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청력학급언어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99
  • 国内刊号: 4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可接受噪声级测试临床应用可行性探讨

    作者:胡旭君;胡湘云;李文靖

    目的探讨普通话可接受噪声级测试中给予受试者不同测试指令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名听力正常(听阈≤15dB HL)年轻人随机等分成两组,每组6人,A组先采用测试方法一(受试者接受口头测试指令,指令内容因测试者对英文指令的不同理解而不同),半小时后再采用测试方法二(受试者接受预先指定的完全一致书面测试指令),分别测试各对象普通话可接受噪声级值,B组测试方法则反之,比较两种测试方法测得的12名受试者的平均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 ,ANL)、平均舒适响度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 ,MCL)和平均可接受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 ,BNL)。结果A、B组12名受试者两种测试方法所测得ANL值为7.51±6.61、8.29±6.54dBSPL;MCL值分别为83.58±8.57、85.41±8.89dBSPL,BNL值分别为78.92±10.56、77.13±7.91dBSPL,两种测试方法所得MCL、BNL、ANL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一所得ANL值范围为-6.40~17.10dBSPL,方法二所得ANL值范围为2.50~20.12dBSPL。不同个体在同一测试所得ANL值差异较大,同一个体前后两次测试所得AN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测试指令对普通话可接受噪声级值并无直接影响,测试者可根据对英文指令的理解进行ANL测试。

  • 听力图正常者的信噪比损失现象

    作者:李刚;郑芸;朱珍珍;陶勇;孟照莉;胥科

    目的探讨听力图正常者是否存在信噪比损失(signal-to -noise ratio loss ,SNR loss)现象。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听力及耳科门诊就诊,主诉为生活环境中聆听言语较困难,但纯音测听、声导抗和常规言语分辨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测试结果正常的10名患者进行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听(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 ,M -HINT),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的M -HINT正常值进行比较(以结果高于正常值判断为出现了SNR loss现象),评估患者是否存在SNR loss现象。结果在噪声环境中,当噪声来自患者正前方时,10名患者均出现了SNR loss现象;当噪声来自患者右侧或左侧时,9名患者出现了SNR loss现象。结论听力图正常者也可能存在SNR loss现象,对于主诉为生活环境中聆听言语困难者,即使纯音听力图正常也应考虑进行噪声下言语测听(如M -HINT测试),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SNR loss现象。

  • 中文版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的建立及其信度检验

    作者:王宇;潘滔;米思;马芙蓉

    目的探讨中文版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对汉语为母语的听力障碍儿童言语可懂度的评估作用,并检验问卷的评分者信度。方法由听障儿童家长和语训教师各1名分别用研译的中文版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对50例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儿童进行评估。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Kendall和谐系数及Kappa一致性系数来检验问卷的评分者信度。结果50例中,家长和语训教师评分完全一致者34例(68.0%,34/50),二者相差1级者14例(28.0%,14/50),二者相差2级者2例(4.0%,2/50)。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85,Kendall和谐系数为0.801,Kappa一致性系数为0.593,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不同评估者的评定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中文版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具有良好的评分者信度,该问卷有助于评估听力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汉语言语产生能力。

  • 非综合征型聋患儿 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戴翔;李隽;胡晞江;童静;向萍霞;刘翎;冷培

    目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非综合征型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病因及突变规律。方法收集137例6个月~13岁散发非综合征型聋患儿(耳聋组,双侧聋119例,单侧聋18例)和12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和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对耳聋组和对照组进行SLC26A4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耳聋组中23例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占16.79%(23/137),占双侧耳聋患者的19.33%(23/119);20例双侧前庭水管扩大(LVA)的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19例,占95.0%(19/20)。共发现11种突变,包括4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E29K(c .85G> A)、R79X(c .235C> T)、C282G(c .844T> G)和 V285I(c .853G>A),7种已报道突变,其中IVS7-2A>G是常见的突变,23例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中有19例有IVS7-2A>G突变,约占82.61%(19/23)。对照组中未检出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与LVA密切相关,是非综合征型聋的常见病因,其中IVS7-2A>G突变常见。

  • 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声休方案探讨

    作者:李翠娥;周涛;屈季宁;陶泽璋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患者喉显微手术后声休方案。方法85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B组37例,均在显微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A组术后严格声休1周,B组术后严格声休2周,其余治疗相同。两组均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2、3、4周行嗓音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检测和纤维喉镜检查,比较两组术后发声功能及声带手术创面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时A、B两组jitter、shimmer、NHR值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A组仅jitter较术前降低(P<0.05),shimmer、NHR值仍与术前无差异,而B组jitter、shimmer、NHR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B组shimmer值较 A组低(P<0.05);术后3周时B组jitter、shimmer、NHR值均低于A组;术后4周时两组jitter、shimmer、NHR值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纤维喉镜检查显示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术侧声带均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部分患者创面可见少许伪膜;术后2周时声带充血水肿逐渐消退,伪膜脱落;至术后4周时,两组患者术侧声带外观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声带息肉患者术后2周应严格声休,术后3~4周应相对声休,以利于声带创面的愈合及发声功能的恢复。

  • 学龄唐氏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声学特征比较

    作者:万勤;努尔署瓦克;邵国郡;黄昭鸣

    目的探讨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声学特征的差异。方法29例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和90例7~16岁正常儿童发/a/、/u/、/i/音各3次,每次1~2秒,采用启音博士言语测量仪分别测量两组3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舌距和下颌距,比较两组结果。结果随年龄增长,正常儿童的F2(a )呈显著降低的趋势、F2(i )和舌距则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i )呈显著增高趋势;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各口腔共鸣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而唐氏综合征男童的 F1(i )和 F1(u )显著低于唐氏综合征女童(P<0.05),其下颌距则显著大于唐氏综合征女童(P<0.05);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u)和F1(i)显著大于正常儿童(分别为 P<0.001和 P<0.01),而舌距显著小于正常儿童( P<0.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儿童舌向前运动的幅度和舌前后运动的范围会显著增加,口腔聚焦点会逐渐前移,而唐氏综合征患儿舌的向后运动幅度及前后运动范围的发展均落后于正常儿童,更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

  • M CP -1和 FN 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高燕;杨一兵;丛林海;汤勇;张帆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 ,MCP -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 FN)在继发性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其对胆脂瘤上皮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MCP-1和FN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20例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16例非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灰度值情况及分析,比较三组之间 MCP -1和 FN表达的差异。结果 MCP-1阳性细胞表达主要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其中棘层呈高表达,MCP-1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0%,灰度值为147.2±20.1,强于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5%,200.8±18.4)和非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7.5%,193.3±15.5)( P<0.05)。F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基底层、棘层和基质呈高表达,FN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6.7%,灰度值为139.2±18.5,强于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0%,195.0±12.9)和非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1.3%,191.6±13.5)(P<0.05)。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MCP-1和FN的灰度值与胆脂瘤的侵袭能力负相关(rmcp-1=-0.682,rfn =-0.531,P<0.01),MCP-1和FN蛋白的表达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MCP-1和FN均在成人中耳胆脂瘤中高表达,且与中耳胆脂瘤的侵袭能力呈负相关。

  • 3岁听障与健听儿童开放式单音节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作者:申敏;郑文芳;卢晓月;于丽玫

    目的比较3岁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开放式单音节测试结果,为提高康复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岁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各30例,采用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 to speech ,EARS)中的开放式单音节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两组儿童各测试项得分高低排序均为声调得分>韵母得分>声母得分>字得分,且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听障儿童的声母、韵母和字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 P<0.001)。错误分析表明两组儿童中舌尖后音、边音的正确率均低;健听儿童的双唇音、唇齿音、鼻音、塞音正确率高,而听障儿童的舌根音正确率高。听障儿童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的声母、鼻韵母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健听儿童(P<0.05)。结论3岁听障儿童在开放式单音节测试中的声母、韵母和字得分差于同龄健听儿童,且以舌尖后音、边音为突出,这可能与听障儿童听力状况带来的输入性语言信息不足和听觉干预起始年龄有关。

  • 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莹;李孟;郑宏良;陈世彩;曹婧;陈东辉;朱敏辉

    目的探讨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及术后转归特点。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对138例声带白斑患者分别行声带黏膜剥脱术(剥脱组,69例)和声带浅固有层切除加或不加缝合术(切除组,69例),术前、术后2周、4周、6周、8周、3月、6月、12月行动态喉镜检查和嗓音主客观声学分析,观察两组疗效及术后转归特点。结果术后2周两组的声带黏膜波、声带振动对称性、规律性、总嘶哑度(G )、jitter 、shimmer 、NHR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剥脱组术后4周动态喉镜、嗓音主客观声学分析均较术后2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6周及之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除组患者术后6周动态喉镜、嗓音主客观声学分析G、jitter 、shimmer 、NHR与术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8周及以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剥脱组患者嗓音恢复更快,切除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剥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复发率低,嗓音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冯晓华;龙孝斌;汪建;陈勇挺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2例(56耳,病例组)和50例(66耳)非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病程、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咽部恶性肿瘤、扁桃体炎症、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乳突气化不良、年龄、性别、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当、腭裂、中耳气压损伤等15种因素进行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5种相关因素中,两组患者的病程(χ2=9.814,P<0.01)、乳突气化不良(χ2=15.301,P<0.01)、变应性鼻炎(χ2=32.614,P<0.0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突气化不良患者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是乳突气化良好患者的4.164倍(95% CI:1.903~9.112),变应性鼻炎患者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无变应性鼻炎者的17.192倍(95% C I:5.850~50.524)。结论乳突气化不良及变应性鼻炎可能是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危险因素。

  • 鼓室导抗图与颞骨 CT 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黄孝文;王春芳;曹平平;崔伟伟;蔡兰军;崔永华

    目的分析鼓室导抗图和颞骨CT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6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发现鼓室积液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种类型异常鼓室导抗图和颞骨CT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C、As型鼓室导抗图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2%(138/146耳)、86.49%(64/74耳)、80.0%(4/5耳),异常鼓室导抗图综合诊断符合率为91.56%(206/225耳),而颞骨C T的诊断符合率为99.15%(117/118耳),高于异常鼓室导抗图的综合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颞骨CT和鼓室导抗图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均很高,在出现非B型鼓室导抗图时,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

  • 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VHI量表主观评估和 DSI 嗓音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武宁;唐安洲;徐志文;吴铖林;李永湘;钟晖;毛海燕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 ,VHI)量表自我评估和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 ,DSI)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8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术后1月(19例)进行VHI量表自我评估,并运用DIVAS2.5声学分析软件评估DSI ,分析其结果。结果与术前比较,声带息肉患者术后1周DSI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HI量表中,功能F、情感E、总分T得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P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 DSI值明显升高,VHI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行VHI和DSI评估,能反映其术后嗓音恢复情况,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 TEOAE听力初筛通过与未通过新生儿1000Hz鼓室导抗图型比较

    作者:崔矫;陆金山;张劲;唐亮

    目的分析未通过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听力初筛新生儿的1000 Hz声导抗特点。方法采用GSI-70型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同时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 Ⅱ中耳分析仪进行中耳功能测试,收集1000 Hz鼓室导抗图及相关指标,包括鼓室图峰压(the pressure of the peak admittance ,Tpp)、峰声导纳值(peak admittance ,Yp),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Peak compensated static admittance ,Ypc),鼓室导抗图宽度(tympanometric width ,TW)。对听力初筛未通过的47耳(未通过组)和通过的1300耳(通过组)的鼓室导抗图分型及单峰型声导纳图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000 Hz鼓室导抗图分型中,未通过组单峰型声导纳图比例(59.57%)显著低于通过组(74.00%),而未通过组平坦型声导纳图比例(23.40%)显著高于通过组(8.54%);通过组单峰型、双峰型声导纳图比例明显高于未通过组,平坦型声导纳图的比例低于未通过组(均为 P<0.05)。两组间单峰型声导纳图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OAE听力初筛通过的新生儿1000 Hz声导纳图以单峰型为主,而未通过的新生儿单峰型所占比例较低,平坦型比例高。

  • 玉林市2009~2011年间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李梅

    目的分析玉林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1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方法2009~2011年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3787例新生儿,在出生后3~7天接受DPOAE初筛,初筛未通过者生后30~42天接受DPOAE及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2~3月龄时再次接受DPOAE及AABR测试,未通过者为听力筛查阳性的新生儿,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3787例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512例确定为听力筛查阳性,其中272例转诊行听力学诊断,转诊率为53.13%,确诊听力损失42例(占15.44%,42/272),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3.05‰(42/13787)。240例(46.87%)听力筛查阳性者失访,失访原因中家长不重视146例(60.83%),路途不便66例(27.50%),地址不详28例(11.67%)。结论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05‰,听力筛查失访率较高,应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工作。

  • 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

    作者:刘丹;万浪;王桃姣;岑瑞祥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在耳内镜下应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治疗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28/3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耳内镜下以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可促进鼓膜生长、加速穿孔愈合,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某石化总厂噪声环境作业人员听力状况调查

    作者:罗燕;周李芳;陈健;王婷

    目的了解某石化总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探讨噪声环境是否对其造成听觉损伤,为企业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石化厂1033名噪声环境作业人员作为调查组,同厂200名不接触噪声的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纯音听阈测试,了解听力损失情况,并分析年龄、工龄及噪声强度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关系。结果调查组中,排除125名非噪声性听力损失(中耳疾病,不包括中耳疾病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者,其余908名噪声作业人员中,听力正常555人(61.12%),轻度高频听力损失301人(33.15%),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H L、但较好耳语频听阈正常者(噪声岗位观察对象)47人(5.18%),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4人(0.44%),中度噪声性听力损失1人(0.11%)。对照组中,轻度高频听力损失17人(8.50%),噪声岗位观察对象6人(3.0%)。调查组轻度高频听力损失及噪声岗位观察对象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噪声性听力损失与作业人员的年龄、工龄以及接触的噪声岗位强度有关。结论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随着作业人员的年龄、工龄增长以及接触的噪声强度提高,噪声性听力损失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晖;刘莉;郭筠芳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作为突发性聋初始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76例(76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鼓室注射组(38例,男16例,女22例):除常规治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外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1 ml(5 mg/ml),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0天;全身给药组(38例,男14例,女24例):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2周后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鼓室注射组总有效率(84.2%)明显高于全身给药组(60.5%)( P<0.05),鼓室注射组极重度聋患者治疗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全身给药组(14.3%)( P<0.05)。鼓室注射组及全身给药组中病程≤1周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和76.0%)明显高于>1周患者(分别为66.7%和30.8%)( P<0.05),全身给药组中度聋患者疗效明显高于极重度聋患者( P<0.05),鼓室给药组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眩晕、耳鸣及听力曲线类型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作为突发性聋患者的初始治疗,特别适于全身应用激素禁忌的患者,对于极重度聋患者建议尽早采用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

  • 鼓室粘骨膜袋移植床修补鼓膜大穿孔疗效观察

    作者:黄东辉;纪树芳

    目的探讨鼓室粘骨膜袋移植床修补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前下边缘不足1 m m的鼓膜大穿孔患者在内植法基础上作鼓室粘骨膜袋修补鼓膜,术后6个月评估鼓膜形态、愈合率及听力结果。结果35例患者无一例再发穿孔,2例鼓膜内陷,33例鼓膜形态良好,愈合率94.29%(33/35),30例(85.71%)患者术后气骨导差缩小≥10 dB ,提示愈合后的鼓膜传音功能良好。结论鼓室粘骨膜袋移植床是修补鼓膜大穿孔尤其前下边缘无残边穿孔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鼓膜愈合率,但可能影响咽鼓管通畅引起鼓膜内陷粘连。

  • 黏膜微瓣技术治疗声带任克水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陆军;胡伟;佘新泽;郑志生;闫飚

    目的分析黏膜微瓣技术治疗声带任克水肿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40例确诊为声带任克水肿的病例在全麻支撑喉镜显微镜下,行内侧或外侧微瓣技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2到4周患者声带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发声质量基本改善。随访6个月~1年,30例治愈,8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黏膜微瓣技术治疗任克水肿嗓音恢复快,效果好。

  • 雌激素对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下豚鼠内耳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浩伦;吴玮;余萌;王方园;屈昌北;张建中;王鸿南;李保卫;王刚;孟令照;虞学军;吴大蔚;牛聪敏;刘钢

    目的探讨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观察雌激素对上述复合因素暴露后豚鼠听功能损伤及内耳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对照组),失重+噪声组(A组)、雌激素治疗组(B组)、雌激素预防组(C组)各10只。各实验组动物均后肢悬吊模拟失重,同时模拟飞船舱内噪声暴露5天,B组暴露过程中每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0.08 m g/kg ,首剂加倍,至暴露结束后3天;C组暴露前3天开始肌注苯甲酸雌二醇0.08 mg/kg ,首剂加倍,持续3天。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于实验前、暴露后即刻和恢复3天时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内耳毛细胞、血管纹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上的表达。结果暴露后当天,B组ABR反应阈低于A组和C组(P<0.05);暴露前后 B组ABR阈移也低于A组和C组(P<0.05);恢复前后,C组ABR阈移高于A组低于B组(P<0.05)。对照组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Caspase-3表达均为阴性;A、B、C组在暴露后即刻、恢复3天时,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上Caspase-3的表达均为阳性;暴露后即刻,B组毛细胞和血管纹Caspase-3表达较弱,而C组表达较强;恢复3天后,A、B、C三组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Caspase-3表达仍为阳性, C组表达较弱。结论使用雌激素治疗可有效减少失重和噪声复合作用暴露后即刻的听力损失和内耳细胞凋亡;而预防性使用雌激素对暴露后即刻的听力损伤无保护作用,但在恢复过程中可促进其恢复,减少内耳细胞凋亡。

  • GJB2基因条件敲除小鼠的繁殖、基因型鉴定及听力检测

    作者:万亚蕊;张延平;张晓强;杨仕明

    目的探讨GJB2基因条件敲除(conditional connexin 26 knock out ,cCx26KO)小鼠的饲养、繁殖及基因型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GJB2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聋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引进的两对转基因小鼠Cx26loxp/loxp和Pax2-Cre/+进行交配饲养与繁殖,选取子一代雌性Cx26loxp/-_Pax2-Cre/+小鼠与雄性小鼠Cx26loxp/loxp合笼交配,即获得cCx26KO小鼠。提取鼠尾组织基因组DNA ,PCR方法鉴定动物基因型。采用c-ABR检测成年cCx26KO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听力,进一步验证PCR方法的正确性。结果 cCx26KO小鼠繁殖成功后,采用 PCR 方法鉴定分析,成功获得 Cx26loxp/loxp_Pax2Cre/+、Cx26loxp/-_Pax2- Cre/+、Cx26loxp/loxp、Cx26loxp/-4种基因型小鼠,其繁殖结果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Cx26KO小鼠c-ABR反应阈显著升高,约达95 dB SPL。结论 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子鼠的基因型,雌性 Cx26loxp/-_Pax2-Cre/+小鼠与雄性Cx26loxp/loxp小鼠交配是获得cCx26KO实验小鼠的有效途径。

  • 听觉剥夺后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SHP-2基因的表达

    作者:黄河银;刘砚星;徐鸥;王玉杏;路虹

    目的研究双侧耳蜗毁损后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型(src-homology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tygosine phosphatase type 2,SHP -2)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2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和4个相应的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动物行双侧耳蜗损毁术,通过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听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RT -PCR技术检测各组听皮层神经元细胞的SHP-2基因的表达,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和Nissl染色可见各实验组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形态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呈多样化表现;各对照组大鼠听皮层细胞形态正常。实验2、4、6、8周组SHP-2基因的RT -PC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0.28、1.5±0.04、2.5±0.08、11.0±0.06,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各实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剥夺可导致听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凋亡的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SHP-2基因可促进听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增生,增生的程度也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在这两个相互拮抗的因素中,凋亡是终的结果。

  • 听皮层可塑性的PET 影像学研究

    作者:吴文瑾;吴皓

    听觉中枢功能的正常建立依赖于出生后早期的声音刺激。声音刺激是听觉信号输入的主要方式,耳聋患者接受听觉信号输入的能力明显降低甚至消失,会导致听觉皮层功能发育异常以及多感官交叉重组。人工耳蜗技术不仅能帮助耳聋患者重获听力,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人类大脑的可塑性。近年来有关听觉皮层功能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 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研究越来越受到脑神经研究领域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PE T可以反映听力损失及重获听力后听觉中枢的能量代谢及血流变化[1],并能在临床应用于预测及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本文对近年来 PET用于听觉皮层可塑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DIAPH3基因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作者:张娇;王秋菊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 ,ANSD),也称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AN),是一种外毛细胞功能正常,而内毛细胞和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导致的听功能障碍[1,2]。ANSD典型的临床表现[3~7]是言语理解力受损,而言语觉察阈和纯音听阈可以正常,也可以严重受损。ANSD主要影响对快速变化声信号的处理,即听觉时间处理的能力[3]。

  •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在嗓音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徐新林;郭永清;张宇;庄佩耘;蒋家琪

    言语交流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功能,生活质量与嗓音功能密切相关。伴随着日趋频繁的社会交往活动,嗓音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因此,在治疗嗓音疾病时重视嗓音功能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嗓音功能的评估主要包括:声带振动特征评价、发声质量的主客观评估、喉神经肌肉电生理评估、气流动力学评估等方面[1]。其中,因其客观性、方便性及实用性,声带振动特征评价和发声质量的客观评估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正常声带发声时呈双侧对称的周期性振动,而病变声带可因声带的位置、形状、质量、张力、弹力及粘弹性等发生改变,导致声带产生不规则的振动,从而产生很强的非周期性嗓音声学信号。声带的位置、形状、质量、张力、弹力及粘滞性等因素均会对组织产生非线性影响,病变声带振动的过程不可能只按照某一因素的变化产生线性的变化,而是受多因素的影响产生非线性现象。本文对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在嗓音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及相关参数进行综述。

  • 人工耳蜗植入后术耳残余听力跟踪分析

    作者:邱素梅;林琳;周萍;蓝小兵;郑明辉;陈惠娟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变化。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能较好配合行为测听的58例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利用游戏测听或纯音测听评估其术耳残余听力,58例术后随访3个月,43例术后随访1年,17例术后随访2年。结果与术前0.25~4 kHz残余听力相比较,58例术耳术后3个月残余听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43例术后1年残余听力明显下降(P<0.05),但0.25~0.5 kHz残余听力较术后3个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术后2年0.25~0.5 kHz残余听力较术后3个月明显提高。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后可导致0.25~4 kHz各频率残余听力下降,但术后1、2年时0.25、0.5 kHz处的残余听力较术后3个月有所提高,1、2、4 kHz残余听力无明显改变。

  • 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功能发育的观察

    作者:张宏征;钱宇虹;郭梦和

    目的研究语前聋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育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34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极重度语前聋儿童手术时年龄为1岁2个月~5岁10个月,平均3岁2.15个月,按照植入手术时年龄分为幼龄组(A组,<3岁,17例)、大龄组(B组,≥3岁,17例),在植入手术前和开机后3、6、12个月四个时间点采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和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 -MAIS)对患儿进行听觉能力评估。结果全体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量表总分及三组问题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植入前,并且随着开机时间的延长其得分逐步上升(P<0.05),其中评价患儿对声音感知能力的Q3~6在开机后的3个月内进展为迅速。B组植入术前与听觉辅具有关的问题Q1~2和开机后3个月Q3~6得分高于A组(P<0.05),其余各项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男性和女性患儿各项得分无差异(P>0.05),A组女性患者术前Q1~2得分高于男性(P<0.05),其余各时间点男女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使用人工耳蜗时间的延长,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进步快的时间为开机后的3个月内,这个阶段较大龄的患儿对声音的察觉能力优于婴幼儿患者,但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两组听觉能力的发育无差异;不同性别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听觉发育无差异。

  • 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4)

    作者:黄治物

    1.5听力诊断评估听力学诊断评估首要目的是确定有无听力损失,其次是对有听力损失耳的听力损失类型、程度和听力曲线构型进行评估,后评价整个听觉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以便确定干预方法。理想的听力诊断应包括定性、定位、定量和病因诊断,当然听力损失病因诊断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很难做到。
      1.5.1“听力正常”的诊断至今对婴幼儿的听力诊断仍然无“听力正常”的标准定义,一般认为ABR反应阈<30 dB nHL 或 ABR反应阈≤35 dB nHL并DPOAE各频率点或 TEOAE正常引出,同时还要结合家长观察到婴儿有明显的听性行为反应,则可认为听力基本正常;不过好还是每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或告知家长仍需密切关注小儿的日常听性行为反应。

  • 用RECD合理替代真耳验证

    作者:孙玥

    儿童助听器验证过程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测试耳道的声学特性。耳道中声音的频谱和强度在同年龄的儿童中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儿童的双侧外耳道,也会随着耳道生长而发生变化。这些声学改变意味着在为婴幼儿和较小年龄的儿童选配助听器时需尽力匹配一个会改变的目标公式。
      在助听器验配时,如果不能了解儿童的耳道解剖特性如何影响耳道中的声音强度,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过度放大或放大不足。幸运的是,现在可用探管麦克风测量(probe microphone measurement , PM M )进行验证,评估个体耳道声学特性,用于助听器验配。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探管麦克风系统测试儿童耳道内助听器的声输出。因为助听器与耳道耦合,该技术被称为原位(in sit u )或真耳验证技术,这是验证儿童助听器声输出准确、现实的方法。

  • 新无线技术在助听器的应用

    作者:卜行宽;张峰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高新科技产品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至力于满足人们潜在的需求。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的助听器行业同样见证了技术革新的魅力。早期的模拟助听器只能简单地放大声音,使听障者“听到”声音;2000年前后,进入数字时代的助听器已开始模拟耳蜗的处理功能,可以精细地处理、放大声音,不仅使听障者“听到”,更可以“清晰地”听;步入智能化时代后,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在助听器中的应用,助听器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平台。

  • 医院信息系统下听力学信息化平台系统的临床功能及意义

    作者:兰兰;张超;史伟;王大勇;王卉;李娜;丁海娜;梁思超;保鹏飞;王秋菊

    目的设计研发临床听力学检查随访智能化信息化平台系统并实现系统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功能。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下通过软件开发、平台构建及数据库建立实现系统框架的总体设计,将临床听力中心各种品牌听力设备与院内相关子系统连接,通过制定临床使用流程实现软件功能及听力学信息化平台系统应用。结果听力学信息化平台是一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听力学检查专科子系统,是对H IS功能的扩展。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临床5种品牌、10余种不同型号听力设备与听力学信息化平台之间、与H IS之间实时测试信息的转存与录入、数据检索与分析等功能;初步完成9套听力检查结果标准化输出的模板及5种格式听力检查数据的导出、3类听力检查数据自动统计等功能。结论临床听力学信息化平台系统实现了患者听力检测相关资料信息共享与保存,具有实用性强、安全的特点,是临床听力学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 2013年海峡两岸听语障碍论坛通知

    作者:

    2013年海峡两岸听语障碍论坛将于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假台中南山人寿训练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除邀请到国际多位重量级儿童语言、吞咽、神经性言语、声音、听力、听语辅具等专家学者,分享各领域新专业新知及研究成果的主题演讲;同时邀约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演讲分享其成果。此外,本次大会将举办听语障碍多元文化的专业教育论坛及嗓音障碍、沟通辅具系统之半天专业研习课程;充实且丰富的大师识途老马以及每日的午餐专题演讲的安排,无疑能让与会者受用无穷!本会相信长期于此领域耕耘的人士皆能获益良多!

  • 第九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六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拟定于2014年6月下旬(具体时间和地点以会议正式通知为准)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嗓音学组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六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同期召开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嗓音学组工作会议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第十次编委会。

  • 第十六期全国听力检测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经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委员会批准,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部、武汉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湖北省听力检测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听力检测技术学习班,自1998年始,在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及其他学科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十五期(每年定期举办一期)。第十六期全国听力检测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3-07-01-097(国)】定于2013年10月13日~10月23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办。学习班届时将邀请国内有关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并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指导实际操作。

  •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喉部血管瘤致声带固定一例

    作者:曹绿红;张竞飞;孙广滨;方勤;陈群;孙娜;董兴睿

    患者,女,42岁,因“咽部异物感2月”入院。入院前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咽部疼痛及进食困难,无呼吸不畅及胸闷等不适。经化痰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间接喉镜及电子鼻咽喉镜下见会厌喉面偏右侧及右侧声门上区见暗红色隆起,表面不平(图1a ),遂以喉部血管瘤收入院。入院后先后四次行喉部血管瘤平阳霉素注射,前两次在全麻支撑喉镜下暴露肿瘤后在靠近瘤体的周围分2~3点注射平阳霉素(平阳霉素8 mg以生理盐水5 ml稀释)共3 ml ,每点注射约0.5~1ml,至粘膜肿胀,血管瘤表面变苍白,两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周。注射两次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见会厌右侧喉面血管瘤颜色由暗红色变淡白色,较入院时缩小。后两次注射在局麻电子喉镜直视下经皮环甲膜穿刺于肿瘤和正常粘膜交界处进针注入平阳霉素约2 ml ,至粘膜颜色变淡,两次注射间隔时间7天。完成4次治疗后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现血管瘤明显缩小,颜色变淡,双侧声带运动好(图1b),出院。

  • 中国西北地区回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马建鹂;徐百成;边盼盼;杨小龙;刘晓雯;李倩;朱一鸣;纵亮;赵亚丽;郭玉芬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回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 NSHL)患者GJB2、SLC26A4及线粒体DNA1555A>G(mitochondrial DNA 12S rRNA 1555A> G ,mtDNA 1555A>G)三种常见聋病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420例回族 NSHL 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全血DNA后用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A1w26I酶切阳性的mtDNA 1555A>G标本、GJB2基因编码区及SLC26A4基因的第8、19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420例NSHL患者中,11例为mtDNA 1555A>G突变所致,占2.62%(11/420);41例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包括纯合和复合杂合突变,占9.76%(41/420),是常见的致聋病因,其中c .235delC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6.90%(58/840),占所有致病等位基因的51.33%(58/113),是GJB2常见的突变方式;20例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改变,占4.76%(20/420),其中c .919-2A>G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5.0%(42/840),占所有等位基因碱基改变的68.85%(42/61),是SLC26A4的热点突变形式。结论本研究为本组17.14%(72/420)的NSHL患者明确了病因,GJB2是中国西北地区回族NSHL患者常见的致聋基因,c .235delC是其主要的突变形式;c .919-2A>G是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

  • 听力重建术治疗混合性聋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若雅;韩维举;刘军;申卫东;戴朴;杨仕明;韩东一

    目的总结分析混合性聋的原因、听力重建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混合性聋且行听力重建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根据不同病因所采取的听力重建手术方法,比较手术前后各频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及言语频率平均听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例、耳硬化症13例、Van der Hoeve综合征2例、先天性中耳畸形2例;听力重建术后言语频率气导听力提高15 dB以上者26例,有效率为81.25%(26/32),全部患者术后言语频率气、骨导听力分别提高24.94±8.15 dB和5.90±7.96 dB ,气骨导差缩小19.04±11.06 dB(P<0.05)。术后0.25~4 kHz气导听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而手术前后8 kHz气导听力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骨导听力在1、2 kHz处有提高(P<0.05),在2 kHz处提高明显。结论混合性聋多见于耳硬化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等疾病。听力重建手术是治疗混合性聋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混合性聋 听力重建
  • 保留外耳道后壁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

    作者:赵丹珩;刘阳;孙建军;林勇生

    目的探讨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切除上鼓室外侧壁并软骨封闭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7月对123例(123耳)中耳胆脂瘤患者行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上鼓室盾板切除及面神经隐窝向上鼓室开放,清除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及乳突腔填塞术,术后随访6~38个月,观察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回缩袋形成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分析其疗效。结果123例中,2例中耳腔胆脂瘤复发,6例术后耳后切口感染,3例鼓膜边缘穿孔延迟愈合,2例人工听骨脱出,4例术后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其余病例术后换药2~3次后鼓膜、外耳道形态恢复,痊愈时间1个月。听力资料完整的83例(67.5%,83/123)中,0.5、1、2 kHz气骨导差术前平均32.2±11.25 dB ,术后平均20.69±12.41 dB ,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缩小11.59±10.1 dB(P<0.001)。结论乳突切开同时保留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切除上鼓室外侧壁能够更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上鼓室外侧壁软骨封闭重建可有效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胆脂瘤复发。

  • 自体软骨在听力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贾欢;汪照炎;黄琦;杨军;吴皓

    目的分析自体软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听力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173耳)采用自体软骨行听力重建的中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鼓膜穿孔43例(48耳),中耳胆脂瘤61例(61耳),鼓室硬化23例(2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38例(41耳)。自体软骨材料用于修补鼓膜133例(139耳),用于人工听骨赝复物上衬垫102例(104耳),用于上鼓室、鼓窦重建31例(31耳),用于外耳道后壁重建3例(3耳)。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0.5、1、2、4 kHz的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及局部修复成功率。结果鼓膜修补的133例139耳中,136耳修补成功,3耳出现移植物边缘小穿孔,一期鼓膜修补成功率97.84%(136/139);听骨链重建的102例(104耳)中,无听骨赝复物脱出病例;31例(31耳)上鼓室、鼓窦重建的患者中,局部未见内陷、移位;3例(3耳)外耳道修复的患者未见外耳道后壁塌陷。43例(48耳)单纯鼓膜修补的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3.8±3.1和11.6±8.7 dB。61例(61耳)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9.2±24.7和19.0±12.1 dB。23例(23耳)鼓室硬化的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1.2±12.4和19.8±11.2dB。38例(4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41.6±9.9和15.3±13.4dB。结论自体软骨在听力重建手术中应用价值大,特别适合于鼓膜复杂性穿孔、复发性穿孔的修复,有利于听骨链假体的固定及上鼓室、乳突术腔及骨性外耳道缺损修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