.82%/dB和6.99%/dB±1.77%/dB(31~岁)、7.02%/dB±1.21%/dB和7.19%/dB±0.702%/dB(41~岁)、7.31%/dB±1.29%/dB和7.36%/dB±1.33%/dB(51~60岁),同年龄组间半词与全词表测得的P-I函数曲线斜率基本一致(P> 0.05).结论 应用同一组双音节普通话测试词表前25个词(半词)与全部50个词(全词)所获得四个不同年龄组的P-I函数曲线基本一致,半词表可作为听力正常人言语听力检测的初筛工具.

  • 中耳功能异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及应用

    作者:胡艳玲;王智楠;陈平

    目的 探讨中耳功能异常婴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85例(170耳)中耳功能异常、ABR反应阈≤60 dB nHL的婴儿(A组)和83例(166耳)中耳功能正常、ABR反应阈40~60 dB HL的婴儿(B组)以及41例(82耳)正常婴儿(C组)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波间期和波Ⅴ反应阈值.结果 A组中24耳(14.11%)为ABR反应阈≤30 dB nHL、73耳(42.94%)为40 dB nHL、54耳(31.76%)为50 dB nHL、19耳(11.18%)为60 dB nHL;B组中83耳(50%)ABR反应阈为40 dB nHL、52耳(31.33%)为50 dB nHL、31耳(18.67%)为60 dB nHL;C组婴儿ABR反应阈均≤30 dB nHL.刺激声为80 dB nHL时三组间波Ⅰ、Ⅲ、Ⅴ潜伏期的关系分别为: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1),而Ⅰ-Ⅲ、Ⅰ-Ⅴ波间期则较B组和C组短(P<0.01),Ⅲ-Ⅴ波间期则与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反应阈相同者波潜伏期比较: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仍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时大部分ABR反应阈升高,以轻中度异常为主,均有波Ⅰ潜伏期延长;波Ⅰ潜伏期明显延长对判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有意义.

  • 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聋相关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全国性调查

    作者:李琦;袁永一;黄德亮;韩东一;戴朴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PCR)对全国范围内的耳聋患者进行mtDNA C1494T的筛查,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和聋病的临床基因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国内25个不同省市的特教学校和聋哑学校的3 133例双侧重度或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提取外周血DNA,设计TaqMan-MGB的引物和探针进行real-time-qPCR,对所有阳性样本和随机抽取的495例阴性样本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结果 3 133例中,发现C1494T突变14例(14/3 133,0.45%),经测序验证全部为C1494T突变,495例阴性样本中均无C1494T突变.结论 Real-time-qPCR 是进行mtDNA C1494T突变筛查的有效方法,中国耳聋人群中mtDNA C1494T的突变率较低.

  • 老年性聋患者不同刺激模式下失匹配负波特征分析

    作者:李宝环;李富德;林鹏;梁瑞敏;陈晨;张静平

    目的 观察老年性聋(presbycusis)患者频率差异及持续时间差异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智听公司SmartEP诱发电位系统,采用被动的Oddball模式对30例老年性聋患者(老年性聋组)、26名老年听力正常者(老年听力正常组)和30名正常青年人(对照组)进行频率差异MMN和持续时间差异MMN检测.结果 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MMN潜伏期(202.53±33.75 ms)与老年听力正常组(182.48±36.44 ms)及对照组(174.23±41.19 ms)相比明显延长(P<0.05),而波幅(4.89±1.52 μV)与老年听力正常组(5.02±1.63 μV)及对照组(5.54±1.58 μ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听力正常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聋组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243.65±19.40 ms)与老年听力正常组(216.47±30.89 ms)及对照组(184.68±43.16 m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4.39±1.03 μV)与对照组(5.32±1.97 μV)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听力正常组(4.73±1.78 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较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短(P<0.05),频率差异MMN波幅与持续时间差异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听力正常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较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短(P<0.05),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频率差异MMN与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及持续时间差异MMN的潜伏期较老年听力正常组及对照组延长,其波幅较对照组小,提示老年性聋患者听皮层可能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老年性聋组持续时间差异MMN与频率差异MMN相比潜伏期长,提示持续时间差异MMN较频率差异MMN更敏感,能够更早的反映其皮层及皮层下的变化.

  • 以突发性聋首诊的HIV感染患者两例报告

    作者:刘雪冰;马伟;李彦利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突发性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HIV感染患者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测及疗效.结果 2例患者分别以突发右耳听力下降6小时和12小时入院,无其他症状,全身体检无异常,入院诊断均为"右耳突聋",血清学检测均发现HIV抗体阳性.经给予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听力无明显改善.2例均经北京市疾控中心确诊为HIV感染者后,转至传染病专科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HIV感染患者可以以突发性聋或耳鸣首发起病,临床上易漏诊;对于突发性聋患者,应常规行感染性疾病筛查以明确诊断.

  • 感音神经性聋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一期人工耳蜗植入

    作者:陈涛;杨海弟;郑亿庆;陈穗俊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聋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一期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方法 对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的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并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一期人工耳蜗植入术,观察植入效果及听力言语康复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电极,术后随访均无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听力言语能力恢复效果好.结论 对于合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同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可行的.

  • 内耳注射药物建立新生鼠耳聋动物模型

    作者:胡凌翔;吴皓;石复辛

    目的 通过纳升级微量注射泵内耳注射给药的实验方法,建立新生鼠耳聋动物模型.方法 42只出生第二天新生鼠,分别以注射速度分组:单纯穿刺组(对照组,6只,仅穿刺耳蜗底回侧壁,不注射液体)、蒸馏水1组(H2O 20组,4只,20 nl/min)、蒸馏水2组(H2O 60组,3只,60 nl/min)及药物浓度分组(新霉素各组给药速度为60 nl/min):新霉素1组(Neo1组,4只,1 μmol/ml)、新霉素2组(Neo10组,4只,10 μmol/ml)、新霉素3组Neo 50组,5只,50 μmol/ml)、新霉素4组(Neo 100组,8只,100 μmol/ml)及新霉素5组(Neo 50 1组,8只,50 μmol/ml).各组均采用耳蜗底回微创打孔技术,利用纳升级微量注射泵按上述各组用药、剂量及给药速度进行内耳药物注射.术后1天(Neo 50 1组)及3天(其余各组)采用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耳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 术后新生鼠存活好,伤口恢复优良.耳蜗毛细胞机械性损伤与注射速度呈正相关,术后3天,H2O 20组和H2O 60组注射区域内、外毛细胞略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胞损伤与新霉素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天Neo1组的外毛细胞数量及Neo10、50、100组内、外毛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H2O 60组比较,术后3天Neo50及Neo100组内、外毛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新霉素50 μmol/ml注射后1天(Neo 50 1组)与3天(Neo 50组)内、外毛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霉素50 μmol/ml注射后3天免疫荧光染色示支持细胞形态良好.结论 利用纳升级微量注射泵给药方式注射50 μmol/ml新霉素200纳升至内耳,可建立新生鼠耳聋动物模型,具有毛细胞死亡率高,致聋效果显著的优点;而支持细胞保留较好,且动物存活率高.

  • 螺旋神经节外周投射发育的体外观察

    作者:孔德秋;黄乃邦;廖辉;敖华飞;阮清伟

    目的 体外观察螺旋神经节外周投射发育情况,为建立螺旋神经节体外支配模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18只胚胎第16天小鼠Corti器(36只Corti器,分为三组,每组12只,分别体外培养2、3、4天)及4只出生当天小鼠的8只Corti器,全基底膜组织固定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铺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体外螺旋神经节外周投射发育过程,并比较其与在体发育的异同.结果 胚胎16天小鼠Corti器体外培养2天后(相当于在体胚胎18天),I型和II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树突向外周放射性生长并同时投射至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培养3天后(相当于在体出生当天),两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树突向外继续生长,聚集形成放射性纤维束,其中,纤维在内毛细胞底部形成内螺旋丛,外毛细胞区纤维沿外毛细胞分布生长并向蜗轴底回延伸;培养4天后(相当于在体出生1~2天),螺旋神经节外周纤维进一步退缩、纯化,形成明显的内螺旋束和相对不规则的外螺旋束.结论 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期Corti器尽管没有传出纤维的支配,仍保持了与在体相同的外周靶支配模式,证明体外培养的螺旋神经节支配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两型神经节树突发育的替代模型.

  • SLC17A8基因与听神经病

    作者:齐悦

    听神经病是一种内毛细胞和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所致的听力障碍,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主要的听力学特征包括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的明显下降,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和/或耳蜗微音器电位(CM)正常,而耳声发射对侧声抑制效应消失,听性脑干反应(ABR)缺失或严重异常,中耳镫骨肌声反射引不出或阈值明显升高等[1].

  • CT和MRI在镫骨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黄健健

    镫骨手术是目前治疗耳硬化症、恢复听力主要的方法,通过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方法,经验丰富或经过正规训练的手术者首次镫骨手术成功率可达90%以上[1,2].然而,手术不成功者轻则听力不能恢复,重则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和持续性眩晕等.据报道镫骨手术后可有10%~20%的患者需要再次修正手术[3],如遇术后听力提高不明显或突然下降[4],应进行影像学评估.因此,镫骨手术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常规体检、听力学检查外,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失败的可能原因.目前,CT与MRI技术发展迅速,为镫骨手术后评估提供了无创、经济、可行的技术手段,本文对近年来该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内、外侧橄榄耳蜗束的分离及其对耳蜗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琳

    听觉传出神经通路是听觉系统重要的投射体系之一,而橄榄耳蜗束(olivocochlear bundle,OCB)是唯一已被证实的听觉传出神经通路,包括内侧橄榄耳蜗束(medial olivocochlear,MOC)和外侧橄榄耳蜗束(lateral olive cochlear,LOC)两部分.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用电刺激、解剖学分离和药理学分离等多种方法对MOC和LOC进行分离,但由于OCB的解剖学特点及神经递质的复杂性,分离并不彻底,这对进一步研究MOC和LOC各自的功能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对选择性分离MOC和LOC的方法及其对耳蜗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开放耳选配的真耳测试方法

    作者:张敏;黄画;段吉茸

    在发达国家,真耳测试自1990年起即成为助听器选配规范内容之一,因为如果没有真耳测试,很难得知到达鼓膜处的增益是否满足可听度,是否符合目标值.真耳测试是通过一套系统测量鼓膜处实际声强的方法,该系统大致包括扬声器(发出测试声)、参考麦克风(用于测量的校准)和探测管麦克风(测量鼓膜处声强).探测管麦克风与一根柔软纤细的硅胶管(探测管)相连,管的另一端插入耳道,尽可能靠近鼓膜.测量助听后或堵耳响应时,软管位于助听器或耳模与耳道壁之间.在助听器验配过程中,尤其是儿童验配时,真耳测试成为客观反映助听器增益是否达到目标的重要手段.显示经助听器放大的外界声音在鼓膜处的强度.

  • 助听器验配师岗位工作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树峰;师娜娜;靖瑞锋;于新杰;崔霞;王小万;冯芮华

    目的 构建助听器验配师绩效评价指标框架,验证其实用性并分析绩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17位咨询专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以67名助听器验配师为调查对象,根据验配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三类内容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并分析责任心、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具体指标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 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3个纬度构建了二级指标体系共18项,并对各指标赋予了权重,其中工作态度占33.70%,工作能力占38.44%,工作业绩占27.86%.对67位助听器验配师工作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综合绩效评价平均得分69.69.其中,良好及以上占74.63%(50/67),一般占19.40%(13/67),稍差占4.48%(3/67),差占1.49%(1/67).经回归方程多因素分析,协调能力是影响验配师工作业绩绩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本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与助听器验配师的岗位职责相适应,方法科学,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因协调能力是影响助听器验配师工作业绩绩效的主要因素,故工作中应强调验配师与患者、家属及同事的有效沟通能力和积极反馈能力.

  • 耳鸣的心理声学测试方法(2)

    作者:黄治物

    2 耳鸣的响度匹配测试患者对自身耳鸣声的主观感受响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对患者进行耳鸣的响度匹配可了解其耳鸣主观感受响度和响度匹配的一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感受到的耳鸣响度对其心理影响程度.测试方法如下:①首先,对患者进行指导并熟悉测试要求;②一般采用同侧给声进行匹配,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采用对侧给声;③耳鸣响度匹配可采用两种声音:1 kHz纯音和与所测得的耳鸣音调匹配的频率声,通常采用与所测得的耳鸣音调相匹配的频率声;④测试强度从对应该频率点的纯音听阈阈值开始,采用1~5 dB的增量测试(具体由仪器决定,一般采用2或3 dB),即每次增加1~5 dB;⑤当患者感觉测试声响度与耳鸣响度一样或接近时,即为耳鸣响度值,单位用dB SL表示,或标记于听力图上.通常测试结果小于15 dB SL,如果测得的结果大于15 dB SL,则应注意测试可能有误,好重测.

  • 骨锚式助听器应用于单侧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

    作者:解为全

    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称感音性或神经性聋.临床上用常规测听法未能将两者区分时可合称感音神经性聋.单侧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profound unilater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USNHL)患儿发病率为0.1%~3%.相比同龄的正常儿童,USNHL患儿在认知、言语、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人们曾试图采用多种手段例如声场调频系统(sound-field FM amplification systems)、信号交联式助听器(contra-lateral routing of signals,CROS)改善USNHL患儿听力和提高患儿教室内学习效果.尽管患儿都能一定程度受益,但这些手段临床推广仍然十分有限.为了探索更好的听力解决方案,骨锚式助听器(bone-anchored hearing aids,BAHA)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双侧和单侧耳聋患儿应用BAHA的生活质量研究

    作者:樊悦

    慢性传导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应用骨锚式助听器(BAHA)已有30余年历史,自1992年开始,BAHA首次应用于儿童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可以很好地评价BAHA的应用效果,而应用有信度的调查问卷对儿童患者的研究还很少.为了弥补这个空缺,本研究采用4个回顾性调查问卷评估单侧或双侧耳聋儿童应用BAHA对日常生活的影响.4个问卷分别是:(1)日常应用情况问卷:此问卷无效力,是本实验单独设计的;(2)格拉斯格儿童受益列表(GCBI):是适用于儿童的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由24个问题组成,被分成情感、生理状况、学习和生命力四个亚类;(3)助听器效果评估简表(APHAB):包括4个分量表,分别评估在不同听力环境中的听力情况;(4)健康实用指数3(HUI-3):是一种多维的衡量总体健康状况的量表.

  • 验证一款新的TEOAE-AABR新生儿听力筛查仪

    作者:孙玥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执行新生儿听力筛查(NHS)项目,因此必须继续优化NHS技术.NHS方案有三种:TEOAE筛查,AABR筛查,TEOAE+ AABR两步筛查.两步筛查结合了TEOAE和AABR筛查的优势,是有效的筛查模式.单一采用TEOAE 或AABR测试有各自的缺点:TEOAE筛查可能遗漏听神经病,AABR筛查可能遗漏轻度永久性听力损失.一般大多数接受听力筛查的婴儿可通过TEOAE筛查(特异性约为95%),未通过者再行AABR筛查.与使用单一TEOAE筛查相比,两步筛查法可提高通过率至97%.对在NICU病房住院5天以上者,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建议使用ABR进行筛查,因为这些儿童很可能有患听神经病的危险.

  • 听力学研究

    作者:韩德民;黄丽辉

    上世纪20年代,我国耳科专家刘瑞华已将听力学知识介绍到国内.一个世纪以来,听力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内涵丰富的临床三级学科.近二十年来,听力学及其相关技术飞速发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均有了长足进步.

  • 世界防聋工作的一些动态

    作者:卜行宽

    听力损失是全世界流行广的感觉器官残疾.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告:世界人口的4.2% (2.75亿)为听力残疾人,另有3.64亿(6.0%)人患轻度听力减退;80%的听力损失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其负面影响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的前列[1].从另一方面看,至少有一半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现就笔者所参与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国际组织在这方面的工作动态做一介绍.

  • 痉挛性发声障碍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新进展

    作者:黄永望;傅德慧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modic dysphonia,SD)是一种散发的、罕见的、发病机制不清的神经障碍类疾病,主要累及喉内肌,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言语性发声中断和震颤症状,影响言语性发声活动,好发于中年女性[1~3].

  • 痉挛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特征

    作者:王丽萍;宁平;杨扬;王思宁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 ,SD)又称局灶性喉肌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中枢运动信息处理程序障碍所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发声时诱发声带痉挛为特征,表现为痉挛性发声.SD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也可与其他部位的肌张力障碍并存,分内收型、外展型及混合型,内收型占80%以上.

  • 痉挛性发声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世彩;郑宏良;周水淼;朱敏辉;周颖;魏开轩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并非一罕见病[1],1871年Traube首先描述了其临床表现,1875年 Schnitzler 提出了痉挛性发声障碍这一病名.SD又称为局灶性喉肌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中枢运动信息处理程序障碍所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声时喉部肌肉非随意的运动,导致发声痉挛、震颤.S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也可与其他部位的肌张力障碍并存.临床表现为嗓音震颤和频发嗓音中断[2,3].国外有很多大宗病例报道[4],但在治疗上近百余年来无重大突破,保守疗法成效甚微.现对SD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炎和麻疹病史的患者比同年龄组的普通人群发病率高; ③在无上述病史或其他精神失调患者中,具有书写性痉挛和自发性震颤的患者更易患SD; ④生活压力或病毒感染可诱发SD.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